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治疗及基层存在的误区

合集下载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误区十: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近些年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
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 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 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 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 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XXX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 上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不仅有药物治疗,还有诸如 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但是在这些高血压的治疗方 法当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误区,下面这10种高 血压的治疗误区,希望大家能够加以重视。
一、高血压基本知识
成年人血压≥140mmHg和/或90mmHg就是高血压, 无论年龄。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全国高血 压患者人数2.7亿人,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 高血压是 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全国 每年有200万人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而且6成以上的 冠心病人、8成以上脑梗病人、9成脑出血病人都有高血压 史。可以说,高血压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所以, 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的控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误区七: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 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
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 议定期换药。除非新品种上市,而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 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换药。
误区八:降压药有副作用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
原研药(进口药)、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相对很安全 (靠谱)。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不要因噎废食, 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一旦耐药,便无药可用。这是由于细菌有对抗药物的能力。 降压药作 用的对象不是细菌,而是受体,不会出现类似抗菌素耐药的情况。 所 谓的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 有保护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哪个好,就选哪个,而且开始就用好 药。

浅析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误区

浅析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误区

浅析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误区摘要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很快,新型降压药物不断涌现,防治知识不断更新,对其治疗正在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在基层医院,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总结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病;治疗1不重视非药物治疗在治疗中,重视药物的作用,忽视或轻视非药物治疗。

实践证明,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对控制血压也很重要。

因此建议高血压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避免精神刺激。

2 用药老化有些临床医生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用药还停留在老观点上,利血平、复方降压片作为高血压的常规用药,往往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或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

因此,建议临床医生要加强相关知识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掌握高血压病治疗的新方法,使病人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3给药不当3.1 给药过多,剂量过大。

有的开患者盲目追求治疗效果,多种降压药物同时使用,或给药剂量过大,造成病人短期内血压下降过快,导致脏器血流灌注减少而出现不适,治疗信心下降,依从性差。

因此对高血压病人应坚持单一药物,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缓慢降压。

若药物足量后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则考虑换药或联合用药。

3.2 配伍不当在联合用药时,因配伍不当,导致副作用增加,或不能发挥协同作用。

如同一类型药物联用、β受体阻滞剂与哌唑嗪合用、β受体阻滞剂与利血平合用等。

因此临床医生应熟悉各类降压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规范配伍,正确联用。

3.3 用药时未兼顾病人合并症如合并有糖尿病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合并肾功衰时使用ACET 类药,合并心衰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

结果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治疗前应详询病史,全面分析后再合理选用降压药。

3.4 给药方法不当有的医生/病人认为,血压高时就用药,血压下降正常就停药,再高再用,结果导致病人血压不稳定,病情不断反弹,靶器官损害加重,治疗效果不佳甚至难以控制。

高血压治疗中的五个误区

高血压治疗中的五个误区

212019.04寻医问药坚果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 王驿风一项美国研究表明,与几乎不吃坚果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经常吃坚果的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更低。

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至少5份(每份28克)坚果的糖尿病患者与每周摄入不超过一份坚果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低17%。

而即使每周只吃一次坚果也可能对心脏有好处。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坚果摄入量每周增加一份,便可使心脏病发病风险降低3%,心脏病死亡风险降低6%。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研究员刘刚(音译)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

他表示,“这些数据提供了新证据,支持将坚果纳入健康饮食模式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和糖尿病患者过早死亡的提议。

”这项研究并非是旨在证明坚果是否或如何保护糖尿病患者免于心脏病危害的对照实验。

刘刚表示,但坚果可能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和炎症等方面,至少部分是由于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维生素E 和叶酸等坚果中的营养成分,以及钙、钾和镁等矿物质。

然而,摄入坚果过多也不一定是好事。

刘刚在邮件中写道,“摄入少量坚果对心脏有益,但现如今理想摄入量是多少仍是未知。

这项研究中超过一半的人根本没有吃坚果。

是否摄入坚果越多越好,这个问题需要在大范围摄入坚果的人群中进行更多研究。

尽管坚果的能量密度很高,但没有证据表明频繁地摄入坚果和体重增加之间存在关联,这可能是因为摄入坚果会让人产生饱腹感。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16217名男性和女性的自我报告饮食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进行时间分别在这些参与者被诊断患有糖尿病之前和之后,并调查了他们几年内摄入花生和树生坚果的情况。

