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子结构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清理及练习)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一.共价键1.特点:具有性和性(无方向性)2.分类:(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1)δ键:(以“”重叠形式)a.特征:b.种类:S-S δ键. S-P δ键. P-Pδ键(2)π键:(以“”重叠形式),特征:3.判断共价键类型的一般规律是:共价单键中共价双键中共价三键中【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π键是由两个p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B. δ键是镜面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C. 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δ键而乙烯分子中含δ键和π键D. H2分子中含δ键而Cl2分子中含π键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B. 非金属元素之间不能形成离子键C. 气体分子单质中一定存在非极性共价键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二.键参数1.键能的定义:2.键长与共价键的稳定性的关系:键长越短,往往键能,这表明共价键。
3. 决定共价键的稳定性,是决定分子的立体构型的重要参数。
【练习】1.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C.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D.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受热分解B.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C.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D.H-Cl的键能为431.8kJ/mol ,H-Br的键能为366 kJ/mol 这说明HCl比HBr分子稳定3.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 ,H-N键能为391 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高温、高压N2+3H22NH3,1molN2与足量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mol ,则N —N的催化剂键能是()A.431 kJ/molB.945.6 kJ/molC.649 kJj/molD.896 kJ/mol三.等电子体相同和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相同的空间构型【练习】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B.NO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C.H2O+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D.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B3N3H6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四.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价层电子对数=2.孤对电子数的计算方法:3.VSEPR模型和分子的立体构形的推测例:H2O 孤对电子数为,δ键数,价层电子对数为,VSEPR模型,略去VSEPR模型中的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因而H2O分子呈形。
无机化学第六版第二章 分子结构

2.spd型杂化 能量相近的(n 1)d与ns、np轨道 或ns、np与nd轨道组合成新的dsp或spd型杂化轨
道的过程可统称为spd型杂化。
杂化类型 杂化轨道数
空间构型
dsp2
sp3d d2sp3 或sp3d2
4
5
6
正方形 三角双锥 正八面体
10:01
30
(二)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
原子轨道的杂化可分为等性和不等性杂化两类。
10:01
33
N原子:2s22p3 ,有3个单电子,可形成3个共价键
2p 2s
孤对电子
杂化
孤电子对占据的杂化轨道,不参与成键,电子 云密集在中心原子周围,s轨道成分相对增大,其余 3个杂化轨道p成分相对增大。
产生不等性杂化的原因:参与杂化的原子轨 道中电子数目多于轨道数目,出现孤电子对。
10:01
10:01
13
10:01
14
例如:N2分子的形成, N:1s22s2 2pX12pY12pZ1
10:01
15
σ键与π键的区别
1)σ键重叠程度大,键牢固,可单独存在;π 键电子云较松散,不稳定,只能与σ键共存。 2)以共价键结合的两原子间只能有一个σ键, 但可以有多个π键
单键:σ键 双键:σ+π 叁键:σ+π+π
(2)同一周期中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的半径, 随离子的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而阴离子的半径 随离子的电荷数减小而增大。
(3)同一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自上而下随核电荷 数的增加而增大。
(4)相邻主族左上方和右下方两元素的阳离子半 径相近。
10:00
4
(三)离子的电子组态
离子的电子层组态有以下几种: (1)2 电子组态:离子只有 2 个电子,外层电子组态 为 1s2。 (2)8 电子组态:离子的最外电子层有 8 个电子,外
(现代基础化学课件)第二章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力、氢键

1)苯分子 (C6H6) 的结构:
2p
激发
2s
2s
C原子
杂化
sp2杂化轨道 2pz
2p 大π键
在苯分子中和每个C原子相 邻的有另2个C原子和1个H 原子。
