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小时的原典法

合集下载

国际公法知识点归纳

国际公法知识点归纳

1.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条约(造法性条约+契约性条约):国际条约: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而缔结的规定其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造法性条约:确认和创设新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或变更现存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条约。

契约性条约:两个或多个国家为了解决某个或某些具体问题或特定事项而缔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独立处理本国内政不受他国干涉管辖权——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各种手段对其领域内默示: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立领事关系并发给领事证书、与新国家和新政府订立有关双边条约、在国际组织中投票赞成接纳该国或该政府为成员国或具有代表其本国的资格。

承认的效果:法律上的承认和事实上的承认。

法律上的承认是正式的、稳定的、全面的承认,它往往通过正式的文书表达,一般是不可撤销的,它直接导致双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的关系;事实上的承认是非正式的、临时的、有限的承认,它通过具体的行为表达,可以撤销,它导致双方政治、军事和外交以外的关系。

5.国际法上的继承国家继承:原因是领土的变更,分为条约的继承、财产的继承、债务的继承和档案的继承等。

条约的继承:国际组织继承:也包括条约、财产、债务和档案的继承,但不同于国家和政府的继承,取决于特别的协定。

6.国籍国籍的取得:因出生而取得、因加入而取得国籍的丧失:自愿丧失国籍、非自愿丧失国籍(入籍、婚姻、收养、认领等原因)国籍的恢复: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经有关机关审查、批准。

积极冲突:中国人不承认双重国籍原则;外国人:经常居住地->最密切联系地消极冲突:可以取得中国国籍;其他情况:经常居住地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也称平等待遇原则,是指给予外国人的待遇和给予本国人的待最惠国待遇原则:指给予某个外国的个人或法人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差别待遇:指国家给予外国人不同于本国公民的待遇,或给予不同国籍的外国外交保护:保护境外的本国人性质:体现了属人管辖权,同时也要尊重属地管辖权。

中国古代时间计量

中国古代时间计量

中国古代时间计量我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刻、更、鼓、点。

时:是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

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

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尊而不废……然其(指杜元凯注)曰:夜半者子时也(晚上11 时正至凌晨1 时正),鸡鸣者丑也(凌晨1 时正至凌晨3 时正),平旦者寅也(凌晨3 时正至早上5 时正),日出者卯也(早上5 时正至早上7 时正),食时者辰也(早上7 时正至上午9 时正),隅中者巳也(上午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日中者午也(上午11时正至下午1 时正)(中午12点就是午时了),日昳者未也(下午1 时正至下午3 时正),哺时者申也(下午3 时正至下午5 时正),日入者酉也(下午5 时正至晚上7 时正),黄昏者戌也(晚上7 时正至晚上9 时正),人定者亥也(晚上9 时正至晚上11 时正)。

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

刻:古代的人们在用陶器取水、储水的时候,因陶器质地疏松,难免出现漏水现象,人们通过长期观察,注意到漏水容器水面下降的高低和时间有一定对应关系,从而制成了专门用于计时的漏水壶。

我国的历史文献中曾说:“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

”若据此说,则是产生在黄帝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时已普遍使用,然目前尚缺少实物证据。

另据《周礼》记载,西周时已有专门掌管漏壶计时的官员——擎壶氏,这说明至迟在距今3000年的时候,已正式使用和管理漏壶了。

沉箭式漏壶浮箭式漏壶漏壶有沉箭式和浮箭式两种。

最初使用的是沉箭式,即用一只铜壶盛水,接近壶底部有一个小洞,壶中竖直插一根刻有刻度的木尺,木尺下端固定在一块船形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当水从小洞滴出后,人们根据水位降低后标杆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

普通人2:一万小时定律没有告诉你的秘密!

普通人2:一万小时定律没有告诉你的秘密!

