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到超越
从借鉴走向超越

从借鉴走向超越—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了多种西方幼儿教育模式。
应该说,西方一些优秀幼儿教育模式如高宽教育方案、…1‟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瑞吉欧教育方案和光谱教育方案等因其品质优秀、实践性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一股势不可挡的课程改革潮流。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学前教育家,如皮亚杰、蒙台梭利、马拉古兹和加德纳等,也给我国学前教育带来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诸多启示。
今天,站在改革开放30 年后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从借鉴走向超越,从学习走向自生,从解决中国的学前教育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出发,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
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粗略回顾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向西方学习之路,提出笔者关于今后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道路的初步思考。
一、序幕拉开,活动区教学成为学习和借鉴对象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在学习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高宽课程模式”中拉开了序幕。
“活动区教学”、“发现学习”等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如直接教学模式和分科教学模式的幼儿教育新思想、新方法即始于此时。
经历了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实践策略的学习和借鉴,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很少有人不知道“活动区”,也很少有幼儿园不在教室里设臵“活动区”。
可以说,这种学习和借鉴极大地挑战了传统“排排坐,吃果果”的班级授课制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以高效率、标准化为基本追求的中小学班级授课制的下延,开始了我国现代幼儿教育法的有益尝试。
几年过去了,我国相当多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开始苦恼不已:各个活动区中供孩子们操作的东西不少,但孩子们似乎总是提不起兴趣。
就在园长和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们遇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
很快,他们就放弃了皮亚杰和“高宽课程模式”,转而学习蒙氏教育法。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蒙氏教育法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几个活动区,而且带来了可以放在各个活动区里的有丰富内涵、能实际操作的活动区教育材料。
学习方法高手之路——从模仿开始

学习方法高手之路——从模仿开始首先你要了解的是,模仿并不等于抄袭。
因为合理的借鉴优秀作品的闪光之处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是天才,所以一开始的模仿学习很有必要也是必经之路。
“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
而从模仿中获取智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复制的低智模式,一种是理解因果结构的高智模式。
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当我们模仿一件优秀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几个阶段的路径去走:1、感受我们觉得作品优秀,赞叹欣赏它必定有它的过人之处,“好看”、“有趣”、“厉害”、“好难”这些可能会是我们对作品的第一感受2、观察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去仔细看看哪里让我们觉得“好看”,哪里让我们觉得“有趣”,哪里让我们觉得“厉害”,哪里又让我觉得“好难”。
这时候我们除了对作品有个整体感受之外,还多了一份观察。
3、思考我们发现了打动我们的那一部分,这时候心底会有个声音:假如是我的话,我能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呢?如果去画的话我要从何处着手呢?哪些是我马上就能学会的?哪些是我练习一下就能达到?哪些是锦上添花,为作品添彩,体现各种技能结合部分?而哪些又是创意灵感部分?4、分析在一系列的心里活动之后,我们大概对作品有了自己的分析,从几个维度上去看:整体的结构、元素的积累、创意的表达、细节的打磨,而这些还只是外在已经呈现出来的可供我们查看到的,但更重要更难的是能不能发现作者设计的思路,也就是理解里面的因果逻辑的表达,这样画而不是那样画,或者换个方式可以么?5、模仿如果对一幅作品仅仅只是以上并不会为你带来技能上的提升,还是需要实际自己去画一下,分析完之后有了自己的思路,然后就照着一模一样的画一遍。
6、对比这一步非常的重要,拿自己的作品和临摹的作品进行比对,哪里有出入,可以怎么调整,很多人在这一步做不好,是因为观察和比对的时候会忽略很多细节,细小的部分看不到,比如一个弧度,图形之间的间距,位置等等7、创作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有其他的变形,其他可替代的方案,可应用在哪些场合,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路。
先模仿再超越作文

