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合集下载

常用的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垫层

常用的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垫层

(3)箱包装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3)纤维桶的自重较轻,纵向强度高而 横向强度低,所以只能纵向码垛而不 能横向码垛;防潮防水能力差,不能 露天存放;密封性差,如有必要,可 在桶内加塑料带密封;成本低,回收 容易,对环境无影响。
一、碎石、砾石类结构层的特性
嵌锁原则
嵌锁原则是采用分层撒铺矿料(同层矿料的粒径大小基本 相同),并经严格碾压而成的结构层(或采用开级配矿料进行 拌和)。用这种方法修筑的路面结构,其强度构成主要依靠矿 料之间相互嵌挤锁结作用而产生较大的内摩阻力。
级配原则
级配原则是采用颗粒大小不同的矿料按一定比例(连续或 间断级配)配合,并掺入一定数量的结合料,拌和制成混合料, 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层。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密 实度。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 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二、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 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地看成生产的终 点。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1)木箱。 2)瓦楞纸箱包装。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路面工程施工材料(3篇)

路面工程施工材料(3篇)

第1篇一、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路面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主要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组成。

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等性能。

1. 沥青:沥青是路面工程中的粘结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抗老化、抗裂性能。

常用的沥青有石油沥青、改性沥青等。

2. 粗集料:粗集料包括碎石、砾石、矿渣等,具有良好的骨架作用,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细集料:细集料包括砂、石粉等,主要起填充作用,提高路面平整度和密实度。

4. 填料:填料通常采用石灰、水泥等,用于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提高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抗滑性能优良等特点,适用于高速、重载交通道路。

1. 水泥:水泥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常用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2. 粗集料:粗集料包括碎石、砾石、矿渣等,用于形成水泥混凝土的骨架结构。

3. 细集料:细集料包括砂、石粉等,用于填充粗集料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4. 外加剂: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施工效率。

三、路面基层材料路面基层材料主要用于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常用的基层材料有:1. 石灰稳定土:石灰稳定土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抗裂性和耐久性。

2. 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抗裂性能优良等特点。

3. 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抗滑性能和耐久性。

四、路面面层材料路面面层材料主要用于提高路面的防水、抗滑、耐磨等性能,常用的面层材料有:1. 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等性能。

2. 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抗滑性能优良等特点。

3.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SMA路面具有优异的抗滑、耐磨、耐久等性能。

总之,路面工程施工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工程特点、交通荷载和环境条件,以确保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和提升路面性能。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由于其优异的耐久性、承载能力和抗滑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是由不同的层次组成的,下面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1. 基层:基层是路面最底下的层,支撑着整个路面结构。

常见的基层材料包括碎石、砂石等物料。

2. 底基层:底基层是基层之上的一层,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底基层材料包括砂石混凝土、碎石等。

3. 中基层:中基层是底基层之上的一层,其主要作用是分担交通荷载,减小路面受力。

常见的中基层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4. 路面层:路面层是整个路面结构的最上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

常见的路面层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5. 路肩:路肩是路面两侧的区域,主要用于车辆的紧急停靠和超车。

通常采用碎石、砂石等材料进行铺设。

以上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一层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优秀性能的路面结构。

- 1 -。

4.路面工程-基层概述

4.路面工程-基层概述

二、基层分类 基层
有机结合料稳 定类。包括: 热拌沥青碎石 或乳化沥青碎 石混合料、沥 青贯入碎石等 。
无机结合料稳定 类(也称半刚性类 型) 。包括:水泥 稳定类、石灰稳 定类、工业废渣 稳定类等。
无结合料的粒料。 嵌锁型包括泥结 碎石、泥灰结碎 石、填隙碎石等; 级配型包括级配 碎石、级配砾石 等。
谢谢交流
四、垫层
4.1垫层的设置原则 处于下列状况的路基应设置垫层,以排除路面、路基中 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1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的路段。
2 排水不良的土质路堑,有裂隙水、泉眼等岩石挖方路段。
3 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可能受污染以及路基软弱的路段。
4.路面工程-基层概述
(4)
第一节 基层、底基层、垫层概述 一.基层、底基层一般规定
半刚性材料基层,根据重型击实标准,混 合料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
(5)
基层宽度每侧宜比面层宽出25cm,底基 层每侧宜比基层宽15cm。
(6)
基层和底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应符合《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水泥稳定类、石灰粉 煤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 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 层,但是水泥或石灰、 粉煤灰稳定细粒土不能 用做高级路面的基层
三、基层 适用范围
石灰稳定类材料适 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也可用做二级和二级 以下公路的基层,但石 灰稳定细粒土不能用做 高级路面的基层。
级配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级 配砾石、级配碎砾石可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 基层,也可用做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填隙碎石适用 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道路工程-第4章-路面基层与底基层材料-路面基层与底基层材料(1)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道路工程-第4章-路面基层与底基层材料-路面基层与底基层材料(1)