普通人2:一万小时定律没有告诉你的秘密!这是普通人系列的第二篇,馒头跟你聊聊传说中的1万小时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10年,每天3小时。

这1万小时定律,给人希望,因为只要持续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就很有可能超凡。

但它又不免让人望而生畏,每天3小时,持续10年,不禁怀疑自己能做到吗?回顾过去,貌似只有一件事做到了坚持这么久,那就是睡觉。

这个定律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给人希望,但是太遥远,可望而不可即。

1000小时目标格拉德威尔告诉了我们这个定律,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

所以,即时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定律,大师的数量也并没有因此暴涨。

既然1万小时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那么作为没有想过要成为大师的普通人,就没必要坚持那么久啊!想到这点,内心忍不住暗爽,普通人真好。

所以,让哪些远大志向的小伙伴去坚持1万小时,我们普通人先来考虑坚持1000小时吧!1000小时,意味着每天3小时,持续334天,大概一年的时间。

虽然一下子把1万小时的目标缩短为了1000小时,但是坚持1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学习成长曲线坚持只有两个字,但是知易行难。

它不仅是最难的事情之一,也是最需要方法的一件事。

看看朋友圈就知道,能够长期坚持的人少之又少。

提到坚持的方法,就有必要参考学习成长曲线,避免坚持过程中的那些坑。

拿坚持写作1年来说,在学习成长曲线不同阶段,会遇到哪些拦路虎?又该如何有效的坚持呢?1、缓慢开始区一开始,我们满怀希望和憧憬,相信不久的将来,自己写出的文字就能被很多人赞赏。

但事与愿违,写出来的东西不如人意,发在朋友圈都有可能无人问津。

在缓慢开始区,是最容易让人放弃的阶段,很多满怀希望的勇士都走不出这个区域。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法官判决——
穷人偷窃面包被判死刑
法典内容
奴隶主可以任意买卖、 两个人争吵着走进法庭: 赠送、抵押奴隶,打 法官大人,他把我家的奴隶 死奴隶按奴隶的平均 打瞎了一只眼睛,我要他陪。 价格赔偿,拐走和窝 另一人辩驳:我愿意赔他半 藏奴隶要判死刑。 个奴隶的钱,他不肯,想敲 诈我。大人,打瞎牛的眼睛 窃贼被抓获,要处于 也要赔一半的价钱,何况打 重刑,甚至死刑,侵 瞎的是一个人,他应该赔我 犯他人住宅,必须就 全部的钱,否则我太吃亏了。 地处死。
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巴比伦空中花园现存遗址
巴比伦空 中花园
课堂小结:
古代两河 流域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 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 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法官判决—— 打瞎奴隶眼睛与打瞎牛眼睛同样处理
法典内容
奴隶主可以任意买卖、
两个人争吵着走进法庭:赠送、抵押奴隶,打
法官大人,他把我的牙齿 死奴隶按奴隶的平均
打掉了一个,我要他陪。 价格赔偿,拐走和窝
另一人辩驳:我愿意赔他 藏奴隶要判死刑。
钱,他不肯,非要也把我
的牙齿也敲掉。大人,他 打掉我的牙齿,我再打掉
窃贼被抓获,要处于 重刑,甚至死刑,侵 犯他人住宅,必须就
他的,这是很公平的,否 地处死。

国 际 公 法(完整版)

国 际 公 法(完整版)

