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群和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9页

杂交群和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9页
杂交群和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9页

杂交群和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一节杂交群动物(F1)的特点及应用

一、定义和概念

1.定义:两个近交品系动物之间进行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称之为杂交群动物(Hybrid strain)或杂交一代动物,简称F1动物。如C57BL/6J和DBA/2小鼠交配后培育的第一代动物即为BDF1或B6D2F1;C57L/J和A/He交配后的第一代动物为LAF1等。

2.概念:F1是First filial generation的简称,即“杂交一代”或“子一代”,也叫“杂种一代”。但是,必须指出,实验动物“F1”与一般遗传学上所谓的F1不大一样。一般的F1根本就是杂种,其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因为其亲本本身是杂种,但是它们个体之间却很均一,也就是说,从遗传型上来看是异型接合体,而从它们个体与个体之间来看却大家都杂得一样,所以个体与个体基本上还是相同的,这是由于它们的两个亲本本身就是纯种。所以,实验动物这种的F1虽然遗传型是杂合的,但个体间的遗传型与表现型是一致的,可以适合作一般实验研究用,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但F1动物是不能培育纯系的,因为在子二代(F2)时,会发生遗传上的性状分离。

F1动物的生产是比较简单的,采用两个近交系进行杂交而得。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近交品系纯合子作为亲代,互相交配所产生的子一代即可形成F1动物。

子代:基因型Aa,表现型A♂AA×♀aa

精子

A A

卵子

a Aa Aa

a Aa Aa

例如C57BL品系小鼠基因为隐性基因(a),被毛呈黑色,C3H品系小鼠基因为显性基因(A),被毛呈野鼠色,这二者均为纯合子,相互杂交后,F1基因型和表现型均一致,但到子二代(F2)时,会发生遗传上的性状分离,因此不能用F1动物培育纯系。

在F1动物生产中,必须强调的是两个亲本的互交情况要表达所用品系的性别,因为虽然同是用一样的两个近交系杂交,由于所用的雌雄不同则F1将因母体环境的不同或性染色体的不同的而有不同。

二、使用F1动物的优点

近交系动物在遗传上是均质的,故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在医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为什么还要繁殖由两个不同近交系进行杂交所得的F1动物呢?这是因为近交系动物与杂种动物相比,生活力、支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对慢性实验的耐受性的等都较差,对环境变异的适应能力也较差,而且也较难繁殖和饲养。在一般设备条件下,如果要进行慢性实验,需要长期观察,假使动物半途死亡,则实验就不能取是如期的效果。反之,F1由于表现杂交优势,就多少克服了纯系的缺点,对长期实验的耐受性也大,而且对由于环境因素所引起变异的可能性也较纯系为小。因此F1动物与近交系动物一样,它们具有遗传均一性,但生活力强,经过杂交,从一亲代来的隐性有害基因与另一亲代来的显性有利基因组合,成为杂

合子,隐性有害基因的作用被显性有利基因的作用所掩盖,而出现杂种优势。综合起来F1动物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杂交优势,生命力强,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繁殖旺盛等优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克服因近交繁殖所引起的近交衰退现象。

2.具有纯系动物基本相似的遗传均质性。虽然它的基因不是纯合子,但基因型是整齐一致的,遗传性是稳定的,表现型也一致,因此它基本上具有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3.对各种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4.具有亲代双亲的特点。

5.国际上分布广,已广泛用于各类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便于在国际间进行重复和交流。

上述F1动物的特点,说明为什么有了近交系动物,还要培育F1动物。一些发达国家在过去对微生物还没有普遍取得人工控制时期,是优发展F1动物的。鉴于我国当前的物质条件,应当很好发展F1的生产,宣传其科学价值。

三、F1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F1动物具有与纯系动物基本相同的遗传均质性,又克服了纯系动物因近交繁殖所引起的近交衰退,所以受到科学工作者的欢迎,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下列一些研究课题中用得更多。

(一)干细胞的研究

外周血中的干细胞是组织学中的老问题,大部分人认为大淋巴细胞或原淋巴细胞相当于造血干细胞。但在某些动物中,尽管在外周循环中发现有大淋巴细胞,偶尔有原淋巴细胞,一般也不认为有干细胞的存在。根据目前的研究,可清楚地表明,来自F1种小鼠正常的外周血的白细胞能够在受到致死性照射的父母或非常接近的同种动物中种植和繁殖,使动物存活和产生供体型的淋巴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这证明小鼠外周血中存在干细胞。因此,F1动物是研究外周血中干细胞的重要实验材料。

(二)移植免疫的研究

F1动物是进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 Reaction,简称GVHR)良好的实验材料。可以鉴定出免疫活性细胞去除是否完全。如CBA小鼠亲代脾脏细胞经一定培养液孵育后注入CDF1(DBA/2×CBA)小鼠的脚牚,对侧作为对照,如CBA亲代小鼠免疫活性细胞去除干净时,则将不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否则相反。也可采用C57BL/6脾脏细胞悬液经一定培养液孵育后注入BCF1(CBA×C57BL/6)小鼠腹腔,观察脾/体比值,或用2月龄DBA/2小鼠脾细胞经一定培养液孵育后注入CDF1(DBA/2×CBA)小鼠腹腔,测定其死亡率,鉴定免疫活性细胞的去除情况。

(三)细胞动力学研究

如选用BCF1(CBA×C57BL/6)小鼠作小肠隐窝细胞繁殖周期实验;选用CDF1

(DBA/2×CBA)小鼠作不肠隐窝细胞剂量活存曲线;选用DBF1(C57BL/6J×DBA/2)受体小鼠观察移植不同数量的同种正常骨髓细胞与脾脏表面生成的脾结节数之间的关系等。

