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堂习题
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

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1、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2、简述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什么是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它有什么特点?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社会经济统计和职能有那些?6、统计活动过程阶段及各阶段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总体与总体单位?8、什么是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的种类。
9、什么是变量和变量值?变量的种类。
什么是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如何判断?10、什么是统计指标?指标有哪些特点?指标有那些主要分类?(简述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11、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为什么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更重要?(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B、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C、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整理方法、调查方法、分析方法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C、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和 96分,则成绩是()。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4、要了解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的工资情况时,则总体是()。
A、20个工业企业B、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20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5、标志是说明()。
A、总体单位特征的B、总体特征的C、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D、单位值的特征的名称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为了了解某市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对该市所有高等学校进行调查,其中某一高等学校有学生5285人,教师950人,该校最大系有师生780,其中教师120人,正、副教授36人,占教师总数的19.3%,上述数值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统计学》习题集和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员工对企业某项制度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3.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4.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A.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B.所有居民是总体C.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单位D.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5.统计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单位的特征和规律B.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C.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单位的特征和规律D.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6.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人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使用信用卡。
这里的“月收入”是()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C.数值型变量D.离散变量7.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D.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8.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参数是()A.1000个消费者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9.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属于()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截面数据D.时间序列数据10.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PART:1导论《第一套》一、填空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工作程序是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及统计推断法。
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C)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是(D)A、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B):A、差异性B、同质性C、社会性D、综合性4、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A、从个体到总体B、从总体到个体C、从定性到定量D、从定量到定性5、一个统计总体(D)A、只能有一个指志B、只能有一个标志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6、变量包括标志和(D)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指标7、在研究城市商业企业状况中,商业企业的营业员人数是(A)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值D、标志变量8、以产品等级来衡量产品质量优劣,则该产品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9、就统计指标而言,变异是指(D):A、数量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B、质量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C、统计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D、以上都是正确的10、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总额是():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也是连续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三、多选题1、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BC):A、意识活动B、实践活动C、认识活动D、改造活动2、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指(ABD):A、总体随统计研究目的的改变现而改变。
