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孩子张衡的故事

合集下载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张衡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

他曾经担任过官职,并且因为他多才多艺的才能而被皇帝赏识。

有一天,张衡行至天台山之巅,他看着天空中繁星点点,心生一个想法,想要数一数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

于是,他开始仔细观察天空,用他独特的方法数星星。

他用竹筒制作了一个望远镜,放大了星星的形状和大小。

每次他看到一颗星星,就在竹筒上做一个记号。

然后,他将记号的竹筒记录下来,为了更加准确,他还将记录的数字转换为二进制。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要在茫茫星空中数星星并记录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衡不畏困难,他每晚都登上天台山,坚持用他的望远镜数星星。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张衡终于完成了任务,彻底数清了天上的星星数量,总计约为两万四千余颗。

张衡的这项工作非常成功,他的人数星星的方法不仅准确,而且实用。

他的方法被其他学者采用,并且对后世的天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他的努力,天文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为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除了数星星外,张衡还研究过其他领域。

他还曾经研制过一种能预测地震的仪器,被称为“地动仪”。

这个仪器利用了重力,通过水银和漏斗的运动,可以准确地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这项发明在当时被人们广泛传播,并且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和赏识。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对人类的贡献不可小觑,张衡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中国古代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为世界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困难,在困难中寻求突破。

只有不怕挑战,敢于追求真理,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张衡的努力和创新精神,不仅在那个时代引起了轰动,也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向张衡学习,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在地理学、天文学和数学领域的贡献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巅峰之作"。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便是关于他在天文学领域的一次聪明才智的展示。

据传,有一天晚上,张衡正在观察星空,他看到了一颗几乎与其他星星相同亮度的星星。

他觉得非常奇怪,因为一般来说,星星的亮度是不同的。

他决定仔细研究这颗星星,并用他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天清晨,张衡找到了朝廷的学士,并把这个问题告诉了他们。

学士们都被他的发现吸引了,他们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他们讨论了很长时间,依然不能找到答案。

就在大家都感到困惑时,张衡突然悟出了其中的奥秘。

他告诉学士们,星星的亮度是由于星星的距离而决定的。

他解释说,这颗星星看起来与其他星星亮度相同,是因为它离地球非常远,所以光线经过长时间的旅程后变得昏暗。

学士们听后非常惊讶,并纷纷称赞张衡的聪明才智。

大家都意识到,这个发现对于天文学的发展非常重要,并决定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以便后人可以学习和研究。

这个故事展示了张衡在天文学领域的聪明才智和富有洞察力。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发现了星星亮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为后代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张衡的故事不仅在古代备受赞赏,而且在现代也备受尊敬。

他的贡献和智慧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科学界也被广泛传播和尊重。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是一次展示聪明才智和洞察力的故事。

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张衡的卓越才智,还启发了后人在科学研究中勇于探索和思考的精神。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张衡是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他在数学、天文学和机械学方面的贡献深深影响了后世。

以下是关于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古代中国天文学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天象和研究时间。

而张衡是中国天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先驱者之一,他对天文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说,有一天晚上,张衡带着他的学生们一起观察星星。

他在天空中看到了一颗特别亮的星星,他很感兴趣地询问学生们是否知道那是什么星星。

学生们纷纷猜测,有人说是北斗星,有人说是金星,还有人说是流星。

张衡告诉他们,那是天王星,一颗很少被人们注意到的行星。

他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为什么他能识别出这颗星星,而其他人却没有注意到。

学生们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张衡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着地上的一个圆形盘子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们认真地观察盘子,然后回答说:“这是一个钟。

”张衡点点头,然后解释说:“是的,这是我发明的一个浑仪。

通过浑仪,我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星座和行星。

而天王星之所以能够被我认出,是因为我使用了自己研制的仪器来观察。

”学生们听了非常感兴趣,纷纷询问张衡有关浑仪和天文学方面的问题。

于是,张衡开始向他们讲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并详细介绍了他设计和制作浑仪的过程。

浑仪是一种用来观察天体运动的仪器,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星座和行星的位置、运动和时间。

