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62)促进教师智慧成长 构建幸福发展平台

精品文档 (62)促进教师智慧成长 构建幸福发展平台
精品文档 (62)促进教师智慧成长 构建幸福发展平台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有一个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自有两种思想。”其实,教师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教师特有的价值观、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又成了提升学校教研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机构。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的学术氛围,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能动性,调动教研组的群体智慧,着眼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体现和谐,让理念意识在“常态”中互动

教研组建设的首要任务则是营造内部团结并能形成合力的团队氛围,具有和谐理念的团队精神。我们师范教育的宗旨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所受的师范教育是“君子”的教育,应该绝对摒弃“小人”的做派,就像《中庸》中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教研组团队建设中,我们倡导的理念是“教研生活化的和谐与互动”,即在生活中教研,在教研中生活。立足生活,重视团队同事关系间的生活和谐,是营造教研组团结氛围,积极共建和谐教研组团队的前提,是正常开展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有力保证。注重生活是教研组活动的延伸,因此要提倡生活活动教研化。教研组活动并不局限于进行专门的会议探讨与严肃的学术研究,而是在平常教学之余的同事互相之间的问题咨询、课程对话、教学探究、学术探讨等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日常教研组中的研究与讨论活动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参与,自觉或不自觉的质疑都是在生活常态下的良性互动。除此之外还要做到“在教研中互动,在互动中教研”。教研组举办教研活动,特别是教研会议,最忌讳的是“动”不起来,冷清无序;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沉闷不语,各自为政;或三言两语,不痛不痒;教研气氛不浓,探讨力度不够。因此群体教研活动让个体都参与进来,都“互动”起来这是必要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规划并形成互动体系:

动——调动主持人、专题报告人、中心发言评价的行动。

动——调动参与者的静心聆听、用心探询、热心讨论的心动。

动——碰撞后的触动,延伸,拓展,深入的探究。

集体讨论,激发问题意识与探究兴趣,走向个体的内省与反思,体现一种教研的激情与冲动,并付诸实际行动、实践活动之中。通过营造教研组的和谐互动的氛围,即融洽了教研组群体关系,凝聚同事情谊,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人际关系与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同为君子,追求和而不同,体现教研组建设的更大的和谐与人文的互动。

二、导师引路,让新手名手在温情“联动”中成长

“导师引路·共同成长”是我们青岛62中学延续了多年的一种培养新教师的模式。几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地变换形式,更新内容,在带教中共同研究,共同反思,促使师徒专业的共同成长。

每学年开学初,根据我们语文教研组的实际情况,为每个青年教师在本组内选择学校的骨干教师作导师,并召开结对大会,规定师徒双方的义务和权利,鼓励双方携手共进。每学期末,在组内及时开展沙龙活动,在交流中分享成长的喜悦,改进活动的方式,同时对师徒们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

几年来,师徒们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导师的无私相授,徒弟们的虚心求教,成了教学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办公室、教室,甚至是走道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彼此探讨交流的身影。轮到徒弟披挂上阵了,导师悉心指导;轮到导师一展风采了,徒弟帮忙制作课件,相提相携,和谐共进。

每个学期,导师们和徒弟们都写下了自己在互相的提携帮助下的点点滴滴。其中,有师徒间的一次促膝相谈,有师徒教学的案例对比,有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更有自己成长的欢欣。“做一支会思考的红烛”,这是徒弟们发自内心的目标定位。“化压力为动力,”这是导师们由衷的内心表白。我们看到,一位位新教师正充满热情地在我们青岛62中迅速成长,一位位校骨干教师也在与徒弟的共同奋斗中专业得到了持续提升!

三、网上沟通,让智慧才情在高速“互动”中增长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网上交流沟通、网上协作共享、网上事务管理的空间。我们学校每位教师都拥有一台电脑,这为教研组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平台。

备课是教师解读教材,用自己的文化视野处理教材,制定教学预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一些无效的劳动,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本学期推广网上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在学校统一下发的备课资料的基础上,对自己负责单元的教案进行复备,制作简单的课件,上传在校园网上,并及时通知组内教师。组内教师必须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上传至语文教研组文件夹,主备教师要回应组内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此项工作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要及时关注组内教师的评论。组内公开课可以是集体备课公开发表的内容也可以另外的内容,上课的教案必须提前一周在校园网上发表,并通知组内教师。组内教师要积极点评教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发现:教师的集体研课、资源共享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走出了“闭门造车”、“形式备课”的倾向,带动了整个教研组的发展。

