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的各类教学法解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软件课程体系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 号 : 4 G62
文献标识码 : A
DOI1.99js .62 88 .{20 . 7 :03 6 /in1 7 - 1 1 } .1 8 .s 21 0
我 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将 近 1 年 的高速发展 , 目前 已 0 到 经 占据高等教育 的大半个江山。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 , 当前 务必稳定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 , 务必从原先的“ 扩大招生” 阶段向“ 内 涵建设” 阶段转变。而当前高职院校 中传统 的“ 学科课程体系” 主要 采用 以前传统 的授课方式—— 以理论知识讲授 为主 , 这和 以“ 市场 就业为导向” 以“ 、 实用技术为根本 ” 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相违背 , 更 难于培养学生 的动手及 实践能力 。造成以上 问题的一个根本性 的 原因就是缺乏规范化的 、 科学的 、 能适用当前高职就业市场要求 的 专业及课程教学标准。由此,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设 计被提上了紧迫的 日程 , 了高等职业院校 目前课程建设和改革 的 成 重点 、 难点及核 心问题 。 常州机 电职业技术学 院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改 革中 , 以确立适合 的课程开发理念为 目 , 于“ 标 基 工作过程系统化” 来构建软件课程体系, 有效地解决 了旧式的“ 学科课程体系” 存在的 问题 和弊端 , 真正实现 了学生“ 在做中学 , 在学中做 ” 的教学一体化 目标 , 极大地提升 了学生 的动手及 实践 能力 。 1 基于“ 工作过程 系统化” 课程体 系开发 的基本流程 “ 工作过程系统化” 的核心思想就是 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来开发课程。其基本的开发流程是企业进行市场调研 、 根据市场调 研召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职业岗 位群 、 确认学 习领域 、 教学计划开发制定 以及学 习情境设计等环节 , 实现课程项 目化教学 。
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

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作者:何舒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4期【摘要】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指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
利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背景的教学改革是当前社会的需要,符合职业教育中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项目课程课程开发【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27-02引言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学会某种职业技能并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最终找到满意的工作。
职业学校、学院的目的是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它的核心在于职业人才的培养,而职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课程开发不仅是职业教育改革中最关键和敏感的部分,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如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进行开发是职业教育不断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大实践课题。
1.从学科系统化到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职业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学科系统化课程不适合职业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定位,课程需要改革。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就要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工作。
然而,学科课程中的内容和任务与行业中的工作岗位联系不紧密、不明确,这样会造成学生就业能力不够,到新的工作岗位要有较长的适应时间。
所以,职业教育中的课程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改革。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指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
它不同于以学科边界进行课程设置,并按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选择和组织内容的学科课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能整体建构职业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过去学科系统化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它们是分散的,对应职业中岗位的需要,学生不能马上把它们整体应用起来。
学生在学校中没有学习到如何整体应用知识和能力,甚至职业岗位中所需要的某些能力,学生没有学过。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互连”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互连”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文章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互连”课程开发的研究,对该课程在学习情境的设计、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学习情境一、前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
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需要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实习工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网络互连”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核心课程,学会网络互连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
我们根据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整合确定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网站开发的三大领域。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课程教学量的大小,在网络管理领域中设置了“网络基础”“网络互连”两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系统管理领域中设置了“windows2003管理与服务”“linux管理与服务”“网络安全”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站开发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页制作”“sql 2005”“web程序设计”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贯穿三大行动领域中设置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顶岗实习”等学习领域课程。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作者:杭瑞友王芳涂小丽来源:《职教论坛》2012年第05期摘要:以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开发为例,介绍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过程,将其概括为:三方参与、三层分析、三次分解、三次转化,以此作为高职课程开发的借鉴。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性任务;学习情境作者简介:杭瑞友(1965-),男,江苏姜堰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高职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5-0051-0220世纪末,人们认识到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需要用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知识、技能去解决,职业教育是培养“为了工作而学习”[1]的人的教育。
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知识系统化的束缚,将工作过程、学习过程和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学科知识进行解构,围绕工作过程进行重构和序化,开发出工作性的学习情境,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一、“三方参与”、“三层分析”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础“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2]。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广泛社会调研本校本专业毕业生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规划学生就业的职业(群)或岗位(群),通过召开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访谈会,分析会计专业对应的“会计职业”,分析会计职业能力构成,分析会计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归纳出九个行动领域(也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大多数学生的就业面向归纳出4个核心领域),这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础,出纳会计就是其中的一个行动领域。
(一)出纳员职业分析出纳员是会计职业领域里的一个技术类职业,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其职业活动特征主要体现在:出纳员主要负责货币资金的收付,货币资金是出纳工作的对象,核算与管理是出纳工作的过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学习领域”的特点
• 是一个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查、 评估总结完整工作过程; • 是一项该职业或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 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模式,以实 际工作环境为场景;
•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索、创新、自学、 查阅资料标准及计划总结、团队意识、合作交流、 优化工作等关键能力; • 以企业要求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安全、节能、 质量、成本意识。
专业:维修电工 学习领域13 第 3 学年 第4 学期 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维护与检修 基准学时:60学时
