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第3讲遗传、变异与进化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考点3 生物的进化学案

考点3 生物的进化1.物种形成的模式(1)渐变式:大多数物种形成方式如上图所示,物种4中的种群1、2、3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的差别,进而达到生殖隔离,出现新物种1、2、3。
(2)人工创造新物种A 细胞+B 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A -B 杂种植株 A (二倍体)――――――→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诱导处理 B (四倍体)特别提醒 (1)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包括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发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新物种形成的基础。
(4)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5)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不是地理隔离。
(6)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不是个体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2.共同进化(1)共同进化的类型与实例(2)共同进化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1)依据概念求基因频率某基因的频率=此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①常染色体上某基因的频率=此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该基因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②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四 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和进化

专题四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和进化一、重难点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伴性遗传4、基因重组及其意义5、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6、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8、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二、专题知识网络构建1.遗传的基本规律2.伴性遗传实例实例3.可遗传的变异与进化专题四限时训练一一、选择题1、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l: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宝宝那胖胖的小脸颊有没有可爱的小酒窝(由A基因决定),有没有富于情感表达的双眼皮(由d基因决定),是由准爸爸和准妈妈共同决定的。
如果有酒窝双眼皮女孩与无酒窝单眼皮男孩结婚,理论上,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A.1:1 B.1:1:1:1 C.1:0 D.以上均有可能3、图甲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
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号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若13号与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 / 6C.10号个体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9号与该病患者结婚,出现该病子女的概率为04、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
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3讲 变异、育种和进化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 ①~④的变异类型分别是:缺__失__、__重__复__、__倒__位__、__基__因__突__变__。
(3)易位与交叉互换
项目
染色体易位
交叉互换
图解
发生 发生于_非_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
范围
之间
单体之间
变异 类型
属于_染__色__体__结__构_ 变异
(2)若以图二所示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
状。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_非__姐__妹__染__色__单__体__之__间__交__叉__互__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中该细胞一定发生了_染__色__体__畸__变__、__基__因__突__变_____,一 定没有发生_基__因__重__组__(_基__因__自__由__组__合__)____。
1.四组概念辨析
(1)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项目
染色体畸变
镜检结果
显微镜下____能______(填 “能”或“不能”)观察到
基因突变
显微镜下___不__能_____ (填“能”或“不能”) 观察到
是否能产生 新基因
___不__产__生___
产生
变异的实质 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
碱基对的_替__换__、__增__添_和 缺失
图一为某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示意图,①② ③为该基因三种变异类型。图二为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 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 有红色显性基因 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b。图三 为在某基因型为 AA 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的一个细胞(图 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请 回答以下问题:
遗传、变异、进化

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一、遗传的现象和遗传的途径,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同基因、基因同性状的关系。
1、遗传:生物的性状从向传递的现象2、变异生物的与之间,以及的个体之间的性状上的差异。
3、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关系、数量。
4、生物遗传下去的是,通过行为进行,基因传递的载体是,基因以的形式得以体现,二、显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认识常见的遗传病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辨析:已知番茄的红皮(Aa),黄皮(aa)。
什么是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是不是不表现?何时表现?综合训练:基因型为红皮(Aa)番茄的花粉传粉给黄皮(aa)番茄的雌蕊柱头,受精卵的基因型有,比例为。
结出色的果实,因为果皮由发育而来,与的基因型无关。
将此果实的种子播种,果实呈色,两色株数比例约为。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白化病、色盲、血友病、侏儒症、先天性愚型病等)。
趣闻:双眼皮夫妇生单眼皮子女引发的故事。
三、生命起源知识及植物和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生命的起源:原始大气有甲烷、氢、氨等气体,没有。
原始生命起源于,现在条件下不会产生新的生命。
2.生物进化的历程:无性生殖的优势有哪些?为什么这些优势也可以理解为它们的劣势?四、变异的现象及原因,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由控制的变异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
种、养殖条件优良创造的高产属于。
科学家通过、、等方式培育优良品种属于可遗传变异。
而对生物的生存来说,变异分为变异和变异。
因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而自然环境的选择的的,即物竞天择。
人工选择培养出对有益(高产、、抗病、观赏等)的农作物、家禽、家畜新品种。
自然选择会形成对有益的新生物品种。
五、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地层中的形成证据链条,发现生物的进化是由到,由到,由到。
根据这些发现,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其著作叫《》。
注意自然选择(遗传)与用进废退(遗传)的不同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变异使生物能够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图示解析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图示解析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图示解析。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来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我们来看一下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在基因型或表型上的差异。
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遗传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重组等方式产生。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个核苷酸被另一个核苷酸所替代,而插入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插入了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缺失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缺失了一个或多个核苷酸。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个体的表型特征。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母个体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这种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增加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基因重组可以通过交叉互换和随机分配的方式发生。
染色体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结构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的断裂、互换和重组等。
染色体重组可以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
我们来看一下进化。
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逐渐发生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它是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的基础。
进化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方式进行。
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个体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这样,有利基因的频率会逐渐增加,不利基因的频率会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自然选择可以导致生物个体的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的改变。
基因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传递,包括迁移和基因交流等。
当生物个体从一个种群迁移到另一个种群时,它们的基因会与另一个种群的基因混合,从而改变基因频率。
基因流可以增加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
遗传漂变是指生物种群中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这种漂变是由于生物个体的随机繁殖和偶然事件导致的。
遗传漂变在小型种群中更为显著,因为随机事件对基因频率的影响更大。
遗传变异与进化

