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带来的效益二稿

合集下载

山西省煤矿整合运动的案例分析

山西省煤矿整合运动的案例分析

效 率低 下 。又处 于垄 断 地位 ,可 以想象 ,一 个个 蛮横 霸道 ,随便 涨 第三 ,扰乱市 场秩 序 ,不 公平 的国有化 。由于媒 体大量报道 了私
第一 ,减 少矿 难 。客观 而言 ,国有 大煤矿 因为相对规 范的管理和 价 ,比煤老板危 害更 大 的垄 断 “ 煤老虎 ”将 出现在消费者 面前 。 比小煤 窑更多 的安全投入 ,发生 矿难 的概率要少一 些 。事 实上 ,山西 众多小煤 窑很少没有发生 矿难 的。兼并重组 整合全 面结束 , 矿全面 人煤 矿发生 的矿 难 ,人们 用 “ 血 的G P 煤 带 D ”来形容 山西的经济 。山西 采用机械化综采后 ,煤矿百万吨死 亡人数将减 少7%。 4 省政府 试图改变这 种局 面 ,这是 可以理解 的 ,也是政府 的职责所系 。
蒋 虹
中 共浙 江 省 委 党 校 3 1 1 1 2 1
摘要 :2 0年 山西省政府 大刀阔斧地进行 了一场煤矿 资源整合 运动 ,虽遇 到 了来 自各方的压力和 阻力,依 旧如火如茶地展开着 ,可见其 对煤 09 矿整改的决心。但 整改过程 中的具体做 法也 引来一些争议。本文从煤矿整合运动 的整体进程 着手 ,概括博 弈各 方的观点陈述 ,并指 出煤矿整合 运 动相 关的政策制定、执 行及其反馈过 程中的不足之 处。
勾结的现象也 相当严重 。可 以说 ,山西矿 难频发 ,与此大有关 系 。如 道 ,得 到了最高的效率 ,也失去 了一 定 的民心 。 果 将这些小煤 窑合并到 国有 煤矿 ,能大大减 少这里 面的腐败 ,毕 竟官
员 人股 国有煤矿 的几率 要  ̄/ 煤窑小 得多 。 L, J
第 五 , 御风险 。山西作为一 个产业 比较单一 的省份 ,过 于倚重 益达到最 和谐 的统一 ,应该会 受 国民的喜欢 , 同时也会不确定 期限 抵 但 煤 炭能源产业 ,当外 部经济发 生波动 时 ,无疑 会受到较 大影 响。金 融 地延长政 策实施 的时间和成本 ,影 响行政效率 。针对山西省煤矿 整顿 危机 发生后 ,山西在 去年和今 年上半年 的经济增 速低 于全 国 的平均 水 “ 燃煤之急 ”的实 际需求 ,这一方案并 不适合 。

煤炭资源整合

煤炭资源整合

煤炭资源整合摘要: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煤炭资源的分散和碎片化,导致开采和利用的效率低下。

因此,煤炭资源整合成为了有效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整合的定义、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分析该方法在促进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作用。

第一部分:引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被广泛用于发电、加热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然而,由于煤炭资源的分散和碎片化,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煤炭资源整合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第二部分:煤炭资源整合的定义和目的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将分散的煤炭资源进行有效的集中和利用,以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三部分:煤炭资源整合的方法1. 区域煤炭资源整合区域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将一个地区内的煤炭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利用。

通过建立煤炭资源整合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系统,可以避免重复开采和浪费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企业间煤炭资源整合企业间煤炭资源整合是指不同企业之间对煤炭资源进行合作和共享。

通过建立联合采购和联合生产等机制,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 技术手段的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煤炭开采和利用技术,可以提高开采效率和环境保护能力。

例如,利用无人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煤炭开采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第四部分:煤炭资源整合的作用1.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可以避免重复开采和浪费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而延长煤炭资源的使用寿命,保障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2. 降低生产成本煤炭资源整合可以实现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联合采购和联合生产等方式,可以减少交通成本和设备投资等费用。

3. 促进经济发展煤炭资源整合可以促进煤炭产业的发展,提高煤炭产业链的附加值。

2010.918申论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918申论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918申论答案及评分标准(据说是捡到评卷老师的u盘了)(好就顶起来)2010.918申论答案及评分标准(据说是捡到评卷老师的u盘了)(回复可见)答案及评分标准题目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

