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的故事
关于尧舜禹的神话故事

关于尧舜禹的神话故事
“哇,爷爷,快给我讲讲尧舜禹的故事呀!”我一脸期待地看着爷爷。
爷爷笑着摸了摸我的头,开始讲起了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啊,那时候的世界可跟我们现在不一样。
有一个叫尧的首领,他可厉害了,特别关心老百姓。
有一天,尧站在部落中间,看着大家忙忙碌碌的,他心里就想着怎么能让大家生活得更好呢。
“子民们,我们要努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呀!”尧大声地说道。
大家纷纷回应:“尧首领,我们会跟着您一起努力的!”
尧为了找到合适的接班人,那可是费了好大的心思。
这时候舜出现了,舜特别孝顺,对父母那叫一个好。
尧就想啊,这么孝顺的人,肯定也能好好对待百姓。
于是尧就把很多事情交给舜去做,舜都完成得特别棒。
“舜啊,你做得真不错!”尧夸赞道。
舜谦虚地说:“这都是尧首领您教导得好呀。
”
后来呀,舜又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禹。
禹呢,面对洪水可一点儿也不退缩,带着大家一起努力治水。
他整天忙忙碌碌的,连家都顾不上回。
“我一定要治好这洪水,让大家不再受灾难!”禹坚定地说。
大家也都齐心协力地跟着禹干,经过好多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治住了。
我听得入了迷,忍不住感叹道:“尧舜禹他们好伟大呀!爷爷,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呢!”爷爷哈哈笑了起来,说:“对呀,他们就是我们的英雄,他们的故事流传了好久好久呢。
”我心里想着,我也要像尧舜禹一样,做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为大家做贡献。
尧舜禹的故事,真的太精彩了,我一定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尧舜禹孝顺的故事

尧舜禹孝顺的故事尧舜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位帝王,他们以卓越的品德和治国才能而闻名于世。
其中,孝顺是他们共同的优秀品质之一。
通过以下三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尧舜禹是如何展现孝顺之道的。
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圣明君主,他非常孝顺自己的父母。
尽管他贵为帝王,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和家庭。
每当他巡视国事路过家乡时,他都会抽空去探望父母,用自己孝顺的言行给世人树立了榜样。
他不仅关心父母的物质需求,还注重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经常与父母聊天叙旧,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舜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德圣王,他以孝闻名天下。
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继母便对他不善。
然而,舜却始终以孝为本,对待父母十分孝顺。
他不计较父母过去的过错,而是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家人。
他不仅关心父母的生活起居,还经常与兄弟商量家事,为家庭分忧解难。
舜的孝顺品德,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禹是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他因治理洪水而闻名于世。
尽管他公务繁忙,但他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家庭。
他孝顺父亲,尊敬兄长,为家人付出了很多。
在治理洪水时,他常常在外奔波,但他不忘给家人写信报平安,关心家人的生活。
他还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通过尧舜禹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孝顺的重要性。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家庭和睦的关键,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学习尧舜禹的孝顺之道,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家庭、感恩父母,用孝心和行动来回报家人的养育之恩。
同时,我们也要将孝道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关心家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家庭中,我们要学会关爱和尊重父母。
要时刻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爱和物质上的支持。
我们要虚心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把他们的期望放在心上,尽自己所能去实现。
同时,我们还要关心兄弟姐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社会中,我们要将孝道融入自己的行为准则中。
我们要尊重长辈和上级领导,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尧舜禹的小故事

尧舜禹的小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尧舜禹被誉为三代圣君,他们的故事被广泛传颂。
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一种道德的楷模,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尧舜禹的小故事。
尧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中的圣君,他在位的时候,国家治理有条不紊,百姓安居乐业。
尧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他曾经亲自到处巡视,寻找有才德的人来辅佐他。
有一次,尧听说有一个叫舜的年轻人非常聪明能干,于是他派人去找舜,希望他能来做官。
舜接到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立刻收拾行装,前往尧的王宫。
舜到了王宫后,尧亲自接见了他。
尧对舜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他确实才华出众,于是决定任命他为自己的继承人。
尧告诉舜:“我年纪已经很大了,不能再继续治理国家了。
你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我希望你能接替我的位置,继续治理国家。
”舜非常感激尧的信任,他郑重地答应了尧的请求。
尧退位后,舜开始了自己的治理工作。
他非常注重民生,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障了百姓的权益。
他还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舜还非常重视教育,他设立了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舜的治理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国家繁荣昌盛。
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是尧的继任者。
禹在位的时候,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水患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禹亲自带领人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包括治理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
禹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地解决了水患问题,使国家免受水灾的困扰。
禹治理水患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他被尊称为“治水圣王”。
禹的治水工程不仅解决了国家的水患问题,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禹的治水精神也成为了一种道德的楷模,激励着后人勇于担当,努力奋斗。
尧舜禹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
尧舜禹都是非常有德有才的人,他们治理国家的时候,非常注重民生,关心百姓的利益。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一种道德的楷模。
尧舜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就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尧舜禹的故事

