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
香菇菌块栽培中的技术难题

香菇菌块栽培中的技术难题
利用木屑进行香菇菌块栽培是日本近年来快速普及的种植方法,与原木栽培相比具有周期短、出菇不受气候影响等优点。
但是日本市场对香菇规格和品质的要求很高,生产厂家需要生产高品质的香菇,其品种开发和栽培技术的研发不可或缺。
香菇不同于其他菇类,它是在培养的延长线上形成“原基”,因而对原基数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培养时间过长,原基数量过多,出菇过多,导致菇盖单薄、个头小,商品价值低;相反,过早进行出菇操作,不仅使出菇数减少过多,还会出现畸形菇、不开伞菇。
因此,欲收获优质香菇的关键是要准确地判断菌块的成熟度。
然而,香菇的成熟度的判断非常困难,现在日本的“上面栽培”方式中采用调高培养后半期的温度至27~28℃的方法来调整原基数量,但在“全面栽培”方式中现蕾过多的依然只能靠人工疏蕾来调节。
因此在管理的难度和人力耗费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为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开发出独家技术来准确地判断菌块的成熟度。
日本香菇菌块栽培中在育种方面需要培育出即使培养过熟也不会出菇过多的品种,在栽培技术方面需要开发能更加节省人力的自动化技术。
- 1 -。
香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问题与对策

香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香菇作为食用菌中的珍贵品种之一,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介绍香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并针对常见问题提供解答和相应对策。
二、育种选材合理选材是提高香菇高产的关键。
我们建议选择菌种生长快、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亲本进行育种。
同时,能够抵抗病虫害的品种也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三、基质配置香菇的基质配置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我们推荐采用秸秆、木屑、废纸、麦麸等作为基质原料,比例适宜。
在配置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适当的通风,以促进菌丝生长和发育。
四、菌种接种菌种接种是香菇栽培的重要环节。
应选择活力强、菌丝密布均匀的菌种进行接种。
接种后要注意温湿度的控制,使菌丝迅速生长并形成菌核。
同时,避免接种量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产量。
五、温湿度管理恰当的温湿度有助于香菇的快速生长。
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左右。
同时,定期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性,有助于排除二氧化碳、调节湿度和温度。
六、病虫害防治在香菇栽培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对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原则是较为有效的策略。
定期对菇棚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掌握好用药剂的使用量和时间,可有效防治病虫害。
七、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答7.1菇丝生长缓慢怎么办?首先要检查基质湿度和温度是否符合要求,调整适宜的条件。
其次,检查菌种的品质是否良好,如有必要可更换优质菌种。
最后,注意通风情况,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菌丝生长。
7.2菇盖发育不良怎么解决?菇盖发育不良可能是温湿度不适宜导致的,应及时调整温湿度至合适范围。
同时,检查是否存在病虫害,如有应进行有效防治。
另外,也要注意控制菌棚内的氨氮含量,有助于促进菇盖发育。
7.3出现霉变怎么处理?霉变往往是由于湿度过大或湿度不均匀导致的。
可以调整通风情况,增加空气流通性,降低湿度。
同时,及时清除霉变部分,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病菌传播。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摘要介绍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背景,对我国现阶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background of factory model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was introduced,and the restrict factors were analyzed,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i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ible fungi factory model cutivation in China.Key wordsedible fungi;factory model cultivation;restrict factors;suggestions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形式的变化,农业集约化经营逐渐显露端倪,食用菌栽培生产向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趋势已日渐明显,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规模和数量的食用菌工厂。