2.3.5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
2)乙烷分子(C2H6)的结构:
H
H
sp3-s 键
H Csp3-sp3 键C H
H
H
3)乙烯分子(C2H4)的结构:
2.3.4 CO2分子的结构
经实验测得CO2分子为直线形,试用杂化轨道理 论解释之。
根据直线形结构,C 原子杂化方式为 sp 杂化:
2p 2s
2p 激发 2s
杂化sp杂化轨道 2p
C 原子轨道
所以CO2分子的 结构为:
O
C
O
2s2
2p4
8O: 1s2 2s2 2p4
2s2
2p4
8O: 1s2 2s2 2p4
杂化过程:a)激发 b)杂化 c)成键
ns np 杂化
激发 ns np
成键
sp3
sp3-x
杂化轨道特征:
1. 经杂化后轨道能量和成分均发生了变化。
2. 轨道形状改变。
3. 杂化后轨道与其它原子的成键能力增强。
2.3.1 sp 杂化
1个s 轨道和1个p 轨道的杂化。如BeCl2 的形成:
2p
2p
2p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ESPR
n=(中心原子价电子数+成键原子数-电 子数)/2-双键(1)三键(2)
例: CH4 n=(4+4)/2=4 H2O n=(6+2)/2=4 H3O+ n=(6+3-1)/2=4 SO42- n=(6+2)/2=4 NO2- n=(5+1)/2=3 C2H4 n=(4+2+2)/2-1=3 CH3CHO n=(4+1+1)/2=3
第二章核酸的分子结构

核酸的研究历史和重要性(续) 历史
70年代 建立DNA重组技术,改变了分子生物学的面貌,并导 致生物技术的兴起。 80年代 RNA研究出现第二次高潮:ribozyme、反义RNA、 “RNA世界”假说等等。 90年代以后 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开辟了生命科学 新纪元。
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Hapmap(单体型图 ) (基于SNP)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RNA分子中各核苷之间 的连接方式(3´-5´磷酸二 酯键)和排列顺序叫做 RNA的一级结构
RNA与DNA的差异
DNA
RNA
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碱基 AGCT
AGCU
不含稀有碱基 含稀有碱基
OH
5´
3´ OH
OH
4.1.2 RNA的类别
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在蛋白 质合成中起模板作用;
反转重复(inverted repeated):由反方向互补的 两个DNA片段组成,两个反转重复序列又叫回 文序列(palindrome sequence)。(第47页)
镜像重复(mirror repeat):由反方向完全相同的 两个序列组成。
直接重复(direct repeat):由同一方向完全相同 的两个序列组成。正向重复序列、顺向重复序 列。
2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2.1 核苷酸的化学组成与命名 2.1.1 碱基、核苷、核苷酸的概念和关系 2.1.2 常见碱基的结构与命名法 2.1.3 常见(脱氧)核苷酸的基本结构与命名 2.1.4 稀有核苷酸 2.1.5 细胞内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分子结构2

路易斯结构式的优缺点: 优点:给出了分子的总价电子数,用“电子对” 的概念解释了经典结构式中表达弗兰克兰化合价 的短横,并标出了未键合的孤对电子。 缺点:路易斯结构式不能很好地表达分子的立体
结构,也不能表达比传统的单键、双键、叁键更
对于可以写出几个相对合理的路易斯结构式的分子,泡林提 出了“共振论”,认为分子的真实结构是这些合理路易斯结构 式的“共振杂化体”,每个结构式则称为一种“共振体”, “共振”的符号“←→” 例如:
O H3C C NH2 H3C C ONH2+
苯和乙酰胺的“共振杂化 体” 苯分子 C-C 键长没有区别,苯分子中的 C-C 键既不是双键 ,也不是单键,而是单键与双键的“共振混合体”。
m=(A的族价-X的化合价×X的个数+/-离子电荷相应的电子数)/2
分子 m
SO2 1
SO3 0
SO321
SO420
NO2+ 0
计算出来的m值不是整数,如NO2,m=0.5,这时应当作m=1 来对待,因为,单电子也要占据一个孤对电子轨道。
(2)通式AXnEm里的(n+m)的数目称为价层电子对数,令 n+m=z,则可将通式AXnEm改成另一种通式AYz 。VSEPR 模型认为,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总是尽可能地互斥,均匀 地分布在分子中,因此,z的数目决定了一个分子或离子中 的价层电子在空间的分布。
• 用“形式电荷”的概念:将键合电子的半 数分别归属各键合原子,再加上各原子的 孤对电子数,如果两者之和等于该原子 (呈游离态电中性时)的价电子数,形式 电荷计为零,否则,少了电子,形式电荷 计“+”数,多了电子计为“-”数。当结构式 中所有原子的形式电荷均为零,或者形式 电荷为“+”的原子比形式电荷为“-”的原子 的电负性小,可认为是合理的。
无机化学 分子结构

实例
s,p
sp
2
HgCl2
s,p,p
sp2
3
BF3
重要的杂化轨道及其形状(2)
中心原子 中心原子 中心原子的 的轨道数 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数 杂化轨道 形状 实例
s,p,p,p
sp3
4
CCl4 NH4+
s,p,p,p,d
sp3d
5
PCl5
Hale Waihona Puke (4)sp3 不等性杂化 (sp3 Uneven Hybridization)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为
◆ 键合双方各提供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想一想自
旋方向 相同呢?) ◆ 键合双方原子轨道应尽可能最大程度地重叠
◆ 能量最低原理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
1. 电子配对原理
具有自旋相反的单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接 近时,单电子可以配对构成共价键。 如 H2: H 1s1 + H 1s1 →H-H HCl: H 1s1 + Cl 3s23p5 → H-Cl N2: N 2s22p3 + N 2s22p3 → N N
Question
写出氯酸根离子 ClO3- 的路易斯结构式.
