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癌症的研究进展
E—cad、VE—ca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

E—cad、VE—ca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在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二步法)检测E-cad与VE-cad在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组,57例)、在位子宫内膜(在位组,57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59例)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E-cad 在异位组、在位组中的表达为15.79%、8.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VE-cad在异位组中的表达为71.93%,明显高于在位组26.32%及对照组16.94%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E-cad、E-cad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E-钙粘蛋白;血管内皮钙粘蛋白;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化Significance of E-cad and VE-cad in occurrence and progress of endometriosis TIAN Yan-qi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Zaozhuang Mining Group Zaozhuang Hospital,Zaozhuang 277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E-cadherin (E-cad)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 (VE-cad)in occurrence and progress of endometriosis. Methods Expression of E-cad and VE-cad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P two-step method)in endometriosis (ectopia group,57 cases),eutopic endometrium (eutopic group,57 cases),and normal endometrium (control group,59 cases). Results ①Expression of E-cad was respectively 15.79% and 8.77% in ectopia group and eutopic group,and it was much lower than 40.68%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②Expression of VE-cad was much higher in ectopia group as 71.93% than 26.32% of eutopic group and 16.94%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VE-cad and E-cad show effects in occurrence and progress of endometriosis.【Key words】E-cadherin;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Endometriosis;Immunohistochemistry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因其具有浸润生长、破坏周围组织和种植、远处转移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是一种难治之症,被称为“良性癌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黄文倩1,2,吴绿1,2,朱虹31 南昌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南昌330006;2 南昌市第一医院妇产科3 江西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症状是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EMs的药物治疗以激素类为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EMs相关新靶点的发现,新型免疫药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新型免疫药物能有效调节与EMs形成机制有关的免疫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干扰素(IFN)、可溶性蛋白酶类等,而新型靶向药物可以从血管生成、细胞迁移、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方面进行调控,既弥补了激素类药物对激素受体缺乏或敏感性低的EMs患者疗效不佳的缺憾,又能替代或减少激素药物的长期使用,是免疫及靶向治疗药物特有的优势。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免疫调节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半乳糖凝集素抑制剂免疫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1.025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1-0097-04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但其组织侵袭和远处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却与恶性肿瘤类似。
目前EMs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有口服避孕药、雄激素合成剂、孕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但不良反应较多,而新型非激素治疗药物的开发一直鲜有突破。
随着EMs相关新靶点的发现,免疫及靶向治疗药物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本研究对EMs的免疫和靶向治疗进行总结,为EMs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1 EMs的免疫治疗E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免疫细胞浸润、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增加为特征。
在EMs 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免疫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EMs的免疫因子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干扰素(IFN)、可溶性蛋白酶类等,其在EMs中的表达有着不同程度的升高或下降,调节上述免疫因子表达可成为治疗EMs的突破口。