张衡设计的浑仪采用了水平仰角仪和铁环装置,能够精确地测量天空中的角度和方位。

张衡的讲解让学生们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

自此以后,张衡便成为他们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一起探索了更多关于天文学的知识,不断深入研究并创新。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伟大科学家的贡献和引导。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打开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认知之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宇宙,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张衡以他在天文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被后世所铭记,他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典范,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张衡从小就对大自然万物充满了好奇,早晨布着露珠的叶子,中午炽热的太阳,晚上闪闪发光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张衡每天晚上跟着母亲去打谷场。

打谷场上别家的孩子们嬉笑打闹,你追我赶,充满了一片欢声笑语。

唯独张衡孤寂地坐在一旁,望着充满未知数的星空,小手在不停地动着,嘴里还边说着:“一颗,两颗,三颗......”,似乎享受着别人无法理解的乐趣。

张衡母亲以为张衡白天累坏了,就对张衡说:“衡儿,如果你累了,就先回家休息吧”。

但是,张衡没有理会母亲,母亲也不说话地离开了。

过了一会,打谷场上的人们也渐渐离去。

有个大点的孩子就跑来拍了拍张衡的肩膀说:“你在发什么呆,天上又不会掉豆子”,张衡头也不回地说:“数星星啊”。

一听张衡说完,孩子就哈哈大笑:“还数星星,那你数清楚了吗?”张衡回道:“已经数到一千多颗了,快数完了”。

此时旁边一位老人插话说:“天上的繁星是数不完的,别浪费劲了”。

张衡打断老人道:“不可能,那片天的星星只有一千多颗,很快就可以数完了”。

张衡父亲见后立马过来打圆场:“怎么能这样对老爷爷说话呢,快道歉”。

张衡羞愧地连忙道歉。

看着张衡欲言又止的样子,张衡父亲明白他的意思道:“天上的星星也是有规律的,要把它们分成一个个星座,才方便数清它们”。

张衡若有所思地笑了,按照父亲所说数星星,果然学到更多知识了。

关于张衡的故事张衡七岁时就对机械充满了兴趣。

看到田里的水车,他特别好奇。

水车是怎么把水送上来的呢?那么大的轮子是怎么转动起来的?他为了看懂水车的工作原理,每天都要到田边坐很久,常常忘记了吃饭时间,周围人都觉得这个孩子很怪。

张衡简直对水车着了魔,每天写完字看完书后,就用个小树枝在地上划来划去,可是他怎么也研究不出来水车的具体工作原理。

父亲看见张衡对水车这么着迷,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埋怨孩子,而是觉得张衡很好学,是个可塑之才。

于是父亲就走访四处,打算购来一个旧的水车,让张衡好好研究。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叫张衡的天文学家,他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也是当时的科学家和文学家。

张衡对天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夜里爬上高山,数星星,观察天象。

一天晚上,张衡正准备爬山数星星,突然听到了山下传来一声“咔嚓”的声音。

他抬头一看,发现有一颗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砸在了他的面前。

张衡顺势拿起了石头,发现它异常的重,想必是从很高的地方滚下来的。

张衡感到非常奇怪,他停下了数星星的动作,转身回到了山下。

他找到了石头滚落的地方,仔细观察了周围的情况。

他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山峰,在山峰上有一些裂缝,很明显是刚刚滑落的石头破坏了山体的完整性。

张衡见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山体出现了裂缝,那么随时都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给周围的村庄和居民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于是,他立即写信给当地的官员,告诉他们这个情况,希望他们能够采取措施修复山体,保证人民的生活安全。

接到张衡的信后,官员们纷纷前来视察。

他们也发现了山体上的裂缝,并且发现了附近一些村庄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于是,他们决定组织人员前来修复山体,保护居民的安全。

修复工作进行了一个多月,通过将大块石头填塞进山体的裂缝中,最终成功地修复了山体。

居民们也感激不已,纷纷对张衡表示敬佩和感谢。

张衡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而满足,他仍然对天文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他继续数星星,观察天象,并把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名为《灵臺赋》。

这本书描述了他的观测方法和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灵臺赋》一书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视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张衡的数星星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他被尊称为中国古代数星星的先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和敏感,用自己的知识和观察能力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人民谋福利。

正是因为张衡的敏锐和勇气,他才能及时地发现山体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保护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安全。