Cl 原子的电负性小于 O 原子,意味着不存在 O-O 之间的键合. 合理的排布应该如下所示:
O Cl O O O Cl O O
ClO3-离子中价电子总数等于26(四个原子的价电子数相 加再加1), 扣除3个单键的6个电子,余下的20个电子以孤 对方式分配给四个原子, 使它们均满足八隅律的要求.
第二章 分子结构
(Structure of Molecule) 价键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键参数
第二章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力、氢键

键能:< 40 kJ· mol-1
2019年4月8日3 时28分
二、氢键的特点 1、有方向性 2、有饱和性 3、氢键的强弱与电负性有关 氢键不仅存在于同种分子间,还可存在于不同分子间
2019年4月8日3 时28分
三、 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小结
sp杂化: 2个 sp杂化轨道
2杂化: 3个sp2杂化轨道 sp sp等性杂化
空间构型 直线形
实例 BeCl2
平面三角形 BF3
sp3杂化: 4个sp3杂化轨道 正四面体
s-p型
CH4
空间构型 含一孤电子对 三角锥 sp3不等性杂化 4个sp3杂化轨道
含二孤电子对 V字型
2019年4月8日3 时28分
结论:具有自旋相反的单电子的原子轨道相互靠拢能 2019年4月8日3 重叠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时28分
2-1-2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①当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相互靠近时,两核间的 电子云密度增大,可以配对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例:A原子与B原子各有1个电子,且自旋相反,则可配 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单键 。A︰B 实例:HCl 若两个原子各有两个或三个单电子,则自旋相反的单电 子可以配对,形成共价双键和叁键。 A ∷B 和 A≡B 实例:O2 和 N2
2019年4月8日3 时28分
小 结
分子间力的本质是静电引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 诱导力、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 色散力。
2019年4月8日3 时28分
2019年4月8日3 时28分
第二章 分子结构

外层转化为稀有气体的 8 电子稳定构型-八隅律。把
这种观念被称为路易斯共价键理论。
用“共用电子对 ”维系的化学作用力称为 “共价键”。
分子有用于形成共价键的键合电子 ( 成键电子 ) 和未 用于形成共价键的非键合电子,又称“孤对电子” 。 用短棍表示原子间的共价键,同时用小黑点表示非 键合的 “ 孤对电子 ” 的结构式叫做路易斯结构式 (Lewis structure),也叫电子结构式(electronic structure)。 例如,水、氨、乙酸、氮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可以 表示为:
这种差别?
解:当配位原子相同而中心原子不同时,中心原子
的电负性越小,键角越小。
例5:SF4属AX4E1=AY5,其VSEPR理想模型为三角双锥体, 排除孤对电子的分子立体结构由于孤对电子的位置不同有两 种可能的模型:哪一种结构更合理呢?
