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鞣质
《中药化学》习题——(第九章—第十三章)

《中药化学》习题——(第九章—第十三章)第九章甾体类化合物一、填空题1.强心苷是指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人的()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苷类。
从结构上看,强心苷是由()与()缩合而成。
根据苷元()上连接的()的差异,将强心苷分为()和()。
其中强心甾烯类属于()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蟾蜍甾二烯属于()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
2.甾体皂苷分子结构中不含(),呈(),故又称()。
3.使用不同的碱可以使强心苷分子中不同部位酰基水解:碳酸氢钠(钾)可使()上的酰基水解;氢氧化钙可使()、()和()上的酰基都水解。
4.甲型强心苷在()溶液中,双键由20(22)移位到(),()位生成活性亚甲基,与()等试剂反应显色。
三、选择题1.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主要区别是()A.甾体母核稠合方式B.C10位取代基不同C.C13位取代基不同D.C17位取代基不同E.C5-H的构型2.不符合甾体皂苷元结构特点的是()A.含A、B、C、D、E和F六个环B.E环和F环以螺缩酮形式连接C.E环是呋喃环,F环是吡喃环D.C10、C13、C17位侧链均为β-构型E.分子中常含羧基,又称酸性皂苷3.Ι型强心苷的连接方式是()A.苷元C14-O-(α-羟基糖)XB.苷元C3-O -(2,6-二去氧糖)X -(α-羟基糖)YC.苷元C3-O-(α-羟基糖)XD.苷元C14-O-(6-去氧糖)X-(α-羟基糖)YE.苷元C3-O-(6-去氧糖)X-(α-羟基糖)Y4.可与Ⅰ型强心苷元直接连接的糖是()A.洋地黄糖B.洋地黄毒糖C.黄花夹竹桃糖D.波伊文糖E.鼠李糖5.检测α-去氧糖的试剂是()A.醋酐-浓硫酸B.三氯化铁-冰醋酸C.三氯化锑D.间二硝基苯E.苦味酸钠6.用于检测甲型强心苷元的试剂是()A.醋酐-浓硫酸B.三氯化铁-冰醋酸C.三氯化锑D.碱性苦味酸E.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四、问答题1.根据强心苷苷元和糖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将强心苷分为几型,分别写出其通式。
350中药综合大纲

掌握常用防腐剂性质及应用;
了解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第四章 粉碎、筛析
掌握粉碎的目的、方法和筛析的目的、方法;
掌握药物的特殊粉碎方法,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掌握微粉学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及微粉学在中药制剂的应用;
了解常用粉碎与筛析机械的应用与保养情况。
第五章 散剂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掌握中药材采收时间确定原则、各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及目的,了解中药材贮藏的方法。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了解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
掌握浓缩丸、糊丸、蜡丸的特点与制法;
了解丸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标准。
第十四章 胶剂
掌握胶剂原辅料的选择、特点、质量要求及制法;
熟悉阿胶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
第十五章 胶囊剂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硬胶囊药物填充和软胶囊内容物的要求。
掌握各种液体药剂的特点、制法和影响稳定性因素;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计算;
掌握增溶、助溶、乳化原理与方法;
熟悉干胶法制备乳剂和乳剂的稳定性。
第十章 注射剂
掌握注射剂的含义 、特点、分类和基本质量要求,
掌握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及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掌握散剂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
掌握散剂的混合方法、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
第七章 鞣质

这些化合物分子小,溶于水而成溶液,无鞣质性质, 这些化合物分子小,溶于水而成溶液,无鞣质性质, 它们氧化后才具有鞣质的性质。 它们氧化后才具有鞣质的性质。 开水沏绿茶时,茶水为黄绿色澄清液,放置过夜后, 开水沏绿茶时,茶水为黄绿色澄清液,放置过夜后, 即转变为黄棕色混浊的胶体溶液,即形成了鞣质。 即转变为黄棕色混浊的胶体溶液,即形成了鞣质。 羟基黄烷—3,4—二醇类 二醇类(Hydroxyflavan-3-4-diols) ⑵ 羟基黄烷 , 二醇类 本类为儿茶素类C4—OH基衍生物,又称白花色甙元类, 基衍生物,又称白花色甙元类, 本类为儿茶素类 基衍生物 亦为缩合鞣质的前体
