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同学们:

晚上好! 今晚我想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如何做人”这个话题。

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来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做人固然没有一定的法则和标准,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则,一定有它的技巧与规律。今天晚上我就九个方面来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做人的标准。

一、做个有志向的人

毛泽东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拿破仑也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些名言就是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有信仰,应该有信心。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达到人生顶峰的动力。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男儿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不言放弃。成功时,不要醉倒,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怨天忧人,面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甘于干大事,揽难事,立个志向,树个目标,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那里,路就在那里。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事、气魄和胆略。所以,做人需要问问你的志向在那里,要问问你有没有信心。

二、做个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豪杰,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没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与美好。爱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讨者,我们就施舍他点钱,遇到老

弱病残、孕妇,我们就主动让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们就把他送回家,为他指点方向,发现同学有困难,就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这对我们并不难做到,却可能因此帮助别人走出困境。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他人的时候,你实际是在利益自己,当损害他人的利益时,实质是在伤害自己的利益。所谓善良,无非就是拥有一颗爱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骗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父母、爱他人、爱自然的基础和可能。一个善良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诚。所以,同学们,做人得要问问你们想不想善良。

三、做个有教养的人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小事业的成功靠机遇,中事业的成功靠能力,大事业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教养,就是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应该是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往往不以术而以德,往往不以谋而以道,往往不以权而以礼。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圆做人,圆通做事,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所以,做人得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教养。

四、做个乐观的人

人到世间,不是为苦恼而来,所以不能天天板着面孔,整日忧愁、悲伤、苦恼、失意,这样的人生没有乐趣,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这世界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心平气和,它就还你一个心平气和;你气势汹汹,它也还你一个横眉冷对。乐听赞美,不喜他人的批评,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们,这种心态只会像锁链一样囚住自己。只有超越它们,才可体验自在与快乐。拥有一颗快乐之心,见到的就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心中满是忧伤,见到的则只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

与其对不能得到的耿耿于怀,倒不如对你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快乐不在心外寻求,只能在心内寻得,心中若然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存好心,做好人,欢喜充心,愉悦映脸,乐观向上,这样就能站成一座丰碑,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人生苦短,与其事事张弓拔弩,不如学着“幽它一默”。所以,做人得要问问自己乐观了没有。

五、做个宽容的人

海纳百川,靠的是宽容的心。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狭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赏识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不足,靠的是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烧伤的只能是你自己。忍不下一口气,就恶言刀枪相向,忍受不了他人的春分得意,就嫉妒诬陷,这样的人生只能昏暗无光,路会越走越窄。人间的是非善恶喜乐,世道的好坏、冷热、荣宠,要放宽肚皮,坦然接受,路才会越走越宽。宽容不是懦弱、退缩的压抑,而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识实相、敢担当、懂化解融通。为他人着想,是为自己铺路,宽容不是纵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考虑的是别人的自尊和承受度。善待别人,等于就是善待自己,无论生活受到怎样的伤害,不必忿忿不平、耿耿于怀、怀恨在心,学会忘记,忘记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磨砺自己的机会,心灵充满阳光,生活自然充满灿烂。所以,做人要问问自己宽容大度了没有。

六、做个实在的人

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把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永远爬不上成功的梯子。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机会,天道酬勤,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恶劳,勤字当头,苍天不负有心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才能成就大事业。从不获胜的人很少失败,从不攀登的人很少跌交,要想知道成功的滋味,就得敢闯敢干,少言多行,决而不断,断而不行,必然贻误时机。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对工作拈轻怕重,好高骛远,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先扫一屋,才能扫天下,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小节做起,从点滴细节做起。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干老实事,这才是长久和根本。所以,做人,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实在。

七、做个智慧的人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掉了价值。知识是静态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没有智慧,充其量不过是一本记载着知识的书。智慧是头脑的智能,是一种洞察力和判断力。有勇气能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能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而有智慧却能分辨出何时能改变,何时不能改变,知道什么时候“为”,什么时候“不为”。知道你在做什么事,知道热爱做什么样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样,这就是智慧。只有方向,而没有智慧,方向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智慧有时就是一种权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这就是智慧显现。对弱者,光关心不够,要帮助;对别人的失误,光原谅不够,要忘记;对自己的未来,光梦想不够,要行动。静才能生慧,学才能生智,心宁智生,智生事才成。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学习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如果一个人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水,那么谈何成功,所以,做人要看你有没有智慧。

