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也日益引人关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即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均呈现顺差状态。
这种双顺差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和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成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
一、成因1.外贸优势突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拥有雄厚的出口实力。
加之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旺盛,出口量大大超出了进口量,造成了经常账户顺差。
2.外资大幅度流入由于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外商投资政策的放开,大量外资涌向中国,形成了资本账户的顺差。
外资的流入不仅为我国带来了资金,也为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提供了机会。
3.汇率政策影响我国的汇率政策一直较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这也造成了资本账户的顺差,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二、影响1.国内产业结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导致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失衡,大量资源被浪费在低附加值的产业中,而高附加值的产业缺乏竞争力。
2.汇率波动风险虽然目前我国的汇率政策相对稳定,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汇率波动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
一旦汇率大幅波动,将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金融安全风险资本账户的顺差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安全风险。
大量外资的流入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过热,股市和楼市泡沫的膨胀,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将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三、对策分析为了解决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应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调整外贸结构应该调整外贸结构,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
还需要加强对外贸技术和品牌的引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加强汇率政策调控应该加强对汇率政策的调控,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科学设置汇率浮动范围,适时进行干预,防止汇率的大幅波动。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篇一: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利弊分析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利弊分析——《国际金融》课程论文专业班级:会计12105班学号:201901030517 姓名:刘程栋【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国际外汇储蓄快速增长,出现双顺差甚至三顺差的局面。
然而局面的出现,是喜是忧呢?本文就我国双顺差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利弊政策性建议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外国或境外地区发生各种贸易经济往来而引起的全部货币收付活动或国际经济贸易。
国际收支失衡即不均衡指自主性交易发生长期大额的顺差或逆差,需要用调节性交易来弥补。
其主要表现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影响着一国的经济运行、资源配置、资金运用乃至经济伙伴国的相关政策。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因此国际收支平衡反映为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或减少。
一、2019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总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见表)。
2019年~2019年,经常项目顺差从205.19亿美元增加到2498.6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从19.22亿美元增加到100.36亿美元,国际收支总差额则从224.41亿美元增加到2599.01亿美元。
2019年上半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总顺差达到2530.22亿美元。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132%。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表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国际收支顺差过大也会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后者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
二、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性的成因1、加工贸易仍将占主导地位。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无论出现顺差或逆差都是失衡的表现,国际收支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也就是就是说国际收支失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大幅度的顺差或逆差,则会对该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而我们往往认为顺差就有利于经济发展,逆差就不利于,其实不然。
以下我就对顺差和逆差进行利于弊的分析。
一.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即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入大于出,而国际收支一般是用美元结算,这种结算是在银行之间进行的,但是美元除在美国外其他国家不能直接流通,我国央行就将顺差多出来的美元储备起来,而发行3倍于储备左右(我国就是这样)的本国货币,以维持货币流通量的平衡。
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自然就会增长的越多。
利1.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弊虽然顺差给我们带来很多利处,但同样也有很多的不利。
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使迫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本币过于坚挺,会引发大规模的套汇、套利和外汇投机活动。
比如,在我国就是人民币升值,现在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最近也有说法加息与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其实就是,在中国套汇的同时,再进行套利。
其次,导致通货膨胀,就拿我国来说,我国就属于输入性的通货膨胀,3月时共持有美国国债1.145万亿美元,顺差会增加外汇的供给和对本币的需求,货币当局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大量外汇进行干预。
两种情况都会迫使国内货币投放量扩大,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在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好控制,就是保持一定的外汇收支平衡,在加大出口的同时也加大进口,而不是通过减少出口。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分析李玉娟蔡云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收稿日期2009-09-08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09GZ75657作者简介李玉娟1977-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蔡云1973-男湖南邵东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
摘要由于富裕的劳动力优势影响到资本项目的顺差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及政府的相关鼓励措施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由此造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
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会加剧我国与国家收支逆差国的摩擦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