1、没食子酸鞣质类(Gallotnnins) 、没食子酸鞣质类 水解后生成没食子酸(或其缩合物) 水解后生成没食子酸(或其缩合物)和 (或) 多元醇。 或 多元醇。
五倍子鞣质(Chinesegallotannin): 被称中国鞣质, : 被称中国鞣质, 五倍子鞣质 或鞣酸。 或鞣酸。
五倍子是五倍子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叶翅上所 形成的虫瘿或另外的蚜虫寄生在同属植物小叶背上所形 成的虫瘿,主要成分为鞣质,含量可达60%一70%,最 成的虫瘿,主要成分为鞣质,含量可达 % %,最 %, 高可达78%。 高可达 %。 通常见的五倍子鞣质,即供药用的鞣酸是混合物, 通常见的五倍子鞣质,即供药用的鞣酸是混合物, 含有少量的杂质,提纯后的鞣质是白色无定形粉末。 含有少量的杂质,提纯后的鞣质是白色无定形粉末。它 是一分子葡萄糖与6—8个分子没食子酸结合所成的酯, 个分子没食子酸结合所成的酯, 是一分子葡萄糖与 个分子没食子酸结合所成的酯 没食子酰—2—间三没食子酰基 即1,3,4,6—四—O—没食子酰 , , , 四 没食子酰 间三没食子酰基 (平均值 平均值)—β—D—葡萄糖。2—位是以间三没食子酰基为 葡萄糖。 位是以间三没食子酰基为 平均值 葡萄糖 主。
第十一章 鞣质

第十一章鞣质一、填空题1、一般认为水解鞣质的通过()途径合成的没食子酸及其关联代谢物。
缩合鞣质是通过()途径合成的黄烷-3-醇及黄烷-3,4-二醇的聚合体。
2、根据鞣质的化学结构特征,鞣质分为()、()、()三大类。
3、组成可水解鞣质的糖中最常见的为(),根据糖核的数目,目前分离得到的可水解鞣质低聚体有()、()及()等。
4、缩合鞣质的基本结构多是由()或()通过4、8或4、6位以C—C缩合而成的一类多元酚类化合物,因此又称为()类鞣质。
5、可水解鞣质因分子中含有()键,因此可以在酸、碱、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及()。
6、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均与明胶形成沉淀反应,但前者与FeCl3试剂形成(),而后者形成(),从而可将其区别开来。
7、复合鞣质是由()与()缩合而成,因此具有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特征。
8、缩合鞣质类用酸、碱、酶处理或久置均不能水解,但可缩合为高分子不溶于水的产物(),故又称为()。
三、名词解释1、tannins2、hydrolysable tannins3、condensed tannins4、complex tannins5、没食子鞣质6、逆没食子鞣质四、问答题1、简述鞣质的分类。
2、简述鞣质的一般提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3、如何用沉淀法从含鞣质的水溶液中分离出鞣质?一、填空题1、莽草酸乙酸-柠檬酸及莽草酸复合2、可水解鞣质缩合鞣质复合鞣质3、葡萄糖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4、黄烷-3-醇黄烷-3,4-二醇黄烷5、酯苷糖或其他多元醇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6、蓝色或蓝黑色(或沉淀)绿或绿黑色(或沉淀)7、可水解鞣质黄烷醇8、鞣红鞣红鞣质二、选择题1、B2、A 答案分析:五倍子鞣质主要是一类含有多个没食子的可水解鞣质。
3、C 答案分析:答案符合逆没食子鞣质的定义。
4、E 答案分析:A、B两种方法中鞣质易被破坏;C、D的时间长,提取速度慢,还可能使鞣质酶解、被氧化等。
5、A 答案分析:符合没食子鞣质的定义。
中药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复习题及答案(选择题)一、A型题1.凝胶过滤色谱中,适合于分离糖、蛋白的葡聚糖凝胶G,其分离原理是根据A.吸附B.分配比C.分子大小D.离子交换E.水溶性大小2.下列哪个因素与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无关A.酚羟基数目B.酚羟基位置C.甲基数目D.共轭双键数目E.母核类型3.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Et2OB.EtOAcC.CHCl3D.n-BuOHE.MeOH4.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其优越性是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C.受热时间短D.提取装置简单E.提取量较大5.从中药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选择的溶剂应为A.乙醇B.甲醇C.丁醇D.乙酸乙酯E.苯6.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是A.各组分的结构类型不同B.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C.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D.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大E.