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高三一轮复习
2018_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文回顾练(十六)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标点符号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周王陵在哪里?在周原吗?考古学家在周原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发现。
在丰镐吗?考古学家又在西周首都丰镐周围寻求,依然没有结果。
B.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
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C.有人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的号召,呼吁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电子邮件等,用手书的方式写一封家信、记一篇日记、抄写几首古诗词等,颇有几分浪漫主义色彩。
D.关于《汉文学史纲要》,他曾说过:“文学史编制太草率”诸如此类的话——事实证明,他的批评很有道理。
解析:选A B项,括号及括号内的内容应放在“之一”之前,括号外的句号改为分号。
C项,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D项,“他曾说过”后面的冒号应去掉。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时候,只要我想要,妈妈就会用彩色包装纸给我折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山羊、小鹿、水牛等……B.加得姆被问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大声吼道:“你这个笨蛋,这是自然界的生长规律!规律,你懂吗?”格登伸了伸舌头,低声说,“不懂。
”C.我们可不可以变得更加理性,而不是情绪化;我们可不可以在反抗的同时,也能自责和自律?我认为这可能是最关键的。
D.我感觉自己像在读一本日记——他们是谁?这对20世纪20年代的情侣后来结婚了吗?布莱恩到底有什么让人诟病之处?这本书似乎不像是《现代罗曼史》,而更像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解析:选D A项,省略号与“等”重复,将“等”去掉。
B项,将“低声说”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C项,将分号改为问号。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它强调的是人应当为道义而活着,突显的是人的道德价值。
B.家训、家规、家教传承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这种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是无言的教育,也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2020高考一轮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

2020高考一轮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检测的方式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点2.通过演板、检测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子3.识记写作素材,理解并应用。
一、请解释本课重点词语。
1.寡人()之于国也2.河内凶()河东凶亦然()3.邻国之民不加少() 3.王好()战4.弃甲曳()兵而走()5.以()五十步笑百步6.直()不百步耳7.谷不可胜()食也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9.树()之以桑10.勿夺()其时 11.谨()庠序()之教12.申()之以孝悌()之义1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5.非我也,岁()也 16.是何异于()二、文言知识点积累A.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4.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B.古今异义1.河内凶。
(古义: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2.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今义:行走)C.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七十者衣帛食肉()3.王无罪岁()4.谨庠序之教()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三、重点句子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四、写作素材积累素材开发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
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
施行暴政,只会自取灭亡。
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寡人之于国也(2)》教案

课题
《寡人之于国也》(二)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2.了解几个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教学参考
《必修四语文课本》《语文教学参考书》
授课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研讨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
专用教室
-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1.通假字
(1)(通“毋”,不要)
(2)(通“毋”,不要)
(3)(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同“途”,道路)
2.特殊词义
(1)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副词,更、更加)
(3) (只是,不过)
(4) (细密)
3.一词多义
(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4.古今异义
(1)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1)句末语气助词。
(2)代词
5.然
(1)指示代词,这样。
(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1.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2.结合注解完成学案内容。
按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学生遇到问题,向小组其他成员提出,组内自行解决,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1、河: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然:这样,如此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
(8)(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课外作业
教学小结
2、鼓;击鼓,动词。之:无实义的衬音助词。
3、直:只是、不过。走:跑,逃跑。
4、时:时机,时节。
5、谨:谨慎,此处意为“谨慎认真地从事”。用作动词。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教师版)

高中必修三复习教案《寡人之于国也》教师版一、文学常识孟子及《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非常激烈的战国中期,他主张行“仁政”,统一天下。
曾游说各国,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现存七章)传世。
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为命题依据之一。
《孟子》现存七章,全面反映了孟子思想。
孟子一向被认为是儒学正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元文宗封他为“亚圣”。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论语》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
所以说《孟子》给人的感觉是侃侃而谈。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情感强烈,文笔犀利,论辩性强;(2)论证手法灵活善变,或开门见山,或迂回曲折,巧妙控制论辩方向,驱诱论敌就范;(3)巧用比喻,使枯燥理论具体、生动,富有可读性和说服力;(4)文辞方面富于铺陈扬厉,时露尖刻,句式喜用排偶,笔锋咄咄逼人,文章酣畅淋漓。
《孟子》语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什么东西都这样,人心更需要这样。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和天下的人一起快乐、一起忧愁,如果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这是从来不会出现的情况。
高三第一轮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复习课件【精选】共27页文档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件【精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高三第一轮复习寡人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寡人之于国也》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1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主备:李传兴审核:于利群使用时间:复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
2、巩固重点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3、能熟练背诵文中重要的语段,掌握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一、课前自主复习(一)、熟练背诵全文重点语句默写1、王好战,请以战喻。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谨庠序之教,,。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二)、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直不百步耳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古今异义词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2、河内凶(河,,今泛指河流。
凶,,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3、请以战喻(请,。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走,。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6、或百步而后止(或,。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7、斯天下之民至焉(斯,。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9、王无罪岁(无罪,;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四)、梳理并总结重点实词、虚词数直发兵胜于以之(五)、梳理并总结重要的词类活用课堂学习与巩固一、检查自主复习效果二、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②穷兵黩武(成语)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④草木皆兵(成语)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寡人之于国也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④移其民于河东⑤移其粟于河内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7.以①请以战喻②可以无饥矣③以时入山林④申之以孝悌之义8.之①填然鼓之②王道之始也③申之以孝悌之义④寡人之于国也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⑥鸡豚狗彘之畜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④王无罪岁⑤然而不王者2.名词的为动用法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当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动词的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非我也,岁也。
一轮复习课本回归——《寡人之于国也》

于:到。 亦:也 。然:这样。 察:考察。
4.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无如:不如,比不上。
加:更。
移其民
提出问题 尽心焉
而民不加多
移其粟
第二段
孟子对曰:“王好 战,请以战喻。填然 鼓之,兵刃既接,弃 甲曳兵而走,或百步 而后止,或五十步而 后止。以五十步笑百 步,则何如?”
好:喜欢。请:请允许我。 以:用。 喻:打比方。 填然:击鼓声。 鼓:名→动,击鼓。 之:衬字,无义。 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曳(yè):拖着。 兵:兵器。 而:表修饰。 走:逃跑。 或:有的人。 以:凭借。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树:名→动,种植。 之:音节助词。
衣:yì,穿,名→动 。 帛:丝织品。
豚:小猪。
彘:(大)猪。
之:代词,复指。
畜:畜养。
无:通“毋”,不要。 失:错过。
可以:可以凭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 夺:耽误。 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 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写作·话题
民生为本 环境与生存 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遵守自然规律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行 多反思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
写作·运用
【话题】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好你自己,你
便是一道风景。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于是
五十步笑百步, 觉得自己是最好的统治者, 梁惠王是一 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反观邹忌,妻夸他,妾夸他,客人 也夸他,他不盲目自喜,而是仔细观察, 再分析,坚信自 己不如徐公美。邹忌是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
夺
1.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1.耽误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课件

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4.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 么……呢?”)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 呢?)
5.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②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 乎?《勾践灭吴》
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概......吧、 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他们观赏景物而 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 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寡人之于国也》 复习课件
(一)朗读课文,牢记课下注释,翻译文中 重点句,并指出句式特点。 (二)读记一轮复习资料,断句并牢记文化 常识。 (三)同桌互查文言现象识记情况。
翻译重点句子: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 路矣。
①且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五人墓碑记》 3.……何如哉?(可译为 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 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
四、表示揣度 1.无乃……乎? (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等)
①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说: “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