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烯烃炔烃和二烯烃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烯烃炔烃二烯烃PPT课件

第三章  烯烃炔烃二烯烃PPT课件
条件:酸催化 用途:制备醇
5、与H2SO4反应
H—O-SO2-OH ,一种不对称试剂(P37)
a.符合马氏规则:
b.应用:加成产物水解后,得到醇
二、氧化反应
1、与KMnO4 (P39) a.现象:KMnO4紫红色褪去 b.产物:与条件有关
(1)冷中(碱)性溶液时,得邻二醇
1、与KMnO4反应
1 - 丁 烯
2 - 丁 烯
三、顺反异构(P31-32)
顺-2-丁烯(b.p. 3.7℃) 反-2-丁烯 (b.p. 0.9℃)
Z、E命名法(次序规则法)
一个化合物的构型是Z型还是E型,要由“次序规则” 来决定 。
Z、E命名法的具体内容是: 分别比较两个双键碳原子上的取代基团按“次序规
则”排出的先后顺序,如果两个双键碳上排列顺序在前 的基团位于双键的同侧,则为Z构型,反之为E构型。
到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
3、与HX(X=Br、Cl)
b.亲电加成历程(P35-36)
Ⅰ为2o碳正离子,Ⅱ为1o碳正离子,类似于自由基, 取代基越多越稳定,故Ⅰ比Ⅱ稳定,因此:
3、与HX(X=Br、Cl)
c.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P36)
应用:
3o >2o >1o>CH3+
第三章 不饱和烃
第一节 烯烃的含义 第二节 烯烃的命名和异构 第三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 自然界的烯烃 第五节 炔烃的含义和命名 第六节 炔烃的化学性质 第七节 二烯烃
[本章作业]
P48:T1、2、 5、6、8(a-d)、 11(a、b、d、 e)、12、13、14、 16、17(a)、19、 20、21(a-d)、 22、23
3、命名时标出烯的位置,以烯结尾。 eg3:

3章-烯烃和炔烃

3章-烯烃和炔烃

H
O H C H H
H C H H C C H H C H H H
H C C H H C H H H
H
1
2
3
4
CH3 H3C
1 H HO H HH C H 3C H H C C C C C
CH2OH * CH3 CH2Cl
2 C H H H H C C H H 3 4
H C
HH H H H Cl H
1) 催化加氢
a. 提高汽油的稳定性
植物油
人造黄油
b. 改良油脂的性质
c. 判断烯烃的稳定性(氢化热的测量)
CH3CH2CH CH2 CH3 H CH3 H C C CH3 C C CH3 H H -115.5 H2 -126.8 kJ/mol -119.7 CH3CH2CH2CH3
故稳定性:反-2-丁烯 > 顺-2-丁烯 > 1-丁烯 同理有: R2C=CR2 > R2C=CHR > RCH=CHR > RCH=CH2 > CH2=CH2
1)定义:分子因共轭而产生的各种效应, 称做共轭效应。 具有单双(重)键交替出现的分 子,称为 共轭分子。如
CH2=CH-CH=CH-CH-CH=CH 2 O
2)特点和表示:
(1)π 键电子是离域的。
(2)共轭效应的影响可沿着共轭体系传递很 远,并出现极性交替现象。如
dCH2
d+
d-
d+
d-
d+
CH
公差为CH2
通式为:CnH2n(n = 2,3,4…..正整数)
1. 乙烯的结构
C原子的sp2 杂化
激发 2px,2py,2pz 2s 2px,2py,2pz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
Br C H H
以反式加成产物为主
Br
Br
CH2 CH2 + Br2 NaCl水溶液 CH2 CH2 + CH2 CH2
Br
Cl
亲电试剂:试剂带有正电荷,或者电子云密度较低,在
反应中进攻反应物上带部分负电荷的位置,这种试剂叫
做亲电试剂,例如X+(卤素)、R+、H +等。详见课本 P54-56。
亲电加成反应: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加成反应。
1埃 = 0.1纳米(nm) = 10-10米(m)
1
键的特点: 1.成键原子不能绕两核连线自由旋转。
2.键比键易断裂。
3.电子云易极化。
PS:极化(polarization),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 分化,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
烯烃的同分异构
构造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构型异构:顺反异构 (几何异构or立体异构)
链终止 CH3CH· CH2Br +Br· CH3CHBrCH2Br
注:过氧化物只对HBr有影响,不影响HCl和HI。
诱导效应:受分子中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影响,整个分 子中成键的电子云向着一个方向偏移,分子发生极化的效应。
δ+ δ- δ+ δH3C CH CH2 + HBr
CH3CHCH2 Br
电负性差别:O:3.5 Cl:3.1 O> Cl
由于次氯酸不稳定,反应中常用氯气和水代替次氯酸
Cl2 + H2O HOCl + HCl
H2C CH2 + Cl2 + H2O
CH2 CH2 OH Cl
(2) 臭氧化反应
O
CH3CH CH2 O3 CH3HC O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第三章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第一节烯烃和炔烃单烯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一个C=C的不饱和开链烃,简称烯烃.通式为C n H2n。

