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 - 医经研读
《黄帝内经》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原则导言《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经典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源头和宝典。
其中提到了许多养生原则,这些原则是古人智慧和实践的结晶,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原则。
饮食养生《黄帝内经》中强调了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其中提到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原则,即以谷物为主食,水果为辅助,畜产品为补充。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要保持饮食的均衡,不偏食,避免单一营养不足或过剩导致的健康问题。
作息养生《黄帝内经》中强调了作息对于健康的影响。
其中提到了“寐则安神,起则容颜”、“早卧早起,故昼气生,故寿无疾”的原则,即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使身体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同时,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运动养生《黄帝内经》中强调了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其中提到了“人无运动,气血不能荣,水谷不化,故寿命促短”、“喜怒不节,寒暑不适”的原则,即要保持适量的运动,使身体的气血畅通,水谷能够得到有效的消化吸收。
同时,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和避免过度的冷热刺激,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心态养生《黄帝内经》中强调了心态对于健康的影响。
其中提到了“心者,生之本也”、“喜怒忧思悲恐惊,病之本也”、“令志平和,内外不感,邪不能病也”的原则,即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和负面情绪的积累,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还要注重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安宁。
环境养生《黄帝内经》中强调了环境对于健康的影响。
其中提到了“四时之气,六合之和”的原则,即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同时,要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和通风,避免受到污染和有害物质的侵害。
总结《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原则是古人智慧和实践的结晶,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四季养生的原则。
四季养生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法,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原则。
一、春季养生1.注意调节情绪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人体也处于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中。
这时候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愉悦心情,避免过度忧虑和抑郁。
2.宜清淡饮食春天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加快,胃肠功能也会有所增强。
因此,春季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易消化的食物。
3.适当运动春天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缓和性运动。
4.保护肝脏春季是肝脏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肝脏。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西红柿等。
二、夏季养生1.避免暴饮暴食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加快,容易出现口渴、食欲不振等情况。
但是要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季白天长夜短,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避免在午休时间睡过头。
3.适当运动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中暑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防晒和补水,并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
4.保护心脏夏季是心脏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心脏。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绿茶、海带、紫菜等。
三、秋季养生1.调节情绪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
因此,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稳。
2.宜多食用温性食物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代谢减缓。
因此,应该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
3.适当运动秋季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缓和性运动。
4.保护肺部秋季是肺部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肺部。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苹果、百合等。
四、冬季养生1.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气温较低,人体代谢减缓。
