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画论复习考点

合集下载

画论资料

画论资料

1、芥舟学画编:《芥舟学画编》是一部绘画论著,全书共有四卷,成书于1781年。

卷一、卷二论山水画,共分十六篇,即宗派、用笔、用墨、布置、神韵、摹古等。

卷三论传神,凡十篇,即传神总论、取神、用笔、用墨、傅色等。

卷四共三篇,即人物琐论、笔墨绢素琐论、设色琐论。

此书包孕古今、兼收并蓄,可谓对历代画论有集大成之势,且时有新义发明,实为一家之言。

全书体现出力倡风雅,推尊古法、摧廓时尚的倾向。

条理清晰,理法兼备,体制宏富,文词雅驯,是清代画论中极其重要的一部。

但因强调师古人重于师造化,对临模推崇过甚,故缺少最可宝贵的创新精神。

2、历代名画记共十卷,内容精详,为中国最早的画史著作。

前三卷通论画学,并记述长安、洛阳两京和外州的寺观壁画,以及古书画的跋尾押署、宫廷和私人的收藏印记等。

后七卷系从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间画家共373人的小传。

叙述简要,除吸取前人评论外,亦参己见,并收录若干画家画论。

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绘画的全部领域,保留了不少至今已经失传的著名画论篇章,作品反映的客观物象必然带有画家的主观情感因素,对艺术形象形成的过程简要总结,揭示了艺术创造的全部秘密,万代而犹新,并为现代艺术创作理论的继承。

3、简述题款的作用?提款的作用有二:1可以抒发情感,阐述或发挥画意。

2可以增强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它将诗文的美妙内容,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在画面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熔铸到一个画面中来,使章法丰富多姿,出神入化,形成了中国画举世瞩目的特色。

4、一笔画张式在《画谭》中说:“全副局势先罗胸中者,下笔是笔笔生出,不是笔笔装去,至结底一笔,亦便是第一笔,古所称一笔画也。

”5、简述你对中国画的“诗趣”的看法。

第一种是画与诗表面的结合。

1、依诗作画。

即用画描写诗人所述的境地或事象。

2、为画题诗。

即诗人在画中引发了诗的感情,因而把画作为诗的题材、对象加以题咏。

第二种看法,是诗与画的内面的结合。

即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

国画基本绘画理论

国画基本绘画理论

书画同源:1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

2同起源:书法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同之处。

象形文字。

3同形源: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

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4同神源: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

5同心源: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人的品性皆会融入其书画作品之中,书法与绘画艺术也因其作者而有了其各自品格。

故此可得,书画同源,源自人心。

南北宗论:1明,董其昌,华亭派、松江派代表人物。

2佛教禅宗分南北,唐时始分。

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3北宗: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傒、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

4南宗: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5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

6缺点: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

限制了绘画的发展。

三远法:1北宋画家郭熙在他的著名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的。

2高远、深远、平远。

3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透视法六法论:1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2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古画品录》)中。

3气韵生动(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骨法用笔(“骨法”最早大约是相学的概念,后来成为人们观察人物身份和特征的语言)、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构图)、传移模写(临摹作品)谢赫《古画品录》(画品)南朝齐1国画理论著作2书中提出的“六法”之说,影响大,为历代画家、鉴赏家遵循,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随类赋彩、传移模写)六要论:1五代后梁荆浩《笔法记》2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论述一下中国历代的绘画理论

论述一下中国历代的绘画理论

1---- 概述一下中国近代的绘画理论中国绘画理论的历史发展分为萌芽、奠基、成熟和完善等四个发展阶段。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阶段到了宋代中国绘画理论体系已经构筑完成元代以来中国绘画理论没有大的发展但却在一些基本问题方面进行了充实完善。

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由绘画功能、创作与鉴赏原则、创作道路、构图比例透视、笔墨技巧、绘画步骤、作品评定、笔墨当随时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九个方面组成。

