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形意拳的步骤
207393_形意拳发力过程

形意拳发力过程以劈拳为例,从三体式开始。
收前脚和前手回抓上翻,上半步,成鸡形步,後手前移,顺于前臂後内侧,呈钻拳状。
此为蓄劲过程,然後迈悬空的那支脚,上步,前手撤回下翻,同时後手前伸下翻。
侧身,後脚垫步,呈三体式。
注意事项∶至关重要!外形不能看出来的东西,身体内部外部变化∶从开始到蓄劲,速度由慢变快,注意松跨,松肩,身体不要摇晃。
蓄劲刹那间,身体微束,重心好像下沉,其实胯骨上提,感觉用身体把整条腿和跨提起,身体有内收的感觉,及束身。
但也不要刻意紧张。
然後迈步的同时,松跨,用力後蹬腿,把身体送出,落跨,(就是把提起的跨和腿放到地上,依惯性即可),放松。
双手前手前伸,後手下按,有前後对争之力,但重点应放在身体的撞劲上,再加上前伸,下劈之力。
用身体打人,手上动作不要太多。
主要是个坠劲,撞劲。
竖劲,横劲,都要有,还有就是根节劲还没说,也就是肩窝的撑开的那种劲,这样才能吧力量传到手上。
再有就是丹田的束展。
这样才能吧跨上的力量传导到上身。
说的提跨,也就是丹田的束,放跨的时候我感觉还是要有些规矩的,不能随便放。
根节劲必须放松肩部,掖下含空。
在站桩时最好体认。
还有就是放跨,我感觉放跨时,利用身体的惯性,把跨扔出去就行。
因为後腿不是推著身体走吗,前脚和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在走的过程中是松的,踫到东西才会紧。
就靠惯性往前一送就行了,而不是迈出去的,是靠腰腿劲把它送出去的。
关于根节力。
形意拳整个身子就象火车一样,整体的劲十分正装,全身的力都在于下盘的启动,起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也!发劲前要裹,发劲时要翻,手脚齐到,头要顶,舌要顶,手要顶,牙要扣,手要扣,膝要扣,还要六合,总之在每打一拳,都把要点做到,就正确了!练劈拳时,有时在状态,就能感觉到,在落胯的瞬间,後背一紧,而双手靠惯性一伸,一按,感觉不错。
回想起来,还有一个劲不能丢,就是後背向後靠的劲,挺项的劲,背後靠,项自坚。
形意拳入门桩功三体式

1.周身放松. 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掌自然靠于腿外侧;头正自然拔起眼, 下颏回收;平视;齿扣,舌顶上腭;前脚尖朝前,脚跟靠于后脚的里踝骨;后脚尖外展,与前脚成45 度左右夹角(图l~1)。
要点: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姿势正确,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两前臂贴身向胸前抬起;手心朝下(图1~^)。
要点抬前臂时既要贴身, 又要使掌根的拇指侧贴于“心口”旁。
这就是“肘不离肋, 手不离心”、“摩经”、“手摩内五行”的技法要领。
不得耸肩、亮肘,更不要提气, 用拙力。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 停于小腹前;两腿同时屈膝下蹲(图1~③ )。
要点下按时, 上体自然正直、头顶、项直、沉肩、坠肘;呼气时, 两手下按, 边下按边塌掌根,使掌指保持水平, 气亦随之下沉入丹田。
两肘抱于两胁,拇指横平靠于丹田。
两腿下蹲要跪膝、压踝, 前膝向前, 后膝紧靠于前膝里侧成半蹲姿势。
提肛, 不得突臀, 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拳,心朝上(图1~④〉•要点握拳时要先从小指依次卷握,成实心拳,自然, 不用拙力。
向上翻转两拳要有拧拉之意,使两拳停于脐之两侧,两肘,必须仍抱贴于两肋(图1~@、附1~@正面)5.左拳及左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处(图1~5)。
要点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坠肘,又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这就是拳经所指的“先打顾法后打人”的“虎抱头” ,是“亦顾亦打蓄力待发”的技法窍要。
6.上动不停。
左拳及左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钻出,拳心朝上,高不过眉;同时左脚进步,形成前三、七的夹剪步(图1期、附1~⑥正面)。
要点左拳贴身从频下、嘴前钻出,即“虎抱头”的具体运用,亦即拳经云“出洞入洞紧随身”,“洞”是指人嘴。
钻出的拳要向外拧,有横劲却不见横形,眼看小指窝。
出拳时要肩催肘,肘催手,顺腰拔背,上体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出脚时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尽管不是向远进步, 也要一动步就要有“三催' , 之意与劲, 并要于脚齐到,也是为给动作打基础。