笔者通过在国内外的栽培生产经历和体会,认识到食用菌的工厂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和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果在投资前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现就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作一探讨。
1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背景1.1食用菌栽培特点及出口受阻,迫切需要工厂化生产纵观我国蔬菜生产,适合现阶段工厂化生产的品种很少,而食用菌生产,以其占地面积小、适于室内栽培生产、光线要求低等特点成为极少数能工厂化生产的蔬菜品种之一,在倡导蔬菜集约化生产的今天,正是人们选择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原因之一。
另外,近些年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频频以产品质量不合格为由对我国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政策,导致很多农产品出口受阻,这其中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导致的产品质量不均一、不稳定是重要原因,而工厂化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我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必须解决的四大难题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必须解决的四大难题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当今食用菌发展的方向,它可以调节食用菌的鲜菇上市时间,稳定鲜菇上市数量,满足客户的均衡需求,所以无论从鲜菇上市销售到固定客源再到销售价格都是理想的栽培方式。
另外工厂化栽培区别于大棚的栽培投资比例除基建外就是大量的电费开支,根据近几年来对工厂化栽培的研究和食用菌生长的特点,对工厂化栽培作以下几点建议:一、温度:为了满足食用菌在反季节栽培对温度的需求,常投入大量的电费开支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进行降温,所以栽培环境的保温情况直接影响电费的开支多少。
有的投资商处于对前期投入资金的考虑采用的保温层的厚度和密度都达不到保温的要求,对建厂前期来说节约了开支,但无休止的制冷费却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二、湿度:工厂化栽培都是利用制冷机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也除掉了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要远低于蘑菇生长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为了增湿只能多次大量上水使菇体的生长和质量都受到影响,本人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解决了空气湿度难以控制的弊端,能使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永远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通风:通风也是影响温度的一个主要环节,车间温度的高低很大程度就是受通风的影响,所以处理好通风和温度的关系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在外间温度低时进行通风可以减少对车间温度的影响,这是一种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通风的时间受限制,尤其到7、8月份早晚温度相差不大采用这种方法意义就不大了。
采用热交换式通风设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车间的温度无论在什么时候通风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可以减少通风带来的温度骤变对菇体的影响。