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小7.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8.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剂类型是A.以水为主B.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C.碱水D.以醇为主E.酸水9.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固定相为A.氯仿B.甲醇C.水D.正丁醇E.乙醇10.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氧化铝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凝胶过滤色谱11.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12.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色谱法主要有A.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B.HPLC和中压液相色谱C.硅胶色谱和聚酰胺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和氧化铝色谱E.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13.纸色谱的正相色谱行为是A.化合物极性大Rf值小B.化合物极性大Rf值大C.化合物极性小Rf值小D.化合物溶解度大Rf值小E.化合物酸性大Rf值小14.硅胶或氧化铝吸附薄层色谱中的展开剂的极性如果增大,则各化合物的Rf值A.均变大B.均减小C.均不变D.与以前相反E.变化无规律15.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f值最大的是A.一个酚羟基化合物B.对位酚羟基化合物C.邻位酚羟基化合物D.间三酚羟基化合物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16.核磁共振氢谱中,δppm值的范围为A.0-1B.2-5C.3-10D.5-15E.0-2017.下列比水重的溶剂是A.乙醇B.氯仿C.石油醚D.甲醇E.乙醚18.大孔树脂的分离原理是A.吸附与分子筛B.分配C.氢键吸附D.分子排阻E.离子交换19.质谱的缩写符号为:A.IRB.UVC.1H-NMRD.MSE.13C-NMR20.硅胶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色谱时其为:A.非极性吸附剂B.极性吸附剂C.两性吸附剂D.化学吸附剂E.半化学吸附剂21.氢核磁共振中,表示信号分裂的参数是A.化学位移B.偶合常数C.峰面积D.吸收波长E.波数22.有一定亲水性但能和水分层的溶剂是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23.亲脂性最强的溶剂是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24.和水混溶,误事会伤害眼睛的溶剂是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25.可用于提取多糖、蛋白、鞣质、生物碱盐的溶剂是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26.一般无毒性,可用于提取多数类型的中药成份的溶剂是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27.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A.强心苷B.黄酮苷C.生物碱D.糖E.挥发油28.根据色谱原理不同,色谱法主要有A.硅胶和氧化铝色谱B.聚酰胺和硅胶色谱C.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D.薄层和柱色谱E.正相和反相色谱29.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B.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C.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D.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E.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30.下列溶剂极性最弱的是A.乙酸乙酯B.乙醇C.水D.甲醇E.丙酮31.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于分离A.强心苷B.有机酸C.醌类D.苯丙素E.生物碱32.用硅胶吸附柱色谱分离三萜类化合物,通常选用下列何种洗脱剂A.氯仿-甲醇B.甲醇-水C.不同浓度乙醇D.正丁醇-醋酸-水E.乙酸乙酯33.糖苷、氨基酸、生物碱盐易溶于A.石油醚B.氯仿C.苯D.乙醚E.水和含水醇34.渗漉法是A.不断向药材中添加新溶剂,慢慢地从容器下端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B.