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三峡》导学案 (附答案)2022年部编版语文

《三峡》导学案 (附答案)2022年部编版语文

9 三峡导学案一.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48分〕1、略无阙.处〔〕2、亭午..夜分〔〕3、不见曦.月〔〕4、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 6、乘奔.御风〔〕7、素湍..多生怪柏〔〕..绿潭〔〕 8、绝巘9、清荣峻茂..〔〕....〔〕 10、晴初霜旦11、属引..凄异〔〕 12、不以疾.也〔〕二.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分〕《三峡》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_____。

三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内容理解。

〔25分〕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导学案(含答案)

《三峡》导学案(含答案)
详细描述
在课堂讨论和提问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不足和错误,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同时,教师应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在点评和总结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5
CHAPTER
拓展延伸: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重点词汇掌握情况
文章理解程度
写作技巧运用
学生对《三峡》的整体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来丰富自己的表达。
03
02
0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课堂参与度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是否能够按时提交、作业质量如何。
长江三峡是中国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峡地区孕育了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三峡文化,对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古代建筑、石刻、墓葬等,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人类活动的印记。
三峡工程对库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
从文学角度看,长江三峡是诗人、作家笔下的重要题材,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激发了无数文艺创作灵感。
06
CHAPTER
练习与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三峡》一课的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作业需按时完成,书写工整,家长签字。鼓励学生在完成习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发电、防洪、航运等多重功能。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修订稿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修订稿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三峡》导学案预习解决问题:一、给加点字注音:阙()湍()涧()曦()巘()啸()溯()漱()嶂()襄()奔()属()二、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

②《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毫无)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太阳月亮)⑶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急流)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⑺每至晴初霜旦(旦:早晨)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消失)四、【古今异义】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假如今义:名,自己;介,从。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五、【一词多义】写出下列字在句中意思。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副词,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六、【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作名,飞奔的马)②回清倒影(清:形作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作动,下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作状;响:回声,名词)七、【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3.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导学案答案

三峡导学案答案

三峡导学案答案【篇一:《三峡》导学案及答案】习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注音。

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属()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巘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3.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4.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检测案一、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13.《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4.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15.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下列加点词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三峡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三峡

8 三峡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泝.阻绝()绝霶.()飞漱.其间()2.读准多音字(1)朝.发白帝: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__(2)属.引凄异: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__3.找出通假字(1)略无阙处“____”通“____”,______。

(2)沿泝阻绝“____”同“____”,______。

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绝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飞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属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虽乘奔.御风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清.倒影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谷..传响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区分(1)或.王命急宣古义:______________。

《三峡》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三峡》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三峡》导学案预习解决问题:一、给加点字注音:阙()湍()涧()曦()巘()啸()溯()漱()嶂()襄()奔()属()二、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

②《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毫无)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太阳月亮)⑶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急流)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⑺每至晴初霜旦(旦:早晨)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消失)四、【古今异义】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假如今义:名,自己;介,从。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五、【一词多义】写出下列字在句中意思。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副词,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六、【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作名,飞奔的马)②回清倒影(清:形作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作动,下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作状;响:回声,名词)七、【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导学案答案 三峡导学案

导学案答案 三峡导学案

导学案答案三峡导学案《三峡》导学案(第一课时)执笔:向平审稿:曾维丹纳溪中学初二语文备课组编号:姓名:班级:组别组号:【学习目标】:1、背诵书上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背诵注释。

2、背诵课文,并疏通翻译。

3、热情投入朗读,体味三峡壮丽的风光。

【知识链接】见书上注释【使用说明】本学案课前预习完成,同学们需结合注释,书上注音,朗读课文至少两遍,阅读注释一遍,然后考试做题。

1、给划线字注音:阙处()急湍()曦月()涧肃()飞漱()重岩叠嶂()高猿长啸()沿溯()绝巘()乘奔御风()隐天蔽日()襄陵()瀑布()素湍绿潭()属引凄异()沾裳()峻茂()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之间。

作者是,字,(朝代)地理学家。

《水经注》是一部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②《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的语句是。

③故渔者歌曰:“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⑶沿溯阻绝(沿:溯:)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奔:)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⑺每至晴初霜旦()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略无阙处通,意思是(2)哀转久绝通,意思是 5、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合作探究】:1、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

(友情提示:组内学生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小组交流加深理解)翻译三字原则:“信”: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达”:通顺、晓畅;“雅”:当直译不行时结合意译。

翻译九字原则:1.留v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照录不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

v主谓宾都可以省略v关联词也有省略3.删:有些语气词可删去4.换5.调:调节语序 6.选 7.译 8.固:固定用法记住一些 9.意:意会 3、翻译下列句子:(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三峡》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三峡》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三峡》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言字、词、句,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品析课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3.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品析课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知识链接:郦道元,字善长。

郦道元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

【课前预习】【探究学习】任务一、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任务二、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任务三、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任务四、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A层【归纳提升】1.归纳本文的主题。

2.总结本文的写法。

A层【巩固练习】(中考链接2015年吉林省中考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虽乘奔.御风(2)属引.凄异12.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三峡》导学案
预习解决问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巘()啸()
溯()漱()嶂()襄()奔()属()
二、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

②《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毫无)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太阳月亮)⑶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急流)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⑺每至晴初霜旦(旦:早晨)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消失)
四、【古今异义】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假如今义:名,自己;介,从。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五、【一词多义】写出下列字在句中意思。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
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副词,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六、【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作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作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作动,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作状;响:回声,名词)
七、【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

(友情提示: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小组交流加深理解)
(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峡》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水、猿啸
(5)本文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你能简要地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吗
先总写三峡地貌,然后写三峡四季不同特点。

(6)本文最后引用渔者的话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达标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2.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空缺。

2.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B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澡、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波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C清/荣/峻/茂。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三峡》中描绘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三峡》中,郦道元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语句比喻夏水的迅疾,引用渔者之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秋猿的悲凉之声。

6.描写三峡两岸山峰相连遮天蔽日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2)长:常有高猿长啸((时间)长)巴东三峡巫峡长((距离)长)
(3)至:至于夏水襄陵(到,介词)每至晴初霜旦(动词,到)(4)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形容词,快)寡人无疾(名词,疾病)
拓展阅读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诗,思考:
a《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散文。

b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c文章第四段与诗的“两岸猿声啼不住”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d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