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归纳,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文化衰落
战争对唐朝的文化造成了巨大 的损失,许多文化瑰宝和人才
在战争中消失或流失。
04
唐朝衰亡的原因
安史之乱的破坏
人口大量死亡
01
安史之乱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尤其是北方地区,人口数量急剧
下降。
经济严重受损
02
战乱对唐朝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农田荒废,商业凋敝,税收
锐减。
政治体制崩溃
03
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体制逐渐崩溃,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
经济繁荣
政治危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政治逐 渐腐败,官僚主义盛行,社会矛盾日 益激化,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安禄山的崛起
安禄山原为唐朝北方的藩镇将领, 因作战勇猛、屡建战功而逐渐受
到重用。
后来,他通过贿赂和拉拢官员, 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和财富,成为 了唐朝境内最具实力的藩镇之一。
安史之乱中,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这启示后世要重视民生 问题,关注人民福祉。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安史之乱的经过
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乱
安禄山
原为唐朝范阳节度使,因不满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年)十一月发动叛乱,攻占唐朝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控制了唐朝北部 的大部分地区。
史思明
安禄山的部下,在安禄山死后成为叛军的首领,继续与唐朝作战。
唐朝的应对与战争进展
唐玄宗李隆基
初期未能及时应对安禄山的叛乱 ,导致战争初期唐朝处于被动局 面。
安禄山的崛起加剧了唐朝的内部 矛盾和政治腐败,为安史之乱的
发生埋下了伏笔。
内部矛盾的激化
唐朝后期,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地方藩镇常常不服从中央命 令,甚至公然反抗。
战争对唐朝的文化造成了巨大 的损失,许多文化瑰宝和人才
在战争中消失或流失。
04
唐朝衰亡的原因
安史之乱的破坏
人口大量死亡
01
安史之乱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尤其是北方地区,人口数量急剧
下降。
经济严重受损
02
战乱对唐朝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农田荒废,商业凋敝,税收
锐减。
政治体制崩溃
03
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体制逐渐崩溃,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
经济繁荣
政治危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政治逐 渐腐败,官僚主义盛行,社会矛盾日 益激化,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安禄山的崛起
安禄山原为唐朝北方的藩镇将领, 因作战勇猛、屡建战功而逐渐受
到重用。
后来,他通过贿赂和拉拢官员, 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和财富,成为 了唐朝境内最具实力的藩镇之一。
安史之乱中,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这启示后世要重视民生 问题,关注人民福祉。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安史之乱的经过
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乱
安禄山
原为唐朝范阳节度使,因不满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年)十一月发动叛乱,攻占唐朝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控制了唐朝北部 的大部分地区。
史思明
安禄山的部下,在安禄山死后成为叛军的首领,继续与唐朝作战。
唐朝的应对与战争进展
唐玄宗李隆基
初期未能及时应对安禄山的叛乱 ,导致战争初期唐朝处于被动局 面。
安禄山的崛起加剧了唐朝的内部 矛盾和政治腐败,为安史之乱的
发生埋下了伏笔。
内部矛盾的激化
唐朝后期,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地方藩镇常常不服从中央命 令,甚至公然反抗。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背景(原因) (1)唐玄宗后期朝政的腐败
唐朝伎乐图
(2)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
杨贵妃
(3)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
——中国古代史下北师大 晁福林
材料二 唐玄宗在位的天宝后期,政乱刑淫,封建统治渐趋腐朽,社 会矛盾越来越尖锐。朝廷是奸臣当道,上层的内部矛盾斗争也很激烈 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李林甫尸骨未寒,杨国忠就诬告他与人谋反,因而剥夺了其官爵, 清洗了其党羽。杨国忠与安禄山也势若水火,他奏请哥舒翰为河西节 度使,以与安禄山相抗衡。均田制已破坏,官僚、商人大地主的势力 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再加上玄宗贪求边功,有“吞四夷之 志”,穷兵黩武,因而民族矛盾也有所激化。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 材料三 为了防御外敌,曾在沿边地区设置了节度使,至天宝元年( 内轻外重 742),全国拥有57万多军队,而分布在军镇的就多达49万。形成了内 轻外重的军事格局。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
唐朝兴亡过程
开元盛世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安史之乱
贞观之治
唐朝建立 618年 唐太宗 唐高祖 武则天
唐玄宗
唐朝灭亡 907年
杨贵妃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
史
之
乱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统治后期的统治情况。 材料一 唐玄宗在其统治后期,一改旧日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只求 追求享乐 安逸享乐。唐玄宗纳儿子寿王李瑁妃杨玉环为贵妃,专以声色自娱。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从755年-763年,唐政府历时 八年才平定了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宦官专权 第一阶段
批阅奏折
别以为你是当朝宰相,你 呈上来的奏折还得让我批 准呢!
