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疱疹型咽峡炎和麻疹

合集下载

2021年儿童高发的8种皮疹护理要点(全文)

2021年儿童高发的8种皮疹护理要点(全文)

2021年儿童高发的8种皮疹护理要点(全文)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当然,病毒也蠢蠢欲动,正是宝宝皮疹的高发时期。

宝宝身上的小红包到底是什么?是水痘、麻疹?还是湿疹、过敏?可能性不止这些!那如何区别呢?万一中招了,又该如何护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跟爸爸妈妈们介绍一下儿童春季常见的皮疹识别和护理要点。

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儿童皮疹的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除了皮肤本身的疾病外,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

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

其临床特点是以突发高热起病,热度可高达39.5℃以上,一般发热持续3~4天,之后体温便突然降至正常。

退热时或退热后数小时至1~2天全身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即所谓的“热退疹出”。

皮疹多不规则,为小型玫瑰斑点,也可融合一片,压之消退。

先见于颈部及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较多。

出疹时没有不适症状,皮疹在1~2天内消退,不留色素斑。

2、麻疹俗称“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

典型麻疹有接触史,表现为急性发热,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眼结膜充血、畏光等。

有以上症状后的第2~3天,可见口腔内的麻疹黏膜斑(于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见直径约1mm灰白色小点,周围绕有红晕);出疹于发热后3~4天,先出于耳后、发际,逐渐到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

皮疹为大小不等的斑丘疹,高出皮面,按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由淡红色逐渐成为融合成片的暗红色皮疹。

出疹时为发热的最高峰,相对幼儿急疹来说,此时患儿精神不佳,是不舒服的。

疹齐后体温逐渐下降,退疹后短期内在皮肤上可留有棕色斑痕,并有麦麸状细微脱屑。

3、猩红热民间称“烂喉痧”,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糜烂、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特征。

不同疹子辨别宝宝疾病

不同疹子辨别宝宝疾病

不同疹子,不同疾病先出现在颈侧部和耳后-麻疹症状:通常会发高烧,并伴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发热第2--3天在口腔黏膜可发现斑点,1--2天后出现疹子。

先从头、脸部位开始,几天之内蔓延至全身。

烧退疹出,有些患儿可能会并发肺炎、中耳炎、脑炎等。

疹子特征:全身性红色丘疹,有些部位会融合为大块斑疹。

退烧后,皮肤会出现微细的粉糠状皮屑,并留下暗沉斑痕,过一阵才会消失。

出现在全身-风疹症状:6个月至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

被传染后,初期有轻微的全身不适、咽痛、流鼻涕、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体温不太高;发热当天或第二天身上就出现疹子。

疹子特征:皮疹从面、颈部开始,很快布满全身,四肢较少。

第二天逐渐消退,第三天基本退完。

皮疹为淡红色丘疹,并伴有耳后或枕后的淋巴结肿大。

疹子很隐秘-玫瑰疹症状:宝宝会发高烧3--4天,温度可达39--40摄氏度,没有明显的感冒征兆。

有些宝宝略有烦躁不安的现象,少数婴儿有腹泻症状,通常几天之后高烧就会退去。

烧退后,从身体躯干慢慢向脸部、四肢发出全身性的小疹子,大概过3天,疹子就会完全消退。

疹子特征:全身性的细小红色或粉红色疹子,通常不会痒,疹子很快就会退去,也不会留下痕迹。

皮肤红得像是日晒过度-猩红热症状:表现为在胸廓、胳膊肘、膝盖、腹股沟的折缝、耳朵后、脸上出现很多红点点。

并会继续扩散,孩子变得全身通红,像是日晒过度。

猩红热传染性很强。

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疹子特征:是由一种链球菌引起,会造成咽、扁桃腺炎,并伴随40℃的高烧,呕吐、肚子疼。

1周后,红疹子变成斑块,慢慢消退。

四肢端蜕皮,并感到瘙痒。

患者的舌头变得很红,像“杨梅样”,也叫“杨梅舌”,这也是猩红热的特征之一。

伴随极度疲劳-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在几个小时内,零散的或成片的小扁平皮疹布满孩子的脸部或身上,并伴随咽颊炎、发热和极度的疲劳,这通常是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

这种病更经常被称作“接吻病”,因为它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染的,是由E-B病毒引起的良性疾病。

幼儿疱疹性咽峡炎

幼儿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常于夏秋季节流行,多半发生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

病原体是柯萨奇A型病毒,可包括柯萨奇A2、A3、A5、A6、A8及A10,可能经饮食或呼吸道而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或由蝇类传播给人。

