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50例临床分析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1、病因分析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其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痰湿内蕴痰湿内蕴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可导致心脏血液循环不畅,引发心肌缺血。
1.2 血瘀阻络血瘀阻络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心脏是血液运行的重要器官,当血液循环发生问题时,容易导致冠脉堵塞,引发冠心病。
1.3 肝火亢盛肝火亢盛是冠心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此时肝脏功能失调,容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2、中医辨证分型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以下几种:2.1 痰湿阻肺型表现为胸闷、气短、痰多、胸部胀满感。
2.2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胸痛、胸闷、舌质紫暗、脉弦细涩等。
2.3 肝郁气滞型表现为胸腹胀满、情绪烦躁、口苦、舌质红、脉弦。
3、中医治疗方案3.1 祛痰化湿法方药:陈皮、枳壳、茯苓、白术、半夏等。
功效:祛除体内湿气,改善血液循环。
3.2 活血化瘀法方药:丹参、桃仁、川芎、赤芍等。
功效:活血化瘀,改善心脏供血不足情况。
3.3 疏肝理气法方药:柴胡、枳壳、郁金、白芍等。
功效:疏肝理气,缓解胸腹胀满等症状。
4、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4.1 中医辨证治疗病例分析报告4.2 相关中医药治疗方案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5.2 辨证治疗辨证治疗是中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辨别疾病的表现和体征,确定病因病机,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3 祛痰化湿法祛痰化湿法是中医治疗痰湿内蕴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中药方剂,去除体内的湿气,改善病情。
5.4 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血瘀阻络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中药方剂,改善血液循环,清除阻塞血管。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冠心病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病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比于西医治疗方法,中医对于冠心病的辨证分型治疗显得更加独特且有效。
本文将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是一种心脏病。
通俗地说,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堵塞引起的病症。
冠心病具有以下的临床表现:胸痛、呼吸急促、心悸、气喘、心因性休克等。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与西医不同,是基于中医经典理论而来的,可以自上古时期追溯。
中医将辨证治疗分为辨证、辨证分型、辨治三个方面,辨证是指通过对病情进行判断,对疾病的性质和主要病因进行分析,明确治疗的各个方面。
辨证分型是指依据病情,将不同的证型进行分类,以明确治疗方向。
辨治则是指选择针对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的常见证型气滞血瘀型病症特点:胸痛难忍,持续时间长,胸部有压迫性的疼痛感,常由情绪紧张所致,常见于冠心病急性发作时。
中医治疗原则:理气通络,活血化瘀,舒肝解郁。
中医治疗方法:使用活血行气的中药治疗,常用药有乌龙茶、柴胡、川芎等。
阴虚阳亢型病症特点:心烦口干,夜间盗汗,口干口渴,大便干结,女性可能出现月经过少或不规律。
中医治疗原则:滋养阴精,降低阳气。
中医治疗方法:使用补益阴精的中药,如黄精、黄芪、冬虫夏草等。
内热妄动型病症特点:心悸、激动,手心发热,脉搏紊乱,口干口渴,尿黄,大便稀薄。
中医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平肝熄风。
中医治疗方法:使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中药,如黄连、连翘、钩藤等。
气阴两虚型病症特点:胸痛,心悸,气短,四肢乏力,面色苍白或一直心悸。
中医治疗原则:益气健脾,滋阴润燥。
中医治疗方法:使用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中药,如人参、补骨脂、枸杞等。
中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药物是关键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物治疗方法:1.降脂化痰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脂血症有一定联系。
50例冠心病中医治疗临床分析论文

50例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气阴两虚者,则加以活血通脉以及益气养阴;对于气虚阳衰者,则加以化瘀定痛以及益气温阳。
结果:4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8.0%。
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法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34-01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是“厥心痛”以及“心痹”当中的一种,在临床上通常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辨证施治方法包括益气补肾以及活血化瘀等[1]。
本文分析了50冠心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为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小者28岁,年龄最大者65岁,50例平均(43.2±3.1)岁;对50例进行了相关检查,已确诊为冠心病。
病程在2年至14年之间,平均为7.6年;临床症状包括舌质紫暗、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胸闷气短、头目眩晕以及神疲乏力等。
1.2方法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对于气阴两虚者,则加以活血通脉以及益气养阴;治疗方剂为,夜交藤18g、茯苓10g、白芍10g、郁金15g、五味子12g、丹参10g、麦冬8g、何首乌13g、太子参25g。
水煎服,每天服用一剂。
(2)对于气虚阳衰者,则加以化瘀定痛以及益气温阳;方剂为,猪苓86g、丹参108g、生黄芪245g、淮小麦85g、五味子30g、细辛26g、桃仁75g、干姜25g、炒枳壳86g。
共煎上述诸药,将药渣去除后,取浓缩药汁,另加鹿角胶105g以及鳖甲胶85g,形成药膏,用开水冲服药膏,每天一匙。
(3)对于痰浊闭阻者,则加以豁痰宣痹以及通阳泄浊;方剂为陈皮8g、薤白10g、枳壳15g、瓜蒌10g、桂枝12g、半夏8g、石菖蒲13g。
冠心病辩证论治

