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
历史与社会初一上人教新资料3.2与山为邻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初一上人教新资料3.2与山为邻说课稿观过美国中部的现代化大农场,今天,老师又将领着大家去哪儿呢?请看影片!播放影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我们今天要与哈萨克族人和哈尼族人结伴而行,一同去了解他们的家园!有没有同学知道哈萨克人大致生活在哪里?哈尼人又生活在哪里?〔教师点击幻灯,指《中国地形图》,通过指图,检查预习情况,并巩固地图知识。
〕点击天山、梯田两图。
【提问】猜猜这是哪儿?【表达】哈萨克人和哈尼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美丽如画的山区,他们的家都是“与山为邻”。
〔导入新课,指明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热情。
〕新课教学【板书】第二课与山为邻【提问】他们分别从事什么劳动?【表达】讲到畜牧业,老师想到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老师的脑海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辽阔、平坦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水草富足,牛羊成群。
今天,老师还要带领大家去看一看另一个大牧场〔点击天山牧场放牧图片〕,这也是一个牧场,虽然也在放牧,但好像有所不同?【提问】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同学参照图册p34页看书、看图,并填图、指图,点击天山景观图。
【提问】这样的牧场放牧有何特色?【提问】谁能讲讲“四季放牧”的过程?点击“转场”幻灯,简述过程。
〔启发学生发散性、开放性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提问】看来,哈萨克人很聪明,请大家“议一议”:哈萨克人为什么这样利用山地?〔有利于学生放手自学,自主探索,从而获得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讲解的能力,从众多的内容中达到一种共识,突破了难点。
〕【总结】哈萨克牧民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中,掌握了天山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把自己生活和草原的变化融为一体,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承转】哈萨克人很好的利用了山地,而哈尼人也很会利用山地,他们又是怎样利用山地并过上幸福生活的呢?〔点击幻灯,设问?〕【提问】哈尼人进行农业生产时又是怎样利用水资源?〔讨论〕〔继续培养学生讲解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课 与山为邻 (2)

• A.喜马拉雅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 C 安第斯山脉
D落基山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安第斯山区牧民所驯养的主要动物是( )
• A 羊驼、骆驼
B 骆马、山羊
• C 羊驼、骆马
D 山羊、骆驼
• 3、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 因是( )
• A 经纬度 B 地势 C 洋流 D 气候
安第斯山脉从 北到南纵贯南美 大陆西部,全长 近9000千米,是 世界上最长的山 脉,素有“南美 洲脊梁”之称。
垂 直 的 生 计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 气温逐渐降低。
(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观察: 5°S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
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积雪冰川
垂
直
变 干寒草原
化
显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骆马。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骆马当在当地居民 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秘 鲁
印加文明
安第斯山脉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10世纪前后印加人建立了以库斯科为中心的印加帝国, 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人口达1000万。
独特的印第安文明
因地制宜,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
一 、单项选择题
• 1、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
图1中沿着北纬40度的A、B、C、三地年 降水量的排序正确的是:() > () >()
图2中的D为( ) 河,向南注入()湾。根据 图2信息,我们可以判断D河流域的地势特征是()
图3中甲、乙同为美国小麦带,其中种植冬小麦的是()。 请从气候角度简述你的判断理由:() 图3中甲、乙两地共同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与山为邻》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与山为邻》说课稿《与山为邻》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本课通过垂直的牧场、如画的梯田、热闹的山谷三个典型的案例,来表现山区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营造出了一幅幅美好的生活图景。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通过典型案例,比较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哈萨克牧民的游牧生活;欣赏哈尼人的梯田文化;关注卢索旅游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山区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当地居民生产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意识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天山山脉的垂直牧场,哀牢山区的梯田景观。
难点是:哈萨克牧民利用山地牧场的科学道理。
为了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组员分工合作,人人参与,各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群体讨论,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
在学法指导上,为促进学生崇尚知识追求真理,尽量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主要采用学生说、同桌相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表述问题的能力;采用学生自己评价,互评互判互补,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山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幅简便易得的景观图片,并亲手绘制教学挂图,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搜集各种资料,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专题3.2 与山为邻(教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

第二课与山为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山区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文化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各种地图或资料,获取信息,并尝试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积极参与,学会比较,能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山区自然之美,积极探讨山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能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山区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来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情况。
2.难点:山区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来安排生产活动所包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四、课前准备:请学生收集有关哈萨克人与哈尼人民俗风情的材料。
五、板书设计:(略)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学生活动(新课导入):我们刚了解了湄南河谷稻作文化,也参观过美国中部的现代化大农场,今天,老师又将领着大家去哪儿呢?(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原来,我们今天要与哈萨克族人和哈尼族人结伴而行,一同去了解他们的家园!(《中国地形图》,检查预习情况,并巩固地图知识。
)师:点击天山、梯田两图。
猜猜这是哪儿?师:哈萨克人和哈尼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美丽如画的山区,他们的家都是“与山为邻”。
(导入新课,指明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热情。
)(新课)第二课与山为邻师:他们分别从事什么劳动?师:讲到畜牧业,老师想到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老师的脑海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辽阔、平坦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水草富足,牛羊成群。
今天,老师还要带领大家去看一看另一个大牧场(点击天山牧场放牧图片),这也是一个牧场,虽然也在放牧,但好像有所不同?师: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同学参照图册p34页看书、看图,并填图、指图(天山景观图)师:这样的牧场放牧有何特色?师:谁能讲讲“四季放牧”的过程?(教师点击“转场”幻灯,简述过程。
)(启发学生发散性、开放性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与山为邻39页PPT

