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碑
刘成章《读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成章《读碑》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读碑刘成章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
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涡;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上的浮雕,我也一一细心地看了。
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务实了我对它们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抚摸石栏杆上突出的圆柱。
这使我怦然心动。
霎时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我的心头涌现。
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此碑丰哉!丰碑千丈!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见纪念碑。
不过,有时是细看,有时只是扫那么一眼。
然而,终因看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不敢说可以倒背如流,起码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了。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们的体会弥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南泥湾有一个泉,叫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
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儿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
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
周围一片静寂,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衣民。
碑前也只站着我和陪同我的一个同志。
碑如苍茫天边的古老星体,我俩是卫星一和卫星二,绕着它运行。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
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我的呼吸急促起来。
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泉水如泣如诉。
陪同者告诉我,年前,一位烈士的亲属从南方来,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找了整整半个小时都没有找见。
《读碑》

第12段“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 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 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 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 倍的烈士的名字么?”这段话用了什 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了设问、反问和叠词,突出了 给作者带来的震撼,强调了作者对人民 英雄纪念碑的新认识。
总结 :
著有《黄土情》、《纤丽的阳光》、 《安塞腰鼓》《羊想云彩》等作品。
背景资料:
作家长期生活在陕西,对延安 的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感情,特 别是当他去了一趟南泥湾,瞻仰 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听说一位 烈士的亲属查找烈士的名字找了 半个小时没有结果的感人事迹后, 心情十分沉重,他于是产生了创 作《读碑》的感想。
作者正是因为去了南泥湾,看到了九龙泉
烈士纪念碑,才明白“牺牲”的分量,这种牺 牲的代价铸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不是 用水泥铸成的,而是千千万万个血肉之躯筑成 的。
通过九龙泉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真正 意义,所以说是它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 念碑的历程,体会到纪念碑所承载的历 史和人民为国家独立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让我们在震撼的同时更要有责任感和 使命感,激发我们要热爱生活、奉献社 会、为国家创造辉煌。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凝 神屏气仔细瞻仰的情态,把“我”比作 “石头”, 同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 我脚步几乎凝固的瞻仰状态,体现了 “我”不仅仅是“看”,更是细致的品 味感受。
②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 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的浮雕, 我——细心地看了”这两个“细细地读 ”和一个“细心地看”,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细细地”和一个“细心 地”说明作者不仅是认真的在看纪 念碑更是用虔诚的心在瞻仰纪念碑。
《读碑》说课稿

《读碑》说课稿引言概述:《读碑》是一篇经典的古文课文,通过对碑文的描写,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奋精神。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读碑》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碑文的背景和特点、碑文的内容、碑文的价值以及对读碑的感悟。
一、碑文的背景和特点1.1 碑文的出处和作者:介绍《读碑》的来源,它是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手笔,是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和呼吁。
1.2 碑文的形式和结构:详细描述碑文的形式,它通常以石碑的形式存在,碑文的内容往往是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赞颂或者评价。
1.3 碑文的语言特点:探讨碑文的语言特点,它通常采用简炼、精炼的表达方式,以点明主题和强调观点。
二、碑文的内容2.1 碑文的主题:概述《读碑》的主题,它主要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对人民的鼓励。
2.2 碑文的赞颂对象:详细介绍碑文中所赞颂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如《读碑》中赞颂了岳飞等伟大的将领和忠臣。
2.3 碑文的评价和观点:阐述碑文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评价和观点,如《读碑》中对于忠诚、朴重等品质的高度评价。
三、碑文的价值3.1 碑文的历史价值:探讨《读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价值,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3.2 碑文的文学价值:详细阐述《读碑》作为一篇文学作品的价值,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3.3 碑文的教育价值:探讨《读碑》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勤奋精神的教育意义,它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对读碑的感悟4.1 碑文赋予的启示:分享读碑后的个人感悟,如对于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的认识。
4.2 碑文对个人的影响:阐述读碑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如激发了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4.3 碑文对社会的影响:探讨读碑对社会的影响,如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总结:通过对《读碑》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碑文的背景和特点,了解碑文的内容和价值,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对读碑的感悟。
《读碑》说课稿

《读碑》说课稿引言概述:《读碑》是一篇由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的散文,通过对碑文的阅读和解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读碑》的内容,包括碑文的背景、碑文的主题、碑文的艺术特点、碑文的价值以及碑文对当代的启示。
一、碑文的背景:1.1 碑文的来源:《读碑》中的碑文来自于作者在江南一带游历时所见到的碑文。
1.2 碑文的时代:碑文所记载的历史时代为宋代。
1.3 碑文的地点:碑文所在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的寺庙和古迹。
二、碑文的主题:2.1 历史文化:《读碑》通过对碑文的解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思考。
2.2 人物传记:碑文中记载了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展示了他们的品德和才华。
2.3 社会风貌:碑文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生活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习俗。
三、碑文的艺术特点:3.1 语言表达:碑文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3.2 描写手法:碑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3.3 文学技巧:碑文运用了比喻、对仗、修辞等文学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四、碑文的价值:4.1 历史价值:碑文作为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4.2 文化价值:碑文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念,对于了解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4.3 艺术价值:碑文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于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五、碑文对当代的启示:5.1 历史传承:《读碑》通过对碑文的阅读和解读,呼吁人们要重视历史的传承和学习,传承中华文化。
5.2 人文关怀:碑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人物的品德和才华,对于当代人们的品德修养和自我提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5.3 文化传播:通过对碑文的研究和传播,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结语:通过对《读碑》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碑文的背景和主题,欣赏碑文的艺术特点和价值,以及从碑文中得到的当代启示。
语文:第1课《读碑》

