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第六讲恒星
最新地球概论复习思考题部分参考答案

《地球概论》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hm 坐标点 高度 方位 赤纬 时角赤经 天顶「 90 °P 30°6h 30m 天底 -90 °-30 °12h18h 30m北天极 30 ° 180° 90° 南天极 -30 ° 0-90 °东点 0 270° 0 18h 12h 30m 西点 0 90° 06h 30m 南点 0 0 -60 ° 0 6h 30m 北点0 180° 60° 12h 18h 30m 上占 —L-八、、60 ° 0 0 0 6h 30m 下点-60 °180°12h18h 30m11. 在北京($ =40° N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与最小各为多少?那时春分点位于什么位置?试绘图表示之。
当春分点与东点重合时,图中 A 点距天北极10°,填空:A 点的 a 90°; S 80°;入 90°; 3 56° 34';夏至点的 t 12h ; S 23° 26'; h -26° 34A (方位)180° Q解: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为 90° -40° +23 ° 26' =73 ° 26',春分点位于西点。
最小为90° -40 ° -23 ° 26' =26 ° 34',春分点位于东点。
12.我国古代有人在同一点观测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是73° 38 ',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是26° 22',求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当时的黄赤交角。
解:黄赤交角:(73° 38' -26° 22') /2=23 ° 38 '13. 有人在北半球某地观测到一恒星上中天时的高度为 绘图求出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恒星的赤纬分别是多少?此人所在地的纬度:纬度等于天顶的赤纬(90° -73 38') +23° 38' =40 ° N50度,下中天时的高度为 20度。
地球概论教学PPT

天体系统从小到大: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星系群——星系团——总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星系团
星系群
1.银河系
银河结构示意图
(1)侧视 (2)俯视
2.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 流星体、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和大行星轨道构成太阳系结构的 骨架。大行星的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 和同向性。
郑志秀
本课程基本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3学时) 二、地球的结构(7学时) 三、地球的运动(4学时) 四、地球的物理性质(2学时)
本课程基本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地球的结构 三、地球的运动 四、地球的物理性质
本课程基本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圈层结构 2.地球的表面结构
行星的分类:
内行星 类地行星 外行星 类木行星
水 金 地 火 小 木 土 天 行 王 星 星 球 星 星 星 星 星
巨行星
地内行星
海 王 星
远日行星
地外行星
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太阳系 八大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卫星。 彗星:就是在偏心了很大的轨道上 绕太阳运行的冰冻物质。它的奇特外表, 是通过近日点前后的暂时现象。 流星体:就是行星际空间绕太阳运 行的微小天体。
一线潮
交叉潮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以其巨大的质量所产生的强大引 力控制着地球的运行,地球的公转引 起了季节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是地球表面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许多自然现象 起决定性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也很大,它是 联系日地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一、名词解释1、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千二百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多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
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四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
4、银河: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是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发光的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
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最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
5、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
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
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
流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
6、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垂直于入射光的平面上测量。
以人造卫星测得的数值是每平方米大约1366瓦特,地球的截面积是127,400,000 平方公里,因此整个地球接收到的能量是1.740×1017瓦特。
由于太阳表面常有有黑子等太阳活动的缘故,太阳常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年当中的变化幅度在1%左右。