炔烃是含有(triple bond) 的不饱和开链烃。

炔烃比碳原子数目相同的单烯烃少两个氢原子,通式CnH2n-2。

一、烯烃和炔烃的结构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现已乙烯和乙炔为例来讨论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一)乙烯的结构分子式为C2H4,构造式H2C=CH2,含有一个双键C=C,是由一个σ 键和一个π 键构成。

现代物理方法证明,乙烯分子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只和三个原子相连.杂化轨道理论根据这些事实,设想碳原子成键时,由一个s轨道和两个p轨道进行杂化,组成三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sp2轨道对称轴在同一平面上, 彼此成1200角.此外,还剩下一个2p轨道,它的对称轴垂直于sp2轨道所在的平面。

乙烯:C-C σ键4C-H σ键在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2轨道重叠形成一个C-Cσ键,又各以两个sp2轨道和四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四个C-Hσ键,五个σ键都在同一平面上。

每个碳原子剩下的一个py轨道,它们平行地侧面重叠,便组成新的分子轨道,称为π轨道。

其它烯烃的双键也都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

双键一般用两条短线来表示,如:C=C,但两条短线含义不同,一条代表σ键,另一条代表π 键。

π键重叠程度比σ键小,不如σ键稳定,比较容易破裂。

(二)乙炔的结构乙炔的分子式是C2H2,构造式H-C≡C-C,碳原子为sp 杂化。

两个sp杂化轨道向碳原子核的两边伸展,它们的对称轴在一条直线上,互成180°。

在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轨道互相重叠,形成一个C-Cσ键,每个碳原子又各以一个sp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C-Hσ键。

此外,每个碳原子还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未杂化的p轨道(px,py),它们与另一碳的两个p轨道两两相互侧面重叠形成两个互相垂直的π键。

第3章烯烃、炔烃、二烯烃

第3章烯烃、炔烃、二烯烃

N
C N N C
比较—CHO, COOH与 比较—CHO,—COOH与—CH2SH的次序 SH的次序
2)Z/E命名法: ) 命名法: 命名法 两个优先基团位于同侧时为 Z 型,两个优先基团位 于异侧时为 E 型.
a C b C
d e
a>b,d>e 为Z型 > , > 型 a>b, e >d为E型 > , 为 型
(二)烯烃的异构现象 1,构造异构 以丁烯为例: 以丁烯为例:
C4H8
CH3 CH CH CH3
CH2 CH CH2 CH3
1-丁烯(1-butene) 丁烯( )
2-丁烯(2-butene) 丁烯( )
碳骨架相同,只是双键位置不同, 碳骨架相同,只是双键位置不同,称位置异构
CH3 C CH3 CH2
CH CH
(主要得到顺式加成产物) (2)催化加氢反应机制 主要得到顺式加成产物)
H H
C C
H
C C H
C H
C H
H2 , Pt 0.1MPa
H
H
H3C
CH3
CH3 CH3
2,加卤素 (1)反应
CCl4 0℃ ℃
CHCH3 Br
(CH3)2CHCH
CHCH3 + Br2
(CH3)2CHCH Br
C
R' C R
氧化得酮, 氧化得酮,
氧化得醛, 氧化得醛,
H
H C H
氧化得甲醛. 氧化得甲醛.
第二节 炔烃
炔烃官能团: 炔烃官能团:C≡C;通式:CnH2n-2 ;通式: 一,炔烃的结构 1,乙炔结构
120pm
H C
180°
C H
160pm