(胸痹、心痛)冠心病辩证论治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一)经典辨证分型论治1.痰浊闭阻证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栝蒌实12克,薤白、半夏各9克,黄酒70毫升,南星、半夏各12g,枳实、茯苓各9g,橘红6g,石菖蒲、太子参各6g,竹茹6g,甘草3g)常用药: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石菖蒲、陈皮、枳实理气宽胸。
2.气滞心胸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烷、宇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陈皮、柴胡12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9g,炙甘草3g)常用药:柴胡、枳壳疏肝理气;香附、陈皮理气解郁;川芎、赤芍,活血通脉。
3.心血瘀阻证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病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6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9g)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营通脉;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当归、生地补养阴血;降香、郁金理气止痛。
4.气阴两虚证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恍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6 2 . 5 %, 两组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x = 1 1 . 5 5 7 7, P = 0 . 0 0 0 7 ) ; 治 疗 后研 究 组 患者 的 并发 症 发 生 率 为 1 5 - 3 %, 对 照组 为
3 3 . 3 %, 两组 差 异有 统 计 学意 义 ( X = 4 . 6 3 1 3 , P = 0 . 0 3 1 4 ) 。 结 论 中 医辨证 治疗 冠 心病 的效 果 良好 , 并 发症 少 , 适 合
・
中医中药 ・
中 国 当 代 医 药2 0 1 4 年 8 月 第 2 1 卷 第 2 2 期
中医辨证 治疗冠心病 的临床效果分析
邓 鸥鸥 张伟彬 5 2 3 6 3 3 广东 省东 莞市 樟木 头 医证治 疗冠 心病 的 临床效 果 , 以探讨 其 临床 实用 性 。 方 法 选 择 2 0 1 2年 5月 ~ 2 0 1 3年 9月
eaS e DE NG Ou — O I L Z HA NG We i — b i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Z h a n g mu t o u Ho s p i t a l o f Do n g g u a n Ci t y i n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Do n g g u a n 5 2 3 6 3 3 ,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案例分享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案例分享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疗效。
以下是几个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案例分享,展示了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疗效。
案例一:患者李某,男性,60岁,冠心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短等。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诊断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
治疗方案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痰化湿。
采用柴胡、香附、丹参等药物进行调理,加上针灸疗法,结合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胸闷、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
案例二:患者王某,女性,55岁,冠心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闷、气短等。
中医辨证施治后,诊断为“心气不足,痰湿内阻”。
治疗方案为益气健脾、化痰通络。
采用人参、陈皮、佛手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采用拔罐疗法和推拿按摩疗法。
患者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减轻,胸闷、气短等不适感明显改善。
案例三:患者张某,男性,65岁,冠心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
中医辨证施治后,诊断为“气虚血瘀”。
治疗方案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采用党参、白芍、川芎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结合适量运动和心理疏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悸、气短等症状减轻明显,体力逐渐恢复。
以上三个临床案例的治疗方案都是根据中医经典理论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制定的。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主要侧重于辨证论治,针对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综合运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以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目的。
此外,中医药治疗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整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需要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中医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患者需要坚持治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1
2 治 疗 方 法
龙 化瘀 通经 。诸药 合用 ,具 有 益 气养 阴 、活血 通 络之 功 ,使 阴 阳气
治疗 组予 中药 自拟益 气养 阴活 血法 为 主 治疗 ,基本 方 以补 阳 血 调 和 ,经 络通 畅 而达 到治 疗 目的。
还 五 汤加 味 :黄 芪 50g、当 归 10g、川 芎 lOg、桃 仁 lOg、红 花 6g、地
次 湿服 ,每 日 1剂 ,15天 1疗 程 。
栓 、动脉 硬 化斑 ,而且 可 以软 化血 管 、恢 复 动脉 弹性 ,从 而使 脑 血
对 照组 给 予 0.9%氯 化钠 注射 液 250ml加 入 复 方丹 参 注 射液 栓 形 成 患 者 脑 循 环 得 到 改 善 ,有 助 于侧 支 循 环 的建 立 :而 以生
『51张 玉红 ,宋 云娟 .刺 五加 注射 液合 补 阳还 五 汤 治疗 脑梗 塞 5O例 .