2020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领域新进展(全文)

2020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领域新进展(全文)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影响人群广泛,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日,妇产科在线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冷金花教授从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长期管理三个方面对2020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盘点。
内异症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增高趋势,全球内异症患病人群已达1.7亿,每年内异症患者医疗费用达8000亿美元。
内异症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为10%~15%,妇科手术中有5%~15%患者被发现内异症的存在;80%的患者合并明显痛经,半数的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
据临床数据统计,在慢性盆腔疼痛的女性中,80%存在内异症;不孕女性中,30%~40%是内异症所致。
内异症影响广泛,危害巨大,需要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长期管理。
一、内异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内异症的早期诊断应为临床诊断目前内异症的诊断“金标准”是手术及病理诊断,从患者最初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需要长达4~10年不等。
手术诊断的延迟给广大患者带来不少危害,包括增加了疼痛和不孕的风险,增加了痛觉敏感发生的可能,病灶长时间累积形成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并且延误有效治疗的时限,各种症状给患者带来了精神及心理上的痛苦。
因此,内异症的早期诊断应为临床诊断,早治疗即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干预,这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二)内异症早期诊断的方法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包括评估症状、追溯病史、专科查体和辅助检查四个步骤。
首先,对病史来说,多国指南提出,各种类型的盆腔疼痛症状(如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周期性胃肠道及泌尿系症状)合并不孕时,即应怀疑内异症的存在。
其次,盆腔超声和磁共振成像也能评价内异症的存在。
目前还没有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血清标记物可以辅助诊断内异症,血清CA125水平也不推荐作为诊断内异症的标准。
找到内异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标记物也是众学者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三)内异症早期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对于临床诊断内异症的患者,推荐尽早开始经验性药物治疗。
《妇产科护理学》项目学习答案

项目学习《新时期助产士核心能力的培养与管理实践》答案:"产钳的发明者是()" "A""2015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在()成立" "B""下列关于国内助产士的工作范畴说法有误的是()" "D""山西省汾阳医院开展的人性化助产服务有()" "E""我国助产存在的问题包括()" "E""正压人工呼吸的指征是" "A""所有未能成功复苏的原因几乎都是()" "A""新生儿复苏给药途径首选()" "B""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说法有误的是()" "E""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包括()" "E""下列不属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的是()" "A""产后出血的定义正确的是()" "B""重症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后出血量≥()ml" "D""属于产后出血预测—危险因素的是()" "E""常用估计产后出血量的方法有()" "E""温柔分娩中,应重点把握的节奏包括()" "A""临床上常用于纠正胎方位异常的体位是()" "B""促进自然分娩的护理金标准,应除外()" "D""温柔分娩在临产中的优势有()" "E""下列关于自由体位分娩说法有误的是()" "E""会阴部皮肤及其皮下组织和(或)阴道黏膜撕裂,出血较多属于()度撕裂" "B""关于宫颈裂伤的缝合,错误的是()" "B""关于软产道裂伤缝合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C""下列关于会阴切开术说法有误的是()" "D""会阴切开的时机取决于()" "E""具有高危因素或者医疗资源缺乏地区,妊娠24-28周查先查空腹血糖,血糖值≥()mmol/L时,可直接诊断GDM" "A""新生儿全血血糖值小于()mmol/L为临床需处理的界限值" "C""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所生新生儿出生时处理不包括()" "C""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新生儿血糖监测哪项错误()" "C""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有哪些()" "E"项目学习《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的护理要点》答案:"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A""转运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的电梯,应使用后()消毒" "A""疑似或确诊COVID-19产妇的新生儿,立即行核酸检测,娩出后隔离( )d" "B""以下()不属于COVID-19的传播特点" "D""新冠疫情下,新生儿的风险包括()" "E""新冠肺炎感染疾病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天内传染性较强" "A""在疫情防控期间妇科病房的管理要求中,说法错误的是()" "B""下列有关新冠肺炎疑似/确诊病例的管理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C" "新冠肺炎感染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天,多为()天" "