德育论文:浅议从小培养幼儿爱心
班主任(心得)之浅议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爱心

班主任论文之浅议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爱心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博爱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古今中外,大学者无不视爱为社会的灵魂。
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王道”,都以爱为核心。
费尔巴哈要建立的新哲学也是以爱为基础的,他说:“新哲学建立在爱的真理上,感觉的真理上。
在爱中,在一般感觉中--人人都承认新哲学的真理”,“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
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
”然而,现今的孩子却普遍缺乏爱心: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懂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对父母长辈指来挥去等现象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在小学生中尤为明显。
在当前尤为重视学校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生素质的今天,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爱心,让爱在孩子的心灵生根发芽,让爱充满这个美丽的世界显得非常重要。
一、培养学生拥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关心别人是爱心教育的基础,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和习惯,需要从小养成。
据调查显示,小学生一般缺少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的内在意识,他们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完全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的制约。
然而,在社会群体中,关心他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前提,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及习惯十分必要。
第一,关心别人从孝敬父母开始。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它是如此宝贵,要让孩子明白这一道理,才能让孩子珍惜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亲情之爱是人间至爱,如果连父母家人都不爱,又怎谈得上关爱他人呢?培养学生关心别人就要从正面告诉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别人的位置、角度着想,不要只顾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例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早晚向父母问好;吃饭请父母先动筷;外出跟父母打招呼征求意见;递上一杯水或递上一双拖鞋;祝父母生日快乐等。
当父母长辈休息时,就要踮起脚尖轻轻走路,以免吵醒他们。
论培养幼儿爱心教育的论文

论培养幼儿爱心教育的论文在幼儿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培养幼儿爱心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培养幼儿爱心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谈幼儿的爱心教育培养》摘要:爱是世间最美好的词汇,学会爱,我们才有平和的心态、博大的胸怀,懂得体贴与照顾,知道真情所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幼儿爱心情感行动陶行知曾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在幼儿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
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1]一、用情感表达师生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
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爱心培养

幼儿爱心培养爱心是一种珍贵情感,对于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爱心意义重大。
爱心的培养旨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分享快乐以及乐于助人。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培养他们的爱心成为教育者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爱心,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幼儿的自我关怀能力爱心的培养首先要从培养幼儿的自我关怀能力开始。
幼儿需要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教育者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和游戏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教会幼儿正确地洗手、保持身体清洁,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环境和处理情绪等。
这些基本的自我关怀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体验到自爱的感觉,进而形成关心他人的意识。
二、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感受幼儿的感受和情绪是需要被尊重和重视的。
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是培养他们爱心的重要环节。
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对话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合适的回应。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应尽可能地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和关注的重要性。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建立起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三、启发幼儿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一环。
幼儿需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游戏和实例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同理心。
例如,讲述一些关于友谊、团队合作以及帮助他人的故事,让幼儿在情境中切身体验他人的痛苦和喜悦。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关心、理解和支持他人。
四、提供爱心行为的模仿机会幼儿对于爱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较为有限,因此,教育者需要提供一些模仿机会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爱心。
为此,可以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并体验到付出和分享的喜悦。
比如,可以组织一次慈善义卖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小礼品,然后出售并将所得善款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浅论幼儿爱心培养

爱是人类的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今天的孩子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事业继往开来的希望之所在。
他们在“爱”的情感体验和培养方面程度如何,将是决定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
不少父母看上去很爱孩子,但他们的做法不是理智的爱,而是溺爱。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中溺爱成型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要类型,父母宁愿把已经盛入自己碗里的菜再拣出来给孩子,也不忍心对孩子讲:“你已经吃得很多了,这最后一块应该给干活最辛苦的爸爸吃。
”妈妈病愈刚回到家,对吵着要妈妈抱的孩子也不曾说一声:“妈妈很累, 你能把椅子移过来让妈妈靠一靠好吗?”整日帮孩子做这做那,不让他自已动手,吃穿用玩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给什么。
在这些独生子女身上,不要说爱祖国、爱集体、爱同伴就连爱自己的父母感情也表现得很淡漠,他们并不能理解父母为了他们而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深深的爱。
面对爱的困惑,我们应惊醒、应反思、应探索、什么是爱心? 爱心其实就是知恩知得,能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1、身教重于言教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沃土。
父母是第一位教师,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
父母首先要作榜样,经常想到别人。
因为孩子学会有爱心并不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常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的结果。
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儒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访效长辈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既接受了爱,又善于给予爱,这对于养成孩子完善的人格是极有好处的。
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品德教育的坚实奠基