八、做一个正直的人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己不正,何以正人?正直的人不谋私,不贪利,不文过饰非,不偷奸耍滑,不阿谀奉承,不溜须拍马,不阳奉阴违,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说话有根有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说该说的就说,该做的就做,说的都是真话,做的都是正事。心术不正、故弄玄虚、口是心非,用心计,耍手腕,当面一套,被后一套,台上说君子言,台下行小人事,谈何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所以,做人一定要走得直,行得正,做得端,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正直、公道。

九、做一个谨慎的人

智在于治大,慎在于畏小,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堤溃自蚁穴,细微可不慎。恭为德首,慎乃行基。谨慎是“不糊涂”的基础。一个处事谨慎的人,必然是头脑清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人生在世,有招来灾祸的言语,有招来耻辱的行为,要建功立业,当然要格外谨慎。低调做人,虚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远虑在先,就能近处无危。处顺境飘飘然,洋洋得意,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必定难成大气。“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看的是你的功力和定力,低下头的时候,也要学会抬头看看天。静观默察,心如止水,谦虚谨慎,则事易成。谨慎还是远离危险,确保安全的良方,靠谨慎比靠鲁莽更能制胜,只有谨慎,才能稳操胜券,所以,做人一定要问问你谨慎了没有。

同学们,以上九条,并非十全十美。人非圣贤,怎能无瑕疵,怎可无遗憾,要想面面俱到,全能全有,从古之今,未曾有之。但世间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我是谁?我怎样如何做人?我能干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到哪里去?在茫茫的人生旅途,我们必须时时问问自己,叮嘱自己,给自己亮起一盏心灯,磨砺自己,这样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做好。你说是吗?

谢谢大家。

2014年6月22日

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学生学会做人 海阳市行村镇第二小学 教师的工作是崇高的,是神圣的。她的崇高、神圣应是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人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将来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达到做人的基本要求,就要从小抓起,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生学会做人,古人之要求:人在“少年之日,先要识得人之贤否、事之善否、言之是非。”社会科学发展的如今,教学生学会做人,其要求是做具有良好道德风尚、文明行为、心理健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就要加强道德、人格修养,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做人,始于修养,无修养就不能做其人,更无法成为有识之士。只有修养有素,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和人生发展的需求。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人呢?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应。 一、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似的素养。 教师要做好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工作,教师就要具备高尚的似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爱。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石。教师有了师爱,就能承担起对学生做人的教育重任。教师的师德水平在育人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把师爱倾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工作上,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以其人格的魅力言

传身教,感染并影响学生,使其学生从小自觉接受教育。 二、教学生学会自爱。 自爱是做人的基石,是一个人美德形成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学生应学会尊重自身。”“没有自爱、自尊,就没有道德的纯洁和丰富的个性精神。”也就不知道如何做人。有些小同学经常犯错误,几乎每天都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教育,而他们都不懂得自尊自爱。因而,教师要在教学生学会自爱上下功夫。教师要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给予宽容、理解,让他们自愿诚心摆问题,定措施,让他们自尊自爱,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他们讲人生道理和前途。久而久之的耐心教育,经常犯错误的小同学学会了自爱,学会了自查、自责、自改、自律,有了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在学习中就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教学生学会讲文明、懂礼貌。 文明做事、礼貌待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必备素质和条件。在校园里,在班级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学生不文明的举动,听到不文明的恶语;时常看到学生无礼貌的现象。若对这样的学生不理不睬,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不文明无礼貌的习惯,对教育教学会起到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将来的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良因素。为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晓得我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和对人要“温良恭谦让”的礼教,明白“人无礼而不生,事物力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的道理。平日,要求学生说话和气,注重礼节,行为端