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以1~7岁多发。

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

热程大都2~4天。

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

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

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

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

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

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

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的区别

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的区别

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的区别水痘病因:由人类疱疹病毒Ⅲ型引起。

症状特点:◆发热第一天即可在孩子的皮肤上发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点状疹子)或丘疹(不高出皮肤表面),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以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不留疤痕。

各种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特点之一。

◆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少,而在头发间可见水疱疹,这是水痘皮疹的另一特点,据此可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

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可有脑炎、心肌炎、面瘫等多种并发症。

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儿感染水痘时可呈重症,常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暴发性紫癜,危及生命。

风疹病因:由风疹病毒引起。

症状特点:在发热第一天出现皮疹,呈红色斑丘疹,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压之退色,由面部至躯干至四肢,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可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严重者会并发风疹脑炎,预后凶险。

猩红热病因: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二天出疹,疹子呈红色针尖状,遍及全身皮肤,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压之退色,可见明显指压印。

在皮肤褶皱纹处皮疹特别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为“帕氏线”),在口唇周围却有一层苍白圈。

皮疹持续3~5天退疹,一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特别警示:高热,中毒症状重,可并发咽喉炎,扁桃体炎,舌苔上有一粒粒小隆起,医学上称为杨梅舌。

1%~2%患儿在1~3周后可发生急性肾炎,0%~3%可发生风湿热。

麻疹病因: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四天出疹,皮疹先呈玫瑰色斑丘疹,继而加深呈暗红色,可融合成片,压之退色,疹与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无痒感。

皮疹自头面部至颈至躯干至四肢,同一部位皮疹持续2~3天,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这是麻疹的特征之一。

特别警示:患儿出疹时体温增高,全身症状加重,常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可使结核病恶化,造成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症,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巧辨儿童春季出疹性疾病

巧辨儿童春季出疹性疾病

巧辨儿童春季出疹性疾病作者:宋丽华来源:《家庭医学》2018年第05期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2岁的佳佳好像得了感冒,突然发高烧,看医生吃过药之后,昨天才退烧,但是身上却一下子长了好多疹子。

接诊医生指出,从症状判断,孩子患的可能是幼儿急疹,其典型表现就是烧退疹出。

春天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天气转暖,各种细菌和病毒结束了蛰伏期,各类传染病也开始高发,尤其是一些好发于儿童的以皮肤发疹为主要表现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其病变经过大致相同,应根据各自的发病特点及特征性皮肤症状予以鉴别。

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基本上都是在烧退后出疹子。

以6~12个月的幼儿多发。

刚开始就是突发高烧,体温在39~40摄氏度,发热3~5天后逐渐退烧,然后全身出现粉玫瑰色的小斑点或斑丘疹。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如外擦炉甘石洗剂,起到止痒和收敛作用,或口服抗病毒口服液。

此病的预后很好,基本上一天就能出完疹子,也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高烧出现惊厥,则应及时降温。

除此之外,不需要特殊处理。

2.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同时出现疹子,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面部及四肢。

疹子一开始为红色斑点,然后成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大小不等,伴瘙痒。

这时传染性最强,最后结痂脱落。

自起病到痂皮脱落,一般1~2周。

水痘多为白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是加强护理,期间要做好隔离措施。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感染。

做好孩子衣物、毛巾、被褥、玩具等用品的消毒。

另外,水痘患儿应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病毒扩散。

给健康儿童接种减毒活水痘疫苗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3.风疹:出疹前可表现为低热、头疼、倦怠、咽痛等感冒症状,时间短,程度轻,发疹后即消失。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在面部、颈部出现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之后迅速扩展至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心、足底大都无疹。

皮疹一般持续3天消退,消退后不留瘢痕。

小儿急疹和麻疹的区别

小儿急疹和麻疹的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小儿急疹和麻疹的区别导语:急疹和麻疹很多时候会表现出一些相似的症状,所以平时在生活当中有一些人容易将这些,问题混淆在一起,这样就不能够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急疹和麻疹很多时候会表现出一些相似的症状,所以平时在生活当中有一些人容易将这些,问题混淆在一起,这样就不能够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小孩子而言,县级这里接麻疹的时候要学会区分,做到对症治疗用药,这样我们才能够尽可能降低伤害。

1.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多见于周岁以内的婴儿,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

