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一个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译

合集下载

心率是揭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心率是揭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心率是揭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是用于评估和诊断身体状况的指标。

在现代医学中,心率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揭示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率的变化可以提供关于心血管系统功能和整体健康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探讨心率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心率的定义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在安静状态下,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

这个数字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体育锻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心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情况,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率的测量方法心率的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手动测量脉搏、使用心电图仪器和便携式心率监测设备等。

最常见的方法是手动测量脉搏,这可以通过将手指放在颈动脉或腕动脉上,感受心搏的跳动次数来实现。

然后,可以用计时器计算出每分钟的心跳数。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心电图仪器,它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和详细的心率数据。

随着技术的发展,便携式心率监测设备也逐渐普及。

这些设备可以佩戴在身体上,通过传感器监测心脏的活动,并将数据传输到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以便更方便地进行监测和分析。

心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

这些疾病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健康问题,也是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率作为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指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心率与某些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与心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高血压患者中,心率通常较高,这是为了弥补血压升高带来的血液流动阻力增加。

长期的高心率可能导致心脏肥厚和心衰等并发症。

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类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梗)、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总称。

这些心脏疾病通常会导致心率的变化。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心率的增加可能是为了增加心脏供氧量。

高密度脂蛋白2.02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高密度脂蛋白2.02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高密度脂蛋白2.02 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概述:高密度脂蛋白2.02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它在心血管疾病预测和预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密度脂蛋白2.02的定义、功能以及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对其特点和构成进行概述,并探讨其与其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

此外,本文还会指出在解释说明高密度脂蛋白2.02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限制因素。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论述,共有以下章节:1. 引言:介绍全文内容。

2. 高密度脂蛋白2.02解释说明:对高密度脂蛋白2.02的定义、功能以及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

3. 概述高密度脂蛋白2.02的特点和构成:对高密度脂蛋白2.02的化学组成、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以及与其他指标的关联性进行概括性描述。

4. 对高密度脂蛋白2.02进行解释说明所需注意的问题和限制因素:探讨测量方法和技术问题,分析影响高密度脂蛋白2.02水平变化的生理和病理因素,并指出当前研究局限性和未解决的问题。

5. 结论:总结对高密度脂蛋白2.02的研究价值、应用前景以及本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6. 参考文献:列举本文所引用的相关文献。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高密度脂蛋白2.02的相关知识,明确其在心血管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将介绍该生物标志物的特点和构成,并探讨其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现有方法、技术以及生理、病理因素对高密度脂蛋白2.02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问题,我们希望为今后更好地解释和说明高密度脂蛋白2.02提供参考。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并就高密度脂蛋白2.02在未来应用方面展望其发展前景。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请您参考。

2. 高密度脂蛋白2.02 解释说明:2.1 高密度脂蛋白的定义: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简称HDL)是一种血浆中的复合物,由蛋白质、磷脂、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组成。

它是人体内最小、密度最大的一类纯蛋白质颗粒,通常具有直径为7-13纳米。

心血管疾病生物标记物总结

心血管疾病生物标记物总结

心血管生物标记物(Biomarkers)在心血管疾病的预测、诊断、危险分层、药物选择、预后评估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心血管疾病主要的Biomarkers有CK、CK-MB、Myo(myoglobin肌红蛋白)、CRP/hsCRP、LDL-c/HDL-c、HCY(homocysteine高半胱氨酸)、cTnI/cTnT、ANP、BNP/NT-ProBNP等等。

但这些Biomarkers尚不够特异和敏感,难以满足预测、早期诊断、病程分级和预后判定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组”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进展,心血管疾病的Biomarkers的研究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提出和发现了300多种新的各种类型和分层的Biomarkers,有力地推动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为心血管研究的一个热点。

这些新发现和提出的Biomarkers,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十大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和急性心梗的Biomarkers:主要有MicroRNAs、GDP-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生长分化因子15)、H-FA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sLOX-1(人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MPO(髓过氧化物酶)、IMA (缺血修饰白蛋白)、IL-10、IL-6、CD40L(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CXCL16(趋化因子配体16)、ET1/cTproET1、MRproANP(midregional 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MRproADM等等。