B、在一定条件下,总体可以改变为总体单位。
C、只能是总体变为总体单位D、在一定条件下,总体单位可以改变为总体。
统计学课堂习题

试卷A一、单选题1.按地理区域划片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方法属于(D)A.纯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2.已知整体平均数为200,离散系数为0.05,则总体方差(C)A.根号10B.10C.100D.0.13.当抽样允许误差固定时,抽样估计的可靠性将随样本单位数n的增大(B)A.保持不变 C.随之扩大 C.随之变小 D.无法定论4.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C)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B.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D.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5.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0.08,0.09,0.1,则平均增长速度计算公式是(D)A.(0.08+0.09+0.1)/3B.0.08×0.09×0.01C.(1.08×1.09×1.1-1)开3次方D.(1.08×1.09×1.1)开3次方-16.简单直线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b不能反应的是(C)A.两个变量的相关方向B.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系数C.两个变量之间的计量单位D.自变量增减一个单位,则因变量平均增减多少7.下列只能属于属性变量的是(C)A.干部年龄B.干部工龄C.干部职称D.干部工资8.抽样调查分组时,若组内差异大,组间差异小,适宜的方法是(A)A. 整群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多阶段抽样9.已知三个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量,要求计算3个店苹果的平均价,应该采用(B)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10.本书指的抽样误差的定义是(D)A.总体指标与相应的抽样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程度B.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C.总体指标与相应的抽样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程度D.所在样本的可能估计值与所要估计的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差异11.某10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是: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D)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C.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D.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2.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13.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D)A.位置居中B.数值最大C.出现次数较多D.出现次数最多14.工厂对生产的一批零件进行检查,通常采用(B)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15.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C)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6.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B)A.166.32%B.85.68%C.185%D.54%17.下列指数中属于总平均水平指数的是(A)(符号不会打)A. B. C. D.18.某商店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额要比基期增加(C)A.1%B.5%C.10%D.3%19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A.选取调查单位道德方式不同B.调查的目的不同C.调查的单位不同D.两种调查没有本质区别二、判断题1.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表示,进行汇总时后形成的统计指标也不能用数量表示(×)2.商场2002年销售2000台冰箱,年底库存25台,则这两个指标都是时期指标(×)3.抽样平均误差可以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4.两个变量x,y之间相关系数r=-0.9说明x,y之间一定低度相关(×)5.普查的误差不一定小于抽样调查的误差(√)6.农户的小麦平均亩产报告期为基期的110%,这个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7.由于假设检验中减少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会引起第二类错误概率的增大,在样本容量固定时能使两类错误的概率都小(×)8.在价值指数要素分解中的数量指标指数用拉氏指数时,质量指标指数就要用帕氏指数,这样才能保持数量上的对等关系(√)9.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600元(×)10.算术平均数是位置平均数,且不受极值影响(×)三、填空题1.已知一个组距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是6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8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可确定为640,其组中值为620。
统计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统计学》课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龚凤乾)1.试针对统计学的三种任务各举一例。
答:见授课题板。
2.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答:见授课题板。
3.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答: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如下4.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专业技术人员;(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学历、职称、年龄、科研成果数。
5根据上表指出:(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3)计算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1)连续型组距式分组;(2)连续型组距式分组的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频率= ii f f /6.某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在此表的空白处添加以下数字:组距、组中值、频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计算,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7.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