(15分)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

λ采分点:共8个,除第4为3分,其它均为2分,合计15分。

评分公式:采分点-字数-错别字=实得分λ1、政府是否过低评估其煤矿资产和补偿。

(2分)2、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后,是否保证全国煤炭供应。

(2分)3、是否会出现“拉郎配”、“国进民退”等问题。

(2分)4、法律层面需要商榷。

(3分)5、操作中是否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2分)6、是否能建立起双方认可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2分)7、补偿方面是否能做到充分、合理、及时。

(2分)8、是否存在政府过多,过度干预经济的问题。

(2分)(见文中批注11/12/13/18/19/20/21/22)题目二、“给定资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

(20分)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

300字以内。

λ结构分:总-分结构或总-分-总结构(5分)采分点:共10个,每个1.5分合计15分λ评分公式:结构分+采分点-字数-错别字=实得分λ为什么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这次整合的目的、政策和效果三个方面来看:(总)一、从这次整合的目的上看:1、为改变山西煤炭企业多、小、散、乱的格局现状。

(1.5分)2、为提高资源回收率。

(1.5分)3、为减少矿难发生。

(1.5分)4、为整顿开采秩序,防治腐败。

(1.5分)二、从这次整合的政策上看:1、要压减现有煤矿60%以上的规模。

(1.5分)2、要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山西煤炭资源大整合的主力军。

(1.5分)3、要借助煤炭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改造,在煤炭生产领域重点抓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回采率。

山西煤炭行业报告

山西煤炭行业报告

山西煤炭行业报告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山西煤炭产业在中国煤炭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山西省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山西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发展现状。

1. 产量和储量。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

据统计,山西煤炭储量达到了3000亿吨以上,占全国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一。

同时,山西省的煤炭产量也居全国前列,年产煤量稳定在3亿吨以上。

2. 企业规模。

山西省拥有一大批煤炭企业,其中以山西汾酒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山西大同煤矿集团等为代表的大型煤炭企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些企业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山西煤炭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技术水平。

山西煤炭行业在煤炭开采、洗选、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山西省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了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在山西煤炭企业得到了应用,提高了煤炭开采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生产环境。

二、存在问题。

1. 产能过剩。

由于长期以来对煤炭行业的过度投资,山西省存在着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

一些小型煤矿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能利用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安全生产。

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近年来山西省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但煤矿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 环境污染。

煤炭开采、洗选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生态环境。

煤炭行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未来发展趋势。

1. 转型升级。

山西省将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煤炭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动煤炭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 绿色发展。

山西省将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环保投入,推动煤炭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发展。

煤炭资源的煤炭资源整合与优化布局

煤炭资源的煤炭资源整合与优化布局

煤炭资源的煤炭资源整合与优化布局煤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布局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然而,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开采条件的差异,我国的煤炭产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布局成为当务之急。

一、煤炭资源整合的意义煤炭资源整合是指通过强化煤矿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煤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煤炭资源整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整合和优化布局,可以避免重复建设矿井,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2. 降低煤炭生产成本:煤炭资源整合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优化资源开发布局:通过整合煤矿企业,可以优化煤炭资源开发的布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 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整合可以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资源整合的方式煤炭资源整合的方式可以分为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两种。

1. 水平整合:水平整合是指在同一层次上整合煤矿企业。

该方式可以通过合并、重组或联合组建等方式实现。

水平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矿井的资源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

例如,将几个规模相对较小的煤矿合并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煤矿,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垂直整合:垂直整合是指在不同层次上整合煤矿企业。

该方式可以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

垂直整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例如,煤矿企业可以与相关的运输、加工、销售等企业合作,形成统一的生产与销售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煤炭资源整合的挑战和对策煤炭资源整合虽然有诸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1. 制度机制不完善:煤炭资源整合需要有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但当前我国的煤炭资源整合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

为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山西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必要性及问题分析