心功能不全(HF)的Biomarkers:主要有Osteopontin(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OGP (成骨生长肽))、GDF-15(生长分化因子15)、C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WEAK(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的微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AnnexinA5(膜联蛋白A5 ( annexinA5 ,简称Anx A5)、SecretograninII(分泌粒蛋白2)、Pentraxin3((pentraxin 3,PTX-3))、GALectin3(半乳凝素3)、CA125、DLIFs(Digoxin-like immunoreactive factors 地高辛样免疫活性因子)、OLF(强心类固醇(DLIF、OLF))、Neureagulin-1β(NRG-1β神经调节蛋白-1β)、Urocortin(Ucn属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家族的新成员)、Apelin(心血管活性多肽,其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具有同源性,属于RAS的新组分,Apelin存在于人及小鼠脂肪细胞,大鼠胰岛!)、ST2(白细胞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ST2,白细胞介素-33(IL-33)是ST2的功能配体。

生物传感器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传感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实时、快速地检测生物样品中病原体或生物分子的设备。

这些传感器能够以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并通过电信号、光信号或其他信号形式进行输出,使得其在疾病检测、健康监测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生物传感器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其基本原理、分类、实用案例及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元件两部分组成。

生物识别元件通常是酶、抗体、核酸或细胞等生物大分子,这些材料能够特异性地与目标分子结合。

而信号转换元件则将生物识别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或生物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信号或者其他可检测的信号。

最终,这些信号可以被分析仪器或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从而获得定量或定性的检测结果。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工作原理,生物传感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电化学传感器: 这类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检测目标分子。

例如,使用酶促反应产生电流变化来指示样品中某种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目前,电化学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血糖监测、乳酸测定等疾病检测中。

光学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利用光学效应(如吸收、荧光或表面等离子共振)来检测分子。

这类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选择性,被广泛用于癌症标志物检测、感染性疾病诊断等方面。

机械传感器: 机械传感器主要通过监测质点质量变化以及流动阻力的改变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

这类传感器适用于病原体检测和细胞活性监测。

热量传感器: 热量传感器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变化来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及代谢产物监测。

生物传感器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案例糖尿病监测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慢性疾病。

传统的血糖测试通常需要通过刺破皮肤提取血液样本。

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不适,也增加了操作复杂性。

而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穿戴式血糖监测生物传感器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等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导致死亡。

因此,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当务之急。

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生物标志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标志物的研究正是心血管疾病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之一。

所谓生物标志物,指的是可作为人体生理或病理状态诊断、预测和治疗的生物特征。

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一般为血液中的蛋白质、酶和代谢产物等,它们的变化可以用来判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和研究,不断发现和验证新的生物标志物,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方法。

一、心肌酶心肌酶是心肌组织的特异性蛋白质酶,与心肌细胞的代谢功能息息相关。

心肌酶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疾病,以及判断心肌功能的恢复情况。

目前,常用的血清心肌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肌钙蛋白等。

二、炎症因子炎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着发病早期的血液中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标志物也会增高。

临床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的增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而通过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则可以减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脂质代谢产物脂质代谢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脂肪酸、胆固醇等代谢产物的异常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脂质代谢产物的检测也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目前,一些新型脂质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如低密度脂蛋白粘附酶、磷脂酰肌醇等,不断丰富和完善了脂质代谢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四、代谢物代谢物是体内代谢活动产生的生物分子,其变化可以反映身体的代谢状态。

而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过去常用的代谢物检测方法主要是代谢组学和草药代谢组学等,这些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最近的代谢标志物研究也不断突破,如及甲状腺素、血浆肌酐等,这些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正在成熟。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in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一个世纪以来,HF理论经历心肾学说、血流动力学说、神经激素学说,到现代的心室重塑学说。

最新研究表明,HF是一个复杂的、连锁的、动态发展过程,不仅心脏超负荷或损伤可导致心衰,作用于心肌细胞和(或)心脏间质的遗传、神经激素、炎症和生化改变,也可导致心衰。

越来越多的酶、激素、生物学物质,心脏应激、功能紊乱以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其他标志物,它们统称为生物标志物,对临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生物标志物包括基因变异体、临床影像、生理学检验和组织标本活检。

心衰的细胞因子假说根据心衰的细胞因子假说,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由受损的心肌细胞产生。

