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情最新版
淮北市地理特点简介[方案]
![淮北市地理特点简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b07bc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b.png)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度23分——117度02分,北纬33度16分——34度14分之间。
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
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人口221万。
00一、气候特征00淮北市处于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性气候与湿润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春秋季明显短于冬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8摄氏度。
全年主导风向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年平均无霜期203天,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1%,日照时数2315.8小时。
00二、地理地形00淮北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5——40米之间,坡降为万分之十一。
地貌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5.3%,低山残丘面积仅占4.7%。
以奥陶纪和寒武纪地层形成的山丘,分两列由东北向西南延伸。
山地一般高程约200米,最高峰是濉溪县的老龙脊,海拔为362米,次高峰是市政府所在地的相山,海拔为342米,其余平原海拔高度在22.5——37.0米之间。
00淮北市河流有十多条,总长378公里,主要河流有濉河、南沱河、闸河、龙岱河、岱河、龙河、湘西河、洪碱河、巴河、王引河、新北沱河、包河、浍河、懈河、北淝河等自然和人工河流。
平均流量185——810每秒立方米,平均宽度50——6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全市因采煤塌陷土地已达15000公顷,形成永久性水面4000公顷,季节性水面5000公顷,平均水深3米,最大深度9米多。
000三、能源矿产000淮北市素有华东地区动力之乡的美誉,以原煤为动力的坑口发电是华东地区电网的主力电源之一。
全市现有火力发电企业6家,2003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170万千瓦。
随着“八大基地”建设的加速推进,淮北电厂8#机、大唐淮北发电厂、国安电力、平山电厂等重点项目的稳步实施,淮北市的火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将大幅度提高,电量更加充足。
淮北市农情简介

淮北市情简介
淮北市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总人口21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乡村人口)83.7万人。
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5亿元,年均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3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7.8:60.6:31.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6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财政收入9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9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0元。
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360.8万亩;粮食生产连续第十二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29.8万吨,比上年增收4.8万吨,增长3.8%,其中夏粮94.9万吨,增长2.5%;油料产量4778吨,增长6.1%;棉花产量844吨,下降15.8%;水果产量14.1万吨,增长14.3%,蔬菜产量51.5万吨,增长6.2%。
全年完成造林绿化31471亩,建成森林长廊81.7公里;年末林木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9.6%。
全年猪、牛、家禽分别出栏68.9万头、1.1万头和1921.7万只,分别增长1.0%、2.5%和14.5%,出栏羊41.7万只,下降4.0%;肉类总产量9.5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6.0万吨,增长10.3%;奶类产量2.4万吨,增长6.5%。
水产品产量2.9万吨,增长1.9%。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44.2万头、牛存栏1.5万头、羊存栏26.5万只、家禽存栏1086.0万只。
淮北市相山生态环境治举调查报告

淮北市相山生态环境治举调查报告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相山区是淮北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该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山丘丘陵地貌。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凸显,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调研分析,对相山区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的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生态环境现状1. 空气质量我们对相山区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发现其中PM2.5的浓度明显高于国家标准。
城市区的PM2.5日均浓度超过了75 µg/m3,远高于国家二级标准35µg/m3。
这说明相山区的空气质量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2. 水环境相山区依靠淮河为水源,但淮河的水质一直存在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我们对相山区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发现其中COD、BOD、氨氮等污染物浓度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
3. 土地环境相山区的土地面积占地广大,但也存在土壤污染问题。
我们对当地的种植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量的农产品受到了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
二、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1. 工业排放相山区是淮北市的工业重地,大量的工业企业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
这些废气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空气和水环境造成污染。
且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规定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2. 农业活动相山区是农耕区,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随着水灌溉和雨水入渗地下,影响到土壤和地下水质。
养殖业也是一大污染源,大量的畜禽粪便和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可忽视。
3. 城市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物、道路、车辆等都在不断增加,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城市建设中大量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会给土壤中的土壤微生物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
建筑工地的废弃物也极易造成土地污染。
三、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建议1.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空气、水、土等环境进行检测。
淮北概况

淮北概况稿件来源:发布时间:2010-03-25 15:45:29淮北市是安徽省的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心,市辖一县三区: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和烈山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人口220万人。
淮北,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底蕴丰厚的城市。
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相山脚下,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
蹇叔、桓谭、嵇康与刘伶等先贤圣哲,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皆生于此或长于斯;临涣古城墙、汉画像石、隋唐古运河柳孜码头遗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烈士陵园等,传递着凝重、久远的文化信息,展示着一段历史的辉煌。
淮北,是一座资源丰集而又景观美丽的城市。
这里矿产颇丰、品种繁多,其中以煤为最,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这里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这里山水相依、风光迷人,相山森林公园、老龙脊森林公园以及奇石、古树、繁花、古刹和塌陷湖泊,让人们在碧水青山新城之间领略着一份诗情画意的和谐。
淮北,是一座基础设施完善而又文明开放的城市。
京沪、陇海、符夹等铁路纵横东西南北,6条国道、省道以及京福、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离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至连云港港口280公里,是安徽省距深水港口最近的城市。
城市规划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已达80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市称号。
淮北,是一座以煤电为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纺织、酿酒、建材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是中国能源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塌陷土地复垦示范区。
随着临涣、南坪两大煤化工等一批具有牵动作用的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煤化工产业、煤矿装备制造业和淮北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淮北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9.2亿元,财政收入35.6亿元。
淮北未来发展趋势