C""手术间终末处理之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使用()mg/L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地面消毒,作用()分钟" "D""咽拭子取样方法:采集人员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次" "A""鼻咽拭子取样方法: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使拭子在鼻内停留()s,然后轻轻旋转3次" "B""鼻咽拭子标本采集后应于()h内尽快将标本送至实验室" "C""下列有关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鼻咽拭子采集的安全管理防范策略中,说法错误的是()" "C""鼻咽拭子采集后标本放置要求中,错误的一项是()" "D""新冠疫情期间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手套破损且有皮肤损伤的情况下正确操作是()" "A""医疗机构在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操作、手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可釆用三级防护,其中()不包括在三级防护用品中" "A""下列有关手术室感染防控要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下列()情况需要使用二级防护措施" "C""新冠疫情期间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防护服破损后应()" "D"项目学习《携带乙肝病毒的孕产妇的优质护理》答案:"()是孕妇最佳睡眠姿势" "A""乙肝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不包括()" "A""妊娠()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 "B""下述哪项不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C""与人的健康长寿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 "D""()是孕产妇慢乙肝急性发作的最危险因素、最危险时间" "A""产后()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触不到宫底" "B""下述哪项不是产后抑郁的表现()" "B""关于产褥期母体的变化,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D""产褥期的休养原则,错误的是()" "D""关于乙肝疫苗的接种剂量,正确的是()" "A""新生儿乙肝疫苗应接种在()" "B""关于乙肝疫苗的接种,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B""()是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基石" "C""关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描述错误的是()" "D""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途径是()" "A""乙肝妈妈的母乳喂养问题,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B""母乳喂养对于妈妈的好处不包括()" "B""初乳的特点不包括()" "D""()是婴儿的最佳食品" "D""下列哪项不属于素养的概念()" "A""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素养()" "A""素养首先是()的结果" "B""妇科肿瘤护士应具备下列哪项综合素质()" "C""下列关于职业素养的相关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D"项目学习《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实践》答案:"针对PD-1靶点的免疫抑制剂是()" "B""PD-1仅供静脉输注,第一次输注的时间不应短于()" "B""()死亡率高居妇科癌症之首" "B""关于PD-1不良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其观察和护理,不正确的是()" "C" "PD-1抗体最常见的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是()" "D""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B""抗血栓梯度压力袜的穿戴和保养,错误的是()" "B""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多见" "B""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不包括()" "D""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饮食指导,正确的是()" "E""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护理最常用的方法是()" "B""化疗前3天开始用()交替漱口" "C""下述哪项不是发生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原因()" "C""关于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D""WHO对口腔黏膜炎的分级,Ⅲ级的表现为()" "D""可致色素沉着的化疗药物是()" "A""滋养细胞肿瘤不包括()" "B""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措施,错误的是()" "C""化疗药物最常见的副反应是()" "D""化疗药物的局部毒性反应是()" "D""宫颈癌术后2周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虽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则诊断为尿潴留" "B""膀胱功能分级III级是指()" "C""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为()" "C""()是评估和检测膀胱功能障碍的标准方法" "D""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适用人群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0)分期()的宫颈癌患者" "D"项目学习《围绝经期妇女护理研究新进展》答案:"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A""调查显示女性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需求占第一位的是()" "A""()为妇女卵巢功能发生衰退的一个重要标志症状" "B""调查对象对围绝经期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是()" "C""调查显示,与社区女性围绝经期知识知晓率相关的因素不包括()" "D""研究发现()是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A""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用“五快”来衡量机体各系统的健康状况,其中“五快”不包括()" "A""围绝经期妇女要提高自我监测能力,及早进行矫正和治疗,维护健康。