一萌芽阶段从春秋战国到两汉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萌芽阶段中国绘画早在&"""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艺术和河姆渡文化的刻画艺术即已产生到夏、商、西周的青铜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付诸文字记载的有关绘画论述至今尚未见及。

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代出现了诸子著书立说、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关绘画的论说便出现在诸子的著作中。

之所以说从春秋战国开始到两汉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萌芽阶段是因为在这一时期里还没有出现专门的画论与绘画有关的言论只是片言只语散见于一些哲学的论说之中既不成系统且又只是作为论述学术观点时的例证。

这一阶段中国绘画虽已相当发达但有关绘画理论总结远不曾见及。

二奠基阶段魏晋南北朝的!"#年间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专门的画论虽然传世的著作不多但却十分重要。

顾恺之《画评》是我国第一篇保存较为完整的画论提出画面的“置陈布势”画人的“生气”、“天趣”问题。

他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原则一直指导着后世绘画成为中国画论的一个精髓成为南朝谢赫提出“六法”的先导。

综观上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是十分关键的对中国绘画理论和创作都起着奠基作用。

三成熟阶段由隋唐至两宋的"$%年是中国绘画理论大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期。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山水画异军突起唐代的山水画与道释人物画、花鸟走兽画呈并立之势五代至两宋山水画已作为中国画十三科之首而遥遥领先这一时期的大画家多是山水画的高手一些划时代的绘画大师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总结出不朽的山水画论这些画论充实完善了以“六法”为总纲的中国绘画理论体系。

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考点一、各时期的著名雕塑作品及作者尤其是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及作者比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

例如15年下半年第8题和14年下半年的第5小题都是给的雕塑《摩西》让你选出作者是谁。

选项中的四个罗丹、贝尼尼、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

另外15年上半年的第6小题,16年上半年第9题也考到了确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

5.该雕塑作品的作者是()【14年下半年真题】A.罗丹B.贝尼尼C.米开朗基罗D.多纳泰罗6.如图3,该作品属于()【15年上半年真题】A.印度浮雕B.古埃及浮雕C.亚述浮雕D.古希腊浮雕图38.如图5,该雕塑作品的作者是()【15年下半年真题】A.米开朗基罗B.贝尼尼C.罗丹D.多纳泰罗图59.下列选项中,确定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是()【16年上半年真题】A.多纳泰罗B.米开朗基罗C.贝利尼D.吉贝尔蒂27.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特色及代表作。

【16年上半年真题】27.贾科梅蒂的雕塑特色是什么?【15年上半年真题】【教师资格证笔试】【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考点二、中国画理论常识这一块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画的一些常识如中国画的材料、技法、分科及相关的专业术语。

9.中国画最早成熟的种类是()【14年下半年真题】A.人物画B.花鸟画C.山水画D.走兽画5.如图2,黄宾虹写生稿中山石的主要皴法是()【15年上半年真题】A.披麻皴B.雨点皴C.斧劈皴D.解锁皴图211.下列选项中,最早出现的中国画技法是()【15年下半年真题】A.工笔B.浅绛C.写意D.泼彩10.如图3,侧锋技法主要体现在()【16年上半年真题】A.树干B.树枝C.花朵D题跋图3【教师资格证笔试】【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考点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经常会考代表性的人物对应的作品。

如:印象主义的莫奈、马奈、雷诺阿、德加毕莎罗及其作品,新印象主义的修拉及其作品,后印象主义的塞尚、高更、梵高及其作品。

画论导读教案(3)