淮北未来发展趋势
淮北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未来发展趋势将涵盖多个方面。
以下是淮北未来发展趋势的几个关键点:
一、产业升级与转型:淮北市目前以煤炭和化工为主要产业,未来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在煤炭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生产效率,推动煤炭工业向洁净高效方向发展。
在化工方面,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和新能源化工产业。
二、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淮北市将注重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
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强市区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提高市容市貌。
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环境质量。
三、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淮北市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科技产业水平。
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投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培育新兴产业。
同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经济发展水平。
四、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淮北市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同时,扶持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五、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淮北市将重视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健康水平。
改善学校教育条件,提
高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卫生方面,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引进高水平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以上是我对淮北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预测。
淮北市将按照这些趋势,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环境质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淮北市前景

淮北市前景淮北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该省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
淮北市地处淮河中游,淮北平原腹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淮北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淮北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煤炭储量丰富。
煤炭是传统的能源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满足工业、发电等各个领域的需求。
淮北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能够发展煤炭开采、煤化工、煤电等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市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
其次,淮北市交通条件优越。
淮北市位于淮河之滨,有淮河穿境而过,淮西铁路、宿淮铁路等交通干线在市境内相交,交通网络发达。
淮北还有淮合高速公路和宿石高速公路在市区交汇,可以快速连接周边城市和省会合肥。
交通优势有助于淮北市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拓展市场空间,促进资源的更好流通和经济的更好发展。
再次,淮北市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淮北市传统的煤炭、电力、化工等重点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在不断发展中。
淮北市还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等领域。
这些新兴产业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淮北市还重视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和吸引力。
最后,淮北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
淮北市政府积极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加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还重视改善民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政府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注重环境保护,提高城市整体形象。
综上所述,淮北市作为安徽省北部的重要工业城市,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优越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淮北市有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成为安徽省甚至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淮北市市情简介

淮北市市情简介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年均降水854.8毫米。
境内有相山、老龙脊山,濉、龙、岱、闸、沱、浍诸河穿境而过。
1960年建市,现辖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1个省级开发区和18个乡镇,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人口210.5万。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4000多年前,宋国在此建都。
秦统一中国时置相县。
淮北名人辈出,春秋时期政治家蹇叔。
汉代哲学家桓谭、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嵇康和刘伶、现代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等,皆于于斯或长于斯。
境内有临涣古城墙、汉画像石刻、隋唐古运河柳孜码头等遗址。
淮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境内溪县临涣文昌宫指挥过著名的淮海战役。
淮北地阜物华,能源为最。
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煤、铁、铜、银、钴、粘土等13种,其中以煤为最,2000米以上远景储量为350亿吨,累计探明储量达80亿吨。
耕地面积13.5万公顷,水面1.1万公顷,果园2500公顷,是国家重要的粮棉、畜禽、果蔬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家,形成煤炭、电力、纺织、酿酒、建材、冶金、化工、电子、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
电力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年产原煤3500万吨,是华东重要的能源基地。
淮北交通便利,设施完备。
符夹、青阜铁路和京福、连霍高速穿境而过,津宁、郑徐等通讯光缆交汇于此。
城市实现水、电、气供应一体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6﹪。
淮北城市文明,科教发达。
连续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卫化城市”称号。
素有尊师重教传统,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64所,在校学生47万人,科研院所38个,科技人员3万多人。
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全省领先,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
淮北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跨越。
淮北市情简介