绪论●国际公法源于罗马法中的市民法和万民法(适用于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

本国人限用市民法,对在罗马境内的外国人则区别对待,用万民法进行规范调解。

万民法是涉外法律,被看成是国际公法的起源。

国际公法是用来调节国与国之间,非人之间。

●国际公法VS国际私法国际私法:标的物、行为人、行为发生地;涉外的,两国以上因素。

用来确定适用哪国法律。

又称“冲突法”,再次形成所谓国与国之间的文明。

适用国内法,如:跨国婚姻。

国际公法:国与国之间的协议,不是冲突法。

国与国之间的行为,不可强制执行,无立法机关,无强制力,自觉执行。

几个国家签订的协议,缔约国之间有约束力。

若违反,国对国的报复,如:越南VS美国。

强制力有伸缩性,不像国内法。

国际法是弱法,是法律的边缘,相当于君子协议,不能当合同。

国际法院在两者都无法断清时,确认由此第三者判断、执行,前提是双方当事人都愿意交给其办理才有管辖权。

一方签条约时有保留意见。

国家定居的居民、国籍、人民领陆:取得(征服、先占、时效、添附、转让)、变更、划界、极地国家确定的领土领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国际法主体海、无害通过领空:航空、外层空间政府、外交、领事主权(国家不受地方法院管辖):管辖权、引渡、庇护、豁免国际法权、国家责任国际组织联合国区域性国家组织国际法客体:主体的相关行为、活动国际法早期国际组织不算国际法主体,是联合国努力下的成果,有国际法院解释国际上某些组织是国际法的主体,不过欧盟是被回避讨论的组织●国家四要素:领土、固定的居民、政权(前三者无争议)+主权(?争议)●国际经济法:投资法、税法等其实是各国自己制定规则等,还是各国国内的经济法第一章国际法发展史国际法在不同文明的发展(发源于西方国家,在其他国家则不发达)●中国清朝,明治未开(人民包括官吏对于政权主权认识不明,如日本间谍只要贿赂一点钱即可返回日本),五四运动是文明第一步。

起因,《凡尔赛合约》不平等,德国为战败国,中国为战胜国,将德国占领中国领土转让给日本管理,引起学生抗争。

古代计量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计量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计量知识点总结大全1. 古埃及计量知识点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计量系统的国家之一。

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利用自然界的物理特性来进行计量。

古埃及人将一天的时间分为12个时辰,一时辰又分为60分钟,这种时间计量方式直到今天仍然延续。

古埃及人还发明了日晷用以计时,同时也使用了圆周率等数学常数进行计算。

2. 古希腊计量知识点古希腊是世界上古代数学和科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希腊人在计量领域也有很多卓越的成就。

例如,古希腊人发现了正五边形的圆周率与直径之比是不可知的,并通过试错法等方法不断逼近圆周率的数值。

此外,古希腊人还发现了勾股定理和黄金分割等数学原理,这些原理在今天的计量科学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3. 古印度计量知识点古印度是古代世界计量科学的又一重要发展中心,古印度人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成就。

例如,古印度人发明了“零”的概念,并且使用二元一质的计数系统进行计量。

古印度人还在计算圆周率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等数学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成就对于古今中外数学计量都有深远的影响。

4. 古中国计量知识点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编写计量书籍的国家之一,古代中国人在计量科学领域也有很多重要的成就。

例如,古代中国人发明了地动仪、日晷等计时仪器,并使用这些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和预测。

古代中国人在地理测量和土地面积计算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他们还发明了使用竹简进行计量和记录的方法,并编纂了大量的计量书籍。

总结:古代计量系统的发展是古代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古代各个文明国家都在计量科学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今天的计量科学和计量工程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计量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进而对今天的计量科学和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计时机制从砂漏到原子钟

计时机制从砂漏到原子钟

计时机制从砂漏到原子钟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安排,还是科学研究的实验,时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时机制经历了重大的革新,从古代的砂漏到现代的原子钟,反映了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和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

早期计时工具的探索在人类文明的初期,时间的概念并不明确。

古代人们依靠自然现象来判断时间,如日出、日落、月亮的变化等。

在这些自然标志的影响下,人类逐渐发明了一些简单的计时工具。

1. 砂漏砂漏,又称沙漏,是最早的一种计时仪器之一。

它由两个玻璃瓶通过细颈相连,上部分装满细沙,通过细颈流入下部分。

根据上下两个瓶中沙子的移动,可以大致判断时间的流逝。

砂漏虽然精度不高,但由于其构造简单、功能直观,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科学实验中。

砂漏的优点在于无需额外动力,利用重力和平衡原理,便可获得连续而稳定的时间流逝。

然而,它也有缺点。

在干燥环境中难以维持沙子的连贯流动,而且受到材质和沙子的影响,误差较大。

因此,随着人们对于准确时间需求的提升,高级计时工具逐渐被开发出来。

2. 日晷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影子测量时间的仪器,它由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指针(称为晷针)及其投射在刻度盘上的影子组成。

