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推力 国外对反重力研究之窥斑 转贴
反重力研究

反重力研究反重力研究是指研究如何克服地球引力产生的力量,使物体能够在空中悬浮或者逆向运动的科学领域。
虽然目前人类还没有发展出完全实现反重力的技术,但是这个领域依然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兴趣,因为反重力技术将带来许多重大的革命性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关于反重力的理论和假设。
其中最著名的是斯特拉那诺夫(Eugene Podkletnov)和劳勃霍伊因(Robert L. Forward)等人的研究。
斯特拉那诺夫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称为“斯特拉那诺夫效应”的现象,他声称通过使用超导材料和高速旋转磁场可以在实验室中实现物体的轻微悬浮。
斯特拉那诺夫效应引起了广泛的兴趣,许多科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验证。
然而,斯特拉那诺夫效应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仍然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者无法重复斯特拉那诺夫的实验结果,批评其研究存在实验误差和不确定性。
虽然斯特拉那诺夫效应有其争议,但它依然激发了人们对反重力技术的探索。
除了斯特拉那诺夫效应,劳勃霍伊因提出了一种称为粒子场理论的假设,认为空间中存在一种未知的粒子场,可以产生抗重力效应。
他的理论还提出了一种称为“逆伽罗瓦力”(反引力)的力,可以克服引力。
尽管这些理论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但它们为反重力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向。
目前,虽然在实现完全的反重力技术方面还存在许多技术上和理论上的挑战,但是一些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磁悬浮列车和超导磁悬浮技术已经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应用,实现了物体在空中悬浮的效果。
此外,一些实验和研究表明,通过利用高强度电磁场或者引力抵消技术,物体的重力可以被大大减小。
反重力技术的发展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它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使飞机和火箭能够更加高效地飞行。
此外,反重力技术还可以用于物体悬浮的工业应用,如磁悬浮电动机和减震装置。
另外,反重力技术也可能改变医疗领域,如手术器械的悬浮和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等。
总的来说,反重力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争议的科学领域,但它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应用和革命性的变革。
反重力技术——精选推荐

反重力技术之一特斯拉的宇创子引擎见到美国指控麦金农盗取美国的反重力技术觉得有趣﹐因为这对美国和俄罗斯来说都不是秘密﹐对于英法来讲也早已获悉。
这项技术对这些国家来说之所以重要不单单是获得新能源这么简单﹐更可以制造战争中的绝杀武器﹐这比核弹的实用性高很多。
在远古大战中(前夏时期)﹐中华民族就因为拥有这类武器而在大战中坚持了下来﹐虽然人员遭受重创。
当时由于技术人员尤其是甲等地级修道士的被消灭﹐导致战后这些武器无法修复﹐而到黄帝时代这类武器完全退出战场。
近代﹐重新点燃反重力技术的人是尼古拉‧特斯拉。
他开发出了一种可行的反重力技术。
根据卡西数据库﹐特斯拉和爱迪生从一九○五年到一九○七年都曾和卡西有专业上的往来。
这也意味着﹐特斯拉至少看过一篇卡西的催眠报告解读。
在卡西的解读档案中﹐曾描述过一位正在制造反重力原型机器的发明家﹐而这台机械原型就叫做无燃料马达。
在第一九五之五四号解读档案中的第十三个问题﹐卡西接获的讯息来源明确表示重力是两种力的结果﹕一股往下的力及一股往上的力。
此外﹐往这两个方向分别还有一道持续旋转的螺旋状漩涡运动。
之后不久﹐特斯拉发表了如下言论﹕“未来的飞行机器﹐也就是我的飞行机器﹐会比空气重但又不是飞机。
它没有翅膀﹐但可以在空中往任何方向移动﹐非常安全﹐而且达到前所未有的高速﹐而且它能在空中长时间维持静止状态﹐就算在风中也不受影响。
它的漂浮动力不用像鸟类一样依靠任何精细装置﹐而是仰赖正面的机械动作。
”之后他发明了这种装置的原型﹕特斯拉站在一个周围都是紫色光晕的平台上﹐离地约有三十英尺﹐这个装置上有一个小小的线圈﹐由一片光滑的铜片完全包覆。