以冬春季为多。

一般感染1次,感染2次少见。

潜伏期是8~14天。

2. 临床表现:3. 发热,可以高热达39~41℃,一般持续3~5天,个别的孩子可能高热惊厥。

4. 热退疹出是本病的特点。

皮疹多为不规则的斑点状或斑丘疹。

用手按压皮疹可以退色。

全身均可以见。

一般1~2天消退,不留痕迹。

5. 同时有的孩子还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症状。

颈部的淋巴结可能肿大。

尤其是耳后或枕后淋巴结增大更为明显。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血球正常或偏低,分类中淋巴细胞增高。

6. 治疗:多喝水,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

如果孩子高热可以用退热药,如果有的孩子出现烦躁或者惊厥可以用镇静药。

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病原体为麻疹病毒。

患过麻疹的孩子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麻疹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或者通过第三者作为媒介进行传染。

一年四季。

小儿麻疹和急疹的区别

小儿麻疹和急疹的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小儿麻疹和急疹的区别
导语:小孩子身体的抵抗力肯定是不能够和大人相比较的,所以很多时候,稍不注意的话,他们就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和伤害,要是不能够注重科学有
小孩子身体的抵抗力肯定是不能够和大人相比较的,所以很多时候,稍不注意的话,他们就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和伤害,要是不能够注重科学有效的治疗,甚至还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所以在家长在照顾孩子时要更加的注意,而且要学会区分一下,小孩子麻疹以及急疹的问题。

幼儿急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就开始发烧,起病很“凶猛”,发烧可达39-40℃。

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
2-3天后,皮疹会自行消退。

据介绍,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

而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出疹性传染病,麻疹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无免疫力的人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儿童成人均可发病。

病人在出疹的同时,多伴有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等表现。

意见建议:此外,急疹是退烧了后出疹子,而麻疹是发烧中出疹子且发烧还继续并有可能加剧。

另外,麻疹患者多伴有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等症状。

患急疹的孩子还是比较活泼的,而麻疹儿则通常感到比较痛苦。

因为小孩子很容易长麻疹以及急疹,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两者,是不同的一种皮肤疾病问题,如果想要对症治疗和解决,肯定需要注重了解它们的区别所在做到对症用药,这样才能够尽快的帮助孩子,治疗这种疾病降低伤害。

儿童出疹性疾病的识别技巧

儿童出疹性疾病的识别技巧

儿童出疹性疾病的识别技巧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9年第04期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莉莉出生才六个月的女儿好像是得了感冒,突然发高烧?看医生吃过药之后,昨天才退烧,但是身上却一下子长了好多疹子。

急忙再到医院,接诊的医生说,从症状上可判断孩子患的是幼儿急疹,其典型表現就是烧退疹出。

幼儿急疹基本上都是在高烧之后出疹子。

一般来说,6~12个月的幼儿多发。

刚开始就是感染病毒,突发高烧,体温在39~40摄氏度,发热3~5天后逐渐退烧,然后全身出现粉玫瑰色的小斑点或斑丘疹。

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比如外撩炉甘石洗剂,能起到止痒和收敛作用,或口服抗病毒口服液。

此病的预后很好,基本上一天就能出完疹子,也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高烧时出现惊厥,则应该及时降温。

除此之外,不需要特殊治疗。

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但儿科专家提醒,春天是个多“事”的季节。

天气转暖,各种细菌和病毒结束了蛰伏期,各类传染病也开始高发,尤其是一些好发于儿童的以皮肤出疹为主要表现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其病变经过大致相同,应根据各自的发病特点,以及特征性皮肤症状予以鉴别。

1.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同时出现疹子,先见于躯干、头部、延及面部及四肢。

疹子一开始为红色斑点,后又发展为丘疹,而后发展为水泡,大小不等,伴瘙痒。

这时传染性最强,最后结痂脱落。

自起病到痂皮脱落,一般1~2周。

水痘多为白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是加强护理,期间要做好隔离措施。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感染。

做好孩子衣物、毛巾、被褥、玩具等用品的消毒。

另外,水痘患儿应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病毒扩散。

给健康儿童接种减毒活水痘疫苗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2.风疹:出疹前可表现为低热、头疼、倦怠、咽痛等感冒症状,时间短,程度轻,发疹后即消失。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在面颈部出现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之后迅速扩展至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心足底大都无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有手足口病,幼儿急疹,疱疹型咽峡炎和麻疹患儿
手足口病,幼儿急疹,疱疹型咽峡炎和麻疹,在中医看来,都属于疹病(温病),为虚症。

下面是中医大师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给出的治疗方法请您首先给孩子喝葡萄干水,有预防作用。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