四、光照:根据栽培品种的不同车间采用何种光照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光线要求不严的品种采用日光灯照射合理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光的亮度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光照强的品种必须采用多个光源,过多的光源给各种操作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所以对于光线要求较强的品种宜采用采光板进行采光,这样即解决了过多的灯给出菇车间的操作造成的不便也解决了灯光给出菇车间带来的热量问题,也很安全。
香菇栽培的多发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香菇栽培的多发性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2期近年来,中国香菇生产量及生产面积不断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香菇种植后,很多地区香菇种植业发展迅速。
进入新时期后,中国香菇种植进入规模化时期,显著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本文对香菇栽培中多发性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促进中国香菇产业发展。
1香菇栽培中的多发性问题1.1生产环境问题生产环境对于香菇生长状况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中国香菇生产环境条件较差,急需改善。
再加上种植户非常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种植香菇时,没有及时清理种植区并进行灭虫杀菌工作,进而为害虫快速繁殖提供条件,影响到香菇的正常生长。
1.2生产技术问题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中国香菇生产技术已经日渐成熟。
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农户还未大规模使用新型生产技术,导致香菇种植技术水平较低、新型生产技术尚未大规模普及,进而影响了香菇的质量及产量。
1.3菌种问题在过去的香菇栽培过程中,很多种植者盲目引进菌种,没有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及菌种特征科学选择菌种种植,影响良种的推广与普及;还导致香菇病虫害滋生,严重影响香菇正常生长。
1.4病虫害问题在香菇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例如香菇容易感染黑斑病、褐斑病、褶腐病等,出现烂筒、团块菇等现象,病虫害会严重影响香菇的健康生长,为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5出菇和采收问题出菇管理是香菇栽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进行出菇管理时,一般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出菇水分较高,导致香菇品质受到影响。
第二,采收不及时,若错过了香菇的最佳采摘期,会造成香菇老化的现象,进而影响香菇种植收益。
2香菇种植多发性问题的应对措施2.1生产环境应对措施需定期做好清洁工作,这是生产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及时清理废料堆、垃圾和污水沟及旧菇棚等;在清洁地面时,需喷洒适量的药物来进行杀菌消毒。
在香菇种植地区,经常出现废弃菌袋,尤其在5月份昆虫进行繁殖后,严重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中的易发问题与预防措施

2018 年第 40 卷第 3 期
指导生产
dible fungi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中的易发问题与预防措施
耿 立 1,2 王德芝 2,4 李尽哲 2,4 李直鸿 1,3 李春红 1,3
(1 潢川九龙春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信阳 465150;2 河南省香菇工厂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信阳 465150;3 信阳 市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及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信阳 465150;4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6)
目前分布于西峡、泌阳等传统香菇主产区的中 小型制棒厂多选择前两种灭菌方式。传统土灶灭 菌方式,因堆垛密度高、蒸汽流通不畅、存在低温死
图 1 采用工业蒸汽锅炉供蒸汽的大型灭菌柜
45
指导生产
dible fungi
2018 年第 40 卷第 3 期
图 2 受到热害的菌棒菌丝柔弱稀疏
角、排冷不充分等问题,整灶或大量因灭菌不彻底 造 成 的 污 染 仍 时 有 发 生[4];而 中 温 灭 菌 方 式 因 添 加 了中温灭菌成分,存在农药残留风险,不符合清洁 生产和食品安全的要求,并未广泛推广使用。年产 量 100~500 万棒的大型专业化制棒厂都选择了第三 种 灭 菌 方 式 :工 业 锅 炉 保 证 了 高 温 蒸 汽 的 稳 定 供 应,灭菌时胀袋数量明显减少;钢板保温外壳使灭 菌柜内能够保持微高压,既提高了灭菌效果,同时又 降低了能源消耗;层架式灭菌车保证了每两层相隔 5 cm 以上,足够的空隙使高温蒸汽能够均匀地在柜 内各个区域流动,从而消除了灭菌死角。可见,“微 高压灭菌方式”在符合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要求的 同时,基本避免了灭菌不彻底而造成大比例污染或 整批污染的严重生产事故;同时该方式具有标准化 程度高、人为影响因素少等优点。传统的灭菌方式 随着工厂化制棒行业竞争的加剧,因其菌棒污染率 高、能耗成本高、灭菌效率低等原因,将很快被规范 的灭菌柜结合灭菌车的高效灭菌方式所取代。