这个平台总深度大约两英尺﹐里面塞满了组件。
特斯拉大步走过平台﹐站在一块控制面板前面﹐在半空中用手轻拂过白色火光。
火光会随着离地面越高而逐渐消失﹐有时会跳火形成金属色的弧形围栏。
据说特斯拉常常开心地搭乘这个装置在夜空中翱翔﹐每天晚上飞行数小时。
二○○六年八月﹐美国阿瑟圆桌会议揭密组织访问了七十一岁的技师瑞恩﹐他曾在一九五○年代及六○年代初期﹐与发明奥的斯电梯系统的卡尔共事。
美国反重力飞行器工作原理及技术瓶颈浅析

美国反重力飞行器工作原理及技术瓶颈浅析美国反重力飞行器是指一种能够克服地球重力并以自由或几乎自由的方式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器。
尽管科幻电影中的反重力飞行器是常见的,但在现实中,尚未有被公开承认的反重力飞行器存在。
然而,有许多关于美国政府在秘密项目中研发和测试反重力飞行器的传闻。
关于反重力飞行器的工作原理,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假设。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假设:1.引力取消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反重力飞行器可以通过操纵重力场来实现反重力效果。
其中一种假设是,通过产生与地球引力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引力场,从而抵消地球的引力。
2.超导磁体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反重力飞行器周围创建一个超导磁场,可以通过电磁力的相互作用实现反重力效果。
超导磁体可以在零电阻条件下产生强大的磁场,因此可以用于控制飞行器的悬浮和推进。
3.惯性抗重力理论:据说美国政府在秘密项目中研发的一些反重力飞行器利用了一种被称为“惯性抗重力”的技术。
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据说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操纵物体的惯性来实现反重力效果。
不管反重力飞行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目前的技术瓶颈限制了反重力飞行器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技术瓶颈:1.能源需求:实现反重力效果可能需要大量的能源。
目前尚未找到一种有效的能源系统来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支持反重力飞行器的飞行。
2.控制和稳定性:反重力飞行器需要能够精确控制和稳定的飞行。
由于反重力效应会显著改变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因此需要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来保持飞行的稳定性。
3.材料科学:制造反重力飞行器所需的材料需要具备特殊的性能和特性。
例如,超导磁体所需的超导材料需要在极低温下才能工作,而且这些材料的制备成本很高。
4.安全性和可靠性:反重力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由于这种飞行器的特殊性质和可能的高速飞行,对于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
尽管目前存在这些技术瓶颈,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在努力突破这些限制,并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实现反重力飞行器的发展。
你所不知道的瑟尔效应:电力的源泉,飞碟的反重力引擎

你所不知道的瑟尔效应:电力的源泉,飞碟的反重力引擎英国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诞生了牛顿,图灵这样的大科学家,把人类引入新的纪元。
今天小编也介绍一位有争议的科学家,有人说他是骗子有人说他是当代爱迪生,你怎么看呢?英国大本钟约翰.瑟尔(John Searl)于1932年5月2日出生于英国旺蒂奇(Wantage)的一个贫困的家庭,4岁时离开兄弟姐妹被送到寄养家庭。
童年的生活奠定了他日后百折不挠的尝试精神。
约翰·瑟尔(John Searl)是一位天才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像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一样,非常人所能企及,他是瑟尔效应发电机(SEG)和反引力飞行器(IGV)的发明人。