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临床分析与讨论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MT是 指 具 有 生 长 功 能 的子 宫 内 膜 E ) 组织( 体和间质) 】 腺 【 出现在子 宫腔被覆 内膜及 宫体肌层 以 5 外的其他部位。 该病 的临床表现是各具差异的 , 在对组织检 查 中虽然属 于 良性病变 , 但却有增 生 、 浸润 、 转移及复 发等 恶性 情 况 出 现 , 是 育 龄 期 妇 女 的 常见 疾 病 。 这 E MT是一种持续性发展 的疾 病 ,6例病 例中有 6例为 2 没有出现临床症状 的 E T, M 但都均有 内异囊肿且 大部 分有 盆腔粘连但无月经失调等症状 , 这就说 明, 病灶 已经入 侵卵 巢 ,但卵巢并没有被破坏或卵 虽被包 裹但 还具备完 整的 卵巢功能 。在病情的不断发展下 , 病人会逐渐出现不孕 、 月 经失调等现象 。 E M实 属 良性疾病 , 可一旦 病发 , 累及 的范 围广泛 , 具 有异地黏附侵袭 、 生长等特性 , 与恶性肿瘤 的生物学特征相 似, 但与一般的免疫 系统疾 病和传染疾病 又有不同 , M对 E 生殖实行 全面的干扰 , 即从排 卵 、 受精 到着床 、 胎发育等 胚 都 会 产 生 不 好 的影 响 , 因此 , M 是 患 者 不 孕 的最 重 要 因素 E 之一 ,早期I 临床观察不 孕症 的原 因中 23为 E 和慢性输 / M 卵管炎。所 以, 治疗 E 可 以有效的治愈患者的不 孕症 , M, 解 决 患 者 的 不 孕 问题 , 疗 的 主 要 方 法 是手 术 和药 物 治 疗 , 治 现 代医学还可进行 了中药治疗 ,在必要时加 以辅助生育技术 治疗 , 对不要求生育的患者就主要解决其痛经 、 交痛和慢 性 性 盆腔疼痛 等问题 ,多项结合 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病情的好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2 6例 临床 分 析 与 讨 论
2020子宫内膜与卵巢原发性双癌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0子宫内膜与卵巢原发性双癌的研究进展(全文)摘要子宫内膜与卵巢原发性双癌(SEOC)是同期原发于子宫内膜与卵巢的两个独立性肿瘤,临床上虽不多见,但由于现有病理诊断标准的局限性,易误诊为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或转移性卵巢上皮性癌;然而SEOC 与转移性癌的治疗及预后不尽相同,可能导致过度诊断与治疗。
虽然近年来的分子硏究提示,SEOC可能为转移性肿瘤,但对于此类肿瘤"限制性转移"的机制尚无法阐明,也无法解释其较转移性肿瘤预后好的原因,因此,有待进一步硏究证实。
本文从近年来SEOC 的诊断、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SEOC与Lynch综合征的关系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女性生殖系统同期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概率为1%~2% ,其中子宫内膜与卵巢原发性双癌(synchronous primary endometrial and ovarian cancer , SEOC )最常见,占50%〜70% [ 1 ] o 在所有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5%同时合并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所有原发性卵巢癌患者中约10%合并同期发生的子宫内膜癌[2 ]。
SEOC通常局限于子宫与卵巢,且多为低级别肿瘤,因此,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原发性肿瘤,而不是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或转移性卵巢癌。
SEOC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常被误诊为m期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或ii期卵巢癌伴子宫内膜转移。
然而,SEOC与转移性癌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完全不同。
因此,区分肿瘤是早期的SEOC还是单癌转移,对于治疗决策的制定以及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现结合文献对近年来SEOC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SEOC的病理诊断与分子诊断(—)SEOC的病理诊断1985年,Ulbright和Roth[ 3 ]第1次提出了鉴别SEOC与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的病理诊断标准;之后,Scully等[4 ]将其进一步完善,制定了SEOC病理诊断的8项标准:(1 )两个部位的癌灶无直接联系;(2 )通常无或仅有子宫浅肌层浸润;(3 )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 );(4)肿瘤主要局限于卵巢实质和子宫内膜,无卵巢表面浸润;(5 )常伴子宫内膜非典型増生;(6) 肿瘤常局限于原发部位,或仅伴微小转移;(7) 可伴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8 )两处肿瘤的病理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NLRP3、Caspase-1、IL-1β、IL-18表达变化观察

山东医药2024 年第 64 卷第 3 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NLRP3、Caspase-1、IL-1β、IL-18表达变化观察吕丽丽,苌雨环,李曼,王梦格,裴子伟,叶国柳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安徽蚌埠233004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β、IL-18表达变化,分析NLRP3、Caspase-1与EM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探讨炎症与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取80例EMs患者(EMs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及80例同期住院子宫肌瘤患者(非EMs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IL-18;收集上述受试对象中的30例EMs患者和30例子宫肌瘤患者腹腔冲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腹腔冲洗液中IL-1β、IL-18。