(四)单克隆抗体研究

杂交瘤合成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生物医学中一项重大的突变。采用的小鼠骨髓瘤细胞系,一般将来自BALB/C品系小鼠,由此获得的杂交瘤的细胞注入该小鼠腹腔后,即可生长肿瘤,同时产生高效价抗体的腹水。若BALB/C小鼠对一特定抗原不产生最适免疫应答反应时,也可改用C57BL/6或NEB等品系小鼠。英国目前大多采用BALB/C和CBA杂交F1代小鼠作单克隆抗体研究,比单独用BALB/C小鼠要好,其F1代小鼠脾脏比同日龄BALB/C小鼠脾脏要大。

四、F1动物系组选择和组合形式与命名

(一)系组选择

F1动物品质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其亲代特点,因此选择系组作杂交组合时应考虑以下条件:

1.其遗传特性能表现出杂交优势,系组合力强的品系。

2.具有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特性品系。

3.两个品系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少的异质差异。

4.通过对比观察选出最理相的杂合组合。

只有选择具有这些条件的品系进行杂交,才能使其遗传变异控制在最小程度。因此在决定杂交组合之前,一定通过不杂交组合的对比观察,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杂交品系组合,作为大量繁殖杂交F1的双亲,这是进行杂交F1繁殖的重要条件。用于实验研究的杂交F1,主要是两个近交系之间的杂交所生F1,如C57BL/6×C3H/He的F1基因型为aaBbCc,

BALB/C×DBA/2的F1基因型为AabbCc。又如C3H小鼠属于高发乳腺癌品系,如将C3H雄鼠与C57BL/6雌鼠交配,可得到乳腺癌发病率低的杂交F1,是科学研究工作使用的重要动物模型。

五、交配方法

繁殖杂交F1小鼠的目的,是为了能在一定时间内提供较大量的遗传均一的实验动物,因此交配方法最好采用循环交配或定期交配进行生产。这种交配方法,可使90~95%的小鼠在居后第一个发情期怀孕,因此各胎生产周期比较集中,提供数量较多,体重和年龄较为接近,是比较科学的交配方法.

六、F1动物的标志方法及要求

F1动物的标志方法主要是标明杂交群亲本的性别与其品系名称,习惯上雌本先写,雄本随其后,如C3H/HeJ♀×AKR/J♂可记为C3HAKRF1或简称C3AKF1;反之,如为

AKR/J♀×C3H/HeJ♂,则记为AKC3F1。亲本品系名称和缩写方法完全与近交系相同。

对F1动物的要求:

1.二个亲本必须都是近交品系动物,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有计划的杂交。

2.杂交的仔代只能作实验用,不能作种群用,而且只有杂交后的仔一代才有应用价值。

3.在命名书写时雌本品系在前,雄本品系在后。

七、国际上常用的F1动物

1.AKD2F1AKR×DBA/2

2.BA2C F1C57B L×A2G

3.BC F1C57BL×BALB/C

4.BCBA F1C57BL×CBA

5.BC3 F1C57BL×C3H

6.B6A F1C57BL×6×A

7.B6D1F1C57BL/6×DBA/1

8.CA F1BALB/C×A

9.CAK F1BALB/C×AKR

10.CBA-T6D2 F1 CBA-T6×DBA/2

11.CB6 F1BALB/C×C57BL/6

12.CCBA-T6 F1BALB/C×CBA-T6

13.CC3 F1 BAL B/C×C3H

14.CD2 F1BALB/C×DBA/2

15.CL F1BALB/C×C57L

16.C3B F1C3H×C57BL

17.C3D2 F1C3H×DBA/2

18.C3L F1C3H×C57L

第二节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定义和和概念

(一)定义

封闭群动物是指一个种群在五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新种,仅在固定场所的一定群体中保持繁殖的动物群。

(二)概念

封闭群(Closed colony)的正确概念是指引种于某亲本或同源亲本的动物,让其不以近交形式,也不与群外动物杂交而繁衍的动物群,目的是要求整个群体尽量防止近亲交配而保持着遗传变异,也就是说既保持群体的一般特性,又保持动物的杂合性。至于个体间差异的程度因引种来源的不同而有不同,如引种于一般杂种,则个体间差异就大;如果引种于有近交历史的动物,则个体间差异就小。

由于封闭群体本身的特点,加上客观上具有各种各样的相似存在形式,就使封闭群这个概念很混乱。有人叫“非近交群”(Non-inbred colony),有人叫“非近交系”或“非近交品系”(Nou-inbred),甚至有人叫“远交系”、“远交株”或“远交动物”(Outbred animals)。实际上这些叫法并不是指真正的“封闭群”,而只是通常供应使用的、保持于各种饲养系统的非近交群体而已。特别是“远交”一词很容易使人理解为遗传学上的“异系交配”。因为“远交”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上不相关的动植物的杂交,或没有相近亲缘关系的不同家系的两个个体的交配,甚至把不同特种、不同变种的交配都看作是异系交配。而实

验动物的封闭群,其个体之间并不是没有亲缘关系,甚至是很亲近的或有一定的近交。所以封闭群不应叫成上述这些名称,它们之间更不能划等号。

ICLA在1963年和1964年曾规定:“不从外部进行引起的群体为封闭群”,这是最基本的。日本实验动物研究会于1973年又进一步规定:“五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只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繁殖,为经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叫做封闭群”。

实际上对封闭群的全面理解应该包括封闭年限、群体大小及繁殖结构等。一般认为封闭群是指引种于某亲体或同源亲本的动物。

二、封闭群的分类

封闭群按其来源和遗传背景不同,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来源于近交系的繁殖群及其子代,不用兄弟姐妹交配方式保种进行生产的实验动物。

