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古代传记文学

合集下载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5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5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四、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耶律屋质,字敌辇。

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大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

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

太后得书,以示屋质。

屋质读竞,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

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

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

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

以此计之,惟和为善。

”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

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

”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

”太后曰:“汝第言之。

”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竞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

耶律石刺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

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未几,刘哥邀驾现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

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

刘哥自誓,帝复不问。

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

”帝曰:“卿为朕鞫之。

”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

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注1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

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传记文学的阅读技巧

传记文学的阅读技巧

传记文学的阅读技巧
传记文学是一种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学形式,其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传主生平:在阅读传记文学时,首先要了解传主的生平,包括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主要成就和贡献等。

这有助于理解传记的内容和主题,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把握传记文学的特点:传记文学具有一些特点,如真实性和文学性。

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基本要求,作者需要真实地记录传主的生活和事迹。

同时,文学性则要求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描绘手法,使得传主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3. 分析传记的写作手法:传记的写作手法包括叙述、描写、议论等。

分析这些写作手法,可以了解作者如何处理传主的事迹和形象,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 挖掘传记的主题和意义:传记文学不仅仅是记录传主生平的文字,也包含了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和观点。

通过挖掘传记的主题和意义,可以深入了解传主的形象和生平,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

5. 注重阅读体验:传记文学的阅读是一种体验式的阅读,读者需要沉浸其中,感受作者的描绘和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与传主和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传记的内容和主题。

总之,阅读传记文学需要耐心和投入,要注重细节和情感体验。

通过深入了解传主的生平、分析写作手法、挖掘主题和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传记的内容和主题,享受阅读的乐趣。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理清文章脉络
了解传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层次关系。
分析文章逻辑
理解传记中事件的前后顺序和因果关系,探究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04
传记类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营造文言文阅读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言文的 魅力。
故事导入
选取传记类文言文中的有趣故事或情节,引导学生阅读并分享,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VS
词义推断
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生词或难词的含义 ,利用已知词汇理解整句或整段的意思。
分析人物形象
关注人物言行
通过传记中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其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如《史记》中的项羽、 刘邦等。
比较不同传记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比较不同传记中同一人物的形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该人物的特点和历史 地位。
把握文章结构
人生轨迹。
同类作品的比较阅读
总结词
通过比较阅读同类作品,可以发现不同传记的写作风 格、叙事方式、人物刻画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提高 对传记类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
详细描述
在阅读传记类文言文时,可以寻找一些同类作品进行 比较阅读,如同一时代不同人物的传记、不同时代同 一类型人物的传记等,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理 解传记的写作特点和艺术价值。
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对传记类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05
传记类文言文的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背景的拓展阅读
总结词
了解传主所处的历史背景是理解传记的关键,通过拓展阅读相关历史背景的资料,可以 更好地理解传主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
详细描述
在阅读传记类文言文时,可以寻找一些与传主所处时代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史书、文献 等,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政治环境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传主的言行举止和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7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7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司马光之子)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

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

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

丁母忧,勺饮不入口三日,毁几灭性。

光居洛,士之从学者退与康语,未尝不有得。

涂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马氏子也。

以韩绛荐,为秘书,由正字迁校书郎。

光薨,治丧皆用《礼经》家法,不为世俗事。

得遗恩,悉以与族人。

服除,召为著作佐郎兼侍讲。

上疏言:“比年以来,旱为虐,民多艰食。

若复一不稔,则公私困竭,盗贼可乘。

自古圣贤之君,非无水旱,惟有以待之,则不为甚害。

愿及今秋熟,令州县广籴,民食所余,悉归于官。

今冬来春,令流民就食,候乡里丰穰,乃还本土。

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惟于济民则不宜吝。

诚能捐数十万金帛,以为天下大本,则天下幸甚。

”拜右正言,以亲嫌未就职。

康自居父丧,居庐疏食,寝于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朝谒。

赐优告。

疾且殆,犹具疏所当言者以待,曰:“得一见天子极言而死无恨。

”使召医李积于兖。

积老矣,乡民闻之,往告曰:“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

”来者日夜不绝,积遂行;至,则不可为矣。

年四十一而卒。

公卿嗟痛于朝,士大夫相吊于家,市井之人,无不哀之。

诏赠右谏议大夫。

康为人廉洁,口不言财。

初,光立神道碑,帝遣使赐白金二千两,康以费皆官给,辞不受。

不听。

遣家吏如京师纳之,乃止。

论曰:熙宁新法病民,海内骚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正人端士,摈弃不用。

聚敛之臣日进,民被其虐者将二十年。

方是时,光退居于洛,若将终身焉。

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至或号呼道路,愿其毋去朝廷,是岂以区区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哉?德之盛而诚之著也。

康济美象贤,不幸短命而死,世尤惜之。

然康不死,亦将不免于绍圣之祸矣。

选自《宋史》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其子病,愿速往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B.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

高考文言文传记阅读

高考文言文传记阅读

高考文言文传记阅读篇一:高中文言传记阅读《尹翁归》附答案及翻译尹翁归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

翁归少孤,与季父居。

为狱小吏,晓习文法。

喜击剑,人莫能当。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瓮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招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

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

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

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汉书七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为狱小吏,晓习文法。

