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抗血管生成疗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课件最新版

合集下载

抗血管生成与乳腺癌 ppt课件

抗血管生成与乳腺癌  ppt课件

6
目录
4 阿 帕 替 尼 作 用 机 制 血 管 生 成 与 肿 瘤
3
2
1
PPT课件 7
阿 帕 替 尼 在 乳 腺 癌 中 的 探 索
抗 血 管 生 成 在 乳 腺 癌 探 索
抗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探索
PPT课件
8
2007年 晚期乳腺癌:化疗+贝伐单抗
PPT课件
9
化疗+贝伐单抗:显著延长PFS,未显著延长OS
P值
0.014
OS
-
P值
>0.05
DCR
81.8% vs 38.5%
P值
0.047
PPT课件
25
Xichun Hu et al. BMC Cancer 2014, 14:820
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TNBC的安全性分析
不良反应多为1-2级,3级不良反应手足综合症与高血压发生率最高,5例4级不良 反应均为血液毒性
PPT课件
13
目录
4 阿 帕 替 尼 作 用 机 制 血 管 生 成 与 肿 瘤
3
2
1
PPT课件 14
阿 帕 替 尼 在 乳 腺 癌 中 的 探 索
抗 血 管 生 成 在 乳 腺 癌 探 索
阿帕替尼高选择性作用于胞内VEGFR-2

胞内与胞外抑制VEGF-VEGFR通路作用是否相同?
贝伐单抗
阿帕替尼
本研究中不良反应多为1-2级,5例4级不良反应均为血液毒
性 对于TNBC 患者的单药阿帕替尼治疗,推荐初始剂量为 500mg
PPT课件 27
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三阴性乳腺癌
PPT课件
28
Xichun Hu et al. BMC Cancer 2014, 14:820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最新PPT课件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最新PPT课件

?20 世纪70 年代末,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肿瘤的血 管网是新生的血管 ,对血管生成进行定性定量是可 能的。但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这些新生的血管是由 于肿瘤坏死产物引起的炎性反应 ,甚至是机体对肿 瘤的防御反应。并且 ,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肿瘤的 血管会和伤口的血管一样逐渐成熟 ,不可能成为治 疗的靶点。
?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Wat son)则将“血管生成之父”福克曼( Folkman) 教授与达尔 文相提并论。血管生成研究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契 而不舍地探索,最后获得广泛认同的历史。
? 1961 年福克曼因服兵役到美国海军医院作研究工作,被要 求的工作是找出红细胞的代用品来解决航空母舰上备血的 问题。在实验中,福克曼意外地观察到移植到小鼠的肿瘤 在生长过程中,周围必会有新生小血管来滋养肿瘤;没有足 够的血供,肿瘤的体积只能维持在较小的尺寸。
Angiogenesis Pioneer
Dr. Judah Folkman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Judah Folkman 教授 肿瘤血管生成理论之父 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疗中心外科研究室主任 美国国家艺术和科学院以及国家科学院
(NAS)院士 1970's Postulated process of angiogenesis in cancer tumors
? 外科医生也经常注意到肿瘤周围丰富的血管,但这一现象 被简单地认为是已有血管的扩张。20 世纪60 年代,格瑞布 莱特( Greenblatt) 、夏比克(Shubik) 等提提出了肿瘤可产 生可溶性促血管生成物质的假设。
? 将血管生成作为理论提出并探讨其治疗意义是哈佛大学福 克曼(Folkman) 教授的杰出贡献。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 50页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 50页

1. 贝伐单抗:经典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单抗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 一线治疗,显著降低患者疾病进 展风险。
2. 阿帕替尼:是一种与索拉菲尼相 似的 VEGFR2小 分子抑制剂 。阿 帕替尼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也同样 具有潜力。
1 抗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2 抗血管生成治疗用于乳腺癌的一线治疗
3
抗血管生成治疗用于乳腺癌的二线及后续治 疗
Recurred HER2ABC
Sunitinib vs Capecitabine
11 vs 16
2.5
9.5
3.6
15.6
5.5 vs 5.9 16.4 vs 16.5
2.8 vs 4.2 15.3 vs 24.6
1. J Clin Oncol. 2019 Apr 10;26(11):1810-6; 2.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9 Dec;136(3):759-67 3. J Clin Oncol. 2019 Aug 10;31(23):2870-8; 4.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9;121(1):121-31;
Sunitinib monotherapy
11
Yardley DA Previously treated
20192
ABC
Sunitinib monotherapy
8
Crown JP 20193
Previously treated Sunitinib + Cap vs
MBC
Cap
19 vs 18
Barrios H 20194
小结:抗血管生成治疗用于乳腺癌一线治疗有效
小分子TKI
大分子单抗