2.来源于非近交系,不是以培育近交系为目的而生产的实验动物群。

如系来源于近交系的封闭群,虽然对繁殖群的的大小不作特殊规定,但应采取在群体内不产生隔离状态的方法繁殖。

如系来源于非近交系的封闭群,应经常保持“群体的有效大小”,一般为50只以上,同样应采取群内不产生隔离状态的方法繁殖。

上述两种封闭群,除了在选择时应考虑繁殖力外,均不采用特殊的淘汰方法进行选种。

三、封闭群动物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实验动物的使用,以小鼠为例,大部分是近交系和封闭群。而从使用量上来看封闭群远远超过近交系,这是因为近交品系繁多,又不易大量生产,往往仅适用设备条件较好的研究机构或专门科技人员亲自保种使用,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而封闭群因为有杂合子并避免了近交,故能保持相当程度的杂合性,从而避免了近交衰退的出现。所以,其生活力、生育力都比近交系强,具有繁殖率高等遗传学的特点,因此封闭群动物可以大量生产,作为鉴定实验用。例如ddN小鼠、NIH小鼠、LACA小鼠、Wistar大鼠以及目前各研究所长期自行繁殖的瑞士种小鼠、青紫兰兔、新西兰白兔、大耳白兔、豚鼠等均属此类。这类动物在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的鉴定上,其反应稳定性远远优于市售动物,特别是作为热源质试验的家兔更为明显。进行各种筛选性实验时,选用封闭群动物有一定优点,因为在这群动物中有的可能有近亲关系,有的可能没有,而保持一定的遗传差异。因而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有强一些的,也有低一些的,但其平均的反应性有一定稳定性,故要观察筛选某一药物的初步疗效时,封闭群动物就可以反映综合的平均疗效。

然而,对于封闭群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都落后于近交系。其原因在于封闭群是属于群体遗传学理论范畴,不仅群体遗传学本身产生较晚,而且该理论又不能机械地套用于封闭群。到目前为止,对封闭群动物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几乎都只限于小鼠和大鼠,而且报告也甚少。

四、培育方法及注意事项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一、名词解释 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2.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4.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 5.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6.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7.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8. 脑眼:位于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鱼的光线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9. 背板和柱:海鞘、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分别成为背板和柱。沟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柱向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 10. 无头类: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称为无头类。 11.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12. 无颌类:圆口纲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13. 有颌类:包括脊椎动物中除了圆口纲物种外的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用于支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14.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

世界上15种最奇特的动物 【图文】

不可思议!世界上15种最奇特的动物【图文】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越多,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越神奇。看看下面这些动物,你会不会以为它们是来自外星? 1星鼻鼹鼠 星鼻鼹鼠生活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地区,它们生活在潮湿的低地地区,以土壤中的小虫子为食。星鼻鼹鼠善于游泳和挖掘,最神奇的还是它们星形的鼻子,它通过鼻子观察世界,在它的鼻子上分布着22个触手,每个触手上有覆盖着几千个细小颗粒,一次可以探查600块针尖大小区域。中间的触手尤其灵敏,能发现身长小于半厘米的生物。星鼻并不是负责嗅闻的嗅觉系统的一部分,也不是用来捕捉食物的第三只手,而是一个无比敏感的触觉器官,其成年体长达到15到20厘米。 2八目鳗 八目鳗(Lampetra japonica),学名七鳃鳗,是一种七鳃鳗纲的鱼。它的特点是嘴呈圆筒形,没有上下腭,口内有锋利的牙齿。八目鳗类鱼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通过啃咬的方式八目鳗类鱼进入动物尸体中进食,甚至可以在其中呆上长达3三天之久。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八目鳗类鱼这种可怕的进食方式会因为本身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动物尸体中所积存的水质变酸。世界上共有30多种八目鳗,它们属于盲鳗目。最常见的大西洋八目鳗是(Myxine glutinosa)盲鳗;太平洋八目鳗是盲鳗属(Eptatretus stoutii)。

3跳跳鱼 跳鱼主要生活在海涂里,每到夏秋之接开始交配,发情时会将鳍竖立起来像一面旗子一样,秋季时最肥,之后就开始产卵,孵化成小鱼。海涂里藻类很多,成为它的主食。它属两栖鱼种,可以水里吸氧,也可以呼吸空气。两栖动物的卵需要借助强烈的阳光和温热的泥土孵化,秋冬之季,阳光最强的莫过于滩涂,这就注定跳鱼的生活习性。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一:有趣的动物

口语交际一:有趣的动物 【魔力话题】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你们知道吗?动物王国,那可是一个充满奥秘,有趣的王国。比如:鹦鹉会说话;萤火虫会发光;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了解、探究、发现动物们那些绝技和有趣的地方。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有趣的动物。 【思维爆破】 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绝技和有趣的地方。【交际魔方】 模仿一: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发现动物的特点。 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动物(实物、视频),发现动物的某特殊本领与奥秘,以及有趣的地方。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再说说它有趣的地方。 二、说说动物的外形+有趣的地方。 三、观察、发现、小组讨论,说说动物外形+有趣的地方。 有趣的猫 大家好!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我觉得猫最有趣啦! 传说猫还是()的师傅呢!你知道吗?猫的胡须可以(),猫的瞳孔(),猫的脚掌下面还有(),走起路来(),这样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抓老鼠。哈哈!黑猫警长够神吧!有趣吗?

资料袋袋库:奇趣动物王国 世界动物之最 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的亚种南蓝鲸雌性的平均长26米,重达120吨,其中最大的个体长33.58米,重239吨。) 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达8吨) 最高的陆上动物:长颈鹿(平均高5米) 现在最原始的哺乳卵生动物:鸭嘴兽 皮毛最保暖的动物:北极熊 现在陆地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 现在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西伯利亚虎 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美洲拟狮(又名残暴狮) 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最聪明的动物:海豚(人除外,海豚的脑子甚至比人还大) 最大的鸟纲类动物:鸵鸟(平均高2.5米,最重可达155千克)体积最大的飞鸟:柯利鸟(体长1米多,体重约18千克,生活在非洲东南部) 翅膀最长的鸟类:信天翁(翅展2~3米) 最早的鸟:孔子鸟、辽宁鸟(距今2~3亿年前,两者属同一时代,皆比始祖鸟早上几千万年。) 嘴巴最大的鸟:巨嘴鸟(嘴长24厘米,宽9厘米) 形体最小的鸟:蜂鸟 飞得最高的鸟:天鹅(最高能达17000米)