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以合适的溶剂,用适当的时间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一种方法C.在中药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从中提取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D.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中成分的一种方法E.用索氏提取器进行中药成分提取的一种方法35.下列中药成分中的亲脂性成分是A.游离甾、萜、生物碱、芳香类成分B.生物碱盐C.有机酸盐D.糖和苷E.蛋白质、酶和氨基酸36.在液-液分配色谱的反相色谱中流动相溶剂系统多采用A.石油醚-丙酮B.甲醇-水C.氯仿-甲醇D.丙酮-水E.乙腈-甲醇37.用石油醚作为溶剂,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是A.糖类B.氨基酸C.苷类D.油脂E.蛋白质38.用60﹪以上的乙醇作为溶剂,不能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A.苷类B.油脂C.多糖类D.单糖类E.挥发油39.用乙醇作提取溶剂,不适用的方法是A.浸渍B.回流C.煎煮D.渗漉E.连续回流40.下列各方法中,效率最高,最省溶剂的是A.连续回流B.回流C.煎煮D.浸渍E.渗漉41.下列中药化学成分中具亲水性的是A.游离苷元B.生物碱盐C.单萜类D.挥发油E.树脂42.从中药的水提取液中萃取亲水性成分,选择的溶剂应为A.乙醚B.乙醇C.丁醇D.乙酸乙酯E.丙酮43.不属于亲水性的成分是A.树胶B.粘液质C.树脂D.淀粉E.生物碱盐44.可用氯仿提取的成分是A.生物碱盐B.游离生物碱C.皂苷D.鞣质E.多糖45.水提醇沉法可除去A.生物碱盐B.树脂C.皂苷D.多糖E.鞣质46.醇提水沉法可除去A.生物碱盐B.树脂C.皂苷D.多糖E.鞣质47.核磁共振氢谱中,表示裂分情况的参数为A.峰面积B.波数C.化学位栘D.吸收波长E.重峰数和偶合常数二、B型题[47-51]A.吸附色谱B.离子交换色谱C.聚酰胺色谱D.分配色谱E.凝胶色谱47.一般分离极性小的化合物可用48.一般分离极性大的化合物可用49.分离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可用50.分离有酚羟基、能与酰胺键形成氢键缔合的化合物可采用51.分离在水中可以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可采用[52-56]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52.只能以水为提取溶剂的方法是53.不加热而提取效率较高的方法是54.提取效率高且有机溶剂用量少的方法是55.提取挥发油不宜采用的方法是56.提取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采用的方法是[57-61]A.硅胶B.聚酰胺C.离子交换D.大孔树脂E.凝胶57.按分子极性大小进行分离的是58.可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是59.可用于纯化皂苷的是60.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可选用61.分离原理为氢键吸附的是[62-64]A.离子交换色谱B.聚酰胺色谱C.葡聚糖凝胶GD.大孔吸附树脂E.硅胶或氧化铝吸附色谱62.用于分离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的色谱方法是63.用于分离多糖和低聚糖的色谱方法是64.用于分离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色谱方法是[65-69]A.氧化铝吸附色谱B.聚酰胺色谱C.分配色谱D.PH梯度萃取法E.以上都不是65.分离甾体皂苷元宜选用66.分离皂苷宜选用67.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宜选用68.分离多糖类化合物宜选用69.分离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宜选用[70-72]A.不易被吸附,Rf值大B.均易被吸附,Rf值相同C.均难被吸附,Rf值极大D.易被吸附,Rf值小E.易被吸附,Rf值相反70.用聚酰胺分离酚类化合物,酚羟基多的化合物71.用聚酰胺分离酚类化合物,酚羟基相同时,有内氢键的化合物72.用聚酰胺分离酚类化合物,酚羟基相同时,共轭双键多的化合物[73-76]A.生物碱等碱性物质B.有机酸等酸性物质C.各类成分D.亲水性物质E.中性物质73.将水提取液调PH值至3,在分液漏斗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中含有74.将酸水提取液调PH值﹥10,在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静置分层后,氯仿层中含有75.将酸水提取液调PH值﹥10,在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静置分层后,水层中含有76.某中药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经酸水和碱水萃取后,有机溶剂层含有[77-81]A.CHCl3B.n-BuOHC.Me2COD.EtOAcE.CH2Cl277.