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与护理进展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311201 杭州市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骨科2病区沈英飞:女,本科,主管护师基金项目:杭州市科技局课题项目(20130633B47)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沈英飞 汤样华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5.11.009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游离皮瓣移植被广泛应用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1-2]。
但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易发生血管危象,严重影响游离皮瓣的存活,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0%~30%[3-4]。
若能了解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并在其发生后及时识别并有效处理,可提高皮瓣移植术的成功率。
现将近年来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护理综述如下。
1 血管危象发生原因血管危象指皮瓣移植术后因吻合的动、静脉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好发于术后24~48h [5]。
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很多,术前患者的自然情况、术中的处理情况和术后相关不利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危象的发生[6]。
1.1 术前患者的自然情况 文献报道[7-9],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放疗等可使得血管危象发生率升高。
糖尿病由于可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影响皮瓣移植预后。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血管壁硬化,较正常患者更易引起血管痉挛,发生血管危象。
术前放射治疗使血管壁纤维化,毛细血管密度变小,使皮瓣血供相对变差,也可增加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1.2 术中的处理情况 由于皮瓣移植过程中需经皮瓣切取、移位和血管再通等环节,故受影响因素较多,易发生血管危象,究其原因,任志勇等[10]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手术设计不合理。
(2)血管清创不彻底。
(3)血管吻合技术不良。
(4)皮瓣的血管变异。
1.3 术后相关不良因素1.3.1 疼痛刺激 皮瓣移植术后,供区和受区同时疼痛刺激可引起生理变化,激发交感肾上腺系统引起血管收缩,且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引起末梢血管痉挛,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诱发血管危象[11-12]。
1例双手脱套伤患儿行三个带蒂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1 例双手脱套伤患儿行三个带蒂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关键词:静脉危象带蒂皮瓣移植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心理护理血管危象是皮瓣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2021年4月我院收治1例双手毁损伤应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生静脉危象的患者,通过临床路径单集束化护理以及拆除皮瓣边缘缝线等处理,最终皮瓣成活,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男性,4岁,双手卷入卷轮中致逆行皮肤组织整体撕脱,右手撕脱面积共约14cm*22cm,左手撕脱面积掌侧约9cm*10cm、背侧约9cm*10cm,创缘不齐,出血明显,双手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严重伴功能障碍。
共行5次手术治疗,其中4月10日行左手清创+残端修整+左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以下简称A)切取修复左手掌侧+左腹部带蒂皮瓣(以下简称B)切取修复左手背侧;4月13日行右手清创+残端修整+右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右手创面。
在4月10日手术后,A发生静脉危象,在皮瓣的集束化护理下经过医护密切观察,精准合作,积极处理后,皮瓣转危为安,最终存活。
2.术后集束化护理临床路径单集束化护理包括5方面,环境准备、病情观察、药物使用、体位护理、饮食指导。
2.1环境准备病房禁烟,控制陪人,保持温湿度适宜,备温湿度仪。
皮瓣局部用新型烤灯照射保暖[1],皮瓣上方盖大棉垫保护皮瓣区,配上皮温仪,有效控制温度。
2.2皮瓣观察用皮瓣血运观察尺[2],通过皮温、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四项指标全面观察,综合判断。
动脉危象术后1-3h内多见包括颜色苍白灰暗、皮温下降、皮瓣瘪陷、皮纹加深、毛细血管反应偏慢或消失;静脉危象术后10-72h内多见包括颜色发紫、皮温下降、皮瓣肿胀、皮纹不明显或消失、毛细血管反应先偏快晚期消失。
当皮瓣出现动静脉危象均应立即汇报。
2.3药物“四抗一多”保持血液通路、防止感染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术后即“四抗一多”的药物模式,包括抗凝、抗炎、抗痉挛、抗痛以及多补液模式。
舌癌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护理体会

