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到超越
先模仿再超越作文

先模仿再超越作文篇一《模仿起步:画画小记》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画画,不过刚开始的时候,那画得真是一塌糊涂。
看到邻居家的小孩画的小人一个个都像模像样,而我画的就是一些歪歪扭扭的线条,就像蚯蚓在纸上爬。
我小时候是那种很要强的孩子,就想着一定要把画画好。
所以呀,我就开始模仿邻居小孩的画法。
他怎么握笔,我就怎么握笔;他画人脸先画个圆,我也跟着画个圆。
有一次,我在旁边悄悄地看他画树木,他先画一个粗壮的树干,然后从树干两边斜着画那些树枝,树枝上再画一些小叉叉当作树叶。
我就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记住,等他走了,我赶紧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开始画。
可是吧,我模仿得还是不够好,树干画得歪歪扭。
不过我没灰心,涂涂改改好多次,最后画出来的树终于有点像那么回事了。
随着我不断地模仿他,我的画画技巧真的一点点在提高。
我能画出来比较像样的房子和小动物了。
而且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也开始加入自己的一些小创意。
比如说我画房子,会在房子旁边加上个小篱笆,那是我看到外婆家菜地里的篱笆想到的。
通过模仿邻居小孩,我有了基础,但是因为这些自己的小创意,我的画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
现在再看我当时的那些画,虽然还是很幼稚,但也是我从模仿走向超越的见证。
这就跟写作文一样,开始写不好的时候,先模仿别人好的写法,学多了就有自己的东西,就能超越别人。
篇二《学做菜,先仿后超》我这人对吃挺感兴趣,可做饭真是一窍不通。
看着妈妈在厨房像变魔术一样做出一道道美味,我就决定自己也要学会做饭。
刚开始就做那最普通的炒鸡蛋,我想这能有多难啊。
结果一上手,就是各种状况百出。
鸡蛋打到碗里,全是蛋壳混在蛋液里,炒的时候油溅得到处都是,最后炒出来的鸡蛋又黑又糊。
为了学会炒鸡蛋,我就开始模仿妈妈的做法。
我仔细盯着妈妈做炒鸡蛋的每一个步骤。
她先把鸡蛋轻轻磕在碗边,裂痕适中,鸡蛋液就很顺畅地流到碗里,而且她总能巧妙地把蛋壳撇出去。
妈妈炒蛋的时候火开得不大不小,鸡蛋一下锅,她就用筷子快速地搅拌。
我把这些细节都牢牢记住后,就再试一次。
始于模仿终与创新作文

始于模仿终与创新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无论是学习新技能,还是探索未知领域,往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就像小宝宝学走路,总是先模仿大人的步伐,摇摇晃晃地迈出第一步。
模仿,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步阶梯,而创新,则是我们最终要抵达的高峰。
小时候,我们模仿大人说话的语气、写字的姿势。
上学了,我们模仿老师解题的思路、作文的结构。
这模仿啊,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时,抓住的那根前人留下的拐杖,能让我们走得更稳、更有方向。
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模仿的阶段,那就像是永远在别人的影子里行走,永远看不到属于自己的阳光。
模仿只是个起点,创新才是我们的目的地。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可以试着抛开那些范本,加入自己的想法。
也许是用一种新的色彩组合,也许是画出一个从未有人见过的形象。
这就是创新的开始,它让我们从跟随者变成了引领者。
再比如说科技领域,很多新技术一开始也是对已有技术的模仿和改进。
但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们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不断地思考、尝试,最终创造出了全新的、改变世界的发明。
所以啊,朋友们,让我们勇敢地迈出模仿的第一步,稳稳地踏上创新的征程。
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始于模仿,但绝不止于模仿,最终要与创新相拥,这样的人生才够酷,不是吗?。
模仿自己超越自己的作文

模仿自己超越自己的作文
在自然界,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叫做大黄蜂,他的身躯十分笨重,而翅膀却出奇的短小。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
可是他不仅会飞,而且飞得一点也不差,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大黄蜂必须飞起来,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正是在这种严酷现实的重压下,大黄蜂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战胜了与生俱来的弱点,终于在蓝天下自由翱翔。
与大黄蜂一样,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尚未苏醒的潜能,有没有发挥出来的优势。
如果能将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将自己的弱点转化成为有点,那么,你的人生必将有不同的风景。
有一个叫格兰恩的人,他小时候因为家里失火伤了腿,再也无法行走,但他后来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长跑最快的选手之一,人们感到不可思议,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成功了,他正是激发了自己的潜能,超越了自我,完成了自己才不能完成的事情。
由此可见,激发自己的潜能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老子说:“自知曰明,自胜曰强。
”不错,人类正是不断的发现自己的弱点、缺点,从而不断的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一个拼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的过程。
正是因为自我的超越,才让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更加澎湃激荡,因为我们必须竭尽所能,超越自我,全力以赴,争取最高境界。
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从模仿到超越

