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高考的命题趋势盘点

解析几何高考的命题趋势盘点
解析几何高考的命题趋势盘点

解析几何高考的命题趋势盘点

每次和同学们谈及高考数学,大家似乎都有同感:高中数学难,解析几何又是难中之难。其实不然,解析几何题目自有路径可循,方法可依。只要经过认真的准备和正确的点拨,完全可以让高考数学的解析几何压轴题变成让同学们都很有信心的中等题目。

解析几何高考的命题趋势:

(1)题型稳定:近几年来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直稳定在三(或二)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一个解答题上,分值约为30分左右,占总分值的20%左右。

(2)整体平衡,重点突出:《考试说明》中解析几何部分原有33个知识点,现缩为19个知识点,一般考查的知识点超过50%,其中对直线、圆、圆锥曲线知识的考查几乎没有遗漏,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合,考查时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支撑数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深度。近四年新教材高考对解析几何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类型:

①求曲线方程(类型确定、类型未定);

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含切线问题);

③与曲线有关的最(极)值问题;

④与曲线有关的几何证明(对称性或求对称曲线、平行、垂直);

⑤探求曲线方程中几何量及参数间的数量特征;

(3)能力立意,渗透数学思想:如第(22)题,以梯形为背景,将双曲线的概念、性质与坐标法、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离心率等知识融为一体,有很强的综合性。一些虽是常见的基本题型,但如果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就能快速准确的得到答案。

(4)题型新颖,位置不定:近几年解析几何试题的难度有所下降,选择题、填空题均属易中等题,且解答题未必处于压轴题的位置,计算量减少,思考量增大。加大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如向量、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凸现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求。加大探索性题型的分量。

直线与圆内容的主要考查两部分:

(1)以选择题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此类题一般难度不大,但每年必考,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与本章概念(倾斜角、斜率、夹角、距离、平行与垂直、线性规划等)有关的问题;

②对称问题(包括关于点对称,关于直线对称)要熟记解法;

③与圆的位置有关的问题,其常规方法是研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以及其他“标准件”类型的基础题。

(2)以解答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也较大。

预计在今后一、二年内,高考对本章的考查会保持相对稳定,即在题型、题量、难度、重点考查内容等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相比较而言,圆锥曲线内容是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因而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一般有2~3道客观题和一道解答题,难度上易、中、难三档题都有,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圆锥曲线的概念和性质,直线与圆锥的位置关系等。

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大致有以下三类:

(1)考查圆锥曲线的概念与性质;

(2)求曲线方程和求轨迹;

(3)关于直线与圆及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问题。

选择题主要以椭圆、双曲线为考查对象,填空题以抛物线为考查对象,解答题以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为主,对于求曲线方程和求轨迹的题,高考一般不给出图形,以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圆一般不单独考查,总是与直线、圆锥曲线相结合的综合型考题,等轴双曲线基本不出题,坐标轴平移或平移化简方程一般不出解答题,大多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解析几何的解答题一般为难题,近两年都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坐标法以及二次曲线性质的运用的命题

趋向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请同学们注意圆锥曲线的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注意解析几何所研究的问题背景平面几何的一些性质。从近两年的试题看,解析几何题有前移的趋势,这就要求考生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上多下功夫。参数方程是研究曲线的辅助工具。高考试题中,涉及较多的是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互化及等价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019高考大题之解析几何