因此,在冬季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2.宜多食用温热食物冬季气温较低,应该多吃一些温热食物。
黄帝内经的八大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的八大养生原则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它总结了许多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在其中,有八大养生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石。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八大养生原则,并给出一些实践方法。
第一大养生原则是“保持乐观情绪”。
黄帝内经认为,乐观的情绪可以调动人体的积极能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尽量避免消极情绪的干扰。
第二大养生原则是“合理饮食”。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需要,合理搭配饮食,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
同时,要避免过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第三大养生原则是“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黄帝内经提倡经常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机能。
但是,要注意运动的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伤。
第四大养生原则是“保持良好的作息”。
黄帝内经认为,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同时,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第五大养生原则是“调节情绪”。
情绪的波动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
第六大养生原则是“保持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物,保持空气清新,保持室内外的卫生和整洁。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避免过度压力和紧张。
第七大养生原则是“适度起居”。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有一定的生物钟,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调整作息时间。
适度起居可以帮助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第八大养生原则是“注意防病”。
黄帝内经认为,预防胜于治疗。
我们应该注重日常的预防保健工作,避免疾病的发生。
可以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等方式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黄帝内经》养生三原则

导读:《黄帝内经》是一部理论性极强,内容异常丰富、全面的医学巨著。
但纵观全篇,真正涉及到内服的治疗方剂则数之寥寥,可是在针砭外治方面,预防养生方面却占有很大的篇章,尤其是提出的清积、和中、养元三原则更是精辟绝论。
首先讲“清积”。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
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犯于血脉则血脉阻塞,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
究其积聚的成因,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
所谓外因,中医认为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这就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先积而后着风。
我们不妨结合积聚的成因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积聚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有十人九积之叹!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积聚不除,人何以堪。
《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的普遍现象,响亮地提出了“清积”这个典型的调治原则,用清泻祛积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健康长寿的目的。
其次讲“和中”。
和法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内经·五常政大论》指出,无疾者求其藏,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己。
大意是:由于积聚糟粕长期盘踞在人体内,不同程度会给各脏腑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如同盗贼潜入家中,必先开门驱贼,就是先以药祛积,无积后当求其藏,食以随之,以食疗调其肠胃,和其中外,修复藩墙,方可万事大吉。
“中”从广义讲,泛指体内腹腔,有“中府”“中州”之谓;狭义讲,指的是脾胃或消化系统。
中医对脾胃及其功能高度重视:“脾胃者后天之本”,认为人的健康长寿与否,根本取决于脾胃的壮旺与否。
黄帝内经养生基本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基本原则1. 养生的重要性说到养生,大家肯定想,哎,养生就是保命嘛!其实不止如此,养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智慧的体现。
古人早就说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说,咱们得好好对待自己。
这就像爱护一件宝贝,要小心翼翼,不能随便折腾。
黄帝内经里面有很多养生的法则,这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经过无数个岁月的沉淀,值得咱们好好学习。
2. 顺应自然2.1 天时地利首先,养生得顺应自然,天时地利可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咱们要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家可以多出去走走,感受一下自然的气息,别老窝在家里。
夏天的时候,可得注意降温,喝点凉茶,别让自己中暑了。
秋冬的时候,天冷了,别忘了加衣服,适当吃点温补的食物,像羊肉、鸡肉啥的,热乎乎的,整个人都暖和。