所有参与者都患有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与衰老和肥胖有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形式。

在研究进行期间,有3336人被诊断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2567例心脏病和789例中风。

共有5682人死亡,其中1663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297人死于癌症。

研究人员将其他导致心脏问题的风险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例如糖尿病患病时间、肥胖、饮食和运动习惯、药物使用以及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坚果摄入量等。

基层高血压病人常见问题处理

基层高血压病人常见问题处理

基层医生诊室基层高血压病人常见问题处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高血压患者也越来越多,基层门诊每天都可以接诊十几个高血压患者,有的是有着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有的是刚刚体检发现了高血压,这些人的问题各不相同,常见问题汇总如下:1、家里人都没有高血压,血压怎么就高了?高血压的病因很多而且也很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吸烟、肥胖、长期运动较少、压力过大、熬夜休息不好、饮食习惯喜油腻重口味等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现在年轻人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虽然父母都没有高血压,但其他引起高血压的因素个个都沾边。

血压高也就不奇怪了。

2、初发高血压患者,应该检查哪些项目?有些人体检发现血压高,一下就紧张得很,有的又不当一回事,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初次发现血压高,尽量不要太过紧张,最好是分不同时间到门诊多测量几次,如果每次都超过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才能确诊。

一旦确诊,就应该做一些基本的检查,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肾B超、胸片等。

3、发现高血压,何时开始用降压药物?确诊了高血压,如果收缩压在150mmHg以上,或者舒张压在100mmHg以上,最好是立即开始用药。

如果收缩压经常在140到150mmHg之间,或者舒张压经常在90到100mmHg之间,也应该用降压药物治疗。

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症状,如头晕、心慌、胸闷等表现,有糖尿病、心肌缺血、血脂高等,就更应该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4、高血压药物如何选择?有很多患者认识有个误区,认为尽量不要用高档的药物(我们认为有保护重要器官的药物),要从低档的药物开始,他们认为一开始就用这么好的药物,将来就没有药物可治了。

其实,高血压治疗首选长效的、有保护重要器官作用的、副作用少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的药物。

降压药物的选择最好是听医生的,不要听这个病人说这种降压药好,听那个病人说那种降压药好,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要盲从。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二、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误区一: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
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升 高反而不难受了。 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 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 感觉都应该用药。
误区二:降压药不随便吃,一旦吃了就断不了 降压药不是成瘾性
误区十: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近些年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
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 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 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 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 血压的治疗。
一旦耐药,便无药可用。这是由于细菌有对抗药物的能力。 降压药作 用的对象不是细菌,而是受体,不会出现类似抗菌素耐药的情况。 所 谓的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 有保护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哪个好,就选哪个,而且开始就用好 药。
误区四:血压高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的
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 升高; 高了用药,正常就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总是 处于波动之中,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都是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的。
误区五:血压越低越好 收缩压最好维持在110-140mmHg之间,过高 或过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就是著名的降压治疗的J曲线。 同样的道理,舒张压最好维持在70-90mmHg之间。
误区六: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 要逐渐下降。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 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 对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 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静脉用药。 临床普遍 使用心痛定(硝苯地平)舌下含服紧急降压,目前认为是不合适的。 除降压过快外,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诱发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治疗常见误区及分析

高血压治疗常见误区及分析

高血压治疗常见误区及分析关键词高血压治疗误区健康生活在多年门诊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对高血压的治疗有误区,因为这些误区使原本可以控制的高血压变得难治,因为这些误区,使高血压的并发症过早的到来,因为这些误区,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广大高血压患者们,健康生活,你我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走出治疗误区。

下面让我通过6个例子具体介绍高血压治疗常见误区,从而对高血压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常出现的误区例1:患者,45岁,经常超负荷工作,压力大,不知不觉体重不断攀升,腰围达3尺。