高考大题之解析几何 1.如图,椭圆C :22221x y a b +=(a >b >0)的离心率e =3 5 ,左焦点为F ,A ,B ,C 为其三个顶 点,直线CF 与AB 交于点D ,若△ADC 的面积为15. (Ⅰ)求椭圆C 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分别以AD ,AC 为弦的两个相外切的等圆? 若存在,求出这两个圆的圆心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Ⅰ)设左焦点F 的坐标为(-c ,0),其中c =22a b -, ∵e = 35c a =,∴a =5 3 c ,b =43c . ∴A (0,43c ),B (-5 3c ,0),C (0,-43c ), ∴AB :33154x y c c -+=,CF :314x y c c --=, 联立解得D 点的坐标为(-54c ,1 3c ). ∵△ADC 的面积为15,∴12|x D |·|AC |=15,即12·54c ·2·4 3 c =15, 解得c =3,∴a =5,b =4,∴椭圆C 的方程为22 12516 x y +=. (Ⅱ)由(Ⅰ)知,A 点的坐标为(0,4),D 点的坐标为(-15 4 ,1). 假设存在这样的两个圆M 与圆N ,其中AD 是圆M 的弦,AC 是圆N 的弦, 则点M 在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N 在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y =0上. 当圆M 和圆N 是两个相外切的等圆时,一定有A ,M ,N 在一条直线上,且AM =AN . ∴M 、N 关于点A 对称,设M (x 1,y 1),则N (-x 1,8-y 1), 根据点N 在直线y =0上,∴y 1=8.∴M (x 1,8),N (-x 1,0), 而点M 在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y -52=-54(x +158)上,可求得x 1=-251 40 . 故存在这样的两个圆,且这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分别为 M (-25140,8),N (25140 ,0). 2.如图,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左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交椭圆于B A ,两点, AF 的最大值为M ,BF 的最小值为m ,满足2 34 M m a ?= 。 (Ⅰ)若线段AB 垂直于x 轴时,3 2 AB = ,求椭圆的方程; (Ⅱ) 设线段AB 的中点为G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E D ,两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版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题练习解析版82页 1.一个顶点的坐标()2,0 ,焦距的一半为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19422=+y x B. 14922=+y x C. 113422=+y x D. 14132 2=+y x 2.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22 221(0,0)x y a b a b -=>>,过左焦点F 1的直线交 双曲线的右支于点P ,且y 轴平分线段F 1P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 3 B .32+ C . 31+ D . 32 3.已知过抛物线y 2 =2px (p>0)的焦点F 的直线x -my+m=0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 且△OAB (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则m 6+ m 4的值为( ) A .1 B . 2 C .3 D .4 4.若直线经过(0,1),(3,4)A B 两点,则直线AB 的倾斜角为 A .30o B . 45o C .60o D .120o 5.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ρ=2θ2cos ,给定两点P(0,π/2),Q (-2,π),则有 ( ) (A)P 在曲线C 上,Q 不在曲线C 上 (B)P 、Q 都不在曲线C 上 (C)P 不在曲线C 上,Q 在曲线C 上 (D)P 、Q 都在曲线C 上 6.点M 的直角坐标为)1,3(--化为极坐标为( ) A .)65, 2(π B .)6 ,2(π C .)611,2(π D .)67,2(π 7.曲线的参数方程为???-=+=1 232 2t y t x (t 是参数),则曲线是( ) A 、线段 B 、直线 C 、圆 D 、射线 8.点(2,1)到直线3x-4y+2=0的距离是( ) A . 54 B .4 5 C . 254 D .4 25 9. 圆0642 2 =+-+y x y x 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为( ) A.)3,2(-、13 B.)3,2(-、13 C.)3,2(--、13 D.)3,2(-、13 10.椭圆 122 2 2=+b y x 的焦点为21,F F ,两条准线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M 、N ,若212F F MN ≤,则该椭圆离心率取得最小值时的椭圆方程为 ( )

浙江高考解析几何大题

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1、(2005年)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长轴12A A 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直线1l :x =m (|m |>1),P 为1l 上的动点,使12F PF ∠ 最大的点P 记为Q ,求点Q 的坐标(用m 表示). 解析:(Ⅰ)设椭圆方程为()22 2210x y a b a b +=>>,半焦距为c , 则2111,a MA a A F a c c =-=- ,()2 222 224 a a a c c a a b c ?-=-??? =??=+??? 由题意,得 2,3,1a b c ∴=== ,22 1.43 x y +=故椭圆方程为 (Ⅱ) 设()0,,||1P m y m >,当00y >时,120F PF ∠=; 当00y ≠时,22102 F PF PF M π <∠<∠<,∴只需求22tan F PF ∠的最大值即可设直线1PF 的斜率011y k m = +,直线2PF 的斜率0 21 y k m =-, 002122222212002||tan 1121||1 y k k F PF k k m y m y m -∴∠= =≤= +-+-?- 2 01||m y -=时,12F PF ∠最大,(2,1,||1Q m m m ∴±->