尧舜禹的故事
古代中国的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帝王,他们分别是尧、舜和禹。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故事也被传颂至今,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他在位时期被称为“尧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人物。
尧的故事流传甚广,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尧在位的时候,国家治理有条不紊,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稳定。
他以“德治”为基本原则,倡导“民贵君轻”的思想,提倡仁义道德,尊重人才,推崇贤能,尊重民众的意见,实行“以民为本”的政策。
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他在位时期被称为“尧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人物。
舜在位时期,延续了尧的政治理念,致力于民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加强了对各地方的统一管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舜在位时,国家风气更加纯朴,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他在位时期被称为“大禹”,
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人物。
禹在位时期,致力于治水,治理了中
国古代的大洪水,开创了中国古代的灌溉农业,推动了中国古代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
禹在位时,国家风气更加纯朴,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尧舜禹的故事,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经典故事,他们的故事流
传至今,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国
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对中国古代社
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尧舜禹的古代经典传说故事

尧舜禹的古代经典传说故事尧舜禹是继黄帝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三个杰出首领,当时的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因此并不属于什么朝代。
只从夏以后才出现了奴隶社会的政权体制。
当时的社会首领实行的是推选制和禅让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尧舜禹的故事关于尧的故事:尧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尧在位七十年兢兢业业为广大民众着想,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
他首创禅让制,而非继承制,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堪重用,于是决定禅让给舜,尧的举动受到了万世的敬仰。
关于舜的故事: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
死后,禅位于禹。
舜帝是尧帝禅让给他的,舜接位后,勤劳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年老以后本想把帝位传给尧的儿子可是大家都反对,于是舜把帝王有禅让给了禹。
关于禹的故事:禹又称为大禹,大禹治水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个人。
在尧在位的时候大禹就帮助尧治理洪水,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黄帝传说中,黄帝原是黄河流域一个部落联盟的领袖,生活在大约4000多年以前。
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逐步强大。
后来,黄帝部落和西方的炎帝部落联合。
打败了南方的蚩(ch!)尤部落。
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联盟结合在一起,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相传,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发生在涿鹿,蚩尤施展了法术,三天三夜大雾弥漫,对面看不见人。
黄帝命令制造一架指南车,识别了方向,大败蚩尤,最后擒杀了他。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yao)、舜(shun)、禹(yu)。
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
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
尧舜禹的小故事

尧舜禹的小故事古代中国历史上,尧、舜、禹被誉为三代君主,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贤君主,为后世传颂不衰。
他们的故事充满智慧和勇气,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尧、舜、禹的一些小故事吧。
尧的故事: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第一位君主,他在位时实行了许多仁政,治理天下,使天下太平。
尧在位时,曾经遇到了一次大旱灾,百姓们生活困苦,田地干裂,庄稼枯萎。
尧听说有一个叫做大禹的年轻人善于治水,于是派人去找大禹。
大禹来到尧的面前,向尧陈述了治水的方法,尧听后大为赞赏,立即任命大禹为水利工程总指挥。
大禹带领着人们辛勤工作,终于在数年之后,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们免受水患之苦。
尧看到大禹的才华和勤奋,便将帝位传给了大禹,自己退隐山林,过着平静的生活。
舜的故事: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第二位君主,他在位时也是一位仁政君主,深受人民爱戴。
舜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有着高尚的品德。
舜在位时,曾经遇到了一次大水灾,洪水泛滥,百姓们家园被毁,生活陷入困境。
舜听说有一个叫做禹的年轻人善于治水,于是派人去找禹。
禹来到舜的面前,向舜陈述了治水的方法,舜听后大为感动,立即任命禹为水利工程总指挥。
禹带领着人们辛勤工作,终于在数年之后,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们免受水患之苦。
舜看到禹的才华和勤奋,便将帝位传给了禹,自己退隐山林,过着宁静的生活。
禹的故事: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第三位君主,他在位时也是一位仁政君主,为人民谋福祉,使天下太平。
禹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有着高尚的品德。
禹在位时,曾经遇到了一次大旱灾,百姓们生活困苦,田地干裂,庄稼枯萎。
禹听说有一个叫做益的年轻人善于治水,于是派人去找益。
益来到禹的面前,向禹陈述了治水的方法,禹听后大为感动,立即任命益为水利工程总指挥。
益带领着人们辛勤工作,终于在数年之后,治理了旱灾,使百姓们免受干旱之苦。
禹看到益的才华和勤奋,便将帝位传给了益,自己退隐山林,过着宁静的生活。
尧、舜、禹三位圣贤君主,他们的故事充满智慧和勇气,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尧舜禹三皇五帝的故事