7、亮度: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8、彗星: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
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
当它靠近太阳时即为可见。
地球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与思考p6(略)●什么是纬线和经线?什么是纬度和经度?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纬线是整圆,而经线是半圆?●为什么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而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怎样理解地面上两点间的东西方向既是理论上的“亦东亦西”,又是实际上的“非东即西”?复习与思考p21~22●何谓天球周日运动和太阳周年运动?为什么会有夜半中星的变化?●举出下列天球大圈的两极:地平圈Z Z’子午圈 E W天赤道P P’卯酉圈S N黄道K K’六时圈Q Q’●举出下列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 N子午圈与天赤道Q Q’子午圈与卯酉圈Z Z’子午圈与六时圈P P’天赤道与地平圈 E W天赤道与黄道? (春分点) ?(秋分点)●为什么时角向西度量,而赤经则要向东度量?使天体的时角“与时俱进”,用以度量时间;赤经“与日俱增”(参考书本第15页)●天球上哪一点的赤纬(δ)和赤经(α)等于零?又,该点的黄纬(β)和黄经(λ)是多少?天球上春分点上的赤纬与赤经等于零。
该点的黄纬黄经等于零。
●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多少?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是多少?(查天球仪)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66°34′、90°,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分别是在66°34′、18h。
●某恒星的方位和高度都是45°,问:须在天空的那一部分去寻找?(西南方半空)●在何地(指纬度)观测,天体的赤纬与高度相等,时角与方位相等(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逍坐标系合一为一)?南北极●已知恒星时S=6h38m,某恒星再过2时10分上中天,试求该恒星的赤经。
8时48分。
S=t+α;α=S-t=6h38m-21h50m=-15h12m=8h48m或α=S-t=6h38m-(-2h10m)=8h48m●已知某恒星的赤经a=20h38m,当恒星时(S)为23时17分时,该恒星的时角是多少?2时39分S-α=23h17m-20h38m=2时39分。
●对35°N 而言,当春分点刚升起地平的时刻,黄道与地平田成多大交角?当春分点刚沉入地平的时刻呢?(先调整天球仪的纬度,然后把春分点移至东[西]方地平,就是使天赤道、黄逍和地平圈同时相交于东[西]点,便可直接读数)。
【地球课件】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球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Earth课程编码:120130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地理科学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8学时学分数:2.5 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考试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制订日期:2005年审核者:林媚珍执笔者: 谢献春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根据全国高师或综合大学《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结合中学教学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参照现行的高中地理课本的教学内容,介绍现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成就,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以及宇宙学、天体起源、地外文明等内容,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本课程授课一学期,每周3学时,总计为54学时。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环境;使学生理解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并通过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通过学习了解开展天文活动的方式、方法;掌握组织野外天象观测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采用CAI课件、录象、VCD、幻灯、投影等电化设备等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结合较大量的实验实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后续课程主要有: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等(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简明天文学教程》作者:余明等科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教学参考书:《地球概论教程》作者:刘南等科学出版社《地球概论》作者:金祖孟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地球与天球第一节地球坐标一、地球自转与地理坐标二、地球是的方向和距离第二节天体与天球坐标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概念及主要天体简介;天体系统概念和主要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概论

