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生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和选用原则。

2、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工艺理论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初步掌握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了解各种常用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5、具有制定简单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6学时,具体见课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一)绪论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

(二)工程材料1.金属和合金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和工艺性能。

2.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和铸锭、金属的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合金的结构与合金相图。

3.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4.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的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和应用。

5.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编号、热处理特点和应用。

6.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工程塑料、橡胶陶瓷及复合材料)重点:机械性能各项指标及其意义;常见晶格类型、合金的相结构;冷却曲线、过冷度、同素异构转变;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热处理工艺方法、特点和应用。

热处理工艺方法、特点和应用。

难点: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

实验一: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三:碳钢热处理及热处理后的组织观察(三)铸造生产1.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工艺特点。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教学设计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教学设计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本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机械类专业,旨在通过对工程材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机械制造。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材料的基本分类方法和测试手段。

3.熟悉各种材料的制造工艺和应用领域。

4.学习如何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

三、教学内容1. 材料性质和分类1.材料性质和特点: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热物性能等。

2.材料分类: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等。

3.材料的应用范围:结构材料、机械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等。

2. 材料制造工艺1.金属制造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冷加工等。

2.陶瓷制造工艺:干法制陶、湿法制陶等。

3.高分子材料制造工艺:聚合、加工等。

3. 材料测试和应用1.材料测试: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冲击试验等。

2.材料应用:制造行业、建筑业、电子业、医疗业等。

4. 机械设计和制造1.设计基础:受力分析、材料选型、结构设计等。

2.制造工艺:数控机床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3.机械装配和调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材料的性质和分类,以及制造工艺和应用领域。

2.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材料测试和制造工艺实践。

3.上机教学: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软件模拟和实践操作。

4.小组讨论:针对材料选型和机械设计等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出勤率、参与度、课堂发言等。

2.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实验数据和结果等。

3.课程作业:机械设计和制造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分析。

4.学生综合表现:根据上述评价项进行综合评定。

六、教学资源1.教材:《工程材料及制造基础》。

2.材料测试设备:拉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

3.材料制造设备:电炉、数控机床、3D打印机等。

4.计算机软件:Solidworks、AutoCAD、ANSYS等机械设计和制造软件。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四)修课学分:3.5学分(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 + 平时成绩占20% )(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

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

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1]《金属工艺学》(上),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版),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参考书:[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机械制造工艺学》,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金属材料及其毛坯成形基础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8学时,视频2学时)主要内容:金属材料性能,铸造工艺,金属塑性加工工艺,焊接工艺。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基础》学习领域整体内容详见表1.表1《机械制造基础》学习领域整体内容序号学习项目 1 毛坯生产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铸锻焊) 2 盘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3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4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 现代先进制造技术2、详细教学内容项目《机械制造基础》详细学习项目详见下表2所示。

表2:学习项目1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艺的规程制订学习课时12 项目任务描述通过本学习情境的学习,能够完成以下工作:1.对轴类零件进行工艺分析2.确定轴类零件毛坯种类3.确定进行轴的定位基准选择和定位4.确定螺纹及外表面的加工方法5.确定轴的加工路线6.选择加工设备、刀具、量具夹具9.填写工艺过程卡10.检查和评估注:传动轴零件要求大批量生产,编制其加工工艺规程学习目标通过本学习情境的学习,初步具有以下能力:1.能正确选择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2.能完成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工艺路线的设计3.能够对轴类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对毛坯进行选择4.能正确选择轴类零件加工的定位基准5.能编制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填写加工工艺过程卡片等学习内容 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2.工艺规程的制定依据及作用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及内容4.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要求和步骤;5.分析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确定其表面的加工方法6.轴类零件材料、毛坯及热处理方式选择材料、毛坯及热处理方式选择5.盘套类零件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6.盘套类零件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7.盘套类零件加工参数的选择和工时确定8.盘套类零件加工的机床及工艺装备选择9.盘套类零件加工成本效益分析二、推荐教材1)京玉海主编:《》,出版社。

(推荐教材)主编:《》,出版社。

(推荐教材)。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与编程》、《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一、课程简介《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及主要工艺方法,分析了制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为学习者解决机械制造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前续知识主要包括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学习本课程对于开展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主要进行机械产品的制造方法、生产工艺和加工质量控制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产制造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将工程材料、金属材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训练系统。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机械制造概述具体包括机械的概念、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机械制造的基本环节和现代制造技术等内容。