约翰·瑟尔说,无人驾驶规格的反引力飞行器IGV42已经应空军的要求准备交付评估。
约翰瑟尔约翰.瑟尔 John Searl 从四岁半时就开始有不寻常的梦境,这些梦境都是成对地出现,一年出现两次,一直持续了六年,梦境中将建构指南巨细靡遗地传到约翰善于吸收的幼小脑海中。
在领悟了这些“夜间辅导”所传达的讯息后,瑟尔于十四岁时就开始制造第一部瑟尔效应发电机,以实现他的梦想。
这个装置是由三个呈同心圆排列的环状体所构成,每个环状体由四种不同的材质组成,而这四种材质也以同心圆的方式彼此紧附在一起。
这三个环状体固定在一个基座上,环绕每个环状体的是可以绕着它们自由旋转的滚筒,一般最里层的环状体有12个滚筒,中间那层有22个,而最外层则有32个。
滚筒的外围是线圈,连接不同的配置结构,可以供应交流电或直流电。
运行中的瑟尔机小编对这台机器的优点做了以下总结;1 瑟尔机可以发电,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永不停息。
2 瑟尔机可以产生反引力作用,这个可以利用制作飞行器。
3 瑟尔机可以影响周围磁场,据约翰瑟尔说可以提高人类的健康度。
4 对环境温度有影响,据约翰瑟尔先生描述,机器的周围温度会降的非常低。
5 目前仿制的瑟尔机成功的国家有俄罗斯,据我查阅一些资料,中国好像也仿制成功了。
反重力的奇迹:宇宙中令人瞠目结舌的现象

1.引言宇宙中有很多令人惊叹的现象,其中最古老和最神秘的之一就是反重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重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宇宙中,反重力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一些最引人注目的反重力现象,以及它们对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所带来的影响。
2.反重力现象的定义反重力是指物体或区域在作用于其上的重力力场中,向相反的方向产生的力。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极端的环境中,例如黑洞、星系团和暗能量中。
3.反重力现象的例子3.1.暗能量暗能量是一种被认为存在于宇宙中的神秘形式的能量。
尽管我们对它知之甚少,但研究表明,暗能量可能是银河系中引力场的推动力。
这意味着,尽管我们无法看到或测量暗能量,但它却在银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得银河系具有反重力的性质。
3.2.星系团星系团是由数百个星系组成的庞大结构。
这些星系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庞大的重力场。
然而,有趣的是,在星系团中心附近的物质却呈现出反重力的性质。
这个奇怪的现象被称为“星系团的暗物质球”。
3.3.黑洞黑洞是引力最强大的物体之一。
当一个恒星耗尽了其核燃料并坍缩成一个超级紧密的球体时,就会形成一个黑洞。
在黑洞的事件视界内,引力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即使光也无法逃脱。
在这种情况下,黑洞的引力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它可以产生反重力的效应。
4.反重力现象的影响反重力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很重要。
它们提供了一些关键线索,以便我们了解关于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的问题。
通过研究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演化和结构形成,并进一步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
5.结论反重力现象是宇宙中令人惊叹的现象之一,它们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至关重要。
虽然我们目前对这些现象的了解非常有限,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发现。
陀螺-反引力

无聊的课题:陀螺进动反重力装置的研究和探索默认分类2010-01-10 17:05:11 阅读418 评论7 字号:大中小订阅概述陀螺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人类已经发现陀螺现象在自然界和宇宙空间充满了神奇的活力. 高速旋转的陀螺,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子轴将发生进动.由赖柴定理可知,其转子轴的进动角速度失量方向,是使转子的自转角速度矢量沿最短途径向陀螺进动角速度矢量方向翻转.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陀螺在高速旋转条件下,用细线吊起一端,它会慢悠悠的保持与地心矢量方向垂直,还会以吊线为轴旋转。
