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秋天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PPT课件

问:那么是谁在问“牛背上的笛声何处了”? 答:是牧羊女。牧羊女在想念着放牛郎。 那如梦般的秋景,引发牧羊女渴盼着也收 获一份如痴如醉的爱情。所以说“秋天梦 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句像一个特定镜 头,放大地描写牧羊女的眼睛。此时牧羊 女怀念牛背上的笛声,其实是怀念心中的 恋人。这是一种初恋的感觉,像做梦一样, 从她清澈的眼神中表现出来。诗人准确无 误地抓住对眼神的细节描写,用一个“梦 寐”来表达,非常典雅而有趣。(红色练 二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张同平
欣赏下面组图,说说图片展示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秋 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现代诗人何 其芳的笔下的现代诗歌《秋 天》,去听听诗人的深情絮语。 去感受“秋”的诗韵。
学习目标 1. 有节奏地朗读全诗,在把握感 情基调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重 点,涉及练习三) 2. 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赏析诗歌 中所描绘的秋景图。(重点,涉及 练习一) 3.品味“陌生化”诗歌语言,体会 诗歌的意境。(难点,涉及练习二)
8. 蟋蟀xī shuà:蟋蟀科的跳跃昆虫的通 称,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发出唧唧 声而著称。触角较身躯为长 9.寥廓liáokuò:高远空旷。 10.清冽qīngliâ:水清。 11.梦寐mângmâi:睡梦。梦中。 12.归泊guī bó:回归的小船。 13.枯涸kūhã∶干涸,没有水了。 14.鳊biān鱼:淡水鱼的一种,身体侧扁, 头小而尖,鳞较细。 15.乌桕jiù :也叫桕树。
细品秋景诗情画意
品读第一 节诗,说 说这节诗 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 秋景图?
第一幅是“农家丰收图” 析:“饱食过稻香”“肥硕的瓜果”等词 语写出了农家的丰收之景,农民的丰收之 乐。其中“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这句 中“饱食”用得怎样好? 写出农家的劳动状态,由繁忙转向闲 适。其中“饱食”拟人修辞用得好,仿佛 镰刀有生命能吃食,与“稻香”结合起来, 含有农家曾用镰刀紧张繁忙地劳作且喜获 丰收的意思。 练二1,练二涉及“陌生化”概 念,后面品读语言会详细介绍

14 秋天学案及练习题

14 秋天学案及练习题

14 秋天学习目标1.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一、预习交流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栖.息()寥.阔()丁丁.()枯涸.()清洌.()梦寐.()二、研讨交流1.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2.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各拟一个小标题。

3.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品味下列语句。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三、巩固拓展(一)阅读下面这节诗,完成以下问题。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1.给诗中加点字注音。

青鳊.鱼()乌桕.叶()满载.()归泊.()2.这节诗描绘了哪些秋天特有的景物?3.诗中“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此句有两层含义:一是,一是江岸上乌桕树树影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

这里,用倒装句体现渔人的心情。

4.品味下面语句。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我常爱作秋天的思索。

我想,秋天是 A 的,秋水长天,明月清风,它让人们舒怀畅神,心旷神怡。

秋天是 B 的,人们付出多少汗水和智慧,它就给人们多少收获。

秋天是 C 的,它充盈的笑声让人们久久萦怀。

秋天是 D 的,它把一切枯枝败叶,虚浮矫饰清理得干干净净。

秋天更是 E 的,它让人们从一次的收获想到永久的收获,从而不懈地在秋光秋色中忙碌着耕耘春天,播种未来!秋天,给予我太多的思索。

5.“严峻,丰盛,勤勉,忠实,明净”这五个词是从文中空白处A、B、C、D、E抽取出来的,你能否根据语段内容,将它们一一归位?A B C D E6.同为写秋,本语段与课文《秋天》所蕴含的情感却不同,课文《秋天》是;本语段是。

7.本语段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大致相同,这种写法叫做,其作用是8.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净,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获,就如作者一样,你见到的又是什么?对于秋天,你是否有更多自己的思索呢?请谈一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秋天》(55张)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秋天》(55张)PPT课件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 网,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 孔?
收影起子/。青朗鳊读鱼要求似:的1/、乌正桕确叶划的分节秋奏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和重音。
3、揣摩文章的感情。
1、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的诗 ?
2、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分析并 给他们取个名字?
抒发了作者对秋
2.霜晨归渔图(渔船上的秋)
天的 (喜爱赞美)
之情
3.少女思恋图(少女眼中的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结: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 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 收笔下。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农闲的 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 闲、惬意,少了些热闹喜庆,少了 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这是明媚、快乐的秋天,是清幽淡 雅而乐在其中的秋天,是栖息在农 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 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 满诗意的秋天。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梦寐”:是睡梦的意思。说明牧羊 女陶醉于秋天的美丽,还在想念吹笛 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表现 了秋天如诗如烟、如痴如梦的意境。
少女思恋图
什么画面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 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三幅图
1.农家丰收图(农家里的秋)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文中有表现秋天特征的景物么?
文中有反映乡村特色的词句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4课《秋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4课《秋天》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 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秋忙后 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 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巨苦 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 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 其中的秋天 。
为什么相同的秋天会有 这些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不同作者和相同作者不 同心境,不同角度都会有不 同感受。
练习:
找出文中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找出文中具有乡村特色的词句 撒网
丁 丁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寻思图
诗歌抒发了怎样 的感情?
对秋天的爱好赞 美之情。
农家丰收图
震落了/ 清晨满披着的 / 露珠 伐木声/ 丁丁地 /飘出深谷 放下/ 饱食过稻香的 / 镰刀 用背篓来装 /竹篱间肥硕的 /瓜果 秋天/ 栖息 /在农家里
一、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 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 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知人们曙光就 在前头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 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1、紧扣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2、调动各种感官来描写。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
正是这些有代表性的事物体 现出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 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
思 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
归 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