山西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必要性及问题分析

二、 山西煤 助 于 煤 炭 产 业 经 济 效 益 水 平 提 高 从 1 9 7 8年全年产煤 6 . 1 8亿 吨 ,到 2 0 0 8年 的 2 7 . 9 3 亿吨,
中国煤 炭产量 增幅 巨大 ,并多年保 持世界第 一产煤 大国 的纪 录。 但是 , 煤炭行业 经济效益并没有 同步提升 。 2 0世纪 9 0年代 以前 , 中 国煤炭行业连年亏损 。即使在现今这种情况下 , 根据 中 国煤炭工业协会 的统计 , 仍有 7 0 %以上的规模 以上煤炭企业处 于微利或 亏损状态 。 煤炭产业集 中度过低是导致 煤炭 产业经济 效益不佳 的重要原 因。 产业集 中度过低造成煤炭企业 问无序竞 争, 影 响了煤炭市场 的正常秩 序 , 造成煤 炭行业利 润大幅度转 移 。如电力部 门是煤炭最 大的消费部门 , 每年所 产的煤炭 6 0 % 左右都用 于发 电。 然 而, 煤炭市场 是相对竞争性 的市场 , 下 游的 电力 市场基本是 由五大发 电集 团 程 的垄 断竞 争市场 , 下游有 足够 的能力利用其垄断地位压低 电煤价格 。 因此 , 煤 炭产业 高 度 分散 的市 场严重影 响了 中国煤炭市场 的正常秩 序和煤炭行
型矿井 占到全部矿井 总数的 6 0 %以上 ; 大公 司 、 大集 团的煤炭 产量 占全省煤 炭总产量也只有 5 1 . 3 %。此外 , 小煤 矿加工转化 率低 , 资 源浪费严重 、 安全基 础薄弱 、 乡镇煤 矿机械 化水平低 , 人员 素质不能适应 行业发展 的要求 、 市场 竞争主体 多 , 宏观调 控 困难等 问题也制约着 山西省煤炭工业的进 一步发展 。
业 的稳 定 发展 , 也 造 成 了煤 炭 行 业 经 济效 益不 佳 的结 果 。 西 方 经 济 学从 理 论 上 解 释 了企 业 并 购 重 组 的 内 在机 理 : 通 过并 购重组 等方式 , 可 以降低交易 费用 , 包裹各种 交易谈判 和 签约的费用 、 企业 内部组织管理的费用等 。在马克思 主义 政治 经济学中也认 为并 购重组是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 煤炭企业规模 , 有 助于提 高煤炭产业 的集 中度 , 保 证合理 的产 业结 构和竞争秩序 ,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而煤炭企业 规模 不断 扩大 , 导致企业 的生产成本下降 , 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增强 , 最终达到提高整个 煤炭 产业经济效益水平 的 目的。 并购重组正 实现矿井大型化 、 企业规模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表 1 , 我们可以 看出山西省各地区兼并 重组前后矿井规模扩大显著 。

山西焦煤范文生

山西焦煤范文生

山西焦煤范文生山西焦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山西焦煤的开采和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面就是一篇关于山西焦煤的范文。

山西焦煤是指产自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以其高热值、较低的灰分含量和良好的燃烧特性而闻名。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尤其以焦煤的储量和质量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地位。

山西焦煤的开采和利用对于我国的钢铁、化工等行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山西焦煤为我国的钢铁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钢铁是现代工业的基础,而焦煤则是炼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山西焦煤的高热值和较低的灰分含量使其成为理想的炼焦原料,可以提高炼焦煤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钢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山西焦煤的开采和利用为我国钢铁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次,山西焦煤也为我国的化工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焦煤中的有机成分可以用于生产各种化工产品,如煤气、焦油、苯等。

山西焦煤的高质量和丰富的储量使其成为我国化工行业的重要资源基础,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促进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山西焦煤的开发和利用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山西焦煤还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省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中焦煤在山西省的煤炭产量和质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山西焦煤的开采和利用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不仅为山西省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山西焦煤资源的优势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了山西省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山西焦煤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山西焦煤的开采和利用为我国钢铁、化工等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附件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行动计划》(晋发〔2017〕49号)要求,为加快我省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省是煤炭生产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建国以来,省累计生产原煤183亿吨,外调量超过121亿吨。

全省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4%;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

全省2000米以浅含气面积35796.86平方公里,煤层气资源总量83097.8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1/3。

2017年,全省煤炭产量8.56亿吨,产出煤矸石1.3亿吨,综合利用8800万吨,抽采瓦斯(煤层气)115亿m3,利用70亿m3,大中型煤矿矿井水复用率达到95%以上,矿井水达标排放率100%。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积极落实瓦斯利用补贴政策,企业开展煤矸石、瓦斯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全省建成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45家,煤矸石新型墙材企业327家,煤矸石瓷生产企业45家,其他煤矸石利用企业21家。

全省煤层气输气管覆盖全省11个市,建成了80余座瓦斯发电厂。

通过采取瓦斯集输、压缩(CNG)、液化(LNG)、发电、民用等多种方式开展利用。

其中,晋煤集团形成了瓦斯发电机组107台、运行瓦斯发电装机容量209兆瓦的瓦斯发电集群,年利用瓦斯4亿多立方米。

我省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部分地区煤矸石违规排放、超高堆放,煤层气抽采效果不达标,矿井水利用率低,煤矸石高附加值利用、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晋发49号各项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煤层气等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雨后的华丽转身——山西省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带来的效益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枕戈待旦,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2011年5月底,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宣布,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基本结束,全面进入现代化矿井建设阶段。

