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

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同时也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重要微生物。
尽管大肠杆菌在人体和动物肠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在食品和饮用水中的污染却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准确地鉴定大肠杆菌的方法对于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鉴定大肠杆菌的生理特性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以通过其生理特性进行鉴定。
大肠杆菌是一种好氧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同时也可以进行厌氧呼吸。
大肠杆菌在温度为37℃时生长最快,此时生长周期为20分钟左右。
大肠杆菌可以利用葡萄糖和其他简单糖类作为碳源,同时也能够分解蛋白质和脂肪酸等有机物。
此外,大肠杆菌可以产生酸和气体,这是鉴定大肠杆菌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鉴定大肠杆菌的培养基鉴定大肠杆菌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MacConkey培养基、EC培养基、EMB培养基等。
MacConkey培养基是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其中含有普通细菌无法利用的普通糖类和有机酸,同时还含有一种选择性抑制剂,可以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而大肠杆菌则可以在此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红色颜色。
EC培养基和EMB培养基也是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可以选择性地培养大肠杆菌。
三、鉴定大肠杆菌的生化反应在培养出可疑的菌落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来确认大肠杆菌的存在。
常用的生化反应包括半乳糖发酵试验、气体产生试验、尿素水解试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半乳糖发酵试验是通过观察菌落的气泡产生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气体产生试验则是通过观察菌落周围的气体产生情况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尿素水解试验则是通过观察菌落周围是否有碱性产生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则是通过观察菌落周围是否有红色颜色的产生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四、鉴定大肠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应用于鉴定大肠杆菌。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而微生物大肠菌群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种微生物污染物。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传统的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利用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进行检测。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灵敏度低等缺点,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监测的需求。
其次,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逐渐成为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的主流。
PCR法是其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它利用特定的引物和酶对DNA进行扩增,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周期短等优点,已经成为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外,免疫学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技术。
ELISA法是其中的代表,它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样品中的大肠菌群。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领域。
除了上述方法外,近年来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检测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分子与传感器进行特异性识别,通过信号转导来实现对微生物的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对于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促进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9.6.186.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大肠菌群快速检测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依据
检样 无菌称取25g(mL)样品于225mL稀释液中,均质
10倍系列稀释
GB 4789.3-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MPN计数法
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低的食品中 大肠菌群的计数
选择适宜3个连续稀释度h
演示完毕,感谢您的聆听
不产气
产气
BGLB肉汤
36℃±1℃
48h±2h
不产气
产气
大肠菌群阴性
大肠菌群阳性
查MPN表 结果报告
结果判读
1 大肠菌群在测试片上生长后产酸。 2 pH指示剂使培养基颜色变深,在红色
菌落周围有气泡者为大肠菌群。 3 记录每个稀释度大肠菌群阳性纸片数。 4 根据大肠菌群MPN表查出相应的大肠菌群数。
是微生物检验诸多快速方法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
已被广大卫生检验者所接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 餐饮业、卫生、环保、水质检验等。
总结
思考题
1.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与国标检测方法的异同? 2.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的测试片为什么会使产生使纸片颜 色加深周围并有气泡的菌落? 3.如何对测试片的生长结果进行计数? 4.大肠菌群快速检测适合在那些领域使用?