乳腺癌治疗与预防讲解医学类实用PPT授课课件

乳腺癌治疗与预防讲解医学类实用PPT授课课件
男性乳腺癌
虽然男性也可能患乳腺癌,但发病 率相对较低。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是女 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 病率逐年上升。
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 展中国家,城市地区的发 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危险因素
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 和环境因素等都与乳腺癌 发病风险相关。
乳腺癌的症状和诊断
化疗是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通 常在手术后进行。放疗则是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 胞,通常在手术后进行,但也可用于晚期患者的 姑息治疗。
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保乳手 术和全乳切除术等。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乳腺癌 患者,全乳切除术则适用于晚期患者。
内分泌治疗是通过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来抑制癌 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激素受体阳 性的乳腺癌患者。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激活剂或抑制剂,增强 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能力,达到治疗目的。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酶, 设计药物进行精准打击,抑制肿瘤生 长。
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分子特征和临床表现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
VS
精准医学
早期症状
01
乳房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等。
诊断方法
02
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临床分期
03
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进行分期,以制定治疗方案

02
乳腺癌的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 内分泌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和病情进展进行综合考虑。

2024版年度乳腺癌讲课ppt课件

2024版年度乳腺癌讲课ppt课件
8
影像学检查
2024/2/2
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
是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
乳腺超声
用于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
MRI不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但对乳腺癌的术前评估有较 大价值。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可用于乳腺癌术前及术后的复发及转移情况。
9
实验室检查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 烟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
05
乳腺癌的康复与随访
2024/2/2
21
康复期生活调整建议
01
02
03
04
合理饮食
推荐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 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食物摄
入。
2024/2/2
适量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 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提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参照世界卫生 组织(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同时,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
11
03
乳腺癌的治疗
2024/2/2
12
手术治疗
乳腺癌根治术
切除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及腋 窝淋巴结,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
保乳手术
仅切除肿瘤及部分正常乳腺组织,保 留大部分乳房,适用于早期乳腺癌且 肿瘤较小的患者。
6
02
乳腺癌的诊断
2024/2/2
7
临床表现与体征
乳头溢液
血性、浆液性或水样溢液。
乳头、乳晕异常
乳头回缩、糜烂、破溃等。
乳房肿块
无痛性、质硬、边界不清、活 动度差的肿块。

2024版乳腺癌筛查讲座课件

2024版乳腺癌筛查讲座课件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减少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有害物质的时间和频率,可以 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2024/1/26
6
02
乳腺癌筛查的意义
2024/1/26
7
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乳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筛查是早 期发现的关键。
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较高,早期发现可以显 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25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 出现更精准、便捷的乳腺癌筛查 技术,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
断等。
2024/1/26
个性化筛查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制定个性化 的筛查方案,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
跨学科合作
乳腺癌筛查涉及医学、生物学、工 程学等多个学科,未来跨学科合作 将成为推动筛查技术发展的重要途 径。
检查步骤
01
包括视诊和触诊,观察乳房形态、皮肤、乳头等有无异常,触
摸乳房检查有无肿块、压痛等。
优点
02
简便易行,成本低。
缺点
03
主观性强,受医生经验影响较大。
12
乳腺X线摄影
80%
检查原理
利用X射线对乳房进行成像,观察 乳房内部结构。
100%
优点
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能发现早期乳腺癌。
80%
提前预约筛查时间,确 保能够在指定时间进行 筛查。
在筛查前,避免穿戴紧 身衣物,以便于检查。
如有乳腺疾病史或家族 史,应提前告知医生。
2024/1/26
21
筛查过程中的配合
在筛查过程中,保持放松状态,不要过于紧张。
如在检查过程中感到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告知医 生。 2024/1/26