画论导读教案(3)
《画论导读》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 授 课 理论课
或主题):
类型
中国画论:第三章: 授 课
唐五代画论
时间
教学目的或要求: 1、了解唐五代画论的基本概貌。 2、掌握张彦远、张璪、荆浩的绘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两个有关评画的标准, 2、张彦远、张璪、荆浩的画论
教学进程(包括基本内容、环节、步骤):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三章 唐五代画论
(实际不是他俩的著作),保存了民间画 家的一些经验,我们也加以介绍。在述 评以上的画论之前,先介绍两个有关评 画的标准问题,一是对顾、陆、张的评 价及“神、骨、肉”论;一是“四格”、 “五等”说。 评顾、陆、张的争论及张怀瓘(guàn)
的“神、骨、肉”论
艺术评论,特别是对一些有影响、 有代表性的艺论。从南齐谢赫开始到唐代张怀 瓘为止,对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 大画家的评价,就体现这一点。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用六法作为 评论绘画作品的标准,认为陆探微“穷 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 立。”将陆探微的画标为上品。认为顾恺 之的画“体格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 迨意,声过其实”。列为下品。谢赫的评 论是褒陆贬顾的。谢赫之后,南陈的姚
最在《续画品录》中对于谢赫把顾恺之 这样的画家列在下品,认为是不恰当的。 他说:“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 独步,终始无双。有若神明,非庸识之 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末学之所能窥?” 这是谢赫、姚最对顾恺之、陆探微评价 的分歧。姚最在评论南梁张僧繇的画说: “善图塔庙,超越群工。朝衣野服,今 古不失。奇形异貌,殊方夷夏,实参其 妙。……然圣贤(目丽)瞩,小乏神气, 岂可求备于一人。虽云晚出,殆亚前贤。” 自此之后,围绕顾、陆、张三家续有争 论。到了唐代,李嗣真也不同意谢赫对 顾恺之的评价,说“谢评甚不当也”。他 认为,顾恺之“天才杰出,独立无偶,…… 思侔造化,得妙物于神会。列于下品, 尤所未安,今顾、陆请同居上品”。但他 又不满意姚最对张僧繇的评论,说张僧 繇“善图塔庙”也就是善于画一些宗教 画,这样评价低了。他认为张僧繇的画 “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唯六法精备, 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

01:中国画论概说

01:中国画论概说

檀园论画山水(明‧李流芳) 眉公论画山水(明‧陈继儒) 论画山水(明‧李日华) 文度论画(明‧赵左) 画山水歌(明‧无名氏) 明画录论画宫室山水(明‧徐沁) 道生论画山水(明‧恽向) 画麈(明‧沉颢) 蜨叟题山水画(明‧蓝瑛) 论画山水(明遗民‧释道济) 龚安节先生画诀(明遗民‧龚贤) 柴丈画说(明遗民‧龚贤) 半千课徒画说(明遗民‧龚贤) 画筌(清笪重光撰‧王翬、恽格评) 画筌析览(清‧汤贻汾) 山水画式(清‧费汉源) 绘事发微(清‧唐岱) 芥舟学画编卷一(清‧沉宗骞) 山静居论画山水(清‧方薰) 过云庐画论(清‧范玑) 松壶画忆(清‧钱杜) 论画山水(清‧盛大士)
• 《中国画论类编》一书由著名美术史论学家俞剑华 先生编著。本书初编始于1936年。当时俞剑华先生 受《书画书录解体》与画论丛刊启发、影响并以这 两书为基础,开始本书的编写,初名《历代画论大 观》。然而,此时抗日战争开始,遂而停止。抗战 胜利后,俞剑华先生回到上海,又大量收集材料, 续有辑录。新中国成立后,又重编一过,改名《历 代中国画论集成》。1953年,俞剑华先生又赴京, 请叶恭绰、王朝闻、蔡若虹、王逊、傅抱石、潘天 寿等老先生审阅,几经修改,最后定名《中国古代 画论类编》。于1956年定稿,1957年出版。2005年 已经是第二版第三次印刷了。可见本书近年颇受欢 迎。
下卷(下册) 第六编 山水(下) 跋董源画(宋‧晁补之) 论山水画(宋‧米芾) 广川画跋论山水画(宋‧董逌) 山水叙论(宣和画谱) 山水纯全集(宋‧韩拙) 元晖题跋(宋‧米友仁) 画鉴论画山水(元‧汤垕) 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 写山水诀(元‧黄公望) 云林论画山水(元‧倪瓒) 畸翁画叙(明‧王履) 石田论画山水(明‧沉周) 大如论画山水(明‧唐寅) 衡山论画山水(明‧文徵明) 文水题画山水(明‧文嘉) 画说(明‧莫是龙) 百谷论画山水(明‧王穉登) 画禅室论画(明‧董其昌) 绘事微言(明‧唐志契) 郁冈斋笔麈论画(明‧王肯堂)