侵犯受教育权类型及法律分析

侵犯受教育权类型及法律分析 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常见的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类型有: 一、侵犯学生的入学权 《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这是对义务教育对象入学条件的规定。有的学校对适龄儿童进行智力测验,拒绝成绩不好的“笨孩子”入学,就不符合上述规定,是违法行为。 二、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 《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教育中,教师不能变相地将学习差、不遵守纪律、难管理的学生挤出学校。 三、侵犯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教育法》第42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的权利。考试,是学校安排和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之一。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让学习差的学生回家不参加升学考试,这就侵犯了学生享有的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四、侵犯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 停课作为一种惩戒形式,必须限制使用。停课只能对那些其行为严重扰乱了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采取,在实施中要遵循相应的程序性限制,如对告知、听证和申诉权利的保障。停课的决定只能由学校做出,教师个人不能对学生进行停课。实践中,教师仅因为学生未完成作业而将其撵回家做作业、或动辄让违反纪律的学生回家“闭门思过”等做法,就侵犯了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 五、随意开除学生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但对于那些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初中阶段以上未成年学生,学校可以根据其规章制度进行处理,直至开除学籍。开除学生时必须保证其程序公正,任何违反程序条款的开除决定都是无效的。当事学生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学生对学校做出的开除处分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向规定的主管部门申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最美是青春 ——记14届篮球运动会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凝聚力,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三岔初中举行了第14届学生篮球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为期两天,安排在3月17、18日。 此次比赛共有14个班级参赛,采用各年级抽签分组循环赛制的方式。遇到所有学生都喜欢的经典赛事,每个学生都兴奋不已,整个球场俨然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自发地成为本班的拉拉队员,个个激情满怀,积极地做着准备。比赛伊始,场上球员们迅速投入其中,熟练地抢球、传球,并精准地投球。随着队员左晃、右晃、过人、起跳、钩手,三大步上篮,“球进了”!抢篮板,双方争夺异常激烈。虽然头顶火红的大太阳,球员们个个都汗流浃背,但始终没有丝毫的松懈,他们都认真、潇洒地打好每一个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得到球的机会;场下的拉拉队也纷纷为自己班的篮球队加油呐喊,助威声次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篮球赛已圆满结束,但球场上奔跑的身影,认真的态度和拼搏的

精神、不服输的意志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本是一场晋级赛,但输赢已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团队的合作和凝聚力,还有他们面临考验,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一切,将给我们的学习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希望。本届篮球比赛,队员们真正地做到团结协助、全力以赴、顽强拼搏,其间也有学生受伤流血,但他们不怕疼,反而享受战胜困难带来的甜蜜,不过也给了我们忠告,在全力以赴、顽强拼搏的同时要懂得自我保护。 这次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体生活,更激发了他们积极投身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热情和信心,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比赛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凭借篮球的独特魅力,我们也看到了当代中学生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风采。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他们做一个有用之人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他们做一个有用之人 ——读《读成就奇迹的孙维刚》有感 蔡明教书是为了育人,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他们做一个有用之人"这是孙维刚给我的最重要的启示。 学生现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的是将来能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为人民谋幸福。如果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向人民讨价还价的资本,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甚至危害社会,这时,智育再成功,也是毫无价值的。 孙老师坚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注意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他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把做人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渗透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教改活动之中。他说:一个人品质不好,即使你智力超群,也是没有用的。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他要求学生做诚实、正派、正直的人,做有理想,有宏伟抱负的人,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自己活着能使别人生活得幸福。 孙老师八条施政方针第一条第一款是:1.诚实,正直,正派2.树立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要为人民多做贡献3.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这三条是孙老师自己做人的准则,也教育了他许许多多的学生,他要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这样一颗颗善良的种子。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孙老师因为迟到而带病在凛冽的寒风中罚站一小时的事情,对此,一些人感到诧异,甚至不以为然,认为孙老师未免有些过份,但孩子们又是怎么看的呢?“我们老师有病,工作又那么繁忙,这我们都很清楚。”“这一天早晨,老师迟到了,他自惭自责,竟然自己站在教室外罚站”、、、、、、那一天风很大,望着门外的老师,同学们心里说不清楚是感动,还是难过。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绝对以身作则。可见,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先做到,是学生们认可的教育方式。孙老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他最了解学生的所 思所想,进而以最能震动学生的方式去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自然是有效的。而孙老师也将这一点提炼为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原则。 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当我们的教育真正触及孩子的心灵,唤醒和鼓舞他们的道德自觉,在他们身上焕发出惊人的道德力量,最终实现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时,学生生活上求自理,学习上求自强,情感上求自控,思想上求自立,从而让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2014/6/23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也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奋发精神,焕发儿童和青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别注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作用。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应当努力实现爱国主

