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化学 羧酸酯教案
羧酸 酯的教案

羧酸酯的教案教案标题:羧酸酯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羧酸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羧酸酯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3. 理解羧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羧酸酯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2. 羧酸酯的合成方法;3. 羧酸酯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理解羧酸酯的合成方法;2. 掌握羧酸酯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演示材料、羧酸酯的实验合成材料;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实例导入羧酸酯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羧酸酯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命名规则;2. 教师结合实例,解释羧酸酯的结构特征。
三、合成方法讲解(20分钟)1. 教师介绍羧酸酯的合成方法,包括酸酐法、酸酐醇法和酸酐醇酯法;2.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羧酸酯的合成过程。
四、应用领域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羧酸酯在化学、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2. 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羧酸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实验操作(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羧酸酯的合成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完成羧酸酯的合成,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六、实验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羧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羧酸酯的理解和应用;2. 学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前交给教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更多羧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案例;2. 学生可参与相关实验项目,进一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羧酸酯的掌握程度;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估标准,自我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羧酸 酯 教案

羧酸酯教案教案标题:羧酸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羧酸酯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理解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羧酸酯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参考书籍或其他相关资料。
2.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用于演示羧酸酯的制备和反应实验。
3. 幻灯片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的图像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羧酸酯的结构和应用领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羧酸酯有哪些常见的应用领域?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羧酸酯的定义和结构,强调其由羧酸和醇反应而成。
2. 介绍羧酸酯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和稳定性。
3. 解释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酯化反应和酸催化反应。
4. 探讨羧酸酯在化学、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溶剂、涂料、香料和染料。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羧酸酯的制备实验,如乙酸乙酯的合成。
2. 解释实验步骤和反应机理。
3.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四、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分组讨论羧酸酯的应用领域,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 提供一些与羧酸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羧酸酯的定义、结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引导学生思考羧酸酯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并鼓励他们深入研究。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实验和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羧酸酯的理解和应用。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是一个羧酸酯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2年教学教材《《羧酸酯》教案2》优秀教案

[问]接受试管中有什么现象?所获得产物的量多少如何?
[讲]第一组接受试管内无明显现象,第二、三组实验中接受试管内有分层现象,并有浓厚的果香气味。从比照结果来看,第一组做法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第二组做法得到一定量的产物;第三组做法收集到的产物的量最多。
[板书]①、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响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问]在该反响中,为什么要强调加冰醋酸和无水乙醇,而不用他们的水溶液?
[讲]因为冰醋酸与无水乙醇根本不含水,可以促使反响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讲]前面的实验中,为了获取更多的乙酸乙酯,我们除了利用浓硫酸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促使反响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外,还用到了其它什么方法促使反响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讲]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同时还是一个简易的蒸馏装置,边反响边蒸馏,使生成物及时从反响体系中别离出去,也有利于试管内的反响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问]第二组做法比第三组做法得到的乙酸乙酯的量明显少,试分析原因,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分析是正确的。
[讲]由于参加了催化剂浓硫酸,反响速率大大加快了。加热时,蒸馏出的蒸气的成分是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冷凝成液体后收集在盛水的试管中,但乙酸和乙醇是溶于水的,乙酸乙酯作为有机物,又易溶于乙酸和乙醇这样的有机溶剂中,所以必然有局部乙酸乙酯溶在乙酸和乙醇的水溶液中,因而收集量减少;但试管中如果盛放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提高收集效率,并提高乙酸乙酯的纯度,因而收集量要多。
【VIP专享】高二羧酸酯教案

【引入】乙酸是人类最熟悉的羧酸,本节将重点学习羧酸的代表物——乙酸。 (一)、乙酸的结构
[讲解]乙酸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成分之一,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有机酸。
分子式:C2H4O2; 构简式:CH3COOH
结构简式:
官能团:—COOH(羧基) 【板书】(二)、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又叫醋酸(食醋中约含 3%~5%的乙酸),无色冰状晶体(冰醋酸),溶 点 16.6℃,沸点 117.9℃。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少量的食醋除去在水壶里的水垢(CaCO3 等杂质), 请同学们试说出,这应用了哪一个化学原理。
第三节羧酸 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知羧酸的官能团以及其分类,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培养实 验探究的方法。 2. 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认识羧酸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4. 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及酯化反应的不同类型。 5. 认知酯的官能团以及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发现
[学生回答]醋酸和水垢(Ca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运用了强酸(醋酸)制弱酸(H2CO3)这 一原理。乙酸分子中存在羟基,由羟基电离出 H+。 【板书】(三)、化学性质
【设问】请同学们试说出几种可以检验醋酸具有酸性的方法。
①使石蕊试液变红
③碱发生中和反应 ⑤与部分盐(如碳酸盐)反应 【学生思考并板书】 1. 乙酸的酸的通性:
分子烃基(或氢)和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 【板书】第三节羧酸 酯
一、乙酸 1.羧酸定义:烃基(或氢)跟羧基直接相连的有机物叫羧酸。 2.羧酸的分类
1
高中化学_羧酸 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三节羧酸酯【教学目标】1.了解羧酸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掌握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酯的水解反应。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投影图片,厨房中必备的一种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为乙酸和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含有的一些有机羧酸,直观引入本节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第一自然段,总结羧酸的定义与羧酸的分类,(一)羧酸1.定义:羧基与烃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分类:(1)根据羧基相连的烃基不同分为:脂肪酸、芳香酸。
(2)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羧酸又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如乙二酸HOOC —COOH)、多元酸。
二、实验探究,把握本质[投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第二自然段,找出乙酸的物理性质,自由回答。
(一)乙酸1.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又叫醋酸,无色冰状晶体(所以又称冰醋酸),溶点16.6℃,沸点117.9℃。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投影]结合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已有的知识,在练习本上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
2.乙酸的分子结构分子式: 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COOH(羧基)[过渡]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可以用醋除去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包括CaCO3)说明乙酸什么性质?3、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投影]①由于乙酸具有酸性,同桌间讨论总结乙酸都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自由发言。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B、与活泼金属反应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D、与碱反应E、与某些盐反应②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回答: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如何?③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仪器和化学药品,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方案,验证乙酸、碳酸、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
提示:用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来回答,并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投影】实验方案一:实验方案二:CHHHHCOO选择最佳方案组装一套装置进行验证,让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实验,记录好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自由展示。
羧酸 酯 说课稿 教案