先模仿再超越作文篇一《模仿起步:画画小记》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画画,不过刚开始的时候,那画得真是一塌糊涂。
看到邻居家的小孩画的小人一个个都像模像样,而我画的就是一些歪歪扭扭的线条,就像蚯蚓在纸上爬。
我小时候是那种很要强的孩子,就想着一定要把画画好。
所以呀,我就开始模仿邻居小孩的画法。
他怎么握笔,我就怎么握笔;他画人脸先画个圆,我也跟着画个圆。
有一次,我在旁边悄悄地看他画树木,他先画一个粗壮的树干,然后从树干两边斜着画那些树枝,树枝上再画一些小叉叉当作树叶。
我就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记住,等他走了,我赶紧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开始画。
可是吧,我模仿得还是不够好,树干画得歪歪扭。
不过我没灰心,涂涂改改好多次,最后画出来的树终于有点像那么回事了。
随着我不断地模仿他,我的画画技巧真的一点点在提高。
我能画出来比较像样的房子和小动物了。
而且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也开始加入自己的一些小创意。
比如说我画房子,会在房子旁边加上个小篱笆,那是我看到外婆家菜地里的篱笆想到的。
通过模仿邻居小孩,我有了基础,但是因为这些自己的小创意,我的画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
现在再看我当时的那些画,虽然还是很幼稚,但也是我从模仿走向超越的见证。
这就跟写作文一样,开始写不好的时候,先模仿别人好的写法,学多了就有自己的东西,就能超越别人。
篇二《学做菜,先仿后超》我这人对吃挺感兴趣,可做饭真是一窍不通。
看着妈妈在厨房像变魔术一样做出一道道美味,我就决定自己也要学会做饭。
刚开始就做那最普通的炒鸡蛋,我想这能有多难啊。
结果一上手,就是各种状况百出。
鸡蛋打到碗里,全是蛋壳混在蛋液里,炒的时候油溅得到处都是,最后炒出来的鸡蛋又黑又糊。
为了学会炒鸡蛋,我就开始模仿妈妈的做法。
我仔细盯着妈妈做炒鸡蛋的每一个步骤。
她先把鸡蛋轻轻磕在碗边,裂痕适中,鸡蛋液就很顺畅地流到碗里,而且她总能巧妙地把蛋壳撇出去。
妈妈炒蛋的时候火开得不大不小,鸡蛋一下锅,她就用筷子快速地搅拌。
我把这些细节都牢牢记住后,就再试一次。
作文组段 先模仿再超越

先模仿再超越仿写续写是高中生必须要掌握的语言应用能力,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强调作文教育宜注重读写结合。
看到好的文段摘抄是不可少的,模仿更是通向独立创作的必经之路。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了强调个性,学生扔掉所有别人写过的,完全自己发挥。
孰不知,连别人好的文章是如何行文的都不知,又何谈超越呢?1、读弃疾,读到的是孤独和执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怎样的向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身清名,又是怎样的一种追求境界?读书是感悟,读人也是感悟,感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悟是“朽木不折,金石可镂”的品质,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追寻!2、读杜甫,读到的是悠闲与不羁。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怎样一种借酒消愁的伤感?“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是怎样一种豪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又是怎样一种多愁善感?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豁达,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奔放,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
3、读毛泽东,读到的是意气风发与踌躇满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怎样的一种盛勃风采?“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怎样的一种锐意远志?“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怎样的一种傲然雄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怎样的一种热血激宕?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
感是“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的睿智,是“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的警醒,是“非常沉先模仿再超越仿写续写是高中生必须要掌握的语言应用能力,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强调作文教育宜注重读写结合。
看到好的文段摘抄是不可少的,模仿更是通向独立创作的必经之路。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了强调个性,学生扔掉所有别人写过的,完全自己发挥。
孰不知,连别人好的文章是如何行文的都不知,又何谈超越呢?1、读弃疾,读到的是孤独和执着。
从模仿到超越

2016 中国纺织 103评论文|中国长丝织造协会 张巍峰市场研究机构IDC 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60.9%,达到2650万部,约占全球市场7.5%的份额,超过了原本在这一位置占全球市场份额5.2%的小米,出货量居于全球第三位。
手机市场虽然是风云变幻,但华为的成功逆袭,还是有不少的可圈可点之处。
2010年4月,雷军创建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通过以高配置、高性价比、饥饿营销为核心要素的“互联网手机”模式,做到了全球销售量第三的位置,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小米的成功,带来了大量模仿者。
据媒体统计,约有60家之多,如华为的“荣耀”系列手机,360的大神系列手机,联想的“乐橙”系列手机,以及乐视公司的乐视系列手机等。
但在众多的模仿者中,唯独华为披荆斩棘,大浪淘沙,成功超过小米,拿到了全球销量第三的位置。
华为的“荣耀”系列手机在商业模式上确实模仿了小米,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华为专门成立了华为荣耀品牌事业部,并按照小米新手机的节奏,推出了在性能配置、价格上都十分相似的产品。
其中,在小米推出廉价机新品牌“红米”之后,华为荣耀跟进推出了“畅玩”。
华为荣耀品牌通过主打性价比,用超低的价格去推动高配置、高体验感的手机,以此抓住年轻人的新需求,适应时代的新变化。
不过,与小米所不同的是,华为荣耀的这种打法,除了为电商平台省掉了传统销售渠道从模仿到超越30%-40%的“渠道空间”之外,还充分发挥了华为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
华为每年花费在终端研发的投入就超过10亿美元,从自研芯片、软件、外观设计到硬件续航能力等,不断的专注开发和创新,使企业走在了科技的最前沿。
2014年,华为成为了当年全球申请国际专利最多的公司。
这些为华为的快速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推动了华为在今年第三季度手机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出货量仍然取得同比增长60.9%的好成绩。
先模仿再超越的案例