在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下,这些细胞因子产生增多。

受损的心肌和因输出量减少而发生低灌注的骨骼肌,激活单核细胞产生相同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损害心肌功能。

这种来源的细胞因子还可释放入血。

处于应激状态的心肌释放钠尿肽,其释放可改善血循环。

炎症细胞因子炎症在多种类型的心衰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急性反映标志物。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超敏CRP是常用的检测CRP指标,超敏CR P>3.23mg/L的患者与超敏CR P<3.23mg/L的患者比较,前者心功能显著下降,研究表明,炎症反应的激活与慢性HF相关性。

超敏CR P升高是慢性HF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至少3种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6和-18)被认为是促炎细胞因子,是由心脏的有核细胞生成的。

肿瘤坏死因子-2也是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的重要递质。

心肌表达TNF-α是心脏逐步走向扩张与衰竭的重要步骤。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在心血管疾病等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个细胞和分子信号通路的调控。

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更有效地评估疾病进程,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是指血管生成过程中参与信号传导和调节的一类特定分子。

这些分子可以分为激活血管生成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FGF等)和抑制血管生成的抑制血管生成因子(如TSP-1、Ang-1等)。

血管生成的失衡常常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皮肤血管病变等。

因此,检测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有力的依据。

以肿瘤为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肿瘤组织释放大量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刺激附近的血管增殖和扩张,从而为肿瘤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

检测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对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进行评估。

此外,一些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如VEGF抗体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已经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肿瘤,其他一些疾病也与血管生成的异常有关。

例如,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及早发现这些并发症的存在和发展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还有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高血压,也与血管生成的异常有关。

检测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的决策。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组化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检测方法正在不断涌现,如蛋白芯片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等。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疾病诊断一直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标志物是指一种或多种能够表征生物学状态或疾病进程的测量指标,可通过生物样本的分析来确定诊断结果。

在本文中,将探讨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生物标志物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生物标志物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已经取得显著进展。

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癌胚抗原(CEA)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可以早期发现患者的疾病,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

而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在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C-反应蛋白(CRP)是一个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标志物,其水平的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炎症反应的激活有关。

因此,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生物标志物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生物标志物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磷酸化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此外,帕金森病的诊断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多巴胺和其代谢物的水平来实现。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指导。

四、生物标志物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生物标志物在肝脏疾病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检测肝细胞损伤的常用标志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标志物:一个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摘要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已经被证明在心血管医学中具有实用性,并且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其应用需要相当精确的思考和方法。

许多混杂因素可以影响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和研究。

然而,深思熟虑的和批判性的使用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发现新的致病途径,识别新的治疗靶点,并在实验室和临床之间建立联系。

生物标志物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预后的工具。

谨慎应用生物标志物还可以帮助设计和指导临床试验,以建立新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结局。

床旁检测,微流体、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组学”的方法等都有希望提高生物标志物对发现科学、转化、临床试验和心血管医学的实践的潜在的贡献。

“生物标志物”一词在心血管疾病会议中被普遍提及。

然而,关于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应用、检验和价值有很大的困惑。

幸运的是,1998年出版的NIH共识声明给出了生物标志物的一组定义,即使经常不被注意到,但它至今仍是有用的。

一个生物学标记或生物标志物是一个指标,是指常规的生物过程、致病过程或是对治疗干预的药物反应过程的指标,具有可以被客观测量和评价的特性。

有些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替代终点“。

替代终点是一种可以替代临床终点的生物标志物。

临床终点是一个特征或变量,其反映患者的感觉,功能或生存期的特性或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生物标志物的正式定义并不等同于常听到的“替代标志物”。

在一系列有关心血管生物标志物文章的基础上,本文前言提出了生物标志物在使用和临床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虽然我们列举的是心血管领域中的例子,但这些原则适用于医学的许多方面。

NIH工作组通常用血液或其他体液来测量生物标志物,将生物标志物的定义扩展到体外诊断之外。

常规测量的临床变量如血压,血氧饱和度或心率等也被归为生物标志物。

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冠状动脉钙化,心室大小等。

本文主要就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分析考虑血液生物标志物的使用需要注意预分析。

抽血方式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血小板中的标记物水平会因血液样本的提取和处理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静脉穿刺时不激活血小板或其他细胞颗粒内容,包括多种白细胞,需要特别的预防措施。

