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五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五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五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一、找准单位“1”1. 技巧一般来说,“是”“比”“占”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

例如: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公式,这里女生人数就是单位“1”。

在分数应用题中,总量通常也可看作单位“1”。

比如:一堆煤,用去了它的公式,这堆煤的总量就是单位“1”。

2. 题目解析例: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36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公式,求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解析:这里“梨树的棵数”是单位“1”。

设梨树的棵数为公式棵,那么苹果树的棵数就是公式棵。

根据“苹果树和梨树共360棵”可列方程公式,解得公式,则梨树有200棵,苹果树有公式棵。

例:某工厂去年计划生产零件1200个,实际生产的比计划多公式,实际生产了多少个零件?解析:计划生产的零件个数是单位“1”。

实际生产的是计划的公式,所以实际生产的零件个数为公式个。

二、画线段图辅助解题1. 技巧用线段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关系。

先画出单位“1”的线段,再根据题目中的分数关系画出其他相关量的线段。

2. 题目解析例: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48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公式,科技书有多少本?解析:先画表示故事书的线段,长度表示480本。

因为科技书比故事书少公式,所以把故事书的线段平均分成6份,科技书的线段比故事书的线段少1份。

那么科技书的本数就是故事书的公式,所以科技书有公式本。

例: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公式,还剩25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解析:画一条线段表示这条路的全长,将其平均分成8份,已经修的占3份,没修的占公式,这公式对应的长度是250米。

设这条路全长为公式米,可列方程公式,解得公式米。

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1. 技巧理解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者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公式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

2. 题目解析例:一块长方形地,长是120米,宽是长的公式,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析:根据宽是长的公式,由分数的意义可知,把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宽占2份。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4则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4则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4则分数应用题是数学中的一大类题目,涉及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较为抽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这类题目便会迎刃而解。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种实用的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技巧一:明确题目中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很多学生在解分数应用题时,首先就被分数给弄糊涂了。

实际上,我们需要明白,分数只是一个表示比例或者部分的形式。

因此,首要任务就是明确题目中的分数到底表示的是什么。

例如,它可能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也可能是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只有明确了分数的具体意义,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技巧二:合理转化分数形式在明确了分数的具体意义后,下一步就是进行合理的分数形式转化。

有些分数应用题中,给出的分数形式可能并不适合直接计算,这时就需要我们将其转化为更容易计算的形式。

例如,可以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或者将复杂的分数化简为更简单的形式。

这样,计算过程就会变得更加简便。

技巧三:利用线段图进行分析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线段图进行分析。

线段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

通过线段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巧四:注意检验答案的合理性在解完分数应用题后,很多学生都忽视了检验答案这一重要步骤。

实际上,检验答案的合理性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逆运算或者代入原题等方法,检验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如果答案不合理,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解题过程,找出错误所在。

以上就是四种实用的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当然,要想真正掌握这些技巧,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思考。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才能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解决各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希望这些技巧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分数技巧与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分数技巧与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分数技巧与方法一、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1. 找单位“1”的量。

在审题时,首先要把问题中涉及的量与分率对应起来,看题目中有几个量,每个量所占的分率是多少,并确定出单位“1”的量。

2. 确定解题方法。

如果题目中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采用除法,进而转化为乘法运算;如果题目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采用乘法运算。

3. 对应解题。

根据数量关系,把具体数量与分率对应起来,列出算式并计算。

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1. 读懂题意,确定解题方法。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中涉及的量和分率,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

2. 找准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

在分数应用题中,量与分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

要分清每个量所占的分率,进而确定出单位“1”的量。

3. 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式。

在分数应用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有:单位“1”的量×分率=部分量等。

4. 逐步解答。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按照题目所给的条件,逐步解答。

一般可采用综合算式或分步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5. 检验答案。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或代入法进行检验。

三、分数应用题的练习方法1. 专项训练。

可以针对某一类型的分数应用题进行专项训练,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

通过专项训练,可以加深对某一类型题目的理解和掌握。

2. 多做练习。

熟能生巧,多做练习是提高分数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练习册、习题集等途径进行练习。

3. 归纳总结。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 注重思路。

在练习过程中,不要只关注答案是否正确,更要注重解题思路是否清晰、合理。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路,才能真正提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完整版)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完整版)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完整版)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一、问题分析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问题是要求什么,例如计算、比较大小、化简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二、解题步骤1. 分析题意: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所给信息和要求。

2. 提取关键信息: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将其列出。

3. 列式计算:根据题目要求列出对应的算式。

4. 计算结果:根据列出的算式进行计算,得到结果。

5. 检查答案:将结果带入原题中,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三、解题技巧1. 找出最小公倍数:如果题目中需要对两个或多个分数进行计算,要先找出最小公倍数,然后统一分母进行计算。