90o和120o
SF4的结构
90o l-l数 90o l-b数 90o b-b数
⑤处于中心原子的全充满价层里的键合电子之间的斥力大于 处在中心原子的未充满价层里键合电子之间的斥力。 (当配位原子相同而中心原子不同时,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 小,键角越小。)
(5) 中心原子周围最小角度的位置上斥力大的电子对数目 越少,其结构越稳定。
例1:用VSEPR模型预测H2O分子的立体构型 解: (1)H2O分子属AX2E2=AY4 (2)VSEPR理想模型为正四面体,价层电子对夹角均为 109o28′。
在分子中,因此,z的数目决定了一个分子或离子中的价层电子 对在空间的分布 ( 与分子立体构型不同 ) ,由此可以画出 VSEP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根据诱导效应指数比较
我国著名理论有机化学家蒋明谦提出的诱导效应指数,利用元素电负 性及原子共价半径,按照诱导效应指数的定义由分子结构推算出来的, 在一定的基准原子的基础上,任何结构确定的基团的诱导效应是以统一 的指数来表示的。
7. 动态诱导效应
A B
[X]+的作用
去[X]+的作用
A
B[X]+
8.诱导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1) 对化合物酸碱性的影响 酸性: CH3COOH < ClCH2COOH
Pka 4.74
NH2
2.85
NH2 > >
NH2
碱性:
CH3
Cl
Pkb
8.90
9.38
10.19
-I: 使酸性增强,碱性减弱;+I:使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2) 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δ+
CH3 CH CH2 + HBr
OH OH OH OH Cl3C C H > Cl2CH C H > ClCH2 C H > CH3 C H OH OH OH OH
原因: a. 氯甲基的-I效应使亲核反应容易进行; b. 水合三氯乙醛因形成氢键也增加了稳定性
二、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
电子离域:
(delocalization)
O >
OR;
N >
NR >
NR2
C CH >
CH CH2 > -CH2CH3
即:通常不饱和度越大, -I效应越大
6. 取代基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测定方法 (1) 根据酸碱的强度比较
选取适当的酸或碱,以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取代其中某一个氢原子,测定 取代酸碱的离解常数,可以估算出这些原子或基团的诱导效应次序。 例如 由各种取代乙酸的离解常数,可以得出基团诱导效应的强度次序。
• 电子效应 (Electronoc Effect): 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通过键 的极性传递而影响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而起作用 • 空间效应(Steric Effect): 由于取代基的大小和形状引起分子中 特殊的张力或阻力的一种效应,空间效应也对化合物 分子的反应性产生一定影响。
一、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物质的全部分子具有相同的结构,这个结构在所有时间都 是一样的,并且为所有极限式的加权平均值。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书写共振结构式原则
1. 共振结构的原子核位置必须相同 (即电子动核不动)
NH2
+
+
+
NH2
_
NH2
_
_
NH2
NH2
(解释氨基的定位效应)
CH2
+ CH
2
(解释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
2. 共振结构必须符合价键的规则
H H O
H
+
H
H
_
O
H
_
O+
H
H
H
H
H
H
主要的贡献结构
重要的贡献结构
次要的贡献结构
(这 个结构中电荷的位置倒过 来了,由于正电荷在氧上,所 以这个结构是不稳定的)
共振杂化体是关于含有非定域键的分子的真实结构的一 种表示法,是画出数个可能结构,并假定真实分子为它们的 共振杂化体。这些极限式是不存在的仅存在于纸面上,它们 是人们的设想。分子不是在它们之间的迅速转变,也不是某 些分子具有一个极限式,而另外一些分子具有另一个极限 式。
第二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有机结构理论基础: 主要是量子化学和以此为依据的化学键理论和电子理论。
1.1 原子轨道和化学键 • 电子配对(价键理论) • 杂化轨道
• 路易斯结构式 — 点式
H H CH H
• 凯库勒结构式 — 线式
H H C H H
共价键解释: 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书写路易斯结构式的关键是原子及其电子的表示方法,应遵循 三个原则:a. 价层占据度原则;b. 共价键数目最多原则;c. 未共 享价电子数最少原则。此理论的核心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 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惰性气体稳定电子结构(ns2np6) (氢除外)的趋 向。故路易斯价键理论又称八隅体规则。
4. 共振结构必须具有相同数目的未配对电子
例:
H C C H H H (I) . . H C C H H H (II)
(II)式为双游离基,(II)式与(I)式所含有的未配对电子数目不 同,因此(II)式不是乙烯的共振结构。
CH2 CH CH2 CH2 CH CH2
CH2 HC CH2
5. 共振结构的能量应彼此大致相同
正常状态
试剂作用下状态
• 动态诱导效应与静态诱导效应的区别: (1)起源不同.
静态诱导效应是分子本身固有的,是一种永久的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效 应;动态诱导效应是由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是一种暂时的随时间变化 的效应
(2) 传导方向和极化效果不同.