四、搭建平台,让个体群体在柔性“碰撞”中提升

在一个教研组当中,需要有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可以让教研组、学校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领域,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互动,思想碰撞,聚集观点,提高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教师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近几年我

们开展了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语文教研组活动,努力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组织的形式有:

1.进行有主题的“聊天”。教师利用课间、课余时间,三五成群自由组合,围绕一天的教学实际来“聊”。在“聊天”中澄清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观点,激发很多意想不到的点子。教师在“聊天”中学会自我反思和开放自己,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新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共同成长。

2.开展教育沙龙活动。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进行热点讨论。每次活动前,由教研组长收集整理并提出一个或若干个议题,议题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全组教师围绕议题,搜集资料,寻找支撑,提炼观点。活动时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教育一得,或观点阐述,或成功案例,或迷惘困惑),畅所欲言。有争论的地方,将成为后续小课题研究的主题。这样有力促进了教师对问题的关注、提炼和思考,并能以小见大,对教育的思考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发展。

3.开展自荐式开课与邀请式听课。为了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我们还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将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教师,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调动了自荐教师的开课积极性,避免了因指派式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教师把这些机会当作挑战自己,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逐渐树立“我要锻炼,我要发展”的自觉意识。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搭建良好的教研平台,尊重和保护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张扬他们个性与特长,使教研组形成了鲜明的教研个性,赢得了自己的一片教研天地。几年来,教研组硕果累累。教研组已培养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一名,青岛市优秀专业人才四名,区优秀教师一名,区教学能手两名。其中国家级公开课1节、市级公开课2节、区公开课7节(全组13人),学校教研组被评为李沧区优秀教研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和谐的团体就是互相的奉献。分享智慧,共享力量,努力在彼此的相扶相携中收获一颗宏大的心。在执着与淡然中坚守,即便辛苦,心亦可静,即便挫折,心亦可悦,这是我们每一个62中语文教研组人的共同信念。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发表时间:2018-07-13T15:36:58.91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作者:周洧玮 [导读]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 ——浅谈提高校本教研实践中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周洧玮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830002 摘要: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集体备课助推专业成长以研兴校 集体备课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利于增进教师间相互了解,培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氛围,利于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在具体实施时,常常存在有形无实的弊端,如只有主备人钻研教材,其他老师因没有提前备课,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备课后反思不深入等现象,直接影响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通过调查了解,集体备课在具体实施时假讨论的现象依旧存在,诸如:一是缺少反思和上周教学工作的得失总结;二是因集体备课要求不够明确,很多时候集体备课除了主备课老师主讲外,其他老师因没有提前备课,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三是集体备课内容上偏向知识点过多,而教学资料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对学生学法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偏少;四是主备课人发言完后没有落实重点知识清单等,具体操作中没有实用性,造成集体备课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集体备课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为什么要集体备课?二是发展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师对事业的追求标准降低集体备课能给我什么?三是技术层面缺乏创新怎么进行集体备课。如何切实提高集体备课实效?让集体备课成为教师探究教法的平台桥梁。 一、落实“集体”发挥团队优势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集体备课的特点就体现在“集体”二字,是发挥教师团队优势、集体精神的载体。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困惑及问题,凭借我们个人的力量往往力不从心,怎样处理这些问题,不同的教师在各自的教学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同的教学经验,通过集体备课搭建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桥梁,把每个人的思考凝结成集体的智慧,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备课组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把握研究重点,把根本点放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教师自我提升上,力争做到每次集体备课技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又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确保集体备课过程落到实处,工作收到实效。 二、着力突出“研”以研定教 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要落实“研”首先应做到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细读标准中有关对本节课教学知识的要求;与教材对话,系统地研读教材,读本单元教学内容,将教材进行选择、重组等方式的再度开发;与学生对话:客观地研读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绪态度,对课程内容进行生本化的处理,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要关注学法指导,在集体备课时应讨论、研究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尝试、体验、研究的机会,让课堂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集体备课中还应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如预习要求、自主学习等。