脑 血栓 形成 属 中 医“中风 ”范 畴 ,是 中老 年人 多 发病 。人 到 中 中国 中 医药信 息 杂 志,2000,7(5):54.
年 以后 ,元气 、肝 肾 阴津 已渐 亏 虚 ,而气 为 血 帅 ,气行 则 血行 ,气 虚 [6]林 可 翼 ,林 求 成 ,周 文 泉 ,等 .脑 血 管 病 治 疗.中 西 医 结合 杂 志 ,
而血瘀 则贯 穿该 病 的始终 [41,故对 脑 血栓 形 成恢 复期 患 者 。笔者 认 2000,23(5):14. 为在 注重 活血化 瘀 同时 ,还要 注重 益 气养 阴 ,以缓 则 治其 本 。主 中 f8]z-海 同,白海 波 ,严 伟 民,等 .养 阴盛 气活血 冲剂 对 小鼠脑 缺 血 时
以上所 有 病例 如 合 并有 高 血 压 、冠 心 病 、高脂 血 症 等 合 并症 神 经 细胞 ,抗栓 溶栓 作 用[81。辅 以益 气化 瘀药 共奏 祛瘀 扶正之 效 。
50例冠心病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R 5 4 1 . 4
表 1两 组治疗 方 法治疗 冠心 病结 果疗 效对 比
佳时发作 ,心烦 ,容 易发怒 ,舌质 淡 白,苔薄 白。②治疗方法 :川芎
4 . 5 g ,陈皮 ( 醋 炒 )6 g ,香 附4 . 5 g ,柴 胡6 g ,白芍4 . 5 g ,甘草 ( 炙)
1 . 5 g 。加 减 :痛症严 重者 ,加 延胡索 ,加郁金 。频繁 出现暖 气现象患 者 ,加沉 香 ,旋覆花 。偶觉恶心呕 吐甚者 ,加半夏 ,法生姜 。 气 阴两 虚型 。 ①临床 症状 :偶 觉心 胸 烦闷 ,隐隐作 痛 ,全 身无 力 ,心慌气短 ,头晕 目眩 ,失眠多梦 ,舌质淡 红,舌少 ,脉搏 细弱而
【 J ] . 中国现 代医生 , 2 0 1 0 , 1 2 ( 4 ) : 4 6 — 4 7 .