此时可克服地心引力使陀螺转轴与地心矢量方向垂直, 陀螺转轴保持水平状态.如果陀螺转子的转动惯量越大,转速高,则进动角速度越小,而进动角速度越大产生的翻转力矩就越大.陀螺这种克服地心引力的现象,是否值得探讨和研究呢?其实只要高速旋转的物体其自转轴在空间发生进动(即在空间改变方向),就会出现反重力的陀螺效应.我们知道陀螺有两个基本特性: 一是进动性,二是定轴性. 陀螺力矩是一惯性力矩,它不会作用于陀螺本身,而是作用在对陀螺施加綀缚力的轴承或支架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类现象呢?我们从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可以找到答案.当牵连运动为转动时,动点在每一瞬时的绝对加速度,等于相对加速度、牵连加速度、哥氏加速度三者的矢量和。
而哥氏加速度一部分,是由于牵连运动系统转动引起了相对速度方向的改变而产生的,另一部分是由于相对运动,引起牵连速度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
而哥氏加速度是产生陀螺力矩的主要根源.哥氏加速度在A点和B点是最大,但矢量方向却相反,理论上在通过圆心的水平瞬时轴时,哥氏加速度为零。
哥氏加速度产生的陀螺力矩,就是在空间瞬时轴上产生对外轴承和支架的作用力.他会在转轴上产生克服重力的强大翻转力矩.我们人类能否把这种力通过人为的放大、缩小、并控制力的方向,把系统内部的力通过外支点来释放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使产生恒定内力的陀螺力矩,通过某种方式把内力释放出来,用来克服地心引力。
反重力的真实现象

反重力的真实现象
反重力的真实现象
反重力的真实现象
反重力是指物体似乎能够抵抗地球引力而悬浮或飘浮在空中的现象。
虽然常常被用于科幻电影和小说中,但实际上存在一些真实的现象可以解释反重力的原理。
首先,磁悬浮列车就是一个例子。
这种列车通过磁场悬浮于轨道上,减少了与轨道的摩擦力,从而实现了高速运行。
这种列车的原理可以被解释为反重力的实现。
第二,超导材料也可以产生反重力的效应。
超导材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电阻降为零的材料,将它们放置在强磁场中,它们会被排斥并悬浮在空中。
这种现象被称为迈森效应,也可以看作是反重力的一种形式。
第三,NASA也在研究一种称为“量子磁悬浮”的技术,据称可以使用超导材料、强磁场和量子效应来实现物体的悬浮。
这种技术被认为有望应用于未来的太空探索和运输。
以上就是一些反重力的真实现象,它们虽然与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反重力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科学原理的技术实现。
- 1 -。
反重力是什么反重力有哪些应用

反重⼒是什么反重⼒有哪些应⽤反重⼒最早是由西⽅国家提出来的,我国反重⼒技术起步于1978年,已有30余年的历史,现已取得了很有希望的进展,已处于国际领先⽔平。
今天⼩编就为同学们讲解⼀下什么是反重⼒,反重⼒在研究中有哪些实验以及新的发现,和反重⼒的主要应⽤。
反重⼒是什么反重⼒有哪些应⽤1.反重⼒1.1概念反重⼒是爱因斯坦的⼴义相对论预⾔:引⼒波的主要性质有: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携带能量和与波源有关的信息;是横波,在远源处为平⾯波;最低次为四极辐射;辐射强度极弱;物质对引⼒波吸收效率极低,引⼒波穿透性极强,地球对引⼒波⼏乎是透明的;其偏振特性为两个独⽴的偏振态等。
引⼒波是波动形式和有限速度传播的引⼒场。
1.2预⾔爱因斯坦虽然在1916年6⽉曾预⾔加速的质量可能有引⼒波存在,但他提出的引⼒波与坐标的选取有关,在某⼀个参考系看来,引⼒波可能有能量,⽽换⼀个参考系可能就没有。
1.3引⼒波美国马⾥兰⼤学的科学家韦伯⾸创⽤⼀根铝棒作为天线进⾏探测,并声称探测到了不能排除是引⼒波的信号,但其他科学家都没有得到这⼀结果,韦伯的结论没有得到公认。
2.反重⼒的研究2.1 NASA实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位于亚拉巴马州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马歇尔航天中⼼在重复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实验时失败了。
但是,该中⼼承认,不知道这位俄罗斯⼈制作超导盘的独特⽅法,它在很⼤程度上是在盲⽬地进⾏研究。
2.2发现地球壳层下⾯存在温差电场,地表重⼒具备负静电场引⼒特征,⼤量的研究表明,很多⾃然现象与此观点相符合,且没有任何相违背的地⽅。