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DNA)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
而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推动力,它通过引入新的基因组合和特征,让物种在适应环境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本文将讨论遗传变异的类型和如何促进进化。
一、遗传变异的类型1. 突变:突变是DNA分子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过程。
它可以是基因组中的一个碱基改变、一个碱基插入或删除,或者是基因重排。
突变可以是自发发生的,也可以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辐射或化学物质的暴露。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个体繁殖时重新排列的过程。
这种重新排列可以通过基因交换或染色体交叉发生。
重组可以导致新的基因组合,从而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换。
这种交换可以在性繁殖过程中发生,如异交,也可以在无性繁殖中发生,如植物的花粉扩散。
基因流动可以导致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换,促进进化。
二、1. 适应力:遗传变异可以引入新的基因组合和特征,使个体在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这些适应性特征可以让个体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抵抗疾病或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个体在环境压力下的生存和繁殖竞争。
那些具有适应性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将这些适应性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适应性特征将在物种中逐渐累积,导致物种的进化。
3. 生物多样性:遗传变异增加了物种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和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这种差异让物种能够应对环境的变化,并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的适应力。
三、遗传变异和人类遗传变异不仅出现在自然界的物种中,也存在于人类中。
人类的遗传变异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
遗传变异使得人类能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例如,黑皮肤的人类在热带地区更具优势,而白皮肤的人类在寒冷地区更具优势。
遗传变异与进化-课件

,表现型为 _______,
;F1自交,F2的性别为
分离比为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知识,同 时涉及到性别决定问题,正确理解和运用图表中的信息是 解答本题的关键。雌雄异体的高等动植物的性别决定与染 色体有关。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与两对核 基因有关,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bbTT的 雌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是bTt,表现型为雌雄 同株异花。F2有B__T__、bbT__、B__tt和bbtt,比例为9: 3:3:1,由表中信息可推知F2表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 株、雌株,其分离比为9:3:4。第(2)(3)问中凡雄 株基因型为bT__,凡雌株基因型为B__tt或bbtt,先写出亲本 的已知基因,然后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与基因型来推断出亲 本的未知基因即可。
形成 出现生殖隔离时,便形成了新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类
型及新物种的出现均表现为生物的多样性
进化
生物新类型的形成导致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是生物
进化的质的飞跃
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 用实例
1.遗传基本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在育种中,欲培育显性性状品种,须先连 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可以确定为纯种; 培育隐性性状,一旦出现隐性性状就可以确定是纯 种;把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 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选育优良性状。
总答结案升:华D:显隐性性状判断:(1)纯合亲本杂交,
后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就是显性性状(2)同一性状的亲 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举一反三:
【变式1】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 ) A.Fl显隐性之比为1∶0
遗传变异和进化课件