高校学生受教育权被侵犯的常见类型及如何保障高校学生受教育权问题

作业4:简述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受教育权被侵犯的常见类型,并就如何保障高校学生受教育权问题进行阐述。 高校学生的受教育权应该说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应当是指高校学生有在依照国家教育制度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就学的权利。因此,侵犯高校学生的受教育权总是和学生当时面临的具体就学机会联系在一起的,应当是指高校学生到教育机构就学的机会和权利被剥夺的情况或者设置不平等条件使学生在相同的就学机会上受到不平等待遇的情形。 近年来,学生诉高校的不当处分案不断出现,仅以比较轰动的案子为例就有如1998年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田咏认为学校对其退学处理不当而起诉学校;1999年北京大学96届博士毕业生刘燕文诉北大不颁发毕业证书,拒绝授予其博士学位,侵犯了他的权利;2000年湖南外语外贸学院的6名男女学生因同寝睡觉被学校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而把学校告上法院;2002年广州暨南大学武某因考试作弊被学校取消获得学士学位资格而将学校诉至广州市中院等等。这些案子发生后,都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极大的关注。“学生状告学校”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社会法制的进步和学生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敢于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学校惩戒权的强大与学生受教育权保障的软弱无力,两者之间的冲突正在加剧。 常见的高校学生受教育权被侵犯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歧视学生 《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上述规定确立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原则。受教育机会平等,是指公民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平等法律地位,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或者差别而受到不平等地对待。该原则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法定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手段非法限制和剥夺公民的这项权利;另一方面受教育也是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第二,在义务教育阶段,公民的就学机会、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平等。第三,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公民的入学机会、竞争机会和成功机会平等。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1

xx总校关于小学生课外活动的调查 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不断丰富和充实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补齐短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调查形式:实地走访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调查分析 1、根据实地走访,了解到有姚寨总校的小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①做家庭作业、读课外书、看电视、玩手机上网(qq、微信、游戏)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流。 姚寨总校处于农村地区,在农村乡镇,做作业,看电视,上网、做家务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流。 农村小学生他们渴望参加一些课外班,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但由于农村乡镇缺乏各类机构举办的课外班,所以他们几乎都没有机会参加。 ②小学生渴求丰富多彩、压力小的课余生活 小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怎样呢?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8%的小学生觉得自己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感到满意;57%的小学生却觉得一般;5%的小学生觉得枯燥,不满意。究其原因,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调查发现,之所以农村乡镇小学生占一半多的人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只是较满意,是因为农村孩子缺少课外书读,没有自己爱好的兴趣活动班可上,可供学生活动的社区环境也较差,还要做较多的家务活等。 “希小学生希望拥有怎样的课余生活呢?农村孩子普遍希望课余生活丰富一些: 望参加课外活动”“希望能参加体育活动。”“看电视,读课外书,做家务活”“有足够的时间写作业,玩耍。” 2、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①目前,在课间生活中,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是以做游戏为主,而男生的比例大于女生;而排在第二位的读书。由此可见,女生在学习主动性上好于男孩子,并且相对于男生,女孩子更喜欢安静的做事。

学会做人演讲稿集合9篇【精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延安职业技术学院xx级机电x班的学生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做人,先从诚信做起》。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信。从古至今,不仅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才能坦诚相待和睦相处,也只有诚实,才能彼此信任。 同学们应该还记得小时候听过这个样一则故事《狼来了》故事中的那个孩子多次说谎,说狼来了,大人们几次上当,最后狼真的来了,结果他大声叫喊,可大人们却没有在理他,以为他还是说谎,结果被狼吃了。这则故事我们听了可能有无数遍,可见一个人的诚实是多么重要。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凭着自己的真诚,一定会取得别人的信任,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说到做到,不隐瞒,不说谎,实事求是。 一、学会做人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之良教授说:“人生有两件事,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我认为学做人更重要。如果你不会做人,只会做事,即便你掌握了若干知识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做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纪人才的六项要求:一是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能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信息集纳能力;四是口才;五是书写能力;六是专业技能。也是按照“做人”放于“才能”之上的绝对原则。也就是说,“成才先得做人。” 二、学做人的含义 1、“做人”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作为一般的人,除了必须具有爱心、同情、公正、助人、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能运用思想、具有社会技能外,还必须塑造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是建筑健全人格的基础。) 2、“做中国人”。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国家光荣的历史,爱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爱与自己有同样命运的同胞。拥有这份共同感情的人们,团结起来,尽力提高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并为自己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努力。 3、“做西小人”。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学校,爱学校的光荣历史,爱自己每天生活的美丽校园,爱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拥有这份共同感情的老师和同学,团结起来,为了学校的荣誉和发展努力学习,积极上进。 三、学会做人的途径 在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重要和做什么样的人以后,就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在日常学习、