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品德教育的坚实奠基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一时期,孩子们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情感和社交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品德教育的坚实奠基。
本文将重点探讨爱心的培养方式,并展示它如何成为品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爱心爱心是指关注和关爱他人的感情、态度和行为。
在幼儿时期,爱心的培养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理由:1.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吸收外部信息的最佳时机。
这是他们学习和塑造自己行为方式和态度的关键时期。
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习惯性的行为。
2.在幼儿时期,爱心的培养有助于建立起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积极地与其他孩子和成年人沟通交流,并建立起健康的关系。
3.通过爱心的培养,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当孩子们关注和关爱他人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同情其他人的需求和困难,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得到快乐和满足感,并且可以培养出一种乐观的态度和对自我的积极评价。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1.爱的教育方式。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贯彻行动,爱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爱的教育是通过家长和老师的行为言传,引导孩子们学习爱人、关心人的道德品质,学习爱护自然环境和动物等方面性格修养。
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除了培养其尊重他人、体贴他人、帮助他人的习惯,还应该引导孩子关注弱势群体,教导其爱所有人。
2.掌握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
如何将道理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学以致用,是一项挑战但也是必须面对的。
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爱心,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例如,故事讲解法,通过适当的故事教育,帮助孩子们理解爱心的含义。
或者直接模仿,模仿自己家长或老师做一些爱心的事情,孩子们也可以感受到爱心的温暖、友好和力量。
3.激发孩子们的动机。
通过激发孩子们的动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爱心的含义并将其用于实践中。
培养幼儿品德教育论文(全文)

一、培养幼儿的善良之心,懂得关爱他人 具有善良之心,懂得关爱他人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成为
一个高尚的人、美好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能热爱自然、热 爱生活、努力建设美好生活。我对幼儿善良之心、关爱他人的教 育也是从细小的事情做起,让孩子在日常生活、身边环境中受到 启迪。在带领孩子们去户外活动时,就会鼓舞孩子们给花草浇水, 给小鱼喂食,培养孩子们呵护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关爱大自然 一切景物的情感。每年春天都会有燕子飞到我们幼儿园,在阳台 上面筑巢,还孵化出了小燕子。于是每次孩子经过燕窝时,我都 告诉孩子们要静悄悄的,不要打扰小燕子,不要让燕子妈妈担心。 于是,孩子们对小燕子产生了怜爱,每次从燕窝经过都会互相小 声说:“悄悄走,小燕子睡着了,别吵醒它……”有一次一个小朋 友带来一只受伤的小乌龟,我看到后同情地抚摸着乌龟受伤的小 脚,小朋友们也被打动了,纷纷学着我的样子关怀起小乌龟来, 还问小乌龟疼不疼,有的还要把小乌龟带回家去养。
省如皋市东陈镇中心幼儿园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有多么的快乐。比如,我编写了表演游戏“萝卜回来了”,通过 小白兔送萝卜,到最后萝卜又回到自己手中这一过程,让小朋友 体验关怀他人的情感,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有一 次,一个小朋友因为身体不舒服吐了一地,教室里布满了难闻的 气味。孩子们捂住了鼻子,有的还说:“臭死了!”我没有批判他 们,而是拿来笤帚、簸箕,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地 打扫,孩子们不再乱叫了,有几个懂事的孩子还拿来了纸巾递给 那个呕吐的小朋友。那个小朋友高兴地说:“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看,我们帮助了别人, 别人快乐我们也感到快乐,对不对。”孩子们学会了同情和帮助。 有的小朋友穿不上衣服,就会有小朋友帮助他穿衣服、系扣子; 有的小朋友掉了东西没有发现,就会有小朋友帮助捡起来还给他; 有一次我因为感冒嗓子沙哑了,有的小朋友就说,老师让我帮你 做事情;孩子们大声吵闹时,就会有小朋友站出来说,不许吵, 让老师好好休息,让我心里很是感动。
论幼儿爱心的培养