南阳市香菇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阳市香菇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 阳市农 业科 学 院 申坚 定 马瑜 杨 玲 陈培 育
一
、
南阳 市香菇 产 业现状
( 一) 新 品种 的研发 多年 来 ,南 阳各地主要 以西峡地 区选 育 的 9 6 0 8 为 主 要栽 培 品种 。没 有 能够 替 代 9 6 0 8 的 新 品种 出现 。已
二 、南 阳市 香 菇生产 亟待解 决 的 问题
南 阳经过多年 的努力 ,香 菇已经 发展成 为解决南 阳市 农村 剩余劳动 力
问题 、 增 加农 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 随着人们 生活水 平的提 高 ,香菇及其 食品 、保健 品等制 品正 日益 受到人们 的重视和 青睐 ,国内市场提 供了前所
经成为制约南阳各地香菇产业扩大规
模的 重要 因素 。选 育出产 量高 、产 量 稳定 、适应性广、菇 型好 、折干率高 、 抗 逆 性 强 的 香菇 新 品种 已 是 当 务之
・
标准化生产贯彻落实不够 ,缺乏必要
的引导与政策支持 。 ( 四) 增 强科技创 新 ,促进产业
升级
业 者个人兴 趣等形 式进 行着食用 菌产 业 的科研 开发工作 。由于科研经 费投
南 阳市 在 发 展 香菇 产 业 的过 程 中秉 持绿色 、环保 理念 ,从香 菇的 生 产到 运输 、销售 等各个环 节 ,全过 程 实施严 格的质 量标准 ,再 得益于得 天 独厚 的自然 条件 ,造就 了南阳香菇 卓 越 的品质 。其 中 ,尤 以西 峡香菇最 为 出名 ,其高 品质早已名 扬海 内外。在
砍伐受到严格限制,致使菇木资源大
量减少 ,香菇 生产原 料将严重 不足 。 虽然 ,南 阳香菇主栽 区组织专 业人员 拓展外调 菌材供应 范围 ,建立稳 固的 菌材资源 供应基 地。但是 , 从长 远来 看 ,南 阳必须大 力推行灭 菌柴改煤 、
香菇栽培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51 温 度 因 素 温 度 主 要 是 影 响 头 潮 菇 , 选 择 适 宜 催 菇 . 应
时 间 , 度 较 高 , 脚 较 长 , 宜催 菇 温度 同 35 温 菇 适 .。
52 光 照 因 素 光 照不 足 , 脚 较 长 , 阴 暗 菇 脚 越 长 , . 菇 越 适 宜 温 度 正 常 催 菇 时 应 去 掉 一 层 遮 阳 网 ( 高 度 低 于 3m 除 网
3 结 论 与讨 论
试验结果表 明 , 用配方② ( 豆粉含量 2 % 作 为原料替 蚕 0
代 部 分 米 糠 ) 出菇 快 而 整 齐 , 产 周 期 较 短 , 量 较 高 , 质 , 生 产 品 优 , 到 了 较 好 的统 一 。对 产 业 化 生 产 来 讲 , 瓶 占库 时 间 达 菌
灰 将 培 菌 场 地 不 留 空 隙 的 消 毒 处 理 一 次 , 菌棒 进 菇 棚 后 再 待
的 消 毒 用 药 量 应 增 至 常 规 剂 量 的 2 3 ; 外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倍 另
是 接种后 , 菌种 封 窝 前 要 注 意 通 风 , 时 气 温 较 低 , 多 数 生 此 大
催 菇 时 要 重 碰 重催 , 要 一 个 菌 只
棒 能 出 2 3 香 菇 , 棒 的 通 透 性 将 得 到 改 善 , 快 菌 棒 就 ~个 菌 很
33 转 色 迟 缓 造 成 菌 膜 过 厚 在 第 三 次 刺 孑 时 , 温 湿 度 . L 因 适 宜 菌 丝 旺 长 而 不 倒 伏 , 棒 转 色 过 迟 菌膜 过厚 造 成 出 菇 困 菌
烧炉子影 响很直接 , 往往炉子烧到中途突然降温 、 下雪 、 下雨 ,
这对烧 炉子威胁很 大 , 及时增 加炉堆覆 盖层数 , 应 以加 强 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16,24(1):1~6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黄毅(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1)摘 要 从适宜香菇栽培的树种、树种资源现状、寻找替代原料尚未成功三方面,指出香菇栽培需要的木屑资源紧缺;分析我国传统菌棒栽培存在的问题及目前国内、外几种香菇主要栽培模式,比较各模式的利弊;指出目前工厂化栽培的难点,提出现阶段大规模进行香菇工厂化还不现实的论点。
关键词 香菇;传统栽培模式;工厂化栽培模式;原料资源紧缺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934(2016)01-001-06最近国内持续兴起香菇工厂化种植热,笔者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投资者冷静思考,充分认知香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几个技术难点,不要轻易行动。