浅谈如何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做人

浅谈如何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做人 [摘要]教育的终极目标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我们有必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强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和我们的老师为了孩子的未来,应该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真正放在教育的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就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而言,就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基础上,从小确定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远大目标,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成为一个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品德高尚的人。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智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独生子女环境的制约,也有少部分小学生在明德、成才、处事、交往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特别是城市儿童最突出是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发展(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自己做事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仅占30%)。甚至有的学生为能有更多的时间玩耍,可以出钱“雇”同学完成作业,普遍出现了“自私任性、胆小怕事、贪图享受”的不良心理倾向,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究其根源在于学校及家庭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仅着眼于人的认知本性、功利本性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本性、生存能力

侵犯受教育权 案例分析

侵犯受教育权 甲就读于北京某大学,2006年甲母曾与学校教务的人员吵过架,学校即将甲退学,而2006年学校的退学公告里并没有甲的名字。找到学校后,校方称在2月份有相关的公告,但未出示任何文件。后甲向教委申诉,教委告知让甲去学校上学,由学校妥善处理此事,但正值假期没有办成。9月份甲再去学校,学校不让甲上学,让找教委。教委给了甲信访答复,甲不服,向北京市政府要求复核,政府告知通过诉讼解决。甲向海淀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学校的退学决定,被告知学校不属于行政机关。再去西城法院告教委,被告知信访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甲不服,向中院提起上诉,中院在2007年9月维持了西城区的裁定,问该怎么办? 陈大豪律师解答(cdhlawyer@https://www.360docs.net/doc/1018326289.html,) 首先,行政诉讼肯定是不行的,学校本身就不是行政机关;其次,如果是以宪法为依据,以侵犯受教育权为标的起诉,一般是得不到法院的支持的;可以从违约方向走,但是这个案子实践中是有难度的。另外,对于时效问题,学校是否退了学费,如果已经退费的话,从退费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如果没有退费,诉讼时效应该是没过的。注意搜集入学的证据,比如学生手册、学校的公示等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学校确实不属于行政机关。在实践中,对于学校是否为行政机关,争议很大。 案例分析—受教育权能否通过诉讼途径获得保护

发布时间:2010-3-9 11:56:59 点击:154次 【问题提示】 学校与其招收的学生间是否形成教育服务合同关系?学校辞退学生的行为是行政行为 还是民事行为?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属宪法权利,宪法权利能否通过民事诉讼的 途径获得保护? 【要点提示】 学校发出的招生简章属要约,学生报名参与学校招生的行为属承诺,学校录取学生后, 学校与其招收的学生间形成了教育服务合同关系。学校以学生身体条件不合格为由辞退学生 的行为属民事行为而非行政管理行为。我国公民享有的宪法权利,因没有宪法法院可以通过 民事诉讼途径实现。 案例1.教师发怒使两学生头撞头受伤案 [案情] 1999年4月8日,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运晓正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14岁的叶与同桌因为座位谁用得多少发生争吵,继而又动起手来。张老师很恼怒,在把他们推往教室外面的途中,二人的脑袋撞在了一起。放学回家后的叶,精神即出现异常现象,目光呆滞,不与别人说话。夜间哭醒,并胡说一些惊恐害怕的话,一直持续到天亮。第二天在叶氏夫妇和校方的帮助下,叶先后被送往几家医院看病,但病情一直未能好转,期间一直未到校上学。1999年11月5日,叶被送往市第二精神病医院,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脑血管痉挛。由于多次向张讨要医药费未果,家长一纸诉状将校方和张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请被告学校承担为女儿治病支付的医疗等各种费用35881元,另要求精神抚慰金25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被告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原告受伤的后果,因被告张是在教学活动中履行教学职责时发生的侵权行为,故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判决被告法人单位学校负主要责任,赔偿原告叶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陪护人员误工费、交通费、杂支费、鉴定费52.5元,及精神抚慰费共计45000元。 [分析]本案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张老师的行为是正常的教育方式还是不当的教育方式?二是如果是不当教育方式与原告受到伤害的结果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显然,张老师的教育方式是不当的,当他发现叶与同桌发生争吵后,采用极其简单粗暴的态度,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并用手揪住两学生的头发,使两学生的头相撞,并反复的训斥,没有注意到原告完全没有考虑到她的承受能力情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劳动中成长 ——记社会实践活动 甘州区甘浚镇工联小学李军景胡玉红糟俊桢崔佳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亲近社会、学习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家乡的玉米种植产业,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农业,感受家乡的秀美景色,感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的重要性,感悟劳动光荣和陶冶美好情操,接 受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 质,增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生的实 践体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甘浚镇工联小学一年一度的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剥玉米开始了。 9月24日班主任老师带领同们兴高采烈的赶赴一农户家去剥玉米,一路上同学们有唱有说,感觉是去赶集,看不出是去劳动。不觉得20多分钟过去了,到达目的地了,班主任老师给同学们分组、分任务,在田地里同学们兴致很是高涨,都是提前完成任务。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这时 候的同学们的兴致没那么高涨了,一个个没 精打采的样子,任课老师通过鼓励班里的积 极分子激励大家完成了早上的任务,午间休 息时间组织了歌咏比赛、说相声、下棋等丰 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的实践活动充满了欢声笑语。下午烈日炙烤着大地,但同学们依旧干劲十足,没有半点松懈,任然