当阳光照射到晷针上时,影子的移动与太阳的位置变化相对应。

日晷在古代社会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文明,其原理简单易懂。

然而,由于其无法在阴天或夜间使用,限制了其实用性。

3. 水钟水钟是利用水流来测量时间的一种传统仪器,它根据水从一个容器流入另一个容器所耗费的时间来计算。

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和古希腊等文明中。

水钟比砂漏更加精确,因为液体流动比沙子更加均匀。

然而,由于水温变化和悬浮物影响,水钟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机械钟的崛起中世纪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时间精度要求的提升,机械钟逐渐成为主流计时工具。

机械钟依靠复杂的齿轮与杠杆机构,以及重量或发条提供动力,使得计时精度大幅提升。

1. 重锤式钟表重锤式钟表是通过重物下落产生动力,使得齿轮传动带动指针转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
一、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附后)。
二、我国目前在人民生活中采用的市制计量单位,可以延续使用到 1990 年,1990 年底以前要完成向 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农田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改革,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改革方案,另行公 布。
三、计量单位的改革是一项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事,各地区、各部问务必充分重视,制 定积极稳妥的实施计划,保证顺利完成。
摄氏温度
摄氏度

光能量
流[明]
1m
[光]照度
勒[克斯]
1x
[放射性]活度
贝可[勒尔]
Bq
吸收剂量
戈[瑞]
Gy
剂量当量
希[沃特]
Sv
rad
sr
其它表示式例 s-1
kg·m/s2 N/m2 N·m J/s A·s W/A C/V V/A A/V V·s Wb/m2 Wb/A
cd·sr 1m/m2
s-1 J/kg J/kg
四、本命令责成国家计量局负责贯彻执行。
本命令自公布之日起生效。过去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命令有抵触的,以本命令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表 1);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 2);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 3);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 4);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见表 5)。 法定单位的定义、使用方法等,由国家计量局另行规定。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00小时的原典法
根据这些反复研究所确证的行为层面的硬数据,假设每人每天平均随眠9个小时,清醒
时间为15 个小时,其中70%的时间在从事语言交流(训练),时长为10.5 个小时,那么一
年就达到3600 小时以上,三年就超过 1 万个小时;而聆听在语言交流占约50%的时长,每
人每天聆听平均不少于5个小时,12个月的累积是1800个小时,18个月就超过2500小时。

与此完美匹配:①. 幼儿恰恰是平均在三岁就达到娴熟运用口语的阶段(虽然此时他们的认
知能力和心理成熟还需要十多年的成长);②. 婴儿恰恰平均是聆听12 个月后开口说话(一
个一个地嘣单词),平均18 个月之后(聆听量达到约2500 个小时)口语输出的进步明显加
速。

3
由人类的语言天赋+ 1 万小时训练原理,毫不奇怪地,当代科学一再确认每个人的母语
口语加工能力都达到了专家级水准,都超越了一流科学家团队设计的超级电脑专家系统的语
言加工能力(见本教程讲道篇)。

所以中国学生司空见惯,连非洲英语国家的贩夫走卒都跑
到中国来充当英语教师,赚快钱赚大钱,且被学生崇拜。

对中国学生而言他们是英语“专家”。

每个人之所以都能成为母语加工能力专家,除了人类的天赋之外,就在于每个人的母语学习
训练时间都远远超过了一万个小时。

语言习得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但它必须在外界语音流信息的持续输入刺激下,才能够
激活与发展;也即语言自学能力建立在能聆听他人话语的基础上。

学外语时如果忽视聆听输
入训练而专攻书面语,听力不过关而根本不能利用外语语音流的输入信息,那么个体就无法
发展自己天赋的外语能力。

结论非常清晰。

第一,外语学习既不神秘也不例外:如果你达到足够的练习量,且练习
方式恰当,你一定能成为外语运用的专家;否则,练习时间量不够,或练习方式不恰当,例
如听力不过关时大量做书面语训练,尤其是卷面试题训练,外语能力便难以突破而持续进步。

第二,听力完全过关的要求是,在训练方法恰当的前提下,累积聆听达到2500个小时。

所谓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这个2500个小时的结论或许会令众多师生沮丧。

但不妨反思,30 多年来几代人十年寒窗的语法翻译式学习模式,很多人累积的训练量远远
超过了1万小时;但由于方法失误,大多数人仍旧没有逃脱聋哑英语的命运。

如果我们确实
找出了(实际上是找回了)正确的训练方法,2500 个小时的训练量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它还不到当今中国全日制中学生一年的平均学习量。