插叙手法的运用,既是本文的记 叙特点,又是本文结构特点,请 利用这个特点,划分本文的层次。
第一层:第l自然段一第5自然 段 第二层:第6自然段一第13或 14自然段 第二层:第13或14自然段一第 15自然段
布置作业(二选一,一周内完成 ) 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 《大决战》《长征》《血战台 儿庄》等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断, 联系“丰碑”读体会。 2.以“丰碑”为题写篇小文章。
1. 为什么说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
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它注释了什么?
作者由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看到无数烈 士的名字让作者明白了为了中华民族 的未来,中国人民的幸福、自由是有 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为此牺牲。从而读 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丰富的内涵。
思考· 讨论
1.作者说“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 中便升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如 何理解这“悲壮感”和“使命感”的 内涵。
3· 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 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 血泊里了!
1.“这么多”反复的使用,表达了作 者心头涌起的悲壮感和震撼。
4· 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
名字。
1.用“森林”来形容烈士的名字之 多。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所受到的震 撼之强烈。
5· 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 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 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烈 士的名字么?
思考:第四段中对少妇和孩子的细
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是先烈们以生命为代价换来了我们 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 记他们。
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
思?
1.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是一座装饰美观、高大 的建筑,它凝聚的是中华儿女为了自由、 幸福而洒下的鲜血,它是中华民族意志和 精神的象征。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读碑》文本:作者资料