中国美术史专题讲义

中国美术史专题讲义

中国美术史考研美术学高分精讲讲义目录一、课前提示: (3)二、专题内容抢先看: (3)三、不过如此专题详述 (4)★专题一、绘画艺术的发展综述专题(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亓代宋元、明清).4 ★专题二、中国山水画史(青绿山水画) (7)★专题三、中国花鸟画史(写意花鸟画发展史) (9)★专题四、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中国仕女画发展史) (10)★专题亓、中国画论发展史 (13)★专题六、中国宫廷绘画史 (17)▲ 专题七、秦汉画像砖、汉画像石 (22)▲专题八、中国书法、篆刻发展史(先秦——明清) (23)▲专题九、中国建筑艺术史(寺庙与佛塔) (40)▲专题十、中国壁画发展史: (45)▲专题十一、中国雕塑发展史 (48)▲专题十二、中国陶瓷工艺史 (53)专题十三、中国版画发展史 (55)▲专题十四、南宋四家、元四家、四僧、清则四王、吴门四家(明四家) (56)专题十亓、中国近代美术 (60)专题十六、石窟美术 (62)专题十七、中国文人画 (64)专题十八、明清绘画流派大集锦(明、清画派及代表画家) (65)专题十九、“最早、第一、首创”集锦 (66)专题二十、先秦青铜器 (67)中国美术史专题一、课前提示:1、本专题使用时间:(听完各编知识点后+自己整理笔记)后、现场确认后一周、11月末、12月末、考前一周每天(不定时思路混乱阶段强烈建议重复使用)2、本专题使用方法:参考翻、画、写、对、背五遍复习法之“对”3、本专题使用技巧:人生、考生、翻页声声入耳,习题、真题、模拟题题题关心。

4、本专题适用范围:查缺补漏、梳理考试知识点,建立模拟考试逻辑思维图、建构纵向知识点脉络。

5、本专题适用症状:慌张、紧张、心里没谱、考前定心、考研过日子墙头必备。

二、专题内容抢先看:1、绘画综述专题(先秦绘画、秦汉绘画、魏晋南北朝绘画、隋唐绘画、五代宋元绘画、明清绘画)2、中国山水发展画(青绿山水画发展史)3、中国花鸟画发展史(写意花鸟画发展史)4、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中国仕女画发展史)5、中国画论发展史6、中国宫廷绘画发展史7、秦汉画像石、画像砖8、中国书法篆刻发展史9、中国建筑艺术发展史(寺庙与佛塔)10、中国壁画发展史11、中国雕塑发展史(历代宗教雕塑画家)12、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13、中国版画发展史14、“四字辈“专题:宋四家、元四家、四僧、四王山水画、吴门四家15、中国近代美术16、石窟美术17、中国文人画18、明清绘画流派大集锦19、“最早、第一、首创”集锦20、先秦青铜器三、不过如此专题详述★ 专题一、绘画艺术的发展综述专题(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一)先秦艺术发展综述:①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西周、春秋、战国)三代美术,春秋以前是奴隶社会,战国进入封建社会。

中国画论名词解释

中国画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解衣般礴:未必真有其事,借助虚构故事说明哲理为其目的。

说明了绘画创作的特殊性,本意是借绘画的特殊性,本意是借绘画的故事表现道家无为,“任自然”的思想,成为后世艺术家的口头禅,强调艺术创作需要更好的表现自我,而不受任何拘束。