动物学名词解释。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7、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8、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9、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0、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1、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和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2、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3、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4、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和取食功能。 15、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6、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17、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18、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9、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0、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24、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5、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6、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27、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体壁围绕的中央腔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循环功能。 28、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这是动物界首次出现的神经系统类型。网状神经系统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不定向,神经传导速度慢。 29、皮肌囊:扁形动物等的体壁,由皮肤和肌肉组成。起保护等作用。 30、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型。 31、实质组织:在涡虫等动物的表皮、肌肉与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由中胚层来的实质,疏松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状,可贮存养分。 32、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等低等动物的消化管只有口,没有肛门,消化效率不高,称为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33、原肾管:扁形动物等的排泄系统类型。在虫体两侧有一对弯曲、多次分支的纵行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细管的末端连着焰细胞。通过焰细胞收集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34、梯式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类型。身体前端有“脑”的雏形,由“脑”发出两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发出神经分支彼此连接并分布到身体各部。

盘点各种动物的性趣事

盘点各种动物“乱伦”交配 交配是所有动物的一门必修课,为了赢得异性的芳心,它们可谓煞费苦心。有时候,动物的交配行为也充满怪异色彩,甚至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以豪猪为例,雄性豪猪在求爱时用后腿站起来,从6英尺(约合1.8米)外往雌性身上撒尿。 1.红边束带蛇——3万条群交 红边束带蛇——3万条群交 红边束带蛇的交配行为是动物世界最为疯狂的之一。它们每年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举行一次交配狂欢聚会,也就是在雌蛇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之后。苏醒后,雌蛇会释放一种信息素,一次能够吸引数百条雄蛇。有时候,参加交配狂欢的红边束带蛇超过3万条,彼此裹缠在一起,景象非常状况。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雄性红边束带蛇有时也会释放信息素,组织一场交配狂欢。科学家并不清楚雄蛇为何上演这种行为。一种理论认为,雄蛇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像交配季节时的雌性那样,获得温暖和保护 2.倭黑猩猩——淫乱之极 倭黑猩猩——淫乱之极 在性生活方面,倭黑猩猩是与人类最为相似的动物。它们是除了人类外唯一采用面对面交配姿势同时进行法式接吻的动物。倭黑猩猩的整个群落都建立在性的基础之手,与它们相比,古罗马人就像是一群在性方面故做正经的家伙。在解决争端时,倭黑猩猩并不采用暴力方式,而是用性。此外,性还是它们问候对方,道歉以及要求获得额外食物的方式。在倭黑猩猩群体,性绝不仅限于异性之间,它们会自淫,相互手淫,甚至同性之间也会发生性关系。对于倭黑猩猩群体中的母亲来说,除了自己的子女外,它们会与其他任何同类发生性关系。 3.琵琶鱼——雄鱼寄生雌鱼身上 琵琶鱼——雄鱼寄生雌鱼身上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无法理解为何只发现雌性琵琶鱼。更为怪异的事,所有雌鱼的两侧都涨有怪异的肿块。经过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肿块是寄生雄性琵琶鱼的遗骸。雄性琵琶鱼体型很小,在长到足以进行交配的时候失去消化系统。在学名Photocorynus Spiniceps的琵琶鱼种群中,雄鱼的身长只有0.25英寸(约合6.35毫米),是已知体型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相比之下,雌鱼的体型达到雄鱼的50万倍。 为了生存,雄性琵琶鱼必须找到一条雌鱼并寄生在雌鱼的身体上。它们会咬住雌鱼,释放一种酶,溶解皮肤组织,进而与雌鱼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雄鱼的精液进入雌鱼的体内,同时获取雌鱼的营养。不过,雄鱼很快走向死亡,只留下一团睾丸,随时准备在雌鱼排卵时让卵受精。科学家曾发现身上带有8团睾丸的雌性琵琶鱼。对于那些没有找到雌鱼的雄鱼,它们会采取另一种方式,那就是变性为雌鱼,等待雄性出现。 4.小丑鱼——可以变性 小丑鱼——可以变性 如果你是一条小丑鱼,你根本不必考虑性别问题。这种色彩艳丽的小鱼既非雄性,也非雌性,而是雌雄同体。小丑鱼成群生活在一起,除了配成一对的小丑鱼外还有一小部分非交配雄性。雌性小丑鱼的体型往往最大,这并不是因为雌鱼发育的好,而是因为如果找不到雌性,群体中体型最大的雄性便会变性,变成雌性。在此之后,第二大雌鱼将变成可交配雄性,余下的仍旧“禁欲”,直到配成对的小丑鱼中的雌性死亡。以《海底总动员》中的尼莫为例,