职业行动领域描述: 自动化生产设备指的是在生产线中起着关键作用,大量采用新技 术及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它的故障不仅会影响产品 质量,而且会影响产品的交付期。 为保证生产设备的可靠运行,避免故障停车,必须对设备的运 行进行监控、按点检表规定的周期和内容进行检查,并进行必要 的预防性保养。检查包括对设备实际运行参数进行记录和评价。 为减小维修停车,要对维修措施进行作业计划,使用通用工具 、仪器和维修资料等,按照工作标准和相关规范对设备故障进行 诊断、检查,常采取替换法抉速排除故障并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 记录存档。 在维修过程中,需要得到机修人员的帮助。
“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
---基本概念与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IT+VE)
工作系统化课程的内涵
•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这里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 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
赵志群,2007
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IT+VE)
工作系统化课程体系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 自动化生产设备点检表、 预防性保养内容的编写 · 与设备操作者和设备管理 员的沟通 · 修理作业计划和检修工艺 的制定 · 专用仪器、维修材料及配 件的领用 · 待修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点 检、维护、诊断、拆卸、 部件检查与安装 · 简易维修辅助工具的自制 工具材料 · 自动化生产设备说明书、操 作及维修手册 · 相应的变频器等说明书 · 通用工具及万用表、示波器 · 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方法 · 与操作者进行沟通并记录 · 分析原因并制定修理计划 · 替换修理法 劳动组织 · 向操作者和维修工解释自动 化生产设备点检表、预防性 保养内容 · 维修技师根据维修作业计划 向各维修小组安排维护和检 修任务 · 向材料及备件库领取材料及 备件 · 完工自检后交操作者验收 · 设备管理员检验与评价 · QC小组活动 工作要求 · 能进行熟练的工作沟通 · 能制订点检表和预防性 保养制度 · 能陈述设备的工作原理 · 能迅速分析故障原因 · 能绘制检查流程图并制 定维修作业计划 · 能熟练调试机床 · 会熟练使用工具和仪器 · 满足顾客对维修质量和 维修时间的要求 · 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6S 的工作要求 · 填写维修记录单存档, · 参与QC活动,评价和反 馈此次修理工作 · 遵守操作规程与劳动纪 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隋境教学法在《数控综合实训》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隋境教学法在《数控综合实训》中的应用摘要:在《数控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情境教学法来设计教学环境,模拟企业生产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并扮演不同角色,以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现跨界教育,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对接。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教学法企业生产模式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CNC Cmprehensive Training,use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of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to design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simulate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mode,Let the students feel fully enterprise actu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and play different roles,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occupational in vocational education,Realize cross-border education, Achieve the docking study and work.Key words: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mode1 情境教学法的概述当前技术与工艺以及一体化管理这三者整合在一块的程度越来越高,而当前学校的职业教育只进行单一的职业岗位培训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
培养岗位群型人才,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胜任新工作的同时可以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在学徒制试点专业课程开发中的探索

“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在学徒制试点专业课程开发中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分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许多学校和机构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其中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为代表的学徒制教育备受关注。
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是一种将实际工作过程融入到课程中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习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徒制试点专业课程开发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通过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试点专业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研究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在学徒制试点专业课程开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在学徒制试点专业课程开发中的探索,探讨如何有效地将这一模式运用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1. 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核心特点,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2. 探讨学徒制试点专业课程开发中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的具体运用方式和效果,为实际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3. 借助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在现有课程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4. 分析影响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在学徒制试点专业课程开发中应用的因素,为今后的实施提出合理建议;5. 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推动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在学徒制教育中的更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1.3 方法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采用Qualitative Research方法论,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以全面深入的了解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在学徒制试点专业课程开发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该课程体系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基础,把职业生涯作为培养目标,以工作实践为教学手段,构建工作结构框架,能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课程开发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16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
它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学习为主要过程。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从事某一职业的职业能力和资格。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1.1 相关教学课程选择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改变传统的只重知识传授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引入项目教学法,让学生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在完成具体的项目基础上熟悉、掌握相关理论。
同时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兼顾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做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实现理实一体化。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彻底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
教师通过设置任务、项目、问题、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有步骤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掌握了工作的过程和步骤,而且学生的团队能力、讨论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明显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实训、校外与企业合作,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尽可能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1.3 教学效果评析为适应改革后的课程及教学模式,教学考核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
评价课程上得好坏,要看课后学生能力是否得到实质性提高,是否实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0引言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秀的课程被开发出来。
然而,这些课程的利用率和在课堂上实施效果却不甚理想。