高力士
藩镇割据
1.藩镇割据的概念
2. 藩镇的割据性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2.五代十国的更迭于分立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 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 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 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 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 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 然趋势。
琵琶的情景
当堂检测 D
D
C.安史之乱的灾难 D.唐朝灭亡
C
D
D
C
开元初:勤于政事,重用人才,虚心纳谏;开创了开元盛 世的局面。 开元末: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导致了安史之 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2)唐玄宗所作所为带来的不同结果 给我们什么启迪?
亲贤臣,远小人,则政治清明,社会稳 定,经济繁荣。反之,则政治腐败,社 会动荡,王朝衰亡。
杨国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总结: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唐玄宗宠妃杨玉环
西施、貂蝉、王昭君、 杨玉环 。 闭月、羞花、沉鱼、 落雁
明皇幸蜀图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途中士兵拒绝前行,迫使玄宗赐杨贵妃自缢。 后来,在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努力之下,唐 朝借助回纥兵平定了安适之乱。图为《明皇幸 蜀图》。
951——960年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D.以上都不是
10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11 . 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恰当的是( D ) ①北方政权更迭 , 政局动荡 ②南方相 对稳定,经济发展 ③统一始终是客观存 在的趋势 ④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 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启迪:亲贤臣,远小人,则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反之,则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王朝衰亡。
(3)由材料二看出,唐朝后期出现了什么状况?由此带来了什 么后果? 状况: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后果: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持 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严重削弱唐朝国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 难。
朝 后 后梁 代 唐 都 汴州 洛 城 (开封) 阳
后 晋 汴 州
后 汉 汴 州
后 周 汴 州
7 . 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 , 是唐朝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 B ) A.皇帝荒废朝政 C.社会矛盾尖锐 B.发生严重灾荒 D.节度使权力膨胀
8 . “寂寞天宝后 , 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 世乱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
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
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 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
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
4.唐朝,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国力最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 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 央已无力控制;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 年的灾荒。
(2)领导者:黄巢。 (3)过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4)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875年黄巢在山东率众起 义,席卷大半个中国严重 冲击了唐朝已衰弱不堪的 统治
五代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创建者
朱温 李存勖
年代
907-923 923-937
都城
开封 洛阳
后晋
后汉 后周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936-947
947-951 951-960
开封
开封 开封
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 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 五代,而实八姓。 ——欧阳修《新五代史· 义儿传》
黄 巢 流 动 作 战 路 线 图
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 建立梁朝,史称“后梁”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 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 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 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 十国”。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马殷 刘隐、刘岩 高季兴 刘崇
北汉
五代十国这一政局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的政局有何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 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初一下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三、再次分裂: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知识 归纳
概况:
实质:
影响:
三、再次分裂: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影响 经济
相关史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 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 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 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 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 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北方 政权更迭 战事不断 动荡不安
南方 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由于长期统 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统一始 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 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
2. 爆发
755年,安禄山、史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 叛唐,攻下洛阳。
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 帝,国号大燕。六月,破潼 关,占领长安。
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 的援助下,唐朝平定叛乱。
范阳 长安 洛阳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 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 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 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 强迫玄宗杀杨贵妃,玄 宗无奈,只得令其自尽, 史称"马嵬驿兵变"。
二、致命一击:黄巢起义
人物 扫描
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 (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曹州 (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 人。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 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 后便离开了长安,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 领。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878年, 王仙芝战死后,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 “冲天大将军”。880年,进入洛阳,突 破潼关,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国号 “大齐”,年号“金统”。
三、再次分裂: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知识 归纳
概况:
实质:
影响:
三、再次分裂: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影响 经济
相关史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 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 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 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 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 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北方 政权更迭 战事不断 动荡不安
