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轻松学作文
关于双减的作文范文(7篇)

关于双减的作文范文(7篇)关于双减的作文范文篇1今年秋季学期是我校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
按照国家“双减”时间表,1年内,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要有效减轻;3年内,要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那么双减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双减”对学校的作业、教学以及因材施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仅以我校为例,学校必须出于“增效减负”的考虑,要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养等教育“减负增效”活动,让需要补短板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能在校内获得提升,而这也正成为课后延时服务的应有之义。
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的足学的好,家长才能不给孩子报班培训。
同样,“双减”也给我们老师也带来新的挑战。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有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如何批改作业等等,在校外培训做“减法”后,家长们对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更高期盼。
对我和我们的英语组而言,就是要做好英语学科供给质量的“加法”,对我们来说,不仅工作量加大了,责任心也将跟着一起做“加法”。
“双减”将对英语学科课程实施也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要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课程必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改变过去通过“死记硬背”的课程实施来提高分数的方式,要在作业的质、量、形式上求效益,加强打磨力度,保证教学质量。
比如我们正在做的晨诵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美育,深化了情感教学,更在初中英语教育的路上走向深入宽泛。
如今,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期待,早已不满足于过去单纯的知识积累。
如何结合“双减”,在提升孩子综合素质方面做好“加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双减”之下,我们要做的加法不应局限于课堂和课后辅导,更应该主动向前一步,提供运动、艺术、劳技等多样化课后服务,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获得知识、技能,以实现多元化发展。
浅析小学生对作文学习的意义

浅析小学生对作文学习的意义[摘要] 如何轻松愉快地引导小学生进入写作入门,是当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激发兴趣到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技巧,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小学作文培养兴趣写作能力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无论从低年级的“写话”,还是到中高年级的“习作”,这历来是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难题。
怎样让学生感到作文轻松、快乐呢?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轻松入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轻轻松松地步入作文之门。
1.降低要求,引发兴趣对刚刚接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通过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由难作文,到愿意作文,有个良性过渡,从而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例如,在教一年级时,首先指导学生写好一句话,然后逐步过渡到两句、三句、以至于一段话。
在写好一句话时,为了突出“写好”俩字,我利用学生的多维性和已有的感官经验,来引发他们对习作的兴趣。
比如,某天我拿到教室一个苹果,让学生看后写一句完整的话。
学生非常轻松地写出“这是一个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苹果”……我告诉学生,如果再想象苹果是从哪里来的,味道怎么样,你会写出更具体的一句话。
于是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后,在某些成分前加上了许多修饰语。
在老师的鼓励中,在学生的掌声中,每一名学生都一次比一次说得具体、生动,这既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有的放矢,先说后写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
于是,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尝尝说说、听听说说、画画说说、做做说说、想想说说、演演说说、玩玩说说,在充分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选择写话的内容,这样效果较好。
例如,写一种水果时,让每一名学生拿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一边有滋有味的品尝,一边将自己的感觉写下来,互相交流。
对喜欢画画的同学,也可__绘画,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上配上文字。
让学生劳逸结合放轻松的英语作文

让学生劳逸结合放轻松的英语作文As a student, it's important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relaxation. Living a stressful life can lead to burnout and decreased productivity. Therefore, it's crucial to find ways to relax and unwind while also being diligent in our studies.Firstly, taking breaks is essential. It's not healthy to study or work for long hours without giving our brains and bodies a chance to rest. I believe in the Pomodoro Technique, which involves working for 25 minutes and then taking a 5-minute break. This cycle can help us stay focused and productive while also allowing for short periods of relaxation.Secondly, finding a hobby or activity that we enjoy can help us relax and recharge. Whether it's reading, playing a musical instrument, or going for a run, engaging in activities that we love can provide a much-needed break from the demands of school and work.In addition, getting enough sleep is crucial for our overall well-being. As students, we often underestimate theimportance of sleep, but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ourability to concentrate and retain information. Making sure we get 7-8 hours of sleep each night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our academic performance.Lastly, learning to manage our time effectively can also contribute to a more relaxed lifestyle. By prioritizing tasks and setting realistic goals, we can avoid the stress that comes with last-minute cramming and procrastination.作为学生,劳逸结合是很重要的。
让学生劳逸结合放轻松的英语作文