2、(2006年)如图,椭圆b y a x 2 22+=1(a >b >0)与过点A (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且椭圆的 离心率e= 2 3 。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 为线段AF 2的中点,求证:∠ATM=∠AF 1T 。 解析:(Ⅰ)过 A 、B 的直线方程为 12 x y += 因为由题意得??? ????+-==+1211 2222x y b y a x 有惟一解, 即0)4 1(22222 22 =-+-+ b a a x a x a b 有惟一解, 所以22 2 2 (44)0(0),a b a b ab ?=+-=≠故442 2 -+b a =0; 又因为e 3 c =即 22234 a b a -= , 所以2 2 4a b = ;从而得22 1 2,,2 a b ==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22212x y += (Ⅱ)由(Ⅰ)得6c = , 所以 1266((F F ,从而M (1+4 6 ,0) 由 ?? ???+-==+1 211222 2x y y x ,解得 121,x x == 因此1(1,)2T = 因为126tan 1-= ∠T AF ,又21 tan =∠TAM ,6 2tan =∠2TMF ,得 12 6 6 1 121 62 tan -= + -= ∠ATM ,因此,T AF ATM 1∠=∠ 3、(2007年)如图,直线y kx b =+与椭圆2 214 x y +=交于A B ,两点,记AOB △的面积为S .

高考中解析几何的常考题型分析总结

高考中解析几何的常考题型分析 一、高考定位 回顾2008,2012年的江苏高考题,解析几何是重要内容之一,所占分值在25 分左右,在高考中一般有2,3条填空题,一条解答题.填空题有针对性地考查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及其应用,主要针对圆锥曲线本身,综合性较小,试题的难度一般不大;解答题主要是以圆或椭圆为基本依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解、考查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除了本身知识的综合,还会与其它知识如向量、函数、不等式等知识构成综合题,多年高考压轴题是解析几何题. 二、应对策略 复习中,一要熟练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在抓住通性通法的同时,要训练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运算技巧. 二要熟悉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重点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关问题的基本求解方法与策略,提高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向量与导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通性通法和基本知识. 预测在2013年的高考题中: 1.填空题依然是直线和圆的方程问题以及考查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为主,三种圆锥曲线都有可能涉及. 2.在解答题中可能会出现圆、直线、椭圆的综合问题,难度较高,还 有可能涉及简单的轨迹方程和解析几何中的开放题、探索题、证明题,重点关注定值问题. 三、常见题型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常常将直线与圆和函数、三角、向量、数列、圆锥曲线等相互交汇,求解参数、函数最值、圆的方程等,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相离的判定与应用,以及弦长、面积的求法等,并常与圆的几何性质交汇,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运算求解能力. 求解策略:首先,要注意理解直线和圆等基础知识及它们之间的深入联系;其次,要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特别是题中各个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隐含条件的挖掘;再次,要掌握解决问题常常使用的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待定系数、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最后,要对求解问题的过程清晰书写,准确到位. 点评:(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常用几何法,即利用圆的半径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及半弦长l2构成直角三角形关系来处理. (2)要注意分类讨论,即对直线l分为斜率存在和斜率不存在两种情况分别研究,以防漏解或推理不严谨. 2.圆锥曲线中的证明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证明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证明点、直线、曲线等几何元素中的位置关系,如:某点在某直线上、某直线经过某个点、某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等;另一类是证明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的一些数量关系(相等或不等). 求解策略:主要根据直线、圆锥曲线的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通过相关的性质应用、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以及必要的数值计算等进行证明. 常用的一些证明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概念、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及其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问题,在双曲线当中,最特殊的为等轴双曲

近五年高考考情研究分析

近五年高考考情分析

————————————————————————————————作者:————————————————————————————————日期:

近5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考查的知识点、分值(《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1、2010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辩证否定观(5分;主观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7分;主观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合计12分。 2、2011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矛盾(6分;主观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合计14分。 3、2012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唯物辩证法观点(7分;主观题——联系的普遍性、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合计11分。 4、2013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矛盾(8分;主观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合计12分。 5、2014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9分;主观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合计13分。 近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考查知识点、分值(《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1、2010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主观题);事物的价值、价值的转换与创造——合计11分。 2、2011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多样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2分,主观题)——合计20分。 3、2012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观(12分,主观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合计20分。 4、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人民群众的地位、劳动的重要性——合计12分。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的知识点:群众路线;事物的价值、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立统一观点(14分,主观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合计22分。 5、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的知识点:辩证否定观,对立统一观点;联系、发展;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合计12分。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的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价值观、人生观(6分,主观题,人生价值观)——合计14分。

