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第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第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4.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奴隶制5.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6.右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A.司母戊鼎B.利簋C.毛公鼎D.四羊方尊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下列图片所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8.下列成就中最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力,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是()A.青铜铸造B.铁制农具的使用C.牛耕技术的推广D.兴修水利工程9.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10.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考古学者在今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这里不仅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这反映了()A.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北境内B.夏朝时期的疆域辽阔C.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D.夏朝用武力统治民众2.这件事被称为商代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使商朝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这件事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实行分封制D.“尊王攘夷”3.周初,周王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宗亲和功臣。

这种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4.“明君兴国,昏君误国。

”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5.《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

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A.劳动力充足B.技术落后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种单一6.《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意谓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得益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得益于兴修水利工程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所示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8.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休)像一个人倚靠大树,这种造字方法应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9.“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部编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国产汽车公司采用中国古代著名朝代来命名自己的车型,而且车标使用中国古代的一种美观大方的书体,彰显了文化自信。

这种书体是()A.金文B.小篆C.隶书D.楷书2.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的是A.秦穆公B.秦孝公C.秦武王D.秦献公3.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

战国时期,下列哪些思想家的思想蕴含这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或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发展的理念()①墨子①孟子①庄子①荀子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4.章江在历史社团组织的“灿烂的青铜文化”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下列一组照片,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青铜面具A.青铜器是用来祭祀的礼器B.我国古代青铜制造工艺水平高C.三星堆的青铜器举世闻名D.夏朝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5.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A.管仲B.商鞅C.主父偃D.北魏孝文帝6.文物浓缩历史,反映时代。

下列文物能反映商朝文明成就的是()A.B.C.D.7.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评价正确的有①推动各国实行改革①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①只给人民带来灾难,没有任何益处①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8.夏、商、西周时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自春秋以来,各诸侯国、各部族间“诸夏共祖”和“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