6
、
露
凝
无游ຫໍສະໝຸດ 氛,天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谢谢!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3

其次课与山为邻第1节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1.安第斯山脉的概况(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 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 000多米。
(2)垂直的自然景观①成因: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困难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改变。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②表现(见上图)海拔1 500米以下的山脚为热带,分布着热带雨林;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区为暖温带,分布着灌木、矮树、草地;海拔3 000-4 500米的山区为寒温带,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原;海拔4 5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
缘由: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2.印第安人的生产特色(或: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1)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困难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改变。
地势起伏很大,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空气越淡薄,对人类活动造成很多限制。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3.印第安人的生活特色(1)衣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供应了衣食来源。
(2)交通:多山的地形严峻影响了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筑铁路和马路困难重重。
但是,骆马却能在坎坷的山路上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穿着:羊驼毛质地温柔,纤维瘦长,保暖性强,极为宝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印第安人的发展(1)过去:勤劳才智的印第安人,不仅培育了多种农作物,而且创建了古老绚丽的文明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如今:在严酷的高寒山区,他们仍在辛勤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宝。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件大全共110个人教版七年级上-与山为邻

教师寄语:
愿元阳的梯田永远如诗如画,天山牧场上的 牛羊繁衍不息。只要人们能顺应自然规律,趋利 避害,就能使我们的小家因此而更加美丽,生活 更加舒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大地的雕塑
元阳梯田
姑娘追
叼 羊
哈萨克风俗
毡房
蘑菇房
长街宴
实践探究:
浙江境内多山地丘陵,有“七山一水二分田” 之说。“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是农民提高生活 水平的必然之路。请你们收集有关资料,谈谈浙 江山区农民应如何发展地区优势,发展经济,提 高生活水平,写成一篇调查报告(或介绍材料)。
E-mail:Guoxiping 6340028@ 地址:嘉兴市秀州中学分校
嘉兴市秀州中学分校
天山山脉
哀牢山区
海拔高
雪山
草地
(云 杉林)
针叶林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海拔低
草地 荒漠 、山谷
垂直的牧场
夏季牧场
春秋牧场 冬季牧场
四季放牧
天山山地牧场
雪山 草地 针叶林带 草地 荒漠
夏季牧场
转
场
春秋牧场
冬季牧场
垂直牧场的特点: 四季放牧
转场
议一议: 1.哈萨克人为什么这样利用山地?
哈尼人进行农业生产时 是怎样利用水资源?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与山为邻共37页文档39页PPT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与山为邻第1节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1.安第斯山脉的概况(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 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 000多米。
(2)垂直的自然景观①成因: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②表现(见上图)海拔1 500米以下的山脚为热带,分布着热带雨林;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区为暖温带,分布着灌木、矮树、草地;海拔3 000-4 500米的山区为寒温带,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原;海拔4 5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
原因: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2.印第安人的生产特色(或: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1)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地势起伏很大,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3.印第安人的生活特色(1)衣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
(2)交通:多山的地形严重影响了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筑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
但是,骆马却能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穿着: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印第安人的发展(1)过去:勤劳智慧的印第安人,不仅培育了多种农作物,而且创造了古老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如今:在严酷的高寒山区,他们仍在辛勤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说明秘鲁境内的印第安人形成山下山上不同生产生活景观的自然原因。
从中体现了什么道理?(1)原因: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平均海拔较高。
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当地印第安人根据海拔的高低,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2)道理:自然环境影响了人文环境(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关系的图示: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世界最高峰是喜马拉雅山②欧洲最高大的山是阿尔卑斯山③安第斯山脉有“南美洲脊梁”之美誉④北美洲最雄伟的山脉是阿特拉斯山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0.6℃②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③安第斯山区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④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纬度B.地势C.洋流D.气候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4—5题。
4.甲地的气候类型主要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5.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风光旖旎,滑雪胜地B.开辟梯田,种植水稻C.草原广阔,放牧羊驼D.环境优美,发展科技6.下列关于印第安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②羊驼是山区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③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有“纤维上帝”之美誉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秘鲁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纤维上帝”之称的是()A.骆马毛B.羊驼毛C.牦牛毛D.貂皮8.安第斯山区的平均海拔超过4 000米。