论幼儿爱心的培养现在的幼儿在家中地位优越,一则受到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与呵护,另则有些父母在教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且有的家长自己的自私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致使不少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只知道要人关心要人爱,而不知道关心体贴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更少有主动去同情别人的困难与不幸并予以帮助的行为表现。
如果我们的孩子只知道为自己着想,不知道关心爱护他人,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当了家,执了政,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呢?作为幼儿教师,我深深感到,培养幼儿的爱心是我们为人之师的重大责任。
一、让幼儿感受爱、理解爱孩子最先、最多接触的是父母,爱父母是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的情感最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因此,我们开展了“父母爱我,我爱父母”的活动。
这个话题一出,就得到全班小朋友的应答。
我欢我妈妈,因为我妈妈给我买好多东西。
”“我喜欢我爸爸,因为爸爸经常带我去玩。
”“我喜欢我爸爸,我要什么他就给我什么。
”小朋友说了很多,但从中看出他们对父母的爱是表面的、肤浅的。
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明明的成长》的故事,告诉他们,父母为了孩子的长大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让他们知道没有长辈的关心爱护,自己是不会健康成长的。
孩于一个星期里有五天在幼儿园,和老师接触最多,两者之间最易建立情感。
有些孩子刚来园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想妈妈、我要回家。
面对这群孩子,我想,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打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也和家里一样充满着温馨。
幼儿对老师的抚爱动作非常敏感。
早上,我一来到幼儿园,就去看看孩子们,摸摸他们,亲亲他们,帮帮他们,我教小朋友做各种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聊天,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小问题;午睡是,我轻轻地为他们塞好被子,又在他们每个人的小脸上亲一下,悄悄地告诉他们,老师爱你,渐渐地孩子们喜欢我了,亲近我了。
游戏时,他们抢着拉我的手,围着坐时抢着坐在我身边,有什么事都来对我说,我们之间的情感增进了。
宇宇小朋友刚来时,一直吵着要回家,来园时哭,想妈妈时哭,看到妈妈来接时还是哭。
浅谈幼儿爱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爱心的培养爱是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也是社会未来人才的基本需求。
然而,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眼中的“小皇帝”,在这样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大多数幼儿在无意中形成了任何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心理倾向,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我们的幼儿将来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更不可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因此,我们应当培养幼儿学会去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老师,爱所有关心自己的人。
一、家长要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又是幼儿认同、模仿的主要对象,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他们的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爱心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
首先,我们应从转变家长的观念入手,引起家长对培养幼儿的同情心、爱心的高度重视。
通过听取讲座和相互讨论,家长们认识到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智力开发是不行的,还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社会性素质教育,使他们从小富有爱心,对人关心、体贴。
其次,引导家长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不仅言传,还要适时适地进行“身教”。
家长对周围人的同情至爱,都会记在幼儿的心里,天长日久,这种无声的教育就会逐渐在幼儿的心灵中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幼儿慢慢形成关爱他人的品质。
再次,引导家长注意时刻不忘利用身边的小事对幼儿进行教育。
比如让幼儿和爸妈拥抱;给爸妈倒水、捶背或讲故事、唱歌等。
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关心父母,既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二、教会幼儿用行动来表达爱“让世界充满爱”等口号的爱心捐助活动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的,就拿2008年的雪灾来说吧,我国许多地区都受到雪灾的袭击,新闻天天关注,天天播出。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抗灾的感人事迹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我们不光要让幼儿看和听,还要让幼儿知道“行动最实际”这个小道理。
我园就为雪灾展开了募捐献爱心活动,每个幼儿都把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两毛、五毛、一元、两元……这些小小的数目汇聚到一起就变成了不小的数目,给灾区幼儿带去了光明和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从小培养幼儿爱心
杭州市紫荆花幼儿园陈洁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天文学家雨果说:“人世界没有爱,太阳也会死。
”但根据对当今独生子女为人处世情况的调查分析,许多孩子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不懂回报,不善合作,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我们的下一代将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更不可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因此,应当从小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其懂得“爱”的高尚情操。
人之处,性本善。