(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A 手机拥有量B 商品库存额C 市场占有率D 人口数E 出生人口数F 单位产品成本G 人口出生率H 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 EH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ABD ; (3)质量指标有: CFG ;(4)数量指标有: ABDEH ; (5)离散型变量有: ADE ;(6)连续型变量有: BCFGH 。
8.现在把某地区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个统计总体,设计了“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数”和上述这个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体的“1999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两个统计指标。
《统计学》练习题

《统计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要了解4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A、400个学生B、每个学生C、400个学生的成绩D、每个学生的成绩2、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有一个标志B、只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的调查,总体单位是( B )A、所有未安装设备B、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所有工业企业D、每一个工业企业4、要了解2000户养蚕专业户的生产情况,数量标志为( B )A、2000专业户的收入B、每一专业户的养蚕收入C、养蚕专业户的户数D、每一专业户的蚕种类型5、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B )A、调查时间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调查表6、统计调查中的专门调查有( B )A、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B、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C、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D、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7、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等情况,则( D )A、调查单位是每个企业B、填报单位是每个职工C、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企业D、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填报单位是每个企业8、某些产品在检验和测量时常有破坏性,一般宜采用( B )A、全面调杳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9、调查鞍钢、宝钢、武钢、包钢等几个大型钢厂,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10、有意识地选取几十块地来估算某地区粮食产量,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D )A、重点调查B、非全面报表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11、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A、企业设备调查B、农村耕蓄调查C、产品质量调查D、工业企业生产调查12、要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射程,可以采用( D )A、全面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13、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 C )A、普查的典型调查B、重点调杳和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14、下列必须采用一次性调查的是( C )A、统计报表B、抽样调查C、普查D、重点调查15、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6、下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A )A、职工按工龄分组B、人口按民族分组C、人口按地区分组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17、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B )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无法确定18、下列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C )A、工人按产量分组B、职工按年龄分组C、企业按产业分组D、学生按考分分组19、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限必须( C )A 、相等B 、不等C 、重叠D 、连续20、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B )A 、划分各组界限B 、选择分组标志C 、确定组数D 、确定组距21、计算向下累计次数时,各组累计次数表示( C )A 、各组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 、各组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C 、各组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D 、各组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22、统计表的主词是指(C )A 、描述研究对象的指标B 、宾词的具体表现C 、各种指标所描述的研究对象D 、总体单位标志的总称23、连续型变量的分组( B )A 、只能是单项式分组B 、只能是组距式分组C 、只能是等距分组D 、只能是异距分组24、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商品零售额属于(A )A 、数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时点指标D 、质量指标25、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是( D )A 、每平方公里平均铁路长度B 、全市居民人均GDPC 、居民人均拥有绿地面积D 、企业平均职工人数26、计划规定成本降低5%,实际提高了2%,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B )A 、103.2%B 、107.4%C 、93.1%D 、110.5%27、当变量数列呈左偏钟型分布时,存在(C )A 、o M ≤e M ≤XB 、e M ≤o M ≤XC 、o M ≥e M ≥XD 、o M ≥X ≥eM28、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 B )A 、为最小B 、为0C 、等于各变量值之和的平均数D 、为不确定值29、某一单项式分配数列的各标志值都增加1倍,次数都减少一半,则众数值( C )A 、不变B 、减少一半C 、增加1 倍D 、无法判定30、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85,标准差分别为15和20,两数列的离散程度(C )A 、二者相等B 、甲低于乙C 、乙低于甲D 、无法比较31、同质总体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现象的( A )A 、离中趋势B 、集中趋势C 、变动情况D 、普遍水平3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为保证用这一平均速度推算的最末一期发展水平等于实际水平,应采用( A )A 、几何平均法B 、方程式法C 、算术平均法D 、调和平均法33、若有三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5%、8%、12%,此三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C )A 、3%12%8%5⨯⨯B 