抗凝的选择也需要关注。

例如,螯合剂的使用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以一种精确的方式排除了对金属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测量。

从血液中分离的细胞成分往往需要离心,需要考虑细节以避免虚假的结果。

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外囊泡和胞外体,可以提供心血管领域和近来探讨的肿瘤方面有价值的诊断资源。

这一潜在有价值的心血管标志物U的样本制备需要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得。

血液样本的稳定性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发现肝脏的糖异生作用是因为他在一个实验的结论中注意到在不同时点血糖水平不同。

样本的稳定性也会根据存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抗体在4℃可能仍然稳定,然而其他生物标志物需要储存在0 ℃以下甚至-70℃才能达到最大稳定性。

为了避免样本降解,提高结果的一致性,应尽量减少冻融循环。

设计生物库,制备等分冷冻样品可以防止反复冻融,减少样本降解。

血液生物标志物的采集时机通常需要特殊考虑。

例如,禁食状态,餐后不同时点,饮食中的脂肪含量波动等都会使甘油三酯水平相差很大。

其他样本,如纤维蛋白原,具有日变化性。

循环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激活状态在昼夜周期也各不相同。

样本的半衰期也会影响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使用。

在人口学研究中,与循环半衰期较长者比较,半衰期较短者的可靠性可能更差。

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也需要关注样本的选择。

样本的标准化、特异性、可扩展性和动力学变化都需要考虑。

生物控制中的许多关键蛋白,需要处理以获得生物活性。

一个样本,无论是测定前体还是活化形式,抑或是二者均有,都需要规范化。

血管紧张素、白细胞介素-1β和许多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半胱天冬酶都有活化和非活化的形式。

所有检测都需要必要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正确使用生物标志物需要考虑参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因果因子和未参与因果通路的生物标志物的区别。

为了效用,生物标志物不需要直接参与疾病的发病机制。

然而,关于生物标志物因果关系的困惑能够混淆严谨的思考。

许多初期研究高估了生物标志物的效用。

因此,对待未包含独立验证队列或人群的生物标记物研究的初步结果应谨慎。

生物标志物的使用生物标志物在研究和转化中的使用实验室研究人员通常致力于研究在基础科学研究时已经产生兴趣的一个特定的分子。

基于此,科学家通常希望测试这个感兴趣的分子是否和一种条件,预后或结果相关。

胆固醇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在20世纪初的动物研究中被发现。

在20世纪后半叶,多项研究证实了血清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组学技术的出现开辟了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新纪元,标志着生物标志物研究“公正”方法的出现。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脂类组学在这一领域都开启了新的前景。

然而,新的生物学路径和潜在治疗靶点的提出都需要相当严格的解释和验证。

就这一点而言,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的研究很少,现今的研究方法如全基因组扫描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病理生理学的见解。

单基因性状也可以确定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如: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一个通用的治疗靶点,来源于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基因变异的分析。

孟德尔随机化策略在确定生物标志物是否参与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被证明是有用的。

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可以以一种重要的方式帮助临床研究者。

生物标志物作为纳入标准,可以用来找出危险人群,得到一个具有较高发生率的人群,从而可以减少受试者数目和试验时间,进而确定疗效。

当生物标志物反映了预期干预的生物学基础时,这个策略是最有价值的。

例如,终末期肾病,晚期心脏衰竭或高钙评分均与升高的心血管事件有关。

然而,如果干预措施没有对病因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干预,那么在高发生率人群使用这种生物标志物也可能是徒劳的。

剂量使用不当通常会影响临床试验。

在预期或2期临床研究中,使用恰当选择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预示在临床终点试验中正确剂量的合理选择。

临床实践中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医生经常遇到诊断难题。

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将个体分为“有疾病”或“无疾病”者。

使用生物标志物来区别疾病和无病需要验证和细化。

检测高敏肌钙蛋白水平以区分需要住院治疗与不需要住院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就是一个例子。

使用生物标志物作为连续变量来判定疾病或预后的风险,需要慎重考虑。

心血管领域的各种风险评分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有些风险评分使用任意加权分配(例如血栓风险CHADS2评分)的生物标志物,有些使用基于计算机算法的连续变量和部分加权评分(如女性雷诺兹风险评分)。