《读碑》作者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
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主要成就首届《散文》一等奖,首届鲁迅文学奖,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刘成章汉族,出生地陕西省延安市,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毕业院校于陕西师大中文系。
首届《散文》一等奖,首届鲁迅文学奖,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刘成章自幼在祖父的指导下临习颜、柳碑帖。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因长期停课,刘成章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经常来宿城拜访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梅雪峰老先生,让梅老先生批改毛笔字,梅雪峰先生教其从颜真卿《多宝塔》、《颜勤礼碑》学起,然后再学王羲之、赵孟頫、米芾、文征明、智永诸人名帖。
1968年起刘成章又先后在陶仲珩、刘季雨、李百忍安塞腰鼓刘成章三位老师的精心教导下系统地学习绘画、书法,数十年如一日,往来甚密,得到真传。
1976年后长期从事美术书法教学和宣传教育工作。
1983年在全省教育系统书画大赛中书法作品获一等奖。
1983年在全国文汇书法大赛中书法作品获三等奖。
1984年全省教育系统书画大赛中书法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1985年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书画大赛中书法作品获一等奖。
1986年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书画大赛中书法作品获全省特别奖。
1987年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司法厅联合在安徽省博物馆为张学群、王学军、李洪清、刘成章、张振鸿五位同志举办书画联展。
2000年书法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刘成章书法作品曾先后在《文汇报》、《安徽日报》、《安徽教育》、《安徽法制报》等多家报刊发表。
2024年《读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读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朗读《读碑》一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学生能掌握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学生能学习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逐步提高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总结等,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读碑》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倡导尊重历史、铭记历史的意识,使学生理解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章主旨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运用。
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教学难点文章深层次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如何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个人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开始上课前,播放一段与纪念碑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纪念碑的意义和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简要介绍《读碑》的背景和作者,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读碑》全文,标出生字新词,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分组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交流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情感内涵和深层含义,提问学生读完文章后的感受。
开展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4.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讨论现代社会中纪念碑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开展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读碑》为启示,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于纪念碑或历史的看法的短文。
《读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读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读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三维目标:1、阅读*,了解作者读碑的历程,认识作者的认识过程——从外在的理性认识升华到内心的情感认同。
2、理解和认识为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3、指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段落、词句来理解课文主旨,品味*多种写作手法运用的特点。
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紧扣文中关键词句理解“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诠释”这句话的含义,体会*的主旨。
难点:体会“我”读碑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审课题二、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的结构A. 生听师范读,注意文中写到“我”哪几次读碑经历,按先后顺序列举。
B. 课题《读碑》中的碑指的是哪一座碑?C. 简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紧扣文中的关键词句,探究“我”读碑的心路历程A. 指名读1—5自然段,找出“我”初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句子,想想“我”是以怎样的态度在读?B. 深入探讨用这种态度读源于什么?C. 指名读7、8自然段,概括九龙泉纪念碑最突出的特点,品析这段描写。
D. “我”由这些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想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E. 再读碑文,让学生谈谈熟知的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借机引导他们感受英雄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缔造美好生活献身的精神。
F. 齐读12自然段,体会“我”再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感受。
G. 理解“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四、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有机会可参观红安烈士陵园或辛亥革命博物馆,了解武汉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志士为振兴中华勇于献身的精神。
《读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语句的表达特点,体味*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读中品,读中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铺一小六年级语文课堂作业
.............
1.、.读碑
..
班级(
...)....).姓名(
一、
.......
..给带点字注音。
络.绎.不绝
...)...(.)联翩(
....).储存(
剥蚀
..(.).铭刻(
...).
...).凝滞(
二、
......
..形近字组词。
怦(
..).缔(
..).储(
..).
..).沁(
评(
..).
..).诸(..).啼(
..).泌(
三、查字典。
李明读书时,遇到“鼎湖山”的“鼎”字不会读,便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先查部首___部,再查___画。
他又遇到“日新月异”的“异”字不知道什么意思,就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Y i y),再查音节(Yi yi )他发现字典中的“异”字有五种解释: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奇怪;④特别;⑤另外的。
请你帮李明给下面两个词语中“异”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日新月异()奇花异草()
四、按要求写词语,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1、用“正”字组词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错误()态度()缺点()位置2、用“保”字组词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财产()祖国()性命()秘密3、用“严”字组词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的要求()的态度()的考验()的纪律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错的打“×”。
1、chi ri wu ye yin 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
2、a d u e w r都是韵母。
…()
3、û同j q x相拼时,û上两点要省去。
()
4、L M N P O Q是按字母表顺序排列的。
()
5、“不好”、“不来”、“不去”几个词中的“不”都读第四声()
6、“鸢”读yuün,“惬”读qiâ,“掇”读duō。
()
7、《读碑》一文告诉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加倍珍惜。
()
8、作者是在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启示下读懂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
()
六、在括号里填出相对应的词语。
()对秋天正如温暖对春天
清澈对泉水正如混浊对()喧闹对大街正如僻静对()勤劳对丰收正如懒惰对()团结对安定正如分裂对()信任对朋友正如怀疑对()批评对缺点正如表扬对()马对牲畜正如鸡对()高耸对山峰正如低陷()凶猛对老虎正如柔弱对()铁对矿藏正如蜘蛛对()
七、句子练习。
1、它的背后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森林般辽阔的烈士的名字吗?(改为陈述句)
2、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
(缩句)
3、当我发现了这种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竟欢喜感动得伏案痛苦。
4、薄雾笼罩着大山。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捡儿童多处行。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友谊是一壶茶,细品慢咽有滋味;友谊是一杯水,君子之交淡如水。
(请根据你对友谊的理解,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转述句)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去了。
我将成为发簪和纽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因为她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改成“因在前果在后”的因果关系句)
2、刘邓大军渡黄河
班级(
...).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yín chóu huàwþi zhuüng bùshǔ
( ) ( ) ( ) ( )
wün yán duóbùtán xiào fýng shýng líxián zhÿjiàn
( ) ( ) ()二、形近字组词。
捷()睫( ) 署()薯( )
暑( ) 者()筹()寿()三、多音字注音。
音调.()调音()调离()调节()铺路()当铺()晕船()圆晕()四、选出与每组示例关系最相似的词。
(在序号上打“√”)
1.字典:学习工具
A地理:数学B树木:森林C皮鞋:衣服D.电冰箱:电器2.猴子:动物
A上衣:袜子B.菊花:植物C.西瓜:瓜地D.树枝:树3.马:牲畜
A西瓜:瓜地B.蜘蛛:琥珀C.铁:矿藏D.鸡:家禽4.船:运输
A笔:写字B.布:纺织C.棉花:染料D.飞机:降落5.树枝:树
A蔬菜:水果B课本:书包C.茶杯:茶具D.袜子:衣服6.学校:学生
A奶奶:孙子B.机器:工人C.商店:顾客D.医生:病人7.老师:学生
A.农民:土地B.医生:病房C.营业员:顾客
D.老板:学徒
8.药物:治病
A.枪:武器B.报刊:画报C.大脑:思考D.纸:簿本
五、选择题
1、下面四组中,按字母表顺序排列的那组是()。
A.R、T、S、V、W B.A、B、D、F、E
C.G、H、I、J、K D.N、M、O、Q、P
2、下面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祝你成功B.功你成祝C.成功你祝D.成功祝你
3、下列词语的拼音,开头都要将字母大写的是()。
A.北京奥运会费俊龙B.人民主席光荣
C.中国天安门训练D.将领波兰曹操
六、按要求做题。
1、《刘邓大军渡黄河》中“刘”指(),“邓”指(),他们采用“”之计强渡黄河成功。
2、鸬鹚站在船舷上。
(扩句,要求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华向终点冲去。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叶在树林中飞舞。
(改为比喻句)
5、刘伯承对邓小平说:“不明修栈道,怎么暗度陈仓呢?”(改为简介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