丙酮可写为78.正丁醇可写为79.乙酸乙酯可写为80.氯仿可写为81.二氯甲烷可写为三、X型题82.表示氢核磁共振谱的参数是:A.化学位移B.分子离子峰C.偶合常数D.碎片峰E.保留时间83.可以与水任意混溶的溶剂是A.乙酸乙酯B.甲醇C.正丁醇D.乙醇E.丙酮84.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时不加热的方法是A.回流法B.渗漉法C.盐析法D.透析法E.升华法85.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的是A.两相溶剂萃取法B.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C.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D.气-液分配色谱(GLC)E.液-液分配色谱(LC)86.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分离的方法有A.凝胶过滤法B.透析法C.超滤法D.超速离心法E.分馏法87.检查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有A.结晶样品测定熔点B.气相色谱C.紫外光谱法D.薄层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88.氢谱在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A.确定分子量B.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和数目C.判断分子中的共轭体系D.提供分子中氢的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E.通过加入诊断试剂推断取代基的类型、数目89.用水提取中药时一般不宜采用A.回流法B.煎煮法C.渗漉法D.连续回流法E.浸渍法90.质谱中试样不必加热气化而直接电离(软电离)的新方法是A.EI-MSB.FD-MSC.FAB-MSD.CI-MSE.SI-MS91.属于13C-NMR谱类型的是A.噪音去偶谱(全氢去偶COM)B.宽带去偶谱(BBD)C.选择氢核去偶谱(SPD)D.远程选择氢核去偶谱(LSPD)E.DEPT法92.质谱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A.测定分子量B.确定官能团C.推算分子式D.根据裂解峰推测结构式E.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93.溶剂提取方法有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法E.水蒸气蒸馏法94.结晶法选择溶剂的原则是A.沸点不能太高B.冷热溶解度差别大C.冷热溶解度差别小D.首选常见溶剂水、乙醇、甲醇、丙酮E.可选混合溶剂95.聚酰胺色谱适用分离的成分有A.油脂B.蒽醌C.黄酮D.生物碱E.有机酸96.离子交换树脂适宜分离A.多肽B.氨基酸C.生物碱D.有机酸E.黄酮97.凝胶过滤色谱适宜分离:A.多肽B.氨基酸C.蛋白质D.多糖E.生物碱9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的原理为吸附性与分子筛作用,吸附是由范德华力和氢键力产生的,吸附性能与A.树脂本身性能有关(比表面积、表面电性、成氢键能力)B.树脂极性有关,极性化合物易被极性树脂吸附C.洗脱剂有关,洗脱剂对物质的溶解度大,易被洗脱D.树脂型号有关E.和化合物立体结构有关99.羟丙基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分离物质的原理是A.吸附B.分配C.分子筛D.氢键吸附E.离子交换100.分配色谱A.有正相与反相色谱法之分B.反相色谱法可分离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各类分子型化合物C.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的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D.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E.反相色谱法常用的固定相有十八烷基硅烷101.大孔树脂色谱A.色谱行为具有反相的性质B.被分离物质的极性越大,其Rf值越大C.极性大的溶剂洗脱能力弱D.极性小的溶剂洗脱能力弱E.大孔树脂在水中的吸附性弱102.所列溶剂或化合物按极性增大的排序,正确排列为A.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B.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C.石油醚、乙醚、氯仿、苯、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甲醇、丙酮D.水、胺、醇和酚、醛、醚、酯、酮E.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103.结晶法精制固体成分时,要求A.溶剂对欲纯化的成分应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B.溶剂对欲纯化的成分应热时溶解度小,冷时溶解度大C.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不溶D.