、3%12%8%5++C 、3%112%108%105⨯⨯-1D 、31%112%108%105-⨯⨯34、若销量增长5%,零售价上涨4%,则商品销售额增长(C )A 、21%B 、9.0%C 、9.2%D 、1%35、某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10% ,产值增加了20%,公司人数增加了( C )A 、10%B 、12%C 、9%D 、5%36、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D )A 、商品物价指数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C 、平均工资指数D 、商品销售量指数37、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B )A 、工业产品产量指数B 、劳动生产率指数C 、职工人数指数D 、总成本指数38、某市1993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5000万元,1995年增至20000万元,其中物价上涨了8%,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C )A 、125.5%B 130.4%C 123.5%D 133.3%39、以基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编制商品销售量综合指数即拉氏物量指数(0010q p q p ∑∑)表示( A ) A 、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B 、报告期价格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程度C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物价变动程度D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40、编制综合指数要确定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D )A 、比较作用和平衡作用B 、比较作用和推算作用C 、平衡作用和权数作用D 、同度量作用和权数作用41、抽样调查中( A )A 、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B 、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C 、没有登记性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D 、只有随机误差42、简单重复抽样下,若误差范围缩小为原来的31,则样本单位数应为原来的( B )A 、6倍B 、9倍C 、4倍D 、3倍43、优良统计量的无偏性是指( A )A 、样本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参数值B 、样本指标值等于总体参数值C 、样本指标值与总体参数值的方差最小D 、样本指标值的平均抽样误差等于044、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按其表现形式分为( C )A 、正相关和负相关B 、单相关和复相关C 、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D 、低度相关和高度相关4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D )A 、r=0B 、-1≤r ≤0C 、0≤r ≤1D 、-1≤r ≤146、每吨铸件成本(元)依每个工人劳动生产率(吨)的回归方程为X Y C 5.0270-=,这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一吨,成本(C )A 、平均降低269.5元B 、平均提高269.5元C 、平均降低0.5元D 、平均提高0.5元47、回归分析中,要求两个变量( D )A 、都是随机变量B 、都是非随机变量C 、只有自变量是随机变量D 、只有因变量是随机变量48、回归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C )A 、现象相关程度的指标B 、因变量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C 、回归方程代表性的指标D 、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显著性的指标49、已知y xy σσ2=,y x σσ22=,则变量x 、y 的相关系数等于( B )A 、21 B 、22 C 、42 D 、无法确定 50、已知变量x 、y 的相关系数为r ,若变量x 的值均增加到2倍,则与变量y 的相关系数等于( C )A 、2rB 、r 2C 、rD 、不确定51、三道连续流水加工工序,各工序合格率分别为95%、91%、97%,则每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为:( A )A 、3%97%91%95⨯⨯ B 、3%97%91%95++ C 、3%97%91%95++ D 、3%97%91%95⨯⨯ 52、当变量数列呈左偏钟型分布时,存在( B )A 、oM ≥X ≥e M B 、o M ≥e M ≥X C 、o M ≤e M ≤X D 、e M ≤oM ≤X 53、统计显示,某地区2010年人口总数是1990年的1.25倍,则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D )A 、2025.1B 、20125.1-C 、20125.1+D 、125.120-54、已知人均水果年消费量(y ,公斤) 和年人均收入(x ,百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x y c 78.07.1+=,则以下正确的结论是:( C )A 、若年人均收入每增加100元,则人均水果年消费量平均增加1.7公斤B 、年人均水果消费量每增加1公斤,则年人均收入需平均增加1.7百元C 、年人均收入每增加100元,则人均水果年消费量平均增加0.78公斤D 、人均水果年消费量每增加1公斤,则年人均收入需平均增加0.78百元55、已知总体标准差为12,若要求概率度为2,极限误差为2.5,则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必需的样本容量为:( )A 、90B 、91C 、92D 、 93二、多选题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CE )A 、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B 、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 、人的年龄是变量D 、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 、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2、某年级共有学生102人,其中共青团员100人,女生占71%,某课程考试平均成绩为80分,张美丽同学考分最高为9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共青团员100人是质量指标B 、女生占71%是品质标志C 、平均成绩80分是质量指标D 、每名同学是总体单位E 、张美丽同学的考分是变量值3、统计调查中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A 、重点调查B 、典型调查C 、抽样调查D 、普查E 、统计报表4、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每一个工业企业是( )A 、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 、总体D 、填报单位E 、总体单位5、下列那些分配数列属于变量数列( )A 、大学生按专业分组的分布数列B 、大学生按年龄分组的分布数列C 、商店按销售额分组的分布数列D 、企业按增加值分组的分布数列E 、企业按所有制属性分组的分布数列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工业增加值 B、工资总额 C、土地面积D、出生人数 