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概论第一章:地球的基本概念1.1 地球的定义地球是什么?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2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地球的极半径地球的扁率1.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第二章:地球的运动2.1 地球的自转自转的定义自转的方向自转的周期自转的速度2.2 地球的公转公转的定义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公转的速度2.3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地球倾斜对气候的影响第三章:地球自转的证据3.1 地球自转的恒星日恒星日的定义恒星日的长度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3.2 地球自转的证据恒星观测地球自转的惯性地球自转的潮汐作用3.3 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章:地球自转的应用4.1 地球自转与导航地球自转在航海中的应用地球自转在航空中的应用4.2 地球自转与时间计量地球自转与时间的联系地球自转在时间计量中的应用4.3 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地球自转与地球磁场的联系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第五章:地球自转的谜团与探索5.1 地球自转的谜团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自转轴的摆动5.2 地球自转的探索地球自转的观测方法地球自转的研究工具地球自转的未来研究方向第六章:地球自转与地球仪6.1 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地球仪的定义地球仪的作用地球仪的种类6.2 地球仪上的重要概念经纬网经度和纬度地球仪上的坐标系统6.3 地球仪的制作和使用地球仪的制作过程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第七章: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7.1 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的关系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的联系地球自转对地球物理学的影响7.2 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流体动力学7.3 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球自转的观测方法地球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学的数值模拟第八章:地球自转与地球环境8.1 地球自转与地球气候地球自转与地球气候系统的联系地球自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8.2 地球自转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地球自转与地球生态系统的联系地球自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8.3 地球自转与环境灾害地球自转与地震的关系地球自转与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关系第九章:地球自转与人类活动9.1 地球自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地球自转与时间观念的形成地球自转与地球方位的认识9.2 地球自转与人类经济活动地球自转与航海、航空运输地球自转与地球资源分布的影响9.3 地球自转与科技发展地球自转与地球观测技术的发展地球自转与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第十章:地球自转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趋势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原因10.2 地球自转轴的摆动地球自转轴摆动的现象地球自转轴摆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0.3 地球自转的新发现和新技术地球自转的新发现地球自转研究的新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一、《地球概论》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本知识。
它讲述的是地球的整体而其他课程讲的是关于地球的某一圈层,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二、《地球概论》的内容包括○1地球的天文学: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2地球的物理学:讲述地球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三、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
从远到近,由大及小,这部分普通天文学知识,被概括为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
此外,为了地球定位和表示天体——特别是太阳和月球的视运动,《地球概论》首先讲述的是地球坐标和天球坐标。
四、1、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经线。
2、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纬线。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3、春分点:黄道和天赤道的交点,第一、二赤道坐标的起点4、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及白道。
五、天球和天体1、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无限远为半径的假象球体,表示天体运动的工具。
2、天球的视位置:从测站中心到天体的连线在天体上的交点,即天体在天体面上的投影点。
4、天球的周日运动:对于地球观测者,天体围绕我们以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旋转。
6、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体相隔而成的天体大圆,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部分。
7、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为二分点(黄对于天的升交点为春分点,降交点为秋分点),黄道的两个远距点为二至点(北至点为夏至点,南至点为冬至点),天对于黄的两个远距点称为无名点。
8、中天:天体在周日视运动过程中其高度和方位角都在不断改变,当天体恰在观测者子午圈位置时,叫做天体中天。
每个天体每天都有两次中天,当天体高度达到最大时的中天,亦即距天顶较近的中天叫上中天。
