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那些文物
圆明园已归还的文物的故事

圆明园已归还的文物的故事
圆明园已归还的文物包括十二兽首、乾隆御笔《圆明园三十景图》等。
这些文物是圆明园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十二兽首是海晏堂喷泉的喷头,由乾隆皇帝委托郎世宁设计。
然而,乾隆皇帝认为裸女雕塑有违伦理道德,命令郎世宁重新设计。
最终,郎世宁用十二生肖代替了裸女雕像。
这些兽首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乾隆御笔《圆明园三十景图》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圆明园的建成而创作的。
这幅画描绘了圆明园的三十个景点,是研究圆明园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重要资料。
这些文物的回归对于研究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提醒人们要重视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圆明圆的文物

圆明圆的文物女史箴图中国东晋绘画作品。
作者顾恺之。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
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
汉白玉石鱼共有一对,具有西洋风格,两条汉白玉石鱼大小一致,呈吐水状,身长125厘米,高58厘米。
原属圆明园石刻,现放置于圆明园遗址公园内。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
“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圆明园兽首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因此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圆明园的文物

圆明园的文物圆明园的文物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景泰蓝麒麟、四库全书、圆明园印、四十景图、乾隆大阅甲胄、寒食帖、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清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2、景泰蓝麒麟景泰蓝麒麟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
“景泰蓝”这个名字是一般俗称的名字,学术上的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
3、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
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4、圆明园印如果说起圆明园中的珍宝,那圆明园印肯定是要算作其中了,不过关于它的记载其实并不是很多,只是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中在他的《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载:有圆明园玉印二方。
5、四十景图《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在乾隆九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也是圆明园的珍宝之一。
后来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如今存放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中。
6、乾隆大阅甲胄乾隆大阅甲胄现存放于法国军事博物馆中,甲胄分为上衣、下裳、护肩、护膝、袖、裆等。
甲胄装饰华贵,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其主要是用于大阅期间。
此甲不管是做工还是用料上都是当时制作工艺的巅峰,因此对于中国历史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7、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纵34.2厘米,横199.5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
8、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清代,当景德镇御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备受推崇。
圆明园里的珍贵文物介绍

圆明园里的珍贵文物介绍
圆明园珍贵文物众多,包括陶瓷、玉器、书画、文房四宝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皇帝的珍宝——乾隆御制玉犀角杯。
这是一件由雍正至乾隆年间工匠所制作的精美玉器,杯身由一整块和田玉雕琢而成,形状独特,通体洁白如玉。
杯的底部雕刻有精致的花纹和乾隆御笔书法,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和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还有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其颜色为浅黄地,并且使用了来自西洋的珐琅彩工艺,它的花纹纹样为锦上添花式样,寓意代表着万寿无疆,在器型上采用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葫芦器型。
这个长颈葫芦瓶子是由精致的青花瓷制成,通体呈葫芦状,颈部细长,瓶身饰有精美的花卉纹饰。
整体设计考究,工艺精湛,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同时,圆明园还收藏了大量的陶瓷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时期的景德镇瓷器。
这些瓷器制作精美,釉色鲜艳,图案精细,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高超工艺和独特风格。
其中一件乾隆御制的景德镇粉彩花鸟纹盘尤为珍贵,盘的表面绘有精美的花鸟纹饰,色彩鲜艳,图案精致,是中国陶瓷艺术的杰作之一。
圆明园还收藏了大量的文房四宝,如笔、墨、纸、砚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御笔。
乾隆皇帝是一位文学才子,他的书法造诣非常高。
他亲自御题了许多文房四宝,其中包括御笔。
这些御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房用品的独特魅力。
圆明园的文物资料简介及年代