2.2 适应气候而且啊,气候变化也很重要,春天多吃青菜,夏天可以多吃水果,秋冬的时候则要多吃点肉。
食物的选择跟气候息息相关,就像天上飞的鸟儿,冬天往南飞,春天再回来,咱们也得跟着大自然的节奏来,别跟风逆行。
3. 养心养性3.1 心态的调整再来说说心态,养生不仅仅是身体的事,心理的健康同样重要。
“心宽体胖”这句话就很有道理。
大家都知道,压力大了容易生病,所以保持一个好心情,笑一笑,十年少,实在是个绝招。
别总是想着那些烦心事,学会放下,别让小事搅了心情,活得轻松一点,谁还不是个孩子呢?3.2 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要有积极的态度,适当运动,健身房、跑步机,哪怕是饭后散个步,都是对身体的投资。
试着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比如学个乐器、画画啥的,别让自己闲着。
记住,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才不会变得乏味。
养生不仅仅是吃好喝好,更是一种心态的调整,让生活充满色彩。
4. 饮食与作息4.1 健康的饮食饮食方面,黄帝内经提倡的可多了。
要讲究饮食的均衡,五谷杂粮要吃,蔬菜水果更是不能少,像个大厨一样,把各种食材搭配得当,既好看又好吃,简直就是吃货们的梦想。
《内经》中的养生原则

《内经》中的养生原则《内经》在养生方面不仅有精辟论述,而且包含了养生的各种重要法则,既强调“天人相应”的内外整体联系,又重视“积精全神”来强壮正气,从而维持人体阴阳动态平衡而防病抗衰。
导致早衰的基本原因《内经》载:“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善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其认为导致早衰的原因有以酒为浆,饮食不节的;有的以妄为常,起居不节的;有醉以入房,重伤精气的;有的欲竭其精,不知持满的;有的好善其真,不善御神的,凡此等等,都是对精、气、神的损害,自身的摧残,势必带来早衰的后果。
养生以调摄精、气、神为主,特别保养真精尤为重要。
《内经》十分强调节制性欲房事以保持精气充满,防止早衰。
张介宾说:“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既足,神自旺矣。
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在吾心之神,三者合一,可言道矣。
”故养生须精气神三者兼顾。
《内经》日:“故智者之养生也,必合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百病皆生于气”,要避免不良情志刺激,注意涵养性情,调节情志,才能维护身心健康。
养生的要求及意义《内经》目:“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内经》对养生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要预防外来病邪的侵袭;二是要防止精神的不良刺激,可以防止外感内伤,“六淫”、“七情”也可不会致病。
要保持安静和平,避免强烈刺激,这对于调摄精神,保证真气通畅,精神内守,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养生的指导法则《内经》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神与形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只要形体与精神都很健康,享受应有的自然寿命。
《内经》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

日月运行对人体气血变化的影响
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个道理:人体的气血会随着月亮的圆缺而变化;随着月亮越来越圆,体内气血越来越充盛,反之则越来越弱。他们用这一理论指导医疗实践。
体质决定人的养生方式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从而最早确定了中医体质养生的原则。
《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养生宝典,其中一些养生原则,至今仍被人们所遵循,如:男女的生长规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有增有损,养生要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季节变化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养生时必须遵循,人体气血和经脉流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体质的不同也要求人们要采取相应的养生方式。
女子生长规律
《黄帝内经》认为,女子七岁时,肾气旺盛起来,开始换牙齿,头发长长。到了十四岁左右,对生殖功能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天癸”产生,使任脉通畅,太冲脉气血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开始有了生育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发育平衡,智齿生长,生长发育达到顶点。到了二十八岁左右,筋骨坚实,肌肉丰满,毛发生长极盛,身体也最健壮;三十五岁时,阳阴经脉的气血衰退,面部开始憔悴,头发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左右,经过头面部的三阳经脉气血都衰减了,面容焦枯,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空虚,太冲脉气血衰少,天癸尽竭,月经停止,形体衰老,丧失了生育能力。
体质的多样性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根据人群中皮肤颜色、形态特征、生理功能、行为习惯、心理特征、对环境的适应调节能力、对某些疾病的易罹性和倾向性等各方面的特征,将人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类型,五种人的体质特征各不相同。接着,又在五行属性分类的基础上,与五音(角、徵、宫、商、羽)相结合,每一类型又各分为五类,共五五二十五种人。
《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法则

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三、饮食有节
饮食是维持重要活动的必需物质,
但是摄
取要有节制,应该定时、定量,讲究饮食卫生,
否则易损伤脏腑气血,
导致疾病发生。
四、起居有常
注意起居调节,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维
护脏腑气血的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过逸过