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B.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9.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位于社会最底层的是()A.卿大夫B.士C.平民D.奴隶10.小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商汤灭夏B.秦的统一C.春秋争霸D.战国七雄11.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人教部编版历史上册 七年级历史-第2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上册 七年级历史-第2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教学反思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 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 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 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 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 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开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根底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弘扬工匠精神, 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夏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禅让制〞登上|王位D.牧野之战取胜,推翻上一个朝代2.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以下关于夏朝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B.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D.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3.迁都是国|家将原来设立的首|都,迁到另一个城市.商前期几次迁都的原因是( )4.有学者曾说:"商代的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以下能说明这句话的是(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 "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局部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局部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那么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以下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6.为加强统治,周|王室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以下等级|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卿大夫②诸侯③士④周|王A.④②①③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7.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①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②|王陵区的存在;③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④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8.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工程.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B.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C. "国人暴动〞9.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以下哪一现象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不相符( )D.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10.请按照称霸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以下霸主( )①齐桓公②秦穆公③楚庄|王④晋文公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11.某中学历史小组打算排演一部战国时期的小话剧.剧本中哪一情节是错误的( )D.各诸侯各自为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称霸12.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句话反映的历史开展趋势是( )13.据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说明商鞅变法( )- - (中国)华为技术的经营理念.它来自于( )某地二|王庙书法石刻"深淘滩,低作堰〞15.以下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别中,与其观点对应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提倡"仁〞,以德(治&国)- -强调以法(治&国) ,加强统治- -主张"民贵君轻〞,强调"无为而治〞- -主张"兼爱〞,强调"非攻〞二、材料题(第16题21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1分,共43分)16.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观察以下列图片,答复以下问题.【奴隶|王朝的开端】夏朝都城的宫殿复原图(1 )夏朝是由谁建立的?我们在哪里发现了夏朝的这一座都城遗址?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4分)(2 )除了宫殿外,夏朝还建立了哪些国|家机构?请你说一说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的实质. (2分)【文明进步与开展】图一图二(3 )这两张图片见证了哪一|王朝的历史?请你说一说这两张图片的名称.从这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哪些历史信息? (5分)【疆域扩大与稳固】(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那么贬其爵;再不朝,那么削其地;三不朝,那么六师移之.(4 )上述材料表达了西周实行的哪一项制度?这一制度中诸侯对周|王需要履行哪些义务?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分)【战争频繁的东周】(5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他们在争霸过程中都打着怎样的旗号? (2分)(6 )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在战国七雄中哪一个国|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4分) 17.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消耗国力.(1 )桀和纣的统治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举实例说明. (3分)材料二你们大家听我说,并不是我想以臣伐君,犯上作乱.乃是由于夏|王桀有许多罪恶,上天命我去诛伐他 .材料三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任用,以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使他们残害百姓.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2 )材料二、三中的"我〞分别指的是谁?他们"诛伐〞或"惩讨〞的结果如何? (4分)材料四"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商汤材料五"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 .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周文|王(3 )材料四和材料五都表达了什么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性?请举实例加以印证. (2分)(4 )结合五那么材料,说一说你的感悟. (至|少两条,2分)18.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1 )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句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 "商君〞是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 (3分)(2 )材料二表达了商君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请你写出商君变法的其他措施. (3分)(3 )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内容,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 (2分)(4 )商君最|后被处死,请你说一说这次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从这次变法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3分)三、综合探究题(共12分)19.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请结合以下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经济新气象】材料一图一春秋铁制农具图二战国牛尊(1 )这两幅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上有了怎样的开展与进步?这些进步有何积极作用? (2分)【(政&治)新面貌】材料二(2 )图示中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在哪一时期完成的?请结合史实说一说封建制度确实立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方式实现的. (2分)【思想新动态】材料三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泼,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3 )请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7分)(4 )上述表格中的(治&国)思想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分)答案1.C解析: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选择C项.2.C解析:此题考查夏朝兴亡的史实.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应选择C项.3.A解析:此题考查商朝迁都的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屡次迁都,应选择A项.4.A解析:此题考查商朝的文明.广泛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三项.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应选择A项.5.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朝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和清朝沿用了这个制度.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并不分封诸侯.西周实行分封制,被分封的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应选择A项.6.A解析:此题考查分封制.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之下是士,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社会等级|制度,应选择A项.7.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一万年前和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并没有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也没有|王陵区,排除A、B两项;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方面.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故排除D项,选择C项.8.B解析:此题考查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夏朝和商朝时并未实行分封制,并没有地方诸侯,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后期,但并未直接导致西周灭亡,排除C项;牧野之战导致商朝灭亡,并不是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排除D项.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朝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三个朝代的末代君主都因昏庸残暴,导致亡国,应选择B项.9.C解析:此题考查西周的(政&治)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进献贡物,应选择C项.10.B解析:此题考查春秋霸主.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应选择B项.11.D解析:此题考查战国历史.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应选择D项.12.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诸侯国数量从一百多个减少到十几个,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区域性的统一.这一情形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根底,应选择D项.13.B解析:此题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些规定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处死了商鞅,应选择B项.14.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王庙〞是后人为纪念李冰父子修建的. "深淘滩,低作堰〞是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这六字治水真经,不仅表达了古人卓越的治水理念和思想,也对现代人的人生道路以及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应选择A项. 15.C解析:此题考查百家争鸣.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倡以德(治&国) ,A项正确;韩非强调以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B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D项正确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应选择C项.16. (1 )禹.二里头遗址.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 )军队、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 )商朝.图一是司母戊鼎,图二是甲骨文.司母戊鼎的出现说明商朝青铜制造业规模大,工艺高超.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我国商朝时就已经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甲骨文也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4 )分封制.诸侯|王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稳定了西周初期的(政&治)局势,稳固了疆土,扩大了统治范围. (5 )|王室衰微,周天子的地位下降.旗号:尊|王攘夷. (6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秦国.商鞅变法.17. (1 )都推行暴政.如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商纣|王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2 )商汤和周武|王.汤领导各部落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武|王联合各部落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3 )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如周武|王就得到了吕尚和周公等人的辅佐,国|家日益强盛. (4 )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导致亡国;有名的君主都善于用人,任用贤臣或有才干的大臣. (言之有理即可)18. (1 )商鞅.变法革新的思想.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公众号:惟微小筑一度量衡. (3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根底. (4 )成功了,变法失败与成功的依据是变法的目的是否到达,而不是以变法者的死活为标准.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因而成功了.启示:改革是社会开展的推动力.19. (1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得到进一步推广.使农业生产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2 )战国时期.是通过改革或变法来实现的,如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3 )(4 )如儒家和道家的减轻人民的负担,墨家的选择贤能的人来治理国|家,以及法家的依法(治&国) ,都值得我们借鉴.。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40分)1.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这个王朝是( )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2.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是从夏朝开始的,它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王位世袭之先河。

