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密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特点,学会用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密铺。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图形密铺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会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出复杂图形的密铺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美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特点2. 图形密铺的方法和技巧3. 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出复杂图形的密铺效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特点2. 图形密铺的方法和技巧难点:1. 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出复杂图形的密铺效果2. 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形状的平面几何图形卡片2. 准备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密铺的实例,如瓷砖、地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密铺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特点,讲解图形密铺的方法和技巧。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密铺,并观察、记录密铺的效果。

4. 展示与交流: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密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创新思路。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设计一道关于图形密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奇妙的图形密铺1. 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特点2. 图形密铺的方法和技巧3. 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出复杂图形的密铺效果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图形密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激发数学思维;
4.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流与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图形密铺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运用规则图形进行平面密铺;
(2)学会计算简单图形面积,并能将其应用于密铺问题的解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奇妙的图形密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地砖、墙纸等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密铺的奥秘。
(2)在解决实际密铺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举例:
-对于多种图形组合的密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拼图游戏、镶嵌艺术等;
-在解决实际密铺问题时,指导学生将问题分解为小步骤,逐步解决,如教室地面、公园路径等;
-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设计独特的密铺图案。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有的小组讨论效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此外,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虽然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安排一些类似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图形密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密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密铺的规律。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空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几何图形密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方法及其特点。

3. 图形密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面几何图形密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方法及其特点。

难点:1. 图形密铺规律的发现和运用。

2. 图形密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卡片或模型。

3. 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密铺案例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密铺现象,如瓷砖铺设、地毯图案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概念与方法:介绍平面几何图形密铺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密铺,密铺的特点等。

讲解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方法,如正方形、正三角形、六边形等。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平面几何图形,尝试进行密铺,并观察和记录密铺的特点和规律。

4. 分享与交流:各组汇报自己的实践成果,讨论和交流图形密铺的规律。

5. 应用拓展: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密铺案例,让学生尝试解释和分析。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密铺的特点和规律。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享与交流:评价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密铺的概念和原理。

3. 常见图形的密铺方法。

4. 图形密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图形密铺的方法和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密铺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图形密铺的规律。

2. 利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密铺的过程。

3.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结合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平面几何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2. 准备图形密铺的实际例子或图片。

3. 准备剪刀、彩纸等手工操作材料。

4.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分享学生的作品。

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学生能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发现图形密铺的规律。

3. 学生能动手操作,实践图形密铺的方法。

4. 学生能发现图形密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密铺的概念和原理。

3. 常见图形的密铺方法。

4. 图形密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图形密铺的方法和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密铺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图形密铺的规律。

2. 利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密铺的过程。

3.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结合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平面几何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2. 准备图形密铺的实际例子或图片。

《密铺》教学设计4篇

《密铺》教学设计4篇

《密铺》教学设计4篇《奇妙的密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109〜110页。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与推理初步了解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并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

2、在动手实践和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在欣赏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化,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与推理初步了解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验证梯形、三角形密铺。

教具学具: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正五边形卡片,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密铺师:杨老师刚搬了新家,我在墙面上贴上了这样的墙砖。

(出图)师:我在地面铺上了这样的地砖。

师:你在哪里见过像这样铺法的墙面或地面吗?生:商城的地面,卫生间地面……师:我们在数学中把这种铺法叫做……生:密铺师:谁能说说什么是密铺吗?生L无论什么图形,无缝隙、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

生2:不管是什么图形,只要无缝隙、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叫做密铺。

师:大家知识掌握得真扎实,我想考考大家,你敢接受挑战吗?逐一出示:四叶花火腿…师:四叶草的这种铺法是密铺吗?生:因为四叶草的铺法有缝隙,所以不是密铺。

师:花瓣的铺法呢?生:不是密铺,因为有缝隙。

师:火腿呢?生:因为火腿的铺法重叠了,不是密铺。

【评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复习密铺的概念并体会到密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醒学生已有经验。

通过对比四叶草、花瓣、火腿的铺法,让学生直观、鲜明地感知密铺的特点“无缝隙、不重叠”,感知“密铺”的概念,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

】二、合作探究、研究密铺1、联系生活、探究密铺师:生活中有些铺法不是密铺,有些铺法,像老师家的墙石专、地砖的铺法(课件呈现)是密铺。

师:老师有一个数学问题,墙砖是什么形状呢?生:长方形。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了长方形可以密铺。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

奇妙的图形密铺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图形密铺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图形密铺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美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特点2. 图形密铺的规律3. 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密铺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面几何图形密铺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1. 图形密铺规律的探究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几何图形模板3. 练习题4. 实物举例教案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图形密铺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密铺呢?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归纳平面几何图形密铺的特点和规律。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平面几何图形密铺的特点和规律。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图形密铺的原理和应用。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运用所学知识,找出生活中的图形密铺现象,拍摄照片或绘制图案,下节课分享。

2. 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图形密铺规律,解决一个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图形密铺的特点和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奇妙的图形密铺正式教案

奇妙的图形密铺正式教案

奇妙的图形密铺正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原理,能够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密铺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原理及特点。

2. 常见几何图形的密铺方法及应用。

3. 自主设计密铺图形,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原理及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密铺设计,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镶嵌图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原理: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正六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密铺特点。