有效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如何设计,也应是集体备课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研究分析确定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设计层次性练习题,以达到练则有效,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落实“实”,规范过程,讲究实效 1.准备到位,是开展活动的前提。这就要求备课组成员在活动前需认真阅读课标、教材,了解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即纵、横向联系:纵向是给什么内容作铺垫的,横向与哪些内容有联系,做到宏观上把握全册教材,微观上准确把握所备内容重点和难点,从而提出所备内容的教学目标。 2.落实到位,是开展活动的保障。议课时,参备人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认真研究主备人的教学设计理念,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只有把每个人的思考凝结成集体的智慧,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 3.督查到位,是开展活动的有力拐杖。学校应专门设立领导小组,创立集体备课模式、指导备课、检查完成情况并对结果进行评价。规范过程,才能避免集体备课的实施流于形式整个程序可归结为:(1)个人初备制定初案。备课组成员提前一周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思考教学程序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与手段。主备教师熟读教材、教参,写出教案(或编制讲学稿),并准备发言材料。发言材料一般应包括: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编写意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等内容。(2)集体研讨形成预案。(3)个性修改动态实践。(4)评议研讨调整预案。(5)再次备课形成定案。教无定法,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还应根据自身特长制定能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6)课后反思、再次完善。教学如同走路,只有经常回顾自己所走的历程,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是否偏离了方向,集体备课是另一种形式的教学反思,我们在介绍经验或提出问题时,必须会对自己以前的历程进行回顾、总结、找出不足、失误,以便对症下药。课后反思是教师上课的备忘录,是一堂课得与失的记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应提倡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收获及不足等记录下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撰写心得,以论文、案例的形式再现出来,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将之整理出来,物化为教研成果。 四、围绕“新”,让一言堂式的传统集体备课焕发活力 1.先教再研,以研调教。开展集体备课的形式可以先研再教,以研定教,也可以先教再研,以研调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都不尽相同,学习中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的开放,教学活动的发展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因此,在上课后交流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将集体备课中的空白内容,不管是精彩还是失败,都为下一位上课的老师以很好的启示,没上的老师就可以进行二次备课。聚焦当日的教学亮点、教学失败点,根据学生的思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学习心得 样子哨镇中心小学——汪刚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总会碰到许许多多坎坷的问题。总希望有一盏指路的明灯可以为自己指明方向,读了校领导为我们推荐的由张万祥和万玮主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我收益匪浅。 此书由张万祥和万玮老师主编,收录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介绍了他们从刚毕业时的平庸到最后的成功,从工作多年后的茫然到重新振作的“二次革命”,从不知网络为何物的“菜鸟”到k12论坛的版主,一点一滴,如此真实,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样。我感悟非常多,回想起自己工作四年来也曾历经诸多坎坷,于是心中涌出几点想法来。 一、教师的学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是用一生在备课。教师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而热爱阅读是一种有效地途径。要进行大量的专业阅读,要勤于记录。特别是对于我们非专业毕业的教师,本来在专业知识上就可以说是先天不足,那么只有通过后天不断地充足自己,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就像书中这些优秀教师一样,遨游网络的海洋,用网络充实自己,最后成为网络的名人。例如:书中的黄利锋老师开始时对电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可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而且也可以说他是自学成功了。可是他并不满足现状,他大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取得成绩之后,他的尝试也并未停

止。他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科进行整合,将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学进行整合,再到最后的大整合,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黄老师的这种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永不满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二、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中的郑老师指出:教育智慧来源于教师反思型的实践,来源于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刻省察,来源于教师不懈的探索,来源于教师对经验的理性评判。新教师缺乏的就是老教师们所拥有的丰富的宝贵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就是他们在运用地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以及再运用地循环过程中积累而来的。作为我们新教师,除了可以通过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之外,也不能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反思,必须是经常性、系统性的,这样的反思会使我们认识自我的局限,突破狭隘的经验限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三、无谓失败与挫折 常说教师是一份高尚的职业,而这份职业的高尚就在于无私的奉献。因为喜欢,所以选择了这份需要付出爱的职业。人生最快乐的是什么?不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是喜欢自己做的事。教师工作很苦很累,备课、处理班级杂务,遇到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时,教师的工作更是雪上加霜。抱怨?心灰意冷?情绪低落?可是当你听到孩子们早上来园时那声甜甜地“老师,早上好!”当孩子们偷偷地把他喜欢吃的零食塞到你嘴巴里的时候。当你看到那一群整天哭闹的小捣蛋