结果 EMs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IL-18表达阳性者分别为46(57.50%)、52(65.00%)、59(73.75%)、55例(68.75%),非EMs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分别为32(40.00%)、36(45.00%)、44(55.00%)、42例(52.50%)。
两组比较,P均<0.05。
EMs组腹腔冲洗液中 IL-1β、IL-18 水平高于非 EMs组(P均<0.01)。
不同临床分期及是否存在痛经的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IL-18表达阳性率比较,P均<0.05。
结论 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IL-18高表达,NLRP3、Caspase-1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有关。
关键词: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半胱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子宫内膜异位症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3.018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3-0081-03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良性的慢性妇科疾病,为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外的子宫内膜组织异常生长,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为痛经、盆腔疼痛和不孕症[1]。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临床特点及miRNA表达的研究进展

E A 0C 有两个主要特点:①内异症与卵巢癌共存并 具 有 相 同 的 风 险 因 素 :例 如 不 孕 症 和 晚 绝 经 是 两 者 发 病
的危 险 因 素 ,而 子 宫 切 除 术 、口服避孕药及 输 卵 管 切 除 术 为 两 者 发 病 的 保 护 因 素 [7];②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细 胞 可 以 逐渐转化为癌细胞[8]。 目 前 许 多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显 示 内 异症和卵巢癌之间有相关性,1项针对2 8 个研究的荟萃 分 析 显 示 ,经 手 术 或 组 织 学 证 实 的 内 异 症 患 者 中 ,上皮 性 卵 巢 癌 的 标 准 发 病 率 (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 SIR)为 1. 434. 9 5 , 比值比(odds ratio,OR)为 1. 34,而上 皮性卵巢癌患者中同时合并内异症的概率为3.4% ~ 5 2 . 6 % [9]。166 等 [1~研 究 发 现 内 异 症 患 者 发 生 卵 巢 癌 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 R )为 2. 59-24. 0 4 。Pearce 等 .11 对关于卵巢癌的13个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 其中包含了 13 226例 内 异 症 患 者 ,7 9 1 1 例 卵 巢 癌 患 者 , 显 示 E A 0 C 主 要 包 括 透 明 细 胞 癌 (Ofl 3. 0 5 ) 、低级别浆 液 性癌(〇/?2.11)、子 宫 内 膜 样 癌 (〇/?2.04),而内异症 与黏液性癌和高级别浆液性癌无明显相关性。丹麦1 项 纳入了 45 7 9 0 例 内 异 症 患 者 的 研 究 显 示 ,E A 0 C 的 SIR 为 1.34,其 中 ,子 宫 内 膜 样 癌 和 透 明 细 胞 癌 的 S I R 为 1 . 6 4 和 3. 64[121。许多研究发现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 准时,E A 0 C 的主要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 胞 癌 。另 一 些 研 究 也 显 示 ,患 内 异 症 的 女 性 ,不仅卵 巢 癌 的 发 病 风 险 增 加 ,乳 腺 癌 、直 肠 癌 、子 宫 内 膜 癌 、非 霍 奇 金淋巴瘤及脑肿瘤的风险也有所增加[12’14]。E A 0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癌症的研究进展提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被当今的妇科专家称为“良性癌症”,这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侵蚀性行为,其病灶可散在于整个盆腔,造成广泛的盆腔粘连。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已有报道,然而它与其他癌症的相关性研究依然未有显著进展。
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癌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及预防有关癌症提供参考。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癌症;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妇科疾病,影响全球1.9亿妇女。
虽然子宫内膜异位性病变被认为是良性炎症病变,但具有肿瘤样特征,如局部浸润和抗凋亡,有研究报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升高。
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它代表肿瘤过程的初始阶段的观点。
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可能是一种从良性疾病到癌症的过渡形式。
[1]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子宫腔外同时存在子宫内膜腺细胞和间质细胞,其特征是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着床,增殖和迁移水平升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绝经前妇女发病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广泛的研究,但这种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癌症也有共同特征包括:避免细胞凋亡的能力、成体干细胞样失调、新生血管形成、进展过程、远处植入等。
这种相当复杂的疾病对许多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因为目前的治疗方法都不能治愈。
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几种类型的癌症相关。
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似乎更容易发展为某些类型的癌症,如卵巢癌、甲状腺癌和黑色素瘤等。