高考解析几何压轴题精选(含答案)

1. 设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为F ,点(0,2)A .若线段FA 的中点B 在抛物线上, 则B 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3分) 2 .已知m >1,直线2:02m l x my --=,椭圆2 22:1x C y m +=,1,2F F 分别为椭圆C 的左、 右焦点. (Ⅰ)当直线l 过右焦点2F 时,求直线l 的方程;(Ⅱ)设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12AF F V ,12BF F V 的重心分别为 ,G H .若原点O 在以线段GH 为直径的圆内,求实数m 的取值范 围.(6分) 3已知以原点O 为中心,) F 为右焦点的双曲线C 的离心率2 e = 。 (I ) 求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及其渐近线方程; (II ) 如题(20)图,已知过点()11,M x y 的直线111:44l x x y y +=与过点 ()22,N x y (其中2x x ≠)的直 线222:44l x x y y +=的交点E 在双曲线C 上,直线MN 与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与G 、H 两点,求OGH ?的面积。(8分)

4.如图,已知椭圆 22 22 1(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以该椭圆上的点和椭圆的左、右 焦点12,F F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一等轴双曲线的顶点是该椭圆的焦点,设P 为该双曲线上异于顶点的任一点,直线1PF 和2PF 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B A 、和C D 、. (Ⅰ)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Ⅱ)设直线1PF 、 2PF 的斜率分别为1k 、2k ,证明12·1k k =;(Ⅲ)是否存在常数λ,使得 ·A B C D A B C D λ +=恒成立?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分)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已知椭圆15 922=+y x

最新名校2020高考解析几何大题二(定值定点)(4.2日)

解析几何大题二 1.椭圆M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左、右焦点F 1,F 2在x 轴上,抛物线N 的顶点也在原点O ,焦点为F 2,椭圆M 与抛物线N 的一个交点为A (3,2). (Ⅰ)求椭圆M 与抛物线N 的方程; (Ⅱ)在抛物线M 位于椭圆内(不含边界)的一段曲线上,是否存在点B ,使得△AF 1B 的外接圆圆心在x 轴上?若存在,求出B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已知椭圆22 22:1(0)x y C a b a b +=>>的右焦点F 到直线30x y -+=的距离为22,231,P ?? ? ? ?? 在椭圆C 上.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若过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12,l l ,,A B 是1l 与椭圆C 的两个交点,,C D 是2l 与椭圆C 的两个交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试,判断直线MN 是否过定点?若过定点求出该定点的坐标;若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 3.已知抛物线C:y 2 =2px(p>0)的焦点F 和椭圆22 143 x y +=的右焦点重合,直线过点F 交抛物线于A 、 B 两点.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 (2)若直线交y 轴于点M,且,MA mAF MB nBF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m 、n 是实数,对于直线,m+n 是否为定值? 若是,求出m+n 的值;否则,说明理由. 4.已知椭圆22 22:1(0)x y E a b a b +=>>的上顶点为B ,点(0,2)D b -,P 是E 上且不在y 轴上的点, 直线DP 与E 交于另一点Q .若E 的离心率为2 2,PBD ?的最大面积等于 322 . (1)求E 的方程; (2)若直线,BP BQ 分别与x 轴交于点,M N ,判断OM ON ?是否为定值.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

解析几何解答题 1、椭圆G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短轴两端点B 1、B 2,已知 F 1、F 2、B 1、B 2四点共圆,且点N (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25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m 与椭圆G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Q 为EF 的中点,问E 、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 (0, 3 3)、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已知双曲线221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动直线:l y kx m =+与圆22 1x y +=相切,且与双曲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111222(,),(,)P x y P x y . (Ⅰ)求k 的取值范围,并求21x x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11P A 的斜率为1k ,直线22P A 的斜率为2k ,那么,12k k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 [

