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遗忘”的长沙窑“瓷诗”
长沙窑:唐朝外贸销量冠军,写满冷门金句,每句我都想转发朋友圈

长沙窑:唐朝外贸销量冠军,写满冷门⾦句,每句我都想转发朋友圈阿伦说: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洞岛海域,考古学家发现了⼀艘阿拉伯商⼈沉船。
这艘沉没的船只虽安静地躺在浑浊的海底,但约1200年前,它曾从中国唐朝光辉灿烂的海岸起航,满载当时的外贸特产奔赴世界。
⽔下考古虽然⽔下考古中沉船并不罕见,但当这艘名为'⿊⽯号'的沉船打捞上岸时,在场的⼈⽆不屏住了呼吸:这艘商船真是名副其实的藏宝船!只见船舱中密密⿇⿇地摆放着凝固千年的货品,⼀眼望不到边际。
包括⾦银、⾹料甚⾄玻璃等等,当然其中最引⼈注⽬的,是来⾃中国唐朝的精美瓷器。
事实上,经过随后的发掘整理,'⿊⽯号'上共发现了多达近6万件外销的唐朝瓷器。
⽽更加让⼈意外的是,这⼏万件完好保存的瓷器中,除了极少量的200件越窑和300多件⽩瓷,剩下的超过50000件瓷器,并⾮来⾃⽂献中那些声名赫赫的天下名窑,⽽是来⾃消失于历史中的唐朝长沙窑!长沙窑,尽管如今听来有点陌⽣,但作为唐朝外贸瓷器⾥销量当之⽆愧的No.1,长沙窑瓷器有何特别之处呢?长沙窑瓷器:外贸销冠的⼤唐制造1000多年前,⼀位名叫李群⽟的唐代诗⼈经过今天的长沙北郊铜官镇⼀带,他望着不远处被炉⽕染红的半边天际,不由⾃主赋诗感叹道:'古岸陶为器,⾼林近⼀焚。
焰红湘浦⼝,烟浊洞庭云。
'这⾸迄今唯⼀⼀⾸描述长沙窑的唐诗,让我们得以穿越千年,窥见唐朝长沙窑烧制的盛况。
长沙窑,⼜名铜官窑,是唐代南⽅的⼤型民窑,发展阶段与唐代历史相始终。
始于初唐时期,兴盛于中晚唐,终结于唐末五代。
因为是民窑,缺乏官⽅记载,唐朝终结之后,长沙窑在后世⽂献记载中⽐较少见。
湮没历史1000多年后,窑址才在1956年的考古发现中重见天⽇。
不过,也正因为是民窑,和后来的官窑和御窑截然不同,长沙窑充满了丰盛的民间的创造⼒和意趣。
以浑圆饱满的器型特征、开辟天地的彩瓷装饰和《全唐诗》之外的瓷诗⾦句著称于世。
长沙窑“君生我未生”壶

长沙窑“君生我未生”壶
长沙窑“君生我未生”壶- - - - - -此壶高17.6厘米,口径8.9厘米。
出土于1974—1978年间的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在瓷器上题写诗文是长沙窑首创。
世上有很多题了这首诗的壶在流传,真品却只有两件,一件现存湖南省博物馆,另一件就在简牍博物馆。
此器物铭文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从铭文内容来看,是广泛流传于唐代街头巷尾的段子,长沙窑瓷器的工匠把这些段子用文字刻制在瓷器上,不仅从字里行间可以解读人事代谢,而且使得此器物增添了无限的艺术气息。
此件瓷器上的书法介于行楷之间,笔画长短相呼应,如“君”的撇画与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我”的戈钩紧密呼应。
但因为是工匠所刻,难免有一些未尽人意出,如第二行的“老”字的撇画与第三行的“迟”字的捺画略有互不容的现象。
此器物上的书法虽属工匠所书,为阴文刻就,再填以墨色,立体效果盎然。
在处理相同字的字势时,却能很好的因势利导,使得它们因用笔和结字方面的不同而自然天成。
字势跌宕成趣。
这些文字与诗句相一致,一句一行,朗朗上口。
(图为长沙窑“君生我未生”壶局部)。
【隋唐五代】长沙窑诗文壶