这标志着山西在中国率先终结“小煤窑时代”,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以崭新的阵容在国际能源的版图中精彩亮相,高碳地区实现低碳发展不再是纸上谈兵!“保护了生命,保护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保护了干部,保护了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条件,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绿色、持久、安全的能源保障。

”借用中央领导概括的“五个保护”,来形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恰如其分。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外国的记者就曾说过,山西这个省的行政长官工作难做呀,一面是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百姓的生命权,煤矿不整合老百姓不同意;一面是煤老板的金饭碗一整合要失去,拼死保矿、到处告状,不让整合,也许告得连乌纱帽也难保。

这两面都是雷区,不能碰但又不能不碰。

要保官就只能纸上谈兵,要保民就是和既得利益唱对台戏。

资源整合工作难开展呀!这位国外记者的话一点也不夸张。

煤炭资源整合的过程,实际就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博弈,既是一场办矿体制的大变革,又是一场标本兼治的大战役。

国外记者看到的难,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所涉及的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考虑。

煤炭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100多万,财政收入贡献率位居第一,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影响,这次的整合兼并重组将积极推动山西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山西省推进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是抓住时机,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坚持优进劣退、强进弱退,实现从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转变的战略措施。

在整合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始终强调兼顾各方利益,使整合煤矿、地方政府、合作伙伴、当地群众组成了责任和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和谐的整合环境,实现了和谐整合。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省社科院原副院长董继斌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的煤炭产业起到了一个全国“锅炉房”的作用。

山西就是全国的“锅炉房”,给别人送去温暖,把自己污染不堪。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山西的煤矿简直就是“有水乱流”,也不知道流到什么地方去了,资金多数集中到私人老板的腰包里。

产煤地区、煤矿所在地的老百姓并不富裕,给他们带来的是环境污染、地表水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近30年来,山西经济实力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徘徊在中等或中等偏下。

这么一个局面,与我们的产业结构单一、煤炭生产无序有很大关系。

所以,整合山西的煤矿资源,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这是山西结构调整的一个突破口。

把煤炭产业做强以后,我们才有精力,把其他支柱产业一个一个地做起来。

如果煤炭产业只大不强,或者“有水乱流”,对我们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只能是拖后腿。

当前,整合的后续工作,一定要抓紧跟上,不能虎头蛇尾。

后续工作跟上跟不上很重要,尤其是在市场回暖、煤炭供不应求的局面下,很容易造成一些小煤矿死灰复燃。

所以不管是法律上、政策上,还是组织上一定要跟上,把这个事情有头有尾地做好。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怀文认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不仅是关闭了1700个煤矿,更重要的是通过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了煤炭产业的素质,推动了山西由煤炭资源大省向煤炭经济强省转变,实现了煤炭经济的集约、循环、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钱平凡认为,山西这次煤炭资源整合的力度很大、进展很快,方向对、时机好,反映也很好。

一、煤炭资源整合的安全效益明显救火队员,是王君上任伊始,媒体赋予职位省长的定位。

王君在就职当天表态,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根据公开资料,王君主政前半年,工作重心一直都是安全生产。

2008年9月15日至27日,山西省政府连续召开了五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履职半月内,王君就拿出了一套安全督察方案,其后一段时间,王君连续对全省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展开专项督查,在一些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监视。

“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这位视安全重于一切的省长,无论大会小会,一有机会,“安全生产”的发言就会随即而来。

2008年末,煤炭价格大跌,从当初供不应求到现在供过于求,暴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山西不少煤老板被迫关停煤矿,加上新一届政府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山西没有再因为安全问题成媒体焦点。

山西政府治理矿难的工作并未因煤炭市场的走低而放松,王君力主为山西省内有矿市县选配了98名煤矿安全专家作为市县长助理。

与前任一样,这位省长亦将革除山西煤炭弊病的出路,交给了大型国企。

这位经过深入调研后的省长,将11个地市市长、119个县长全部召集,发出了就任以来最为强硬的声音:“继续严打煤炭等矿产资源的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

”随后,一场煤炭资源整合运动,在王君主政的山西政府强力助推下,极速推进。

加大国有大矿对小煤矿的整合兼并重组的力度,减少小矿数量。

2009年3月9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王君表示,这是加强安全生产的一个措施。

以安全生产为最初目的的煤矿整合,随后的演进显然超过预期。

“扎实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下决心改变我省煤炭生产‘多、小、散、乱’的状况。

”2009年3月26日,山西省政府召开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王君省长明确表达了煤炭资源整合的思路,他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提升到了“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完成减少煤矿数量任务”的高度。