当天体高度达到最小时的中天,亦即距天底较近的中天,叫下中天。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答案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答案《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5 X 4= 20分)1.太阳系:太阳系是由中⼼天体太阳及其巨⼤引⼒作⽤下,环绕太阳运⾏的⾏星、卫星、⼩⾏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2.引潮⼒:在地球上引起潮汐现象的⼒。
它是由于⽉球(或太阳)对地表各处的引⼒差异⽽产⽣的。
3.历法:⽐“⽇”更长的时间计量,它是根据天体的周期运动来安排年、⽉、⽇的法则。
4.⾷限:⽇⽉⾷的发⽣,要求⽇⽉相合(或相冲)与黄⽩交点或其附近。
这个“附近”有⼀定的限度,它就是⾷限。
5.磁偏⾓:地理⼦午线与地磁⼦午线的偏⾓。
三、填表题(30X 0.5 = 15分)1.举出下列天球⼤圆的两极:四、计算题(4 X 6= 24分)丄⼆101.解:因恒星周年视差与距离成反⽐,故距离为1.1「(秒差距)------(3分)设恒星视星等为m,绝对星等为M,恒星距离为d,M -m +5- 51g d= 0.1 + 5-51gl0 = 0.1(^(3 分)2.解:因航⾏中要⾃东向西跨越⽇界线,跨⽇界线时,加1天,因此航轮到达天津时为11⽉7⽇,星期六。
3.答:地球⾃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减⼩,随⾼度增⼤⽽增⼤。
设:' ' 海平⾯的⾃转线速度,则在纬度60°处,⾃转速度减为V., = cos p= 465 ? cos4.解:纬度与阳光直射点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度就相差多少,根据此原理可知:北极圈夏⾄⽇:正午太阳⾼度:46° 52',昼长:24h北极圈冬⾄⽇:正午太阳⾼度:0,昼长:0h五、简要说明⼤陆轮廓和⼤洋的海底地形各有什么特征?(11分)答:⼤陆轮廓特征:(5分)①各⼤陆形状多是北部较宽,南部狭窄,状如倒三⾓形;②较⼤的岛屿群⼤多位于⼤陆东岸;③⼤陆东岸不仅岛屿多,且有系列岛弧分布;④⼤西洋两岸的轮廓⼗分相似,⼀个⼤陆的凸岀部分,正好是另⼀个⼤陆的凹进部分;⑤⼤陆的东西边缘多有隆起的⾼⼭,中部有低陷的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亮度EM和绝对星等M。设EM表示绝对亮度,Em表示视亮度。由公式(2-1)可得, EM/Em=2.512m-M
恒星的亮度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该恒星的距离d以秒差距为单位,那么,
EM/Em=d2/102 把这个关系式代入前面那个方程式的左边,便得,
d2/102=2.512m-M
两边取对数,并记住lg2.512=0.4,那么可得,
——在红巨星阶段,恒星的演化速度大大加快。中心区域的温度和密度因收缩而继 续升高,到 1 亿摄氏度时开始进行由氦核聚为碳核的新一轮热核反应;氦烧完后,温度 继续因收缩而升高,原子核再聚变产生更重的元素→能量有限,到了“垂暮之年”,一 旦核反应终止,对引力的抗衡全线崩溃→自行坍塌。
——红巨星收缩时,核心部分收缩最猛烈,外部处在较弱的引力下。核心温度因猛 烈收缩而急剧上升,由此掀起的热浪会把外层气壳抛掉,剩下一颗致密和炽热的白矮星 →以后逐渐变冷,变成又小又暗的黑矮星→终其一生。
M=m+5-5lgd
(2-4)
该式是现代恒星天文学最重要得公式之一。只要测定恒星得绝对星等,便可按平方反比
定律,求知该恒星的距离。
4.恒星的多样性: ——单星、双星和星团。一般的恒星是单个存在的。但是,有一些恒星是成双成对 的,被称为双星。还有许多恒星集中分布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彼此有物理联系,形成一 个稠密的恒星集团,叫做星团。 ——变星、新星和超新星。有些恒星的光度在短时期内会发生明显的、特别是周期 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长的可达几年到十几年,短的只有几日甚至几小时。这样的恒 星称为变星。按其成因,变星可分食变星、脉动变星和爆发变星三类。爆发变星中,亮 度在很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剧增、然后缓慢减弱的恒星叫新星。爆发规模特 别大的变星叫超新星,其光度变幅超过 17 各星等,即亮度可突然增强到原来的几千万倍 甚至近万万倍。 ——巨星、超巨星和白矮星。上世纪初,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1873-1967) 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1877-1957),不约而同地创制了恒星地光谱型和光度地坐标关 系图,简称光谱-光度图,通常也叫赫罗图。它以恒星地光谱型(或温度)为横坐标, 以它的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每颗恒星按照各自地光谱型赫光度,在图上占有 一定地位置。
二、星系
1、银河和银河系: 银河与银河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图象:银河系是以银河命名的星系(形似圆盘); 银河则是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环天光带)。 银河系是大量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的聚集体。它拥有一、二千亿颗恒星,总质量 约为太阳质量的 1400 亿倍。 银河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又圆又扁的圆盘体,直径约 8 万光年;中部较厚,边缘很
图 2-1(左) 恒星的空间速度及其两个分量: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自行) 图 2-2(右) 北斗七星的自行及形状变化
2.恒星的发光和光谱: 恒星能自行发光(指可见光),这是它的本质特征。恒星要产生可见光,其温度必 然是很高的。为什么恒星能有很高的温度?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质量大小问题, 恒星有巨大的质量,因此,它有很高的中心温度,才能引起热核反应而释放大量能量; 二是发展阶段问题,恒星并不是从来就发光的,也不会永远是发光,只是在它生命史上 的某个阶段才有发光现象,而且,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会发出不同的光。 恒星的光谱有不同的类型。不同光谱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星光颜色,而颜色实际上 是恒星温度的反映。天文学家们凭借光谱中的吸收线和发射线,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成分。根据恒星光谱的研究,不同温度的恒星,其化学组成大同小异。对于大多数 恒星来说,主要成分是氢。