不仅成为庄子哲学的形象化说明,也成为中国画论中的重要范畴。

屡屡被后人引用。

如清初的辉南田在其画礡中就说过:“作画须有解衣般礴若无人之意,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匠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矣。

2、笔墨当随时代:语出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

傅抱石说:“思想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

笔墨不仅仅是对画家生活,感情的反映,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时代变化了,思想也变了,笔墨就应反映新的时代,歌颂新的时代精神和生活。

3、心师造化:姚最(公元535-602年),是南梁至陈时的画评家,在他的作品《续画品录》中提到:「学穷性表,心师造化。

」「性」指的是「本质」,「表」指的是「现象」。

意指对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澈的认识,用自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

这里的「造化」,除了指自然风景外,多少含有精神层面的「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之义。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出自唐朝的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

简单地说“造化”是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可创作出好的作品。

6、气韵生动:是指把对象的精神生动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7、荆浩山水画论”六要”:一是气二是韵三是思四是景五是笔六是墨8、谢赫绘画”六法”:指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的绘画创作的六种原则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顾恺之画论(第一法讲传神,第二法讲用笔,第三法讲造型,第四法讲敷色,第五法讲构图,第六法讲制作技巧)】9、”摄情”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

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10、南北宗论南北宗论是文人思潮的一个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国画论考点多选题:总有一道题是ABCDE,检查时留意!●时代论着归纳:1.下列绘画着作,属于魏晋南北朝的有:(真题)A《叙画》B《图绘宝鉴》C《论画》D《南田画跋》E《画山水序》●宗炳《画山水序》●谢赫《古画品录》●王微《叙画》●姚最《续画品》●顾恺之《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2.下列绘画着作,属于唐代的有:(真题)A《叙画》B《贞观公私画录》C《唐朝名画录》D《南田画跋》E《历代名画记》●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3.下列绘画着作,属于宋代的有:(真题)A《林泉高致》B《山水纯全集》C《画史》D《画筌》E《广川画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郭熙《林泉高致》●米芾《画史》●北宋徽宗时期的《宣和画谱》●韩拙《山水纯全集》●董逌《广川画跋》附注:考题中只有《广川画跋》是宋代的,考题提到的其它画跋都是清代的。

●邓椿《画继》●赵希鹄《洞天清禄集》4.下列绘画着作,属于元代的有:●夏文彦《图绘宝鉴》●李衎《竹谱详录》●黄公望《写山水决》●汤垕《画鉴》●王绎《写像秘决》●饶自然《绘宗十二忌》5.下列绘画着作,属于明代的有:太多,略,请自行归纳教材目录。

王履《华山图序》、王绂《书画传习录》6.下列绘画着作,属于清代的有:(真题)A《广川画跋》B《传神秘要》C《苦瓜和尚画语录》D《艺概》E《指头画说》●人物或着作观点:1.下列绘画理论,属于孔子提出来的有?(真题)A“绘事后素”B 以形写神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而君子。

”D“恶紫夺朱”E“迁想妙得”●绘事后素●“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兴观群怨—艺术的作用:通过观察事物表达情感●“仁智之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恶紫夺朱——艺术作用:人伦、身份、地位确认●周明堂画(对艺术作用的观点的论述:教化)2.下列绘画理论,属于庄子提出来的有?注意与老子、《淮南子》进行区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解衣般礴●形色名声不足得情●形形之不形●真者,精诚之至●得意忘言3.下列绘画着作,属于顾恺之的有:(人称“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迁想妙得(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4.下列绘画观点,属于宗炳《画山水序》的有:●含道应物●澄怀味象●山水以形媚道●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畅神5.下列绘画着作,属于沈括的有:●书画之妙,当以神会●徐黄之异(可能考简答题:黄荃富贵,徐熙野逸)●董、巨画笔宜远观●以大观小之法●景在天就,不类人为6.下列绘画理论,属于苏轼提出来的有?(真题)A“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B“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C“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D“自然为上品之上”E“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传神要得意思所在●观画取其意气所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胸有成竹”)7.下列绘画观点,属于董逌《广川画跋》的有?附注:考题中只有《广川画跋》是宋代的,考题提到的其它画跋都是清代的。