2016 中国纺织 103评论文|中国长丝织造协会 张巍峰市场研究机构IDC 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60.9%,达到2650万部,约占全球市场7.5%的份额,超过了原本在这一位置占全球市场份额5.2%的小米,出货量居于全球第三位。
手机市场虽然是风云变幻,但华为的成功逆袭,还是有不少的可圈可点之处。
2010年4月,雷军创建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通过以高配置、高性价比、饥饿营销为核心要素的“互联网手机”模式,做到了全球销售量第三的位置,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小米的成功,带来了大量模仿者。
据媒体统计,约有60家之多,如华为的“荣耀”系列手机,360的大神系列手机,联想的“乐橙”系列手机,以及乐视公司的乐视系列手机等。
但在众多的模仿者中,唯独华为披荆斩棘,大浪淘沙,成功超过小米,拿到了全球销量第三的位置。
华为的“荣耀”系列手机在商业模式上确实模仿了小米,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华为专门成立了华为荣耀品牌事业部,并按照小米新手机的节奏,推出了在性能配置、价格上都十分相似的产品。
其中,在小米推出廉价机新品牌“红米”之后,华为荣耀跟进推出了“畅玩”。
华为荣耀品牌通过主打性价比,用超低的价格去推动高配置、高体验感的手机,以此抓住年轻人的新需求,适应时代的新变化。
不过,与小米所不同的是,华为荣耀的这种打法,除了为电商平台省掉了传统销售渠道从模仿到超越30%-40%的“渠道空间”之外,还充分发挥了华为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
华为每年花费在终端研发的投入就超过10亿美元,从自研芯片、软件、外观设计到硬件续航能力等,不断的专注开发和创新,使企业走在了科技的最前沿。
2014年,华为成为了当年全球申请国际专利最多的公司。
这些为华为的快速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推动了华为在今年第三季度手机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出货量仍然取得同比增长60.9%的好成绩。
先模仿再超越的案例

先模仿再超越的案例以下是一个详细精确的案例,展示了先模仿再超越的过程:假设有一家名为“XYZ科技”的公司,该公司专注于开发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他们的竞争对手是一家名为“ABC科技”的公司,他们已经推出了一款非常成功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
XYZ科技决定先模仿ABC科技的应用程序,以了解其成功之处,并从中学习。
他们下载了ABC科技的应用程序,并仔细研究了其用户界面、功能和用户体验。
在模仿过程中,XYZ科技注意到ABC科技应用程序的一个独特功能是用户可以通过摇动手机来查找附近的朋友。
XYZ科技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功能,因此决定在他们自己的应用程序中也加入这个功能。
然而,XYZ科技并不满足于仅仅模仿ABC科技的应用程序。
他们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来超越竞争对手。
在超越的过程中,XYZ科技首先决定改进用户界面,使其更加直观和易于使用。
他们聘请了一位用户界面设计专家,对应用程序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
此外,XYZ科技还决定添加一些新的功能来增加用户对他们应用程序的兴趣。
他们注意到ABC科技的应用程序缺乏一个内置的即时通讯功能,因此他们决定在他们的应用程序中添加一个内置的聊天功能,使用户可以直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除此之外,XYZ科技还决定改进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他们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来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应用程序在各种设备上都能良好运行。
最终,XYZ科技成功地超越了ABC科技的应用程序。
他们的应用程序不仅具有与ABC科技相似的摇一摇功能,还提供了更好的用户界面、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性能。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先模仿再超越的过程。
模仿是为了了解竞争对手的成功之处,并从中学习。
然后,通过改进和创新,超越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中国的科技与创新从模仿到自主研发

中国的科技与创新从模仿到自主研发近年来,中国在科技与创新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从过去仅仅是模仿国外技术产品,到现在能够自主研发并领先一些领域,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科技与创新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模仿阶段中国科技与创新的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模仿国外先进的技术产品来追赶。
这一阶段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与学习,中国的企业在模仿与生产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的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制造工厂,但在技术创新方面却相对滞后。
中国模仿阶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国起步较晚,丧失了许多发达国家所积累的技术优势;其次,高品质的技术产品需要长期积累和实践,中国在这方面还有拓展的空间;再者,知识产权保护长期是一个挑战,让许多企业不愿意进行创新投入。
二、独立创新的探索随着模仿阶段的积累,中国逐渐进入了独立创新的探索阶段。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与创新的重视程度,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这为中国科技与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开始瞄准高端技术领域,着力开展自主研发工作。
不再仅仅生产与制造,而是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例如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涌现出来,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代表。
同时,一些高校与研究机构也积极投入研发工作,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
三、从跟随到引领近年来,中国的科技与创新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从原本的跟随者逐渐转变为一些方面的引领者。
在人工智能、5G通信等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
一方面,中国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的投入与支持。
政府提出了"制造业2025"等战略计划,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速推进科技创新。
另一方面,中国的科技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提升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科技与创新能够从跟随到引领,还得益于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的形成。
中国政府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
模仿创新超越作文结尾