主要介绍机械的定义、机械产品分类、自动化制造系统、零件的生产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加工方法和数控技术等相关概念。

一方面让初学者对机械制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求掌握机械产品的分类、自动化制造系统、零件的生产过程和现代加工技术,熟悉机械产品加工方法,了解CAD/CAM/CAPP/CAE/PDM技术。

模块二: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选用具体包括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铁碳合金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选用等内容。

本部分是机械产品生产制造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是机械加工的基础之一。

现代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echanicalManufacturing总学时:48总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第四学期,1~16周,每周3学时适用专业及层次:材料成型加工专业的本科相关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教材:1.《金属工艺学》,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2000年7月2. 《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爱菊等主编,机械工业,2001年7月3. 《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爱菊等主编,高等教育,2005年3月4. 《金属工艺学》,骆志斌主编,高等教育,2000年7月推荐参考书:1.清华大学金工教研室,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高等教育,19942.严绍华,金属工艺学实习,:清华大学,19933.卓英,金工实习教材,:理工大学,19954.吴祖育,数控机床,:科学技术19965.家芳,实用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手册,:科学技术,19966.世华,金属切削机床,:航空工业,19947.伯民,实用磨削技术,:机械工业,19968.晋春,特种加工,:机械工业,19949.大涌. 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工业,200010.伟光. 现代制造技术. :机械工业,200111.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二) 第2版. :机械工业,199712.吴桓文.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Ⅲ)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高等教育,199013.卢秉恒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199914.世昌,旦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200115.傅水根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金属工艺学冷加工部分). :清华大学,199816.傅水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金属工艺学冷加工部分).:清华大学,199817.吉卫喜.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业,200118.胡传.特种加工手册.:工业大学,200119.金庆同.特种加工.航空工业,198820.晋春,家齐.特种加工(第二版).:工业,199421.荆学俭,许本枢.机械制造基础.:大学,1995一、课程目的及要求1.课程目的机械制造基础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材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材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主要分为三篇。

第一篇为工程材料,主要介绍了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以及常用金属材料等内容。

其中,着重讲述了钢铁材料和热处理的内容。

第二篇为热成形工艺基础,主要介绍铸造成形、锻压成形、焊接成形等内容。

此外,还系统阐述各种热加工工艺方法、特点、规律、应用与结构工艺性等内容。

第三篇为冷成形工艺基础,主要介绍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典型表面加工分析等内容。

本篇综合介绍了各种机加工方法、特点、应用等内容。

第四篇: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包括切削工具、夹具、量具和机床等基础知识。

同时,还会涉及到现代制造技术,如数控加工、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等。

第五篇:工程材料的应用与选择这一部分将从工程应用的角度,介绍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使用工程材料。

包括材料的选用原则、材料性能与成本的综合考虑、材料的可加工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篇:质量控制与检测这一部分将介绍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等。

同时,还将介绍常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如无损检测、硬度测试、金相分析等。

附录:实验指导与习题这一部分将提供一系列的实验指导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实验指导部分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习题部分则将涵盖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供学生练习和巩固。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可以满足教学计划60~90课时的教学需要,可作为高等学校机电类应用型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夜大等学生的教材,并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总的来说,《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技术,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152000310/0152000510课程名称: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Metal Technology适用对象: 机械学院各专业、材料学院各专业、能动学院各专业、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水利与土建学院-力学专业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工程训练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是研究机器零件的常用材料和加工方法,即从选择材料,制造毛坯,直到加工出零件的综合性课程。

它是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2.课程目的学生在机械制造实习(或工程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及创新意识,并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熟练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金属学的基础知识;(2)能够利用铁碳合金相图,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3)掌握常用工程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与选用原则等;(4)熟练掌握各种常规热处理工艺以及材料的表面热处理技术,熟悉各种热处理新技术和新工艺;(5)熟悉或了解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用途。

(6)掌握材料液态成形(铸造)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用途。

(7)掌握材料塑性成形(锻压)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用途。

(8)掌握材料连接成形(焊接)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用途。

(9)熟悉典型非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用途。

(10)熟悉典型材料成形的工艺性能。

(11)掌握毛坯或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2)会制定简单工件的工艺规程,会合理选择制造工艺。