在欢歌笑语中完成了下午分给的任务。 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而过,不知不觉几天的实践活动已接近了尾声,在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有很多同学谈了他们的感受:“有的说劳动真累;有的说自己终于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有的说父母真辛苦,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几天的实践活动没有一个同学请假,都坚持了下来,更为重要的是涌现出了一部分积极分子,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表扬。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孩子们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体验实践的机会。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同学们: 晚上好! 今晚我想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如何做人”这个话题。 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来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做人固然没有一定的法则和标准,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则,一定有它的技巧与规律。今天晚上我就九个方面来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做人的标准。 一、做个有志向的人 毛泽东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拿破仑也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些名言就是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有信仰,应该有信心。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达到人生顶峰的动力。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男儿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不言放弃。成功时,不要醉倒,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怨天忧人,面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甘于干大事,揽难事,立个志向,树个目标,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那里,路就在那里。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事、气魄和胆略。所以,做人需要问问你的志向在那里,要问问你有没有信心。 二、做个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豪杰,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没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与美好。爱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讨者,我们就施舍他点钱,遇到老

先学做人

高大权:先学做人 “你来这里主要是学习做人的” “你来到桓台二中,不是仅仅为了考学的,而是主要来学习做人的。”在桓台二中,从教师到学生都很熟悉校长的这句话。 每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高大权都会对学生们讲这句话。 他一贯主张,学生学会了做人,就学会了学习。学生在这里学习3年,他的这一主张也就不断地向学生们宣讲。 实际上,包括家长在内,许许多多的人都认为学生高中3年,主要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而作为一所普通高中,是否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主要就看高考升学率如何。高大权的观点是,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成绩如何,关键取决于学不学的问题。学生只要愿意学了,才会学习,只要会学习了,取得理想的成绩也就不难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成绩只是“副产品”。 “现在许许多多的学校将自己的核心办学理念确定为‘对孩子的一生负责’。那么,怎样才是对孩子的医生负责?不仅是要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负责,更要对他们的能力负责。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等。”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当下不少教师将教育“简化”了——对学生的教育仅仅简化成了考个好分数,教师工作则简化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现在的教育没有教育了,只剩下分数了,就像给孩子洗澡一样,这块肥皂不行,换一块碱性的,还不行,再换一块酸性的。本来的目的是把孩子洗干净了,结果却将孩子扔掉了,反而研究肥皂去了。” “教育重要的是做什么?”这是他经常追问的一个问题,也是他经常要求老师们思考和追问的一个问题。他一直在努力让老师们明白这样一个教育之道:教育就是帮助自然人更快更好地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教育的成功不是让学生学会背诵一篇课文,一条定理;不是让学生做会一道习题,通过一次考试;教育也不是让学生考上一所名校,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好人,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教育要把学会做人放到首位,把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内化到学生的心灵,让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伴随终生,让学校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没有堕入网吧的,没有打架斗殴的,没有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的,没有穿戴不整齐的……他说,他希望自己的学校培养出来的每一名学生想做好人、会做好人。用他常说的一句话说就是,要有个“人样”。 每年的开学典礼,他都会给学生上“学会做人”这一课。他跟学生们讲,如果你只是抱着考大学的想法,就不要来到这所学校;如果你是抱着养成良好心态和习惯,为幸福人生打好基础的想法,那你就来到这里;如果你是抱着学会做人做事的想法,就来到这所学校。问,同学们,不可否认,在中考里,想读一中的学生,我们是失败的。但是思考一下,是智力的问题吗?不是,关键是习惯养成的问题。如果你能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年上他们,你就是人生的赢家。如何年上他们?努力学习语文数学,吗,不是。首先是改造自己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了,就有希望年上。 好的教育来自于教师 学校管理,第一位的是人的管理。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毋宁质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对“学会做人”的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青少年堕落的根源,就在于道德上缺乏教育,就在于他们的需要、愿望、意图、兴趣都处于极端原始的状态。”而孩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时期、准备时期,可塑性强,“学会做人”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在青少年时期这一黄金阶段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但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要把孩子们的灵魂塑造好,何其重要又谈何容易啊!作为老师,肩上的这份责任沉甸甸的。 一、结合学校特色构建“学会做人”教育的分层目标 如何有效地展开“学会做人”教育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在“学会做人”的道德训练和具体要求上应以《德育大纲》为依据,结合学校的教育特色,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区别对待,分层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校的“一校一品”兰文化建设工作,以兰文化为载体,“以兰之韵塑生之品”,提出了“以兰育雅、以兰育清、以兰育育韧、以兰育和”的兰文化建设理念,引导每名学生“雅言雅行”,并认真学做具有兰花般坚韧品质的人。 结合学校的兰文化建设,我觉得“懂礼仪、讲诚信、遵纪守法”的好品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素质。源于这一想法,我从一年级开始制定出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主题教育,分别从“低年级对己懂礼仪、中年级对人讲诚信、高年级对社会守法纪”出发,以争做“有礼貌的人”、“诚实守信的人”、“遵纪守法的人”为努力方向,具体细化要求如下:

低年级争做有礼貌的人:从仪表、语言、举止入手,使全班学生形成把礼仪带入学校,把尊重带入课堂,把孝敬带入家庭,把微笑带向社会的良好风貌。 仪表:①衣着整洁,红绿领巾干净平整; ②男孩不留长发,女孩长发扎起,不披肩; ③精神饱满; 语言:①态度诚恳;语调平和,声音大小适宜不大喊大叫; ②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举止:①与人交谈时,正视对方、认真倾听、不东张西望,不心不在焉; ②课堂上不随便插嘴,回答问题先举手; ③得到允许方能进入老师办公室,不随便翻动办公桌上的物品,与老 师交谈小声而有礼貌,不打扰办公室其他老师的工作; ④看见老师、长辈主动问好,并能主动通过电话等途径问候爷爷奶奶 等长辈; ⑤父母下班回家,能接过拎包,递上拖鞋;父母劳累时会给予敲背解 乏。 中年级争做诚实守信的人: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日常行动中去,引导学生要做真人、说真话、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做事尽心尽力,这样待人、处事,才能与同学朋友团结友爱。 ①不说谎话,有错就改; ②言而有信,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

学生的受教育权的保护

教育法学视野下学生的受教育权的保护和实现 摘要: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是达到国家规定入学年龄的儿童都应该而且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而我国的《教育法》也明确提出了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或其他机构不得以不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学生入学或将部分学生开除学籍导致学生退学等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损害的现象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要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的受教育权的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二是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及对孩子的接受教育的重视;三是学校要深入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四是国家立法机构要切实不断完善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的相关法律;五是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及司法部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把教育发展的核心,即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弱势群体的利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而教育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数量和人才的质量,而高素质的人才的出现源于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其受教育权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实现。关键词:学生受教育权保护和实现教育法 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根据学习的层次可分为: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获得公正评价和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如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的权利等。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学生享有的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损害或剥夺等各种非法或违规的案件时常被暴露在媒体、公众之下。那么到底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方式或方法来减少因有意识或无意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而最终对学生个休的受教育权造成损害,甚至酿成重大的影响深远的个人损失呢?在个人看来,通过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国家立法机构五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最终能够不断减少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损害或剥夺,使受教育者,即学生的受教育权得到切实真正的保护。 从学生个体层面来说,学生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要强,并敢于去行动。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身处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大系统之下,他们的受教育权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被监护人、学校或其他教育主体所损害或剥夺,因此无论是学生的监护人,还是教育者都应该从小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特别要包括学生的受教育权意识,以免使得部分学生没有机会享受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更严重的是因此而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生的阴影。法律知识缺乏、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这是中国现存的普通现象。家庭基本不会向孩子传授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学校基本不会开展教育法律相关的讲座,就更不会开展相关的课了。这就使得绝大部分的学生即使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损害,他们也会保持沉默,使得这种维权分子无法无天,维权现象愈演愈烈。在学校里,教师体罚学生、罚学生面壁思过、罚站更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逼迫学生留级、不让学生参加考试、分快慢班、区别对待优秀生与学因生,更有部分大学欺骗性招生、扣留学生毕业证、学位证等。当我们提到学生的受教育权的保护,不仅强调学生的受教育权不被损害或剥夺,也强调受教育者享受相对公平的教育权利,而不能使教育资源倾向失衡。在家庭里,虽然绝大部分监护人是支持子女接受教育的,然而还是有很多偏远山区的监护人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阻碍子女上学,剥夺了他们子女的受教育权。总之,作为教育的主体,即受教育者,要使得自己的受教育权得到实现,就一定要从树立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一旦自己的受教育权被损害或剥夺,就要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的方式或方法坚决维护,而不是保持甘愿忍受而一直保持沉默使得自己的受教育权被肆意地践踏,而这些违法违规分子变得越来越猖獗,学生们一定要明白,当违权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这并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如果大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文档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文档A survey report on Pupils' extracurricular life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 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 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 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 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相关背景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一代的 中坚力量,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成为了小学生能否担起重任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重视,家长更重视。因为它不光涉及到学生成绩好坏,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全面成长。如果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那么课余生活就是这个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不合理。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有许多青少年由于没有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而是沉迷于看电视、打电脑游戏等等。如何安排、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小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调查目的为了能让校园的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 的课余生活和他们的一些想法,以便今后能正确、合理地引导