2. 化简分数:当出现大分子大分母的分数时,可以通过约分化简来简化计算。

3. 分数的大小比较:将两个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4. 分数的加减运算:将两个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然后分子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

5. 分数的乘除运算: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然后进行相应的乘除运算。

四、注意事项1. 仔细读题:对于应用题,要仔细读题并理解题意,避免因为理解错误而导致计算错误。

2. 注意算式的正确性:在列出算式和进行计算时,要注意符号和数字的位置,确保算式的正确性。

3. 及时检查答案:解答完题目后,要及时检查答案,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五、例题分析例题1:某班有30个学生,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3/5,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解题步骤:1. 分析题意:计算女生占总人数的分数。

2. 提取关键信息:男生占总人数的3/5。

3. 列式计算:女生占总人数的分数为:1 - 3/5。

4. 计算结果:女生占总人数的分数为:2/5。

5. 检查答案:男生占总人数的3/5 + 女生占总人数的2/5等于总人数的1。

例题2:甲乙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速率下走,甲比乙走得快12分之8,问甲、乙每走8米,甲要比乙多走几分之几?解题步骤:1. 分析题意:计算甲比乙多走的分数。

2. 提取关键信息:甲比乙走得快12分之8。

(完整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完整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完整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分数应用题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见题型,需要运用分数的运算和应用知识解答问题。

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和检验答案。

首先,理解问题是解决任何数学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仔细读题,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

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涉及的分数运算和应用概念,比如加减乘除、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题目中可能存在的隐藏信息或特殊要求。

其次,分析问题是指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

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拆分和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表、模型或其他辅助工具帮助我们直观地展示问题,并更好地发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

接下来,制定计划是指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和性质,运用相关的分数概念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根据题目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解题策略,比如化简分数、通分、约分、比较大小等方法。

然后,解决问题是指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的计算和推理,得出问题的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地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和方法,进行计算和推导。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保持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操作,避免犯错和忽略细节。

最后,检验答案是指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核对和验证,确保解答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在检验答案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角度来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逆运算来检验解答的准确性,或者将解答带入原题中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和检验答案。

通过充分理解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分析问题的关键要素,制定适当的解题计划,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和方法进行解答,并进行有效的答案检验,我们就能够高效地解决分数应用题。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1. 嘿呀,大家注意啦!找单位“1”可是关键哦!比如这道题:小明吃了一堆苹果的四分之一,这“一堆苹果”不就是单位“1”嘛!你可别找错了呀!
2. 哇塞,看到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想想等量关系式呀!就像“速度×时间=路程”这样的,一旦找到等量关系,解题就容易多啦!比如:小红每分钟走50 米,10 分钟走了多远?不就是有了等量关系嘛!
3. 哎呀呀,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有时候超好用的呀!例如:五分之一除以三分之二,不就可以变成五分之一乘二分之三嘛,这样是不是简单多了?
4. 嘿,要学会画图呀!把题目中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那可就清晰明了。

比如:有 10 个苹果,分了一半给别人,画个图立马就清楚啦!
5. 哈哈,有些题目里隐藏的条件可要找出来哦!就像那道题,说小明比小红高 10 厘米,这里面不就藏着信息嘛,能帮助你解题呀!
6. 哇哦,一定要看清题目中的陷阱呀!有时候一个小细节就能决定对错呢。

比如题目说“提高了”和“提高到”那可完全不一样呀!
7. 哟呵,做完题检查一下很有必要呀!万一粗心算错了呢。

你想想,要是因为粗心丢分,那多可惜呀!
8. 嘿,有时候可以从问题入手倒着推呀!比如问你一共多少个,那你就想想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求出总数呀!
9. 哈哈,分数除法应用题其实并不难呀,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还怕解不出来题吗?大家加油哦!
我的观点:掌握好这些解题技巧,分数除法应用题就能轻松拿下!。

五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五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五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一、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及例题解析。

1. 确定单位“1”- 技巧:一般来说,“是”“比”“占”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

- 例1:五年级一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全班有50人,男生有多少人?- 解析:这里全班人数是单位“1”,已知全班人数为50人,求男生人数,就是求50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0×(3)/(5)=30(人)。

2. 已知单位“1”,求部分量。

- 技巧:用单位“1”的量乘以部分量对应的分率。

- 例2: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4),梨树有多少棵?- 解析:苹果树的棵数是单位“1”,已知为200棵,梨树棵数是苹果树的(3)/(4),那么梨树的棵数为200×(3)/(4)=150棵。