中华武术形意拳的内功怎么练

中华武术形意拳的内功怎么练形意拳顾名思义是结合了各种飞禽走兽的外形拳术,而形意拳更加注意练内功,熟练形意拳的内功后,再加以练习形,才能将形意拳更好的表现出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下形意拳的内功训练方法,欢迎大家学习。
形意拳的内功锻炼技巧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
一般人常练的有“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和“浑元桩” (又名乾坤桩)两种;前者适用于青少年,后者适用于老年人。
练三体式,姿势如同定步劈拳。
开始时,两足跟相并,两足尖外开45度一60度左右,两腿微屈,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对,两手握拳,紧靠大腿外侧,拳眼向内。
然后右拳上提,边提小臂边外旋,紧贴着右肋由前向上钻出,吸气随之上升。
吸气尽时,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面部.呼气时,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时变阳掌下按置于右日月穴旁(右软肋下高与脐平)。
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与右足相距约两脚半之远。
前腿斜直,膝微弯,膝盖在足跟上与足尖对准。
后腿微屈,膝盖在足尖正上方。
尾骨与后足跟上下相对。
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
全身重量分在两腿之上,前三后七。
随即自大椎开始,将脊椎骨逐节向下依次松开,尾骨向前向上兜翻,内中意,气,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将神凝聚于“天心”,目视前方,定若钟鼎。
拳经云:“目视鼎,弃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即指此也。
(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道家叫24楼,也叫12对连环锁。
)站桩虽系静功,且不可呆滞。
要气势腾挪,伏如横弩,动若发机。
以意领气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吸上呼下。
欲上则上,欲下则下,呼吸阴阳,纯任自然,毫无阻滞不通之处。
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发皆开,气上升而内脏紧缩,呼气时气下降,内脏亦随之松弛。
这是初学者站立不动的练法,既可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浑元桩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练法,形意拳家年老时多练此功。
拳谚“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元桩”即指此而言。
形意拳的练功步骤

形意拳的练功步骤一、身体外动身体外动的训练,主要包括:(一)抻筋拔骨;(二)肩胯开合;(三)脊椎抻直;(四)腰弓曲弹;(五)胸腹缩胀。
通过身体外动的训练,可以松活肌腱、滑利关节、激活气血、疏通经络,为下一步形意拳的站桩、打拳,打下必备的坚实基础而事半功倍——如果没有身体外动,上来就站桩打拳,往往会使动作僵硬、姿势别扭、气血凝滞、心情浮躁……身体外动的训练内容:1、弓步甩手、燕子抄水、槐虫动式、左右挂掌、三盘落地等多个热身动作。
2、形意拳的腿法:刮地风(趟踢)、扫地风(勾扫)、卷地风(截蹬)。
3、形意拳的部分步法:趟鸡步、剪子股。
二、调息练气运用“逆腹式呼吸”,通过外吸外呼、外吸内呼,逐步过渡到内吸内呼,即丹田内呼吸(胎息)。
同时练出吸气呼气之外的另一种气息:“丹田省气”——拳经云:“以上以下左右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调息练内气,是丹田内功的根本。
调息练内气的训练内容:1、形意拳的桩功:吐故纳新桩、激气桩、三才桩、混元桩、炼丹桩、盘根八法桩、三体式等。
2、踩鸡步、固本培元步(练丹田省气)。
三、内劲训练内劲是指通过丹田的起落缩胀、胸腰的吞吐反弓、肩胯松紧开合,“根节催中节、中节催稍节”所催发出来的身体整劲,又称为混元劲、六合劲。
期间,需进行两次的“换劲”——内劲是丹田内功的主要表现,而丹田内功又是形意拳的核心内容。