有趣的动物

聪明的壁虎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壁虎。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壁虎为什么能在墙壁是快速爬行不掉下来吗?那是因为壁虎的脚上是有吸盘,轻轻一吸墙壁,它就能在墙上任意行走了。而且壁虎还是益虫哦,夏天的时候,它能帮我们捉蚊子呢! 壁虎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本领,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例如有别的小动物想要抓它的时候,小壁虎就会自断尾巴,这样就可以安全走了,而过不了多长时间,小壁虎就能长出新的尾巴来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金恒) 我喜欢仓鼠 我家有只小巧玲珑的仓鼠,它浑身都是棕色的毛。它有一双灵巧的小眼睛,看着你的时候把双手放在胸前瞪着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可爱极了。一对三角形的耳朵竖起来像小小的山丘。尖尖的嘴巴像个吸尘器,只要你放它喜欢的瓜子在他的碗里,一下就被它吃的一干二净。它睡觉的样子变化多样,有时候侧着、有时候四脚朝天、有时候卷起来像个小圆球。它唯一的运动就是在摩天轮里快乐的奔跑,其实他不知道摩天轮永远也跑不到尽头。 我每天都会花半个小时关注它,喂它吃、看他运动,我爱仓鼠。 (李优雅) 有趣的鹦鹉 我喜欢鹦鹉,每天早上它用清脆悦耳的歌声叫醒我,它有小巧玲珑的面孔,炯炯有神的眼睛。喔!还有他的嘴巴弯弯的,像小钩子,身上有黄、绿、黑相间的羽毛,真漂亮,那毛茸茸的肚皮地下有一双强有力的小脚,支撑着整个身体,它一见到我就左蹦右跳,真活泼。他经常倒挂金钩,有时候头部来回扭“8”字,好像在做广播体操呢!经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听了我讲解,你是否也喜欢鹦鹉呢? (林奕呈) 我喜欢的动物 我喜欢的动物是松鼠,它的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有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光滑的好像擦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像降落伞,显得格外漂亮,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可爱,所以我喜欢它。 () 我喜欢的动物 我喜欢老虎,因为我就是属虎的。 老虎穿着黄黑相间的衣服,额头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王”字,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走起路来大摇大摆。 它还是个捕猎高手呢,它躲在草丛中,等猎物放松警惕时,就出其不意地扑上去,一口就咬住了它。老虎的牙齿天生就是一台绞肉机,很快就把猎物给咬碎了。 老虎可真厉害呀! ()我喜欢大熊猫

动物学期末名词解释

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背神经管的腹面。 侧线:鱼类侧线是由许多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的一条线状结构。侧线管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与感觉神经相连,能感觉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的方向、水流动态及周围环境变化。 单循环:鱼类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循环方式。从心室压出的缺氧血,经鳃部气体交换后,汇成背大动脉,将多氧血运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中去,离开器官组织的缺氧血最终返回心脏的动脉窦内,然后开始重复一轮的血液循环。 韦伯尔氏器:鲤形目中由一些骨块组成。通过水的声波引起鳔内气体振动,通过韦伯尔氏器传到内耳,产生听觉。 卵生:胚胎发育完全靠自身的卵黄囊中的营养。 卵胎生:胚胎的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但所需营养完全靠卵黄囊提供。 假胎生:胚胎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前期发育靠卵黄囊内的营养,后期胚胎卵黄囊壁伸出许多褶皱嵌入母体子宫,形成卵黄囊胎盘,胎儿从此从母体的血液中获得营养,完成最后的发育。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运动,以满足重要的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口咽式呼吸:两栖纲特殊的呼吸方式。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咽腔。然后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当口底下降,废气借肺的弹性回收再压回口腔。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多次,以充分利用吸入的氧气并减少失水,带呼气时借鼻孔张开而排出。 不完全的双循环:以鱼类为例,其心脏分为四个部分组成,即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左心房接受含有丰富氧气的肺静脉,右心房接受富含二氧化碳的来源于静脉窦的血液。左右心房共同汇入单一的心室,至使心室中的含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这样的循环方式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休眠:是动物有机体对不利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环境恶化时,通过降低新陈代谢进入麻痹状态,待外界条件有利再苏醒活动。 羊膜卵:是有卵壳、羊膜、绒毛膜、尿囊等组成。为羊膜动物的卵,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和尿囊,羊膜围成一腔,腔中充满羊水,胚胎就在相对稳定、特殊的水环境中发育,尿囊则收容胚胎在卵内排出的废物。卵外包有坚韧的卵膜,以保护胚胎的发育。 羊膜: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胚胎周围的表层膜向上两个地方发生皱褶,这种皱褶不断扩大,向上的皱褶从底部包上去,最后两侧边缘打通,内层保住胚胎称为羊膜。 颞孔:是爬行动物的头颅两侧,眼眶后面的凹陷(借相邻骨块的缩小或者消失而形成),是咬肌的着生部位。可增加咬肌的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 胸腹式呼吸:爬行动物借助肋间肌和腹壁肌肉运动升降肋骨而改变胸腔大小,从而使气体进入肺部,完成呼吸。 鳞式:躯干两侧各有一条侧线,由埋在皮肤内的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为侧线鳞,分类学上用鳞式表示鳞片的排列方式。鳞式为: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至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侧线下鳞数(侧线至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 新脑皮:爬行动物在大脑表层的新皮层开始聚集成神经脑细胞层,即为新脑皮。 迁徙: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半球之间。 愈合荐椎:由最后一枚胸椎,全部的腰椎、荐椎以及前几枚尾椎愈合为鸟类特有愈合荐椎。它与腰带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上不行获得支撑体重的坚实之家。 双重呼吸:在鸟肺中,无论是呼气时或吸气时均有新鲜气体通过微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教皇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三重调节):鸟类不仅能调节眼球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成为双重调节。 早成雏:鸟类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最奇怪的动物