圆明园的文物资料简介及年代圆明园,哎呀,说到这个地方,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曾经的皇家园林,如今只剩下了一片废墟,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和悲伤。
你知道吗,圆明园里曾经藏着不少宝贝,文物那可是数不胜数。
大到一座座宫殿,小到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简直是个“文物超市”,让人眼花缭乱。
首先得提提那里的建筑,哎哟,真是个奇迹啊!圆明园里的楼阁亭台,简直像是童话里的场景。
那些精致的雕刻,每一处都透着皇家气派。
大观园、福海、长春园,各个名字听起来都让人心动。
大观园里的“七十二行”可是让人瞠目结舌,古人真是厉害啊,居然能把这么多不同的风格融合在一起。
那些房子本来是用来接待皇家的贵宾,想想当时的场景,真是热闹得不行。
再说说那些文物,真是不可思议啊!那时候,圆明园收藏了大量的书籍、绘画、陶瓷,还有那些金银器具,真的是一应俱全。
尤其是那一套景德镇的瓷器,个个都是艺术品,光是看着就让人心里痒痒。
还有那件件古董,像是清代的扇子、笔筒,真的是精美得让人不敢相信,简直就像是从历史书里走出来的一样。
圆明园里的文物年代可谓是五花八门,横跨几百年呢!从清朝的乾隆年间,到晚清,甚至还有明代的遗物。
这些文物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着那些辉煌的岁月。
想想当年,清朝的皇帝们在这里吟诗作画、品茗闲聊,那画面真是美得不行,简直是活在了梦里。
可惜,好景不长,圆明园在1860年被侵略者烧毁,很多文物也随之消失,真的是令人心痛。
那些精美的器物、古老的书籍,在战火中化为乌有,留下的只有满地的废墟。
你想想,那些珍贵的历史遗产,本来可以传承给后代,结果却成为了历史的伤疤,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如今,圆明园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虽然留下的只是断壁残垣,但依然吸引了不少游客。
人们来这里,不仅是为了欣赏那残存的美丽,更是为了缅怀那段历史。
看着那些被破坏的文物,人们不禁感叹:“哎,这可真是损失啊!”每个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游客们在这里流连忘返,心中满是惋惜。
圆明园的文物,虽然经历了沧桑,但仍旧闪烁着文化的光芒。
圆明园那的文物介绍

圆明园那的文物介绍圆明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座皇家园林,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之一,占地约350公顷。
圆明园的建设始于清康熙年间,历经多代皇帝的修建和扩建,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顶峰之作。
圆明园内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圆明园的文物主要分为建筑类、雕塑类和器物类三大类别。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文物的介绍:1.清漪园牌坊清漪园牌坊建于1750年,是圆明园设立的第一座牌坊。
牌坊上刻有“正心敬神”四个大字,寓意着皇帝们修建圆明园的宗旨。
这座牌坊富有历史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2.瑞珠亭瑞珠亭是圆明园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754年。
它是一座八角形的亭台式建筑,高约16米。
亭内保存有大量的古代文物,如碑、书画、器物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名家郑板桥所画的《致远堂诗画图》长卷。
3.西十字通廊西十字通廊是圆明园中最长的廊道,长约700多米。
它连接着西部的各种建筑,如明瓦厂、大玉泉山庄等。
通廊两旁种植了各种名贵的花草,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
4.轮毂山轮毂山是圆明园中最高的山峰,高约45米。
山顶建有一座观景亭,可以俯瞰整个园区的美景。
山脚下还有一座古井和一座钟亭,是皇家御用的钟。
5.袋鼠园袋鼠园是圆明园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园内放养着一群来自澳大利亚的袋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袋鼠有多种品种,形态各异,非常可爱。
6.万寿山摩崖石刻万寿山摩崖石刻是圆明园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这些石刻共有300多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万寿山摩崖佛像》,它是中国文物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摩崖石刻。
以上只是圆明园中一部分文物的介绍,这里还有很多其他珍贵的文物等待着游客的发现。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瑰宝,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游览圆明园,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圆明园里有名的文物特点简介

圆明园里有名的文物特点简介稿子一
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圆明园里那些有名的文物。
还有那个白玉马,哇塞,那洁白的颜色就像刚下的雪一样纯净。
马的姿态威风凛凛,肌肉线条流畅,仿佛下一秒就要飞奔起来。
雕刻这匹马的工匠肯定是个大师级别的人物,才能把这匹马雕得这么活灵活现。
再说那个粉彩镂空夔龙纹转心瓶,那工艺简直绝了!瓶子上的镂空图案精致得让人惊叹,夔龙纹蜿蜒曲折,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而且这瓶子还能转心,设计得太巧妙啦,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出来的。
圆明园里的文物啊,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可惜好多都流失在外,真希望它们都能早日回家!
稿子二
亲,来和你讲讲圆明园有名的文物哈。
那个圆明园四十景图咏,那可是相当厉害!一幅一幅的画,把圆明园的美景全都展现出来了。
画里的亭台楼阁、山水花草,每一笔每一划都细腻得不行,就好像能把人直接带进那个美丽的园子里一样。
还有一件叫金瓯永固杯,金光闪闪的,超级耀眼。
杯子上的装饰华丽极了,宝石镶嵌得满满当当,一看就知道是宝贝中的宝贝。
而且这杯子的造型独特,曲线优美,拿在手里肯定特别有感觉。
再有就是那个缂丝佛像,哇哦,那缂丝的工艺简直出神入化。
佛像的表情慈祥温和,身上的衣物纹理清晰,颜色鲜艳。
感觉这佛像都有了灵气,能保佑咱们平安呢。
这些文物啊,都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见证了过去的辉煌。
只可惜圆明园遭受了劫难,好多文物都流落他乡。
不过咱们一直都在努力,盼着它们能早点回到祖国的怀抱!。
圆明园的十大文物介绍