尧舜禹三皇五帝的故事
尧、舜、禹 - 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皇五帝"的传说人物。
他们是古代中国的伟
大统治者,他们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尧、舜、禹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民主的标志,他们被尊奉为至高无上的君主。
据
传说,尧是远古时期的帝王,他以大德、大宽、大明著称。
尧在位的时候,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他不仅强调道德伦理,还重视行政管理。
尧慎重地选举舜为自己的继任者,因为他认为舜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领导才能。
舜是尧的继承者,也是著名的君主。
舜在位期间致力于改革和治理,他巡视国
家各个地方,倾听人民的声音,并正视他们的需要。
舜重视选拔优秀的人才,为他们提供公正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华。
舜还注重道德与伦理,他设立了贤人与民众沟通的场所,以解决社会问题。
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也是夏代的创建者。
禹的治理理念
非常注重水利工程,他致力于治理洪水,开辟河渠,改善生活环境。
在他的努力下,大禹治水有成,人民受益于水利工程的改善。
禹的治水事迹被后世的君主们视为楷模,成为成功治理水患的典范。
尧、舜、禹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传奇,他们的智慧和善行被后人所钦佩。
他们不仅为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做出了伟大贡献,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了榜样。
尧、舜、禹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尧舜禹汤的意思

尧舜禹汤的意思
尧、舜、禹、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位伟大的帝王,他们在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尧舜禹汤通常被称为“四皇”,他们的传说故事充满了智慧、正义和仁爱。
以下是每位帝王的简介:
尧
尧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帝王,被誉为“太平君主”。
他以仁爱和智慧著称,治理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
尧的时代被称为“尧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舜
舜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第二位帝王,被誉为“天子”。
他出身卑微,但因其聪明才智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并继承了帝位。
舜在位期间,致力于推行道德伦理和治理国家,使社会秩序井然。
禹
禹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第三位帝王,被誉为“大禹”。
他是伟大的治水英雄,用智慧与毅力驾驭洪水,平定了九州大地的水患,为人民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
禹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水利管理制度,被后世称为“治水精神”的楷模。
汤
汤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帝王,被誉为“盘庚之君”。
他以军事才能和勇气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平定了乱世,开创了商朝的历史时代。
汤的治理为后来的帝王树立了榜样。
尧舜禹汤作为古代中国的传说中的伟大帝王,他们的智慧、正义和仁爱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故事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黄,尧舜时期的事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传说中,黄帝原是黄河流域一个部落联盟的领袖,生活在大约4000多年以前。
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逐步强大。
后来,黄帝部落和西方的炎帝部落联合。
打败了南方的蚩尤部落。
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联盟结合在一起,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相传,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发生在涿鹿,蚩尤施展了法术,三天三夜大雾弥漫,对面看不见人。
黄帝命令制造一架指南车,识别了方向,大败蚩尤,最后擒杀了他。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
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
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
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
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
相传,尧很节俭。
他住在茅屋里,吃糙米饭,喝野菜汤,身上穿着麻布袄。
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
他在历山耕田,历山的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
人们都愿靠近舜居住。
舜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那里就成了村落。
他博得百姓普遍赞扬。
尧舜时候,水患严重。
舜命禹去治水。
禹用疏导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
他一心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
洪水终于止住,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禹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威信。
炎黄部落联盟不断发展壮大,黄帝死后,尧当了首领。
他很会治理各种事物,能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很受大家爱戴。
尧老了,想找一个顶讲道德,顶有本事的人代替自己的位置。
有人向他推荐了年轻的舜。
尧首先召见了舜,他看到舜一表人才,很喜欢,就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9个儿子和舜一起生活。
舜和妻子生活得和睦美满,照顾尧的9个儿子比亲兄弟还亲。
后来,尧先后让舜去种田、捕鱼、烧陶器,舜都做得很出色。
尧又派舜当了几年管理生产的官,舜把各项事务都处理得很得当。
尧对各部落的首领说:“舜的才能这样出众,真是难得啊!”大家都认为舜可以做尧的继承人。
可是尧还要考验他的胆量。
他让舜一个人到大山林里去。
天空电闪电鸣,地上有豺狼虎豹乱窜,周围不时传来野兽的嚎叫声,真令人害怕。
舜却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走出了山林。
不久,尧在部落联盟里郑重宣布:“从现在起,我让舜替我做大家的首领了。
” 这就是有名的“尧舜禅让”的故事。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禹,姓姒,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帝禹尧:(一)尧帝,姓尹祁,号放勋。
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
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
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
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二)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
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
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蟜极,号高辛氏。
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
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
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
《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
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
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
黄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
“能明驯德,以亲九族”。
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
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
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
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
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
叫虞舜。
”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
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
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
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
”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
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
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
尧便决定试一试舜。
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
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
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
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三) 尧帝陵[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尧冢也有好几处,一般认为在山西临汾,历代也多以这里为主进行祭祀活动。
]尧帝陵位于今中国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
相传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
尧帝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
尧陵高50米,绕周80米。
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
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
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
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
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
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
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
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
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四) 尧帝庙尧庙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
相传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有功于民,庙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
创建年代已无可考。
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
前有山门,内有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
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
“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因此得名。
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
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精,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
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
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
广运殿1998年毁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舜(一)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
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
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
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
"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
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
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
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
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
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
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
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
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
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
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
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
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
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
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
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
"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
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
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
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
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赞成。
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
《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