因此,重⼒被说成是负电场引⼒。
2.3新的观点⽜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物体的悬浮都必须通过给另⼀物体施加作⽤⼒⽽受到反作⽤⼒,⽽现代物理学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已经证实⽜顿第三定律在许多电磁现象中不适⽤。
3.反重⼒的应⽤3.1飘升机飘升机近⼏年来,“飘升机”民间科技运动以美国西雅图为中⼼悄然扩散到全世界。
制造这种据称是“反重⼒”飞⾏器的竞赛,令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如痴如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秘的推力国外对反重力研究之窥斑转贴
《简氏防务周刊》曾发表了一篇题为"神秘的推力"的文章,介绍了近年来一些美国和俄国科学家一直在探讨一种能对重力进行控制的推力(升力)发生器,尽管至今没有任何人能对这种现象给以解释,但由于这类研究可能会对航空器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影响,并有可能会发展出一种新型武器,所以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美国NASA、波音公司以及一些知名的研究机构已开始介入研究
去年7月,美国一家称为"跨学科技术"公司声称他们完成了一系列"能够改变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试验。
这不仅引起了美国NASA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许多其他国家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能浮起的"升力器"
跨学科技术公司声称,他们设计了一种所谓的"升力器"。
这个"升力器"是用一种轻木棍做成一个三角框架,棍上附着一根电线,周围用金属箔片围绕而成。
只要将正电接通电线,负电接通金属箔片后,这个升力器就会飘离桌面,升到空中。
这个"升力器"的设想最初是该公司的一位电-光工程师在进行一种激光器试验时发现的。
在他所试验的激光器中也有类似的电线-金属箔片的部件,他发现只要一接通电流,金属箔片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扭曲运动。
接着他又发现如果把一个电线和金属箔片形成的三角体作为一个单元体,那么通过多个这种单元体的组合可以做成更大和更重的"飞行器",其外形既不用设计成空气动力外形,也不需要运动部件,只要通上电流就能升到空中。
在跨学科技术公司公布这个试验不久,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就在自己的试验室里再现了这个试验,还对所谓"升力"作了定量的测定。
他所用的"升力器"是由36个三角单元体组成的外廓尺寸为820毫米×700毫米的6面体。
材料同样是轻木、铝箔和电线。
升力器的重量为32克,使它升起需要的电源的功率约为81瓦(电压40千伏,电流2.01毫安),使它稳定飞行的电源功率为132.9瓦(电压44千伏,电流3.02毫安)。
据称,这个"升力器"能很快地加速上升,而且能非常稳定地悬浮在空中。
问题是,这种"升力器"是靠什么力把它推到空中的?
有人曾把这个升力的产生解释为"离子风"效应,即当电子穿过电线与金属箔片的间隙时产生的"微风"引起的结果。
但是,跨学科技术公司很快用试验否定了这个说法,他们在电线与箔片的空间设置了障碍物,阻断了电子流,"升力器"照样能升起。
这个试验立刻引起了美国NASA的高度关注,因为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有一个叫布朗的发明家,用一个非对称圆盘板进行过类似的试验。
被推动的圆盘
当时,布朗用的金属圆盘一面是平的,另一面略微鼓起,形成了一个非对称的电容器。
当布朗在一侧通上负极,另一侧通上正极后,圆盘就会向正极方向推移。
1952年,布朗又利用所谓的"电子能量"推力原理设计了一个直径约1米的被称为M3的圆盘截流器,并向美国空军进行了一系列演示试验。
据称,试验给人印象"十分深刻",由于整个试验是高度保密的,所以没有公布具体结果,只透露通电的电压高达150千伏。
当时有人就认为是"离子风"效应。
但由于这种圆盘通电后即被推向空中的现象显然是违背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所以整个试验和对它的一些解释,如"电子重力"、"反重力"等都被归入"伪科学"而搁置了起来。
跨学科技术公司的"升力器"的试验公布以后,NASA认为,这种"升力器"应当就是布朗非对称电容器的三维化的扩展,只是这里的电容器就是电线与金
属箔片之间的空气。
失去的重力
在地球另一端的一位名叫波德克列特诺夫的俄罗斯材料科学家却用另一个发现支持了这种"失重"现象。