圆明园的十大文物介绍嘿,朋友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圆明园的十大文物。
咱先说这第一件,那就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这铜像可不得了,当初那是精美绝伦啊!我曾经在一个博物馆里看到过它们的复制品,当时我身边有个小朋友一直拉着他爸爸的手,奶声奶气地问:“爸爸,这是什么呀?为什么它们长得这么奇怪?”他爸爸就耐心地给他解释,说这是咱们老祖宗的宝贝,代表着时辰呢。
还有“四十景图咏”,那画得叫一个细腻!我听一位老爷爷给大家讲,他年轻的时候有幸见过一次,那画面里的亭台楼阁、山水花鸟,仿佛能把人给吸进去。
旁边一位阿姨忍不住感叹:“要是这真迹还在,得多震撼呐!”“乾隆大玉山”也是宝贝中的宝贝。
我记得有一次在电视节目里,专家介绍说这玉山雕刻得极其精细,就好像仙人用魔法变出来的一样。
当时电视机前的一家人都看呆了,孩子还嚷嚷着:“妈妈,我也想去看看。
”“女史箴图”那更是艺术的巅峰之作。
有一回我在图书馆看到相关的书籍,旁边两个学生在小声讨论,一个说:“这线条,这色彩,古人的智慧太牛啦!”另一个连连点头:“可不是嘛,咱们可得好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青铜鎏金佛塔”那也是相当壮观。
我曾经想象过,如果能穿越回过去,亲眼看到这座佛塔矗立在圆明园中,那该是怎样的一种震撼。
“康熙玉如意”,光听名字就觉得特别吉祥。
据说曾经有个收藏家为了得到它,费了好大的劲呢。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这名字够长吧?但它的工艺那是没话说。
我跟朋友去参观展览的时候,朋友眼睛都看直了,直说:“这得花多少功夫才能做出来啊!”“景泰蓝麒麟”,那造型威武又不失灵动。
我仿佛能看到工匠们在精心打造它时,一边擦汗一边露出满意的笑容。
“石鱼”,虽然看起来简简单单,但背后的故事可不简单。
有个导游跟游客们讲起它的来历,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白玉马”,那洁白的身躯,矫健的身姿,就像随时都能奔腾起来一样。
哎呀,说了这么多,咱们真得好好珍惜和保护这些文物,可不能让它们再受到伤害啦!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对圆明园的这些文物有了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圆明园这个名字,是康熙亲自提笔命名的。为什么叫圆明 园?园子的第一位主人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 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 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无缺,超 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 说是封建时代贤明君主的理想标准。
乾隆皇帝御用甲胄 2009-10-30 16:04 制造年代: 清 材料: 金 铜 锦 规格: 130×63厘米 介绍 现状:存于法国军事博物馆
此款系清乾隆帝甲胄,以锦料制成,全甲由 甲挂、甲裙、左右护肩、胸前背后护心镜, 及左右护肋等几个部件组成,衣上半部分称 为甲衣,下部叫围裳,胄(盔帽)以皮革制 成。表面鬃漆,前后各有一梁,通体遍钉以 镀金铜泡,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镶镀金 镂,饰云水龙纹及各色宝石饰件,缀以紫貂 毛盔缨,顶镶东珠一颗。乾隆大阅及狩猎时 穿用,制作精良,色彩稳重,造型及纹饰极 具形式美感。
●“九洲清晏之宝”白 玉米,新疆 和阗白玉料,上雕双龙,刻有“九洲清安之 宝”(音译)字样 “九洲清晏之宝”白玉玺以为材雕刻, 略呈青白色,上部印纽做背靠背的双龙造型, 龙睛、须、鳞片等皆雕刻精细,当出自清宫 造办处玉作巧匠之手。这枚印章原藏于圆明 园,创作于乾隆年间,是皇家玉玺。 2009年4月,“九洲清晏之宝”白玉玺被 法国博桑· 勒费福尔拍卖行拍卖,成交价约 168万欧元(约1680万元人民币)。 目前在法国的神秘买家手中。
【名称】:金曼扎 【类别】:金器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 藏
【简介】: 黄金制造,镶有珍珠、绿松石 和红宝石。曼扎和坛城一样是藏传佛 教的寺庙摆设品。曼扎中央凸起的部 分为须弥山,四周为婆罗门教的四大 部洲。
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文物概况 每一个生肖都穿着衣服,有对襟的服装也有斜襟的,似模似样地坐着,衣服从 肩膀往下盖着整个身体,但这并不妨碍雕像的生动性,因为它们还有肢体语言: 兔子摇着扇子、牛手里持拂尘、蛇在作揖、猴子手里拿着根棍棒可能是想证明自 己是孙大圣的后代、怀抱小弓箭的猪,但它们却不是专司狩猎的动物。 每隔一个时辰各司一次职,从时辰代表者的口中喷出长长的水流直射入池 中的雕像;而每当正午时分,12生肖像口中同时喷射水柱,堪称计时、园 林和雕塑中的奇观。
【名称】:青铜鎏金佛塔 【类别】:鎏金铜器 【年代】:清 【出土地点或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 【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 现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 【简介】:高约 2 米,与故宫内现存的佛塔基本相似。通体各 层镶嵌着绿宝石,这在乾隆年间各种佛塔中都是少见的。这座金塔顶 部为日、月、伞和三宝,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镶嵌巨大 的绿宝石。中间的半圆体有一佛龛,佛龛中为释迦牟尼像,形态自然 、铸造艺术精湛。下部四方体有雄狮托起整个塔体造型。这是藏传佛 教佛塔的典型样式。
2009年10月,埃及方面宣布,中止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一切合作关系,直到该博 物馆归还4件流失的古埃及文物。在埃及方面的强大压力下,法国最终归还了这几件文物。
欧也妮王后送给拿破仑三世的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