正常出疹时,每天煎3g葡萄干,饮汤吃葡萄干,可保平安。

如孩子体质偏寒湿,大便稀,每天3克葡萄干,加水煮开,小火5分钟。

放温后,空腹喝水吃葡萄干。

如孩子咳嗽,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此方疹病初起,以至痊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

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

如孩子体质偏热,易便秘,或者开始咳嗽。

每天一剂黄豆菜心水。

50粒黄豆,泡一小时,煮40分钟,加一个白菜心,再煮5到10分钟。

节约白菜的方法,大白菜除去外面的绿叶子,里面白色的都能用。

每次用50克到100克白菜。

如果发烧,用四豆饮煎服。

四豆饮组方: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饭豆(也叫白芸豆)各15粒。

按此比例多用也可。

四种豆子都是生用,多放水煮到稀烂,取浓汤温服。

随煎随服,不可放凉或隔夜。

尿量多、出汗的儿童,不用加白饭豆。

四豆加水先泡一小时,煮30到40分钟就可以了。

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

饭豆除湿补土,脉充足者不宜也。

淡豆豉四豆饮,黄豆20粒,黑豆、绿豆、淡豆豉各15粒。

(体内有湿气,小便不利时用白饭豆。

体内有食积,大便不通时用淡豆豉。

)如果孩子口内有水泡,有溃疡,嘴疼,没有胃口,用50粒黄豆煮水,煮软后用勺子压碎,再煮30分钟后,用大火收成浓汤,给孩子喝。

不要服发散药,寒凉药和补药。

不要吃寒性的水果。

不要吃发物。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列出的有,牛奶,鸡蛋,鱼肝油,白木耳,燕窝,鱼翅,虾米,鲤鱼,咸鱼,鸡,牛肉,羊肉,鸽,红糖,甜酒与一切酒,胡椒,花椒,韭菜,生姜,蒜,核桃,茶,烟。

只要不发生内伤吐泻恶证,不必食药,静养七日,自然痊愈。

因过量使用消炎药物和抗生素,输液等,造成大便稀或腹泄,小便不畅,小便短少,体温低等,需用巴戟天黄豆饮补救,两克巴戟天加50粒黄豆,水开后烧40分钟左右,温服。

三豆饮做法
做三豆饮,可以无需浸泡,直接用大火煎煮,水开后再换文火煎煮,再煮大约30-40分钟即可。

一剂的药量,可以每天分3次饮用(注意过夜则不可服用),每次一小碗浓汤即可。

所以,至于放多少水,要以煎煮完毕,留下三碗浓浓的豆汤为标准。

1,风寒感冒:淡豆豉(1岁左右15颗吧,2,3岁大概30颗,年纪再大可以增加)煮水(时间至少要45分钟),然后加大葱的带须葱白(1-3个),葱白加进去煮5-10分钟就可以起锅,时间太长,药性就散了。

当天煮当天喝,不要隔夜。

2,风热感冒:热感冒:黄豆一把+淡盐煮水喝;冬日感冒一般具有上述两种,即把上述两种同煮喝水。

我之前加过姜,发现会转成咳嗽,所以在方子里我就把姜去掉了。

3,单纯发烧: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煮水,时间要超过2个小时。

4,咳嗽:黄豆煮2小时+大白菜心15分钟煮水,如果有痰再加豆豉。

孩子体质有偏差,才容易得病。

用食疗方将体质调整一下,就能预防,即使发病,病也比较轻。

可按体质分下面两种情况预防:1、如体质偏寒湿,大便稀,每天3到5克葡萄干,加水煮开,小火5分钟。

放温后,空腹喝水吃葡萄干。

2、如体质偏热,易便秘,或者开始时咳嗽。

每天一剂黄豆菜心水。

50粒黄豆,泡一小时,煮40分钟,加一个白菜心,再煮5到10分钟。

放温后,空腹喝。

三豆饮一天喝几次呢?
发烧时可喝三次。

您孩子便有点稀,小便黄,要喝四豆饮。

如没有白饭豆,加乌梅两枚。

用乌梅三豆饮。

夏天用乌梅,好得更快。

如小便长了,就去掉乌梅和白饭豆。

乌梅三豆饮超级酸,要放糖吗?
可放白砂糖,不是棉白糖。

如孩子咳嗽,黄豆菜心饮可多喝,一天三次。

如不咳嗽也不发烧,多喝葡萄干水。

葡萄干温补肝肾,用开水泡一下,喝水吃葡萄干,味道正好,还方便。

开水要煮开5分种,泡上适量的葡萄干,待水温后就可以喝水吃葡萄干了。

我今年都这样子吃了好几斤葡萄干了。

感觉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