模仿创新超越作文结尾
1. 说起创新,有时候咱们也得从模仿开始嘛。
别小看了这一步,它就像是咱们学走路时候的扶手,帮咱们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
模仿,就是让咱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2. 说到创新,很多人都觉得得有什么高大上的想法才行。
其实啊,创新就像咱们做菜一样,你得先学会照着菜谱做,然后再慢慢
摸索出自己独特的口味。
模仿就是那本菜谱,让咱们知道该怎么做,而超越呢,就是咱们自己调出的那个独一无二的味道。
3. 你知道吗?有时候超越就像咱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一开始
总是摇摇晃晃的,模仿着大人的样子,但慢慢地,咱们找到了平衡,甚至还能玩出点花样来。
这就是超越啊,它让咱们不再满足于模仿,而是敢于挑战自己,创造出新的可能。
4.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咱们不能光满足于模仿了,得有点
超越的精神才行。
就像咱们玩游戏一样,老是按照别人的套路来玩,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咱们得敢于挑战规则,创造出自己的玩法,这
样才能玩得更过瘾,不是吗?。
模仿并超越模仿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14日/第008版心理学模仿并超越模仿燕良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模仿与创造并不是对立的。
一个人要进行创造常常甚至必须从模仿开始。
许多人把模仿看成创造的对立面,看成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方面,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误解。
一生没有创造的人是很多的,但一生没有模仿的人几乎没有。
小到生活起居、语言行为,大到科学创新,模仿比比皆是。
德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恩斯特・卡西尔在《论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一书中对模仿的价值有精彩论述。
他说:“语言发生于对声音的模仿,艺术则源于对外在事物的模仿。
模仿是人性的一个根本本能,一个不可约去的事实。
亚里士多德说:‘从孩提时起,模仿对人而言就是自然的,和较低等的动物相较,他所具有的一个利益在此,他是世界上最善模仿的动物,并且最初是通过模仿而学习。
’而且同时模仿也是一种不可穷尽的欢愉之源……”问题在于模仿什么,怎样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要具有什么样的心态。
拥有超越意识的同时进行模仿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模仿的人多而创造的人却很少呢?我以为就是多数人在模仿中缺少一种超越的意识,将模仿当成目的,以为模仿得越逼真越好,只要模仿的逼真了就满足了。
正是这种观念束缚了我们的创造。
为什么有许多人一旦走进模仿的范式就再也走不出来了?为什么许多人在模仿的角落里徘徊一生而无法进入创造的殿堂?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莫大的关系。
周作人先生1918年在《北京大学日刊》所发表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一文中就明确了这一观点,在当时对中国文学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应。
周作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他认为中国小说不发达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不肯模仿”,因此就创造不出有价值的小说供国人享用。
在他看来,日本近三十年来小说发达的原因就是因为善于模仿。
周作人只是理论上有所认识,而真正通过自己的作品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恰恰是他的兄长鲁迅。
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明显地模仿了果戈理和安特莱夫的某些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模仿到超越
——从看图编故事到自创美文
育贤小学满真杯子里飘着一阵阵浓浓的茶香,台灯把书桌前的一摞稿件映得格外耀眼。
一边品味着绿茶的清新,一边赏读着孩子们的自创美文,此刻的心情就像桌边这杯绿茶的味道,有些许的苦涩,但更多的是甘甜。
我和二年级三班的孩子一起学习已有两年的时间了,我深知二年级是学生写话能力、表达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看图编故事就是训练学生写话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最好的方法。
看图编故事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图片编一个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述图中所发生的故事。
小学低年级看图编故事也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儿童向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看图编故事的能力,我主要有以下做法:
1、复述故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每周我都会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复述故事的训练,开始训练时我首先挑选了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且故事情节比较有意思的故事,如《傻浣熊》、《聪明的小鸭子》等。
开始时学生听得是津津有味,可是当我问到谁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时,班里却沉默了,于是我又讲了一遍要求学生复述可只是班里的几个孩子举手。
于是我便思考肯定是我的做法有问题,在第二节课时我首先给孩子讲明白了什么是复述故事,复述不是要一字不差的背诵课文,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叙述出来,并适当加上表情和动作。
并且我一遍讲述故事,一遍把故事中的重点词句写在了黑板上,大大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如《傻浣熊》:
浣熊有一个讲卫生的习惯:吃什么东西都要先洗一下。
一天,浣熊妈妈给小浣熊一块糖,小浣熊高兴地跑到小溪边上去洗。
他洗啊洗啊,洗啊洗啊……咦!糖怎么没了。
他哭着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小溪把我的糖吃掉了。
”
妈妈问明原因后说道:“傻孩子,不是小溪把你的糖吃掉了,而是糖在水里慢慢地化掉了!”