女史箴图【名称】:女史箴图 【类别】:字画 【年代】:东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 藏 【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 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 英博物馆 【简介】: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 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 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 段,为女史箴图(局部)绢本,设色,纵24.8厘 米、横348.2厘米。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 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 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 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 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多次运用法律和外交手段,成功索回流失海外的文物。从事圆 明园研究的老学者张恩荫认为,流失海外文物的追讨方式很多,没有哪一种是绝 对的好或不好,国人应该理智、冷静地看待国宝回归问题。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 认为,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非法出境的文物我们要永远保留 追索的权利。
外交部门出面交涉
2006年,一个法国人在网上拍卖埃及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头发。原来, 30年前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因受到真菌侵害而损坏,被送到法国修补。主持修补的人 正是此拍卖者的父亲。他在修补完后,顺手把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头发私自留了下来。 在得知头发下落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下设的文物追讨部门就一直与法国有关方面接 洽,并通过埃及外交部与法国外交部进行交涉。起初法国方面不愿意归还头发,险些引 起两国间的外交风波。2007年4月,这绺头发最终重新回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身 上。近十年来,埃及已成功追回大约3.1万件被盗文物,这着实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
在今天能够查到的资料中,人们会发现,当年在子时和卯时喷水的鼠头和兔 头现在存于法国巴黎,而鸡头、龙头、狗头、蛇头以及羊头到目前为止还不知其踪。 在12枚兽首中已经有5枚兽首现在中国北京,它们由保利博物馆收藏,它们回 流的途径是境外拍卖和捐赠。
12生肖难聚首 追讨文物历艰辛 虽然文物流失国追讨文物“回家”有相应的国际公约作为法理依据,但对于已经流 失海外很久的文物,特别是追讨从圆明园流失的价值连城的文物,实际操作起来困 难重重。2009年,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反对一意孤行,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出 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反映了流失文物的回归之难。
康熙玉如意
【名称】:康熙玉如意 【类别】:玉器 【年代】:清康熙年间 【出土地点或文物原属】:原 属圆明园珍品 【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 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曾在巴 黎拍卖会上被拍卖,现收藏于美国纽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简介】:由一块名贵的白玉 雕刻而成的,长近半米,颜色是白中透 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 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的铭文是: “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 进”。
为让一件文物“回家” 埃及人追索166年
国际上,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国的难题,困扰着埃及、希腊、意大利、秘鲁等国,其 中埃及人追讨文物成效明显 埃及政府曾为追索一段狮身人面像的胡须,前后历时百余年。这段长75厘米、直径 约40厘米、重量超过百斤的胡子,长期“存放”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里。埃及一直向英 国提出归还这一文物,但英国执意拒绝,担心“这个先例一旦打开,以后的事就难办 了”。1982年,埃及文化部长访问英国时,再次正式提出追索要求,迫使英国于1983年 将其归还。埃及花费了166年的等待和努力,终于追索成功。
在文物主权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争议:一种认为文物是属于全世界人类的财富, 应该被存放在一个最有利于其保护的博物馆,而不应该为文物国籍争论;另一种视 角认为文物身上承载着该民族的文化记忆,应当归属所属国,而不应是飘零在世界 各地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文物回流形式大致可分为依法索回、国家购买、民间购买和捐赠。以圆明 园12生肖铜兽首为例,其中铜牛首、铜猴首与铜虎首是2000年保利集团花费近 3000万港元拍回的;铜猪首、铜马首是澳门爱国人士何鸿燊拍得捐献祖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