从学生评教统计分析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规律-精品文档

从学生评教统计分析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规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振兴中华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高 水平教师队伍是提咼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咼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应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为此,深入研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规律,使他们尽快担负起教学和科研的任务,是迫切需要研 究的课题。目前各高校都引进了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制定措施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对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也很多,本 文通过对青年教师学生评教成绩的统计分析,从学生满意的角度来探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规律。 、关于学生评教的一些研究成果简介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教务处历年学生评教数据库的真实数据。像全国大多数高校一样,天津工业大学经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生评教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学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中设有学生网上评教系统,每学期课程授课结束后,学生都要在网上按照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对每门课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系统按照教师和课程对所有学生评教成绩自动进行统计,得到每门 课程任课教师本学期的学生评教成绩。目前,天津工业大学将学

生评教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广泛应用于教师岗位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随着学生评教结果的广泛使用,部分教师对学生评教的合理性提出诸多质疑,作者以历年学生评教数据库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些挑战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评教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整体印象,与评教指标体系无关,评教结果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严格的教师更易得到学生的肯定。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评教成绩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受课学期、受课名称对评教成绩均无显著性影响。 二、青年教师学生评教数据的统计分析 尽管从总体上说,同一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关于时间和课程都具有稳定性,但对青年教师来说,教学能力提升有个过程,学生评教成绩不应从一开始就是稳定的。那么,青年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有什么变化规律?由一个生手到一个熟练手需要多长时间?本文以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2007年至2010 年引进的、入职以前没有高校教学经历的18 位青年教师的学生评教真实数据为 例进行统计分析。该学院2007 年以后引进的青年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院建立了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师入校第一年在导 新教师指导下授课,青年教师把站稳讲台作为首要任务,教学研究氛围 浓厚,基本上没有消极应付的现象。给出 18 位青年教师前五个学期的学生评教成绩,根据总体上同一教 师的学生评教成绩关于时间和课程都具有稳定性的结论,不同年

怎样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作为一个一直在教学前沿工作的教务处主任,深知青年教师团队的成长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务处主任既是主动辅助校长、分管校长开展工作的肱股之臣,又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具体学习生活的领导中心。因此,我特别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搭建成长平台,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使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证。 总结这几年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的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刚进入该校的青年教师,在工作上的心态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踌躇满志、顶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光环,在外人种种羡慕的眼光里和不断的赞誉声中,不知不觉地走上了神坛。理直气壮,高高在上的享受着社会的顶礼膜拜。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就会认为自己已看破红尘,开始懈怠敷衍,开始不思进取。另一类就是对自己力量估计不够,没有自信心,工作中畏畏缩缩,没有魄力。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属于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正确看待教师这个职业的实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务主任的我,义不容辞地就应当承担起沟通的作用:组织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提升;学会倾听,让他们倒倒苦水,说说心中的委曲,再适时加以点拨指导;允许他们犯错,人都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的,成熟的。因此,对上级领导,尽量为他们说好话,对学生尽量维护他们的尊严。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有专家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这是启示我们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需要的环境,要用健康的一流的良好氛围去影响教师。他们才会富有年轻的活力,充满激情地工作。 二、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青年教师应该有清晰、长远的人生目标。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们对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一群学生进行了为期25年的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这群学生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调查结果是这样的:13%的人,有清晰的目标,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60%目标模糊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因此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化成长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有阶段性地实施个人发展计划。能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和学年个人成长目标。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从优势与不足正反两个角度,可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学年个人成长目标。结合现状分析,可制定一个总目标。然后结合学校确定的青年教师成长具体方案中的要求,从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专著研读、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编制试卷、听课学习(确定自己主要听课学习的导师)、撰写教学反思、评课稿、等方面确定具体目标,要求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 只有明确了目标,青年教师们才会富有年轻的活力,充满激情地工作,才会忙碌而不盲目,放松而不放纵。邱吉尔说过:“永远地为了现在和过去在那儿纠缠不清的话,那你很可能失去未来。”相信他们都是憧憬未来的,所以让他们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以非凡的定力,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地主动进取。 三、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 良好的氛围固然会激励青年教师,但要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释放青年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才华,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每年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演讲与才艺展示,说课与上课,三笔一画 ,计算机操作,每个环节,都是精彩纷呈,都成为一大看点,让他们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让他们在竞争中提升。因此,年年水平提高,年年新人辈出。 借我们的课改之风,让他们在全县、全市乃至全国同行面前展示风采。让他们上示范课,让他们承担课改先锋,让他们外出交流。让他们担任各种重要岗位: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的多途径工作中不断成长,悄然成长。 四、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 有了氛围,有了目标,有了平台,有了外部条件,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让他们奔跑起来,加快成长速度。因此,不能干打雷,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逼他们成长。 1、在“学”字上下功夫。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使他们更新教育观念,了解未来教育发展趋势。通过举办职业道德辅导讲座,围绕思想建设、理论素质建设、师德建设、自身修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狠抓师德建设,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倡导永远让爱洒满校园,使青年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师德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师德教育,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2、在“练”字上下功夫。教师的基本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因此,帮助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指导他们的备课、备学生,写教案、板书练习等。 3、在“研”字上求实效。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教法灵活,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天职。针对青年教师刚走出校门的现状,为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研水平,采取青年教师定期听课,由专家、名师讲座辅导等方式进行交流研讨、参与互动、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示范摹仿、反思构建等,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要求青年教师每年做到“五个一”:即发表一篇以上教研论文;上一次水平较高的公开课;参加一个课题组;在本组做一场专题讲座;参加一项实践活动。通过压担子、引路子使青年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有成就感,他们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作者单位:重庆綦江县古南中学) 怎样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 丁 华 教育论坛 2011.NO201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方案详细