一些最新的综述认为,统计学检验可以用来确定各种生物标志物或风险评分的区分、校正能力,并在临床实践中证明是有用的。

如在临床试验中一样,在临床实践中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制定干预措施。

例如,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治疗取决于药物到达如收缩压、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物学标志物的特定截点。

但是不同的指南规定的截点差别可能非常大,一些截点存在争议,生物标志物可以指导治疗的观念对现代临床实践有很大的支配作用。

然而,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证实这些临床截点很少有用。

在JUPITER研究中,在高敏C反应蛋白反映的炎症程度的基础上给与他汀治疗,不仅可以治疗具有心血管事件高风险的一级预防人群,而且可以鉴别哪些患者在他汀治疗中获益。

临床上广泛采用的生物标志物应等待验证其效能后再用于治疗,以改善患者结局。

特别是影像标志物,如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确实能判断心血管风险,但用于指导治疗尚缺乏临床实验支持。

当考虑变量的风险评分,选择报道病理生理机制正交方面的生物标志物是有意义的。

例如,脂质风险标志物如低密度脂蛋白,心肌应力标志物如钠尿肽,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炎症标志物如hsCRP、糖血症如糖化血红蛋白,每一种都是在不同的生物路径中被报道。

对存在于共同通路的生物标志物(如LDL胆固醇,载脂蛋白B,以及非HDL胆固醇)的危险信息评估可能会少于反映独立的、正交致病途径的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也可以影响决策制定。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根据药物对生物标志物(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或收缩压)的作用批准药物上市。

PCSK9抑制剂在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完成前被批准上市,是一个基于生物标志物变化进行决策调节的好的例子。

然而,相反的例子提高了生物标志物作为替代终点的监管限制。

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也并不总是能够证实对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如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提高临床结局有关。

美国FDA最新指南要求在生物标志物的影响之外评估心血管的安全性,尤其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

管理机构已经制定了鉴定生物标志物的标准,对注册新的治疗方法的生物标志物有不同程度的准则。

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展望一些趋势可能转变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研究与实践中的使用。

例如,在小型化、系统集成和可用性方面的巨大的技术革新使床边检测更可行、更可靠。

在家里或在临床机构中进行床边检测使临床决策和关怀传递更加高效和有效。

床边检测可以通过扩大农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生物标志物的使用,提高全球健康。

床旁检测技术的使用允许患者更广泛的参与到临床试验中,超越传统的以医院为基础,使临床试验更民主化。

“大数据”方法可能也会彻底改变医学并且为扩展医学知识提供新的方法,超过传统的认真进行队列研究或临床试验。

例如,越来越多的市场上可买到的可穿戴设备,可提供如运动和心率等纵向参数,可以为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提供大数据集,并揭示了潜在的心血管结局与例如体育运动的关系。

大数据集可以平衡关于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明显困惑和连续使用的假设。

在急性护理和门诊中,通过微流控、可穿戴技术和相关的分析技术连续监测生物标志物也可以转变心血管医学的研究和实践。

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的用于“伴随诊断”,当我们从一个“精确化医疗”走向更为个性化的时代,使用生物标志物来指示药物和其他干预措施的反应或者用来决定药物剂量可能越来越重要。

目前使用遗传标记来选择肿瘤靶向治疗就体现了这一趋势。

在心血管疾病中,越来越多的关于伴随诊断涉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可能会得到相似的进展。

结论:生物标志物的朋友和敌人尽管在心血管医学中已经证实了生物标志物的效用并且未来发展前景巨大,但是其使用仍需要精确的思考和方法论。

新的生物标志物需要验证。

报道使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需要进行严谨和批判性的解释。

大量的混杂因素可能影响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使用和研究应用。

然而,严谨和批判性的使用生物标志物必然会有助于发现新的致病通路和治疗靶点。

生物标志技术可能会加快实验到临床的转化进展。

生物标志物能够为医生提供诊断和预后的工具。

生物标志物的谨慎使用能够帮助设计和指导临床实验,以确定新的干预措施的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结局。

因此,到目前为止,如果运用得当,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超过其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