山体表面景观自上而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次是()①热带雨林②积雪③灌木和林地④高山草甸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④③①9.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小麦、大麦等B.山上发展畜牧业,如细毛羊、羔皮羊等C.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D.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利等10.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图案()A.骆马B.羊驼C.牦牛D.骆驼二、非选择题1.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国家:A.________B._________水域:C.___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____(2)图中南回归线穿过哪几个国家?(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A国的居民是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的。
第2节山地之国一、瑞士的自然环境阿尔卑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1.地理位置:横亘在欧洲腹地的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的瑞士,是个典型的山地之国。
瑞士人因此被称为“大山之子”。
2.地形的主要特点:瑞士地形以山地为主,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3.瑞士的优势与劣势(1)优势: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以及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成就了瑞士丰厚的旅游资源。
(2)劣势:瑞士的山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0%,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6%,矿产资源奇缺,缺乏发展工农业的自然资源。
二、瑞士的生产特色:旅游业发达1.有利的条件(原因):瑞士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
(1)自然: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
温泉资源丰富。
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休闲度假,或登山,或滑雪。
(2)人文:阿尔卑斯山区旅游的内容丰富多彩,设施先进齐备,服务细致入微,一年四季皆为旅游者的天堂。
交通发达,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冰川快车”连接阿尔卑斯山区两大著名的旅游胜地。
2.旅游项目(1)夏季登山:夏日,人们选择去湖边、山间尽情享受美好时光。
众多的山峰吸引着大批登山爱好者。
(2)冬季滑雪:冬季是瑞士山区最重要的旅游季节。
有些地方不仅是著名的滑雪胜地,而且也是知名的温泉疗养地。
(3)“冰川快车”:“冰川快车”连接阿尔卑斯山区两大著名的旅游胜地,穿行90多座隧道,跨越290多座桥梁。
乘坐火车,千年雪峰、万年冰川,尽收眼底。
3.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利与弊(1)利:旅游业为瑞士创造了财富,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人们对生态环境自然厚爱有加。
(2)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瑞士的生态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少动物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相继灭绝。
4.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1)原因:①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生态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少动物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相继灭绝。
(2)措施:①严格立法保护环境。
②修建了阿尔卑斯山区自然保护区,禁止打猎、伐木、放牧、采花,为许多濒危动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地。
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1)自然环境:①地形多样,海拔高,风景优美,景观奇特(有冰川、积雪、高山峡谷、险峰深涧)。
②夏天成为观光、避暑、登山胜地;冬天发展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温泉资源也很丰富。
(2)人文条件:①旅游设施、旅游内容丰富多彩(观光、避暑、登山和滑雪等),配套设施完备、精良,服务周到、细致入微等。
②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游客乘火车可直接到达山峰观看冰川奇景,许多地方有电缆车直达山巅,还有直升机为遇到危险的游人提供救助。
一、选择题1.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有()①英国②德国③法国④奥地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当地人被称为“大山之子”的国家是()A.法国B.德国C.意大利D.瑞士3.阿尔卑斯山区的旅游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有()①人们就业机会增多,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②带来大量外汇收入,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③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④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下面旅游项目中最有可能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开展的是( )5.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有( ) ①旅游设施精良,服务细致入微 ②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自然风光独特③交通条件便利④瑞士人素养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6.下表是某校七(1)班丁丁同学学了《与山为邻》后,在两个山区人民的生产特色和生活特色对比基础上所列。
表格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7.安第斯山区与阿尔卑斯山区都是山区,但发展的支柱产业却不同。
这体现了( )A.因地制宜的原则B.优势互补的原则C.人定胜天的观念D.可持续发展的原则8.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A.发展山区必然要破坏环境B.我国所有的山区都可以参照阿尔卑斯山区的发展模式C.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D.修筑梯田可以解决我国山区农民的增收问题二、非选择题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________洲的________山区。
(2)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________(动物)的图案,说明________业在该国具有重要地位。
(3)瑞士位于欧洲最高大的山脉____________的山区,旅游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请从自然环境、旅游设施、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瑞士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2.(嘉兴中考)欧洲的瑞士景色优美,经济发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瑞士“名片”面积:4.128 4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829万人,近10年增加约86万。
地形: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均海拔约1 350米。
资源:矿产资源匮乏,旅游资源丰富。
交通: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密度大,航空业发达。
其他:16世纪中叶出现钟表制造业,已闻名世界,目前出口额约占国际市场销售额的40%。
重视职业技能培养,不断引进优秀钟表匠。
(1)冬季是滑雪旅游热季。
说出该国主要滑雪场的分布特点....分析冬季多....,并从地形角度降雪的原因。
(提示:降雪需“气温低于0℃,有充足水汽”条件)(2)依据材料概述该国进一步发展钟表制造业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指出该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第1节垂直的生计一、选择题1.B 2.C 3.B 4.A 5.C 6.C7.B8.D9.B10.A二、非选择题1.(1)秘鲁巴西亚马孙河太平洋大西洋巴拿马运河(2)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
(3)山区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与大麦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