他的研究成果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伟大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医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他最著名的发明是地动仪,这是一个可以模拟地震的机器,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器”。

据传说,张衡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独自到山上观星。

他仰起头,看着璀璨的星空,心中感慨不已。

这时,一个问题突然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为什么星星总是这样安排在宇宙中呢?
于是,张衡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

他在观察星星的过程中,发现星星的位置是很规律的,它们总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天空中。

这个规律在不同的季节、地点都是一样的。

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规律,张衡拿出了自己的数学知识。

他制作了一张大大的星图,并将每一个星星都标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还用心细致地记录下每个星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这个发现对于天文学和航海等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衡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的星象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还对未来的星空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此以后,张衡一直在研究天文学领域的问题,并不断地开创新的领域和发明新的仪器。

他的成就被后人广泛地称赞和传颂,成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一位巨人。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才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张衡一样,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人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张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在东汉晚期活动。

他既擅长文学,又精通天文、地理和物理学。

他非常希望推动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发明了很多令人惊叹的科学仪器和工具。

在中国古代,观测夜空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星星是人们向往的对象,而星星的运行和分布,对于农民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农民准确预测季节。

据记载,有一天清晨,张衡提前醒来,对于为什么某些星星在天空中运动的原因感到很好奇。

他决定亲自去观察并解答这个问题。

他将自己的望远镜拿出来,准备观测星星的运行。

在漆黑的夜晚,张衡仰望星空。

他发现星星们仿佛在划出一条细细的弧线,而不是像普通的天花板一样稳定地停在那里。

这引起了张衡的兴趣,他想弄清楚星星们为什么会在天空中移动。

张衡更加专注地观察星星。

他注意到,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星星的位置和运动都会发生变化。

他开始记录下这些观察结果,并用天文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

通过对星星运行的观察和研究,张衡发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他认为地球是圆形的,并且自转一天一夜,同时也围绕着太阳公转。

张衡的这些观察结果,为后来的天文学发展打下了基础。

张衡还发明了一个叫做地动仪的科学仪器,用来检测和记录地震。

该仪器有一个球形的容器,并且内部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铁球。

当地震发生时,地面的震动会使得铁球移动。

通过观察铁球的移动方向和幅度,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位置和大小。

张衡还发明了一个名为圭表的仪器,用来测量时间和方向。

圭表是一个垂直于地面、用来观测太阳高度和方位的仪器。

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人们可以确定时间,并且用来导航。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非常有代表性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们对天文学的研究和探索精神。

张衡通过深入观察和研究,揭示了夜空中星星运行的规律,并且发明了一系列科学仪器,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成就对于后来科学家们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更是对于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发现的精神的赞美。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张衡,西汉末年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出生在南阳郡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聪明才智出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张衡非常喜欢数学和天文学,经常研究星辰运行的规律。

他觉得天空中的星星犹如琳琅满目的宝石,那么多的星星,它们究竟分布在哪里,又有何规律可循?有一天,张衡爬上了家乡的一个高山,他仰望着天空中那闪烁的星辰,想要悟出它们的奥秘。

可是无论他怎样仔细观察,都无法找到任何规律,星星们散布在天空中犹如无数颗光芒闪烁的宝石,美丽而深奥。

心怀失落的张衡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分析和测量星星。

他决定借鉴汉代著名天文学家的方法,用天文仪器来观测星星。

于是,他开始构建一个巨大的天文仪器。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公元126年完工。

这个仪器名为“浑天仪”,是用来测量和观测星星的。

浑天仪是一个由许多金属环组成的球体,外观非常壮观。

张衡使用这个浑天仪观测星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在张衡的测量过程中,他发现了一种叫做“恒星演变”的现象。

他观察到星辰在夏季和冬季位置上的变化,根据这一现象推测出星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与相对运动。

张衡还发现了很多星星的运行规律。

他注意到,星星在夜晚看起来是静止的,但实际上它们也在运动。

张衡观察到,星星的视位置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这一发现对后来的天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观测星星,张衡还进行了一系列其他的科学研究。