省赣榆县县实验小学 教师发展中心筹建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县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欧加刚校长在开学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牢固确立教师成长、名师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经校长室领导研究决定,现就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筹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有关教师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法规,紧紧围绕青年教师成长、名师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为教师教学专业化成长提供服务与支持,为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名师培养特色的需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共同建设,包括规划、服务支持和评价在的教师发展体系。积极创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新机制、新模式,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二、建设目标 三年建设成具有本校特色、务实高效的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使青年教师三年尽快成长为业务骨干,根据各学科专业情况,遴选、培养一批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每学科有重点地扶持和培养3至6名优秀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为省、市级名师、特级教师等,努力培养名师队伍,

使他们成长为在省、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充满活力、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体系,使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和管理水平、专业化和科学化程度处于全市先进行列,为我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组成及主要职责 赣榆县实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下设: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和名师成长工作室。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成员为我校45周岁以下在职教师(40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名师成长工作室成员从每个学科教学满5年的教师中自愿报名,然后根据评选细则进行筛选,语文、数学每个学科选择3至6名,英语学科选择2至3名。其他学科根据报名情况待定,原则上不超过2名。 主要职责: 1.按学科成立名师成长工作室,聘请市外著名特级教师或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各学科名师成长工作室导师,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指导和培训及课题研究、沙龙研讨、课堂教学展示等。 2.开展由名师成长工作室成员为指导的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工作,通过课堂观摩、录像及分析、教与学咨询等,为需要的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咨询、诊断与建议,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 3.创建优良的教学文化,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提高自身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4.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络教研平台,建设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共享资源,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供条件与帮助。 5.积极探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方式,以教师研习营、教学沙龙、名师成长工作室、教学竞赛、教学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经验分享,形成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品牌。

教师个人成长案例

教师个人成长典型案例 在什么环境下学习不是最重要的,做一个有梦想,有思想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成长与工作环境无关,这是我从教近十年的工作感想。 2010年9月通过特岗招聘考到家乡的一个偏僻的教学点任教,开启了我的任教生涯,在那里我带了人生的第一个班,是一个毕业班,全班只有12个学生,担任数学教学兼任班主任。第一次走上讲台的那份紧张和羞涩、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神至今记忆犹新,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淳朴单纯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这里让找到了身为人师的快乐与价值。 2012年9月,我调到镇里中心学校,换了新环境,面对新的学生,新的学情,新的问题,也有让我有不知所措的时候。在这里我学会了分析学生,反思教学,总结经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新的思考。每当遇到纷繁复杂的问题,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解决方法,课余和同事们交流自己的心得,阅读优秀教学书籍,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努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一步一步成长。 2016年9月我来到现在的学校——乌当区场镇中心小学,又一次面对新的环境,面临新的问题。在这里得益于能享受到优质丰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让我迅速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一次次的学习培训,让我更加全面的认识了自