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易溶E.固体成分加溶剂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后母液要迅速降温104.自中药中提取分离苷类成分可选用的溶剂有A.水B.乙醇C.乙酸乙酯D.乙醚E.石油醚105.提取挥发油可采取A.乙醇提取法B.石油醚或乙醚提取法C.水蒸气蒸馏法D.压榨法E.CO2超临界提取法【参考答案】1.C2.C3.E4.B5.E6.B7.B8.B9.C10.E11.C12.A13.A14.A15.A16.E17.B18.A19.D20.B21.B22.B23.A24.C25.E26.D27.E28.C29.A30.A31.E32.A33.E34.A35.A36.B37.D38.C39.C40.A41.B42.C43.C44.B45.D46.B47.A48.D49.E50.C51.B52.C53.B54.E55.C56.C57.A58.C59.D60.E61.B62.B63.C64.E 65.A66.C67.B68.E69.D70.D71.A72.D73.B74.A75.D76.E77.C78.B79.D80.A81.E82.AC83.BCE84.BCD85.ABCE86.ABCD87.ABDE88.BD89.ACD90.BCDE91.ABE92.AC D93.ABCD94.ABDE95.BCDE9.6BCD97.ACD98.ABCD99.AC100.AE101.ABC102.ABE103.ACD104.ABC105.BCDE</FONT< p>中药化学各章自考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 中药化学是一门( ),主要运用()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的学科。
中药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沉淀法:基于有些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试剂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一种方法。
2.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3.有效成分:中药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代表临床疗效的,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来表示,并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4.低聚糖:又称寡糖,是由2~9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糖,能被水解为单糖,如蔗糖和棉子糖。
5.盐析法:在混合组分的溶液中加入易溶于水的无机盐,最常用的是氯化钠,至一定浓度或饱和状态,使某些重要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或用有机溶剂萃取出来。
6.苷类化合物: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7.萜类化合物:为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8.三萜苷类化合物:三萜与糖结合而成的苷类,多数可溶于水,其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样泡沫,故被称为三萜皂苷。
9.甾体皂苷是一类由螺甾烷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甾体苷类,其水溶液经振摇后多能产生大量持久性的似肥皂水溶液样的泡沫,故称甾体皂苷。
10.植物甾醇为甾体母核C17为侧链是8-10个碳原子链状侧链的甾体衍生物。
11.鞣质是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他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问答题:1、化学鉴别:黄酮显色反应 P138\A B C2、游离醌类的分离方法P81酸性: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依次填入大黄酸或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原理:采用ph 不同的碱性水溶液(碱性由小到大)进行萃取、蒽醌依酸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被萃取出来,再酸化得到沉淀。
3、a 、槐米的主要有效成分:芦丁b 、用碱溶酸沉提取该有效成分的的原因:芦丁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较多酚羟基,具弱酸性,易溶于热碱中,酸化后又析出。
081221中药化学第十一章

二、缩合鞣质: 缩合鞣质: 不能水解, 不能水解,但可缩合成高分子不 溶于水的产物——鞣红 溶于水的产物——鞣红 黄烷- 醇或黄烷- 黄烷-3-醇或黄烷-3,4-二醇 类是其重要前体。 类是其重要前体。
1、黄烷-3-醇类 、黄烷-3 2、黄烷-3,4-二醇类 、黄烷-3 3、原花色素类