人类进化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结词
人类进化中的遗传变异研究揭示了人 类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详细描述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 发现了许多与人类进化相关的遗传变 异。这些遗传变异对于理解人类的起 源、迁徙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结词
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变异研究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具有随机性、低频性、不定 向性等特点。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 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引起的遗传物质改变 。
染色体变异在自然界 的生物中普遍存在, 对于生物进化具有重 要意义。
染色体变异通常会引 起生物表型的改变, 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03
遗传变异的产生机制
DNA复制错误
原始DNA序列的微小变化
在DNA复制过程中,酶的错误可能导致原始DNA序列发生微小变 化,从而产生遗传变异。
错误修复机制
尽管DNA复制过程非常精确,但仍然有可能发生错误,这些错误 如果没有被及时修复,就会导致遗传变异。
突变率
不同基因位点的突变率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位点更容易发生错误, 从而导致更高的突变率。
遗传变异的意义
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 料,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
的环境。
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 源,有助于维持生物种群的生存
和繁衍。
遗传变异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为生物产 业和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
02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 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则:
计算方法提示:可采用配子法。
1 4 1 F1 的雌雄配子均为2 1 4
E e _
1 1 1 雌雄配子结合情况有 EE= × = 4 4 16
1 1 1 ee= × = 2 2 4 1 1 1 _ _= × = 4 4 16 1 1 1 Ee=2× × = 2 4 4 1 1 1 _E=2× × = 4 4 8 1 1 1 _e=2× × = 2 4 4
答案
C
6. 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下图所 示为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
b-表示染色体缺失的基因
答案
C
A.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B.粉红棉M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
1 C.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为 4 1 D.粉红棉M自交产生白色棉N的概率为 4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
物新类型
2.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 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 图b所示的变异( )
答案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均使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
D
总结提升
本题的解题关键首先在于依据基础知识正确完成图文 转换。如低温抑制第一次卵裂,如何得到纯合二倍体,
低温抑制极体排出,如何得到杂合二倍体;其次在于
熟记可遗传变异的种类、诱变机理及适用范围。
命题视角
题组四 从生物变异的类型探究进行命题 9.(2014· 山东,28节选)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
易错警示
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过程,
将配子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环节。后代是
否可育关键要看体细胞中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有则
可育,无则不可育。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操作 对象不同,两种育种方法都出现了染色体加倍的情况, 单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是花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和 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是纯合子;多倍体育种的 操作对象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实验步骤: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 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
体片段缺失。
解析
分析题中信息可推知后代群体中这只黑檀体果
构建网络
栏目索引
考点一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考点二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重点提炼 命题视角
题组一 从生物变异的种类及实质进行考查 题组二 从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考查 题组三 从细胞分裂异常引起的变异进行考查 题组四 从生物变异的类型探究进行命题
与 考 育 点 种 一
序列
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后的
序列
命题视角
题组二 从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考查
4.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
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生 物 的 变 异
重点提炼
1.变异与育种的整合
2.生物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
害少利性,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导致重组性状出现,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是 生物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D
1.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
染色体易位 图 解 交叉互换
总结提升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区 别 之间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色单体之间 属于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碱基对 影响范围 替换 增添 缺失 小 大 大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后的
重点提炼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图解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物种形成:
(2)爆发式物种形成
(3) 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 ( 如番茄 — 马铃薯)、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 )等方式也可以 创造新物种。
3.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 (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 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
B.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C.B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秋水仙素等物质
D.C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γ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 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பைடு நூலகம்
)
A.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B.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C.B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秋水仙素等物质
答案
答案一:①EE
②Ⅰ. 灰体 ∶ 黑檀体= 3∶1
答案二:①Ee ② Ⅰ. 灰
Ⅱ. 灰体 ∶ 黑檀体= 4∶1
体∶黑檀体=7∶9
Ⅱ.灰体∶黑檀体 =7∶8
技法提炼
利用递推法准确解答遗传实验结果预测题
此类题目多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可能有多种。实
验结论比较容易写出,但一般很难直接写出实验结果。
若实验结论已给出,可以从所给实验结论入手,逆推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 型有8种
答案
D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8.牙鲆生长快、个体大,且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 已成为海水养殖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鱼类,而且 雌性个体的生长速度比雄性明显快,下面是利用卵细 胞培育二倍体牙鲆示意图。其原理是经紫外线辐射处 理过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 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 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 染色体二倍体化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可能的实验结果。在没有给出实验结论时,应注意思
路上是先设想可能的结论,然后逆推实验结果,但在
书写答案时仍应把结果写在前,结论写在后,不能把
结论写在前,结果写在后。
重点提炼
命题视角
题组一 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问题 题组二 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进行综合考查 题组三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种 考 形 点 成 二 生 物 进 化 与 物
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答案 B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
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2.(2014· 北京, 4)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 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 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 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 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八倍体小 ”、转基
育矮秆抗病
小麦
黑麦
因抗虫棉
命题视角
题组一 从生物变异的种类及实质进行考查 1.(2014· 江苏,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答案 D
)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方法二:选择基因型为Ee的个体与变异个体进行杂交, 过程如下: Ⅰ.若为基因突变,则:
计算方法提示:可采用配子法。 1 E 4 F1 的雌雄配子均为 3 e 4 1 1 1 雌雄配子结合情况有 EE= × = 4 4 16 3 3 9 ee= × = 4 4 16 3 1 6 Ee=2× × = 4 4 16
答案
B
D.C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γ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
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
5. 如图为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普通小麦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共7条染色体 B.将配子直接培养成单倍体的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
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均能通过自交产生可育种子
D.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实现
A.图中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原因是低温 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B.方法二中的杂合二倍体,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致 C.如果图中③在正常温度等条件下发育为雄性,则牙 鲆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D.经紫外线辐射处理的精子失活,属于染色体变异, 不经过②过程处理将得到单倍体牙鲆
3.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杂交 诱变 基因工
项目
育种 育种
基因 基因 重组 突变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程育种
基因 重组
原理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育
种
程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