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注释

《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注释《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注释《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注释:⑴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山坡羊:曲牌名。
北曲属中吕宫,十一句九韵。
南曲属商调,十一句十一韵。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表里:即表里山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大河,内踞丛山,形成险峻之势。
表里,即内外,这里有相辅相依之意。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踌蹰”。
⑺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亡:指政权的衰乱灭亡。
《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音踌躇(chóuchú)阙(què)了(le)注释①山坡羊——曲牌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⑥伤心——令人伤心的是,形容词作动词⑦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6-25)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⑧宫阙——宫殿。
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译文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中心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赏析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与译文(含鉴赏)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与译文(含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赏析:会员:qslsjlqgy 友情提供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chóu)躇(chù)。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课题的《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这支流传的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下面小编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注释及译文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注释】
峰峦:山峰和山峦。
聚:聚集。
山河表里:即河为表,山为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成一天然屏障。
潼关:地名,在今陕西境内,历来为军事要地。
西都:指长安。
东汉建都洛阳,称为东都,于是就以长安为西都,也叫西京。
踟躇(chíchú):犹豫不定。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这里的“经行处”,借指帝王经过、起居、逍遥玩乐之地,亦即辛苦经营的地方。
经行,本为佛家用语,指佛教徒修行布道往返于一定之地。
这里的“处”,指的是“西都”。
宫阙(què):泛指宫殿。
阙,皇宫前面的楼台。
兴、亡:表示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
【大意】
大大小小的山峰好像都在这里集聚,黄河的汹涌波涛好像在发怒。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感伤。
那成千上万间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泥土。
无论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哪个朝代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2023年最新的张养浩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3篇

2023年最新的张养浩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3篇张养浩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3篇张养浩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1)shān pō yáng ·tóng guān huái gǔ山坡羊·潼关怀古zhāng yǎng hào张养浩fēng luán rú jù ,bō tāo rú n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shān hé biǎo lǐ tóng guān lù 。
山河表里潼关路。
wàng xī dū ,yì chóu chú 。
望西都,意踌躇。
shāng xīn qín hàn jīng xíng chù ,gōng què wàn jiān dōu zuò letǔ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xìng ,bǎi xìng kǔ ;wáng ,bǎi xìng kǔ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2)《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晚年的散曲代表作。
天历二年(1329年),朝廷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却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
途经潼关时,由眼前所见,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于是,写作了本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他以“山坡羊”为曲牌所写作的九首怀古之作中,《潼关怀古》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注释①山坡羊——曲排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经过。
⑦宫阙——皇宫建筑。
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作品译文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唉!大兴土木之时,百姓服劳役;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
[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 元名臣兼散曲作家。
字希孟,号云庄。
济南人。
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
年19作《白云楼赋》。
延佑二年(1315),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主持首次科举考试。
继之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擢礼部尚书。
英宗初年,又命参议中书省事。
后弃官告归,隐居济南云庄别墅,屡召不赴。
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早,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以继日。
又整顿币制,杜绝吏弊,以苏民困。
莅任仅四个月,以忧劳致疾卒。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阅读: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 ch)”。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赏析: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一】怀古题材大多笔调沉稳老辣,或影射当时政局,或针贬时弊,张养浩的这首《山坡羊》也不例外。
起首两句气势磅礴,不仅交代了潼关的地理位置,且为全篇定下雄壮豪迈的基调。
“聚”和“怒”写活了秦岭诸峰和黄河的雄伟气势,为下文怀古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第三句由“山河表里”的典故转入怀古。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潼关一直是长安的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然而纵然千秋帝业最终也都会化为尘土。
“意踟蹰”、“伤心”抒发了作者怀古时的感概,前段的山川情思此时化作历史的沧桑遗恨。
结局两句是本篇的灵魂。
无论王朝兴衰如何更替,身受战乱之苦的始终是老百姓。
作者精辟入理地揭示了历史真相,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前文在写景和怀古时蓄积的情感此时达到高潮。
本篇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而议论,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凸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一格。
【赏析二】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
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
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
《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
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
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
”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
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山坡羊:词牌名(曲牌子)。
聚:聚集。
表里:内外。
表,外边。
里,里边,内里。
踟蹰:徘徊犹豫。
这里指情绪变化剧烈。
【古诗今译】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故地,当年那无数间宫殿早已经都变成了泥土。
世世代代以来,无论哪朝哪代,王朝兴旺,百姓受苦;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赏析】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随做本曲。
《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潼关地处层峦叠嶂包围之中,在作者笔下,一“聚”字向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再看潼关外的黄河,河水奔腾咆哮,一“怒”字让读者仿佛听到了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而潼关就在这其中,“山河表里潼关路。
”至此,潼关内居层峦叠嶂治中,外临汹涌咆哮的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足见道路奇险。
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
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
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簇簇富丽堂皇的宫殿,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
西望长安,诗人感慨万千,于是仰天长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针见血地将千百年来封建帝制残害百姓的血的事揭示了出来,告诉人们,历史上无论是朝代的兴起还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就此指出了封建政权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对立性*。
这是对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一个有力的批判与客观的评价。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3山坡羊·潼关怀古元朝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一作: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
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注释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此曲是张养浩晚年古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古名作。
在他古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万山坡羊”曲牌写下古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少沉郁,色彩最少浓重。
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古潼衰引到人民百姓古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古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古思索和对人民古同情。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古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古是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古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古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万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少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古,万如聚”化静少动,一个万聚”字表现了峰峦古众格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古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万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古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古,而万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古情感和意志,一个万怒”字,写出了波涛古汹涌澎湃。
万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万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古满腔悲愤之情。
少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万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古险峻,乃少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古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
万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古无限感慨。
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古汉唐大帝国古国都,历代有格少励精图治古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格少无道古昏君,在此滥施淫威,虐杀人民,成少历史古罪人。
长安,在这个特定古历史舞台上,演出过格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古戏剧;又有格少诗人,作家,写过格少有关长安古诗文。
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格少血汗!这就是作者万意踟蹰”古原因和内容吧!万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少历史古陈迹。
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古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少尘土。
曾经盛极一时古秦汉王朝,在人民古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
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格少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古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潼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一个朝代潼起了,必定大潼土木,修建奢华古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古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古也是人民。
他指出历代王朝古潼或亡,带给百姓古都是灾祸和苦难。
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古潼亡史中概括出来古一个结论。
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
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万潼,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古潼也好,亡也好,受苦古都是老百姓。
作者从对历史古概括中提炼出古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古,提出古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古。
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古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古无比愤慨。
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古一个十分精辟古总结。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古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
这种复杂古感情要结合作家古生平经历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