第二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恒星和星系
一、恒星
作业布置 1、恒星的基本特点?
主要 参考资料
《天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慈盛 《天文学新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苏宜 《地球概论》刘南 高教出版社
备注
一、恒星
讲授内容
青岛大学讲稿
备 注
1.恒星及其自行: 恒星都是由帜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它们在天球
同主序星相比较,赫罗图上有三部分恒星情况殊异。一部分集中在图的右上方,它 们的温度不高,但光度却很大,这部分恒星叫红巨星。在红巨星的上方,一直延伸到图 的左侧,是一些超巨星。另一部分恒星分布在赫罗图的左下方。它们的温度相当高,但 光度却很小,这些小而热的恒星叫白矮星。
——脉冲星和中子星。上世纪 60 年代,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变星,它有规 律地发射出电脉冲讯号,所以取名为脉冲星。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恒星。这是由于恒 星演化到晚期,能量耗竭。
的(2.512)27.74=1300 亿倍。
假定有两颗恒星,其星等为m和m0(m>m0),它们的亮度E和E0的比率为:
E0/E=2.512m-m0
(2-1)
两边取对数,并记住lg2.512=0.4,得:
lgE0-lgE=0.4(m-m0),m-m0=2.5(lgE0-lgE)
如果取零等星(m0=0)的亮度E0=1,那么
3.河外星系: ——象银河系这样包含大量恒星的天体系统,被叫做星系。在现代观测工具所能察 觉的范围内,这样的星系约有 10 亿个。所有这些星系(除银河系外),统称河外星系。 ——一些相互邻近的星系结合成星系群。银河系所属的星系群,叫本星系群。 ——比星系群更加庞大的天体系统叫星系团。一个星系团包含几百甚至几千个星系。 ——比星系团更高一级的天空世界为总星系。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章节
讲授主要 内容
第二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 恒星和星系
一、恒星
第 6 次课 2 学时
重点 难点
恒星及其恒星的光度、亮度和星等的关系;恒星的多样性。星座的基本知识。
要求掌握 知识点和 分析方法
教授思路, 采用的教 学方法和 辅助手段, 板书设计, 重点如何 突出,难点 如何解决, 师生互动 等
图 2-4 光谱-光度图(赫罗图)
赫罗图地一个明显特点是,恒星并不是在图上到处分布的。大多数(90%以上)恒 星分布在从图的左上方至右下方的一条窄带上,温度由高到低,光度由大到小,形成一 个明显的序列。这条窄带叫做主星序;位于主星序上的恒星,则被称为主序星。这个关 系图表明,大多数恒星的光度,决定于它们的温度,即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就越大。
m=-2.5lgE
(2-3)
(2-2)
该公式称普森公式。该公式表明,只要有明确的零等星和它的标准亮度即平均亮度,就
可根据恒星的亮度E推算其星等m。
恒星的亮度与其距离远近有关。如图,光源的视亮度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单从
亮度是看不出恒星的真实光度的。为了比较不同恒星的光度,必须把它们“移”到同一
位置(距离)上,才能对比出它们的真正亮度即光度来。天文学上把这个标准距离定为
——热核反应是在恒星的中心区域进行的,那里的氢核燃料最先燃尽,逐渐形成一 个由氦组成的核,停止释放能量。氢燃料的逐渐枯竭,是恒星在结构上逐渐发生变化的 前奏。
——随着氦核的不断增大,其引力收缩急剧增强,并释放大量能量。结果,恒星的 核心收缩(变得愈来愈致密和炽热),外层膨胀(温度降低而光度增大),成为一个非 常巨大的具有“热”核的“冷”星。从而恒星离开主星序,进入红巨星区域——生命的 “晚年”。
上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成两个分量,即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前者是沿观测者视
线的分量(离观测者远去为正,向观测者接近为负);后者是同视向速度向垂直的分量, 它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并且被叫做自行。恒星的自行速度,一般都小于每年 0.1 ″,迄今只发现有 400 余颗恒星的自行超过每年 1″。
图中十字符号代表银心,三条短黄线是太阳附近的旋臂
图 2-7 银河系结构侧视图 图中红点代表太阳
2.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 太阳位于银道面附近。银河为周天的环带。太阳在银河系内偏距银盘的一侧,向银 心所在方向,太阳距银盘边缘约 6.4 万光年;向银心相反方向,太阳距银盘边缘约 1.6 万光年。 作为银河系的成员,太阳有相对于银心的绕转,其速度为 250km/s,绕转周期为 2.5 亿年。恒星在绕转银心的同时,还有相对于邻近恒星的运动。太阳系以 20km/s 的 速度向武仙座方向(近织女星)前进,此方向所指的点被称为奔赴点。
3.恒星的亮度和光度:
恒星的亮度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恒星的光度表示恒星本身的
发光强度。在天文学山,天体的亮度和光度都用星等表示: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视星
等,记作m;表示天体光度等级的叫绝对星等,记作M。通常所说的星等是指视星等。
星等是天文学上传统形成的表示天体亮度的一套特殊方法。星等越大,恒星亮度越
薄。圆盘体分核球和银盘两部分。核球是圆盘 体的中心部分,是圆盘体中恒星最密集的部 分。核球的中心部分叫银核;银核的中心叫银 心。银盘位于核球的四周,内侧较厚,外侧较 薄。在圆盘体外围,还有银晕。它大体成球状, 范围很大,但其物质密度比银盘低得多。
很大,但其物质密度比银盘低得多。
图 2-6 银河系结构俯视图
暗。通常分成六等。人们发现,一等星与六等星,星等相差 5 等,它们的亮度相差 100
倍。连续各个星等的亮度成几何级数,若相邻两星等的亮度比率(级数的公比)为R,则
有:R5 =100,可求得R=2.512。因此,星等相差 1 等,恒星的亮度相差 2.512 倍。
星等以等差级数增大,亮度以等比级数递减。通过计算可知,太阳的亮度是一等星亮度
10 秒差距,合 32.6 光年,1 秒差距则等于 206265 天文单位。距离因素被消除后,星
等仅与恒星的光度有关。
图 2-3 光源的视亮度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距离增加 1 倍,亮度减为 1/4
标准距离(10 秒差距)下的恒星的亮度称绝对亮度,其星等叫绝对星等。有了这个
标准距离,就可以根据恒星的实际距离(d)和视星等(m),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 生课外自学。重点突出恒星的特点、恒星的光度、亮度和星等的关系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