3烯烃、炔烃、二烯烃

3烯烃、炔烃、二烯烃

沸点:
3.7°C
0.88°C -105.6°C
熔点: -138.9°C
三、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双键的结构与性质分析
C C C C
键能: 键 ~347 kJ / mol 键 ~263 kJ / mol 键活性比 键大 不饱和,可加成至饱和
电子受原子核吸引较弱, 是电子供体,易受 亲电试剂进攻参与反应。 与亲电试剂结合 与氧化剂反应
乙烯分子中的σ键
乙烯分子中的π键
H H
·
·
H
C = C
C
C H
{
sp2-sp2 σ键 2p-2p π键
π键
σ键和π键比较

存在的情况 键的形成情 况 电子云的分 布情况



1、可以单独存在。 2、存在于任何共价键中。
1、必须与键共存。 2、仅存在于不饱和键中。
成键轨道沿轴向在直线上相 成键轨道对称轴平行,从侧 互重叠。 面重叠。 1、 电子云集中于两原子 核的连线上,呈圆柱形分布 2、 键有一个对称轴,轴 上电子云密度最大。 1、键能较大。 2、键的旋转:以 键连接 的两原子可相对的自由旋转 3、键的可极化度:较小。 1、 电子云分布在 键所 在平面的上下两方,呈块状
第三章
烯烃、炔烃、二烯烃
本章重点
不饱和烃的类型、结构和命名
烯烃构型的表示方式(顺式和反式,E型和Z型)
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Markovnilkov加成规则及理论解释 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 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
第三章
烯烃、炔烃、二烯烃
本章难点 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Markovnilkov加成规则及理论解释
(3)命名:根据主链上的碳数和双、叁键的位次 编号m、n,称为m-某烯-n-炔

chapt3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chapt3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 烯烃 • 炔烃 • 二烯烃 • 三键和双键的性质比较 •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应用
01
烯烃
烯烃的定义和结构
01
烯烃是含有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 物,双键是烯烃的官能团。
02
烯烃的结构式通常表示为RCH=CH-R',其中R和R'是烷基或 芳基。
烯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给双键的碳原子分别标上1号和2号,然后按照主 链上的碳原子数称为“某烯”,并在名称前面加上适当的数字。
农药和医药
二烯烃可以用于生产农药和医药,如杀虫剂、杀菌剂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4
三键和双键的性质比较
电子云密度和键的性质
烯烃的碳碳双键
电子云密度较高,键能适中,容易发生加成反 应。
炔烃的碳碳三键
电子云密度较低,键能较高,较难发生加成反 应。
二烯烃的碳碳双键
电子云密度较高,键能适中,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但存在共轭效应。
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烯烃的加成反应
01
活性较高,选择性较好,主要生成顺式加成产物。
二烯烃的加成反应机理
通过共轭效应实现加成反应,常用二烯烃与卤素、氢卤酸等试剂进 行加成。
05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应用
烯烃的应用
01
02
03
塑料和合成橡胶
烯烃可以用于合成各种塑 料和合成橡胶,如聚乙烯、 聚丙烯等。
溶剂和清洁剂
烯烃可以用于生产溶剂和 清洁剂,如乙醇、异丙醇 等。
化学原料
烯烃可以作为化学原料, 用于生产各种化学品,如 醇、醚、酯等。
俗名
有些烯烃因为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常根据其来源或用途采用俗名。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PPT课件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PPT课件
第四章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Alkenes, alkynes and dienes
1
第一节 烯烃
一、烯烃结构
乙烯分子形成的示意图
2
σ键和π键的主要特点
σ键
π键
可以单独存在,存在于任何共价键中 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与σ键共存
成键轨道沿键轴“头碰头”重叠,重 成键轨道“肩并肩”平行重叠,重叠 叠程度较大,键能较大,键较稳定 程度较小,键能较小,键不稳定
稳定性 最小
其次
最大
结论:1.双键碳原子连有烷基数目多的烯烃相对稳定
2.反式烯烃比顺式烯烃相对稳定
34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 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
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CB