1.卵巢癌Ovarian cancer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s) 是子宫内膜样上皮和间质在子宫外生长的一种良性疾病,最常见于卵巢,可以导致慢性盆腔疼痛、痛经、性交困难和不孕,其特性与浸润性癌相似,如侵袭性、黏附性和转移潜能,可增加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与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相比,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上皮性卵巢癌的风险似乎增加了2-3倍。
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被认为可能是某些卵巢癌的前体,如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
早在1925年,Sampson就描绘了内异症与卵巢癌的关系,并提出了内异症相关卵巢癌(endometriosisassociatedovariancancer,EAOC)的诊断标准:(1)癌组织和异位内膜并存于同一病灶;(2)两者具有组织学相关性;(3)排除其他原发性肿瘤[2]。
有研究表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肿瘤可能在绝经前和早期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癌患者较年轻,且卵巢受累率通常为单侧。
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癌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癌发生同步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但以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卵巢癌可以分为两型:I型包括卵巢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和浆液黏液性癌亚型。
II型卵巢癌主要包括高级别浆液性癌,约占所有上皮性卵巢癌的75%。
上述两组似乎与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机制有关。
根据各种流行病学研究,I型卵巢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通常由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引起,经阴道超声可在卵巢内检测到这种囊肿,时间长短不一。
这些特征可能与早期发现这种类型的卵巢癌以及更好的预后有关,约90%的5年生存率。
然而,晚期卵巢透明细胞癌的预后比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差,且往往对铂类化疗具有耐药性。
1.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宫颈癌的关系,目前的资料还不充分。
既往研究显示,由于妇科检查频繁,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病理生理和流行病学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不能推论出安全的结论。
1.乳腺癌 Breast cancer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乳腺癌都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在未生育妇女和延迟生育妇女中更常见。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与家族病史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也有家族性乳腺癌风险,但当时没有证据表明有共同的遗传途径,可能和孕激素受体的共同多态性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即口服避孕药/黄体酮和手术治疗)可能会潜在地影响乳腺组织的病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同类型乳腺癌的相关性需要更多的研究,特别是根据激素受体的状态。
[3]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风险增加6.9倍。
有一或二度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能要特别关注适当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筛查。
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应该重视其乳房保健。
1.皮肤黑色素瘤有假说表示,黑色素瘤与女性激素水平有关,而且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涉及激素因素。
[4]激素假说可以解释之前发现的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
虽然,黑色素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联系已经被报道,但大多数发现依赖于病例对照研究或有限数量的黑色素瘤病例,因此现有的证据很薄弱。
这两种疾病之间有遗传危险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似乎是皮肤黑色素瘤的一个风险指标,妇科医生可能通过提醒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他们对该疾病的更高易感性,在预防黑色素瘤中发挥作用。
在有些分析中,没有观察到黑色素瘤有明显的激素剂量依赖,所以激素假说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缺乏确切证据。
1.甲状腺癌甲状腺癌与女性性激素有关,因为它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
此外,甲状腺癌患者的雌激素代谢失衡和可能致癌的雌激素-DNA加合物的改变已经被证实。
因此,雌激素可能是甲状腺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
然而,甲状腺癌与外源性激素治疗的联系尚未被显示。
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
这种过剩在腹膜亚组群中最为严重,尤其在伴有乳头状组织学的甲状腺癌,特别是卵巢和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相关。
经手术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在总体癌症风险或非妇科癌症的总体风险方面与普通女性人群没有差异。
口腔癌、咽癌和胰腺癌的风险降低,而甲状腺癌的风险增加。
这种增加的风险出现在卵巢和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亚队列中,并与甲状腺癌伴乳头状组织学有关。
在卵巢和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亚队列中,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5]1.子宫内膜癌有人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1.47 。