3. 求单位“1”- 技巧:已知部分量和它对应的分率,用部分量除以分率得到单位“1”的量。

- 例3:五年级二班女生人数是18人,占全班人数的(3)/(7),全班有多少人?- 解析:这里全班人数是单位“1”,女生人数18人对应的分率是(3)/(7),所以全班人数为18÷(3)/(7)=18×(7)/(3)=42人。

4. 分数的加、减法应用题。

- 技巧:先确定各个量对应的分率,再根据题意进行加、减运算。

- 例4: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4),第二次用去全长的(1)/(3),两次一共用去全长的几分之几?- 解析:把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次用去的分率是(1)/(4),第二次用去的分率是(1)/(3),两次一共用去的分率为(1)/(4)+(1)/(3)=(3 + 4)/(12)=(7)/(12)。

5. 比较两个量的分率关系。

- 技巧:先求出两个量分别对应的分率,然后进行比较。

- 例5:甲仓库有货物120吨,乙仓库有货物150吨,甲仓库货物是乙仓库货物的几分之几?乙仓库货物比甲仓库货物多几分之几?- 解析:- 甲仓库货物是乙仓库货物的:120÷150=(120)/(150)=(4)/(5)。

指导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技巧

指导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技巧

指导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技巧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之一。

小学生面对分数应用题时,有时会感到头疼。

然而,只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便能够迅速地解决分数应用题。

以下是指导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技巧:
1.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
在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应用题时,通常需要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

例如,计算
1/2+2/3,首先需要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可以将1/2化为3/6,将2/3化为4/6,然后就可以将它们相加为7/6。

2.使用分数乘法
在计算带分数相乘时,可以先将带分数转换为假分数,然后再进行乘法。

例如,计算2 1/2*3 2/3,可以将2 1/2转换为5/2,将3 2/3转换为11/3,然后将它们相乘为
(5/2)*(11/3) = 55/6,最后将结果化为带分数为9 1/6。

3.使用分数的倒数
在涉及到分数的除法时,可以使用分数的倒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计算2/3÷1/4,可以将1/4转换为4/1,然后将2/3乘以4/1,得到结果为8/3。

4.将分数转换为百分数
有时候需要将分数转换为百分数,例如,将2/5转换为百分数,可以将分数的分子乘以100,再除以分母,得到百分数为40%。

5.注意分数的大小
在分数的比较中,需要注意分母的大小。

分母越大的分数,它的值越小。

例如,1/2和1/3相比,1/2比1/3大,因为1/2的分母2比1/3的分母3大。

总之,小学生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要首先理解问题,并将问题转换为相应的数学运算,掌握分数的运算法则和性质,特别是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等技巧,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基本关系式
单位“1”已知,求分量:单位“1” × 对应分率 = 对应分量
单位“1”未知,求单位“1” :对应分量÷ 对应分率 = 单位“1” (或用方程解)
学生必背的几种常见问题的计算公式:
1、求A是B的几分之几?
A(前)÷B(后)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一个数÷ 另一个数 =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多的数量÷单位“1”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少的数量÷单位“1”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3和4也可概括为:1、已知A比B多(少)几分之几。

求A或B
A与B的差÷A 或A与B的差÷B)
5、打折的分数应用题
含义:“八折”的含义是:现价是原价的8/10;“八五折”的含义是:现价是原价的85/100 公式:
现价 = 原价× 折数(通常写成分数或百分数形式)
原价=现价÷折数
原价-现价=便宜的或原价×(1-折数)
例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其他国家约有多少只?
分析与解答:
1、找准单位“1”。

我国占其中的1/4,就是说我国的野生丹顶鹤是全世界的1/4,“是”字的后面是全世界,所以要把全世界的野生丹顶鹤只数看作单位“1”。

2、确定乘除法。

单位“1”是2000只,即是已知的,所以用乘法。

3、分析对应率。

用乘法解答的应用题要分析所求的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因此要分析其它国家的野生丹顶鹤只数是全世界的几分之几。

分析:
全世界野生丹顶鹤(2000只)—— 1 (单位“1”已知用乘)
我国野生丹顶鹤——1/4
其它国家野生丹顶鹤(?只)——1-1/4 (分析问题的对应率,问题比1少1/4所以是1-1/4)
列式:2000×(1-1/4)
解答(略)
例2、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

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跳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分析与解答:
1、找准单位“1”。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跳4/5.“比”字后面是青少年。