高职课程改革是从学科系统化教学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转变。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很多教师不适应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效果甚至不如传统教学好。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本身不愿做出大的转变,对“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了解的很少,另一方面是很多学校在狠抓课程改革的同时,忽略了与课程改革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走的基本的路。
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选取教学方法时也就有着不同的选择。
很多学校在选取教学方法时,多选用一刀切的方法,比如很多工科院校会让所有的教师都采用项目教学法。
这种做法很呆板,起到的效果往往是教案发生了变化,而教学还是老样子。
熟悉各类“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灵活选取不同教学方法实现不同的目标,会给教师带来成就感,给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下面我就最常见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分成两大类做下介绍。
1针对课程宏观面的教学方法1.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培训与课堂教学过程。
在该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承担一个项目,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和理解综合复杂的工作情境。
此方法适用于实践性的工作任务,要有工作设备和工具。
学生要参与计划与实施过程,能够积累真实的工作经验。
项目教学法的步骤为:(一)项目起草和目标制定;(二)学生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教师对工作计划提出意见;(三)实施;(四)成果展示报告;(五)评估。
1.2角色扮演法学生作为演员扮演一个真实的角色,在扮演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反馈自己或别人所扮演的角色。
此方法适合具有社会活动或社会行为的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社会经验,提高应变能力。
角色扮演法步骤为:(一)准备阶段,学生们了解角色扮演的基本规则和目标;(二)引导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情境,学生分配角色;(三)加工准备,分析角色间的关系和任务;(四)扮演,参与者进入角色演出;(五)走出角色;(六)讨论,教师、演员和观察者客观的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和经验。
1.3案例学习法学生通过对一个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强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并对比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案例学习法的步骤为:(一)面对问题,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来自实践的案例;(二)收集信息并评价;(三)探索,学生独立探索出多个解决方案;(四)结果,讨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选择出最佳方案;(五)讨论,小组间讨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最终方案;(六)评价,由教师对各小组方案进行评价。
1.4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职业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
它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引导文是由教师制定的书面任务,它包括了任务介绍、引导问题、工作计划和评估表等。
通过引导文学生应独立地完成行动导向学习任务。
引导文教学法的步骤为:(一)信息,学生按照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和引言,借助辅助工具(教科书,专业报刊等)收集并加工重要信息;(二)计划,每个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工作步骤,所需辅助材料和工具;(三)决策,小组讨论,听取教师意见,修改并优化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四)实———————————————————————作者简介:杜俊贤(1980-),男,山东泰安人,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自动化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系统工程专业;王连桂(1981-),女,山东滨州人,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的各类教学法解读The Explan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杜俊贤DU Jun-xian ;王连桂WANG Lian-gui ;王宁WANG Ning(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烟台265500)(Yanta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Yantai 265500,China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逐渐深入,教学法的改革也越来越迫切,在此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下解析,帮助各位多教师加深对各种教学法的理解,并选取与自己所教授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加以应用,真正做到教学一体。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pedagogy reform is increasingly urgent.This paper resolved the teaching method to help more teacher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 variety of pedagogy,and select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and apply them in the classroom and achieve the un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法;课程开发Key words: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pedagog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36-02·236·Value Engineering 施,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工作任务;(五)检查,学生通过工作单来检查已完成的任务;(六)评价,由教师指出各小组的不足。
1.5实验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也可进行应用性研究。
实验教学法的步骤为:(一)制定目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共同制定试验目标及方案;(二)建立假设,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推测结果;(三)尝试,学生借助草稿或技术图独立地制定工作步骤。
(四)实施,通过实验的实施来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
(五)评估,通过假设与结果的对比,学生可找到并改正误差。
2针对课程微观面即课堂的教学方法第二类教学方法对第一类教学方法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第一类教学方法顺利的实施下去。
2.1头脑风暴法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
(一)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进入论题;(二)学生即兴表达各自的想法、意见;(三)师生共同总结,分析实施或采纳每条意见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
2.2分组法分组法是对学生进行分组。
分组法要有以下几个原则:(一)每次授课要使各小组成员经常变动;(二)授课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三)作为最后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的同学最好要随机抽取。
分组法应用的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卡片展示法利用卡片由学生或教师填写有关的内容通过添加、移动、更换进行讨论。
(一)教师准备:教学展示的题目、教学的目标,各个教学过程阶段的划分;(二)开题:教师提出要解决的课题,并将题目写在纸上;(三)收集意见:学生将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并有教师、学生或学生代表去粘贴;(四)加工整理:师生共同通过添加、移动、取消、分组、归类等方式将卡片进行合并,系统化处理;(五)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教学方法改革是课程改革实施并最终成功的关键,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并实施各类教学方法,从熟练地套用各类教学法步骤,到最后能在授课中灵活穿插多种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内容才能在课堂上完美地展示给学生。
参考文献:[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2]朱晓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08).[3]王国武.论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养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04).[4]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6).0引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院校,材料化学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大力培养多种类型的卓越工程师,为我国尤其是我省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为目标,———————————————————————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GJXHB2110942);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1039)。
作者简介:朱传勇(196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ls of Materials and Chemistry Talents under CDIO Guidance朱传勇①ZHU Chuan-yong ;齐海群①QI Hai-qun ;王慧文①WANG Hui-wen ;刘敬东②LIU Jing-dong ;宗晓丹③ZONG Xiao-dan ;许晶①XU Jing(①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50;②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哈尔滨150050;③哈尔滨中大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78)(①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China ;②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Harbin 150050,China ;③Harbin Zhongda Chemical Building Material Co.,Ltd.,Harbin 150078,China )摘要:研究了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