第二,在听力所要求的2500个小时训练量中,前20%,即前500个小时是关键,是临界点
转折点。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500个小时的恰当训练,听力加工过程就必然地且自然而然地
发生正向的不再逆转的“顿悟式”改变,从听不清到听清,从听不懂到听懂,语感源源而
来,聆听的欣快感倍增,学生自信心亦倍增;后续的2000 个小时训练不再是负担和挣扎,
而变成愉快的享受,轻松自如地成为习惯,顺利完成。

所以说到底,外语学习的入门“捷径”非常简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用自己有兴趣且
难度适中的优质音频素材,不焦不躁静心聆听,累积达到500 个小时,其余一切都能“水到
渠成”。

如果每天聆听5个小时,这需要约100天,如果每天聆听2 个小时,这需要约8 个
月。

500个小时的聆听训练是外语学习从量变到质变的分水岭。

成长为“外语超人”的“捷径”:⑴. 方法正确,
即聆听,聆听,再聆听;⑵. 素材恰当,经典文本+经典朗诵(或演讲或表演)+自己喜爱+
难度适中并持续进阶;⑶. 心态平和,不求甚解更不急于求成;⑷. 强度不能过低,在100-180
天之内地持续积累,一旦跨越了500 个小时的训练量,你的英语内功就基本奠定了,英语能
力就必然奔驰在通畅无阻的超高速公路。

因存在个体差异,也因为年龄越小大脑声韵流加工
潜能越高,神经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我们给出达到“顿悟”临界点的训练量是300-600
个小时——通常说来这专门指聆听本身,不包括聆听后的阅读,单词记忆,自由扩展。

进而
这300-600 个小时是形成外语语感的临界点或转折点,而不是完全入门。

在方法正确的前提
下,2500 个小时的训练进程中,一旦迈过了500 个小时这个门槛,任何儿童或学生都表现
出令人惊喜不已的进步。

后续的阅读和口语和写作训练当然是绝对必要,但那都是愉快的享
受的旅程了,而不再是需要反复用励志教育五花捆绑的痛苦过程。

天道酬勤包含两个层面:其一,天道,其二,勤奋。

当代教育只知其二不知其一。

人脑
是宇宙进化的天道之物。

外语学习的天道在于促进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网络的最优化精美生
长。

简单地说,在于语言健脑。

语言健脑与肌肉健体的原理相似。

你要练胸肌,就该俯卧撑,
你要练腹肌,就该仰卧起
坐,你要练肩部肌肉群,就该做哑铃侧平举;你要“健美”语言中枢的神经网络,就该天天
聆听,聆听大师的朗诵,聆听母亲的声韵,聆听情侣的嗓音,并由此而“歌咏”——训练口
语输出——所谓诗言志,歌咏言;你要健美语言中枢的英语神经加工网络,就要天天听最
悦耳的英语,你要健美语言中枢的法语神经加工网络,就要天天听最柔美的法语,你要健美
语言中枢的西班牙语神经加工网络,就要天天听最浪漫的西班牙语,等等。

归纳外语学习的靶向训练法或称健脑训练法,有以下几大原则。

1. 靶向训练对应于特定的活动:首先是聆听,其次是口语输出。

2. 由大脑镜像神经元原理5:靶向训练必须输入充分在前,输出适当延后。

3. 靶向训练的有效性取决于大脑神经的可塑性,而要激活大脑语言中枢的神经可塑性,
则需要达到特定的训练强度,即相对短期内达到大约500
小时的聆听训练量。

4. 由大脑神经的快感生长原理:训练素材必须咏诵优美,富于乐感,内容为学习者喜
爱(至少是不讨厌)。

不用在意单词的拼读。

小循环建议为9次,即每一章重复聆听不少于9 遍。

中循环按原书顺
序,每三章连在一起聆听,重复不少于6 遍。

大循环指全部完成小循环与中循环之后,全书
从头到尾重复聆听不少于3 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