血管生成与肿瘤 ppt课件

血管生成与肿瘤  ppt课件

其他一些物质如雌激素受体a、抗VE-cad 抗体等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作用也在进一步 研究之中。
(二)肿瘤的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各种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基因治疗是抗实体瘤
血管生成的有效方式。 1.反义VEGF cDNA或核酸技术基因治疗 2.负显性Fik-1突变体基因治疗 3.可溶性Flt-1受体基因治疗 4.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DNA转染进行基因治疗
其他外源性血管生成抑制物: 苏拉明(suramin) 钙通道阻滞剂 鱼精蛋白
二、抗血管生成与肿瘤治疗
(一)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生物学基础 采用抗血管生成策略治疗肿瘤的生物学依
据是肿瘤持续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正常成人 血管生成机制处于关闭状态,而肿瘤组织有活 跃的血管生成事件。
实体瘤的持续生长一方面是由于癌细胞的 恶性表型,另一方面依赖于间质中血管生成以 提供营养物和氧,血管生成又依赖于瘤细胞产 生的血管生成因子的促进作用。
肿瘤内出现血管后,除了血管带给瘤细胞 营养物外,内皮细胞本身对瘤细胞也有旁分泌 刺激作用。肿瘤新生血管的旁分泌效应源于内 皮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它们刺激 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
内皮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 bFG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Ⅱ 细胞因子( IL-6、IL-8、GM-CSF)
实际上,肿瘤内新的毛细血管有很高的更 新率,干扰维持内皮细胞高度增殖率的血管生 成因子均可使这些血管逐渐消退。
血管生成的存在并不能区分肿瘤的良恶性。 即使是良性肿瘤,甚至是良性前列腺肥大也可 用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
综上所述,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具有高效、 迅速、很少副作用、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近年在肿瘤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和开发 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有些尚在临床前试验阶 段,有些已在进行临床研究。

2024版年度乳腺癌教学课件

2024版年度乳腺癌教学课件

01乳腺癌概述Chapter定义与发病率定义发病率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年龄遗传因素生殖因素生活方式乳腺癌的病理类型02乳腺癌的临床表现Chapter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疼痛多数乳腺癌患者早期无疼痛症状,晚期出现疼痛常提示肿瘤已侵犯神经。

乳房皮肤破溃、出血肿瘤侵犯皮肤可致破溃,常伴出血、感染,甚至有恶臭。

转移症状根据转移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骨转移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乳腺癌的体征03乳腺癌的诊断方法Chapter01020304原理缺点优点适用人群01020304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折射等物理特性,对乳腺组织进行成像。

原理无辐射,对囊性和实性病灶鉴别能力强,适合各年龄段女性。

优点对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对微小钙化灶显示不清。

缺点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女性,特别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适用人群原理优点缺点适用人群病理学检查01020304原理优点缺点适用人群04乳腺癌的治疗方案Chapter乳房保留手术乳房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030201术后放疗保乳术后放疗根治性放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在手术前进行,旨在缩小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解救化疗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等,用于抑制雌激素生成,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他莫昔芬等,用于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作用。

卵巢去势通过手术或药物使卵巢失去功能,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激素治疗1 2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免疫治疗05乳腺癌的预后与随访Chapter预后评估指标病理类型与分级01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02激素受体与HER2状态03随访计划与内容随访时间随访内容关注复发和转移生活质量关注心理支持01功能锻炼02健康生活方式0306乳腺癌的预防措施Chapter高危人群筛查家族遗传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乳腺癌病史,对于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的女性,应加强筛查和监测。