3、已知抛物线2 :C y ax =的焦点为F ,点(1,0)K -为直线l 与抛物线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3)设8 9 FA FB ?=,求BDK ?的面积。. { —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1 2 ,点P (2,3)、A B 、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中点T 在直线OP 上,且A O B 、、三点不共线. (I)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 的斜率; (Ⅱ)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 、

高考解析几何压轴题精选(含答案)

专业资料 1. 设抛物线y2 2 px( p 0) 的焦点为F,点 A(0, 2) .若线段FA的中点B在抛物线上, 则 B 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3 分) 2 . 已知m>1,直线l : x my m20 ,椭圆 C : x 2 y21, F1,F2分别为椭圆C的左、 2m2 右焦点 . (Ⅰ)当直线l过右焦点 F2时,求直线l的方程;(Ⅱ)设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A, B两点,V AF1F2,V BF1F2的重心分别为G, H .若原点O在以线段GH为直径的圆内,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6 分) 3 已知以原点 O为中心,F5,0 为右焦点的双曲线 C 的离心率e 5 。2 (I)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及其渐近线方程;(I I )如题(20)图,已知过点M x1, y1 的直线 l1 : x1 x 4 y1 y 4 与过点 N x2 , y2(其中 x2x )的直 线 l2 : x2 x 4 y2 y 4 的交点E在 双曲线 C 上,直线MN与两条渐近 线分别交与G、H两点,求OGH 的面积。(8 分)

4. 如图,已知椭圆x2y21(a> b>0) 的离心率为2 ,以该椭圆上的点和椭圆的左、右 a2b22 焦点 F1 , F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4( 2 1) .一等轴双曲线的顶点是该椭圆的焦点,设 P 为该双曲线上异于顶点的任一点,直线PF1和 PF2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A、B和C、D. (Ⅰ)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Ⅱ)设直线PF1、 PF2的斜率分别为 k1、 k2,证明 k1·k2 1 ;(Ⅲ)是否存在常数,使得 A B C D A·B C恒D成立?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7 分)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2y2 xoy 中,如图,已知椭圆1

解析几何全国卷高考真题

2015-2017解析几何全国卷高考真题 1、(2015年1卷5题)已知M (00,x y )是双曲线C :2 212 x y -=上的一点, 12,F F 是C 上的两个焦点,若120MF MF ?

故圆的方程为22325()24 x y -+= . 考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圆的标准方程 3、(2015年1卷20题)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y=2 4 x 与直线y kx a =+(a >0)交与M,N 两点, (Ⅰ)当k=0时,分别求C 在点M 和N 处的切线方程; (Ⅱ)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k 变动时,总有∠OPM=∠OPN ?说明理由. 【答案】0y a --=0y a ++=(Ⅱ)存在 【解析】 试题分析:(Ⅰ)先求出M,N 的坐标,再利用导数求出M,N.(Ⅱ)先作出判定,再利用设而不求思想即将y kx a =+代入曲线C 的方程整理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设出M,N 的坐标和P 点坐标,利用设而不求思想,将直线PM ,PN 的斜率之和用a 表示出来,利用直线PM ,PN 的斜率为0,即可求出,a b 关系,从而找出适合条件的P 点坐标. 试题解析:(Ⅰ)由题设可得)M a ,()N a -,或()M a -, )N a .

2020年高考数学(理)大题分解专题05--解析几何(含答案)

(2019年全国卷I )已知抛物线C :x y 32=的焦点为F ,斜率为 32 的直线l 与 C 的交点为A ,B ,与x 轴的交点为P . (1)若4||||=+BF AF ,求l 的方程; (2)若3AP PB =,求||AB . 【肢解1】若4||||=+BF AF ,求l 的方程; 【肢解2】若3AP PB =,求||AB . 【肢解1】若4||||=+BF AF ,求l 的方程; 【解析】设直线l 方程为 m x y += 23 ,()11,A x y ,()22,B x y , 由抛物线焦半径公式可知 12342AF BF x x +=++ =,所以125 2 x x +=, 大题肢解一 直线与抛物线

联立2323y x m y x ? =+???=?得0 4)12(12922=+-+m x m x , 由0144)1212(22>--=?m m 得1 2 m <, 所以12121259 2 m x x -+=-=,解得78 m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372 8 y x =-,即12870x y --=. 【肢解2】若3AP PB =,求||AB . 【解析】设直线l 方程为23 x y t =+, 联立2233x y t y x ? =+???=? 得0322=--t y y ,由4120t ?=+>得31->t , 由韦达定理知221=+y y , 因为PB AP 3=,所以213y y -=,所以12-=y ,31=y ,所以1=t ,321-=y y . 则=-+?+=212214)(9 4 1||y y y y AB = -?-?+)3(429 4123 13 4. 设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为F ,过点F 的而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y 1), B (x 2,y 2),则|AB |=x 1+x 2+p.