一. 邦加眼镜猴(Western tarsier Tarsius bancanus Horsfield) 邦加眼镜猴的每只眼睛比它的大脑还大,这种超小灵长类动物的大眼睛是自然界最古怪的夜视镜,它的巨大的脚和有力的后腿意味着它能从一棵树跳跃到另一棵树,寻找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吃。 这种眼镜猴原产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部分地区。“义工旅游(Responsible Travel)”在婆罗洲克拉克山脉组织了一项“艰苦徒步旅行”,参加徒步旅行的人在这里能看到长臂猿、猩猩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眼镜猴:拥有回声定位能力的哺乳动物。有36个牙齿,只有鼬狐猴为32个牙齿,缺上门齿。尾毛密而长,多呈扫帚状;眼大;被毛浓密。 二. 蝰鱼(Sloan's Viperfish) 蝰鱼蝰鱼科蝰鱼属的鱼类。共6种,见于各主要大洋的热带海区。均为深海种类,沿体侧有发光器,有的在鳍末端和口腔内也有发光器,所发之光有时用于诱集摄食其他鱼类。鱼因牙大且突出两腭之外似蝰蛇而得名。 这种鱼的头部让人看一眼就会做噩梦,很多长短不一的尖牙从它那类似“铁处女”的恐怖大口里伸出来。蝰鱼之所以会具有这些特征,是因为它生活在深达1000米到2000米的海洋深处。 分部布于中国东海、南海,国外见于日本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至温带海域。除非你有深海潜球,否则是无法看到一条活着的蝰鱼的。不过,前往冰岛首都雷克雅末海港参加每年每年6月举行的海洋节,或许你能看到一条死了的蝰鱼。 三. 赤秃猴(red Uakari) 这种猿拥有令人震惊的红脑袋,因此南美洲的人给它起了个有趣的绰号“英国猴”,这是为了纪念第一批前往它们的国土,被太阳晒的满脸通红的英国人。 在巴西、秘鲁和哥伦比亚森林深处都能找到赤秃猴。 四. 玛塔龟(Matamata Turtle) 这种大型淡水龟具有几大奇怪特征。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块浸透水的树皮和残片,它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向外突出的鼻子,这个鼻子相当于潜水者的通气管,有助于它潜水。它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吃小鱼。玛塔龟会找个地方隐藏好自己,然后等待猎物自己送上门来,等猎物靠它非常近时,它才张开嘴巴,像一个低压真空吸尘器一样,把鱼吸进嘴里里。 分布于亚马逊河、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区。 五. 雾姥甲虫(Fog-basking) 这种外表普通无奇的甲虫却会用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方法收集水分。纳

动物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3、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4、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5、系统——在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机能的结构。 6、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7、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和多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8、幼体生殖——某些昆虫如瘿蚊,其幼虫卵巢内的卵提前发育为幼虫取食母体组织并破母体而出行自由生活的生殖方式。 9、孤雌生殖——某些昆虫如蚜虫,其不经过交配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0、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1、配子生殖——原生动物虫体经减数分裂形成两性配子,配子融合或受精发育为新个体。 12、再生——动物身体一部分损伤或切除后能重新长出的现象。 13、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14、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5、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6、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和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7、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8、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9、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和取食功能。 20、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2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3、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或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分开后都能独立生活。 24、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25、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6、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7、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28、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御和捕食。 2.马氏管:由体壁昆虫的排泄气管,是着生于中肠与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的盲管,从周围血液中摄取离子、尿酸盐和毒素到管内,形成原始的尿液送入后肠。 3.书肺:为蛛形纲的呼吸器官。藏于腹部体表内陷所生的囊内,由许多叶状物重叠组成,各叶的内腔为血体腔,连接于腹窦。 4.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类鲎的呼吸器官。 5.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 6.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7.多态现象: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8.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内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相似;有性生物的种内异性个体可相互配育,种间有生殖隔离;并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9.世代交替现象:在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 10.开管式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里流动,而是要流出血管到器官与器官之间。例如:节肢动物,不因节肢折断而引起流血过多而死亡,是一种生活的适应。 11.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血管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而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之间去。

世界上最有趣的动物

世界上最有趣的动物 1 皇绢毛猴皇绢毛猴这种灵长类动物的得名,是因为胡子酷似德国君主威廉二世。虽然名字来源于一个笑话,不过还是变成了官方名称。这种绢毛猴在西南亚马逊盆地、东秘鲁、玻利维亚北部和巴西西部的阿克里及亚马孙州都有发现。他门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密林深处。 2 白面粗尾猿生活在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和委内瑞拉。它们采食几乎所有的水果、坚果、种子和昆虫,拥有无可匹敌的消化能力,能对付各种各样的毒汁毒液。

3 貘科是现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后肢3趾等原始特征。貘体型似猪,有可以伸缩的短鼻,善于游泳和潜水。貘科现存仅貘属的4个种,分别分布于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两地。 4 太阳熊主要栖息在南亚的热带雨林中,它们站起来也仅仅大约1.2米高,是熊家族中最小的类型。一般而言,太阳熊的重量不会超过65公斤。作为一种夜行生物,太阳熊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距地面不高的树枝上。

5 盲鳗身体象河鳗,但头部无上下颌,口如吸盘,生着锐利的角质齿。鳃呈囊状,内鳃孔与咽直接相连,外鳃孔在离口很远的后面向外开口,使身体前部深入寄主组织而不影响呼吸。盲鳗凭借吸盘吸附在大鱼身上,然后寻机从鳃钻入鱼腹。 6 星鼻鼹是小型动物,只能让磅秤的指针倾斜为50公克,大约是小鼠的两倍。它们生活在湿地的浅层地道中,遍及美国东北与加拿大东部,猎食的环境涵盖地下及水下。

7 长鼻猴是东南亚加里曼丹的特有动物。这们的鼻子大得出奇,其中雄性猴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鼻子越来越大,最后形成像茄子一样的红色大鼻子。它们激动的时候,大鼻子就会向上挺立 或上下摇晃,样子十分可笑。而雌性的鼻子却比较正常。 8 粉精灵犰狳粉精灵犰狳是犰狳家族中个头最小的种类,大约有90-115毫米长(不包括 尾巴),体色为白玫瑰或者粉红色。栖息在阿根廷中部的干燥草原以及被覆荆棘和仙人掌的沙漠中。遇到 危险的时候,它能在数秒的时间内把自己完全掩埋起来。