平时红光满面,自我感觉好,偶测血压高达130/100mmHg,1周后复查血压135/100mmHg。

他认为不吃药或晚吃药。

听说降压药吃上就终生服药。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壁弹性尚可,不良生活方式经常使交感神经系统经常维持较高兴奋状态,儿茶酚胺等内分泌因子持续增高,直接或间接使中小动脉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更明显,一旦诊断,应及早治疗。

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毫无疑问,应尽量把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若能降到低于120/80mmHg更为理想。

微小的血压差异,显著的心血管收益。

此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立即进行非药物治疗,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每天坚持锻炼,调节心理平衡。

3个月以后血压如果还降不下来开始药物治疗。

中年人低压稍高,越早吃药越好。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出现的误区例2:患者,男,83岁,有高血压10余年,近1年,除记忆力明显减退以外,血压160~170/70~80mmHg。

自觉良好,不服降压药。

每天早上打太极拳。

吸烟史30年。

此患者应当然应该积极降压,以保护心、脑、肾,防止中风,延长寿命。

高血压患者,年龄越老死亡率越高。

老年高血压有六大特点:①老年高血压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仅治疗棘手,预后也较年轻人差很多。

②老年高血压常伴有脑动脉或颈动脉硬化,在使用降压药的同时,也应考虑脑部供血,降压不宜过低和太快。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PPT课件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PPT课件

9
.
误区七: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 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
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 议定期换药。除非新品种上市,而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 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换药。
误区八:降压药有副作用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
原研药(进口药)、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相对很安全 (靠谱)。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不要因噎废食, 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6
.
二、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误区一: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
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升 高反而不难受了。 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 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 感觉都应该用药。
误区二:降压药不能随便吃,一旦吃了就断不了 降压药不是成瘾性
药物,没有依赖,可随时停药。问题是不能停,一旦停药,血压会重
新升高。 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这样说,不是
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 当然,早期无家族史的高血
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能够恢复正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不用药。除此之外,
应该用药治疗。
7
.
误区三:开始不能用好药 治疗感染不能首选高级别的抗菌素,因为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XXX
.
1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 上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不仅有药物治疗,还有诸如 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但是在这些高血压的治疗方 法当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误区,下面这10种高 血压的治疗误区,希望大家能够加以重视。
2

高血压治疗必须重视的误区.docx

高血压治疗必须重视的误区.docx

高血压治疗必须重视的误区高血压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中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变化和盐摄入量的增加,中国高血压病患者显著增加。

2002年底调查,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5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增多,也就是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

高血压不仅患病率高,其导致的心脑肾血管疾病是致残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中国,高血压的防治出现一种“三低”现象,即知晓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35.6%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治疗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17.1%进行治疗;控制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4.1%坚持服药并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防治高血压,要在治疗中注意以下一些误区:误区之一没有症状不用药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但其血压是长期慢性增高,病人已经完全耐受了这种状况,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短期内快速增高,虽然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

这是个体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问题。

另外,有无脏器损害以及脏器官损害程度与血压高低叠加在一起的综合因素,也会呈现不同的症状。

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

误区之二血压降低可停药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可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之三道听途说滥用药研究表明,人体血压有节律性的变化,一般在上午和下午有两次高峰,夜间血压较白昼低。

而高血压病人往往这种节律消失,血压变化大,清晨醒后变化最大,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卒。

传统降压药多为短效制剂,需每日3次服用,维持作用时间短,无法使24小时的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目前多主张应用长效降压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治疗及基层存在的误区
【摘要】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血、脑、肾并发症,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规范高血压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基层医院在治疗高血压病时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分类;存在的误区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77-02
1.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2005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规定,18周岁以上成年人长期其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即可进行生活干预或药物治疗。

理想的降压目标是,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

不能以年龄增长而提高血压标准,以至贻误治疗。

2.高血压的治疗
2.1 高血压治疗因遵循的原则:①任何药物开始治疗时应用有效的最低剂量,以减少副作用。

②尽量选用长效制剂平稳降压。

③合理选择联用药物,以达到最高的降压效应而使副作用最少。

2.2 降压药物选择应考虑每个病人个体化,如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的因素,有无靶器官损害,患者长期治疗经济承受能力等。