【隋唐五代】长沙窑诗文壶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县石渚湖附近,唐时称为石渚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
它融合了南北瓷艺,创新出别具一格的彩瓷,是第一座彩瓷之窑。
此外,长沙窑还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
唐代酒香盛饮,老幼嗜茶,在文人的推动下,酒、茶之风升华至文化层面,开始与诗书画艺术结合,并物化、定格于长沙窑瓷……长沙窑茶酒具上的诗文,绝大部分为《全唐诗》所不见,且有题材多样、形式生动的绘画作品。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数量较多的唐代艺术真迹。
长沙窑与书画结合,自此,“瓷有书画而雅,书画以瓷而载”——瓷器艺术化,为瓷器增添了文化及艺术内涵。
长沙窑开辟了用诗歌、警句装饰瓷器的先河,它也是世界上诗词民谚最多的古瓷。
在欣赏长沙窑瓷时,人们往往会沉浸于器物上的诗文艺术之中。
长沙窑瓷因为有了这泥与火写就的不朽华章,才显得粗放而不失典雅,古拙而不乏灵气,其文化韵味大大提高。
1、酒壶茗瓶流出的诗文 >>>长沙窑书画绝大部分饰于瓜棱壶,四条凹棱将壶的腹部分为四等分,流所在的部分对于饮者而言最为醒目,书画皆饰于此,注汤斟酒时易映入眼球。
从“陈家美春酒”、“美春酒”等题名表明其功用为酒壶,同时也作注茶汤的茗瓶。
长沙窑书画多饰于这种执壶,103首诗中有93首见于执壶,短句均见于执壶,这与唐代茶酒习俗有关。
楷书——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壶楷书——青釉褐彩“蓬生麻中”题记壶楷书——青釉褐彩“仁义礼智信”题记壶楷书——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隶书——青釉褐彩“去岁无田种”诗文壶行草——青釉褐彩“一别行千里”诗文壶(局部)行草——青釉褐彩“上有东流水”诗文壶(局部)行草——青釉褐彩“不意多离别”诗文壶(局部)行书——青釉褐彩“剑缺那(哪)堪用”诗文残片行书——青釉褐彩“罗网之鸟”题记壶行书——青釉褐彩“悬钓之鱼”题记壶(局部)行书——青釉褐彩“古今车马不谢”题记壶行书——青釉褐彩“一暑(树)寒梅南北枝”诗文壶(局部)2、浸泡在茶酒里的碗盏诗 >>>长沙窑瓷碗有大中小几种规格,小者题有“酒盏”、“茶碗”、“茶盏子”等名款,可知是饮茶酒之用,与前面的瓜棱执壶配套使用。
铜官有个很草根的“诗社”长沙窑器物诗多悲歌

铜官有个很草根的“诗社”长沙窑器物诗多悲歌原标题:《国家宝藏》里的长沙窑漂洋过海时,铜官有个很草根的“诗社”唐长沙窑青釉褐彩 ' 七贤 ' 人物诗文罐,罐腹部一侧用褐彩绘两人,另一侧以褐彩题铭 ' 七贤第一组 ',旁书七言诗一首。
(长沙博物馆供图)潇湘晨报3月3日讯现在这个时候,要下雨,就是春雨。
长沙的春雨一下,好像就是要连绵不绝的节奏。
这样的节奏,有人欢喜,有人就不会那么欢喜,有人忧愁,就像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上的 '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
这首诗,1 月 14 日的《国家宝藏》中,执壶国宝守护人何炅老师从中看到的是长沙人自古以来的 ' 开朗乐观 ',而我却看到的是这首诗作者的落寞和忧愁。
他是个旁观者,他看到了春水满春池、春时生春草,看到有人饮春酒,还听到了春鸟的啾啾鸣叫,但他本人就像是《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
长沙窑器物诗多悲歌我也不大认同何老师所说的长沙人自古以来就开朗乐观,这缺少凭据。
当然,自古以来,有一些长沙人开朗乐观是肯定的,另一些长沙人就未必。
2008 年采访画家杨福音先生,杨先生讲起《离骚》,讲起他喜欢听的湘剧和花鼓戏,他说楚人多悲歌。
杨老师说的这个 ' 楚人多悲歌 ',就有些凭据——留在长沙窑上的诗句,大多就多少有些伤悲和忧愁。
杨福音先生曾手录过长沙窑上的两句诗 ' 不知何处在,惆怅望东西'。
这个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或者不知自己思想的人身在何处,就有些悲。
长沙博物馆典藏部的主任张海军,他很喜欢长沙窑,尤其喜欢有着诗文的长沙窑器物,我曾问过他最喜欢长沙窑诗文中的哪一首,他说是 ' 寒食元无火 , 青松自有烟。
鸟啼新上柳 , 人拜古坟前 '。
这首诗念出来,也是有些悲声的。
带着些伤悲的,还有那首非常著名的 '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唐代长沙窑:瓷器上的书画真迹!