E、流动资金期末余额7、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属于(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C、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E、时点指标8、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死亡人数B、年末现有人数C、期末从业人员数D、房屋竣工面积E、生猪存栏数9、下列指标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计划完成程度B、结构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强度相对数10、相对指标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的有A、计划完成程度B、结构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比例相对数E、强度相对数11、下列那些平均数属于数值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12、在单项式数列中,如果每组的次数增加一倍则()A、算术平均数不变B、众数不变C、标准差不变D、众数增加一倍E、算术平均数增加一倍13、比较两个单位的产量资料发现,甲的标准差大于乙,甲的平均数小于乙()A、乙单位的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B、甲单位的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C、甲单位工作的均衡性好于乙D、乙单位工作的均衡性好于甲E、甲单位工人之间产量的差距大于乙14、如果相关系数为0,则二变量()A、无直线相关B、负线性相关C、可能存在曲线相关D、正线性相关E、完全线性相关15、若两个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为0.92,则x与y()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高度相关关系D、线性相关关系E、相关密切程度很低16、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按其程度划分有( )A、完全相关B、不完全相关C、不相关D、正相关E、负相关17、某商品第二季度销售量是第一季度的112%,这是()A、动态相对数B、增长速度C、发展速度D、数量指标指数E、数量指标18、关于时间数列,正确的说法是()A、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皆为正B、环比发展速度相乘得到定基发展速度C、环比增长速度相乘得到定基增长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只能用几何平均法计算E、平均发展速度是指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值1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A、算术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调和平均法D、方程式法E、加权算术平均法20、以下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价格指数B、单位成本指数C、产量指数D、材料单耗指数E、平均工资指数21、某企业销售收入报告期183150元,基期为156000元,销量指数为109.6%,则()A 、销售收入指数为117.4%B 、销售价格指数为107.1%C 、销售量的增加使销售收入增加14976元D 、销售价格的上扬,使销售收入增加12174元E 、全部销售收入增加27150元22、动态数列的影响因素按性质可分为( )A 、循环变动B 、不规则变动C 、长期趋势D 、短期趋势E 、季节变动23、以下时间数列具有可加性的是 ( )A 、年产量数列B 、年末职工人数数列C 、年人均销售额数列D 、年煤炭消耗量数列E 、年新增储蓄存款数列24、在我国工业企业普查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 、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值是统计总体C 、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D 、我国工业企业个数是统计指标E 、各工业企业职工人数是数量标志25、若两个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为 -1,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A 、两个变量有线性关系B 、两个变量是完全相关C 、两个变量一定是曲线相关D 、两个变量是负相关E 、两个变量完全不相关三、计算题1要求根据分组资料计算20位推销员上月销售量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统计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分别是统计工作、和。
2、从统计发挥作用的层次来看,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信息职能、______和______。
3、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和______。
4、统计资料按是否直接取得,分为_______和______。
5、统计资料按时间属性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6、统计资料按所覆盖的范围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7、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_______,“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_______。
8、凯特勒是_______的先驱者,同时也是_______的奠基人。
9、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_______和______的方法论科学。
10、统计学按其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
11、统计学按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12、统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相比,具有客观性,总体性、______和______几大特征。
13、统计是随着_______的发展和适应_______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4、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_______世纪中叶,距今有_______多年历史。
15、统计学是一门_______科学,而不是研究_______问题的科学。
16、在统计研究方法体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______、综合指标法和_______。
17、统计研究方法中的归纳法是一种从______到______的推理方法。
18、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整理后的数据进行______和______的过程。
二、单选题1、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反映职能D、监督职能2、统计学作为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概括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
A、15世纪末叶B、16世纪末叶C、17世纪末叶D、18世纪末叶3、历史上最先提出统计学一词的统计学家是()。
统计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第一章緖论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某市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工业企业B、全部工业企业C、每一个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是源.A、统计学B、统计资料C、统计工作D、统计方法3、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只能有一个指标志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志4、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5、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