静态诱导效应是分子的内在性质,不一定有利于反应; 动态诱导效应是由外界极化引起的,电子转移的方向符合反应的要求, 即电子向有利于反应的方向转移。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动态主导
例3:分子的极性
> μ=3.4D μ=2.5D
5. 静态诱导效应的强度及其比较 (1 ) 诱导效应的强度 主要取决于有关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与氢原子相 比,电负性越大-I效应越强,电负性越小则+I越强。 • 周期表位 -I效应: -F > -Cl > -Br > -I -F > -OH > -NH2 > -CH3
4. 诱导效应的加和性 例1:α-氯代乙酸的酸性。氯原子取代越多,酸性越强
Cl3CCOOH
pKa 0.64
Cl2 CHCOOH
1.26
ClCH2COOH
2.86
CH3COOH
4.75
例2:供电子基越多,酸性越弱 HCOOH pKa 3.75 CH3COOH 4.76 (CH3)2CHCOOH 4.86
例如,在任何极限式中碳原子不可能为五价,氧原子不可能 为三价,围绕氢的价电子数不得超过2,第一周期的元素最 多只能有8个价电子。
3. 参与共振的所有原子,即被非定域电子所涉及的 原子,必须位于同一平面或近似同一平面。
例如,丙烯基正离子采取平面的几何形状,因为平面结构 能使三个p 轨道取得最大的重叠。
常见的具有吸电子效应的基团:
+ +
-NR3, -SR2 > -NO2, -SO2R > -CN > -COOH > -CO2R > -COR > F > -Cl > -Br > -I > OCH3 > -OH > C6H5- > CH2=CH- > H
常见的具有供电子效应的基团: 烷基,O-, -COO-
(2) 根据分子的偶极矩比较 (3) 由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比较
由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数据与偶极矩测定的结果有所不同,H-CH3 δ= 0.23 ppm, CH3-CH3 δ= 0.90 ppm,甲基与氢相比具有吸电性; 而偶极 矩测定的结果恰恰相反,甲基具有供电性。烷基是供电基还是吸电基? 存在着矛盾,有待进一步探讨。
氯原子吸电子诱导
Cl
CH2
O C
O C
O
H
甲基供电子诱导
CH3
CH2
O
H
例: 氯代丁酸和丁酸的酸性
O Cl O O O Cl CH3CH2CH2COH ClCH2CH2CH2COH CH3CHCH2COH CH3CH2CHCOH
Ka×104
0.155
0.26
0.89
14.0
• 氯原子距羧基越远,诱导效应作用越弱。 • 诱导效应是一种短程效应,一般经过三个原子之后就弱得 可以忽略
一、共振论的基本论点
1. 如果一个分子或分子的一部分可以写出几种不同的路易 斯结构,而所有这些结构中原子核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 变的,只是核间电子分布不同时,那么这个分子不宜用 单独一种路易斯结构来表示,它具有所有这些结构代表 的性质。
2. 有一些路易斯结构比另一些更为合理。 最接近于真实分子的结构是具有下列特点的结构: 共价键的数目最多、异号电荷的分离程度最低以及任何负 电荷都处于电负性最大的原子上(或任何正电荷都在电正 性最大的原子上)。
δ-
δ-
CH3 CH CH3 Br
δ+
Cl3C CH CH2 + HBr
Cl3C CH2 CH2Br
(3) 对反应机理的影响
CH3Br + H2O
(CH3)3CBr + H2O
CH3OH + HBr
(SN2) (SN1)
(CH3)3COH + HBr
(4)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1. 醛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 Cl3CCHO > Cl2CHCHO > ClCH2CHO > CH3CHO 例2.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 R-I > R-Br > R-Cl (动态诱导效应) (5)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例: 乙醛和α-卤代乙醛的水合平衡稳定性
(3) 动态和静态诱导效应: 通常一致/有时各异
例: 静态 极性次序: 动态 亲核取代:
C-F > C-Cl > C-Br > C-I R-I > R-Br > R-Cl > R-F
在同一族元素,由上到下动态诱导效应增强
(原因: 原子序数增加,电负性减小,电子受核的约束减小,电子的 活动性、可极化性增加,所以动态诱导效应增强)
在成键原子间电子云并非完全对称分布,而是偏向电负性较 高的原子一边,这样形成的共价键键就具有了极性 (polarity), 称为极性共价键或极性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