唐代长沙窑:瓷器上的书画真迹!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县石渚湖附近,唐时称为石渚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
它融合了南北瓷艺,创新出别具一格的彩瓷,是第一座彩瓷之窑。
此外,长沙窑还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
唐代酒香盛饮,老幼嗜茶,在文人的推动下,酒、茶之风升华至文化层面,开始与诗书画艺术结合,并物化、定格于长沙窑瓷……虽然瓷器饰彩并非长沙窑的首创,彩瓷普及之功则推长沙窑。
长沙窑首创釉下多彩,不仅有褐彩,也有绿、红、蓝等彩。
彩瓷的普及,改变了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架构了青、白、彩瓷鼎立之势,预示了彩瓷时代的到来。
此外,长沙窑还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
长沙窑茶酒具上的诗文,绝大部分为《全唐诗》所不见,且有题材多样、形式生动的绘画作品。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数量较多的唐代艺术真迹。
长沙窑与书画结合,自此,“瓷有书画而雅,书画以瓷而载”——瓷器艺术化,为瓷器增添了文化及艺术内涵。
“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
让我们从长沙窑瓷上的书画真迹来感受大唐的文化遗风。
第一座彩瓷窑长沙窑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会长沙市北部的湘江东岸,这里原来有一湖,湖中有磐石突兀,名石渚湖。
从李群玉诗《石渚》及碗铭“石渚盂子”可知,长沙窑时称石渚窑。
从墓葬资料及器物年款分析,长沙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长沙窑是在融合南北方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有别于南方青瓷、北方白瓷传统的彩瓷。
彩有从单彩到多彩,技法有从无意义的点彩、涂彩到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彩书、彩绘的递进过程。
釉有黑、白、瓷、绿、红、蓝、酱等色釉,器形也很丰富。
此外,长沙窑还是唐五代时期最大的出口瓷。
由于长沙窑的瓷器在造型和装饰上能适应销往国人民的爱好和需要以及低廉的价格优势,使得它的产品不仅内销,而且远销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甚至延伸到了非洲地区,出口数量之多,遍布范围之广,远在越窑和邢窑之上。
长沙铜官窑

03
图片赏析
历史影响
04
04
历史影响
长沙铜官窑瓷器突破了当时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 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的青、白瓷单一色调,以彩瓷在陶 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尤其是利用还原焰的原理,成 功创烧了铜红釉瓷。这一技术的发明与掌握,是陶瓷 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开创了世界陶瓷生产新纪元;
伊斯兰教、佛教艺术的影响而逐渐创造
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艺。
“安史之乱”前后。
“安史之乱”后,由于北方陆地交通不畅,海上运 输逐渐兴盛起来,这极大的促进了长沙铜官窑陶瓷 产品的外销。长沙铜官窑紧靠湘江,北近洞庭湖滨, 水路交通十分便利,这为其产品大量外运提供了优 越条件,一条由湘江经广州、宁波通往亚洲各地及 东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逐渐形成。 为长沙铜 官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Thank You
富个性和装饰性的器物。长沙铜官窑主要有釉下彩、模印粘
花、刻划花、印花和镂空等装饰技法,其中以釉下彩最具特 色。当时的瓷器,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 主,色彩比较单一。长沙铜官窑创造性地把绘画艺术运用到 瓷器装饰上,就是将铁、铜等呈色剂掺入颜料,用笔沾上颜
料直接在未烧制的瓷胎上绘饰图案,然后再覆盖上一层釉入
作中被发现,经文物部门五次调查发掘,发现遗 址以瓦渣坪为中心,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 中龙窑遗址46处(谭家坡龙窑是目前世界上保 存最完整的唐代龙窑),采泥矿遗址19处,遗 址区域内的市场遗址、码头遗址、货区及生活区 和墓葬区等文化遗址均保存较好。
与同类遗址相比,长沙铜官窑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
03 02 01
长沙铜官窑出土的瓷器纹饰除花草、树木、鸟兽、 鱼虫、人物、园林景观外,还有不少是诗文书法, 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说开创了以诗文书法 来装饰瓷器的先河。
长沙窑的诗文及书法赏析

青釉褐彩狮座“日红衫子合罗裙”诗文枕 “日红衫子合罗裙,尽日看花不厌春。更向妆台重注口,无那萧郎悭煞人。”萧郎即善吹箫的萧 史,后专指少女的心仪情人。七言诗描绘出妙龄女子尽心梳妆以待与情人见面的焦急心态,句 意含蓄,让人遐想。
隶书——青釉褐彩“去岁无田种”诗文壶 “去岁无田种,今春乏酒财。恐他花鸟笑,佯醉卧池台”。此为《全唐诗》卷八五二张氲《醉吟三 首》之一。以一种自嘲的语调调侃了无酒可喝的尴尬,也折射出诗人落泊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 贫寒。
行草——青釉褐彩“一别行千里”诗文壶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此诗是怀念诗。诗字迹清晰,以草书书 成,笔意酣畅,一气呵成,顺势随形,挥洒自如。
楷书——青釉褐彩“蓬生麻中”题记壶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此句见于荀子《劝学》篇,借喻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楷书——青釉褐彩“仁义礼智信”题记壶 “仁义礼智信”,其最早见于《孟子 告书上》,为儒家提倡的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 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楷书——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是描绘男女因相见恨晚而造成不能相守 的遗憾,诗意缠绵悲哀,耐人寻味。
行书——青釉褐彩“悬钓之鱼”题记壶 “悬钓之鱼,悔不忍饥”,也是借意喻人,警劝世人。文字豪放流畅,神采生动,结构较完美,色 彩浓艳。
行书——青釉褐彩“古今车马不谢”题记壶 “古人车马不谢,今时寸草须酬”,句意有今不如昔、世态炎凉的概叹。
行书——青釉褐彩“一暑(树)寒梅南北枝”诗文壶 “一暑(树)寒梅南北枝,每年花开不同时。南枝昨夜花开尽,北内梅花犹未知。”以直白活泼的 语气道出花令时节的自然场景。 2、 浸泡在茶酒里的碗盏诗:
盛极一时的大唐长沙窑