让学生劳逸结合放轻松的英语作文English: Balancing work and rest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maintain a healthy and productive lifestyle.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prioritize their well-being by setting aside time for both studying and relaxation. By incorporating breaks and leisure activities into their daily routine, students can prevent burnout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academic performance. Taking short breaks between study sessions can help improve focus and concentration, while engaging in hobbies or physical activities can reduce stress and boost mood. Additionally, getting an adequate amount of sleep each night is crucial for students to recharge their bodies and minds. By practicing good time management skills and implementing a well-rounded schedule that includes time for both work and play, students can establish healthy habits that will benefit them in the long run.Translated content: 为了保持健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学生们需要平衡工作和休息。
初一年级自学作文的学习目标与方法

初一年级自学作文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在初一年级的自学作文过程中,学生们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
这个阶段不仅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起点,更是他们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培养期。
为了让这一过程更加高效和富有成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整个自学作文过程的基础。
在初一年级,学生们的主要目标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写作技能的掌握:初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在写作中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句子结构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这些基础技能是高质量作文的根基,能够帮助他们在表达思想时更为清晰和准确。
2.作文结构的理解:理解和运用作文的基本结构,如引言、正文和结尾,是学生写作的核心。
学生应学会如何组织文章内容,使其逻辑性强,条理清晰,从而使读者能够轻松跟随他们的思路。
3.丰富词汇量的积累:词汇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学生在初一年级时应注重词汇的积累,通过阅读、记忆和使用新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写作兴趣的培养:保持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是持续进步的关键。
学生需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享受创作的过程,从而使写作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生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制定学习计划:一个系统化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提高写作能力。
计划应包括每日或每周的写作练习、阅读任务和词汇学习内容。
通过定期的练习和复习,学生能够稳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多读多写:广泛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还能提高他们对不同写作风格和结构的理解。
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杂志文章等,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技巧。
同时,实际动手写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写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进行练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每种类型的作文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和技巧,通过多种类型的练习,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4.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学生在写作完成后,应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

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每到星期五的下午,学生们特别苦恼,因为,这正是写作文的时间。
我们这里的课表就是这样规定的,我不知道这有什么依据。
学生不爱写作文,特别是高年级学生。
每当这时学生都是一脸的不高兴,即便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例外,现在想想我当时上学也是这种心情。
学生为什么不爱写作文,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如何教学生写作文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成了老师的苦恼。
不过我总觉得写作应该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想写、不得不写而写成好文章的过程。
我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基础是关键(一)、努力学好语文知识,之所以要把学好语文知识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只有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优美,在文学宝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如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志向;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信念,等等,对陶冶学生的情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掌握这些佳句正是语文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扎实的基础需要用心积累,多做笔记,多整理,把学过的东西还记不会的用笔记本记下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知道的越来越多。
(二)、积累语言1、增加课外阅读量,多读书。
多读,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
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
2、加强朗读,朗读的形式要求多样化。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初读要求该准读通读顺;细读要求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人情;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
3、扩充视野,融入生活、丰富生活,也就是在积累语言。
学生学习语言不应局限于有限的40分钟,囿于窄小的教室空间和有限的校园天地,而要把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
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与对策难点一: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对策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对策二:提供有趣的写作素材- 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如故事、图片、文章等,让学生选择并进行写作。
-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写作素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难点二:学生写作能力薄弱对策一:建立写作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结构,如开头、主体和结尾的组织方式。
- 教授学生常用的写作技巧,如使用恰当的过渡词、丰富的描述词语等。
对策二:提供写作范例和模板- 展示优秀的作文范例,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 提供写作模板,引导学生按照模板的结构进行写作,帮助他们建立起写作的框架。
难点三:批改作文耗时且效果不明显对策一:合理安排批改时间- 在课堂上,利用小组互批、同伴互助等方式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同时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 设置专门的写作课程,将批改作业的时间纳入其中,避免增加教师的额外工作量。
对策二:针对性反馈和指导- 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写作。
-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激发他们对写作的自我认知和提升动力。
以上是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难点所提出的对策,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有趣的写作素材、建立写作基础知识、提供范例和模板以及合理安排批改时间和针对性反馈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兴趣。
如何指导一年级作文教学