5 O 例冠心病 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
黄 大 道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麻布 岗中心卫 生院,广东 河源 5 1 7 3 3 8 )
【 摘 要】 目的 主要 探讨 中医 治疗 冠 心病 的治 疗方 法 以及疗 效 。方 法 选取 2 0 1 1 年 2月至 2 0 1 2 年 2月前 来我 院就诊 的 冠心病 患者 5 0 例 ,随 机将 其 分 为两组 ,每 组 2 5人 ,一 组是 采 用中 医治疗 的 中医治疗 组 ,另一 组是 采 用西 医治疗 的对照 组 ,并对 两组疗 效进 行对 比 。结果 中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5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09-07-23T10:06:51.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艳玲 (黑龙江省宾县中医院黑龙江宾县150400
[导读] 辨证分型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冠心病的主要证候辨证分型,制定4个协定处方治疗冠心病。
【关键词】冠心病
辨证分型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冠心病的主要证候辨证分型,制定4个协定处方治疗冠心病。
现将其中连续治疗一个月以上、临床资料较完整的50例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50例冠心病患者均系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73岁,平均54岁。
职业:干部18例,知识分子10例,职员3例,工人14例,家庭妇女5例。
病程最短的5个月,最长的达30年。
2 辨证分型
2.1 气虚血瘀型心痛、短气、迫汗、面色咣白,舌质淡或暗、苔白、脉细无力或结代。
治则益气活血通脉。
处方:冠心病1号方,党参15g,黄芪15g,丹参20g,当归15g,葛根20g,生山楂20g,田三七12g,川芎12g,炙甘草6g。
2.2 气滞血瘀型胸闷气短,心悸或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两胁胀痛,心烦不安,舌质有瘀点,或有紫斑,脉弦或涩。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处方:冠心病Ⅱ号方,柴胡12g,枳实12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各12g,丹参20g,檩香12g,葛根20g,炙甘草6g。
2.3 痰瘀互结型胸闷或胸痛形体肥胖身重乏力,脉滑而实,苔厚腻或垢浊。
治则理脾化痰,通瘀散结。
处方:冠心病Ⅲ号方,半夏12g,枳实12g,竹茹12g,陈皮12g,茯苓20g,白术12g,瓜蒌20g,薤白10g,丹参20g,檀香12g,炙甘草6g。
2.4 阳虚欲脱型心痛短气,大汗出,四肢冷,面色苍白甚至昏厥,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欲绝或结代。
治则回阳救逆固脱。
处方:冠心病Ⅳ号方,附子10g,人参10g,黄芪15g,五味子10g,生龙牡各30g,肉桂6g,田三七12g,炙甘草6g。
兼证加减如心绞痛明显酌加灵脂、蒲黄;高血压明显加牛膝、钩藤、珍珠母;失眠多梦,加枣仁、夜交藤;胸闷加川朴、痰浊壅盛加苏合香、毕拔、沉香,气滞为主可酌加川楝子、元胡、佛手、香附等。
3 疗效观察
3.1 诊断、疗效标准
3.1.1 诊断标准根据80年代广州会议有关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3.1.2 疗效评定标准心电图疗效标准:经治疗,原异常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休息时,心电图ST段下降,经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示正常为有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为无效。
症状疗效标准:治疗后,在日常活动中不出现心绞痛症状为显效;治疗后轻微活动心绞痛不发作,但剧烈活动后可发作为有效;治疗后症状与治疗前基本相同的为无效。
3.2 观察结果 50例冠心病(对少数长期服用硝酸甘油的病情较重患者,在保持原剂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中药治疗观察),用I号方的15例;用Ⅱ号的23例;用Ⅲ号方的9例,用Ⅳ号方的3例,四方合计获心电图显效者(注:50例中,治疗前43例为心电图异常)10例,占23.3%;有效者16例,占37.2%;无效者17例占39.5%。
总有效率60.5%,4方合计获症状显效者13例,占26%;有效者30例,占60%;无效者7例,占14%;总有效率86%。
4 临床体会
冠心病心绞痛应属中医胸痹、心痛证范畴,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就有类似的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心痛者,胸中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即叙述了心痛的部位也包括了疼痛的放射方向,它可能是世界医学史上对心绞痛的最早记载;宋《圣济总录》和《类证活人书》中均更为具体指出:“痛在两乳之间,鸠尾之间即膻中也”、“胸膺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痛”。
膻中相当于胸骨中下段,胸膺则包括了心前区,这一记载与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以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最为常见,少数则在胸骨下段甚至上腹部的认识基本一致。
其病因病机,我们认为也多为脏腑虚损,阴阳气血失调外加劳累、精神、气候、饮食等因素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引起胸痹心痛。
总之,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阳)虚损为多见,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浊阻络为多见,针对冠心病上述病理变化,我们拟定治疗冠心病四方,因虚实偏重不同,治疗上也各有侧重,或以通为主,或以补为主,或通中寓补,或补中寓通,虚证中以气(阳)虚为主,故补虚以益气温阳为主,实证中以痰浊为主,故通法以除痰通络为主,但无论气(阳)虚,或痰浊内阻均可不同程度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故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所设治疗冠心病4方虽不及某些芳香走窍药物起效迅速,但是具有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的作用,能从根本上起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且能增强体质,改善心气(阳)虚的脉证,久服无伤正之虚,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确实有着较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