OH OH OH OH O OH OH (+)-儿茶素 ) OH OH OH O OH OH (+)-没食子儿茶素 ) OH (-)-表没食子儿茶素 OH OH O OH OH OH OH (-)-表儿茶素 OH OH OH OH
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 第一节 脂肪酸类化合物 一、结构与分类 1、饱和脂肪酸 2、不饱和脂肪酸
二、脂肪酸的理化性质 1、溶解性 2、酸性 3、羟基的置换反应 4、酸败 5、显色反应 三、提取与分离
第二节 含硫化合物
有机含硫化合物
1、芥子苷类及白芥子和黑芥子 2、大蒜
第三节
氨基酸、环肽、 氨基酸、环肽、蛋白质和酶
3、柱色谱法 凝胶柱色谱: (1)凝胶柱色谱:用于可水解鞣质分离的 凝胶多为葡聚糖凝胶( LH-20), 凝胶多为葡聚糖凝胶(如Sephadex LH-20), 主要用于不同聚合度鞣质的分离, 主要用于不同聚合度鞣质的分离,主要受吸 附作用的影响,缺点是不稳定, 附作用的影响,缺点是不稳定,对某些鞣质 有很强的吸附力等; HW-40( 有很强的吸附力等;Toyopearl HW-40(聚 乙烯凝胶),寿命较长, ),寿命较长 乙烯凝胶),寿命较长,这些凝胶色谱与液 相色谱或DCCC配合会将鞣质很好的分离。 DCCC配合会将鞣质很好的分离 相色谱或DCCC配合会将鞣质很好的分离。
三、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搭建中西 医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四、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 化的必经途径 五、促进中药制剂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鞣质结构与分类全篇

缩合鞣质
❖ 检识
第十一章 鞣质
两类鞣质的鉴别反应
试剂
可水解鞣质
缩合鞣质
稀酸(共沸)
无
暗红色
溴水
无
黄色或橙红色
三氯化铁
蓝或蓝黑或沉淀
绿或绿黑或沉淀
石灰水
青灰色
棕或棕红色
乙酸铅
(可溶于乙酸)
甲醛或盐酸
无
第十一章 鞣质
❖ 结构研究
◎ 1HNMR谱 制备甲基化衍生物可测定酚羟基数目 根据偶合常数关系可以找出各组糖上氢 糖上的C1-H的数目可以判断糖的个数 根据芳香氢数目及化学位移,可以判断芳核取代
第十一章 鞣质
❖ 结构研究
◎ 13CNMR谱 判断可水解鞣质中没食子酰基(G)、六羟基联苯二甲酰 基的数目、酰化位置、糖基构型 ◎ MS谱 FAB-MS直接测定分子离子峰 ◎ CD谱 确定逆没食子鞣质构型
第十一章 鞣质
❖ 中药实例
蔷薇科植物翻白草
70%含水丙酮提取,以乙醚、乙酸乙酯萃取,乙酸 乙酯部分经柱色谱分离得9个鞣质成分。
与铁氰化钾氨溶液作用成棕色
第十一章 鞣质
❖ 提取分离
◎ 提取 新鲜原料
50-70%含水丙酮,室温下高速离心机内, 破碎成云浆状,甩滤 丙酮-水提取液 减压浓缩(可滤除色素沉淀) 粗总鞣质
第十一章 鞣质
❖ 提取分离
◎ 分离 1.溶剂法 乙醚等级性小的溶剂萃取除去脂溶性杂质,乙酸乙酯萃取 鞣质 2.沉淀法 加入明胶与鞣质生成沉淀,以丙酮回流。鞣质溶于丙酮中。 粗品溶于少量乙醇和乙酸乙酯中,加入乙醚,使之沉淀。
❖ 中药实例 ◎ 翻白草
◎ MS
◎ CD
❖ 概述
第十一章 鞣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鞣质的检识
明胶沉淀反应阳性,示有鞣质存在。 化学反应:用于两类鞣质的区别。
色谱鉴别: 喷不同显色剂,根据颜色判断鞣质的类型。
பைடு நூலகம்
1、大多为灰白色无定性粉末,多具引湿性。 2、属极性成分,溶于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乙酸乙酯,难溶或不溶于亲 脂性有机溶剂。
3、为强还原剂,能还原斐林试剂。
4、与蛋白质产生沉淀。明胶提纯鞣质即是。 5、与重金属盐沉淀:铅盐、铜盐、钙、钡氢氧化物等用于鞣质的分离或
除鞣。
6、与生物碱沉淀:为生物碱沉淀试剂。 7、与三氯化铁产生蓝黑、绿黑反应或沉淀。作为工业原料制造蓝黑墨水。 8、与铁氰化钾氨溶液反应成深红色,很快变为棕色。
第十一章
鞣 质
第一节 概述
含义:
指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 萄糖(及其他多元醇)酯、黄烷醇 及其衍生物的聚合体以及两者共同 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第二节 鞣质结构和分类
1、可水解鞣质:分子中具有苷键和酯键, 再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 的酚酸类、糖或多元醇。依水解产物不同, 可分为以下几种。
没食子鞣质: 逆没食子鞣质: 可水解鞣质低聚体: C-苷鞣质: 咖啡鞣质:
2、 缩合鞣质:在酸、碱、酶的作用 下不能水解,但可聚合成大分子的鞣 红沉淀。 黄烷 – 3 -- 醇类: 黄烷 – 3,4 –二 醇类: 原花色素类: 3、 复合鞣质:
第三节 鞣质的理化性质
第四节 鞣质的提取分离
提取: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组织破碎提取法。 原料 50~70%含水丙酮,室温下高速离心机内, 破碎成匀浆状,甩滤,药渣反复三次 丙酮 / 水提取液 减压浓缩(浓缩过程中有色素沉淀时可滤除) 丙酮提取物(粗总鞣质)
鞣质分离: 溶剂法:利用鞣质易溶于乙酸乙酯而难 溶于乙醚的性质分离。 沉淀法:利用鞣质与蛋白质产生沉淀的 性质,可用明胶提纯鞣质。 柱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