A、100个学生B、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C、每一个学生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6、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7、以全国的石油工业企业为总体,则大庆石油工业总产值是(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某工人月工资90元,则工资是( )。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变量值9、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 )。
A、该市每个职工B、该市每个职工的工资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的工资总额10、刘老师的月工资为480元,则480元是( )。
A、数量指标B、数量标志C、变量值D、质量指标1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统计分析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D、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1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B、设备台数C、学生的年龄D、工业企业数13、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人的性别B、地形条件C、人的年龄D、工人的工种14、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教师的教龄B、学生的成绩C、商品的价格D、民族1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全国的人口是统计指标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男性是品质标志16、某自行车大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行车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一)
1.设X ~N (10,22
),求:P (9≤X ≤11)(提示:6915.0)5.0(=Φ) 解:P (9≤X ≤11) = 1)5.0(2)5.05.0()210112102109(-Φ=≤≤-=-≤-≤-Z P X P =0.3830
2.某工厂生产一种零件,其口径X (单位:毫米)服从正态分布),(2σμN ,现从某日生产的零件中随机抽取9个,分别测得其口径如下:
14.6 14.7 14.7 14.8 14.9 15.0 15.1 15.1 15.2
(1)计算样本均值;x
(2)已知零件口径X 的标准差15.0=σ,求μ的置信度为95.45%的置信区间。
解:(1)9.141==∑=n x x n i i
(毫米)
时 (2)∵X~),(2σμN ,n=9(属于小样本), 但总体标准差已知即15.0=σ ∴05.0==n x
σσ(毫米) 又已知
%45.951=-α,则22=αu ∴10.005.022
=⨯==∆x x u σα(毫米)
故所求的置信区间为:10.09.1410.09.14+≤≤-μ(件)即在14.80
至15.00毫米之间。
)
3.铁路信号工厂生产的一种电阻其平均电阻一直保持在
2.64Ω,改变加工工艺后,测得100个元件的电阻,计算得平均电阻为2.62Ω,标准差s=0.06Ω,问新工艺对此电阻生产有无显著影响(给定水平01.0=α)?(提示:58.22=α
u )
解:根据题意,提出假设:
H 0:;64.2=μ H 1:64.2≠μ
检验统计量u 333.310006.064
.262.20
-=-=-=n s x μ(属于大样本检验)
由01.0=α,查正态分布表得58.22=α
u
又58.2333.32
=〉=αu u
故拒绝 H 0,
认为新工艺对电阻的生产有影响。
4.某公司年度报表指出其应收账款的平均计算误差不超过50元(假设应收账款的平均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审计师从该公司年度内应收账户中抽取17笔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样本平均数为56元,标准差为8元。
试问在显著水平 ɑ=0.01时,该公司应收账款的平均计算误差是否超过50元?(提示:t 0.01(16)=2.583)
解:依题意:50,50:10〉=H H μ
09.317
8
50560=-=-=n S x t μ 583.2)16()117(,01.001.001.0==-=t t 查表知临界值为由α 由于583.2)1(09.3=-〉=n t t α,所以拒绝,0H 即该公司应收账款的平均计算误差超过50元。
5.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表
求:(1)均值 (2)众数 (3)中位数;(4)标准差
解:(1)均值:?(2)众数
maxf =45 众数组为(600-800),即第二组代入公式有: △1 45-20 M 0=L +────×d =600+─────────×200 △1+△2 (45-20)+(45-25) =600+5000/45=711.1(元)
△2 45-25 或M 0=U -────×d =800-────────×200 △1+△2 (45-20)+(45-25)
4000 =800-──=711.1(元) 45
(3)确定中位数
1、列表计算累计次数:计算如下表所示
502
1002==∑f
, 又20<50<65 ∴中位数在600-800之间。
3、确定中位数值代入公式: d fm S f
L M m e *2
1--+=∑
20045202100600⨯-+= =733.3元
(4)标准差:?
6.
某地区1988-1992年某种产品的产量资料如表所示:
试运用最小平方法配直线方程,并预测该地区1995年,1997年这种产品可能达到的产量。
解:设∑X =0 令X :-2,-1,0,1,2
则∑∑=2X
XY
b n y a ∑=
计算过程见表所示。
∑x =0 ∑Y =123,∑XY =25,∑X 2=10,n =5
代入公式得:
5.21025==b
6.245
123==a 将a 、b 代入直线方程式:
Y =a+bx 即Y=24.6+2.5x 为所求。
当X=5时,Y=24.6+2.5×5=37.1(万吨)
当X=7时,Y=24.6+2.5×7=42.1(万吨)
故预测该地区1995、1997年这种产品可能的产量分别为37.1和42.1万吨。
7.某地区1988—1992年某产品的产量资料如表所示:
试运用最小平方法配置直线方程,并预测该地区1995年、1997年这种产品可能达到的产量。
(13分) 解:设∑X =0 令X :-2,-1,0,1,2 则∑∑=2X
XY
b
n y a ∑= 计算过程见表所示。
∑x =0 ∑Y =123,∑XY =25,∑X 2=10,n =5 代入公式得:
5.21025==b
6.245
123==a 将a 、b 代入直线方程式:
Y =a+bx 即Y=24.6+2.5x 为所求。
当X=5时,Y=24.6+2.5×5=37.1(万吨)
当X=7时,Y=24.6+2.5×7=42.1(万吨)
故预测该地区1995、1997年这种产品可能的产量分别为37.1和42.1万吨。
8. 某电视台要了解某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随机选取500户城乡居民户作为样本,调查结果其中有160户收视该电视节目,试以95.45%的概论推断:
(1)收视率的可能范围
(2)如果使收视率的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
本容量如何?
解:(1)n=500, P=160/500=32%,t=2
%09.2500
68.0*320.0)1(==-=n p p p μ △p=2×2.09%=4.18%
32%-4.18%≤p ≤32%+4.18%
故该项目收视率在27.82—36.18%之间。
1、(6分)某企业
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1993年比1992年提高5%,实际提高7%,•则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是多少?超额完成计划多少?
(2)∵p
p p t n p 22)1(∆-= p p p p n p p t p p t p p t p n 4)1(441)1()21()1(222
222/
=∆-=∆-=∆-=∴ p n /∴=4×500=2000
故如果允许误差缩小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扩大为原来的4
倍。
即2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