他发明了很多工具和器械,比如测水深的水量器,测量地壳变动的仪器等。

他还对测量仪器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提高了精度和准确度。

张衡的贡献为后世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为研究星星的分布和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他开创的天文学研究成果影响深远,对后来科学家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启发。

尽管张衡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但他的努力与贡献始终为后世人所铭记。

他为追求真理不断努力,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永不放弃是我们追求知识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星星的孩子张衡的故事
张衡家族世代为当地的大姓。

他的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
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的侄子。

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
伐割据益州的公孙述,立有大功。

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被拜为渔阳太守。

曾以数千
骑兵击破匈奴来犯的一万骑兵。

此后在他的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

他又教人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

所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张堪为官清廉。

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对公孙述留下的堆积如山的珍宝毫无所取。

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的是一辆破车,携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张衡像他的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少年时便会做文章。

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

他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地区。

这一地区壮丽的山河和
宏伟的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

以后又到了东汉都城洛阳。

在那儿,他进过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后来著名的学者崔瑗,与他结为挚友。

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的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


在青年时期,他的志趣大半还在诗歌、辞赋、散文上,尽管他才高于世,却没有骄傲之情。

平常从容淡泊,不喜欢与俗人相交。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
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

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
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经过试验,与
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

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
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
神妙。

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
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

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
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

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
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

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世界上地震频繁,但真正能用仪器来观测地震,在国外,是19世纪以后的事。

候风
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震仪之祖。

虽然它的功能尚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却超越
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

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
满了兴趣。

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
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联想。

他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

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

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

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
大多好哇。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

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
走着。

“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

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底下。

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升得最高,影子就会变短
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子还会变长的。

回到家里,张衡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影子的长度。

他发现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傍晚时分,自己的影子又变得像早晨时那样长。

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高兴极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父母带着小张衡一起到打谷场上纳凉。

这是人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
时光。

大人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玩得不亦乐乎,
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过家家。

只有张衡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呆在旁边,望着茫茫夜空,嘴
里还小声默念着“一个,两个……”母亲以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着了,就说:“衡儿,
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着吧,不要愣在那里,丢了魂似的。

”张衡好像没听见,依然
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望着苍穹。

父母见他没吱声,也就不再管他。

又过了好一会儿,大人们都困倦了,接二连三地回
家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望着天空。

这时,一个大点儿的孩子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咳!傻了,老瞅着天上干什么,那上边又不会掉金豆子。

”张衡这才回过神来,揉一揉
酸痛的脖子说:“谁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数星星。

”此语一出,大家都愣住了。

“什么,什么,数星星,真新鲜,还有数星星的傻瓜。

那我问你,数清了吗?”那位大哥
哥问。

“我还没有数完呢,不过现在己经数到一千多颗了。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插话道:“孩子呀,别数了,天上的星星是数不完的。

这些星星无
穷无尽,飘忽不定……”张衡却打断老爷爷的话:“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颗,只要我坚持数下去,肯定会数完的。

”老爷爷被张衡的执著精神打动了,一下子不知
道说什么好。

张衡的父亲赶紧过来打圆场:“不许这样跟老爷爷说话。

”张衡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连忙向老爷爷道歉。

但他回过头来,还是想跟父亲辩解一番。

父亲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说:“衡儿,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这样挨个数是不行的。

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规律的,你要
按照这些规律,把它们分成一个个星座。

这样才会把它们弄清、记牢。


小张衡点了点头,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星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

当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发生,地震
带来的灾难尤为严重。

它来无影去无踪,一旦发生却极具破坏力。

这引起了张衡的思考。

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种在地震发生后准确测定其方位的仪器,以便及时调拨物资进行救援。

定下目标以后,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地震的资料,并且多次实地勘测。

有时,张衡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亲自来到刚刚发生地震的地方,测量大地的震感。

有一次,他把测震仪插入大地,刚要读取数据,一波剧烈的余震袭来,离他不远处的一道
土墙轰然坍塌。

幸亏他眼疾手快,往旁边一跳,才躲过一劫,不然肯定要被砸成肉泥。


拍拍身上的灰土,继续看仪器上的数据。

远处的老百姓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简直
是发疯了。

但张衡不为所动,仍然夜以继日地研究地动仪。

不久,地动仪成功间世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