它始于( ) A .禹传位给伯益B .启继承父位C .舜传位给禹D .商汤灭夏3.成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

我们通过成语“反戈一击”,可以得知哪个朝代的历史结束( )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候,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40分)1.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中国古代帝王既有勤政爱民的明君,也有暴虐昏庸的暴君。

下图所示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君主,他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

“他”是()A.商纣王B.周厉王C.夏桀D.启3.上面是夏王朝都城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夏王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①制定刑法②设置监狱③制定历法④建立军队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A.启B.汤C.盘庚D.纣王5.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A.夏朝建立B.西周建立C.商朝灭亡D.东周灭亡6.《史记》卷四《周本纪》记载:“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材料反映当时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7.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A B C D8.著名学者夏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春秋后期,农业上精耕细作,耕地面积扩大,这主要得益于()A.刀耕火种B.磨制石器的使用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肥料的使用10.右图是春秋铁质空首布(一种货币),从这枚货币上我们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①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②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已经得到广泛流通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是统一的货币④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活跃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史书记载,春秋时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几个大的诸侯国左右政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周初年,疆域空前辽阔。

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是下面的哪一种制度()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C.齐桓公成为霸王D.韩赵魏三家分晋3.“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 行省制4.“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5.“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一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宣传语,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种方块表意文字,下列图片反映的汉字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①④③②B. ①④②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6.史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被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

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C.商朝甲骨卜辞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7.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使用和推广的是()A.铁农具和马耕B.青铜器和牛耕C.木农具和牛耕D.铁农具和牛耕8.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

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

这个故事发生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9.春秋时期,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满分100 分,限时45 分钟)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1 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

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商约公元前1600 年汤A.桀B.纣王C.文王D.武王【答案】B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有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之说,由此可见,商朝开国君主为汤,亡国之君为纣王。

故选择B 项。

2.走进南京总统府,就会看到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在历史上,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局面所取代的历史事件是()A.舜禅让位子给禹C.启继承父位B.禹建立夏朝D.商汤灭夏【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代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2017 江苏南京中考)“(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材料体现的是()A.周初分封B.商鞅变法C.秦设郡县D.汉初分封【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等可判断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

4.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两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四足带盖方鼎”和“商鸮卣”被戏称为中国版的“安卓小机器人”和“愤怒的小鸟”。

这些精美的青铜器是采用什么方法制造出来的()A.高温锻打法B.泥范铸造法C.人工合成法D.蒸煮法【答案】B 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所以B 正确。

5.(2014 云南中考)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A.隶书B.金文C.小篆D.甲骨文【答案】D 依据所学可知这种文字是我国古代的文字,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

6.(2018 福建莆田七中第一次月考)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答案】D 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但并不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世代沿袭,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王位世袭制度开始于(B)
A.尧舜的继位传承
B.禹传子,家天下
C.商汤灭夏
D.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2.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B)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3.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商朝时期的文物,历史上把都城迁到殷的是(C)
A.桀B.汤
C.盘庚D.纣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C)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
A.商汤B.商纣
C.夏桀D.周厉王
6.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C)
A B C D
7.《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
人,皆举亲也。

”该材料主要反映分封制的相关信息是(C)
A.诸侯的义务
B.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C.分封制依据的主要标准
D.分封制带来的结果
8.西周时期,周王朝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

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A.严格的贵族等级界限
B.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周王室的奢侈和昏庸
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9.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在那个久远的时代里,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历史事件。

标志着东周建立的历史事件是(D) A.商汤灭夏B.国人暴动
C.周武王伐纣D.周平王东迁
1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出兵,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 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或木牍
C.丝帛或麻布上D.宣纸上
11.甲骨文造字方法有多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随着时间发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如日、月、水、火等。

这种造字方法是(C) A.形声B.会意
C.象形D.指事
1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的是(D) A.四羊方尊B.毛公鼎
C.利簋D.司母戊鼎
13.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

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D)
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