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 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
归家的团圆 时刻,游子仍是“断

肠人在天涯”。
为什么诗人选取这些景 物,把它们写入诗歌?
这些都是秋天代表性的景物,准 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感受和心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秋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秋天

14《秋天》教材简析《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文的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设计理念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口头表达和写作相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在深入感受的基础上,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目标: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揣摩诗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1、诵读诗文,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3、xx共同准备秋天的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过后,城市开始换上了它秋天的行装,金黄成了它的主色调。

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叠翠流金,爱它的落叶缤纷,爱它的菊香满园,也爱它的天高气爽……但是相信你们所体味到的秋天只是城市中的秋天,乡村中独有的秋天是另一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乡村的秋之风采。

听读课文1、师配乐诵读诗歌。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初步感受诗中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相信大家都会被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深深打动。

那么诗中描绘了哪些美景呢?3、你们所描绘的景色又分别组成了三组画卷,谁能给三节诗起出漂亮而整齐的名字?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14秋天

14秋天

第14课《秋天》导学案学校:岢岚三中科目:七年级语文(上)主备人:袁静授课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学习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导入:“悲哉,秋之为气也。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忧愁的,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2、出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导学(学前预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1、作者简介简介作者:(投影出示)何其芳(1912——1977),现代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丁丁(zhēngzhēng )肥硕(shuò)栖息(qī)归泊(bó)寥阔(liáo )枯涸(hé)清冽(liè)梦(mèi )3、《问题解决导学方案》“基础巩固”1题和“初读课文”1题4、朗读课文。

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三、问题探究(共同学习,合作提高)要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产生见解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研究探讨问题,快速高效完成下列内容。

小组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问题解决导学方案》初读课文(2、3)。

小组活动二:细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互动研讨”1、2、4题。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这些场景,然后再小组内展示。

)2、《问题解决导学方案》“感受鉴赏”1、2题。

(小组内讨论,小组内展示,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补充,老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问题解决导学方案》“应用拓展”第1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秋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秋天

答:“栖息”——拟人,概括秋天在农人家的 状况,写出轻松、娴静的氛围。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答:“游戏”——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 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 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2.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 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诗 略)
答: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
何其芳
二、写作背景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 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此时的他正在北大上 学。在首诗中作者将视野投向 了乡野,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 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甜、 清柔的氛围。
第三讲
重点难点字音字形
字音字形一
zhēng 丁丁
lián 镰刀 qī 栖息
péng 芦蓬
bēi lǒu 背篓 sǎ 撒下
第四讲 解读课文
看视频, 初步了解课文!
齐读课文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 zhēngzhēng )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bēilǒu)来装/竹篱间肥硕(shuò)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sā)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biān)鱼似的/乌桕(jiù)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bó)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hé)见石/更清洌(liè)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mèi)/在牧羊女的/眼里。
一、欣赏秋天的图片
二、提问与回答
1、找出这首诗歌各节的中心句。
答:第一节: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第二节: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第三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第14课 秋天

第14课  秋天

研读探讨
诗贵在有“意境”之美,请简述本诗创设的意境氛 围。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轻柔的特点。 写繁忙之后的农闲景象 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清静的氛围 清远的氛围 清甜的氛围 和 谐 统 一
写少男少女朦胧而 纯真的感情 写清丽意象
轻柔的氛围
研读探讨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 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 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闲静 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 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 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 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梦寐”是睡梦、梦想的 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 文学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著有诗 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 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著名诗作 有《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 们歌唱》等。
字词注音 丁丁( 肥硕( 青鳊鱼( ) zhēng ) shuò ) biān 镰刀( 栖息( 乌桕( ) ) )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 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 山谷;田野里散发出稻香的气息,金黄 的麦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 鞭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 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 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 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 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 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 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 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 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 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 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秋天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习题精选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1.这节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_______角度,写出了幽谷_______的特点。

“稻香”从_______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3.如果把“栖息”字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它由哪两个场景组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听觉幽深、宁静嗅觉
2.拟人
3.不好。

“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歌中概括农家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形象化、具体化,创造出闲静的氛围。

4.农家丰收图包含“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