04-14浙江历年高考题解析几何大题

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2004年(22)(本题满分14分) 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右顶点为A (1,0).点P 、Q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点M (m ,0)到直线AP 的距离为1. (Ⅰ)若直线AP 的斜率为k ,且]3,3 3[∈k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Ⅱ)当12+= m 时,ΔAPQ 的内心恰好是点M ,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2005年)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长轴A 1A 2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求∠F 1PF 2的最大值.

(2006年)如图,椭圆b y a x 2 22+=1(a >b >0)与过点A (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且椭圆的离心率e= 23.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求证:2121||||||2 AT AF AF = 。 (2007年)如图,直线y kx b =+与椭圆2 214 x y +=交于A B ,两点,记AOB △的面积为S . (I )求在0k =,01b <<的条件下,S 的最大值; (II )当2AB =,1S =时,求直线AB 的方程.

(2008年)已知曲线C 是到点P (83,21-)和到直线8 5-=y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是过点Q (-1,0)的直线,M 是C 上(不在l 上)的动点;A 、B 在l 上,,MA l MB x ⊥⊥ 轴(如图)。 (Ⅰ)求曲线C 的方程; (Ⅱ)求出直线l 的方程,使得 QA QB 2为常数。 (2009年)已知抛物线C :x 2=2py (p >0)上一点A (m ,4)到焦点的距离为 174 . (I )求p 于m 的值; (Ⅱ)设抛物线C 上一点p 的横坐标为t (t >0),过p 的直线交C 于另一点Q ,交x 轴于M 点,过点Q 作PQ 的垂线交C 于另一点N.若MN 是C 的切线,求t 的最小值;

高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一、成绩 二、题型 三、计划1、 一、本次考试体现出四大特点: 1、与学情摸底考试、xx省适应性考试相比进步幅度较大。 2、与往年高三年级相比,潜力生多。 3、文理科相比,文科成绩突出。 4、与往年相比,普通班进入种子选手和潜力生的人数多。 二、下一步教学的三项要求: 1、扎扎实实搞好三轮复习。 (1)最对本学期教学的三次模拟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和评估,看哪些问题是共性的,哪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以便提高三轮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制定好三轮模拟训练的计划。从训练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多长时间、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 (3)抓住四项重点。一是对已经做过的典型题型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训练;二是随时关注近期各种高考模拟试题中 的新题型,连同答案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必要时进行针对性讲评;三是对照近三年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推测高考方向,审视我 们的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四是收集高考真题中的客观试题分类进行强化,以达到回归基础的目的。 (4)加强对学生后期复习的指导工作。比如查阅错题本、反思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记忆相关知识等。 2、提高试卷讲评的效度。 (1)两类问题必讲。一类是教师认为的重点知识和典型题型;一类是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2)试卷讲评的基本原则:即讲答案,注重规范;讲问题,注重纠错;讲知识,注重强化落实;讲思路,注重培养能力。 (3)两类问题的讲评方法 第一类问题的讲评方法:着重放在考了什么、怎么考的以及如何做答的三个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或进行必要的 变式训练,以达到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二类问题的讲评方法: 第一种方法。首先由教师指出问题所在,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种方法。先让存在问题的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然后针对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剖析,从而澄清错误认识,从中吸取教训。 第三种方法。教师先给出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思,最后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总体评价 2011学年高三语文市二模考试题较规范,没有偏题,试题的结构、考试内容分布、试题类型分布与《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2011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基本相符,知识点全、覆盖面广,全面考查了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能力。既体现了新课程高考的要求,也考虑了目前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暴露出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明确下阶段努力的方向。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原因分析