A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 型,尽量选择平头类的 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9
4.加次卤酸 C C + X2 H2O
机理:
CC
Br+ Br2
CC
X CC OH
+ Br-
Br+
CC
Br
H2O
Br
CC
- H+
CC
+ OH2
OH
30
CC
Cl2
Cl CC
+
Cl
H2O
CC
- H+
+OH2
Note: A. 符合“马氏规则”
Cl CC OH
B. 存在竞争反应
CH3CH CH2 + Br2 CH3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Pd- BaSO4/喹啉;] 将得到顺式烯烃。
C 2 H 5 CC 2 H 5 CP -2 催 化 剂C 2 H 5 CCC 2 H 5
H
H
采用Na(或Li)/液NH3还原炔烃将得到反式烯烃。
N a ,液 N 3H C 2 H 5
H
C 2 H 5 CC2 ) ( 3 C C 3H H -7 8 。 C
C 2C H 2 H H O
δ C + 2C δ H - 2 H δ + B δ - B r r
Br
CH2
CH2
+
Br2
NaCl 水溶液
CH2 CH2 Br Cl CH2 CH2 Br OH
实验事实 二 :
CH2 CH2 Br
CH2 CH2 + NaCl
不反应
实验事实告诉我们:该加成反应一定是分步进行的。 否则,不会有1-氯-2-溴乙烷和2-溴乙醇生成。
kJ.mol-1
112.4
kJ.mol-1
从能图可看出:
(1)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稳定性是:反式 > 顺式(二者
能差为 4.2kJ.mol-1)。
Vander Waals斥力大
CH3
CH3
CH3
CH3
(2) 双键碳原子连有烷基数目↑,氢化热↓,稳定性↑。
因此,烯烃的稳定性次序为:
R R R
R
C C C CH C C R 2 H RC CH H RC R C 2C H H 2C H 2 H
C3 H
H
CC
H
C3 H
μ = 0
b.p 顺式(3.5℃)> 反式(0.9℃) 顺式异构体具有较弱的极性,分子间偶极-偶极作用力 。
m.p 反式(-105.5℃) > 顺式(-139.3℃) 反式异构体的对称性好,在晶格中的排列较紧密。
二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一) 催化加氢
C C + HH
264 (611-347)
一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与烷烃的不同之处:
不同碳原子的电负性:
三键碳原子>双键碳原子>饱和碳原子。
偶极矩:端炔>端烯(但极性较弱)。如:
CH3CH2C≡CH
μ 2.67×10-30 C.m
CH3CH2CH=CH2
1.0×10-30 C.m
顺反异构体:
C3 H
C3 H
CC
H
H
μ = 1.1× 10-30 C.m
2 5 。 C
C3H
+ C3H
C3H C3 H
顺 式 8 1 .8%
反 式 1 8 .2%
C 3H +H 2
P d / C
C 3H
2. 炔烃:
C 3H C 3H
炔烃的催化加氢可以停留在烯烃阶段。
二取代乙炔的部分加氢,不仅可以得到烯烃,而且
可以控制烯烃的构型:
采用Lindlar催化剂[P-2催化剂、Pd-CaCO3/Pb(OAc)2
问题 :
在反应体系中存在 Cl-、Br+、Br- 三种离子,那么, 是哪一种离子首先进攻呢?
可以断定是Br+首先进攻。否则不会有1,2-二溴乙烷 的生成。
CC
H
(C 2 ) 3 C H 3H
(二)亲电加成反应
1.加卤素
(1)不饱和烃加卤素的反应活性:
烯烃 > 炔烃
原因:三键碳原子为 SP 杂化,较双键 SP2 杂化碳
原子的 S 成分↑,电子更靠近原子核,核对核外电子的
束缚力↑,不易给出电子,故三键的亲电加成比双键慢。 当分子中同时含有双键和三键时,反应将优先发生