(江南博哥)[单选题]1.基层和底基层现场施工中碾压后要及时检测压实度,测定含水率与规定含水率的误差应不大于()。

A.1%B.2%C.3%D.4%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62,8.4.6规定:应在现场碾压结束后及时检测压实度。

压实度检测中,测定的含水率与规定含水率的绝对误差应不大于2%;不满足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釆取必要的措施。

[单选题]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试验的成型试件为()。

A.1:1的圆柱形试件B.1:1.5的圆柱形试件C.立方体试件D.1:1.5的长方体试件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13,条文说明:碾压贫混凝土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尺寸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相同,均为1:1的圆柱形试件,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工地试验室的操作。

[单选题]4.基层抗冻性试验过程中,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不应超过A.3%B.4%C.5%D.6%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参见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147,4.4的规定:如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超过5%,即可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

[单选题]5.对于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应由不少于()种规格的材料掺配而成。

A.3B.4C.5D.6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参见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9,3.8.1规定:对一般工程科选择不少于3档备料,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且强度要求较高时,为了保证级配的稳定,宜选择不少于4档备料。

[单选题]6.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无机稳定中、粗粒材料,其压实标准为()。

A.≥93%B.≥95%C.≥97%D.≥98%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31,表519底基层材料压实标准规定。

[单选题]7.水泥稳定材料的水泥剂量是指水泥质量占()的百分比。

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PPT

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PPT
• 2、底基层 :在沥青路面基层下铺筑的次要 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铺筑的 辅助层。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面层:强度、抗变形能力、水温稳定性、
平整度和抗滑性,耐久性。
• 基层:强度和刚度,扩散荷载能力、水温
稳定性。
•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3、细粒土 :颗粒的最大粒径<9.5mm,且 其中<2.36mm 的颗粒含量≥90%(如塑性指 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 砂和石屑等)。
• 5)级配碎石或砾石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 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 应不大于37.5mm。
三、原材料要求
• 6、细集料 • 1)对于水泥稳定类,其中包括水泥石灰综
合稳定,要求塑性指数≤17,有机质含量< 2%,硫酸盐含量≤0.25%。 • 2)对于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细粒土 的液限≤40,塑限指数≤17。实际工作中, 宜选择均匀系数>10,塑性指数<12的土。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6、水泥稳定材料 :以水泥为结合料,通过加水 与被稳定材料共同拌和形成的混合料,包括水泥 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砾石、水泥稳定石 屑、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砂。
• 7、综合稳定材料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为结 合料,通过加水与被稳定材料共同拌和形成的混 合料,包括水泥石灰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 材料、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等。
定粒料。 • 温缩特性: • 石灰土砂砾(16.7×10-6)>悬浮式石灰粉煤灰粒
料(15.3×10-6)>密实式石灰粉煤灰粒料 (12.4×10-6)和水泥砂砾(5%~7%水泥剂量为 10~10-6~15×10-6)。

路面底基层及基层施工方案

路面底基层及基层施工方案

引言概述:在道路建设中,路面底基层是保证道路结构安全、稳定和耐久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路面底基层施工方案对于提高道路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将从基层材料选择、基层设计、基层施工方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和基层施工安全等方面,详细阐述路面底基层施工方案。

正文内容:一、基层材料选择1.路基土选择:根据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可塑性指标,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优质路基土。

2.砾石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粒径的均质砾石,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排水性能。