盛极一时的大唐长沙窑长沙窑即《全唐诗》中李群玉“石渚”诗中的石渚窑。
为唐代著名瓷窑,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湖一带,故又俗称铜官窑。
窑址于1956年调查发现,1978年曾经进行过试掘,1983、1999年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出土比较完整的瓷器近万件。
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安史之乱”以后,至中晚唐发展到鼎盛时期,衰败于五代。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12个省、国外有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13个国家出土有长沙窑瓷器。
特别是“黑石号”沉船上五万余件长沙窑的惊世发现,说明该窑既烧制当地人们普遍使用的日常用瓷、又是唐代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口之一。
青釉出筋瓷壶高18.3 口径8.9 底径10.1厘米绿釉瓜棱形瓷壶高23.3 口径4.3 底径9.3cm黑釉瓜棱形瓷壶高17.7 口径8.5 底径11cm模印贴花实际上是一种浅浮雕装饰,它在器物装饰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长沙窑窑址中出土了不少贴花的印模,模印贴花一般与青釉褐斑相配,除此之外,就是单色青釉,不见其它彩绘,这可能是为了更加突出主题装饰,贴花内容有舞蹈人物、植物花卉、家禽动物等,1973年衡阳水井出土的青釉褐斑舞蹈人物壶,器形小巧圆浑,八方短流,弓形鋬,两侧有双系,腹部圆鼓,双系和壶流下共有三块贴花,其右侧为单层方形宝塔,左侧为立狮,壶流下的主纹为一赤裸上身的力士,披巾缠身,右手上举伸二指,左手持一柄法器,右足单立于蒲团之上,左足弯曲作舞蹈状。
这种在小圆毯上的男子独舞是当时流行于西亚的胡腾舞,胡腾舞起源于西亚地区的石国粟特人(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逐渐传入中原,流行于北朝至唐代,当时深得中原贵族赏识,风靡一时。
其特点是既雄健迅急、刚毅奔放,又柔软潇洒、诙谐有趣。
主要舞蹈动作包括勾手搅袖,摆首扭胯,提膝腾跳,以腿脚功夫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唐诗》“遗忘”的长沙窑“瓷诗”
驰名中外的唐代长沙铜官窑,不仅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而且别开生面地把诗题写于瓷器上,既达到当时用以装饰的目的,又给今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诗中只说生迟生早而互恨,究竟为何事,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是情诗?是谜?是隐?
类似的弘扬佛教理义的诗:身生智未生,智生身已老。
身恨智生迟,智恨身生早。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属四时诗中的春歌,表现人与大自然和谐于一体的意境,赞美春之美,人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一日三场战,曾无赏罚为。
将军马上坐,战士雪中眠。
写征战,透露几许厌战和不满情绪。
此诗以素描的笔法,把战士的心情作了速记。
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
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皆以叠字起句,写行商的愉悦,抑或是写世人对道教的信仰。
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
主人居此宅,日日斗量金。
是祝贺新居的应酬诗,也是很有创意的商品诗,用附加文化含量的办法开拓市场。
客来莫直入,直入主人嗔。
打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教化诗,叩门入户是古已有之的礼貌。
“将上堂,声必扬”,到达别人门前,先总得有点声响,探听屋内是否有人,也使主人知道外边有人来了,或迎接宾客,或将其拒于门外。
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
遣风吹却云,语向天边月。
古代歌谣中,女子往往以月或日比作自己的丈夫,本篇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
将一个深情、浪漫、富于想象的妻子的形象和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情韵无穷。
道别即须分,何劳说苦新。
牵牛石上过,不见有啼恨。
是送别的诗。
前两句说送别一个朋友,无须唠叨彼此过去如何殷勤招待、帮助照顾、费神效力等等。
后两句可作两种理解:一是偶然相遇不必太执着。
二是通过比喻暗示人们:对凡是自己给予过提挈、帮助、照顾的朋友,千万不要念念于心,不要有图报之望。
“苦新”谐音“苦心”,“啼恨”谐音“蹄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