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癌之间没有关联。
但是,当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腹腔镜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自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亚组时,这种相关性没有改变。
Mogensen等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组1型子宫内膜癌风险较高,可以解释这些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年轻、肥胖围绝经期妇女)和发病机制(雌激素依赖和炎症背景)[6]。
此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癌中常见的ARID1A 突变也在子宫内膜样组织学的子宫内膜癌中被发现,并可能在癌变中发挥作用。
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来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之间可能的联系。
7.肾癌因为一些研究已经描述了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转化为卵巢癌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分子研究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透明细胞组织学的卵巢癌中发现了类似的基因改变(如ARID1A和PIK3CA的突变)。
因此,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透明细胞癌的病因之一。
然而透明细胞组织癌见于尿道、肾脏、子宫等部位。
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外透明细胞癌之间的可能联系是值得关注的。
首先,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全身性炎症,可位于腹膜的任何部位,或位于腹腔内外其他组织的深处,如肠、膀胱、胸膜等。
其次,泌尿生殖系统在胚胎学和解剖学上是紧密交织的。
透明细胞组织学占所有肾癌的90%。
瑞典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肾癌发病率增加了1.4倍。
透明细胞组织学仅见于1-5%的子宫内膜癌和1%的宫颈癌。
肾、子宫体和宫颈透明细胞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相似的分子变化。
尽管内异症恶变是临床中并不十分罕见的并发症,但是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目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任何其他癌症之间存在联系。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和甲状腺癌之间存在微弱的联系,尽管最新文献对这种关系提出了质疑,因为这些联系更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这些女性恶性肿瘤之间的共同危险因素来解释。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更全面地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为癌症的分子进程,并确定哪些女性最有可能从良性疾病转变为恶性疾病。
2018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再次强调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需关注与内异症相关的肿瘤,特别是警惕内异症恶变的风险[7]。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这些恶性肿瘤之间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及预防有关癌症提供参考,或许可以成为内异症研究领域新的突破点。
[1]KrálíčkováM, Losan P, Vetvicka V. Endometriosis and cancer. Womens Health (Lond). 2014 Nov;10(6):591-7. doi: 10.2217/whe.14.43. PMID: 25482486.[2]SampsonJA.Endometrialcarcinomaoftheovary,ari-singinendometrialtissueinthatorgan[3]Kalaitzopoulos DR, Mitsopoulou A, Iliopoulou SM, Daniilidis A, Samartzis EP, Economopoulos KP. Association between endometriosis and gynecological cance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rch Gynecol Obstet. 2020 Feb;301(2):355-367. doi: 10.1007/s00404-020-05445-1. Epub 2020 Feb 5. PMID: 32025845.[4] Curado MP , Edwards B, Shin HR, et al, eds. 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 V ol IX. Lyon, Franc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08: 1–837. (IARC scientific publication no. 160).[5]Saavalainen L, Lassus H, But A, Tiitinen A, Härkki P, Gissler M, Heikinheimo O, Pukkala E.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on the risk of non-gynecological cancers in women with surgically verified endometriosis. Int J Cancer. 2018 Dec 1;143(11):2725-2731. doi: 10.1002/ijc.31721. Epub 2018 Sep 26. PMID: 29981163[6] Mogensen JB, Kjær SK, Mellemkjær L, Jensen A. Endometriosis and risks for ovarian, endometrial and breast cancers: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Gynecol Oncol. 2016 Oct;143(1):87-92. doi: 10.1016/j.ygyno.2016.07.095. Epub 2016 Jul 16. PMID: 27430396.[7]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2):836-841.DOI: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8.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