内劲,主要来自于拳法的习练:1、五行拳:把劲练整。
2、十二形:把劲练全。
3、套路:找劲、变劲。
4、器械:拳械一体、劲力合一。
四、技击实战1、单操——通过“前面无人似有人”的单操训练,提升发劲的最大化,同时提高攻防意识。
2、对练——通过对练套路的比划,提高攻防应变的战术。
3、喂招——分为有备、无备的两种训练方式。
4、试劲——可与喂招同时训练,靶子需戴护具。
5、实战对抗——是指“一对一”的实战技击。
6、七星乱穿花——是“一对多”的实战技击,要做到“前面有人似无人”,在“七星穿花步”进退闪展中,用手、肘、肩、脚、膝、胯、头(称为“七星”)随机进击、发劲打人。
练习形意拳的步骤

练习形意拳的步骤形意拳是内家拳,是体用兼修的优秀拳术。
所以练习它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练习它可以自卫防身,学习它可以培养毅力,学习它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
所以男女老幼皆可练习,体质强弱皆可练习,有否武术基础皆可练习,有无腰腿功夫皆可练习。
但练习形意拳要有一定步骤,要循序而渐进。
1、练习形意拳要从三体式人手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桩功。
三体者,头、身、足也。
不是真得练头、身、足。
头、身、足是指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谓三体式。
其实是身体的上上下下、内内外外无一不包括。
站三体式时要时时刻刻,一丝不苟地遵照形意拳的"九歌"来练习,不能有丝毫的偏离,这样才能把身体的头、身、肩、臂、手、指、胯、腿、膝、足、耻、臀、口等等的姿势练准确,经过长期练习成为定型。
每当练习形意拳时一举手,一投足就合规范。
练习三体式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增强腿部力量。
练习三体式也是练习内三合,意、气、力的过程。
通过意念的统帅,引导形体姿势的正确,“形正而气顺”,引导呼吸,气沉丹田。
丹田内气充盈,鼓荡,产生内劲,逐渐达到内三合,从而为练习形意拳打下坚实的基础。
练习形意拳时,时时离不开三体式,所以说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
练习三体式时不可使用拙力,不可努气,不可腆胸提腹,要谨防这三害,练习三体式时上身要放松,舌抵上腭,提杠溜臂,在意念引导下,气沉丹田。
练习三体式是养精养气养神,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畅通整个经络的过程,从而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益寿而延年。
2、三体式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练五行拳五行拳指劈、崩、钻、砲、横五种拳法。
内应心、肝、肺、脾、胃五脏,外合金、木、水、火、土五行,故称五行拳,它是练习十二形和其它套路的基础。
练习这些套路时都离不开五行拳,如3个崩拳连着一个砲拳叫"鹳子人林",一崩拳可叫"黑虎人洞",也可叫"金鸡食米",又可叫"燕子啄泥",不胜枚举。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一、预备式:身体直立,两足跟靠拢,向前进方向转体45?,转体时足跟做轴,左足与前进方向平行,右足与前进方向成45?角,左足跟与右足弓相贴(图1,图2)。
要点:身体自然直立,放松、沉肩、含胸、拔背、悬头竖项,精神贯注,呼吸自然(腹式呼吸)。
二、起式(三俸式):两手向外翻转,两臂外旋由两侧向上托起,肘部下沉微屈,当前臂举至高与肩平时(图3),随即屈肘收掌,前臂内旋,阳掌经面部、胸部下按(随落随变),停于小腹处突变阳拳。
两手下落时,随之屈膝半蹲(图4),目平视前方。
左转身45?,两脚不动,右拳经胸前及下颏,向前钻出,高与鼻平,拳心向上,前臂向外拧劲,小指向上翻转,肘下垂(图5);左足向前进一步,左拳同时向前穿出(沿前臂内上侧),待两拳近于平齐时,同时内旋变掌,左掌向前、向下劈出,高在肩胸之间,右掌撤回腹脐处,两手要有分挣之力(即三体式),目视左掌食指(图6)。
要点:两掌向上托起时,不要引肩上耸,臂不要挺直;两掌下落时,肘不动,待两掌经过面部、胸部后开始渐变成拳,落至腹前时,突变阳拳,两肘要抱肋,头要顶,气要沉,左脚上步与左拳前钻,双拳同时内旋变掌,左掌前劈右掌撤至腹脐要同步,要体现拧裹、挣力,掌到脚停。
三、纵步金鸡独立:左脚向前纵一大步,右掌贴近左掌上面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撤至左腰腹侧,掌心均向下,同时身体下蹲;右脚提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足弓贴于左足踝处,上体微向前俯,目视右手食指(图7)。