最新近五年高考考情分析

近5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考查的知识点、分值(《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1、2010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辩证否定观(5分;主观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7分;主观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合计12分。 2、2011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矛盾(6分;主观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合计14分。 3、2012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唯物辩证法观点(7分;主观题——联系的普遍性、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合计11分。 4、2013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矛盾(8分;主观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合计12分。 5、2014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9分;主观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合计13分。 近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考查知识点、分值(《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1、2010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主观题);事物的价值、价值的转换与创造——合计11分。 2、2011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多样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2分,主观题)——合计20分。 3、2012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观(12分,主观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合计20分。 4、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人民群众的地位、劳动的重要性——合计12分。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的知识点:群众路线;事物的价值、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立统一观点(14分,主观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合计22分。 5、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的知识点:辩证否定观,对立统一观点;联系、发展;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合计12分。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的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价值观、人生观(6分,主观题,人生价值观)——合计14分。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

解析几何解答题 1、椭圆G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短轴两端点B 1、B 2,已知 F 1、F 2、B 1、B 2四点共圆,且点N (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25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m 与椭圆G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Q 为EF 的中点,问E 、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 (0, 3 3)、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已知双曲线221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动直线:l y kx m =+与圆221x y +=相切,且与双曲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111222(,),(,)P x y P x y . (Ⅰ)求k 的取值范围,并求21x x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11PA 的斜率为1k ,直线22P A 的斜率为2k ,那么,12k k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抛物线2:C y ax =的焦点为F ,点(1,0)K -为直线l 与抛物线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3)设8 9 FA FB ?= ,求BDK ?的面积。.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1 2 ,点P (2,3)、A B 、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中点T 在直线OP 上,且A O B 、、三点不共线. (I)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 的斜率; (Ⅱ)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最新备战高考《平面解析几何》技巧及练习题

【最新】数学复习题《平面解析几何》专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O 为坐标原点,P 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上的点,MO OP =u u u u v u u u v ,直线2PF 交双曲线C 于另一点N ,若 122PF PF =,且2120MF N ∠=?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 ) A . 23 B .7 C .3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双曲线的定义可得124,2PF a PF a == ,在三角形12PF F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4208c a a =+,据此计算双曲线的离心率即可. 【详解】 由题意,122PF PF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122PF PF a -= ,可得 124,2PF a PF a == , 由四边形12PF MF 为平行四边形,又2120MF N ∠=?,可得12120F PF ∠=?, 在三角形12PF F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4164242cos120c a a a a =+-???? , 即有2224208c a a =+,即227c a =,可得7c a =,即7c e a = =. 【点睛】 双曲线的离心率是双曲线最重要的几何性质,求双曲线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方法: ①求出a ,c ,代入公式c e a = ; ②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a ,b ,c 的齐次式,结合b 2=c 2-a 2转化为a ,c 的齐次式,然后等式(不等式)两边分别除以a 或a 2转化为关于e 的方程(不等式),解方程(不等式)即可得e (e 的取值范围).

在高三考试情况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0f12561321.html,)/演讲致辞/演讲稿 在高三考试情况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宋老师和吴老师对这次考试成绩做了详细、全面、客观的分析,并指出了应对的一些措施。我完全赞同。我们既要看到希望,又决不可回避存在的问题。在今天这个会上,我要同各位老师就高三工作进行商讨。 一、明确工作目标,确定指导思想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力争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力争在尖子生上有所突破。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做到“三抓一提升”。一是狠抓班级管理。使班风进一步净化,使学风进一步浓厚。二是抓边缘生工作。确定范围,采取个人包干,个别谈话、辅导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三是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探索高三复习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高考应考能力,集中精力攻总分。 二、认真分析学情,合理制定学法进入高三,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同学只争朝夕,分秒必争,但是不能忽视部分后进生的惰性作用。因此高三的学生工作主要