3. 学习常见几何图形的密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六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密铺方法及步骤。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密铺设计,选取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主设计独特的密铺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总结平面几何图形密铺的特点及方法。

7. 作业布置:选取一幅美丽的镶嵌图案,分析其中的几何图形密铺方法,并尝试自主设计一幅密铺图形。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密铺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不同几何图形进行密铺设计的能力。

3. 创新意识: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以及在自主设计密铺图形时的表现。

七、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密铺原理的理解程度。

奇妙的图形密铺正式教案

奇妙的图形密铺正式教案

奇妙的图形密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原理;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密铺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密铺的规律;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图形密铺的原理及方法;2. 图形密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 理解和掌握图形密铺的规律;2. 运用图形密铺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卡片;3. 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密铺案例。

学生准备:1. 笔记本;2. 尺子、圆规、剪刀等学具。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地板、墙壁等,发现其中的图形密铺现象;2.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图形密铺案例?环节二:探究图形密铺的原理1. 发放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自主探究图形密铺的方法;2.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密铺的规律,总结出密铺的方法。

环节三: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所学的图形密铺方法拼出各种图案;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的成果。

环节四:拓展应用1. 出示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密铺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密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价值?环节五:总结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密铺的原理及方法;2. 提问:你们认为图形密铺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哪些可能性?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家庭居室平面图,运用图形密铺的方法设计墙面图案;2. 观察身边的建筑或装饰品,分析其中运用到的图形密铺原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密铺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图形密铺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4. 学生能够欣赏并创造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密铺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小学数学
2、一课时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
三、教材分析:《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国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教材分三个层次安排:
1、呈现生活中图形密铺的场景,感受图像几无缝隙有不重叠的铺在平面上,直观的认识图形的密铺。

2、通过观察、猜测和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和正五边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尝试七巧板中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

欣赏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的图案,并尝试设计。

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平面图形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行数学美的欣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密铺现象,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使学生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的特点。

3、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受到数学美的熏陶。

五、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掌握图形密铺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设计。

七、教学准备:
1、密铺图案的多媒体课件。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和正五边形的纸片。

3、七巧板、方格纸、水彩笔、小黑板。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感受奇妙图形
1、谈话导入:学校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已经搬到了新的教学楼上课。

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那么大家就更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

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你可留心观察过这些地方?
2、课件出示:学校内用砖铺成的底面和墙面。

3、思考交流: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交流所看到的。

(1)平时我们在这些路面上走过,或者你也曾用手摸过这些墙面,他们给你的感觉是?
学生交流。

(平整、没有缝隙等。

教师给予肯定,并板书:没有空隙。

)(2)提问:观察这些地面和墙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学生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
(3)提问:是怎样铺在一起的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4)课件继续出示图片:
谈话:上面的三幅图都可以看作密铺吗?为什么?(第一幅图是密铺,因为每个三角形之间既没有空隙,也没有重叠;第二、三幅图不是密铺,因为第二幅图图形之间有空隙,第三幅图图形之间重叠了。


(5)小结:(指密铺的图形)像这样的,无论什么形状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既没有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一个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

(揭示课题)
(6)学生举例说一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平面图形密铺现象。

[教学设计:先通过实物拼图使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的密铺,再提供三个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认识密铺图形的含义——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一个平面上,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

]
二、动手操作,体验探究
1.一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谈话:学校要在教室的地面铺地砖,现在有如下形状的地砖(出示平行四边形、梯形、正三角形、圆、正五边形等图形),如果让你选择,你想选择哪种?
学生自由选择。

谈话:猜猜看,你选择的图形能密铺吗?
提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呢?(用纸片代替地砖铺一铺)谈话: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我们按这个方法来验证,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要求动手铺一铺。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2)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操作,在小组里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选择一些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小黑板上。

提问: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你是怎么铺的?
(4)小结:梯形、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能密铺;圆、正五边形不能密铺。

为什么圆和正五边形不能密铺呢?(学生引导说明圆与圆之间有空隙,所以不能密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一种图形实际动手操作拼一拼,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密铺的特点,学生在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了图形密铺的特点,发展了空间观念。

对某一种图形所拼出的平面是否是密铺作出准确的判断。

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
2、出示七巧板中的两种图形密铺的图案。

提问:你能像这样用七巧板中的任意两种图形进行密铺吗?
和小组同学一起尝试一下吧。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拼一拼,交流拼法。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与学生交流。

组织反馈,展示学生作品,共同评价。

三、大胆创作,图案欣赏
1、大胆设计密铺图案。

谈话:同学们能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真了不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图形进行的密铺(课件出示)。

学生欣赏并说说每幅作品是由哪些图形密铺而成的。

谈话: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作品呢?我们一起来当“设计师”,先确定用什么图形密铺,再把你设计的图案画在方格纸上,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提问:你觉得自己设计的作品怎么样?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图形密铺的特点进行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图形密铺的认识,发展空间想象力。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
2、欣赏埃舍尔创造的密铺图案。

课件播放介绍埃舍尔主要成就的短片。

谈话:同学们,埃舍尔创造的这些密铺图案美吗?只要充分发挥想象,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更美丽的密铺图案。

[设计意图:精美的短片带领学生走进了奇妙的密铺世界,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用心感受着图形密铺的神奇和美妙,陶冶了情操。

]
四、全课总结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的密铺,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美丽的图案,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地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智慧去创造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