先模仿再超越的案例以下是一个详细精确的案例,展示了先模仿再超越的过程:假设有一家名为“XYZ科技”的公司,该公司专注于开发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他们的竞争对手是一家名为“ABC科技”的公司,他们已经推出了一款非常成功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
XYZ科技决定先模仿ABC科技的应用程序,以了解其成功之处,并从中学习。
他们下载了ABC科技的应用程序,并仔细研究了其用户界面、功能和用户体验。
在模仿过程中,XYZ科技注意到ABC科技应用程序的一个独特功能是用户可以通过摇动手机来查找附近的朋友。
XYZ科技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功能,因此决定在他们自己的应用程序中也加入这个功能。
然而,XYZ科技并不满足于仅仅模仿ABC科技的应用程序。
他们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来超越竞争对手。
在超越的过程中,XYZ科技首先决定改进用户界面,使其更加直观和易于使用。
他们聘请了一位用户界面设计专家,对应用程序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
此外,XYZ科技还决定添加一些新的功能来增加用户对他们应用程序的兴趣。
他们注意到ABC科技的应用程序缺乏一个内置的即时通讯功能,因此他们决定在他们的应用程序中添加一个内置的聊天功能,使用户可以直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除此之外,XYZ科技还决定改进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他们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来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应用程序在各种设备上都能良好运行。
最终,XYZ科技成功地超越了ABC科技的应用程序。
他们的应用程序不仅具有与ABC科技相似的摇一摇功能,还提供了更好的用户界面、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性能。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先模仿再超越的过程。
模仿是为了了解竞争对手的成功之处,并从中学习。
然后,通过改进和创新,超越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模仿创新超越作文结尾