对此要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应扩大内需让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驱动力鼓励我国企业集团进行对外投资。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国际贸易资本与金融账户经常账户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200912-0047-05一、2000年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概况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处于顺差状态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呈现加速的趋势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本文以2000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表1近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亿美元年份项目差额2000年1月12月2001年1月12月2002年1月12月2003年1月12月2004年1月12月2005年1月12月2006年1月12月2007年1月12月2008年1月12月2009年1月6月CA差额20517435445968716082532371842611300货物34534044244759013422177315436071183服务-56-59-68-86-97-94-88-79-118-186KA差额19348323527110763067735190143金融项目20348323528110758926704159319外国来华投资38444249347154979178113841478证券投资-40-194-103114197-49-676187426169BP差额224522677986179422382599445344511443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得出差额为相应账户的贷方减去借方的余额。
国际收支逆差和顺差的消极影响

国际收支逆差和顺差的消极影响国际收支逆差和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往来的各项收支之差。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即支付给其他国家的款项多于从其他国家获得的款项,这可能会对国家经济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
同样地,国际收支顺差也可能会对国家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收支逆差和顺差的消极影响。
首先,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
当一个国家的支付款项多于收入款项时,该国家将不得不使用其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
外汇储备是国家在国际支付中所持有的外币和黄金等资产。
因此,逆差会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这可能会削弱一个国家的国际信用和经济实力。
其次,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货币贬值。
当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时,货币的供应量相对减少,这可能导致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为国内居民带来通胀压力。
国际收支逆差还可能引发货币危机,使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混乱和不稳定。
此外,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
逆差意味着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需求减少,这可能会导致本国产业的不景气和生产减少。
这进而导致工厂关闭或裁员,进一步增加了失业率。
失业率的上升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和负面的社会经济影响。
另一方面,国际收支顺差也可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首先,顺差会导致汇率升值,这可能会对国家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当汇率升值时,国家的出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因此其他国家的需求可能下降。
这可能导致出口减少,从而给国家经济带来压力。
此外,国际收支顺差还可能导致对本国产业的过度依赖。
当一个国家出口增加时,出口产业可能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
这种过度依赖可能会使国家的经济对外部冲击更加敏感,任何国际市场的变化都可能对国家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国际收支顺差可能会增加一个国家的经济风险。
最后,国际收支顺差可能导致资本外流。
当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时,资本可能会流出该国家,寻找更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资本外流可能会削弱国家的金融体系和投资环境,从而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失衡形成原因(一)国际环境因素1.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结构变化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走上市场经济轨道。
正是经济体制的开放,满足了发达国家资本的渴望,使得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而主要面向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又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并以资本输出带动制造业生产能力的输出。
在发达国家资本输出过程中,跨国公司引导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向并主导全球资源的配置,直接带动了东亚各国包括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在近年来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过程中,由于美国国内“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直接导致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而亚洲国家形成大量贸易盈余,从而改变了世界贸易差额结构,国际经济贸易出现了明显失衡:美国对欧盟、东亚两个区域的贸易由“一顺一逆”(对欧盟顺差、对东亚逆差)转变为“双逆差”,欧盟从“双顺差”变为“一顺一逆”(对美顺差、对东亚逆差),而东亚则持续“双顺差”运行格局,对欧美贸易顺差规模出现迅猛增长。
2.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过程的必然现象。
在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力布局、国际产业分工过程中,我国优良的投资环境、大量廉价的熟练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凸现明显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成熟的低端产业如加工制造业纷纷向我国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并由此带动了我国利用外资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的迅速增长(见图1)。
另一方面,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对外经济政策取向是以实现资本积累为主,而资本输出是次要的。
因此,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决定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必然出现大量顺差,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二)国内因素1.内部有效需求不足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
2001年一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9%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国家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往来的总和,它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部分。
而其中的双顺差则是指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顺差同时存在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表现出双顺差的现象,这一现象虽然在短期内给予了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从长期来看,双顺差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经济结构方面,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国的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对外投资方便,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在经济政策方面,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和扩大出口;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来鼓励进口和使用外资,以实现国际收支的盈余。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
国际收支双顺差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稳定了国际收支,增强了国际支付能力;双顺差也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输入,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但与此双顺差也导致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过度依赖低成本优势,长期以来未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而陷入被动地位,也给我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应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加快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促进投资和外贸平衡发展,扩大进口,增加对外投资,降低国际收支的盈余,避免外汇储备过多积累。