舌癌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3-25T10:41:36.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小燕[导读] 目的总结舌癌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护理体会。
王小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外科 410008)【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274-02【摘要】目的总结舌癌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护理体会。
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我科44例舌癌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
结果我科44例舌癌病人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
结论舌癌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37例,女性7例,年龄50—71岁,其中T2NOM32例,T3N1M8例,T2N2M04例。
在扩大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均行同侧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同侧舌颌颈联合根治术32例,舌骨上清扫术12例。
胸大肌修复16例,前臂肌皮瓣修复18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0例。
1.2方法1.2.1室温的控制皮瓣术后要保持室温在25℃左右,以免因环境温度过低致血管痉挛,影响皮瓣血液供应。
室温过高可引起患者大量出汗,一方面增加消耗,不利于机体的恢复,另一方面易使伤口出血感染。
病房最好放一个温湿度计,湿度一般在60%~70%,既不会让患者感到闷热、燥热,也不会感到湿冷等不适反应,尽量避免由于患者的烦躁,影响周身不适。
1.2.2体位患者处于仰卧头正中位,两侧以盐袋固定制动5~7d,减少头部转动,以防吻合口血管蒂扭曲及压迫静脉回流。
如果舌皮瓣静脉回流受阻,局部血液淤积,易产生血栓形成,发生血管危象。
1.2.3口腔护理口内手术后暂不能进食,口腔自洁能力差,且与外界相通,有细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与湿度,加之口腔渗血渗液较多,大量细菌生长繁殖易导致口内皮瓣、伤口感染或口腔炎,所以口腔护理是保证皮瓣术后成活的关键之一,及时吸除口腔分泌物H,防止痰液积聚,应从口腔健侧吸痰。
游离组织瓣移植并发血管危象的原因探讨及护理

游离组织瓣移植并发血管危象的原因探讨及护理作者单位:226001 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通讯作者:黄春霞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以及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及饱满度,病房室温保持23 ℃~25 ℃,保证环境清洁、舒适、禁烟,做好充分的临床及心理护理等措施。
结果120例游离组织瓣,成活119例,成活率99%。
结论排除伤情及手术质量,良好的术后护理以及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是游离组织瓣存活的关键。
标签:游离组织瓣移植;血管危象;护理血管危象作为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血管危象持久性的存在将直接威胁到游离组织瓣的存活。
血管危象多数会发生在术后72 h 之内,其中尤以术后24 h内多见。
手术后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预防和解除血管危象的重要措施。
笔者所在科室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为肢体软组织缺损及手指缺损的患者施行了包括游离皮瓣、复合组织瓣及足趾再造手术,术后通过仔细地观察、及时正确的处理,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下降至1%,现将有关护理及观察重点总结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0例,男88例,女32例。
年龄18~62岁,平均41岁。
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56例,足趾移植再造手指6例。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28例,游离足背皮瓣18例(包括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双叶皮瓣等),游离足趾再造12例(包括游离第一、二足趾、拇甲瓣、拇趾趾腹皮瓣、带趾骨的复合组织瓣等),成功119例,成活率99%。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手外伤后造成的局部缺损和肢体残缺,不仅在外观上造成了缺陷,而且在患者的心理上造成了重大的创伤,影响到了日常的工作与生活[1]。
患者及家属迫切希望重建手功能的愿望强烈,但对术后手功能的恢复,手术所造成的创伤以及手术风险的顾虑或多或少影响着患者的心理。
部分患者对手术后外观和功能的期望值过高。
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与护理进展(内容丰富)

四、预防护理—一般护理
②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1周 平卧位(健侧) 患肢高于心脏15cm 、制动
Page 23
四、预防护理—一般护理
③局部保暖
移植皮瓣均用纱布包裹 持续灯烤保暖,距离30―40cm 夏天避免冷气直吹
Page 24
四、预防护理—一般护理
④心理护理
耐心讲解 消除心理负担 加强沟通 稳定情绪
Page 25
四、预防护理—一般护理
⑤饮食指导
高蛋白、高维生素
粗纤维 、易消化
多吃新鲜蔬果
饮水2000- 2500ml
避免进辛辣、刺激性食物(咖啡、红茶)
保持大小便通畅
Page 26
四、预防护理—一般护理
⑥疼痛护理
做好预防性镇痛 指导分散疼痛注意力 术后应该合理使用镇痛药
Page 27
病例1:股前外侧皮瓣
⑤ ⑦
⑥
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age 12
病例2:上臂外侧皮瓣
①
②
③
④
Page 13
病例3:足内侧皮瓣
① ③
②
④
Page 14
病例4:臀上肌皮瓣
①
②
③
Page 15
一、概述—血管危象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皮 瓣及复合组织瓣的移植手术已广泛应用 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血管危象是皮瓣移植术后因吻合的动静 脉循坏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
动脉危象
静脉危象
皮肤苍白、灰暗
皮肤紫暗
下降,比正常指 低3-5度
下降,比正常低
皮肤皱纹加深, 皮肤皱纹变浅,张 张力下降,瘪陷 力增加、膨胀
皮瓣移植术后如何护理