第三章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第二节 二烯烃 一、共扼二烯烃的结构 二、共扼体系 三、共扼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本章重点】 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必须掌握的内容】 1.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α- H的反应。 2.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3.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3)反应机理:
实验事实(一):CH 2 CH 2 + Br2/CCl4 非极性分子
玻璃容器
涂石蜡 玻璃容器
难,几乎不反应。 反应。
干燥 不反应。
一滴H2O 立即反应。
这一实验事实告诉我们:极性分子的存在可以加速
反应的进行。
解释:
乙烯的π键流动性大,易受外加试剂的影响而极化。
δ +
-
δ
δ + δ -H
结论:反应优先发生在三键上。
2. 氢化热与烯烃的稳定性:
1 mol不饱和烃催化加氢所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
不饱和烃的氢化热↑,说明原不饱和烃分子的内能 ↑,该不饱和烃的相对稳定性↓。
126.6
E
kJ.mol-1
119.5
kJ.mol-1
115.3
kJ.mol-1
126.6
E
kJ.mol-1
119.1活泼Βιβλιοθήκη 原子烯烃与被吸附 的氢原子接触
CH 3C3H
HH
CH 3C3H
HH
双键同时加氢
完成加氢
脱离催化剂表面
三、催化加氢的反应活性:
1.烯烃与炔烃的反应活性:
炔烃(线型分子,易于吸附)> 烯烃。
分子中同时含有C=C和C≡C,将得到什么产物?如:
C3H
C3H
HC C C CH 2C C 2O H HH + H 2 P喹 d啉 -C 3 C a2H CC O H C CH2C C2H O HH
E
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H 2 CH 2
H
+
加入 Cat. 并不改变整个反应的
H2
CH 3CH 3
H,只是改变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
反应进程
二、催化加氢的反应机理:
一般认为是通过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又称表面催 化。
常用催化剂:Pt、Pd、Ni等。 其反应历程可表示如下:
HH
HH
C3H C3H HH
吸附
435
Cat.C C
HH 2× 414=828
H = 断— 裂 生= 成 ( 26+44 35)-828 = -129 kJ·mol-1
由此可见,催化加氢是一个放热反应。
需要明确的问题:
一、反应能否自动进行?
一个反应能否进行,并不取决于
无 Cat.
E活
E活
加 Cat.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而是取决于
在双键上。
C 2H CH 2 C C CH + H B 2r - C 2 0 。 C 4C C l2H CH 2 C C CH H Br Br
(2)卤素对不饱和烃加成的反应活性: F2 > Cl2 > Br2 > I2
氟与不饱和烃的加成异常猛烈,而碘与不饱和烃的
加成较为困难。因此,加卤素通常指的是加氯和加溴。
R R R
R
反 式 顺 式
显然,烯烃催化加氢的相对活性应该是:
乙烯 > 一取代乙烯 > 二取代乙烯 > 三取代乙烯 >
四取代乙烯 四、催化加氢的立体化学:
1. 烯烃: 烯烃的催化加氢大多为顺式加氢。但催化剂、溶剂和
压力会对顺式加氢和反式加氢产物的比例产生影响。
C3H
P tO 2 , A cO H
+H 2 C3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