要点:左脚前纵,右足要用力蹬地,以达纵步之远;左脚跟步要稳、快,双膝靠拢,身体不要过于前俯,两掌穿出、撤回要与脚动作同步进行,两掌穿出撤回要快,要有挣力。
四、退步金鸡独立:右脚靠左脚蹬力,向后纵一大步,左脚随之快速撤回至右脚处。
左脚提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足弓贴于右足踝处。
与脚动同时,左掌由右掌上面穿出,高与胸齐,右掌撤至右腰腹侧,掌心均向下,同时身体下蹲,上体微向前俯,目视左手食指(图8)。
要点:左脚蹬、右脚后纵,要退步远、快、稳;左掌穿出、右掌回撤要快,要有挣力,要与脚动同步;双膝靠拢,身体不要过于前俯,两掌要有挣力。
形意拳三体式

形意拳三体式简介形意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拳法,以其独特的姿势和力量表达方式而闻名。
拳术家通过练习形意拳,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爆发力。
其中,形意拳的三体式是这一拳法中的核心训练方法。
本文将介绍形意拳三体式的基本姿势、练习方法和训练效果。
基本姿势形意拳的三体式由三个基本姿势组成,分别为“弓步式”、“虚步式”和“根基式”。
1.弓步式:双脚张开与肩同宽,后脚与前脚呈左脚向左、右脚向右的姿势。
身体重心集中在前腿上,上身稍微前倾,两臂自然下垂。
2.虚步式:双脚收拢,脚尖相对,保持膝盖微微弯曲。
上身保持挺直,两臂自然下垂。
3.根基式:双脚张开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展。
腿部微微弯曲,上身保持挺直,两臂自然下垂。
这三个姿势共同构成了形意拳的三体式,通过练习和转换这些姿势,拳术家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培养出稳定的站姿和动作意识。
练习方法形意拳的三体式练习方法包括静态练习和动态练习。
以下是两种常用的练习方法:1.静态练习: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站在平地上,按照姿势要求分别进入弓步式、虚步式和根基式,并保持一段时间。
在静态练习中,重点是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的准确性。
拳术家应当时刻关注身体各个部位的状态,并不断调整以保持平衡和正确的姿势。
2.动态练习:在静态练习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动作和转换。
例如,在弓步式中向前迈一步,转为虚步式;再向前迈一步,转为根基式。
通过这样的动作练习,可以提高转换姿势时的协调性和身体的爆发力。
训练效果形意拳三体式的练习能够带来多方面的训练效果,包括:1.提高身体的灵活性:三体式的练习能够锻炼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使拳术家更加敏捷和灵活。
2.增强肌肉力量:通过保持三体式的姿势,特别是弓步式和根基式,可以加强腿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
3.培养身体的协调性:三体式的转换练习可以提高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调性,使拳术家在实战中更加稳定和流畅地转换姿势。
4.增强自我控制力:三体式的练习需要拳术家保持平衡、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调整,不仅要求身体的控制力,也培养了拳术家的自我控制能力。
形意拳马形最标准练法

形意拳马形最标准练法
形意拳是一种兼具攻防技巧和身体锻炼的传统武术。
其中的马形是形意拳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其他拳种的基础。
下面介绍马形的最标准练法。
一、站姿
1.双脚并拢,脚尖向前,身体放松,重心下沉,双手自然垂放。
2.注意保持身体平衡,腹部收紧。
3.头部自然向上提,颈部放松。
二、马步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曲,脚尖向前,脚跟着地,抬起脚趾。
2.脚掌有力地扎在地面上,重心下沉,身体保持平衡。
3.双腿与地面成直角,膝盖不要超过脚尖。
4.双手自然放在两侧,肘部微曲。
三、呼吸
1.吸气时,慢慢张口吸气,同时将气息送到腹部。
2.呼气时,慢慢将气息从腹部排出,同时收腹。
四、注意事项
1.练习马形要经常保持,可以在日常行走中注意练习。
2.注意呼吸,尽量用腹部呼吸,不要用胸部呼吸。
3.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平衡。