动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一、名词解释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 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 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 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 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 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 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 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脑眼: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文昌鱼的光线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 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背板和内柱:海鞘、文昌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内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 分别成为背板和内柱。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 相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 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 10.无头类: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 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称为无头类。 11.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12. 无颌类:圆口纲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13. 有颌类:包括脊椎动物中除了圆口纲物种外的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用于支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14.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

o十种奇特黄色动物

莈膁莆芇薁莀羆据国外媒体报道,一提到黄色,人们可能首先联想到阳光、柠檬或者香蕉,而不会联想到动物。实际上,动物王国也有一大批主打这种暖色调的成员,其中包括甲虫、蝴蝶、蜘蛛、海葵、螃蟹以及鱼类。 薁芄螈荿袁袅莅1.黄金蛇 肃腿芈莂蚄袆蒁黄金蛇 蒅莁袃螇莇艿肂人们看到的大多数黄蛇实际上是白化种蛇 膀莃蚅螈膈薃芆对蛇来说黄色不是一种常见的颜色,潜伏型掠食是它们主要的捕猎方式。人们看到的大多数黄金蛇实际上是白化种蛇,喜欢黄金蛇的美丽、斑斓或者其他特征的人们常把它们作为宠物饲养。虽然有时候它们被归为“黄蛇属”,但是,配图上的黄金蛇更可能是卡拉梅尔缅甸蛇。缅甸蛇的白化变种的白色皮肤上有黄色和橙色花纹,它的眼睛最为特别,据说类似牛奶巧克力的颜色。 袄蒄芈芁肄肅袆2.黄色昆虫 莃蒅膀芀羃莇肈黄色昆虫 羆羈螁肆袇膁肁黄色则能够让昆虫与所栖息的植物融为一体,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肁节袅莈肀薂蒆甲虫、蝴蝶、蜜蜂等昆虫将黄色作为自己的主打色有很多原因。对于蜜蜂来说,黄色就像是公路赛车比赛中的警告旗,警告潜

在捕食者最好离它们远点。对于其它昆虫来说,黄色则能够让它们与所栖息的植物融为一体,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螃螄衿袈肂莄蒇万礼胡姬花园并非只有绿色和紫色这两种颜色,图片中这只身体小小但又十分显眼的昆虫便用黄色丰富了花园的色彩。它的外壳以及大部分外骨骼含有大量黄色素,除了小腿和复眼外,全身上下就只有黄色这一种颜色。 袆肆羁蒃膃羇羀3.黄蟹蛛 薆袀羄芆蒈蝿芃黄蟹蛛 蝿膁膅罿羁蒀螅秋麒麟蟹蛛的一大特征当属腹部类似头骨的斑纹 蚁肃膆螀羁薄肇秋麒麟蟹蛛虽然经常以黄色示人,但有时也会“换换口味” 膆蚆虿蒂蒃薈袂在北美洲的雏菊、秋麒麟等花卉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秋麒麟蟹蛛(学名“Misumena vatia”)的身影。秋麒麟蟹蛛的一大特征当属腹部类似头骨的斑纹。这种贪恋的捕食者选择黄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经常伏击体型超过自己的猎物,如此“以小欺大”的本领要归功于惊人的伪装能力,而黄色显然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伪装色。 膇蒈羂薅聿蚀膂秋麒麟蟹蛛虽然经常以黄色示人,但有时也会“换换口味”。如果选择白花作为自己的领地,它们便会相应地改变体色,与这个新背景相匹配。这种变色通过液态色素从下层“皮肤”流入上层“皮肤”加以实现。秋麒麟蟹蛛从黄色变成白色需要大约6天时间,但恢复本来面部最长却需要30天时间。

普通动物学 名词解释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名词解释2012/12/23 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1.物种:类群的总称,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一 个物种中的个体不与其它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产生 的子代不育。 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孤雌生殖:2.无性生殖方式之一。个体。如轮虫。 担轮幼虫:某些海产无脊椎动物的幼体似陀螺,圆锥形。在赤道附 3. 近具两圈纤毛环,口前纤毛环和口后纤毛环,口在其中。具 顶毛束,肛门在后端,具原体腔,原肾管,不分节。经变态发育 后形成真体腔,后肾管,真分节。很多在外观和分类上不同的动 物都可以通过它联系起来。世代交替:某些动物的生理现象之一。在 动物的生殖过程中,有性4. 生殖(世代)和无性生殖(世代)交替 出现的现象。如薮 枝螅。 外套膜是由内脏团背侧的皮肤褶向外套膜:软体动物的特殊结构。5. 下延伸而成,像外衣一样包在内脏团外面。如乌贼。 6.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马氏管来源于内胚层,是中肠后部 伸出的一对或两对向前伸并且分支的细管,浸泡在血液中,吸收 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肠内,经肛门排出体外。如蝗 虫。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形成刺丝囊,由间细胞形成,具刺丝,位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于刺丝囊中。如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粘性刺丝囊。 8.饱饮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分子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 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 中。如变形虫。 9.吞噬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当细胞碰到食物,细胞膜包围食物,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与质膜脱离,进入质中。如变形虫。 10.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 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 而迅速的重演。 11.接合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两个体接合,细胞膜愈合,细胞 质形成原生质桥,彼此互换小核的一部分,然后分成两个 小体。如大草履虫。 12.中间寄主:寄主的类型之一。有些寄生虫的幼体在进入终末寄主 以前所寄生的动物。如人是疟原虫的中间寄主。 13.终末寄主:寄主的类型之一。某些寄生虫发育成为成虫时所寄生 的寄主。如按蚊是疟原虫的终末寄主。 14.原肾管:是很多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原肾管

十大奇特海洋动物

十大奇特海洋动物 1、雀尾螳螂虾 印度尼西亚巴里岛的水域是这种鲜为人知的生物——雀尾螳螂虾(Odontodactylus scyllarus)的栖息地。本种虾体色褐绿,身上布满白色横纹,胸前大螯钩有很大的弹出力量,能在瞬间挥动它那棍子般的前螯砸向猎物。最新研究显示,雀尾螳螂虾的视觉有独特之处:它能够看到其他动物所无法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螳螂虾具有第四种类型的视觉系统,拥有能够察觉圆偏振光的能力,通过这种视觉系统可秘密地进行交流沟通。

2、豆丁海马 豆丁海马(侏儒海马)因其迷你的体型而得名。它们一般具有鲜艳的体色,可以很好的隐藏于珊瑚之中。豆丁海马大多生长于西太平洋一带的珊瑚区内,成鱼都不会超过2.5厘米。由于其体型极之细小,伪装本能亦十分强,一般潜水员都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