小浣熊拍了一下脑袋说:“原来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洗的啊!”
讲完故事后,黑板上也呈现出了这个故事的重点语句。
“浣熊”、“讲卫生”、“糖”、“小溪边去洗”、“糖没了”、“哭着回家”、“糖化掉了”。
通过这些重点语句,学生很容易就把这个故事串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自信地举起了小手。
就这样一个学期的训练下来,学生已经不需要我在黑板上写出重点词语了,而是通过老师的讲述自己便能很流利地复述下来了,还会适当的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每次进行复述训练班里就像在开一个盛大的故事会,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笑声。
就这样复述故事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看图编故事时避免了重复啰嗦的语病,说得有头有尾。
2、听记仿写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听记仿写训练也是我们每周必须进行的一项训练,为此我们专门准备了听记仿写本。
首先来说听记,老师读一段内容,学生要在本子上一字不差的记录下来,刚开始训练时,只是让学生听记简单的一句话。
如“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而且这句话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句,再后来有简单的一句话变成简单的一段话。
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然后再根据听记的内容进行仿写,仿写时会先让学生观察句型,把学生仿写的比较好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经过一多时间的仿写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原来进行看图编故事时学生只是杂乱的罗列,经过仿写训练后学生写得有顺序而且特别生动形象。
3、写日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复述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听记仿写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那么看图编故事中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就要通过日记来训练了。
从一年级下学期的暑假里,我就组织学生写日记了,开始时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我也对他们写日记的要求比较低,能写出一句话来都可以。
进入二年级以来,我便教给学生如何写日记,首先就要学会观察,做一个生活中的留心人。
如春天来了,我便领着学生来到我们的小花园,一起去观察四叶草、芙蓉树;运动会上我们一起去观察运动员的动作、拉拉队的表情;图书淘宝节上,我们一起充当书贩,一起观察买书人讨价还价时的一举一动。
就这样,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去观察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日记由原来的一句两句,到现在的一段两段。
为了鼓励学生的写日记的
热情,激发他们写日记的持久性,我便办了班级月报《星星报》,把孩子们的优秀日记刊登在班里的报纸上,每当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日记变成了印在报纸上的铅字,眼睛里都闪烁这兴奋地光芒。
以后再进行看图编故事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观察后再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然后再根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当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写出的都是平淡的、叙事的,于是很多时候我会让学生再去想一想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会有怎样的对话?当时他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把这些内容也落实在日记本中。
当再进行看图编故事时学生就会通过看图发挥其想象力,写出来的故事不再是那么平淡无奇了,还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5、每月一次的看图编故事
就这样,用复述故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用听记仿写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用写日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看图编故事的训练,学生看图编故事的能力提高了很多。
6、从看图编故事到自创美文
渐渐地,我发现班里的一小部分孩子不仅仅通过老师提供的图片来进行看图编故事了,会根据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编写故事。
有的孩子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编写故事,或者是编写儿歌。
王方俨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也是年年被评为班里的“小绳王”,对跳绳特别感兴趣。
于是自己就写了《跳绳》这样一篇儿歌:“育贤学生有特长,
人人都是小绳王。
大课间,操场上,
单摇双摇很寻常,
上下翻飞变花样。
绳中绳,风火轮,
各种花样变换忙。
小小跳绳不简单,
促进友谊促健康。
”
我对他的自创儿歌给予了极大地肯定,在他的带动下班里的好多孩子都写出了自己的自创作品,侯堃熠的《唠叨妈妈》:
“我的妈妈哪都好,
可是总是爱唠叨。
听他唠叨就想逃,
可是总也逃不掉。
”
高思睿的《神秘的春姑娘》:
“春姑娘来了,她迈着轻盈而又欢快的步伐,瞧,山上那盛开的桃花,是春姑娘给我们的明信片吧?
公园里柳树刚发的嫩芽,是春姑娘留下的一绺秀发吧?
花园里小降落伞般的蒲公英,是春姑娘带给我们的小精灵吧?
美丽的春天,真神秘啊!”
看到孩子们写出了这么美的文章,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看来这一段时间的训练没有白费,学生已经有了从量到质的飞跃,从开始的模仿训练到自己的自创作品,从看图编故事到自创美文。
当然看图编故事的训练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对于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欠佳的后进生来说看图编故事还是一大大难题,所以下一步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看图编故事的快乐,品尝到自创美文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