4.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自行调整姿势。
练习马形可以增强腰腿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并能改善姿势。
通过坚持练习,可以使马形更加标准、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形意拳的步骤
形意拳是内家拳,是体用兼修的优秀拳术。
所以练习它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练习它可以自卫防身,学习它可以培养毅力,学习它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
所以男女老幼皆可练习,体质强弱皆可练习,有否武术基础皆可练习,有无腰腿功夫皆可练习。
但练习形意拳要有一定步骤,要循序而渐进。
1、练习形意拳要从三体式人手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桩功。
三体者,头、身、足也。
不是真得练头、身、足。
头、身、足是指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谓三体式。
其实是身体的上上下下、内内外外无一不包括。
站三体式时要时时刻刻,一丝不苟地遵照形意拳的"九歌"来练习,不能有丝
毫的偏离,这样才能把身体的头、身、肩、臂、手、指、胯、腿、膝、足、耻、臀、口等等的姿势练准确,经过长期练习成为定型。
每当练习形意拳时一举手,一投足就合规范。
练习三体式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增强腿部力量。
练习三体式也是练习内三合,意、气、力的过程。
通过意念的统帅,引导形体姿势的正确,“形正而气顺”,引导呼吸,气沉丹田。
丹田内气充盈,鼓荡,产生内劲,逐渐达到内三合,从而为练习形意拳打下坚实的基础。
练习形意拳时,时时离不开三体式,所以说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
练习三体式时不可使用拙力,不可努气,不可腆胸提腹,要谨防这三害,练习三体式时上身要放松,舌抵上腭,提杠溜臂,在意念引导下,气沉丹田。
练习三体式是养精养气养神,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畅通整个经络的过程,从而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益寿而延年。
2、三体式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练五行拳
五行拳指劈、崩、钻、砲、横五种拳法。
内应心、肝、肺、脾、胃五脏,外合金、木、水、火、土五行,故称五行拳,它是练习十二形和其它套路的基础。
练习这些套路时都离不开五行拳,如3个崩拳连着一个砲拳叫"鹳子人林",一崩
拳可叫"黑虎人洞",也可叫"金鸡食米",又可叫"燕子啄泥",不胜枚举。
故五行
拳是形意拳的根,练好了五行拳,就等于练好了形意拳。
所以练习形意拳的人,每天必须练习五行拳。
会练形意拳的人都在五行拳上下功夫。
学练五行拳时要从学练动作入手,每个动作都要符合“八势”、“八要”、“九歌”的规定。
刘奇兰先生曰:“观其外,而知其内,其外正则气顺,其形反则气逆”。
所以练习外三合是第一步,只有动作准确姿势到位,手脚齐至才能够“气则顺”而“气沉丹田”,这就是第二步功夫,即是练习内三合了。
这时候,一方面继续纠正动作,一方面练习“气沉丹田”,一方面要“找劲”。
例如,练习劈拳时,动作对否,呼吸平稳自然了,就要练习劈劲。
这劈劲不是一学就会也不是一天可练成了,要通过劈拳动作的练习把它找到。
练钻拳也如是,崩、砲、横也如是。
继续练习纠正动作就是外三合,练习气沉丹田,找劲就是内三合。
劲找到了就说明你巳“气沉丹田”了,已达到“六合”了。
这种“六合”劲就是形意拳最讲求的“整劲”。
练习五行拳也要谨防“拙力、努气、腆胸提腹”三害。
如犯三害,不仅“整劲”练不出来,身体也要出病,如憋气胸闷等等,不可不谨防。
学练五行拳时不可好高鹜远,明劲还没练好就去追求柔劲、化劲,结果一事无成。
通过五行拳的练习能够达到“六合”,打出“整劲”已难能可贵了。
五行拳有基础后可以练习“五行连环拳”。
在“五行连环拳”的基础上可以学练“五行连环刀”,“五行连环剑”,“五行连环枪”,“五行连环棍”等等器械。
3、五行拳有了一定基础,再学练十二形
十二形拳是以龙、虎、猴、马、鼍、鸡、燕、鹞、绐、蛇、鹰、熊的生活形态和搏击之长组成的传统套路。
它必须在熟练掌握五行拳的基础上,已经“六合”找到“整劲”了,方可练习。
十二形是象形取意的拳术。
每个动作除了符合“八要”、“八势”、“九歌”的规矩外,还要力求形象。