淮北市情简介淮北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4000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相山脚下,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
春秋时期政治家蹇叔、汉代哲学家桓谭、三国时期“竹林七贤”嵇康和刘伶、现代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等,皆生于斯或长于此。
境内有临涣古城墙、汉画石像、隋唐大运河柳孜码头遗址等历史遗迹遗存,灿烂的隋唐文化在这里留下了丰厚底蕴。
50年前,新的淮北市缘煤而生、伴矿而建,几十年的煤炭开采加工奠定了城市厚重的工业基础。
如今,随着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老工业城市正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市称号,连续三次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今年有望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按照“皖北江南、文明淮北”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定位,全面加强城市建设,一个崭新的山水、生态、文明新淮北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淮北是一座区位独特而又交通便捷的城市。
淮北南襟江淮,北望黄河,居苏豫皖三省之要冲,卧淮海经济区之腹心。
现辖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拥有2个省级开发区和4个省级开发区筹建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总人口220万。
京沪、陇海、符夹铁路,京台、连霍高速公路及多条国道省道穿境而过,泗许高速正在建设,济祁高速即将动工。
距徐州观音机场仅50公里,至连云港港口仅200多公里,是安徽省距深水港口最近的城市。
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淮北已融入到北京2个半小时、到上海2个小时的便捷交通圈。
淮北是一座资源丰富而又产业特色鲜明的城市。
淮北地下富含煤、铁、铜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以煤为最,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年产原煤4300多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近200万千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动力之乡。
地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全市耕地面积13.6万公顷,水面1.1万公顷,是国家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市情
淮北市因煤建市,位于安徽省北部,1960年设濉溪市,1971年改为淮北市,辖三区(杜集、相山、烈山)、一县(濉溪),地处东经116°24′~117°03′、北纬33°16′~34°10′。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北接萧县,“飞地”段园镇与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接壤;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市,是安徽省的北大门。
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108公里,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濉溪县1987.5平方公里,市辖区753.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15.5万人。
历史人文荟萃。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曾记载过相土开城的伟业,孕育了颛孙子张、蹇叔、桓谭、嵇康等古圣先贤,建市之初,古相城内俯拾皆是的秦砖汉瓦和汉画像石,展现着这座城市的楚风汉韵;《广陵》绝唱、《梅花三弄》,从古老的相山濉水流出,成为国乐之千古精华;国内独一无二的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陈列着精彩纷呈的唐宋瓷器;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雕塑大师刘开渠的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相山南麓。
解放战争时期,淮北曾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临涣总前委、双堆集烈士陵园等7家全国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淮北市“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
淮北大鼓、临涣棒棒茶等别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相互交融。
剪纸、中国结被选作国礼走向世界;载誉“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口子窖”酒声名远扬。
创作拍摄的系列电视剧和电影,形成了独特的“淮北影视文化现象”;影视基地“运河
古镇”和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公园的建设,将使“淮北影视文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产业基础良好。
50多年来,淮北已发展成为一座产业基础良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工业新城,工业化率超过62%,城镇化率高达59.8%。
“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500、600、700三个百亿元台阶,到2015年达到765亿元,年均增长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6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财政收入9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9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0元。
工业增加值总量位居安徽省第一方阵,形成了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六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铝基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连续多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行列,大唐(淮北)发电厂、淮北国安电力有限公司等进入全国行业百强行列。
雷鸣科化、恒源煤电、华孚色纺和口子酒业等上市公司成为重要的行业领军企业。
淮北凤凰山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在《经济学人》杂志发布的中国新兴城市排名中,我市位居第七位。
各种资源富饶。
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银等16种富矿,其中以煤为最,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保有储量46亿吨,是全国13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年产原煤5300多万吨。
拥有中国大唐、国安电力、上海申能、上海电气等大型发电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14家,电力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可为用电大户提供自备电和直供电,大大降低大型
工业企业的运行成本。
淮北所在的中原地区人口密集,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和消费市场,78万农村劳动力和20多万熟练的产业工人,为企业用工储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丰富的农作物也是发展食品产业和生物科技的良好资源。
作为全国工矿废弃地综合利用试点市,淮北具有较大的土地资源优势。
淮北经济开发区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产城一体化新区,完成了“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储备了足够的空间。
区位交通便利。
淮北市卧淮海经济区之腹地,为中原经济区之成员,紧邻长三角,区位优越,是沿海资本进入内地的黄金地区。
符夹、青阜铁路贯通境内,连接陇海、京沪、京九等大动脉,连霍、京台、泗许、济祁高速纵横交汇、环城四方。
京沪高铁与陇海铁路穿境而过,青龙山编组站是皖北铁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的无水港口。
淮北高铁线正加紧建设,从淮北站出发,3小时可达北京、西安、上海、杭州,1.5小时通达合肥、南京、济南、郑州。
周边有南京、合肥、郑州、徐州四个航空港,距连云港港口260公里,是安徽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淮水北调工程和浍河航道、港口建设加快推进,1000吨级货运船可直接通江达海。
山水生态宜人。
全市拥有国家4A级风景区相山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南湖公园、龙脊山森林公园、隋唐运河遗址、南山长寿村、榴园村四季榴园等著名特色景区吸引着四方游客流连忘返,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62%,位居2015年全国“氧吧”城市排名第20位。
淮北市因矿区塌陷形成永久性水面4000余公顷,形成的湿地公园与十多条大
小河流互连相通,形成了“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山水生态城市框架。
相继被评为“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最佳投资环境城市”。
社会文明和谐。
20载持之以恒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16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居全国地级城市第二、百万人口比重全国第一,群众安全感指数、幸福感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
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称号,也是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和第二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现有3所普通高校、10所各类职业学校以及皖北领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园区,每年可为企业提供各类所需人才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