(13)掌握常用金属材料及其性能对加工工艺的影响;(14)熟练掌握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15)熟练掌握各种常规表面的加工方法,熟悉各种新技术和新工艺;(16)掌握各种特种加工方法;(17)了解机械制造业的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学分:3.5
学时:总学时64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0 讨论学时:8
课程负责人:李永国
一、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工程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熟悉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尤其是热处理强化)以及各类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机械性能、晶体结构、结晶过程、晶格缺陷、合金基本相结构,正确分析二元合金状态图,并应用铁碳合金状态图来分析铁碳合金成份、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掌握金属塑性变形,钢的热处理,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掌握铸造、锻压、焊接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加工方法的选择。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basis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elong to machinery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urses, curriculum goal is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engineering metallic materials, familiar with metal material strengthening method(especially heat treatment strengthened) and a variety of metal materials selection principles. The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crystal structure,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lattice defects, alloy basic phase structure, analysis of binary alloys state diagram and state diagram iron-carbon alloy applied to analyze the iron-carbon relations of alloy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Master deformation,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basic principles of metal material selection principles,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methods of casting, forging, welding process.
课程目标1:掌握工程材料成分,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根据钢的热处理基本理论,铸造,锻压和焊接的工艺基础知识,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课程目标2:能够基于铁碳合金和常用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科学原理,利用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具有合理设计机械零部件热处理及加工工艺路线并进行优化的能力。

课程目标3:根据特定需求,选择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验证。

二.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说明:根据矩阵图,查找自己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要能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一)理论教学
表一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可根据自己课程,教学环节增加上机或实验等,没有讨论可删除此项。


(二)实验教学(如果没有课内实验,此项可删除)
实验报告要求:
1、每次实验前必须根据实验指导书结合讲课内容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

2、实验报告要书写整齐,图表要整齐规范。

主要仪器设备:金相试样、金相显微镜、箱式电阻炉、硬度计
实验指导书名称:《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指导书》自编
五、课程考核(Assessment Scheme)
(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期中测评占10%、平时作业占10%、实验占10%。

2、期末成绩占70%,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

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题型以简单题、分析题、计算题为主。

(二)成绩评定办法及依据(考核方式里有几种类型,就写几种评分标准)(1)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每次作业按百分制评分,以所有作业的平均成绩计入总成绩。

(2)实验环节考核与评价标准
(3)期中考核与评分标准
(4)期末考核与评分标准
六、教学基本要求(Basic teaching requirements)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对学生的要求:预习和复习是常态学习过程;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要认真听讲,与教师互动,积极发言;有问题要及时答疑,不得随意缺课。

认真做实验,实验后能分析、归纳实验结果,撰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七、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理论授课时注重教学互动形式,即采用启发式提问,学生讨论后回答的方式加强交流,重要章节结合实验教学,使教学模式生动多样。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讲教材和参考书)、音像教材(光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络综合平台的互动。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

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八、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Textbooks and Learning Resources)
1、陈培里,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温建莉、刘子利,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学习指导,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杨瑞成、邓文怀、冯辉霞,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刘立君、杜贤昌、孙振忠,材料成型设备与计算机控制技术,2004
5、王卫卫,材料成形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李建保、周益春,新材料科学及其实用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京玉海、罗丽萍,《机械制造基础》上册高校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罗丽萍、京玉海,《机械制造基础》下册高校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卢本、王君,材料成型过程的测量与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进程的启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孙康宁,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李爱菊,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齐乐华.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4、梁戈、时惠英,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15、(美)P N Rao,Manufacturing Technology-Foundry, Forming and Welding,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16、陈朝霞,何柏林,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
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The relations between this course and other courses)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有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之配合。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须经“金工实习”环节的培训。

本课程与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毕业设计具有紧密的联系。

课程思政目标: 使学生从工程材料的选择,强化手段和塑造成型,理解塑造成才的必要历练和坚持,明白千锤百炼方成钢的人生道路。

课程思政素材
主撰人:李永国
审核人:高丽宋秋红
英文校对:高丽
日期:2018年11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