模仿创新超越作文结尾
1. 说起创新,有时候咱们也得从模仿开始嘛。
别小看了这一步,它就像是咱们学走路时候的扶手,帮咱们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
模仿,就是让咱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2. 说到创新,很多人都觉得得有什么高大上的想法才行。
其实啊,创新就像咱们做菜一样,你得先学会照着菜谱做,然后再慢慢
摸索出自己独特的口味。
模仿就是那本菜谱,让咱们知道该怎么做,而超越呢,就是咱们自己调出的那个独一无二的味道。
3. 你知道吗?有时候超越就像咱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一开始
总是摇摇晃晃的,模仿着大人的样子,但慢慢地,咱们找到了平衡,甚至还能玩出点花样来。
这就是超越啊,它让咱们不再满足于模仿,而是敢于挑战自己,创造出新的可能。
4.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咱们不能光满足于模仿了,得有点
超越的精神才行。
就像咱们玩游戏一样,老是按照别人的套路来玩,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咱们得敢于挑战规则,创造出自己的玩法,这
样才能玩得更过瘾,不是吗?。
模仿并超越模仿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14日/第008版心理学模仿并超越模仿燕良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模仿与创造并不是对立的。
一个人要进行创造常常甚至必须从模仿开始。
许多人把模仿看成创造的对立面,看成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方面,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误解。
一生没有创造的人是很多的,但一生没有模仿的人几乎没有。
小到生活起居、语言行为,大到科学创新,模仿比比皆是。
德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恩斯特・卡西尔在《论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一书中对模仿的价值有精彩论述。
他说:“语言发生于对声音的模仿,艺术则源于对外在事物的模仿。
模仿是人性的一个根本本能,一个不可约去的事实。
亚里士多德说:‘从孩提时起,模仿对人而言就是自然的,和较低等的动物相较,他所具有的一个利益在此,他是世界上最善模仿的动物,并且最初是通过模仿而学习。
’而且同时模仿也是一种不可穷尽的欢愉之源……”问题在于模仿什么,怎样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要具有什么样的心态。
拥有超越意识的同时进行模仿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模仿的人多而创造的人却很少呢?我以为就是多数人在模仿中缺少一种超越的意识,将模仿当成目的,以为模仿得越逼真越好,只要模仿的逼真了就满足了。
正是这种观念束缚了我们的创造。
为什么有许多人一旦走进模仿的范式就再也走不出来了?为什么许多人在模仿的角落里徘徊一生而无法进入创造的殿堂?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莫大的关系。
周作人先生1918年在《北京大学日刊》所发表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一文中就明确了这一观点,在当时对中国文学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应。
周作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他认为中国小说不发达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不肯模仿”,因此就创造不出有价值的小说供国人享用。
在他看来,日本近三十年来小说发达的原因就是因为善于模仿。
周作人只是理论上有所认识,而真正通过自己的作品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恰恰是他的兄长鲁迅。
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明显地模仿了果戈理和安特莱夫的某些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模仿到超越
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60.9%,达到2650万部,约占全球市场7.5%的份额,超过了原本在这一位置占全球市场份额5.2%的小米,出货量居于全球第三位。
手机市场虽然是风云变幻,但华为的成功逆袭,还是有不少的可圈可点之处。
2010年4月,雷军创建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通过以高配置、高性价比、饥饿营销为核心要素的“互联网手机”模式,做到了全球销售量第三的位置,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小米的成功,带来了大量模仿者。
据媒体统计,约有60家之多,如华为的“荣耀”系列手机,360的大神系列手机,联想的“乐橙”系列手机,以及乐视公司的乐视系列手机等。
但在众多的模仿者中,唯独华为披荆斩棘,大浪淘沙,成功超过小米,拿到了全球销量第三的位置。
华为的“荣耀”系列手机在商业模式上确实模仿了小米,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华为专门成立了华为荣耀品牌事业部,并按照小米新手机的节奏,推出了在性能配置、价格上都十分相似的产品。
其中,在小米推出廉价机新品牌“红米”之
后,华为荣耀跟进推出了“畅玩”。
华为荣耀品牌通过主打性价比,用超低的价格去推动高配置、高体验感的手机,以此抓住年轻人的新需求,适应时代的新变化。
不过,与小米所不同的是,华为荣耀的这种打法,除了为电商平台省掉了传统销售渠道30%-40%的“渠道空间”之外,还充分发挥了华为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
华为每年花费在终端研发的投入就超过10亿美元,从自研芯片、软件、外观设计到硬件续航能力等,不断的专注开发和创新,使企业走在了科技的最前沿。
2014年,华为成为了当年全球申请国际专利最多的公司。
这些为华为的快速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推动了华为在今年第三季度手机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出货量仍然取得同比
增长60.9%的好成绩。
这也是使华为成功实现从模仿到超越质变的真正原因。
古人云“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优秀的,当然要学,要模仿,不然就会在大浪淘沙中沉落,被时代所抛弃。
模仿并不丢人,丢人的是简单的模仿也就是东施效颦。
真正的模仿,不应该仅仅邯郸人走步的样子,而更应该从气质和本质上去学习。
只有学到了精髓,并加以发展,才可能会有超越,取得更卓越的成就。
企业仅仅靠模仿别的公司和模式,是很难成功的,唯独做到学习、消化、吸收和再创造,才会走上迈向成功的创新发展之路,才会使企业做
的更加完美,实现真正的超越和成功。
在纷繁复杂的手机市场竞争中,正是华为看到了小米快速成长的真正原因,并力挽狂澜迅速做出调整,利用自身研发和供应链优势,最终实现了真正的超越。
与手机行业相似,纺织服装行业也是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竞争异常激烈。
在众多竞争者用,也有一些为人所称道的明星企业,如山东如意集团、盛虹集团和海澜之家等。
相信他们的模仿者数量不亚于小米,但众多模仿者的结果几乎都是“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模仿的过程中,没有掌握企业发展强大的真正动力和核心,仅仅做到了形式上像而已。
山东如意在设备和管理上在国内堪称一流,盛虹集团在科技研发和创新上一致走在最前沿,这些都是其他企业难以学习,也才是值得学习的。
要相信“英雄是难以复制的”,仅仅只靠学习别的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了学习、消化、吸收和再创造,才能实现企业的超越。
此时的纺织服装企业,也完全可以学习华为和小米,依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不断发掘新的市场机遇,满足更多的社会需求。