羧酸酯【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手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设计】一、大力复习巩固乙酸的性质,方程式练习重点:酯化反应酯化反应 CH3COOH + HOCH2CH3 ==== CH3COOCH2CH3 + H2O乙酸乙酯思考1: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方法:1.加热;2.用无水乙酸与无水乙醇做实验;3.加入浓硫酸做吸水剂二、实验设计:[药品]Na2CO3粉末、乙酸、石蕊、苯酚、氢氧化钠利用讲台上提供的仪器与药品,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装置,验证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结论:酸性:乙酸>碳酸>苯酚讨论:1、原理:2、药品及用品3、实验步骤4、实验记录5、实验讨论6、实验结果分析总结与钠的相关实验醇、酚、羧酸中羟基的比较3、【科学探究】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溶液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水解速率学生讨论:实验探究方案设计1、原理:乙酸乙酯在H +、OH -催化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其中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是不可逆的。
2、药品及用品3、实验步骤4、实验记录5、实验讨论6、实验结果分析4、补充:酯化反应以及酯的命名通过方程式练习巩固酯化反应一元酸、二元酸 一元醇、二元醇反应物反应物Na NaO H Na 2CO 3 NaHCO 3 CH 3CH 2OHC 6H 5OHCH 3COOH。
最新高二羧酸酯教案

第三节羧酸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知羧酸的官能团以及其分类,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培养实验探究的方法。
2. 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认识羧酸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4. 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及酯化反应的不同类型。
5. 认知酯的官能团以及主要性质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渗透。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如弱酸性、酯化反应,酯的水解等。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
【课时安排】:五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引入】:请同学们写出各步转化的方程式。
分子烃基(或氢)和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
【板书】第三节羧酸酯一、乙酸1.羧酸定义:烃基(或氢)跟羧基直接相连的有机物叫羧酸。
2.羧酸的分类【引入】乙酸是人类最熟悉的羧酸,本节将重点学习羧酸的代表物——乙酸。
(一)、乙酸的结构[讲解]乙酸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成分之一,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有机酸。
分子式:C2H4O2;构简式:CH3COOH结构简式:官能团:—COOH(羧基)【板书】(二)、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又叫醋酸(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无色冰状晶体(冰醋酸),溶点16.6℃,沸点117.9℃。
有刺激性气味。
易溶于水。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少量的食醋除去在水壶里的水垢(CaCO3等杂质),请同学们试说出,这应用了哪一个化学原理。
[学生回答]醋酸和水垢(Ca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运用了强酸(醋酸)制弱酸(H2CO3)这一原理。
乙酸分子中存在羟基,由羟基电离出H+。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羧酸 酯》优秀教案一(重点资料).doc

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
一、基本说明
内容系高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所用教材系人教版新课标。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掌握乙酸(羧酸)的化学性质
⑵能举例说明羧基、羰基、羟基性质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会对羧酸分子结构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⑵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学过了烃、卤代烃、醇、酚、醛,构成了以官能团为线索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体系。
通过《化学 2 (必修)》和本模块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已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为深刻的理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乙酸酯化反应
引
入
课
题
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实验及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手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大力复习巩固乙酸的性质,方程式练习
重点: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CH3COOH + HOCH2CH3==== CH3COOCH2CH3+ H2O
乙酸乙酯
思考1: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方法:
1.加热;
2.用无水乙酸与无水乙醇做实验;
3.加入浓硫酸做吸水剂
二、实验设计:
Na2CO3粉末、乙酸、石蕊、苯酚、氢氧化钠
利用讲台上提供的仪器与药品,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装置,验证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
结论:酸性:乙酸>碳酸>苯酚
讨论:
1、原理:
2、药品及用品
3、实验步骤
4、实验记录
5、实验讨论
6、实验结果分析
总结与钠的相关实验 醇、酚、羧酸中羟基的比较
3、
【科学探
究】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溶液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水解速率 学生讨论:实验探究方案设计
1、原理:乙酸乙酯在H +、OH —催化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其中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是不可逆的。
2、药品及用品
3、实验步骤
4、实验记录
5、实验讨论
6、实验结果分析 反应物 反应物 Na NaO H Na 2CO 3 NaHCO 3
CH 3CH 2OH C 6H 5OH CH 3COOH
4、补充:酯化反应以及酯的命名
通过方程式练习巩固酯化反应
一元酸、二元酸一元醇、二元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