在“意”的统帅下去练习,去追求“龙有搜骨之能”、“虎有扑食之勇”、“猴有纵山之灵”、“马有疾蹄之功”、“龟有浮水之能”、“鸡有欺斗之勇”、“燕有抄水之巧”、“蛇有拨草之能”、“*有坚尾之功”、“鹰有捉拿之能”、“熊有坚项之功”的搏击技能和劲力。
从中领悟什么是“形神合一”,什么是“内外合一”,以丰富自己的身法、手法、腿法、步法,使形意拳的功夫更上一层楼,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祛病强身,益寿延年。
从而提高实战能力,达到自卫防身之目的。
十二形有了基础后可以练习“杂式捶”、“龙形剑”、“三合刀”、“三才剑”等等套路。
初学者练习十二形时,一定先练动作简朴的十二形,从中找到了每形的劲、技、意,真正有了一定功夫后才可练习形象复杂的十二形。
这时候会使自己更开阔,会豁然明悟形意拳之真谙。
功夫也会越练越深,会有长足之进步,达到一个彻悟的新的境界。
4、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
只要有明师的传授,自己的执着地钻研和追求,加之勤奋地苦练,想练好三体式、五行拳、十二形并不难,三年足够了。
拳谚云“三年一小成”是有道理的,但这只是小成,距离大成甚远,离“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还相去甚远。
“十年一大成”,只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有志者,每天痴迷地练下去,10年、20年不难登堂入室。
要想登堂人室,必须真正地虚心、谦恭、真诚地去向形意拳名家,老前辈们去求教,你感动了人家,人家必会给你真东西,这些真经是一辈子受用无穷的,也可以访友,互相切磋交流。
但必须是在不失武德、不伤人、不图名、不逞强,不失友谊的前提下找找手法和劲力,这时你会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回头用来指导自己练功,会有新的进步和提高。
总之,只要你有锲尔不舍的追求精神,有毅力,持之以恒地苦练,一定能成功。
一定能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随心所欲神意贯通之。
“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就是胜利!
许占螯先生是郭云深的著名弟子,他谈了一些道理,十分精辟和珍贵,特摘录如下:
练形意拳之道,万不可有轻忽易视之心。
五行十二形,以为七日学一形,或十曰学一形,大约少者半年,可以学完,多者一年之功夫足以学完全矣。
如此练形意拳,至于终身不能有所得也。
所会者,不过拳之形式与皮毛耳。
或者又知此拳之道理精微,不易得之于身,而有畏难之心,总疑一形两形,大约三年五年,亦不能得其精微,若于全形之道理,大约终身亦得不完全矣。
二者有一,虽然习练,始终不能有成也。
二者若是全无,再虚心求老师传授。
第一,三害之病不可有,第二,九要之规矩要真切,第三,三体式要多站。
九要要整齐,身子外形要中正,心中要虚空,神气,吸要自然,形式要和顺。
不如此,不能开手开步练习也。
若是诚意练习,总要勿求速效。
一日不和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
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是去自己之病耳(拙气拙力之病)。
所以站三体式者,有迟速不等,因人之气质禀受不同也。
至于开手开步练习,一形不顺不能练他形。
一月不顺,下月再练;半年不顺,一年练。
练至身体和顺,再练他形,非是形式不熟,亦是内中之气盾未变化耳。
一形通顺,再练他形,自易通顺,而其余各形,皆可一气贯通。
拳经云:一通无不通也。
所以练形意拳者,勿求速效,勿生厌烦之心。
务要有恒,作为自己一生始终修身之工课。
不管效验不效验,如此练去,功夫自然有得也。
5、时刻谨防“三害”
在练习形意拳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谨防“三害”,关于“三害”之说孙禄堂先生阐述的最为详尽明白,摘录如下。
三害者何?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胰胸提腹。
用努气者,太刚则折,易生胸满气逆,肺炸诸症。
警之心君不和,百官自失其位。
用拙力者,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经络不能舒畅,阴火攻之疼痛,甚之可以结成瘙毒诸害。
腆胸提腹者,逆气上行不归丹田,两足无根,轻如浮萍,拳体不得中和,即万法亦不能处时中地步。
故三害不明,练之可以害身,明之自能引人入胜,必精心果力,剔除净尽,始得拳学入门要道,故书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练习诸君,慎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