测试片结果解读
测试片可能会出现如下现象
1)没有任何菌落生长,不要计算圆形培养基外的菌落。因为泡棉上 已不含选择性培养基。
测试片结果解读
测试片可能会出现如下现象
2)当菌落数超过220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小方格,计算 平均菌落数,再乘以20得到整个测试片的菌落数。当有许多气泡,培养基 颜色变深暗,有很多小菌落时,记为多不可计。
测试片结果解读
测试片可能会出现如下现象
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一、简述大肠杆菌作为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指标,其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肠杆菌的生物检测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检测速度和灵敏度,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污染途径。
本文将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新型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传统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如多管发酵法和平板计数法,虽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存在检测周期长、灵敏度低、易受干扰等缺点。
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新型的生物检测方法,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
基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原理的新型生物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如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可变数衔接重复序列分析(MLVA)、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TP生物发光技术、PCR检测技术等。
这些新型生物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大肠杆菌的准确检测。
PFGE和MLVA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肠杆菌的分子分型,有助于追踪污染来源和传播途径;GC和HPLC等色谱技术则可以通过分析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来评估其污染程度;ATP生物发光技术和PCR检测技术则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大规模筛查。
新型生物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成本较高、操作复杂、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等。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优化这些技术的性能,提高实用性。
加强食品中大肠杆菌的生态学研究和风险评估,对于制定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新型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和控制大肠杆菌污染,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1. 大肠杆菌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在《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大肠杆菌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这一段落内容可以如此撰写:大肠杆菌在食品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存在与否往往直接关联着食品的卫生状况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摘要: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是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检验迫切需求,本文从免疫学技术,酶学的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传统检测方法改进技术,物理化学技术,其它技术方面对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高,无法区分死活菌;酶学的技术和物理化学技术特异性好,省时省力,但这些方法成本较高,不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传统检测方法改进技术结果准确,但费时费力。
因此,仍需要发展一种新的方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要真正实现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还需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以寻找一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低、灵敏度好、准确性高并且检测速度快的更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食品;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研究1引言大肠菌群为一群在37C、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的统称。
这些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中,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肠菌群被国际上公认为检测各种水质、医药及食品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性的指示菌。
如果检测到大肠菌群呈阳性结果,那么便表明食品、药品或者水质存在大肠菌群,已经被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的数量与受到的污染程度成正比,数量越多,受污染越严重。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主要用多管发酵法来检测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已沿用多年,其准确性、权威性无可质疑,但该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检测所需的费用较高,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现场监测的要求,因此,现在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检验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有效、快速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大肠菌群的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都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2大肠菌群主要的快速检测方法2.1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方法检测原理是依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反应。
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

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尽管大肠杆菌是正常肠道菌群的一部分,但有些菌株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
因此,准确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在鉴别大肠杆菌时,通常需要从样品中分离出细菌,并进行初步的鉴定。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1. 培养基选择:大肠杆菌可以在普通富营养的培养基上生长,如营养琼脂和TSA 寒天琼脂。