2.3 治疗目标:①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1]。

②糖尿病或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③逆转靶器官损害。

④减少心血管事件及降低死亡率。

⑤改善生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2.4 降压药物有以下几类:①利尿药:常用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及保钾利尿剂三类。

噻嗪类长期应用有升高血糖、血脂、血尿酸、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代谢上的副作用。

保钾利尿剂容易引起高血钾。

②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左室肥厚、心率快等患者。

但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则一般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应禁用,国外有报道用哦很小剂量对某些心力衰竭病人有效。

对有支气管肺部阻塞性疾患及周围血管病的病人,β受体阻滞剂亦因避免。

③钙通道拮抗剂:降压效果好,对血脂、葡萄糖代谢无明显影响,对钾无影响,但严重高血压打剂量硝苯吡啶偶有发生低血钾。

二氢吡啶类副作用主要有反射性心动过速,激活交感神经、头痛、面红、外踝水肿等。

但长效及控释制剂的副作用轻微。

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脏作用,可降低心率,其中维拉帕米的负性传导作用较强。

大量实验证明,以钙拮抗剂为主长期治疗,加利尿剂,acei或β受体阻滞剂达到最佳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脏、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能用以治疗轻中毒或者严重的高血压,而且对高血压并有左室肥厚、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心肌梗赛后及心室重构、糖尿病等特别有用。

妊娠高血压绝对禁用acei,因可使胎儿畸形。

所以育龄妇女尽量慎用。

副作用干咳最常见。

最严重而罕见的副作用为血管神经型水肿。

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
剂:是新型降压药物,与acei作用类似或更强,而无明显acei副作用。

缺点是价格昂贵,不宜推广使用。

2.5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以下方面:①减轻体重;②合理膳食减少钠盐、脂肪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

注意补钾和钙,多吃蔬菜水果、限制饮酒;③增加体力活动;④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稳心情;⑤戒烟。

3.基层降压治疗中存在的误区
3.1 个别的基层医务人员,仍执行八十年代以前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既年龄加90为收缩压正常标准。

因此,导致有些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而加重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3.2 测量血压不规范:如病人不是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衣轴过紧,肘关节部位以下测量等。

应规范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

3.3 降压过快,血压波动大:使用降压药物应注意半衰期,几乎所有药物都是每日两次给药,造成患者服用降压药前的血压升高,服用降压药后血压立即下降。

血压波动加速器官损害,是心脑血管事件增多的原因之一。

降压应缓慢、平稳降压,尽量使用每日一次的长效制剂。

3.4 降压目标不明确:认为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会加重心、脑、肾供血不全或者加重症状。

实验证实,血压降至138/83mmhg,由于过去认识的误区,造成许多患者血压降至正常高限甚至临界高血压水平。

3.5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3.6 忽视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同样不可忽视。

而有些医生往往是处方一开就了事,未曾向患者交代如何合理进食。

运动、戒掉吸烟等不良嗜好。

亦未曾向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造成有些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而自行停药,致使患者血压波动大,更易致靶器官损伤。

改变这些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

才能取得降低心脑血管病总体危险的最佳效果[2]。

3.7 没有在治疗之前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在诊断高血压病前因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如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应针对原发病予以治疗,否则治疗效果欠佳。

由于降压药物的不同作用特点及患者个体差异,应选用不同的降压药物治疗,并应选用半衰期长、作用有效,对心脏副作用小的药物为佳。

积极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控制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直接危害,更重要的是为了有效降低其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重视及尽早地控制高危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关注胆固醇,联合他汀降脂是高血压干预的新策略[4]。

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3.
[2]来自第八届辉瑞亚洲心脏病论坛会议的报道.关注高血压重视胆固醇应对中国心脑血管病的挑战.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6:16.
[3]武阳丰,王增武,高润霖.中国医疗卫生人民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46.
[4]胡大一.aslot研究提示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6: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