3.粉料材料选择:选择粒径合适的粉料,具有良好的填充性能和稳定性。

二、基层设计1.基层厚度设计:根据交通量、车速、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基层的厚度,以满足道路使用要求。

2.基层坡度设计:基层坡度的设计应使得水能够顺利排除,避免积水和泥浆渗入基层材料,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3.基层强度设计: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确保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预期的荷载和外力作用。

三、基层施工方法1.复合施工法:采用不同材料的组合,层层压实,确保基层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2.再生材料利用:合理利用再生材料,如再生砾石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基层施工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化学稳定剂应用:适当添加化学稳定剂,提高基层的抗裂性和耐久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四、基层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前检查:对基层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案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充分。

2.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要求,对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和密实性进行监测和控制。

3.施工质量检测:对施工现场进行取样和实地测试,检测基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五、基层施工安全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对施工现场进行周边围挡和警示标识设置,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性。

2.人员培训和防护措施:对参与基层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现场安全意识和防护措施。

3.施工设备安全检查: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沥青路面基层处理及材料选择

沥青路面基层处理及材料选择

沥青路面基层处理及材料选择一、引言沥青路面是公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路面结构,其基层处理和材料选择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沥青路面基层处理的方法以及材料选择进行探讨。

二、基层处理方法1. 软土地基处理沥青路面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时,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常用的方法包括预压法、灰土法、夯实法等。

预压法可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加压,使其固化和加密,增强地基承载能力。

灰土法则是在软土地基上添加石灰等掺合料,通过化学反应和机械作用,使地基变得坚实。

夯实法则是采用夯实机对软土地基进行夯实,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2. 砾石基层处理砾石是沥青路面中常用的基层材料,能够提供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

在砾石基层处理中,首先需要清理基底,确保基底平整干净。

然后,将合适粒径的砾石铺设在基底上,并进行压实。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可以在砾石层上设置过渡层和隔离层。

3. 水泥稳定砂基层处理水泥稳定砂是一种将水泥与砂料混合后进行压实的基层材料。

水泥可以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抗冻融性能,砂料则能够提供较好的排水性能。

水泥稳定砂基层的处理包括砂土的选择、水泥掺量的确定、拌和均匀和压实等步骤。

4. 沥青稳定砂基层处理沥青稳定砂也是一种常用的基层材料,可以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抗水蚀性能。

沥青稳定砂基层的处理方法与水泥稳定砂类似,主要包括砂料的选择、沥青掺量的确定、拌和均匀和压实等步骤。

三、材料选择1. 沥青沥青是构成沥青路面的重要材料,其选择应考虑其质量等级、黏度、温度特性和耐久性等因素。

常用的沥青类型有炼沥青和改性沥青,可以根据路面设计要求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沥青类型。

2. 砾石砾石是常用的基层材料之一,其选择应根据砾石的颗粒分布、硬度和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

砾石的颗粒分布应符合路面设计要求,硬度和抗压强度要足够满足路面的承载能力要求。

3. 水泥水泥稳定砂基层中使用的水泥应选择质量稳定、活性好的水泥,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稳定类原材料(土、水泥、粒料)的技术 要求;
石灰稳定类路面原基材层和料基层的材料技术要求;
(2)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
熟悉:
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测试方法目的与适 用范围;
材 料
石灰或水泥剂量测定方法的原理;
EDTA滴定法的目的与适用范围、所使用 的试剂、试验步骤;
烘干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 试验目的、适用范围和试验步骤;
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宜于稳定的材料,确定必 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 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确定掺加料的比例。 ❖ (3)综合稳定类材料的组成设计应通过试验选取 最宜于稳定的材料,确定必需的水泥和石灰剂量以 及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无机结合稳定材料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技术要求
了解:

水泥稳定类材料、石灰工业废渣类材料、石灰 稳定类材料的常见类型、级配要求;
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类型划分;