与其他致病菌不同的是,大肠杆菌具有乳糖发酵能力,因此可以使用含有乳糖的培养基如EOH(大肠杆菌溶血素乳糖琼脂)、MacConkey琼脂和XLD (硫代硫酸亚铁氧化琼脂)来选择性培养大肠杆菌。
2. 形态学特征: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后,大肠杆菌形成小型、粉红色的圆形菌落。
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呈革兰阴性,为杆状细菌,长度约为2微米,直径约为1微米。
此外,大肠杆菌具有移动性,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现出活跃的运动。
3. 生化特性:通过测试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可以进一步鉴别该菌株。
常见的生化试验包括蔗糖发酵试验、气体发酵试验、硫化试验和尿素酶试验等。
大肠杆菌通常可以产生气体和酸,而不产生硫化物,同时具有尿素酶活性。
4.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测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大肠杆菌。
通过特定引物放大大肠杆菌特有的基因片段,再进行测序比对,可以确定分离菌株是否为大肠杆菌。
5.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通过对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的测试,可以确定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大肠杆菌通常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也能产生耐药株。
通过该方法,可以观察和评估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包括培养基选择、形态学特征观察、生化特性测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配合,提供准确和可靠的鉴别结果,对于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厌氧菌,常常被用作指示性微生物来评估食品和水源的卫生质量。
以下是常见的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1. 培养基方法:将样品接种在包含大肠杆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如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培养基(MacConkey琼脂培养基)和EC培养基等。
大肠杆菌能够利用琼脂中的乳糖发酵产生酸,导致培养基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此外,EC 培养基还包含了可以检测大肠杆菌β-葡萄糖苷酶的亚甲基红试剂,如果大肠杆菌存在,则培养基呈现金属光泽。
2. 确认方法:对落有培养基上的鲜艳深色菌落进行进一步确认。
典型的确认方法包括革兰染色、目测观察形态特征、氧化发酵试验和测试产气杆菌酶试验。
3. PCR检测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样品中扩增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如16S rRNA基因),然后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4. 快速方法:如免疫层析试纸法和光学组织测定法。
免疫层析试纸法利用抗大肠杆菌抗体与大肠杆菌特异性抗原结合生成可视化结果。
光学组织测定法利用大肠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比色底物产生颜色变化。
这些方法都可用于检测大肠杆菌在食品和水源中的存在及其数量。
在进行检验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实验室操作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肠杆菌荧光染色方法

大肠杆菌荧光染色方法1.引言1.1 概述大肠杆菌荧光染色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观察大肠杆菌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大肠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荧光染色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的方法,通过将荧光染料与目标菌株的特定成分或结构相互作用来实现细胞的染色。
相比传统的染色方法,荧光染色具有显著的优势,如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直观的成像效果。
因此,荧光染色方法在大肠杆菌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大肠杆菌荧光染色方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将详细阐述大肠杆菌的重要性,包括其在人类肠道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疾病。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荧光染色方法的原理,包括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和适当的染色条件,以达到对大肠杆菌的准确和可靠的染色结果。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荧光染色方法的优点,如高灵敏度可以提高大肠杆菌的检测效率,高特异性可避免误判,直观的成像效果方便观察和分析。
此外,我们还将展望这种方法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监测、环境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本文将全面介绍大肠杆菌荧光染色方法,旨在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在大肠杆菌相关领域的检测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大肠杆菌荧光染色方法的背景和意义。
随后,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节的内容。
最后,在目的部分,我们将阐述本文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大肠杆菌的重要性和荧光染色的原理。
在大肠杆菌的重要性部分,我们将介绍大肠杆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领域。
随后,在荧光染色的原理部分,我们将详细讲解大肠杆菌荧光染色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关键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件的载体可采用多种 材料, 利用较多的是光纤、荧光计等。Alocilja 等用 硅制成多孔性的生物传感器载体对大肠杆菌进行检 测, 通过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检测 灵敏性的目的, 而且从单晶体状的硅合成为多孔性 硅载体也比较容易。葛晶等在 SPR 生物传感器中采 用亲和素- 生物素系统放大检测的响应信号, 并引 入复合抗体作为二次抗体, 使检测限由 106 cfu / mL 下降到 105 cfu / mL。殷涌光等利用抗体免疫吸附反 应, 采用一次抗体- 抗原- 二次抗体的夹心法增加 质量, 将胶体金复合抗体作为二次抗体大幅度增加 质量, 并延长胶体金复合抗体与微生物的结合过 程, 稳定和放大信号, 从而显著提高了检测精度。
肠 杆 菌 (ETEC)、 致 病 性 大 肠 杆 菌 (EPEC)、 出 血 性 大 肠 杆 菌 (EHEC)、 侵 袭 性 大 肠 杆 菌 (EIEC)和 粘 附 性 大 肠 杆 菌(EAEC)。 大 肠 杆 菌 是 温 血 动 物 肠 道 的 正 常 寄 居菌 , 所以在卫生学 上 , E.coli 作 为 饮 水 、 食 品 等 的粪源性污染卫生细菌学指标; 而且其在外界存活 时间与一些主要肠道病原菌相近, 他的出现也可能 预 示 某 些 肠 道 病 原 菌 (如 沙 门 氏 菌 、 志 贺 氏 菌 )的 存 在, 是国际上公认的卫生监测指示菌, 因此相应出 现了大量的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 快速检测方法。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习惯称为大肠 杆 菌, 分类于肠杆菌科, 归属于埃希氏菌属, 与人类 疾病有关的大肠杆菌一般包括五种, 即肠毒素性大