●一牛百形,形不重出●列子御风而不应有待●画无真山活水●天机出于积好●以塑如画,以画如塑(论吴道子)8.下列绘画观点,属于赵希鹄《洞天清禄集》的有?●书画其实一事●读书行路方可下笔●米南宫作墨戏9.下列绘画理论,哪几点赵孟頫提出来的?提出来的?(真题)A“作画贵有古意”B“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

”C“须知书画本来同”D“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E“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

”●作画贵有古意●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

●须知书画本来同10.下列以书法笔法画竹的观点,哪些是柯久思的?(真题)(柯久思画竹的具体用笔)A“写枝似卧龙”B“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C“写叶用八分法”D“枝用草书法”E“写竹还应八法通”●画竹当以书法为之●写竹竿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八分:一种隶书),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11.下列绘画理论,哪几点是倪瓒提出来的?(真题)A“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B“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C“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D“松树不见根,喻君子在野”E“只留清气满乾坤”●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PS. 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杨维桢·元)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元)松树不见根,喻君子在野。

(黄公望·元)12.王世贞提出山水画“五变”说,除“大小李一变”,其它四变是:(真题)A 荆关董巨又一变B 李成、范宽又一变C 赵孟頫、钱选又一变D 刘李马夏又一变E 大痴、黄鹤又一变●大小李一变(唐),荆关董巨又一变(五代),李成、范宽又一变(北宋),刘李马夏又一变(南宋),大痴、黄鹤又一变(元)。

13.下列绘画着作,属于董其昌的有:(真题)A《南宗抉秘》 B《画旨》 C《石村画诀》 D《容台集》E《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14.被董其昌“南北宗”说中划定为“北宗”的画家有:(真题)A 巨然B 李思训C 马远D 米芾E 赵伯驹●李思训、李昭道(唐)●赵干、赵伯驹、赵伯骕(北宋)●马远、夏圭、刘松年、李唐(南宋)15.被董其昌“南北宗”说中划定为“南宗”的画家有:●王维(唐)●荆、关、董、巨——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五代)●李成、范宽(北宋)●米芾、米友仁(北宋)●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沈周、文徵明(明代)16.下列绘画理论,是石涛提出来有:(真题)A“笔墨当随时代”B“法无定相,气概成章”C“不似之似似之”D“我自用我法”E“凡作画须有书卷气方佳”●搜尽奇峰打草稿●法无定相,气概成章●不似之似似之●我自用我法●笔墨当随当代●黄山是我师17.下列绘画理论,哪几点是郑燮(郑板桥)提出来的?(真题)A“学一半撇一半”B“学画所以养性情”C“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D“画以慰天下之劳人”E“师其意不在迹象间”●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衙斋卧听箫箫竹●书画互通其关纽●极工而后能写意●画以慰天下之劳人●师其意不在迹象间18.下列绘画理论,哪几点是属于张庚《国朝画征录》的?●浙派的过失:硬、板、秃、拙●文敏(赵孟頫)妙在食古而化●利玛窦论中西绘画之别●秘戏图考●花鸟有三派:钩染、没骨、写意●色不可废●气韵以发于无意为上●用墨须不带烟火食气●用笔不出古法我手●画与性情相通PS:《画史》米芾·北宋《画继》邓椿·南宋《画鉴》汤垕·元“观画六法”《画笺》屠隆·明《画筌》笪重光·清《画旨》、《画眼》董其昌·明“南北宗”论观点归类:1.《周礼》的观点:ABCDE2.谢赫《古画品录》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模写。