南方 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由于长期统 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统一始 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 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
2. 爆发
755年,安禄山、史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 叛唐,攻下洛阳。
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 帝,国号大燕。六月,破潼 关,占领长安。
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 的援助下,唐朝平定叛乱。
范阳 长安 洛阳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 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 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 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 强迫玄宗杀杨贵妃,玄 宗无奈,只得令其自尽, 史称"马嵬驿兵变"。
二、致命一击:黄巢起义
人物 扫描
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 (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曹州 (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 人。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 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 后便离开了长安,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 领。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878年, 王仙芝战死后,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 “冲天大将军”。880年,进入洛阳,突 破潼关,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国号 “大齐”,年号“金统”。
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联相系对,稳使定统,经一济始在终原是有一基个础客 观上存有在一的定必的发然展趋。势。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夺权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1.哪个皇帝统治后期,宠幸杨贵妃,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2.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 ) A.农民战争 B.统一战争 C.叛乱战争 D.兼并战争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安史之乱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梁王、宣武节度使 晋王、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邺都留守
实质:唐朝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
五北代方十政国权时更迭期,,战虽事然不政断权,分 立政,局但动长荡期不安政;治南统方一地的区历,史 影由响于和受各战地乱影经响济较发小展,的政密局切
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2.节度使势力膨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
一、安史之乱
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 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时间: 755-763年
叛乱首领: 安禄山、史思明
叛乱的原因: 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过程: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爆发呢?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夺权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1.哪个皇帝统治后期,宠幸杨贵妃,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2.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 ) A.农民战争 B.统一战争 C.叛乱战争 D.兼并战争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安史之乱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梁王、宣武节度使 晋王、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邺都留守
实质:唐朝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
五北代方十政国权时更迭期,,战虽事然不政断权,分 立政,局但动长荡期不安政;治南统方一地的区历,史 影由响于和受各战地乱影经响济较发小展,的政密局切
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2.节度使势力膨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
一、安史之乱
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 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时间: 755-763年
叛乱首领: 安禄山、史思明
叛乱的原因: 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过程: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爆发呢?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唐朝将领 安禄山和史思明,对中央政府发动的 争夺权力的战争。
1、安史之乱是 如何爆发的呢?
• 材料一: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 材料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 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白居易《长恨歌》
朱温
四、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
• 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 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汉,史 称“五代十国”。
后梁帝国 后唐帝国 后晋帝国 后汉帝国 后周帝国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梁王.宣武节度使 晋王.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邺都留守
五代十国的实质根源是什么?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五代十国统治特点
•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 •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
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五代十国的影响
•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 政权分立,但统一始 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一、安史之乱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唐朝将领 安禄山和史思明,对中央政府发动的 争夺权力的战争。
1、安史之乱是 如何爆发的呢?
• 材料一: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 材料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 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白居易《长恨歌》
朱温
四、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
• 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 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汉,史 称“五代十国”。
后梁帝国 后唐帝国 后晋帝国 后汉帝国 后周帝国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梁王.宣武节度使 晋王.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邺都留守
五代十国的实质根源是什么?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五代十国统治特点
•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 •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
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五代十国的影响
•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 政权分立,但统一始 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归纳
知识点1 安史之乱
1.背景
( 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 2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 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 2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 3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5.黄巢起义
6.唐朝灭亡: 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 北方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 1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 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