善是设身处地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对弱小者予以关心、爱护和帮助,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相处,社会文明发展必须具有的心理素质。
老作家冰心曾经说过:“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应不能是抽象的。
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如爱自己故乡的一草一木,爱自己的教室和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师,也爱自己养殖的小动物……”爱心是从小培养的,也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起来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友爱、…爱护公物……。
二、实施过程
〈一〉、游戏是培养幼儿爱心的主要手段。
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在游戏中、在玩中学。
并提出了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正是因为游戏具有这一特点,所以说,游戏是培养幼儿爱心的主要手段。
1、教师应认真研究,探讨游戏的内容,也就是说哪些游戏内容能培养幼儿的爱心。
如开展角色游戏。
培养孩子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请几名幼儿学做妈妈:带领小朋友到三代同堂的家庭做客,观察妈妈是怎样做的,回来后,叫小朋友分角色当妈妈、当老人、当孩子,叫他们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叫幼儿体会到做妈妈不是有“权力”,而是要负起关心老人,照料孩子吃喝等,为他人谋幸福。
在孩子明了道
理后,鼓励他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如主动帮摔倒的小朋友站起来,掸掉身上的泥土,回家帮妈妈擦桌子、拖地等。
儿童进行角色游戏有快乐的情绪,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儿童亲近起来。
游戏提供儿童互相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幼儿爱伙伴,爱集体,爱幼儿园,爱我们身边的人和物。
有实验表明,在小班及早开展角色游戏,能吸引幼儿参加和喜爱幼儿园集体生活。
2、游戏的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进行爱心地培养。
众所周知: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各方面发展不一致;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
作为游戏的指导者应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进行游戏,以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而从中使其爱心得到培养。
如角色游戏。
同样的一个游戏内容:
〈1〉、对于小班幼儿,由于他们此时的思维仍处在先做再想,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进行有意的想象和创造等年龄特点,而导致他们角色游戏的内容主要以“娃娃家”为主,形式主要是集体进行。
〈2〉、在中班,由于此时的幼儿经过了一年的幼儿园生活,对幼儿园的生活环境较为熟悉,他们的思维已从小班的依靠行动进行思维发展到依靠表象——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
同时,中班的幼儿已经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那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角色游戏内容可略微丰富些,形式可由小班的集体玩“娃娃家”到按自己的意愿去扮演所喜欢的角色。
〈3〉、在大班,由于各方面发展的完善、提高,幼儿接触到的事物也大大增加,加上此时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因而在指导角色游戏时,不仅内容可丰富多样,形式也可多种多样,让幼儿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创造,想象。
但是,应强调的是,无论游戏的内容、形式如何,爱心教育应贯穿于游戏的始终。
〈二〉、爱心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爱心教育内容广泛,并不是通过一首儿歌,一个游戏就能培养起来的。
而更多地应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使幼儿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教师应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爱心。
如角色置换,体会不幸者的感受。
当有的孩子把小朋友的脸抓伤流出血,我们就问:
“要是你的脸流出血,你疼不疼?”回答是:“好疼啊!”有的小朋友摔倒了,弄脏了衣服,我们就问其他小朋友,如果你的衣服脏了,你难过不?回答是:“好难过呀!”有的小朋友把麻雀弄死,还把腿一条一条弄下来玩,我们就问:“要是你是麻雀,感觉怎么样?”回答是:“好可怜哪!”这时,只要孩子能想到自身与不幸者调换位置,就会感到难过。
从心理上培养孩子同情弱者,帮助不幸者,树立正气。
2、幼儿的一日生活除了在幼儿园渡过以外,家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另一空间。
我们教师与家长联系,尽量不让儿童独立看撕杀、殴打的电视、图片。
因为孩子们有时分不出正义与非正义。
有的孩子爱在角色游戏中当大灰狼,问他为什么?他说:“别的小动物都怕大灰狼。
”所以要求儿童看电视或图片时大人要予以引导
〈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以培养幼儿的爱心。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引人注目的教育定向目标体系:要在自然状态中,让孩子率性发展,在至善至美的体系中,成为聪明和善良的人。
他认为:“善良的人可以凭他的美德而感到骄傲。
”我们以组织幼儿进行“献爱心”活动为主,要求幼儿自愿把自己穿过的,看过的,玩过的衣服,图书,玩具等捐献给灾区幼儿;组织,引导家长积极地参与社区的各种“献爱心”活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1、通过我们教师对幼儿进行的爱心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的引导,使幼儿知道了什么是“爱”,“爱”是怎么样的,如何去“爱”,效果较为显著。
园内幼儿为玩具而争吵,打架,故意捉弄别人,不爱花草树木,把自然角的小动物弄死等现象有了明显减少。
2、通过培养幼儿的爱心,我园的许多小朋友现在都以“献爱心”为荣,都能自觉自愿地捐献自己的物品给灾区幼儿。
这与我园第一次开展“献爱心”活动参加人数相比提高了18.4%。
3、存在的问题是幼儿的爱心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方方面面。
爱心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的,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所以,教师应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也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家园携手,共同来培养我们孩子的爱心。
研究过程中,由于家长工作的不到位,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无关因子,故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