如何指导一年级作文教学一、引言作文是语言文字表达的基础技能,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作文教学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指导一年级作文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二、培养写作兴趣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轻松和创新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心情中学习写作。
2. 选取有趣的题材: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扩展词汇积累1. 开展词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听说活动积累更多的词汇,提高写作时的表达能力。
2. 组织词汇游戏:通过词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记忆和理解。
四、提升写作技巧1.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范文:让学生阅读一些简单而优美的作文,学习模仿他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2.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段安排写作内容,使作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3. 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训练他们用丰富的语言描写人、事、物。
4. 练习写作规范:教导学生语法规则、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鼓励写作实践1. 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享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2. 定期组织写作比赛:通过组织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 发表作品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可以在班级或学校举办作文展览、朗诵会等活动。
六、个性化指导1. 分析学生写作问题:针对学生不同的写作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2. 灵活掌握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讲解、示范、引导、激励等方法。
七、多样化评价方式1. 设计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明确知道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
2. 采用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反馈。
八、家校配合1. 家庭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鼓励学生在家练习写作,增加写作机会。
2.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进展和困难,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轻松学作文
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又是起步阶段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习作教学,必须扎实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突破写作中
的难点,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进行
书面表达,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作文呢?
1.激发兴趣,想说敢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再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习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了。
一直以来,学生都表现出一种怕写习作,畏惧习作的心理,所以教师要善于培养
学生写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其实习作并不难,无非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习作不过是在纸上用笔说话而已,从而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说话氛围,千方百计让学生想说敢说,教师相机帮扶,力求把想说的说得具体、说得有条理,习作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激发说的兴趣,可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观赏、游览等实践活动,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话可说,想说敢说。
例如一次习作课写《我的假期生活》,我请学生讲述一下自己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学生们一看课题,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举起手来,迫切地要告诉大家自己在假期玩了什么,看了什么,学了什么,吃了什么……这时,老师则是扮演的一个记者的角色,当然,采
访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说出更多自己当时的见闻与感受,并鼓励他们用上一些优美的词汇,畅谈自己的假期生活。
而后因势利导,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有条理地写下来,他们不用动多大脑子,就能写出较有水平的习作来。
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自然也就能喜欢上习作课了。
:习作入门时,首先要把“兴趣”这把跨进习作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才能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习作成功之路。
2.指导观察,促进思考
,搜集较典型的写作材料,习作时就“有米可炊”了。
观察是学生获得习作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习作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十分重要。
,对于身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选择好观察对象。
在习作起步阶段,我常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观察有明确的方向。
其次,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
在观察时,教师可做必要的讲解,并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观察得全面、具体。
最后,要引发联想和想象,融入个人的情感。
缺少合理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平淡无味,让人提不起兴趣,必须让学生以观察对象为依托,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而不能只停留在看看、听听上。
如在一天下午我走进教室时,发现同学们个个汗流浃背,有的拿着书本不停地扇风;有的不时地吐
着舌头;有的“呼哧呼哧”地喘气;有的干脆脱了外衣……原来上一节是体育课,看到同学们的狼狈镜头,我暗自好笑,随即决定不上新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精彩的一幕,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很快进入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境地。
3.创设情境,以悟促写
,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悟生活、阅读和特定的情景。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写作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因此,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薄薄的一本语文书,容量有限。
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获得,必须依赖于教科书以外的体验。
教师只有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得到体验。
学生的感悟升华后,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我在习作课上,就是用“表演”方式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感悟、升华后,写出感情丰富的习作来的。
有一次,我在车上,看到一位正在闭目养神的老大爷。
突然,一个急刹车,老大爷没抓住栏杆,人一下子失去了平衡,险些摔倒在地。
他尴尬不已,不住地摇头,可车上的几个小学生却觉得滑稽,笑的前俯后仰。
课堂上,我做导演,让学生来演这个生活片段。
“小演员们”演得很逼真,观看的学生也看得入情入境。
有的学生在习作中深有感触地写道:“我真为故事中的孩子脸红,但想想自己,平时对待长辈又有几分关爱?我也为自己感到脸红。
”有的学生在结
尾这样写道:“这样的少先队员,真是对不起胸前的红领巾,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尊敬老人的好队员。
”学生习作风采各异,童心独具。
4.指导修改,逐步提高
一环。
要告诉学生从古到今伟大文学家的传世佳作无不是经过不断修改而成,让学生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
修改习作,可以采取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和老师批改等不同方式,以便多层次、多角度地交流、借鉴。
指导修改习作时,可以先对学生习作存在的普遍优缺点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讲评,然后针对习作中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
细讲评,如语句上的毛病,选材上的问题,详略处理不当等,从而及
时发现问题。
,指导修改时,可以根据本次习作要求选出
典型习作,是佳作的,分析优点所在,从中得到借鉴;写得不好的,分析不足,通过对比,有所收获。
在对比中,要激励写得好的同学再接再厉,同时要注意保护写得不成功的学生的积极性。
在讨论、对比、修改的同时,可以从学生习作中挑选出一些有特色的习作,张贴在
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边观察边评议,教师事先提出明确要求,参与评议,并做适当点拨,让学生得到修改习作的启发。
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因材施教,逐渐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