己,开阔了的教学视野,增长了教育见识,拓展了教育思维。 回顾从教生涯中的一次次选择,一次次改变,一次次成长。让我从中感悟到了成长的秘诀:对教育多一点执着,对教学多一点追求,对学生多一点爱心。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多用一点时间,提高自身修养,只有我们课余大量阅读有关的教育刊物,汲取营养,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专家和同行的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也会随之升华。 其次,以反思促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进行反思,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预见性,解决不同学生所生成的不同问题。 最后,保持最专业的情怀——激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这份职业怀着一种激情,我们才能正视一切困难和挫折,才能承受一切委屈和压力,才能在这条平凡而伟大的人生道路上走的坚定和从容。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始终怀着激情地去实践和反思,才能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

论教师的成长

论教师的成长 [摘要] 教师成长贯穿于职业生涯全程还是职业生涯的一段时间, 教师发展动因源于内还是源于外, 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教师发展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发展成长是终生的发展过程, 是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过程。因此, 必须严格师范生的资格选拔, 改革目前师范教育课程内容,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以促进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关键词] 教师成长; 教师教育; 缄默知识; 实践智慧; 反思性教学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教育改革的成败也关键在于教师。因此, 教育的改革首先应是教师的改革, 教师教育的改革。近年来, 世界各国教育界十分关注教师发展成长问题,教师教育也日益成为研究的一个新焦点。本文通过对种种教师发展成长观的透视, 探求教师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 教师发展贯穿于职业生涯全程还是职业生涯的一段时间? 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教师发展理论的早期研究者费朗斯?傅乐(Fu ller, 1969) 认为, 教师在发展成长过程中, 所关注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次序更迭的, 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他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经验的角度, 对教师发展阶段的大致划分,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各方面并未做全面的论述, 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美国学者卡茨(Katz, 1972) 在访谈与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教师成长的四阶段理论。卡茨认为, 教师发展成长可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新教师首先要在陌生环境中生存下来, 经过1~3 年, 逐步熟悉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到第4 年教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欲寻求新的事物, 探讨教学革新, 一直到成功地担当教师角色, 走向成熟。伯利纳(Berliner, 1988) 认为, 教师发展成长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他指出, 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大约经过2~ 3 年, 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 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 需要3~4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 大约经过5 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 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 1 ]从以上教师发展成长观可以看出, 傅乐的研究局限在“教师的关注”, 卡茨和伯利纳的研究则以教师发展全程为研究维度, 并对教师的专业表现、心态、信念、需求等方面进行阶段性描述。然而, 他们都认为在教师发展阶段上, 仅以教师专业的“成熟”作为发展的终极。在他们的著作中, 也均体现这样一种假设, 即所有富有经验的成熟教师都在继续发展成长, 并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程。 美国学者费斯勒(Fessler, 1985) 提出教师生涯循环论, 从整体上考察教师发展历程。他认为, 教师发展经历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和生涯退出阶段。教师首先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和培训, 为职业做准备; 任职后寻求各方面的帮助, 接纳新的思想, 逐步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 并不断进取, 追求完美的专业形象。但是,教师到一定任职期, 会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工作满足感下降, 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问题随之出现, 并以各自不同的职业体验和心态准备离开教育岗位, 直到退休。费斯勒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纵贯教师生涯的理论架构, 并生动地呈现了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与变化的真实画面, 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美国学者斯德菲(Steffy, 1989) 吸取了费斯勒等人的研究成果, 把教师发展成长历程分为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他所提出的“更新生涯阶段”是对费斯勒理论的超越。从费斯勒和斯德菲的教师发展理论中可以发现, 在教师职业生涯中, 教