2009年4月,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

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启动以来,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几十份相关文件,其中1/3份文件专为安全改造、管理而发,大多数涉及安全生产。

例如,提出整合主体进驻要做到“六长到位”(即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安全监管“五人小组”(即各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片负责,五人一组,每组负责五个矿井)等硬杠杆。

凡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有关证照不齐全有效、隐患不明或隐患未得到治理的煤矿,一律不得擅自复工、复产或建设。

一年的实践证明,煤炭资源整合是正确的选择。

一路走来,整合的优势和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2009年山西省煤炭产量达到6.2亿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煤矿大规模停产的背景下,仅比2008年微降4%。

2009年四季度山西省月均产煤6000万吨以上,重新恢复至历史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2009年1—11月,山西省煤矿事故起数同比下降40%,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2%。

煤炭资源整合不仅提升了全省煤炭行业抗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全省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能力,有效地改善了煤矿安全保障程度,煤矿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

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说:“2009年上半年,我们全省煤矿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43.1%和5.93%,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395,明显低于全国0.926的平均水平。

”而到了2010年,与2005年相比,山西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0.905下降到0.187,下降了8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2011年上半年为0.088,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曾经矿难多发的临汾市,2007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高达6.34。

煤炭资源整合以后,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了去年的0.23。

“以前最怕半夜手机响,十有八九是发生事故了。

资源整合后,就能睡个踏实觉了,也能腾出精力全面抓经济。

”临汾市一位县级领导感受颇深。

煤矿资源回收率由整合前平均不足20%提高到整合后的80%以上。

汾西矿业公司整合两家小煤矿后,加大安全投入,利用新式开采工艺,把原有小煤矿大量丢弃的煤炭资源和巷道煤柱进行了回收开采,回收率达85%以上。

原来被破坏的3亿吨优质炼焦煤可回收2.5亿吨。

2010年,山西煤炭产量7.4亿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外调5.1亿吨,同比增长15.2%。

2011年上半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4.1亿吨,增长21.5%。

世界煤炭产业发展历程表明,煤炭产业集中度每提高1%,百万吨死亡率就下降0.58%。

近年来,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每年提高1%以上,在煤矿产量逐年上升的条件下,煤矿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多年来,我省坚持不懈的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炭产业发展水平,目前,全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90%已正式签约,71%主体接管到位,矿井数量减少到了1053处,压减了60%,办矿主体减少到近130个,压减94%,过去煤炭产业小、散、乱、差以及安全生产隐患多的状况将得到根本扭转。

山西焦煤集团在这次资源整合重组后,一下子增加了70多座煤矿。

如今,山西焦煤已派出500多名管理人员进驻各整合煤矿,每一矿井都制订专门整改方案,一矿一案。

汾西煤矿20多名近几年退下来的老工程技术人员也被请回来,帮助新重组矿井安全会诊。

在山西省西山煤电斜沟煤矿井下,国内首套千万吨级成套综采设备正在紧张安装,该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后,可使井下作业面人数大大减少,安全生产条件也将得到增强。

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说:“兼并重组整合后的保留矿井都将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专家认为,此次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将彻底改变煤炭行业的“多、小、散、乱”格局,而因其引起的安全痼疾有望得到有效“医治”,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将大有改观。

资源重组整合前,政府安全监管的对象是近2600个矿井、2200个办矿主体;重组整合后,变为1053个矿井、130个办矿主体。

整合前后,政府安全监管的难易变化不言而喻。

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后,资源将向具有安全生产优势的企业集中。

这些企业把自身多年积累的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管理经验应用到新整合的煤矿,整个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将大幅提升。

同时,重组整合后,办矿主体也相应承担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责任,一定程度上分解政府安全监管工作强度,增加一道“安全阀”。

在全国的能源供应格局中,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的大力推进对全国提高煤炭集中度、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山西潞安集团总经理翟红介绍,煤炭资源整合后,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获得提升。

一些地方小煤矿在整合前不仅管理水平较低,而且存在超层越界、私采乱挖等现象,在严重浪费煤炭资源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小煤矿因此成为矿难多发地带。

资源整合后,特别是国有大煤矿通过整合进入之后,一方面,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的投入,排除了原小煤矿重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加强管理,科学组织生产,煤炭事故发生率大大下降。

“推动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大量民营资本以股份形式进入大集团,通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先进的生产技术体系和规范的企业管理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