是重视优等生,狠抓边缘生使之力争考本科,同时还要抓好后进生的稳定和转化工作。抓边缘生工作一是各班级及时确定那些通过努力、通过补救跛腿学科能考上本科的学生。二是将这些边缘生按照学科成绩情况分给科任教师,实行人包人,补好跛腿学科,集中精力攻总分。(承包情况表于下星期三交一份给我)三是做好边缘生的思想工作:①班主任、科任教师结合作业面批、试卷分析面批或其它方式随时找边缘生谈话,彻底消除边缘生浮躁的不良现象。②结合边缘生实际,帮助边缘生确立奋斗目标。对边缘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边缘生制定学习计划,让边缘生合理利用时间、及时查缺补漏,消灭边缘生的薄弱学科。对边缘生要严格要求,使其学无杂念、坐得住、全身心投入,让边缘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规律。③单元测试成绩分析要及时,要求边缘生及时改正错题,以求精益求精。锻造边缘生过硬的心理素质,提高边缘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三)抓课堂教学效率一是注重教学过程,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的教学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上。注重教学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加强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克服教学过程的无序性、盲目性。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就是要求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多接触学生,多与学生谈心,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多关心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真切地帮助学生去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二是降低教学重心,面向边缘生。边缘生工作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关注边缘生应是我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精选

解析几何大量精选 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到点()1,0F ,) 2 ,0F 的距离之和是4,点M 的轨迹 是C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 ,不过点A 的直线:l y kx b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和Q . ⑴求轨迹C 的方程; ⑵当0AP AQ ?= 时,求k 与b 的关系,并证明直线l 过定点. 【解析】 ⑴2 214 x y +=. ⑵将y kx b =+代入曲线C 的方程, 整理得2 2 2 (14)8440k x kbx b +++-=, 因为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和Q , 所以222222644(14)(44)16(41)0k b k b k b ?=-+-=-+>① 设()11,P x y ,()22,Q x y ,则122814kb x x k +=-+,2122 4414b x x k -=+② 且2222 121212122 4()()()14b k y y kx b kx b k x x kb x x b k -?=++=+++=+, 显然,曲线C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2,0A -, 所以()112,AP x y =+ ,()222,AQ x y =+ . 由0AP AQ ?= ,得1212(2)(2)0x x y y +++=. 将②、③代入上式,整理得22121650k kb b -+=. 所以(2)(65)0k b k b -?-=,即2b k =或6 5 b k =.经检验,都符合条件① 当2b k =时,直线l 的方程为2y kx k =+.显然,此时直线l 经过定点()2,0-点. 即直线l 经过点A ,与题意不符. 当65b k =时,直线l 的方程为6655y kx k k x ? ?=+=+ ?? ?. 显然,此时直线l 经过定点6,05?? - ??? 点,满足题意. 综上,k 与b 的关系是65b k =,且直线l 经过定点6,05?? - ??? 2.已知椭圆2222:1x y C a b +=(0)a b >>的离心率为1 2,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为半径的 圆与直线0x y -相切. ⑴ 求椭圆C 的方程; ⑵ 设(4,0)P ,A ,B 是椭圆C 上关于x 轴对称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连结PB 交椭圆C 于另一点E ,证明直线AE 与x 轴相交于定点Q ; ⑶ 在⑵的条件下,过点Q 的直线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求OM ON ? 的取值范围. 【解析】 ⑴22 143 x y +=. ⑵由题意知直线PB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PB 的方程为(4)y k x =-.

20052018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教师版

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教师版) 1、(2005年)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长轴12A A 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直线1l :x =m (|m |>1),P 为1l 上的动点,使12F PF ∠ 最大的点P 记为Q ,求点Q 的坐标(用m 表示). 解析:(Ⅰ)设椭圆方程为()22 2210x y a b a b +=>>,半焦距为c , 则2111,a MA a A F a c c =-=- ,()2 222 224 a a a c c a a b c ?-=-??? =??=+??? 由题意,得 2,3,1a b c ∴=== ,22 1.43 x y +=故椭圆方程为 (Ⅱ) 设()0,,||1P m y m >,当00y >时,120F PF ∠=; 当00y ≠时,22102 F PF PF M π <∠<∠<,∴只需求22tan F PF ∠的最大值即可 设直线1PF 的斜率011y k m = +,直线2PF 的斜率0 21 y k m =-, 002122222212002||tan 1121||1 y k k F PF k k m y m y m -∴∠= =≤= +-+-?- 2 01||m y -=时,12F PF ∠最大,(2,1,||1Q m m m ∴±-> 2、(2006年)如图,椭圆b y a x 2 22+=1(a >b >0)与过点A (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 且椭圆的离心率e= 2 3。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 为线段AF 2的中点,求证:∠ATM=∠AF 1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