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记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教师发展学校南宫中心小学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最西部,丰台区的教育在北京市8个城区中是最落后的,这里的教育又是丰台区最落后的。为了加快教育的发展,2001年丰台区开始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教育发展服务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建立“教师发展学校”,首批有4所学校,南宫中心小学是其中之一。“这和我们的想法吻合,借助外力,缩短和先进学校的距离,尽快使教师成长起来。”南宫中心小学校长刘显洋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提升教师的水平。“我们的理念是坚持两个回归:‘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研究能力回归实践者’,把教师培养成既能教学,又能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转变了关于学校功能的理念,传统单一的学校观是把学校仅仅当做学生学习发展的场所,事实上她不但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首师大教科院与南宫中心小学合作成立教师发展学校,并不是大学专家拿出现成的方案,小学成为被试的个体,而是双方从南宫中心小学的具体情况出发,研究的问题是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同样来自于实践。“3年的实践,最大的变化是教师观念的变化,教师们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学会了反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刘校长说。这种变化是从访谈学生开始的,学生是教师工作和服务的对象,理解学生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教师的研究可以从理解学生开始,而访谈法非常适合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老师们开始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的想法。访谈打破了科研的神秘感,让老师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了学生和教育的本质。访谈对老师的触动很大,引起老师们深刻的反思,他们认识到必须重新理解和认识教育。老师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适合,方法是否得当。访谈使老师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在教师的教育培训上投入很大,保证学校的每位老师都接受培训。学校请了很多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来校指导。每周有三位特级教师进课堂,与学校的老师们面对面地交流,指导老师们的教学。学校请来了80岁的霍懋征,请来了远在深圳的著名特级教师,还请来了顾明远、谈松华等著名教育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和专题报告,直接作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能请来的都请过来。”学校还以多种形式支持和鼓励老师走出去,参加全国的教学大赛,锻炼老师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素养,学校还引导教师多读书,学校每年为每位教师拿出100元用于购买教育理论书籍,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科选择不同的书籍,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看过之后老师之间再相互交换。读书活动在一

教师发展中心主要职责及组织机构DOC

教师发展中心主要职责及组织机构 DOC

教师发展中心主要职责及组织机构 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 教师发展中心主要职责及组织机构 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教科室更名为教师发展中心。 目的:为了适应学校当前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突出教师成长、名师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重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推动学校教学上新台阶、科研上新水平。 服务宗旨:更新教学观念,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职责 1、为教师职业发展服务。指导教师做好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教师一起研究解决发展规划实施中的相关问题;落实好教师分层次培养的相关要求,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新老教师的帮扶制度;以读书为核心,引领教师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争做和雅教师,成为校园尚雅文化的示范者。

2、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根据不同教师群体特点组织开展各类师资培训,突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重点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3、开展教师教学研讨交流。推进教学研讨制度建设,组织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开展教学专题研讨和咨询,组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名家论坛,开阔教师视野,提升育人能力;定期开展校级交流活动,积极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打造高效生态课堂;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搜集和发布教学法论文及教改经验,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学习典范和借鉴。 4、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围绕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不断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做好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课题和学校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指导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行的各类教学评优活动,做好教科研成果的认定、评选、推广工作。 组织机构 顾问:李成李庆合刘德科边玉春韩洪帅 指导委员会

“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

“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要点,如何发展出一条合理、高效、适应性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道路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因此,试图从“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的视角出发找到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的误区并对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标签:双师型;培训;成长规律 目前,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内容,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教学手段和科学教学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找到一条合理并且高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就成了社会各界和学术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众多学者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制建设、激励机制等方面,但对于“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之间的关联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因此,本文尝试以教师成长规律为出发点,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 1“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我国学者王义澄(1990)首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概念,他在研究中指“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四个基本的要求,即“参与学生实习”、“教师到工厂实习”、“参与教科研研究”以及“承担技术项目”。基本上较为明确的指出了“双师型”教师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素质要求。2004年4月教育部对“双师”素质提出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要求,指出“双师型”教师应当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或“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或“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或“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而学者肖凤祥(2012)在研究中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一步完善,提出“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和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承担对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教育和培训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这一概念。此外,还有国内还有众多学者均对“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从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大体可归纳为“教育能力”、“理论研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如何进一步结合教师成长规律并提出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培训机制以及具体培训措施将会是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大高职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2“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 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尚不多见。现有的研究基本是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个体成长这两个视角开展,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实施方案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依据全县关于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特制定白水江镇教育中心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和思路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胜任型、特色型、专家型教师。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三、工作思路 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亮 副组长:高翔李兴云 组员:李方军(青小负责人)冯斌付红伟(教务主任) 五、具体发展要求 (一)30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要求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这部分青年教师,使他们在三年内成长为胜任型教师是学校的职责。 1、上岗未满三年青年教师,必须拜师。 (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 (2)每学期上2节汇报课,并学会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3、积极阅读教育专著,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 4、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三年内至少申报课题一个,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 5、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做到一课一个小反思;一学期至少二次大反思,并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并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评选;每年上交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二篇。 (二)40周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30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的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1、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出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3、提交研究课题。研究的指向应该是指向解决学科教育实际的问题。研究课题独立设计承担。 4、提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究论文),存入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袋。 5、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并主评1节课。听课不少于15节。