所以,要把青少年心跳的次数看作单位“1”。

2、确定乘除法。

单位“1”是已知的,所以用乘法。

3、分析对应率。

用乘法解答的应用题要分析所求的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因此要分析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分析:
青少年心跳次数(75次)———- 1 (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
婴儿心跳的次数(?次)————1+4/5 (分析问题的对应率。

比1多4/5,所以是1+4/5)
列式:75 ×(1+4/5)
解答(略)
例3、某汽车厂去年计划生产汽车12600辆,结果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5/9,下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3/5。

去年超产汽车多少辆?
分析:
全年计划(12600辆)———— 1 (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
上半年完成-———5/9
下半年完成――――3/5
全年完成――――5/9+3/5
全年超产――――5/9+3/5-1 (分析问题的对应率。

全年完成的-全年计划)列式:12600 ×(5/9+3/5-1)
解答(略)
例4、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
1、找准单位“1”。

吃了5/8就是吃了的千克数是买来大米的5/8。

“是”字后面是买来大米。

所以要把买来大米的千克数看作单位“1”。

2、确定乘除法。

买来的大米是未知的是所求的问题。

用除法解答。

3、分析对应率。

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要分析已知的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因此此题要分析15千克(还剩的千克数)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分析:
买来的大米(?千克)―――― 1 (单位1是未知的,求单位1用除法)
吃了―――― 5/8
还剩(15千克)―――― (1-5/8)(分析已知数的对应率。

还剩下1-5/8)列式:15 ÷(1-5/8)
例5、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

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
1、找准单位1。

比原计划节约了1/9。

“比”字后面是原计划。

所以把原计划看作单位1。

2、确定乘除法。

原计划用水多少吨不知道,是所求的问题。

用除法解答。

3、分析对应率。

3、分析对应率。

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要分析已知的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因此此题要分析480吨(实际用水的吨数)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分析:
原计划用水(?吨)―――― 1 (单位1是未知的,求单位1用除法)
实际比原计划节约――――1/9
实际用水(480吨)――――1-1/9 (分析已知数的对应率。

实际比1 少1/9 实际是1-1/9)
列式:480÷(1-1/9)
解答(略)
把例5中第二个条件改成“比原计划多用了1/9”怎样解答?
分析:
原计划用水(?吨)―――― 1 (单位1是未知的,求单位1用除法)
实际比原计划节约―――― 1/9
实际用水(480吨)―――― 1+1/9 (分析已知数的对应率。

实际比1 多1/9 实际是1+1/9))
列式:480 ÷(1+1/9)
解答(略)
例6、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2/3。

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

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分析;
个位上的数(?)―――― 1 (单位1是未知的,求单位1用除法)
十位上的数―――― 2/3
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少(2)―――― 1-2/3 (分析已知数的对应率。

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少1-2/3)
列式:2 ÷(1-1/3)…………得出个位上的数
例7、学校运动会上,某班参加比赛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1/6,参加比赛的男生占全班人数1/4,参加比赛的男生比女生多4人。

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
解答(略)
全班人数(?人)―――― 1(单位1是未知的,求单位1用除法)
女生人数―――― 1/6
男生人数―――― 1/4
男生比女生多(4人)―――― 1/4-1/6 (分析已知数的对应率。

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是1/4-1/6)
列式:4 ÷(1/4-1/6)
解答(略)
例8、某乡要修一条环山水渠,第一期工程修了全长的50%,第二期工程修了全
长的30%,
800米没有修。

这条环山水渠长多少米?
分析:
水渠全长(?米)———— 1 (单位1未知用除法)
第一期修———— 50%
第二期修―――― 30%
还剩没有修的(800米)―――― 1-50%-30%(分析已知数的对应率没有修的是1-50%-30%)
列式:800 ÷(1-50%-30%)
例9、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

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读题后得知:此题的关键词是“比”。

“比”后面的量是“原计划”,那么“原计划”是“单位1”的量,“节约”是“少”的意思,即(1—1/9)。

问题是“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即“求单位1”。

所以该题解法是:480÷(1-1/9)。

例10、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着年龄而变化。

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读题后得知:此题的关键词是“比”。

“比”后面的量是“青少年”,那么“青少年”是“单位1”的量,比青少年“多”是多的意思,即(1+4/5)。

问题是“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而“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是已知的。

即“已知单位1”。

所以用乘法计算。

该题的解法是:75×(1+4/5)
例11、(1)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多2/5,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2)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比梨树的棵数少2/5,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分析思路:先找出单位“1”,确定已知还是未知,单位“1” 知道就用乘法,单位“1”不知道就用除法。

“比谁多(少)几分之几“列式就是“1+(-)几分之几”。


列式:(1)120×(1+2/5)
(2)120÷(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