3.汤垕《画鉴》的观画“六法”:气韵、笔意、骨法、位置、傅染、形似。

(因为元代重视书法用笔,提倡以书法用笔入画。

形似的地位逐渐降低。

元代盛行水墨画,色彩的地位也下降了。

)4.荆浩,“画有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5.荆浩,“笔有四势”:筋、肉、骨、气。

6.(宋)郭熙《林泉高致》,“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背详细)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即为论述中国山水画透视的问题,高远表现仰视的崇山峻岭,一般竖构图;平远表现平坦的地理形势,一般是手卷,横向展开;深远表示峰峦叠嶂,山势重叠数层。

)7.(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三远”:阔远、迷远、幽远。

(此三远都属于“平远”范畴,因气候不同而有所区别)8.(元)黄公望《写山水诀》,“三远”:平远、阔远、高远。

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9.郭熙《林泉高致》,“三病”:板、刻、结。

10.黄公望: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

11.王世贞山水画“五变”:大小李一变(唐),荆关董巨又一变(五代),李成、范宽又一变(北宋),刘李马夏又一变(南宋),大痴、黄鹤又一变(元)。

12.饶自然,绘宗十二忌:一布置迫塞,二远近不分,三山无气脉,四水无源流,五境无夷险,六路无出入,七石止一面,八树少四枝,九人物伛(音雨)偻,十楼阁错杂,十一滃淡失宜,十二点染无法。

(曾经出过简单题真题)13.龚贤“四要”:笔法、墨气、丘壑、气韵14.张庚总结“浙派”的过失:硬、板、秃、拙。

●简答题,惜字如金,按点给分。

1.顾恺之有哪些绘画理论着作?其代表性的画论观点是什么?2.谢赫六法。

答四六二十四个字。

不用展开。

3.荆浩,笔有四势:筋、肉、骨、气。

答题需展开。

4.简述荆浩的画学理论着作、体例及主要画论观点。

(对答式文体)5.郭若虚“论曹吴体法”。

6.简述苏轼的主要绘画理论思想。

先答第1段苏轼简介。

7.简述大小米(米芾、米友仁),首先答第1段简介。

8.简述《宣和画谱》的主要内容,首先答第1段简介。

9.汤垕《画鉴》的观画六法与谢赫六法,对比。

10.简述郭熙“三远”、韩拙“三远”、黄公望“三远”的具体内容?11.北宋山水画家郭熙于其画论中认为山水画布境方式有三种,即所谓的“山有三远”,请具体写出其内容并作简要说明。

(真题)答: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就是说在山水画中,布境方式有三种:从山下仰望山上这种布境方式称之为高远;从山前画到山后这种布境方式称为深远;从近山望至远山,这种山水画的布境方式称为平远。

12.简述董其昌“南北宗”论的观点。

13.董其昌有那些代表性的绘画理论着作?14.简述张庚“花鸟有三派”(《国朝画征录》)观点?钩染、没骨、写意。

答题需展开。

●论述题。

越多字越好,绝对不要有空白。

答案参考每章前面的综述。

1.魏晋南北朝在画论上的贡献、观点、影响。

2.唐宋画论是如何来论述人品与画品之间关系的。

3.分析评价刘道醇“六要”、“六长”。

●六要者:一气韵兼力;二格制俱老;三变异合理;四彩绘有泽;五去来自然;六师学舍短。

●六长者:一粗卤求笔;二僻涩求才;三细巧求力;四狂怪求理;五无墨求染;六平画求长。

4.试分析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和特点。

5.试论述元代以书入画与元代文人画理论的发展关系。

6.为什么说赵孟頫作为宋元之际的着名文人与画家,其绘画理论处于一种承先启后的状态?7.试述明清绘画的基本特征。

8.试述明清有关流派的艺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各类选择题(单项为主)考点:在书画理论作者和他的代表作之间要建立起牢固的印象。

1.中国文艺理论的开山祖是“诗言志”,出现在《尚书》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