(完整版)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以下是关于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记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教师发展学校南宫中心小学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最西部,丰台区的教育在北京市8个城区中是最落后的,这里的教育又是丰台区最落后的。为了加快教育的发展,2001年丰台区开始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教育发展服务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建立“教师发展学校”,首批有4所学校,南宫中心小学是其中之一。“这和我们的想法吻合,借助外力,缩短和先进学校的距离,尽快使教师成长起来。”南宫中心小学校长刘显洋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提升教师的水平。“我们的理念是坚持两个回归:‘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研究能力回归实践者’,把教师培养成既能教学,又能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转变了关于学校功能的理念,传统单一的学校观是把学校仅仅当做学生学习发展的场所,事实上她不但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 首师大教科院与南宫中心小学合作成立教师发展学校,并不是大学专家拿出现成的方案,小学成为被试的个体,而是双 ·

方从南宫中心小学的具体情况出发,研究的问题是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同样来自于实践。“3年的实践,最大的变化是教师观念的变化,教师们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学会了反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刘校长说。 这种变化是从访谈学生开始的,学生是教师工作和服务的对象,理解学生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教师的研究可以从理解学生开始,而访谈法非常适合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老师们开始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的想法。访谈打破了科研的神秘感,让老师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了学生和教育的本质。访谈对老师的触动很大,引起老师们深刻的反思,他们认识到必须重新理解和认识教育。老师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适合,方法是否得当。访谈使老师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在教师的教育培训上投入很大,保证学校的每位老师都接受培训。学校请了很多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来校指导。每周有三位特级教师进课堂,与学校的老师们面对面地交流,指导老师们的教学。学校请来了80岁的霍懋征,请来了远在深圳的著名特级教师,还请来了顾明远、谈松华等著名教育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和专题报告,直接作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能请来的都请过来。”学校还以多种形式 ·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方案

江苏省赣榆县县实验小学 教师发展中心筹建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县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欧加刚校长在开学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牢固确立教师成长、名师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经校长室领导研究决定,现就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筹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有关教师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法规,紧紧围绕青年教师成长、名师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为教师教学专业化成长提供服务与支持,为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名师培养特色的需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共同建设,包括规划、服务支持和评价在内的教师发展体系。积极创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新机制、新模式,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二、建设目标 三年内建设成具有本校特色、务实高效的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使青年教师三年内尽快成长为业务骨干,根据各学科专业情况,遴选、培养一批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每学科有重点地扶持和培养3至6

名优秀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为省、市级名师、特级教师等,努力培养名师队伍,使他们成长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充满活力、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体系,使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和管理水平、专业化和科学化程度处于全市先进行列,为我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机构组成及主要职责 赣榆县实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下设: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和名师成长工作室。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成员为我校45周岁以下在职教师(40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名师成长工作室成员从每个学科教学满5年的教师中自愿报名,然后根据评选细则进行筛选,语文、数学每个学科选择3至6名,英语学科选择2至3名。其他学科根据报名情况待定,原则上不超过2名。 机构主要职责: 1.按学科成立名师成长工作室,聘请市内外著名特级教师或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各学科名师成长工作室导师,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指导和培训及课题研究、沙龙研讨、课堂教学展示等。 2.开展由名师成长工作室成员为指导的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工作,通过课堂观摩、录像及分析、教与学咨询等,为需要的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咨询、诊断与建议,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 3.创建优良的教学文化,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提高自身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4.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络教研平台,建设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共享资源,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供条件与帮助。 5.积极探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方式,以教师研习营、教学沙龙、名师成长工作室、教学竞赛、教学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促进教师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