劳、不按时作息,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五、不妄作劳
正常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对身体有益处,
一、绿叶菜
绿叶菜中的硝酸盐会慢慢被细菌还原成可能使人体致
癌的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在久置的剩菜里含量最高。此
外,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经过反复加热几乎消失殆尽。
二、凉菜
长时间的存储凉菜会给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足够时
间,导致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三、豆制品
豆腐等豆制品含水较多且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
但妄想妄为或劳力太过,就会损伤精神气血,
影响健康,何谈能“终天年,度百岁”呢?●
来源:
《健康报》
四类菜别留到下顿吃
“吃不了下顿吃”
是很多家庭饭桌上经常说到的一句话。
然而,
并不是所有菜都适合下顿吃,
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丌丌丌丌丌丌
丌丌丌桑葚补血疗虚效果佳
丌丌丌
健康人生
︽︽ 黄 帝 内 经︾︾提 出 的 养 生 法 则
《黄帝内经》倡导形体与精神都健康,据
方法:一、桑葚饮来自鲜桑葚 40 克,冰糖 20 克。鲜桑葚加水 2 碗煎至 1
碗,用冰糖调味服用。此方可补肝益肾、养阴润燥,尤
其适合神经衰弱、失眠、习惯性便秘者及肠燥便秘的
老年人食用。
二、桑葚粥
桑葚 30 克(鲜桑葚用 60 克),糯米 60 克。将桑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经研读・
简论《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
党炳林 陕西中医学院(712083)
在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中医药学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而这个瑰宝的根基在《黄帝内经》。
两千多年来,《黄帝内经》这部中医药学宝库,取之不竭,挖之不尽。
在《黄帝内经》中,对以保健、强身、益寿为目的的养生理论作了精辟的论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异名耳。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愚者不足,智者有余。
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内经》通过对人体生理的长期观察研究,认为人到四十岁以后,衰老的进程就会逐渐加快,这是自然规律。
但掌握了养生理论和方法而认真去做的人,就能够继续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
善于养生的人,不追求名利,乐于清静淡泊的生活,心境开阔乐观,从而活的很长很久。
《内经》的养生理论说明,养生和不养生有着天壤之别。
养生知识愦乏之人,未老先衰,往往活不到自然所赋于的寿限;而养生知识丰富的人,不易患病,老有少容,年届高寿身体仍然很强健。
所以“养生”是强身防病,健康长寿之仙术。
《黄帝内经》之养生原则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外结合,以内养为主 《内经》认为,在外适应自然、社会环境和在内养护精气(包括精气血津液)必须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人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不仅影响自然界,同时也影响人体,而人体也随四时寒热温凉的规律性变化作出相适应的变化。
因此,人与大自然接触,适应自然的时绪变化,“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使肌表固密,体内精气就能密固内藏而不耗散。
内养精气神,使其不耗散而保持充盛,为适应自然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正气旺盛,抗御六淫、疫疠等外邪的能力就
藏衣法》亦指出:“小儿初生……所用襁褓衣絮,宜时见风日,洗曝干净”。
哺 乳 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食物,其优点是: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吸收,其所含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乳糖含量多,尤以乙型乳糖为主,可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的生长,有助于消化;含微量元素如锌、铁、铜、碘较多,使小儿贫血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加之钙磷比例适宜(2∶1),从而大大减少了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母乳中的卵磷脂、鞘磷脂、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乳糖等含量多,有利于婴儿大脑的良好发育;母乳中还含有S IgA、双歧因子等,可大大的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而孙氏更是主张母乳喂养。
他尤其详细地指出了哺乳时的姿势、注意事项及喂哺方法。
“儿若卧,乳母当以臂枕之,令乳与儿头乃平之令儿不噎。
母欲寐,则夺其口,恐填口鼻,又不知饥饱也”。
提醒乳母哺乳时要谨防乳房堵塞小儿口鼻,以免引发窒息。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这也是孙氏特别重视的问题。
孙氏主张哺乳小儿应定时、定量且有节制。
他还认为乳母在性生活之后不可立即给小儿哺乳,因为“相火内动”,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乳母的乳汁质量,这自然对小儿健康不利。
择乳母 乳汁由乳母的血气变化而来,乳儿的体质发育状况与乳母气血状况紧密相关,故孙氏对于择乳母尤为重视,他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乳母身体要健康,没有狐臭、瘿瘤、咳喘、癫痫等病,即“无此疾者,便可饮儿也”。
乳母在患病期间,特别是患乳痈及时令瘟疫时,应暂停哺乳,同时乳母宜慎避风寒,预防疾病。
对乳母的饮食要求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不可过食厚味、炙 及过凉之物。
临床上每见乳母嗜食冷饮或肥腻,而导致乳儿腹泻久治不愈者,即说明乳母饮食不当会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