还需要通过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防范和化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的金融风险。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国际收支顺差通俗解释

国际收支顺差通俗解释
国际收支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其国际交易中净流入的外汇金额大于净流出的外汇金额。
又称外汇收入大于支出,也叫做外汇盈余。
收支顺差表示该国家的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大于其进口价值,或者外国人在该国国内投资和购买国债的金额大于该国民在外国的同类行为。
收支顺差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常见的现象。
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国家赚的钱比花的多(比如,国内出口的货物和服务多于进口的货物和服务)。
那么这个国家就有了一笔外汇储备,可以用来投资国内发展、购买国外资产等,同时也会有助于该国货币的升值。
收支顺差的好处:
1.提高国家的储备外汇,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的稳定。
2.在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为国内经济提供保护。
3.可以提高国内发展的信心,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但是,长期持续的收支顺差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1.由于大量外汇储备流入国内,会增加本币的供给,导致币值上升,使本国出口产品价格变高,进而影响国际市场份额。
2.长期持续的收支顺差,可能会让贸易伙伴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从而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友好的贸易打压行为。
3.收支顺差意味着外汇储备增加,需要为之投资用途,而投资项目的选择与处理就存在风险。
总的来说,收支顺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但是,仅仅追求收支顺差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去管理好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国际金融论文课程
经管学院会计专业 2 李傲由于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及政府的相关鼓励措施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出现大量持续顺差。
据统计。
除1998年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实现了顺差,2004年以前,除2000年有所下降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不断增长。
2004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1106.59亿美元,为历年来的新高。
从2005年开始,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断下降,2006年降至66.7亿美元,达到2001年来的最低点,2007年又恢复到较高水平,为735.09美元。
从2001年开始2006年达到历史的低点,其在总顺差中的比例为3%。
2007年,该比例有所上升,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例为17%。
,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增长55%,连续五年大幅增长,使得经常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重高达97%,创历年以来的新高。
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扩大,由上年的2533亿美元增加到3718亿美元,占总顺差的比例达到83%,继续实现了较快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呈现“双顺差”
的状态。
尤其是2005年以来,双顺差的规模仍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国持续16年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经济中是非常罕见的。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外部环境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不可能短时间消失,并且,长期的“双顺差”状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因此,找出导致“双顺差”的原因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长期持续出现高额顺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国际原因
1.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紧密,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
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
2.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并不完善,有待发展,大量的外国资本通过金融市场流入我国企业,从而增加了资本流入,而对外投资的扩大也是形成我国高额顺差的重要原因。
二.国内原因
1.我国的业结构,加工贸易仍将占主导地位,而顺差主要就是来自于我国密集的加工贸易企业。
2.内需不足,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则意味着不断增加的产出不能被国内消费所吸收,于是过剩的供给只能通过出口来出清。
内需是拉动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内需的低迷也是我国发展与鼓励对外出口的原因。
3.国内投资效率低。
由于我国的资本、劳动力、能源、土地等要素价格偏低,造成某些行业的盲目投资,生产能力过剩,只好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卖到国外市场。
而有些产业则投资不足,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另外,政府出于个人政绩或寻租目的而进行的投资,使投资在产业间失衡更加严重,降低了投资效率。
4、国际产业转移趋势较难逆转。
过去几年中,全球结构
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外国资本在华投资迅猛增长,东亚地区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已大量转移到我国。
这些投资已陆续形成了生产能力,开始向欧美市场转移产品,形成中国对欧美市场的较大贸易顺差。
另外,在大量国内资本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外资仍大量涌入,这也是造成资本项目下顺差的主要原因。
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有利有弊
一.有利方面
1.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二.不利方面
1.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因此,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收支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国际收支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
我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我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我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2.国际收支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外汇流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
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
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3.国际收支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操作总是有风险的,最明显的是汇率风险。
我国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每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我国外汇储备都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
国际收支顺差越大,需要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外汇越多,国家外汇储备的成本越高。
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资金流出。
在结售汇制度下,由于流入的外国资金都要转换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主要是储备美元、欧元的债券。
国际收支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越多,外国债券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
这两方面形成了内在的矛盾:国际收支顺差引导外资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国直接投资越多,资金流入越多;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越多,资金流出越多。
巨大持续的国际贸易顺差对国家来说利大于弊因此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顺差的扩大与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2.改善民生,扩大内需。
3.开拓进口渠道,扩大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