同学们开展课余生活,并为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小组的成员觉得有必要进行这次调查。我们此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要寻求有益小学生成长的课余生活,使小学生过得既充实又丰富。 第二部分实践概况简介 时间: XX年6月——8月 调查形式:实地走访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第三部分调查分析 1、根据实地走访,了解到有关xxx小学生课余生活情况,主要是城乡差别,具体分析如下: ①做家庭作业、读课外书、看电视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 的主流 城乡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流有所不同。在城区,读课外书,做作业,看电视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而在农村乡镇,做作业,看电视,做家务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流。 城乡课外班有别。参与调查的城区小学生中有一半以上 的人参加学习书法、绘画、音乐、英语等课外班活动。对农村

浅谈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浅谈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岭湖小学陈惠华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关心他人的人,做一个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人,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做一个旷达超脱、悦纳他人的人。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江总书记报告的有关论述,进一步为我国基础教育战线指出了教育目标和根本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应从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本身发展的要求,顺应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根本上是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

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要以“育人”为本。我们要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为社会办事,教会学生锻炼健体,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样,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教育学生做人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乐于助人是人类社会能够和谐美好的关键所在,你我都在关心中孕育成长,你我都在关心中温馨幸福。乐于助人给我们带来春风般的温暖,也会带给他人快乐与健康。育人者必先律己,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品行去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如有一位同学由于母亲出走失去母爱,父亲又长期在外打工,因此,在校时会拿别人的饭吃,我就耐心细致的做他的思想工作,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平时给他一些米、菜和零用钱),让他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家里亲人一样关心他、呵护他,推己及人,使他学会做一个乐于助于的人。 二、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人

浅谈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浅谈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现在,有的初中生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不按时完成作业,迟到早退,旷课逃学,考试不及格。面对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劝说,他们却振振有词:“上学读书有什么用啊,再说,上不上学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我们应当帮助这些同学从以下三个方面转变认识。 一、认清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生命是短暂并且无法重复的。要想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教育是基础,教育能为我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将来独立谋生的基础,在知识密集化而且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同时,对于我们将来的发展来说,潜力的开启、眼界的拓宽、精神世界和个性的丰富以及具有较广泛的选择机会和成功条件等,都离不开接受教育。希望工程第一个受助者张胜利、“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充分说明,教育对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 二、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将受教育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并从法律、物质、师资等方面

对中小学生享受义务教育给予充分保障。比如,全面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部分地区免除了课本费、采取各种措施保障教育公平;山东等地区专门立法规定“禁止开除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努力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权。面对党和政府的关爱,我们中学生没有理由不拿认真学习来作为回报。 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无论是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从国家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为此,我们中学生应当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认真履行下列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守则、校规和校训,刻苦学习。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爱护学校的教学设备、仪器、校舍、桌椅板凳、文体器材、校园花木等。 同学们,昔日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我们更要为了自己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