他说,他在进行超导体研究时发现,如果把一个物体放在一个以高速旋转的超导体陶瓷圆盘的上方,这个物体就会失去5%的重量。
波德克列特诺夫用了一个2万~1000万伏的电源,一个高速旋转的超导体,这个超导体在旋转时会在物体上产生一个时间极短、速度极高的"重力脉冲",而物体本身却没有可察觉到的能量损失。
与此同时,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一个叫里宁的研究人员也独立地完成了类似的试验,她证实利用高速旋转的超导体确实可以产生一种"类似重力场"的作用,能够"吸住"或"推开"物体。
由于这项发现可以潜在地被用于减少航天飞行器的发射重量(因此减少发射成本)上,立即引起了NASA马歇尔中心的极大兴趣并向哥伦比亚的超导部件公司支付60万美元,让它们来进行这项研究,并聘请了波德克列特诺夫和里宁作为顾问。
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工作还得到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的支持。
后者声称他已经研制出了类似的"脉冲重力发生器",可以对任何物体产生一个排斥力。
波德克列特诺夫说,这种"脉冲重力发生器"脉冲的作用距离达到1千米以上,而理论上,这个脉冲在空气或空间中可以发射到200千米以远,几乎不会有能量损失。
他还说,仅仅是用他试验室的这套装置,如果加上一种精密的现代雷达系统,就有可能改变卫星的轨迹。
波德克列特诺夫还说,他的脉冲重力发生器可以在工程上很快发展成一个新形式的发动机,还可以发展成一种新型武器,使卫星偏离轨道,或使弹道导弹偏离弹道轨迹。
尽管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没有得到证明,但NASA认为还是应当认真对待。
NASA的关注
NASA和一些公司之所以一直十分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的动向,因为他们认为如果真的能发现一些突破性的推进技术,就有可能将航空的发展带入一个新时代。
实际上,早在1996年NASA就启动了一个"突破性推进力物理学"(BBP)计划,并把它列为NASA先进航天运输计划(ASTP)的分项目,直接归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管理。
这项计划的目的首先是要找到形成这种神秘推力的方法,再设法探索其中的机理。
这项计划的领导人格伦认为,种种所谓的"电子重力"现象,其实质是就是因为重力被某种现在还不知道的方式遮蔽了,从而产生了浮力效应,使东西升了起来,而这种现象用现在的理论无论如何是解释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NASA最近声称,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他们确实已经发现了"通过二元非对称电容器产生推力的方法",并将这项专利列入"突破性技术"类。
他们认为如果能将这个专利用于实践,最后可能会得到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的电子推力发生器。
NASA特别有兴趣的是它们在卫星和其他航天飞行器上作为轨道转换发动机的应用潜力。
尽管NASA声称他们仍然反对"电子重力"的学说,但重要的是,作为世界航空航天界的权威机构毕竟承认了确实有一种至今任何人都无法解释的产生推力的形式。
最近,美国国会已经同意给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软件研究院拨款475万美元,希望该院的科学家能独立地证明跨学科技术公司升力器的真实性,并找到它能被推到空中的原因。
波音公司的介入
波音公司声称,他们不会盲目地支持这个领域的各种研究,但对波德克列特诺夫和有些研究很感兴趣。
波音公司的"鬼怪"工程队已经开始对波德克列特诺夫的装置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他们研制了一种把一个超导体放在一个不锈钢真空罐里的"重力修改试验设备",他们称之为"重力枪"。
另外,"鬼怪"工程队已经对一种由一个加利福尼亚的发明家库克提出的"双转子无反作用力驱动装置"进行了试验。
这个被称为"库克惯性推进发动机"的装置,用了一对互相反转的共轴转子,把离心力转换为一个沿轴向的线性力。
1999年11月29日的《无限能量》杂志上报道了试验结果。
这种装置可以在几分之一秒内将一个2.5千克的物体从零速度加速到每分钟300米以上的速度,接着再减速至零,但整个过程并没有产生任何反作用力,而根据牛顿作用与反作用第三定律,这个反作用力约为400~450牛。
库克称,增加转子的转速可以显著地增加"推力"。
期望解开谜团
虽然NASA、波音公司和美国其他权威研究机构和公司至今都还没有公开对这种研究表明态度,但是他们已对研究越来越感兴趣,目的只有一个,揭示出其中的奥秘,找到一种突破性理念的推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