乳母的精神、情志活动也应正常,心情愉悦,即孙氏谓之“慎七情”。
只有如此,乳母精神爽快,情性和悦,无诸疾病,则乳汁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喂养小儿则有益无损。
(收稿2003204203;修回2003206204)
强。
而内外结合养生中,又以养护精气神正常和充盛为最重要。
精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亦即气形神的物质基础,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皮毛筋骨肉及精神意志活动等均依赖精气的充养,精盛则气充形健神旺,抗御病邪的能力强,就不病或少病,故保精存精为健康长寿之本。
2 动静结合,因时制宜 适宜的活动,以运动肢体,舒展筋骨。
“和于术数”,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以促进气血流通,促进消化吸收,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勤动脑,勤思考,勤动耳目,“视听八达之外”,以使脑健耳聪目明。
静指静养,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心态,保持心境安静,不被物欲所扰,不被淫邪所惑,高下不相慕,泰然处世。
另一方面,要有规律而良好的睡眠,使心身在没有思考等一切干扰的状态下得到修整,良好的睡眠是最好的营养剂;再者,紧张工作之间和之余,要适当小憩,闭目静心坐一会儿或躺一会儿;还有练使全身放松的静功,如打坐等。
动静要顺从四时寒热温凉之自然阴阳二气升降规律。
因人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变化影响人体,人体的生理也随之而发生相适应性的规律性的变化。
所以,就要依据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措施养生,“法于阴阳”,以提高机体适应自然阴阳的能力,从而保证健康。
春夏自然界阳气由生到盛,为适应阳气生长、夜短昼长之变化,要多到户外活动,保持心情畅悦。
秋冬自然界阴气由生到盛,为适应秋收冬藏,阴气盛而阳气不足、夜长昼短之变化,要相对宁静,安心静养,减少到户外活动,或待太阳升起再到户外活动,以免凛冽之寒气伤人。
3 形神兼养,养神为重 形指形体,神指精神情志。
中医学养生观非常重视形神兼养;所谓形神兼养,是说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注意精神情志的调摄,使形体健壮,精神充沛,形体与精神得到协调发展,以保证机体的健康长寿。
神附于形,形健则神旺,健形以助神,健形可通过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劳逸适度、顺应自然等来实现。
形统于神,神明则形安,养神以统形,神旺可通过清静宁神、积精养神、四气调神、修性怡神等来达到。
形神兼养,神为首务,神明则形安,神为生命的主宰,所以中医养生观以调神为第一。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养生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
4 养脾胃,固肾精,以维护先后天之本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人自出生后,维持生长发育和保证脏腑正常功能活动的一切营养物质都必须由脾胃提供,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长寿。
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得以吸收,精气血津液化源充足,脏腑经络得以濡养,机体就健康。
所以,中医学养生学非常重视调养脾胃。
通过对饮食、精神、起居劳逸等的调节和应用药物、针灸、按摩、气功等调理,以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之目的。
固肾精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来调养固护肾精,使肾精充满,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肾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肾精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脾胃,肾主藏精而为生命之本源,肾精是脏腑精气之根本,肾精充盛则五脏安和,体健而长寿。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认为,人体壮衰的决定因素是肾中精气的盛衰,故保精重在保养肾精。
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胃。
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所以,调养脾肾是培补人体正气,预防疾病和早衰的重要途径。
《内经》之养生理论,是健体延年的法宝,是指导人们应用各种方法强健体魄的准绳。
我们一定要挖其精髓,发扬光大,使之为中华民族之复兴做出贡献。
(收稿2003203215;修回2003205219)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年征订启事
《上海中医药杂志》是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学术期刊,月刊,大16开。
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及国家学位与研究生论文教育指定中文期刊,目前已发至26个国家和地区。
本刊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目标,倡导新思路、新导向、新内容的“海派”风格。
设有杏林耆宿、医理求真、世纪论坛、临证承启、百家评述、海外中医、穴法新探、方药揽胜、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栏目。
本刊附有英文摘要,适宜各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国内外中医爱好者阅读,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国内定价每期6.00元,全年72.00元。
国内订阅代号4-13,全国各地邮局可订购。
国外(订阅)代号M-141,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39信箱)订购。
当地订阅不方便者,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购买。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600号(上海中医大学东安校区)《上海中医药杂志》编辑部收。
邮编:200032 电话:(021)54231274 电子信箱: jcl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