水泥稳定类材料、石灰工业废渣类材料、石灰 稳定类半刚性材料的适用范围;
综合稳定类材料技术要求。
熟悉:
石灰、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 石灰稳定类材料包括石灰稳定土(石灰土)、天然 砂砾土(石灰砂砾土)、天然碎石土(石灰碎石土) 以及用石灰土稳定级配砂砾(砂砾中无土)、级配 碎石和矿渣等。
❖ 综合稳定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机结合材料稳定 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适用范围
❖ 水泥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 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是稳定细粒土 不能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5、半刚性类混合料强度及压实度标准
❖ 半刚性类材料配合比设计,应根据重型击实 标准制件,在非冻区20℃条件下湿养6d、 浸水1d ,进行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 验,其试件的压实度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 代表值应满足表8-6的要求。(注意表注)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考试内容参考比例: ❖ 《材料》考试科目包括:土工试验30%、集
料10%、岩石5%、水泥及水泥混凝土20%、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20%、无机结合稳定材料 5%、钢材5%、土工合成材料5%。
❖ 《公路》考试科目包括:公路工程质量检验 评定标准25%、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凝土 20%、路面基层与基层材料20%、路基路面 现场试验检测35%。
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测试的操作步骤。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掌握:
EDTA滴定法的实验步骤;
烘干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试 验步骤;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步骤与计 算;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的制备与养生。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第八章 路面基层与底基层材料
一、基层与底基层的类型 ❖ 1、按材料力学行为分 ❖ 2、按材料组成分
劈裂试验的目的、适用范围、试验步骤;
顶面法测定室内抗压回弹模量的试验步 骤。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材 料
掌握: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取样方法,养生 试验方法; 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测试步骤; EDTA滴定法标准曲线的制作; 烘干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 的实验目的、适用范围和实验步骤; 击实试验步骤、要点与计算;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的制备、
有良好的级配。

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主要是确定集料的级配及混合料的
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组成设计 (实操题:写出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组成设计的
内容,并能写出设计顺序)
❖ 一般规定 ❖ (1)各级公路用水泥稳定类材料的7d浸水抗压强
度应符合表8-6(规范)的规定。 ❖ (2)水泥稳定类材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8-6的强
❖ 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也可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但石 灰稳定细粒土及粒料含量少于50%的碎(砾) 石灰土不能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4、综合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综合稳定类包括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类和水泥粉 煤灰综合稳定类等。 ❖ 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土、砾石土或含泥量大的砂、 砂砾时,宜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进行综合稳定, 当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质量的30%以上时,应按 水泥稳定类进行设计,否则按石灰稳定类设计。 ❖ 水泥稳定粒径较均匀且为不含或含细料很少的 砂砾、碎石以及不含土的砂时,宜在集料中填加 20%~40%的粉煤灰,或添加剂量为10%~12%的 石灰土进行综合稳定。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组成设计主要是根据强度 标准,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或土及其他原材料,确 定必需的或最佳的结合料剂量,以及确定混合料的最佳 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无粘结粒料类材料强度主要来源于集料本身强度及集
料颗粒之间的嵌挤力。(这一知识点可以出具体材料的
考题)因此,除应保证高质量的集料外,还应使集料具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 水泥稳定类材料包括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砂砾、 未筛分碎石、石屑、土、碎石土、砂砾土等,以及 经过加工、性能稳定的钢渣和矿渣等。
❖ 石灰工业废渣类材料包括石灰粉煤灰碎石(二灰碎 石)、石灰粉煤灰砂砾(二灰砂砾)、石灰粉煤灰 土(二灰土)、石灰粉煤灰(二灰)、石灰粉煤灰 矿渣(二灰矿渣)、石灰钢渣等。
考试题型: ❖ 考试题型共有四种形式: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
和问答题, ❖ ( l )单选题:每道题目有四个备选项,要求参考人
员通过对题干的审查理解,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出唯 一的正确答案,每题1 分。 ❖ ( 2 )判断题:每道题目列出一个可能的事实,通过 审题给出该事实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判断。每题1 分。 ( 3 )多选题:每道题目所列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 分。选项全部正确得满分, 选项部分正确按比例得分,出现错误选项该题不得 分。 ❖ ( 4 )问答题:分为试验操作题、简答题、案例分析 题和计算题等,每题10 分。
养生、强度测试及其要求。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3.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了解:
基层材料的类型、适用范围、级配要求;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水泥、石灰、粉煤灰、土 等技术要求;
混合料组成设计的目的和要点。
路 熟悉: EDTA滴定法的目的与适用范围;
烘干法测定含水量的适用范围;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强度要求;
确定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