个人病史曾患有乳腺良性疾病、胸部放疗史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都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类型细胞,几乎无促分裂作用。VEGF的功
能是通过其受体(VEGFR)介导,目前已知
VEGFR至少有三种,VGEF1、VEGF2、VEGF3,
前二者都是酪氨酸激酶,与VEGF结合后可诱导 11种以上的蛋白质磷酸化。缺氧在VEGFR基因 的表达中也有重要作用。近有报告,TGF-β对 VEGFR有负调节作用。
四、乳腺癌前病变——腺上皮非典型增 生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文献对乳腺癌与血管生成关系已有较多研究, 而乳腺非典型增生程度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尚未
见报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此进行了
初步研究。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以FⅧ为特异
性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对正常乳腺及良、恶性
病变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组化染色,分别以 微机图象分析系统(CIAS)和人工计数,对微血管 内皮细胞面积(MEA)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定 量分析。
其过程主要有:在瘤细胞产生多种蛋白水解 酶作用下,宿主原有毛细血管基底膜被降解,血 管内皮细胞向肿瘤方向移动、增殖,随后形成管 状结构毛细血管芽,向肿瘤内延伸,逐渐形成血 管腔,后者还彼此融合形成血管袢,在其周围沉
积基底膜成分,并被管周细胞包绕,成为比较成
熟的毛细血管,然后血流贯通。
但是,肿瘤诱发的新生毛细血管结构异常, 排列紊乱,基底膜不完整,管壁很薄癌细胞容易 通透而穿入血管内。这种特殊的血管结构是肿瘤 细胞容易进入血流,发生远处转移的重要解剖基
②其他尚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α 和β、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血小板源性内 皮细胞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 β和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胸苷磷酸化 酶、肝细胞生长因子等均有促血管生成活性。
(2)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已知的主要有血小板
第4因子(PF4)、γ干扰素及凝血栓蛋白等。
态”或原位癌状态。对人体几乎没有什么危害。
一定条件下,由于肿瘤的旁分泌作用产生多 种血管生成肽以及微环境的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增殖并形成新的毛细血管。一 旦有新生血管形成,肿瘤所需氧和营养由血管灌
注提供,肿瘤呈不可控制的生长、增殖并沿新生
血管转移,对人体形成严重危害。可以认为,如
包括VEGF121、VEGF165、VEGF189和VEGF206,
VEGF165是主要的存在形式。VEGF基因的表达 与低氧分压,多种细胞因子(EGF、TGF-β、 KGF等),细胞的分化和转化有关。近有报告雌 激素可诱导VEGF基因表达。
VEGF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
分裂,由于其受体只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故对
一、血管生(形)成在肿瘤发生、发
展及转移中的作用
已知肿瘤的形成是多步、多击、渐进和复杂 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血管生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新生血管生成之前,瘤细胞体积多不超过23mm3,其所需氧和营养由细胞外基质通过弥散 渗透方式提供,但此时所得营养极其有限,肿瘤
的生长极为缓慢或不增长,可长期处于“休眠状
础。
肿瘤血管生成的全过程,受到机体神经内分
泌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 胞表达的生长因子调控。
2、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可分为血管生成促进和抑制因子两类:
(1)血管生成促进因子:
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它
是活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按
其所含氨基酸数目可分成4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发现从正常乳腺组织——单纯腺上皮增生—
—轻度非典型增生——中重度非典型增生——乳
腺癌,MEA和MVD呈进行性增加,(P>0.05和P
<0.01),说明乳腺非典型增生至癌变过程与血管
生成呈正相关。提示非典型增生至癌变过程对血 管生成有明显的依赖性。
我们还探讨了上述病理过程与PA、P53、CerbB-2的关系,发现随着MEA、MVD的增加, PA、P53和Cerbβ-2也有增加之势,二者呈正相 关。说明血管生成与不典型增生至癌变过程中的
果没有足够的新生血管,就没有肿瘤的生长、发
展和远处转移。
上述推断已由多位学者以动物实验加以证实。
Folkman将肿瘤移植于兔角膜,在未接通角膜血
管之前,肿瘤并不增大,一旦与血管接通,1015天内肿瘤体积增大100倍。说明肿瘤的生长依 赖于血管生成。
还有实验证明,如将癌细胞或癌前病变(如 乳腺上皮非典型增生)组织移植于兔角膜,都能
刺激形成新生血管,而移植正常组织则无此种反
应。说明肿瘤及癌前病变有刺激血管生成的作用。
二、肿瘤血管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主
要影响因素:
1、血管生成的基本过程:正常生理条件
下,血管生成过程受到机体的严格控制,仅在胚
胎发育,损伤修复等极少数情况下开放。而肿瘤 的血管生成失去了控制,肿瘤周围宿主原有血管 在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影响下,向肿瘤内长入芽 状分支,
3、抑制整合素等粘附因子的 ⑴Vitaxin(LM609)、 2000 抑制内皮细 胞表皮整合素、Ⅱ期临床 ⑵近有抗整合素、αVβ3单抗,batimastat, EMDI21947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非特异作用机理的 ⑴反应停(thalidomide),2000,也有认为
有直接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作用,Ⅱ期临床
⑵另有白介素12,CAZ,IM862等
三、有关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按其作用靶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要抑制血管内皮增殖及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传 递的 ⑴TNP-470(AGM-1470) 1992 抑制内皮细胞 的增殖和迁移 Ⅲ期临床 ⑵Angiostatin 1994 尚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Ⅱ期临床 ⑶Endostatin 1997 尚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Ⅱ期临床 ⑷CA4P 2000 尚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Ⅰ期临床 ⑸抗VEGF单抗 1999 阻断VEGF、BFGF、 PDGF Ⅲ期临床 ⑹Genistein,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抑制VEGF、 bFGF、EGF、TGF-α、PDGF活性
2、抑制细胞外基质形成的
⑴Neovastatin 1996 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Ⅲ期临床 ⑵Marimastat(BB2516)1999 作用与 Neovastatin类似、Ⅱ期临床
⑶近有bay12-9566,AG3340,COL-3,
BMS-275291等,也已进入Ⅰ期临床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