1 香菇栽培需要的木屑资源紧缺1.1 适宜香菇栽培的树种很多栽培者误认为用于栽培香菇的木屑与金针菇、杏鲍菇等其他木腐生菌类一样,只要是阔叶树木屑都可。
而实际上,香菇“砍花”栽培法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浙江省龙泉、景宁、庆元三县的香菇生产栽培者,经代代摸索、相传、积累,探明了能够获得优质、高产的香菇的栽培树种主要集中在山毛榉科(又称壳斗科)、桦木科、杜英科、金楼梅科(枫香树属、蕈树属)等阔叶树,常见的有:青刚栎、栎树(橡树)、蒙古栎(东北)、小叶青刚、米槠(柔荑花序)、板栗、锥栗、蕈树、枫香等(上网可查阅各树种生态图片)。
保证香菇高产优质,适合种植香菇的树种具有共同的特点:叶缘呈锯齿状,柔荑花序,坚果,乔木为主,成材需要20年以上。
这类树种在砍倒的树桩刀口上,会出现蓝色的斧头砍痕,木材中都含有一定量单宁,这是获得香菇高产、优质的关键。
1.2 树种资源现状香菇工厂化栽培之前,须进行调查,确保当地适合种植香菇的树种资源的蓄积量能保证工厂的可持续性生产。
而现实情况令人担忧,我国香菇主产区大多处于省界附近山区、半山区,交通较闭塞,经济发展较落后,这些地区的居民为了生存而进行季节性种菇,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加剧,适合种植香菇的树种资源日益紧缺。
迄今为止,日本食用菌栽培所使用的木屑来自进口,台湾省的木屑也日益短缺,部分来自台风过【编者按】本期“第九届中国蘑菇节专栏”是为配合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食用菌学会、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国家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于2015年11月在福建漳州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蘑菇节活动所设,经组委会同意,刊出国内外学者6篇相关文稿。
· 2 ·2016年 第24卷 第1期后山洪暴发流水飘浮木。
我国大陆每年两千只香菇菌棒货柜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资源正在不断被蚕食。
可以预计,不过五年普通木屑价格将攀升。
1.3 寻找替代原料尚未成功寻找适宜种植香菇的枝桠材的代用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有人利用老苹果树枝粉碎木屑替代30%山毛榉木屑等,取得成功。
台湾农试所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也使用松木屑、杉木屑进行香菇种植试验,虽然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出菇,但无经济效益,得不偿失。
近20年,有人利用象草、芦苇、五节芒等一年生的植物(又称“菌草”)完全替代木屑进行香菇种植,虽产出香菇,但由于费时费工,产品品质差,无法进行大范围推广。
食用菌根据其降解途径分为木腐菌和草腐菌,前者以降解木质素为主,后者以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
作为木腐菌的香菇,以降解木质素为主,其培养料木屑完全用一年生禾本科植物(草类)代替显然是违背物种的基本科学规律。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找到大量的、廉价的、有经济效益、适合香菇栽培的木屑替代物。
这是工厂化生产的关键问题。
不难想象,未来因受栽培资源限制,我们的子孙将难以吃到香菇。
而解决办法,只能是先种树,建立“绿色银行”,后种菇。
2 我国传统菌棒栽培存在的问题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是建立在香菇传统季节性栽培基础上的,至今依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我国香菇传统季节性代料栽培多集中在省界交汇处具有森林资源的丘陵、半山区,在冬闲水稻田搭建的“三分阳,七分阴”的遮荫棚内进行。
现今,该栽培模式已在我国香菇主产区普及,其菌棒及栽培工艺已流传到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
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
根据各栽培地的小气候地理环境和栽培目标不同,栽培模式分为地面筑畦、挖沟、覆土反季节性栽培和层架式立体栽培等模式。
近年来,为了提高香菇商品质量,层架立体栽培逐渐取代平地栽培。
层架式栽培(图1),出菇前每支湿料重量为1.8~1.9千克的菌棒产鲜菇0.6~0.75千克,干料重量与产量的比值为1︰0.5,是属于转化率较低的菌类。
虽然香菇菌棒栽培模式已存在数十年,但在工艺上还有缺陷。
如,缺乏对木屑颗粒的粗细度标准。
木屑通常通过使用切片机将枝桠材切成小木片,再使用小型粉碎机粉碎而成。
国内很多栽培者对木屑颗粒的粗细度配搭极为随意。
香菇代料栽培模式无论是大陆棒式栽培、台湾短袋栽培,还是日本菌床栽培,菌丝都是在近似密闭的塑料薄膜内蔓延。
香菇属于好氧性菌类,栽培料既要保证颗粒间有足够的氧气量,又要保证栽培袋不被刺破,因此不能够只使用粗木屑,应该粗、中、细配搭,适宜比例为5︰3︰2。
以缠绕菌丝为主的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后很容易将木屑颗粒链接起来,所以不需顾虑使用较多粗木屑的菌棒易被折断。
香菇栽培周期长,使用粗木屑可延长菌丝降解时间,均衡营养供应,均衡出菇,避免爆发式出菇,影响品质。