3、意大利面虫 意大利面虫也叫做扁蛰虫和水母虫,此虫如其名,将触须伸向四周捕获食物。

4、海蛞蝓正在吞噬被囊动物 海蛞蝓(Nudibranch)又称海兔子,属裸腮类。是甲壳类软体动物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在弱肉强食自然界里,身体柔软的海蛞蝓很容易受到侵害。它们利用形态各异,颜色鲜艳的“迷彩服”保护自己,以艳丽颜色警告其他生物。海蛞蝓是雌雄同体的,身上有雌雄两种性器官,能同时制造精子及卵子。交配时,一对后鳃动物会互相贴近对方的右边,然后交换精子。受精后,它们会以黏液把卵子黏附在一起,然后把它们固着在坚硬的岩石表面,形成一条如卷曲丝带状的卵子束.受精卵经2-3个月后发育成成体

5、海参和帝王虾与螃蟹 仔细看这张花毯,你将会发现海参身上的一只帝王虾和一只螃蟹。在这种共生关系中,你能在斐济的彩虹礁看到这一现象,帝王虾和寄居蟹消失隐秘在大豹海参皮肤上豹纹中。海参用它皮肤上的粘液提供食物和伪装保护给这些甲壳类动物,而当它受到威胁的时候,则会把有毒污秽的胃部器官喷射出来,以保护自己。同时,其邻居也不伤害它。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有趣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能简要讲述一些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本领,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 2、在情境中感受到交流、合作的乐趣,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培养学生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3、通过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合作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及说清楚说完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际能力及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业余时间,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观察它们的样子,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上网、阅读等方式了解动物的奇妙,重点可针对一种动物进行较全面的了解,画一幅画。 3、多媒体课件。 4、袋鼠的头饰。 5、保护动物的儿歌。 课前准备: 1、学生做《十二生肖》的律动。 2、老师做简单的动物姿势学生猜动物!(小鸟、猴子、大象等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知奇妙: 1、在奇妙的动物世界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每天为人带来快乐。在印度大象能帮人运东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一种叫拉布拉多的犬,经过人的训导,可以为盲人领路。样子吓人的响尾蛇,它喜欢用尾巴发出喀拉喀拉的声音,吓跑它的敌人。每当夜幕降临,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光亮来照亮这个世界。(课件出示图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是奇妙?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李老师带大家走进这个奇怪的世界,了解更多的动

物朋友。 二、示范引路,激发兴趣: (一)、感受动物的奇妙: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吧!(课件出示:动物世界的视频) 2、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二)、猜动物: 1、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可爱的小动物们,接下来李老师想跟大家玩个小游戏,不过要给大家提个要求:一定要竖起耳朵认真倾听(板书:认真倾听)。游戏是这样的,李老师放动物的声音,你们来猜是什么动物? 2、嘘嘘,大家安静下来认真倾听。(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声音,学生猜动物) 3、看来通过大家的仔细倾听都能很快猜出动物,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认真倾听。 (三)、观察动物: 1、动物世界里有一位嘉宾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交朋友了,我们一起来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袋鼠的谜语)同学们猜对了,它就是小袋鼠(老师戴小袋鼠的头饰)。 2、同学们,你们好,我是袋鼠妈妈(边说边跟学生打招呼)。我们二(3)班的孩子都是最有礼貌的,袋鼠妈妈跟你们打招呼了,你们也应该和袋鼠妈妈打个招呼呀! 3、小朋友们,我要向你们介绍我自己了,你们要边听边思考;我向你们介绍了自己的那些方面? 4、大家好,我是袋鼠妈妈。你们看,我前腿短、后腿长,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帮助我维护身体的平衡。最有趣的是我的肚子上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我的宝宝—小袋鼠。我是动物王国中的“跳高健将”和“跳远能手”。 5、谁来说一说,袋鼠妈妈介绍了它的那些方面?(引导学生说:名字、样子、本领、板书) 6、我们在介绍动物时还可以介绍动物的那些方面? 7、动物王国里还有一个嘉宾想和大家交朋友,不过它出场得方式有点特别,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看看它照片,其他小朋友来猜它的名字,你们可以向它提各种问题来缩小范围。看哪个小朋友善于思考会提问,第一个猜出来。 8、第二位嘉宾,果然是鹦鹉!它要跟大家说话呢!(课件播放:小朋友们好,我

二年级语文上册 《有趣的动物》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教材分析 (一)这是本册安排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话题聚焦“有趣的动物”,要求学生向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说清楚动物有趣的地方,让别人听明白。 (二)“说清楚”,首先解决说什么的问题,需要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去说,选择它的新奇有趣之处,如外形、生活习性、独特功能等,这需要学生在交际前进行资料收集或进行观察。其次要解决“怎么说”的问题:说的是哪种动物?它最有趣的特点是什么?想清楚了再说。 (三)“听明白”,要求既能认真听,又能做到礼貌,有问题等到对方讲完后再补充或提问。以上要求需在本次交际活动中落实,并指导学生在日常的交际中,初步养成“想好了再说,有礼貌地提问”等良好的交际习惯。 学情分析 (一)本次交际的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但是,要说清楚,却是学生交际的最大困难,因此课前的资料收集,教师应该给予明确的指导。 (二)有趣的动物大收集 1.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观察动物,给动物拍照吧!把他们可爱的样子拍下来。 2.我要给喜爱的动物设计名片卡喽! 长颈鹿的名片 3.观看动物节目了解动物的特点和有趣之处,和伙伴交流。 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它的有趣之处。 2.说得清楚,吐字清楚,说清特点。 3.学会提问,问要有礼貌,问要问明白。 思维目标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听清要点,学会有礼貌地提问,对他人的发言能做出相应的评判。 价值目标 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说得清楚,吐字清楚,说清特点。 3.学会提问,问要有礼貌,问得要明白。 (三)教学难点 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