小腿内侧游离皮瓣术后如何护理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5-55岁,临床为保证移植皮瓣成活,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配合手术实施优质的围手术护理。
重点为做好术前心里护理及准备、术后健康教育。
我院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并不少见,经过精心护理,皮瓣全部成活,取得满意的疗效。
首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全身情况。
1.观察血压及尿量的变化,如血压低、尿少,说明血容量不足,可使周围血管收缩,灌注不足,影响移植皮瓣的血供,威胁再植组织存活,因此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及血压变化。
应及时处理,以免影响皮瓣供血。
2.注意观察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或瘀斑。
3.由于手术时间长,患者易产生胃肠道应激反应,应注意观察呕吐物和大便颜色。
4.观察液体出入量,维持电解质平衡,以保证再植组织存活的基本条件。
5.局部还要注意观察移植皮瓣的色泽、皮温有无水肿等,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注意移植皮瓣有无血管痉挛,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术后患肢应适当抬高,以减少肢体肿胀,同时注意皮瓣区,避免受压。
体位;术后5-7天,依据皮瓣血管蒂的长短,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适度制动体位,两侧可用沙袋固定,防止运动过度,引起血管受压或张力过大,卧位可依据皮瓣颜色的变化适当调整,如皮瓣颜色偏紫,说明有静脉回流不畅的可能,可取半卧位头部正中制动或适度制动体位。
如皮瓣颜色苍白,提示动脉供血不足,要使受区保持与心脏水平或略低的体位。
如继续苍白,考虑有血肿的压迫或血管痉挛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
皮瓣监护:小腿内侧皮瓣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对皮瓣进行监测,及早发现皮瓣灌注复损的征象,术后48小时内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术后5-7天仍需加强观察。
要点是:1.皮瓣颜色应与供区皮肤颜色相一致或稍显苍白,如果皮瓣皮肤变暗,变紫,则说明静脉回流不畅,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探查。
2.温度过低或寒冷刺激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动脉血管收缩从而造成皮瓣缺血,直至坏死。
病室温度应保持在 25-28度。
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

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摘要】口腔癌根治术后的血管危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康复进程。
本文旨在探讨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
文章从血管危象的危害、抢救的重要性、护理配合措施、注意事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护理配合在抢救血管危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细致入微地配合医护团队进行。
结论部分强调了护理配合在血管危象抢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建议,以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可以为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的抢救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口腔癌、皮瓣移植、血管危象、抢救、护理、配合、危害、注意事项、实施步骤、重要性、研究、改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口腔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皮瓣移植修复成为口腔癌根治术后的重要治疗手段。
皮瓣移植手术后可能会发生血管危象,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抢救血管危象并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血管危象是指在手术或术后出现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等临床情况,可能导致皮瓣移植物坏死、感染等严重后果。
一旦发生血管危象,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将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抢救血管危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措施,希望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和讨论,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对口腔癌患者的护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与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通过深入了解血管危象的危害和抢救的重要性,以及护理配合措施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指导,确保抢救行动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安全。
本研究旨在总结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建议,并对护理配合的实施步骤进行详细描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更为完善的支持和指导。
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分析

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早期观察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并了解应用护理措施后的效果。
方法调查选择对象主要为54名患者,均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并了解应用护理对策前后的效果。
结果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对策后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观察患者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具备减少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概率、维护患者生活质量、加速患者康复等诸多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血管危象;护理手部皮肤极有可能因为烧伤、皮肤撕脱伤、电击伤等问题而发生缺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深层组织肌腱、神经、血管的损伤[1]。
目前,主要以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为主,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有可能在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问题[2]。
因此,必须要在患者术后早期观察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监测皮瓣血,并且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概率。
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早期观察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并采取护理措施后取得的效果做出细致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之间接受手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的54名患者。
男性26名,女性28名,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16.97±4.29)岁。
纳入标准为知情、签署同意书、符合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为:合并其他器官疾病、处于妊娠期或有精神障碍。
1.2方法1.2.1早期观察第一,皮瓣温度。
判断患者毛细血管床内血液循环是否良好的关键指标便是皮肤温度,同侧肢体相比,皮瓣皮温通常要低2℃,在结束手术时,患者皮温普遍较低,在2-3个小时内可以回复正常。
健侧组织与皮瓣的皮温差应该在2±0.5℃,0℃中代表静脉、动脉的吻合口通畅,皮瓣血运循环状态良好。
如果皮温相差交叉,在24-48小时内相差超过3℃,证明是由于静脉栓塞造成,需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并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