* 陈盼, 女, 1984 年出生,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微生物与 发酵工程在读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07 - 11 - 28
目前 PCR 技术广泛地用于生命科学的许多学科 中。在食品微生物领域中, PCR 用于快速检测或鉴 定食品中的微生物。常用的有实时荧 光 定 量 PCR、 免 疫 PCR、 反 转 录 PCR、 多 重 PCR 和 实 时 定 量 PCR 等。史云等建立了用于肉及肉制品中大肠杆菌 的两重 PCR 检测方法, 以 EPEC 的微绒毛粘连基因 (eae gene)和菌毛束形成编码基因(bfp gene)作为特异 性基因, 最低检出量为 10 cfu / g, 检出时间为 8 h~ 17 h。王升启等建立的复合探针实时荧光 PCR 的灵 敏度可达 10 cfu / mL, 能快速准确、特异、灵敏地 对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多重 PCR 由于引物的相 互影响、引物退火的影响等导致灵敏度一般较低, 对于细菌量较少的检测标本, 如果不经过增菌, 采 用多重 PCR 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特别是对于较 少 菌 量 即 可 致 病 的 O157 ∶H7, 应 考 虑 使 用 单 一 PCR 技术。朱水荣等利用单一 PCR 和多重 PCR 对 待检菌株的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该方法能弥补血清 分型技术在确定大肠杆菌致病性方面的不足。郑桂 丽 等 用 单 一 PCR 扩 增 大 肠 杆 菌 O157 的 rfbO157, 检测灵敏度为 60 cfu / g, 时间仅为 3 h~4 h。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包 括 模 板 DNA 的 变 性 、 退 火 成 单一的片段, 在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 克隆出病原
4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以生物学和传感技术为基础,
60
食 品工 程
2007 年第 1 期
3 月出版
用酶、抗体、细胞等作为识别元件, 与信号转换器 和电子测量仪共同构成的分析工具。目前已经商品 化的传感器有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微生物传感 器 、DNA 杂 交 传 感 器 、 细 胞 器 传 感 器 、 仿 生 传 感 器、分子印迹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具有诸多优 点, 如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较好的稳定性、低成 本、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快速在线连续监测。目 前用于信号传导的方法主要有电气化学方法、表面 声波传导和光学传导。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主要 是基因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 其原理分别是利用 DNA 杂交和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检测, 再将其转换为 光信号或电信号并通过仪表放大和输出。
5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gene chip) 技术是 20 世纪 90 年代兴 起 的 前 沿 生 物 技 术 , 也 叫 DNA 微 阵 列 (DNA mi- croarray)、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采用 原位合成(in situ synthesis) 或显微打印手段, 将数 以万计的 DNA 探针 固 化 于 支 持 物 表 面 上 , 产 生 二 维 DNA 探针阵列, 然 后 与 标 记 的 样 品 进 行 杂 交 , 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快速、并行、 高效地检测或医学诊断, 由于常用硅芯片作为固相 支持物, 且制备过程运用了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 术, 所以称之为基因芯片技术。
!"
!!!!!!"
58
食品工程
FOOD ENGINEERING
!"
!!!!!!"
·食品分析·
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Ra pid me thods for de te ction of Es che richia coli
2007 年第 1 期 3 月出版
陈 盼 * 贺稚非 龚 霄 伍先绍
(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6)
1 ATP 生物发光技术
ATP 生物发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微生物 快速检测方法。ATP 是活细胞中最普遍的能量代谢 物, 为细胞提供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能量, 而且其在 生物体内含量相对稳定。检测 ATP 含量的一种方法 是用荧光光度计法, 生物发光是活细胞在荧光素酶 催化下发出的荧光, 目前使用的荧光素酶来源于北 美的萤火虫, 相对分子质量为 62 000 的蛋白质, 他 催化荧光素的氧化反应, 这种反应的终产物不稳 定, 很快分解产生荧光。
CHEN Pan* HE Zhi- fei GONG Xiao WU Xian- shao
(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摘 要 大肠杆菌是人及各种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 居菌, 食物或水中大肠杆菌的检出意味着直接或间 接的近期粪便污染。大肠杆菌作为饮水、食品等的 粪源性污染卫生细菌学指标; 而且他在外界存活时 间与一些主要肠道病原菌相近, 它的出现也可能预 示 某 些 肠 道 病 原 菌 (如 沙 门 氏 菌 、 志 贺 氏 菌)的 存 在 。 大肠杆菌是国际上公认的卫生监测指示菌, 因此大 肠杆菌的检测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相应出现了大量 的大肠杆菌的各种检测方法。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快速检测; 食品 Abstr act Escherichia coli is naturally found in the in- testinal tracts of all warm- blooded animals, including humans. The presence of E. coli in food or water becomes accepted as direct or indirect indicator of resent fecal contamination. E. coli is the hygienic bacteria index of fecal contamination in drinking water and food. Its sur- vival time is equal to some intestinal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detection of E. coli means the presence of some in- testinal pathogenic bacteria, such as Salmonella and Shigella . E. coli is a received hygienic monitoring indi- cator, its detective methods are very important. keywor ds Escherichia coli; rapid detection; food
2 PCR 检测技术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技术, 该技术是在 1971 年首先被 Kleppe 等提出来 的, 作为一种检测方法在 20 世 纪 八 、 九 十 年 代 才 获得认可。PCR 是指利用耐热 DNA 聚合酶的作用, 通过变性 - 延伸 - 复性的循环操作, 在体外迅速将 DNA 模板扩增数百万倍的一种克隆技术。理论上可 在 2 h 内将一个 DNA 分子扩增到 106 ̄109 倍, 采用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PCR 扩增产物的荧光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