文法:文章格式B.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案事:案子C.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中伤:受到毁谤D.历守郡中,所居治理。

治理:政治太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后去吏居家遂召上辞问A B昂其直,居为奇货莫辞更坐弹一曲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所举应法,得其罪辜C D乘楼车,从吏卒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指尹翁归)B.延年大重之 (称代前文的事情)C.得其罪事 (称代前文的所举)D.不敢见其邑子 (指于定国)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尹翁归奉职守法的一组是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②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③独伏不肯起。

④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⑤征拜东海太守。

⑥不敢见其邑子。

中考语文复习:传记类古文阅读2

中考语文复习:传记类古文阅读2

传记类古文阅读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

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

父,世医也,授以《脉诀》。

安时曰:“是不足为也。

”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已而病聩①,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②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活人无数。

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

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

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

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

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

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

”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

其妙如此。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有删改)注:①病聩:患病而耳聋。

②邸舍:房间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1分)是不足为也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过目辄.记饮少辄.醉(《五柳先生传》)B.尝.诣舒之桐城未尝.识书具(《伤仲永》)C.以汤.温其腰腹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D.时年犹未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

▲(2)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4.文中划线句写孕者家人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分)▲【参考答案】(一)(13分)1.(1分)是|不足为也2.(2分)D3.(4分)示例:(1)凡是经史百家涉及医学内容的,没有不能融会贯通的。

(2分)(2)患者(病人)拿着金帛来感谢,他并不全都收下。

(2分)4.(3分)通过对病人家属的反应的描写,侧面衬托(1分)了庞安时医术的高明(1分),也为下文庞安时的解答作铺垫(1分)。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偕()易()妻子()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2)为官:(3)为师: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天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1)(1)张纲传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臵上坐,问所疾苦。

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

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擢:提拔C.南州晏然晏:安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古代传记文学
通过学习《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这门课程,我体会到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传主与作者是传记作品不可或缺的两大元素。

如果说,传主是一束灿烂的阳光,那么,作者就是各具特色的棱镜,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同一传主不同的灵魂风貌。

古代传记类散文教学必须要凸显人物,首先要紧紧抓住传主形象,在作品所截取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和行动中,透过作者精当的刻画和细腻的描写,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审视传主的一生,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教材所选的传记类文章,大都是典范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选材得体,裁剪有度,繁简详略,因情而定。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蔺相如在秦赵斗争中为维护赵国尊严而勇敢机智地和秦王斗争的英勇行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高尔基曾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梳理传记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有时还需要教师适时补充、适当拓展。

“重视对作品形象的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以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分析而言,如果仅以《鸿门宴》一文而论,不少教师则习惯性地将项羽概括为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等武夫形象,看到的更多是他的性格缺陷。

其实,司马迁在《项羽本记》中突出写了项羽三件大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教授《鸿门宴》,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选读其他相关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巨鹿之战写项羽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反秦斗争中众望所归的英雄人物;鸿门宴写项羽天真坦率、优柔不忍、以至轻纵敌手,养虎贻息的坦荡胸怀;垓下之围写项羽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将刈旗,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和单凭个人之勇,终于陷入四面楚歌,因而不得不引剑自刎的悲剧结局。

通过这三个场面,突出他喑呜叱咤、勇武过人、直率磊落而又刚愎自用、善于斗力而不善斗智的性格特点。

注重传记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的解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历史人物活动的基础上,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

(2)在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中分析人物情感。

例如,《苏武传》中苏武面对卫律的逼降,厉声斥责,岿然不动;面对李陵的劝降,镇定自若,不为其情所动。

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中,凸显了苏武不负国家重托,至死不屈的爱国情操。

(3)在生动的叙述语言中理解人物性格。

注重传记类文学作品叙述性语言和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分析,全面把握人物性格,正确理解文本主旨。

例如,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荆轲刺秦王未成,反被秦王刺伤,这时司马迁描写荆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八个字活画出一个侠义之士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悲壮形象。

《鸿门宴》写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一描写,更是把樊哙这个赳赳武夫的一腔怒火的形象尽呈于每一个读者的面前。

古代传记类散文教学必须要凸显人物,还要好好研究作者。

由语言符号构成的传记文学作品,是“客观历史事件的文学再现”,更是作家思想感情的物质载体,因为在传记中并没有完全客观的传主,所有的传主都是作者心目中的传主,作者的思想、个性乃至于喜好都可能投射到传主身上。

例如,以司马迁《史记》为例,他为人列传,并非有事必录,而是对历史题材加以严格地筛选、提炼,突出历史上那些非常之事。

在故事情节和安排上,也多选“倜傥非常”的奇人,多论不同寻常的“轶事”,从而使人物传记带有传奇色彩。

他对所写的那些人物有深刻的了解与鲜明的爱憎,对于正面人物,他怀着崇敬赞扬的热情;对于反面人物,则投以厌憎愤恨的怒斥。

对于这一点我们只需选读《项羽本纪》和《酷吏列传》便不难体会到融入作品中作者那截然相反的思想感情了。

再如《信陵君列传》,与其说司马迁是在歌颂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侯赢的“士为知己者死”这种行为表现和道德观念,不如说司马迁是借信陵君之身寄托自己重要的社会理想,只是这种理想被作者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有根据地、有标准的选取、强调、组织、加工,并用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活动来体现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