日本对不同树种的不同加工方法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尚未引起重视,至今仍图1 香菇层架式栽培黄毅: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 · 3 ·停留在经验性栽培,缺乏技术参数。
如,香菇菌棒生理成熟的标准,只有定性,缺乏定量数据;对香菇菌棒转色所需的温、光、水、气等条件尚未探明,缺乏指导香菇工厂化栽培的基本参考数据。
3 国内外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统称为菌床栽培)有:仿韩国、日本的透气袋菌床室内层架式栽培(图2);室内压砖栽培(图3);室内集中制作、培养菌棒,在室外保温大棚依靠制冷设备进行层架出菇栽培(图4);短袋吊式栽培(图5)。
这几种都以塑料袋为栽培容器,而栽培料的湿重,菌床的形状和菌床的通风透气方式则有所不同。
3.1 仿日韩透气袋栽培模式 转色是香菇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适宜的温度及适量的自然光照是转色成功的前提条件。
但栽培库内往往光线不足,需要利用室外自然光进行转色(图6)。
此外,菌床补水时,须从栽培床架上取下菌床,浸泡16~24小时(图7),再放回床架上;或者使用类似抽真空灭菌锅,置入菌床,加水,进行微压注水,强逼菌床吸水。
两种补水方法都须将菌床搬上搬下,费时费工,损耗大。
至今还没有找到有效便捷的办法替代。
也正因为转色、补水困难,而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栽培。
3.2 菌棒层架式栽培模式该模式(图1)在培养阶段需要“放小、大气”,然后在制冷机组控制的环境下出菇,高度依赖经验判断,操作工艺繁琐、费力,难以适应工厂化栽培流水线生产。
无论哪种环境栽培,都难以解决菌棒失水问题。
如果在棚内非自然季节栽培(图10),只依靠设备控制栽培棚内通风量和温度,应考虑电费运行成本和鲜菇产量、品质、市场价格波动之间的协调与取舍。
图5 短袋吊式栽培模式 图6 日本屋檐下转色 图7 日本箱式菌床泡水图2 仿日本、韩国透气袋栽培 图3 棚内层架式菌棒栽培 图4 室内压砖栽培出菇· 4 ·2016年 第24卷 第1期3.3 菌砖栽培模式菌砖栽培模式是企业利用挖瓶机械挖出生理成熟的香菇菌丝块,置于托盘板上,使用模具进行“压砖”后再置于栽培层架上转色出菇(图3)。
其风险在于,挖瓶机挖出的菌床比较碎,不能成块状,菌丝受伤较严重,愈合时间长。
一旦菌丝生理成熟度不足,又遇到挖瓶车间环境净化度不足,将会导致霉菌污染。
此外,该模式虽然出菇面积大,但蒸发面积也大。
菌砖转色后,在层架上侧立放置,受生物极性的影响菇蕾向上生长,但菇蕾会受到菌砖侧壁挤压,使菇盖的圆整度下降,畸形率增加,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菌砖栽培模式和透气袋栽培模式相同,也是采用浸泡方式注水,费时费工,且菌砖比透气袋模式培育的菌床更容易破损。
因此,笔者认为菌砖模式是否适合香菇工厂化栽培,还值得探讨。
3.4 台湾短袋菌床栽培模式相较其他模式,短袋菌床(包)制作简单,利用企业现有机械设备就能够完成。
假设日本、韩国透气袋栽培的菌床(长方体)大小为12×15×25(厘米),培养基湿重是2.5千克,计算得出该菌床体积为4 500立方厘米,表面积为1 710平方厘米。
短袋使用对折径18厘米,填料高度是18厘米,成圆柱形,重量是1.25千克,通过计算,得出其体积1 855.72立方厘米,表面积854.19平方厘米。
也就是说同样重量的栽培料,使用圆柱形短袋比长方体(日本)透气袋,增加21%的菌床表面积(蒸发面积)。
所以台湾采用不脱袋、端面出菇模式,仅改变栽培包上端的表面形状为漏斗状(图8),以便蓄水;而端面出菇的出菇面积小,菇盖圆整,直径大,鲜菇品质好,但单产较低(每只短袋湿料重1 500克,产鲜香菇600克)。
3.5 短袋吊式栽培模式该模式(图5)可以减少栽培架制作成本,但也同样存在补水困难问题。
另还存在栽培棚体积与菌棒存放量(培养基湿重)之间的矛盾,菌棒存放量过大,会导致近似密闭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上升,而通风不及时或通风量不足会导致菇柄偏长,菌肉组织松软(图9)。
而采用层架式摆袋,端面出菇,则菌床营养供应集中,长出的香菇品质更好(图10)。
受生物极性影响,与菌砖栽培模式一样,短袋吊式栽培模式的菇盖圆整度不如端面出菇模式。
综上所述,现有所有栽培模式,不适合香菇工厂化栽培,应继续进行突破。
4 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4.1 栽培周期长图8 台湾短袋栽培模式 图9 菇柄伸长,菇质松软 图10 短袋层架式栽培模式黄毅: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 · 5 ·香菇栽培周期约160天,其中菌丝培养阶段(包括转色)为120天(培养时间少于120天,头潮菇畸形率高),出菇阶段40天(采收2潮,随后几潮,在自然季节时,可置于室外建棚栽培),是目前所有工厂化栽培菌类中栽培周期最长的。
全年复种指数较低,资金周转缓慢的品种。
4.2 难以稳定地同步实现菌棒转色转色是香菇代料栽培的极重要环节,是菌棒表层菌丝内多酚氧化酶氧化“褐变”的结果,在菌棒的表面形成具有一定韧性的褐色菌膜,代替椴木树皮,起保湿作用;否则,出菇困难。
香菇转色需要充足氧气和散射光,自然季节性栽培,菇棚需要有“三分阳,七分阴”,“花花细雨淋得入”,才能制造出褐色的“人造树皮”。
在室内进行工厂化周年栽培,难以满足这种转色条件,转色稳定性、同步性相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